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孙昌平两眼凝视着发言稿,抑扬顿挫地说着,目不斜视。
但会场上却有很多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了贺竞强的脸上。任谁都能听得出来,孙昌平这段话,算是意有所指。尤其结合督察局此行的目的,意思更是相当的明显。
但孙昌平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表这样的讲话,到底是何种用意,却破费思量。
贺竞强半年前才从越中省调往平原市担任代市长,孙昌平却是非常正宗的本土干部,工作上应该也与贺竞强没有发生多少交集,却当众将矛头指向贺竞强,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格外“警惕”一些政治敏感性特别强的干部,不免在心里暗暗揣测,孙昌平这样做,是不是有大人物特别属意的。
不然,孙昌平确实没有公然得罪贺竞强的理由。
倒是此事的两位“当事人”贺市长与刘伟鸿,俱皆脸色平静,不起丝毫波澜,仿佛孙昌平说的压根就是“其他地市”与平原市无关。
一些干部便暗自感叹,这两位不愧是豪门子弟,自幼深受家庭熏陶,年纪轻轻,端的是好定力。
孙昌平对贺竞强的“批评”并未持续太久,点到即止,很快便收了尾,看上去,这也是官样报告的标准格式。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同时,局部地区的个别同志,也会出现一点小小的瑕疵。总不能通篇都是成绩,都是肯定和表扬,那样不客观嘛。只要成绩是主要的,那就错不了。
“刘局,请你也谈谈吧。国务院国资办,可是全国国企工作的指导者,刘局年轻有为,既有实际的地方工作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我们陇西的同志,很希望刘局能够给我们传经送宝啊。”
待孙昌平发言过后,王建林便转向刘伟鸿,微笑着说道。
事实上,刚才孙昌平发言的时候,王建林的目光,便总是有意无意间在刘伟鸿,贺竞强与陈剑的脸上扫来扫去。无疑,王建林非常清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真正的交锋,将在这三人之间展开。王建林虽然与陈剑贺竞强都没有什么直接的纠葛,但毕竟全省国企改制工作,是他分管的,却也不能完全脱掉干系。对此事格外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伟鸿忙即说道:“王省长过奖了,传经送宝不敢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吧。”
“哈哈,好,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王建林笑容可掬。
既然参加这样的座谈会,“传经送宝”乃是必不可免的流程,刘伟鸿也没有过分客气,挺直了身子,脸上笑容也收敛起来,变得比较严肃。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刘局长并没有拿出发言稿,也没有打开笔记本,就这么开了口。
在这样的场合做即兴发言,刘局长果然是自信满满。
世家子就是世家子,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
对于刘局长这种自信爆棚的表现,龙宇轩郑晓燕等人倒是早已经习惯了。刘伟鸿年纪虽轻,工作经验却当真丰富,久安国企改制工作的报告,曾经得到过洪副总理的亲口肯定,作为相关经验,写进了国务院指导全国国企改制的文件之中。方黎他们正在进行的立法筹备工作,其中的一些条文草案也有不少借鉴了刘伟鸿的工作总结,当然,包括辽中的调研考擦报告。
在国企改制工作方面,刘伟鸿很有发言权。
当下刘伟鸿侃侃而谈,将这些年有关国企改制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国务院国资办的一些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给陇西省的同志们“传经送宝”一开始,陇西的同志,包括王建林在内,都是脸带礼貌的微笑,眼神却有些涣散。尽管主持召开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但要他们当真对这些会议产生何种好感,总是那么聚精会神,却也实在难以办到。
领导干部也是人嘛,又不是输入程序的机器。
但随着刘伟鸿的发言逐步深入,陇西干部的神情渐渐发生了变化,眼神不再涣散,而是开始专注地望着刘伟鸿,听到精彩之处,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微微颔首,似乎“我心有戚戚焉”郑晓燕嘴角便浮起一丝笑容。
刘二就是这么牛皮,总能在不知不觉间便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貌似很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领袖人物,俱皆有这种天赋或者说有类似的本领,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
与王建林一样,郑晓燕也特别关注陈剑,贺竞强和其他平原干部的神态变化,她发现,陈剑贺竞强张培恒顾铁成等平原市的主要领导干部,自始至终,都对刘伟鸿的发言非常关注,听得很是认真,不曾有丝毫的走神。
毕竟刘伟鸿此来,与他们都有密切的关系,不关心不行啊。
第1111章“候补”省委书记
座谈会过后,陇西省国资办在王朝大酒店为督察局的同志们准备了接风宴。
出门的时候,孙昌平的秘书急急过来,与他耳语了几句,孙昌平顿时脸露紧张之色,连忙去到王建林身边,低声说道:“王省长,袁东平书记要过来看望督察局的同志。”
王建林微微一惊,随即便脸露笑容,轻轻点头,回首对身边的刘伟鸿说道:“刘局,袁东平书记要过来看望督察局的同志,我们一起酒店大堂吧。”
“好,感谢袁书记和省委领导的关心。”
刘伟鸿微笑说道。
当下大伙便中途转向,去往酒店大堂。部分国资办的干部和平原市的同志,脸上俱皆露出又是紧张又是兴奋的神情。
袁东平,以前是陇西省委常委兼秦关市委书记,现任陇西省委副书记兼省委政法委书记。不过袁东平在省委的排名,仅次于省长,尚在党群副书记之前。这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班子之中,都要算是比较罕见的情形。
近来更是传出风声,说现任省委书记因年龄到站,马上就要退二线,现任陇西省长也有可能调往中央,不会留在陇西顺序接班,袁东平极有可能会接任陇西省委书记职务。
这个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陇西很多消息灵通的干部,都比较相信。
刘伟鸿也相信。
他的消息来源,自然比陇西省的地方干部们更加确切,他大伯是中组部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计就在这一两个月之内,袁东平将接任陇西省委书记。
这么一名位高权重的高级领导干部,亲临王朝酒店,来看望刘伟鸿和督察局的同志们,自然是面子给得十足了。
郑晓燕却至始至终在观察着平原市干部们的神态。实话说,对于刘伟鸿此番的平原之行,郑晓燕比刘伟鸿还要紧张。她总担心刘伟鸿与贺竞强之间的纠葛,会导致老刘家与老贺家的彻底决裂。原本老刘家老贺家彻底决裂,也不与郑大小姐关系不大,老郑家与这两家的关系,都只能说是过得去,以前也没有太多的瓜葛。但谁叫她喜欢上刘伟鸿了呢?
她满心爱着这个男人,自然也不愿意他吃半点亏。
而且,贺竞强主动向刘伟鸿搦战,也一直是郑晓燕的一块心病。
解不透!
所以总是在担心着,不知道贺竞强有些什么后手。
看上去,贺竞强依旧平静得很,镇定自若,而陈剑和张培恒顾铁成等人,则明显有些兴奋之情,不知道是因为袁东平的意外到来让他们兴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大约几分钟之后,一台乌黑铮亮的奥迪大黑壳子缓缓驶进了王朝大酒店的门厅。
原本站在孙昌平身侧的陈剑,抢先上前,拉开了车门,连连鞠躬,满脸堆笑地说道:“袁书记好!”
对陈剑这个突兀的动作,郑晓燕有点费解。袁东平祖籍确实是陇西省,但回陇西工作的时间却并不长,此前一直是在东三省和国家部委工作,六年前才调任陇西省委常委兼秦关市委书记。陈剑却是很纯粹的本土干部,从未有过国家部委的工作经历,照理,陈剑与袁东平之间,应该是不存在什么老上下级的关系,他何必表现如此抢眼?
奥迪车里走下来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年干部,根据资料显示,袁东平也已年满六十周岁,按照中央的相关文件,已经抵达副部级干部任职的年龄上限,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准备退二线了。根据现在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央对于高级干部任职的年龄红线,掐得越来越紧了。
袁东平的长相颇富特色,是典型的狮鼻阔口,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留着类似伟大领袖在世时的那种发型,显得整个人极有威势,气势凌人。
王建林连忙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道:“袁书记。”
“建林同志,你好!”
袁东平主动向王建林伸出手,俨然上级领导。
王建林没有丝毫不悦之色,紧紧与袁东平握手,寒暄了几句,随即亲自向袁东平引介:“袁书记,这位就是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的刘伟鸿同志……”
“哈哈,伟鸿同志,你好啊。”
袁东平打着哈哈,向刘伟鸿伸出了宽大的手掌,虽然带着笑容,依旧令人感到压力极大,不敢逼视。
刘伟鸿微笑着握住了袁东平的手,说道:“袁书记,你好。感谢袁书记和省委领导对我们督察局同志的关心。”
刘伟鸿虽然是国资办督察局实际上的一把手,但论级别,毕竟只是副厅级干部,陇西省来了一位副省长亲自接待,已经算是破格礼遇,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一般是不会屈驾前来的。更不要说袁东平“候补省委书记”的身份,亲自前来酒店看望刘伟鸿,确实有有点出人意料。
刘伟鸿这声感谢,倒是发自内心。
不过刘伟鸿的言辞之间,依旧还是很懂得拿捏分寸,只说对督察局同志的关心,并没有说是对督察局工作的支持。总归袁东平现在还不是省委书记,而是省委政法委书记,与督察局的工作乃至国企改制工作,都不是那么搭界。
袁东平语气和蔼,隐然透出长辈的架势,说道:“伟鸿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声,今天见到,果然是年轻有为啊。好,很好!”
此言一出,许多人都骇然变色。
袁东平这话,可谓是极高的赞誉了,虽然刘伟鸿是老刘家的嫡系子弟,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现在也算权威极重,但以袁东平的年纪和身份地位,与刘伟鸿可谓相差悬殊,当众说出如此赞誉有加的话来,还是很让人吃惊。一些人甚至就在想,袁东平是不是与老刘家的长辈颇有交情?
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袁东平可是在国家部委工作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刘成胜交情不错,也不算多么离谱。
“谢谢袁书记表扬,不敢当!”
刘伟鸿连忙说道,保持着必要的谦虚谨慎。
袁东平随后又与龙宇轩郑晓燕等督察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握手,笑着对郑晓燕说道:“晓燕同志,你是广义同志的闺女吧?”
“是的,袁书记,我爸爸是郑广义。”
郑晓燕也忙即答道,非常恭谨。
“好,好……”
袁东平连连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与督察局同志见礼之后,袁东平才和陈剑,孙昌平,贺竞强等本省干部握手。就今天这种情况而言,袁东平其实只需要和督察局的同志见礼就可以了,本省干部,不必那么客气。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与陈剑等人握手寒暄,其实是为了给贺竞强一个脸面。袁东平总也不能跳过孙昌平和陈剑,独独只与贺竞强打个招呼,那也太着相了,有损省委领导的名声。果然,与贺竞强握手寒暄过后,袁东平便即打住,不再与其他干部握手。
“袁书记,请!”
王建林盛情相邀。
两位省领导在大家的簇拥之下,前往王朝大酒店的宴会厅。
王朝大酒店有三个宴会厅,其中一个是主宴会厅,可以容纳六十台客人,另外两个是辅助的宴会厅,分别能够容纳十几桌客人。
省国资办预订的是二号宴会厅,桌面上早已上好了酒水和凉盘,穿着盛唐宫廷服饰的男女服务员们,垂手肃立,恭候贵客光临。
督察局过来了十来个人,陇西这边作陪的干部,倒有三十多位,一共订了五桌酒菜。酒店的总经理李总早已得到消息,知道袁东平书记要亲自前来与宴,亲自在二号厅安排布置。眼见袁东平在大家的簇拥之下大步走了过来,李总连忙一溜小跑上前去,给袁东平鞠躬问好。李总虽然在王建林面前能够做到不亢不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对袁东平使用同样的态度。
省委排名第三的大佬与非常委副省长之间的区别,李总还是能够拎得清的。
对于李总的殷勤,袁东平只是略一颔首,一言不发,脚步丝毫也不曾停留。马上就要成为掌控一省的封疆大吏,袁东平自有自己的体统,而且袁东平本就不是以和蔼可亲闻名的领导。
这样的宴会,座次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谁该坐那个位置,也是清清楚楚,毫不紊乱。
当下大伙恭请袁东平坐了首位,王建林,刘伟鸿一左一右相陪,孙昌平,陈剑,贺竞强与龙宇轩,柳齐、郑晓燕等人,俱皆在首席落座。
他们级别虽低,却正经是贵客,自然当得起这样的脸面。
宴会开始之前,袁东平做了即兴讲话,说受省委书记的委托,前来看望督察局的同志们,代表陇西省委省政府,对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的同志莅临陇西,表示热烈的欢迎,当场敦促省国资办和平原市的同志们,要搞好接待工作,保证督察局在平原市的调研考察活动,能够如期的,顺利地完成。
孙昌平当即表态说,他和省国资办的另外几名干部,将全程陪同督察局的同志们进行这次调研考察,为督察局的同志提供最大的帮助。
袁东平微笑点头,表示赞许。
第1112章袁东平的态度很坚决
宴席很丰盛,陇西虽是内陆省份,却也上了河鲜—大闸蟹。
农历八九月份,正是吃大闸蟹的好季节。
此外北方菜,陇西本地菜,一应俱全,甚至还上了两个楚南风味的菜,自然是专门为了照顾督察局几位领导同志的口味。
如果说督察局刚刚成立那会,几乎没几个人知道有这么个单位,现在早就大不一样了。郑晓燕向陇西这边通报了督察局前来调研考察的成员之后,陇西这边的同志,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先就对督察局来人狠狠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考察”考察结果令人吃惊。
刘伟鸿竟然明目张胆地在督察局拉帮结派,搞“小山头”龙宇轩,柳齐等人,俱皆是楚南干部,此外还有两位督察局的同志,亦是来自楚南。
不过刘局长要搞“小山头”陇西的同志似乎也管不着,他们可不是国务院的领导。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待好刘局长一行。
见到这两个楚南风味菜肴,刘伟鸿暗暗感叹。
权力这个东西,真是神奇,可以让其他人对手握权力者顶礼膜拜,关怀备至。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这个接风宴的规格实在太高了,远远超过了四菜一汤的标准,刘局长尽管心中不喜,却也不好表现出来。
这人嘛,到了哪个份上,就说哪个份上的话,做哪个份上的事,切不可随便僭越。
因为袁东平的意外到来,整个酒宴显得非常的规矩大家俱皆小心谨慎,说话都不敢高声,至于吆五喝六的劝酒,那更是不消说得,谁敢在袁东平面前做那么出格的动作,嫌自己头上的乌纱太沉了么?
只有东道主孙昌平不能不吭声,在王建林主动敬了袁东平一杯酒之后代表省国资办分别敬了袁东平和王建林一杯,随后刘伟鸿,陈剑,贺竞强等人,也向袁东平王建林敬酒。
袁东平来者不拒,一一满饮杯干,很是豪爽,依稀可见西北大汉的风采。
随后袁东平也回敬大家,从王建林开始,刘伟鸿,陈剑,贺竞强,孙昌平一个不漏。不过从袁东平这个回敬的顺序,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在他心目中实际的分量如何。
酒宴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袁东平喝了十多杯酒,吃了两个小馒头便即放下筷子。他这一动作,其他人自然也是齐刷刷地放下了筷子一齐望向他,等袁书记示下。
袁东平摆了摆手,说道:“我已经吃饱了你们不要拘谨,随意随意。“大伙便一齐微笑点头,却谁也没有再去摸筷子。就算没吃饱,也不会有人做出这样失礼的举动。
陈剑见袁东平没有要马上离去的意思,连忙站起身来,恭谨地说道:“袁书记,酒店的秋茶很不错,还满新鲜的,您看,是不是去休息室坐一会,喝杯茶,休息一下?”
袁东平望了他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去喝杯茶。”
“是,袁书记,这边请!”
陈剑便一迭声地说道,陪同袁东平,去了休息室。其实陈剑自己也不清楚宴会厅附近的休息室在什么位置,但这不要紧,酒店的李总就一直待在不远处,见袁东平起了身,要去休息室,立即便走了过来,点头哈腰地为袁书记服务。
袁东平离去之后,王建林也结束了用餐,与刘伟鸿贺竞强孙昌平等人说了几句话,请刘伟鸿在酒店好好休息,便即离去。王建林看得出来,袁东平宴后还留在酒店,很明显是有话要跟刘伟鸿单独谈,既然如此,他就不便在此久留了,还是离去的好,省得碍眼。
不一会,陈剑从休息室走了过来,来到刘伟鸿的身边,低声说道:“刘局,袁书记请你过去一趟。”
“好。”
刘伟鸿微微颔首,跟着陈剑一起走了。
其实袁东平有自己的秘书,现在陈剑却亲自充当跑腿传信的人员,自是要借此向大家表达某种信息了。
陈剑与刘伟鸿一离去,这个宴会等于已经散了,贺竞强也站起身来,与孙昌平郑晓燕等人打了招呼,转身离开了宴会厅。
休息室就在二号宴会厅不远处,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套房式包间,里面沙发茶几,电视卡拉伙等设备一应俱全,装修很是豪华大气。
刘伟鸿进门的时候,袁东平并未坐着,而是背着双手站在包厢中间,抬头欣赏挂在墙上的两幅字画。刘伟鸿了解过袁东平的简历,别看袁东平外表粗豪,是典型的西北大汉,实际上却是建国初期的本科大学生,绝对堪称高级知识分子了。
陈剑见了这般模样,便即垂手站在一侧,不敢出声打扰。
袁东平随异转过身来,微笑说道:“伟鸿同志来了,来来,请坐请生。”
言辞之间,很是客气,然后大步走到沙发那边,率先坐下了,又朝刘伟鸿招手。
“是,谢谢袁书记。”
刘伟鸿这才缓步走了过去,在袁东平左侧沙发上落座。
等刘伟鸿坐下之后,袁东平又朝陈剑招手,说道:“陈剑啊,你也过来坐。大家随便拉拉家常,不要拘谨,随意就好。”
当着刘伟鸿的面,对陈剑直呼其名,和颜悦色,还将陈剑留下来与刘伟鸿一起谈话,事实上已经将他对陈剑的亲厚表露无遗了。
“是,谢谢书记!”
陈剑立即一溜小跑过来,在刘伟鸿对面坐了,双手抚膝,腰杆挺得笔直,双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袁东平,摆出了“弹簧”的架势,似乎在随时等候袁东平一声令下,便即跳起来冲锋。而且他对袁东平的称呼,也与刘伟鸿略有不同,省却了那个“袁“字,直接称的“书记”在官场上,一般来说,只有比较亲近的下属,才会对上级领导使用这种称呼,或者是平日来往较多的同僚,会如此相称。
袁东平的秘书亲手为刘伟鸿和陈剑奉上新茶。
陈剑便略略欠了欠身子,双手接过,连声道谢。
精明的老官油子,从来都不会忽视领导身边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再不显眼,只要他能够在领导身边出现,都是值得格外关注的,更不用说领导的贴身秘书了,那是需要特别巴结讨好的对象。
斟好茶水,秘书便即退了出去,在外间坐等。
“伟鸿同志,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袁东平微笑着对刘伟鸿说道,随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身子往后靠了靠,姿态比较随意。袁东平其实就是用这种方式,在表明他对刘伟鸿的亲近之意,再一次隐隐的摆出了长辈的架子。
“主要是因为收到了一些反映平原市国企改制问题的信件,为了慎重起见,经过请示国资办的领导同志,我们督察局才决定去平原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请袁书记指示!”
刘伟鸿的坐姿也很端正,恭恭敬敬地说道。
“哎,不要那么客气嘛。这是休息时间,随便聊聊,不要太紧张。”
袁东平伸出大手,摆了一摆,笑哈哈地说道。
刘伟鸿便欠了欠身子。
“伟鸿同志,平原的国企改制工作,也许有可能真的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政法委这边,这两三个月也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举报的信件。我本来打算在近端时间,请省国资办的同志去平原做个调查了解。现在你们督察局的同志来了,那就再好不过。你们是国务院国资办的直属单位,对全国各地国企改制的不同情况,都有所了解,经验上肯定比我们省国资办的同志要更加丰富。由你们督察局牵头,省国资办协助,肯定要比省国资办单独去调查了解情况更加合适,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出真正的原因来的。”
袁东平朗声说道。
“是,感谢袁书记对我们督察局的支持和信任。督察局成立的时间不长,一切都还处于摸索经验的阶段,全国各地国企改制的情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这次前往平原,也是希望能够和平原的同志们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刘伟鸿依照标准的官方模式答道。
袁东平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饶有兴趣地打量了刘伟鸿几眼。传闻之中,老刘家这位年轻的二小子,是个桀骜不驯的角色,上任第一刀,就敢朝辽中砍过去,胆魄非凡。原以为是个飞扬跳脱的性格,不料在他面前却恭谨受礼,一举一动,都很符合官场规则。
倒是有几分意思。
“伟鸿同志,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陇西也好,平原也好,国企改制工作,都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全国一盘棋嘛。你们尽可以放心大胆去调查,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平原的同志,也会给你们的调研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陈剑啊,这一点,你必须保证!”
“是,书记,我绝对保证!”
陈剑连忙挺直腰杆,以表决心的语气坚定地说道。
袁东平微笑点头,转向刘伟鸿,说道:“伟鸿同志,你放心,如果平原的国企改制工作,真的存在问题,我们省委的态度是很明确的,绝不姑息。”
“是,谢谢袁书记!”
第1113章陈剑的爱人也姓袁
袁东平在酒店休息室大约坐了二十分钟左右,便即起身离去。陈剑和刘伟鸿送到门口,目送奥迪车绝尘而去,陈剑才扭过头,笑着对刘伟鸿说道:“刘局,一路辛苦,是不是请局里的同志一起做个按摩,放松一下?王朝酒店这边的按摩服务还是很专业的。”
经过刚才与袁东平的座谈,在陈剑看来,似乎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拉近了几分。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一早就启程了。”
陈剑抬腕一看手表,笑着说道:“时间还早。要不,请大伙一起唱个歌,相互熟悉一下?”
刘伟鸿摆了摆手,哈哈一笑,说道:“陈书记,唱歌就免了,我这嗓子,五音不全啊。要是影响同志们的心情,那就不好了。”
陈剑也哈哈大笑,说道:“刘局真幽默。”
眼见刘伟鸿不打算和大家混在一起,陈剑也不勉强。毕竟这还是刘伟鸿第一天到陇西,都还没踏上平原的土地呢,就和陈剑他们一起唱歌按摩,怕是影响不好。
当下陈剑陪着刘伟鸿去往他的豪华套间,请“刘局好好休息”便挥手作别,也回了自己的房间。
刘伟鸿在沙发里坐了下来,打开了电视机。
不一会,郑晓燕的电话打了过来,说道:“刘局长,有个朋友,在我这里,你要不要见个面?”
“什么朋友?”
“秦关的副市长,卢德伟。以前省交通厅的。”
郑晓燕简单做了个解释。
郑广义在交通部工作多年,全国各省市交通厅的许多人去部里办事的时候,都比较喜欢走走郑晓燕的门路,以期获得郑部长的关注。这个卢德伟,应该也是这样和郑晓燕认识的。得知郑晓燕到了秦关,自然要前来拜访,以尽朋友之谊。
如果只是普通的朋友拜访,郑晓燕自然没必要请刘伟鸿也过去。
“好,我马上过去。”
刘伟鸿挂断电话,站起身来,缓步出门,去了郑晓燕的房间。督察局同志的房间,都在一个区域,郑晓燕的房间就在刘伟鸿房间的对面。
刘伟鸿一进门,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便即站起身来,向刘伟鸿微笑点头示意。
“卢市长,这位就是刘局,刘局,这位是卢德伟市长,以前陇西省厅的常务副,部里下来的干部。”
郑晓燕便笑着给两人做了引介。
“你好,卢市长。”
“你好,刘局,久仰大名,如雷贯耳。”
卢德伟与刘伟鸿紧紧握手,微笑着说道。卢德伟的长相极其普通,个头身材俱皆“中庸至极”属于那种出了门,马上就会融入到滚滚人流之中,绝对不会让人多看一眼的类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他的脸上,总是会带着淡淡的微笑之意,已经职业化了。而且卢德伟说的是一口标准的京片子。
“卢市长,不敢当。”
刘伟鸿谦逊了两句。
“两位,请坐吧。刘局,卢市长祖籍虽然是陇西的,不过在首都上的大学,毕业之后一直都在交通部上班,几年前才下到陇西省厅的。今晚上就是朋友聊天啊……”
郑晓燕笑着说道,忙着给刘伟鸿沏茶。
郑晓燕这简单的话语之中,其实就已经将卢德伟的身份来历说得一清二楚了,这个卢德伟,估计是郑广义比较看重的下属,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年纪不大,就做到了秦关市的副市长,却也是好本事。
须知秦关乃是副省级城市,秦关的副市长,正儿八经是正厅级高干。
卢德伟的仕途历程,倒是与袁东平颇有相似之处。袁东平也是祖籍陇西,但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外边工作,还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国家部委工作经历,六年前才返回陇西任职的。
“我也是刚听说晓燕到了秦关,就急着赶过来了,呵呵,差不多有一年没见面了吧……”
卢德伟微笑说道,随口称呼郑晓燕的名字,可见此前两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挺要好的。
“卢市长,这个可不怪我。是你官做大了,工作很忙,没时间到首都去看我吧?”
“哈哈,晓燕,你这是批评我来着……秦关这些年,道路交通发展迅速,还不是靠老领导大力支持?现在老领导去了辽中,咱再到部里去要支持,可就难了。”
“哟,卢市长,这话我怎么越听味道越不对啊,合着你去部里,就是找我家老爷子要钱的。现如今你的钱袋子不见了,心里头郁闷呢,是不是啊?”
郑晓燕笑着调侃道。
卢德伟和刘伟鸿便都笑了起来。
“刘局,行程怎么安排的?还要在秦关待两天吧?明天一起吃个饭?”
笑了几声,卢德伟随即对刘伟鸿说道。因为郑晓燕的关系,卢德伟说话也就比较随意,再说了,他在秦关市不分管国企工作,与督察局没有任何工作上的瓜葛,就是纯粹的朋友关系,也比较能放得开。
刘伟鸿说道:“恐怕没时间,省国资办的安排,是明天一早启程去平原。吃饭还是等下回吧,有的是机会。”
“孙主任的工作作风,倒变得雷厉风行起来了。”
这个孙主任,自然指的是省国资办的主任孙昌平。
郑晓燕泡好茶,就在刘伟鸿身边的椅子里坐下来,笑着问道:“怎么,卢市长,听这话里的意思,孙主任以前不是这种工作作风?”
“孙主任去国资办之前,曾经在省信访办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作风是很细致的。”
卢德伟含蓄地说道。
刘伟鸿与郑晓燕不由对视了一眼。省信访办的负责人,工作作风肯定够“细致”不把上访者弄得晕头转向,绝显不出本事来,唯独跟“雷厉风行”搭不上边。
“孙主任是个多面手,在党政机关的很多部门都工作过,虽然以前没有怎么接触企业工作,不过担任省国资办主任之后,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很多下岗职工的重新安置,都是孙主任在操心的。”
卢德伟随即又解释了几句。
刘伟鸿不由暗暗摇头苦笑了一声。
让省信访办的负责人去担任国资办主任,陇西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倒也算是别出心裁,“知人善任”最起码在对付下岗工人上访的时候,孙昌平比其他干部更有经验,更有办法。至于国企改制工作,能不能做好,其实孙昌平并不如何关心。这么大一块肥肉,也不是他孙昌平能够管得下的。恐怕就算是王建林这位分管副省长,很多时候也拿不得主意,还得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是个什么态度。
点了点孙昌平,卢德伟随即转移话题,问道:“刘局,晓燕,平原的国企改制工作,真的问题严重吗?实话说,平原的国企,规模都不大,数量也并不多嘛……”
以平原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基础,工矿企业的发展本就先天不足。照理说,国务院国资办该当更加关注那些国企众多,规模庞大的省市,却偏偏盯上了这么偏远的一个平原市,着实令人费解。而且卢德伟既然是从交通部下放的干部,又与郑晓燕交好,对于京师豪门世家的恩怨纠葛,也不可能一无所知。这是明着对刘伟鸿的平原之行提出了“质疑”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主要是有人对平原前段时间大量出售国有企业有意见,好些同志实名举报了,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个详细的了解。”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呢,怎么这几个月,到省里来上访的平原国企下岗职工一下子多了起来……以前陈剑书记可是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平原驻省办配备了专门的人手,接待上访人员。这段时间倒是没看到他们有什么动作了。”
卢德伟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郑晓燕笑了笑,说道:“可能陈书记觉得,谁惹出来的麻烦,就该谁去收拾吧。”
卢德伟就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并没有答复郑晓燕这句话。
坐在他眼前的两位,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豪门子弟,平原市代市长贺竞强,也同样是来头极大的“衙内党”他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够朋友了。
郑晓燕又说道:“卢市长,刚才在吃饭的时候,省委政法委袁东平书记也到了,亲自来看望我们督察局的同志。”
卢德伟吃了一惊:“袁书记也到了?”
“对,袁书记对国企改制工作还是很关心的,对平原的工作也比较关心。”
卢德伟微微一笑,继续端起茶杯喝茶,似乎正在考虑什么要紧的事情。
刘伟鸿掏出香烟,递给卢德伟一支,卢德伟忙即放下茶杯,双手接了过去,刘伟鸿又亲手给他点上了烟,自己也点了一支。
房间里升腾起淡淡的烟雾。
稍顷,卢德伟缓缓说道:“陈剑书记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听说他爱人,和袁书记是同乡,并且老家是同一个乡镇的,他爱人也姓袁……”
谈到这个情况时,卢德伟自然而然地压低了声音,似乎生怕略一大声,就被其他人听到了。
第1114章复杂的陇西局势
卢德伟与刘伟鸿之间的“聊天”也并未持续太久,大约半个小时后,卢德伟便借故离去,离开之前,再次热情地邀请刘伟鸿和郑晓燕,如果下回到了秦关,一定要给他打电话,让他一尽地主之谊。
“怎么样,刘局长,你现在心里头有什么想法?”
送走卢德伟,郑晓燕返身就在沙发里倒下了,抻了个懒腰,望着刘伟鸿,似笑非笑地说道。
“意料之中。”
刘伟鸿淡然说道,也靠在沙发里,又点起一支烟。
郑晓燕蹙起了眉头,说道:“意料之中是意料之中,可是我总觉得,他们之间,照理不应该非闹到这个地步不可。”
刘伟鸿说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以己度人,结果往往谬以千里。”
“倒也是。”
郑晓燕点点头,有点郁闷。
平原之行,在郑晓燕而言,绝对不是一趟值得赞赏的“旅程”从刘伟鸿做出决定那天起,郑晓燕就一直在担着心事。
“听说,这一回不但赵书记要退二线,卿省长也要调中央去,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稍顷,郑晓燕又问道。
所谓赵书记,指的是现任陇西省委书记赵国祥,卿省长则是指的现任陇西省长卿才盛。这两位俱皆年过六旬。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有这么回事。”
郑晓燕便嘀咕道:“怎么都挤到一块了?书记省长一起动,这种情形可不多见。”
刘伟鸿就笑:“哎,别瞎议论啊,这可是中央的决策。”
郑晓燕扁了扁嘴巴,有点不屑地说道:“得了吧。袁东平的年纪,也比卿才盛小不了两岁。”
“到了他们那个层级,不要说小两岁了,就算小一岁,区别也是很大的。”
郑晓燕点了点头。
中央决定在近期内调整陇西省的主要领导,并且是书记省长一起调整,肯定是有理由的,郑晓燕也不是不知道这中间的玄机。根据郑晓燕得到的消息,原本中央只打算调整赵国祥,主要是因为赵国祥年龄到线了,中央要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到龄退休的文件规定,逐渐完成正规化,制度化的建设。
但省长卿才盛的年龄,也仅仅只比赵国祥年轻一岁多,不到两岁,如果赵国祥退二线,按照顺序接班的原则,赵国祥退二线,就得是卿才盛接替他的省委书记职务。难不成两年之后又换书记?可是,如果卿才盛不顺序接班,直接让袁东平接任书记的话,只怕省里的工作不是那么好开展。
卿才盛年龄资历都在袁东平之上,是老资格的省长,中央作出如此安排,省委书记与省长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的微妙,明显有人为制造矛盾的意思。因此索性书记省长一起动,赵国祥退二线,袁东平接班,卿才盛调往中央,另外再安排一位省长,就可以避免这种矛盾产生。
“听说袁东平接书记,也是赵国祥向中央力争的结果?”
刘伟鸿摇摇头,说道:“这个情况,我就不是那么清楚了,也许有吧。现在也还没有到大规模清理各省市本土势力的时候。”
“嗯,再等三四年吧,估计到那个时候,就能腾出手来了。”
郑晓燕点点头,比较赞同刘伟鸿的分析:“其实这一回,如果陈尚龙接省长的话,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前兆吧。”
郑晓燕嘴里说的陈尚龙,乃是现任陇西省委常委兼秦关市委书记。根据刘伟鸿得到的消息,极有可能是由他出任陇西省长。
郑晓燕又加了一句:“老贺家这步棋,走得也算是比较长远了。”
刘伟鸿微微一笑。
陈尚龙并非陇西本土干部,乃是数年前从南方某省调过去的,接替袁东平,出任秦关市委书记。据说多年以前,陈尚龙还在南方某省工作的时候,贺老爷子曾去往该省调研,其实就是避暑,避暑的地点,正是陈尚龙担任市委书记的某市,与贺老爷子有所接触,陈尚龙因此得到了贺老爷子的赏识,成为老贺家比较看重的后备干部。此后便官运亨通,一路高升。
此番安排陈尚龙出任省长,老贺家明显有在三年后让他接任省委书记的意图,到那个时候,袁东平刚好年龄到线,陈尚龙顺序接班,就变得理所当然。
对于封疆大吏的培养,不管是哪个大派系或者政治大集团,俱皆是非常看重的,布局也必须要长远,所需的政治资源,更是不少。
比如此番赵国祥力荐袁东平接替他省委书记的位置,在中央层面,也不是没有反对的意见。大佬们最终意见统一,其中老贺家投了赞成票是重要原因。当然了,老贺家支持袁东平接任省委书记,也是有条件的——陈尚龙必须出任省长。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平衡。
刘伟鸿淡淡说道:“如意算盘人人会打,但到时候是不是能够落到实处,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郑晓燕双眉微微一扬,说道:“刘局长,这话好像意有所指啊?”
“没那么多意有所指。两三年之后的事情,现在谁能够说得准?”
“嗯,这倒是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听说陈尚龙这个人,思想观念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