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无线网 第 4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卜桑哈近郊,一座普通的民宅。

    从外面看,这里其貌不扬,破破烂烂的。

    不过走入其中。不大的房间里却塞满了各种电子仪器,负责这里的是红海州自卫军的高级将领沙姆斯。

    沙姆斯四十余岁,穿着军装,冷酷的看着士兵忙碌着,熟练这里的电子设备。

    相较于北科尔多凡,拥有海岸线和北苏国最大港口的红海州,还是能找出几个会使用电子设备的士兵的。

    这座民宅。就是刚刚设立的雷达监控站,连接散步在卜桑哈周围的三座隐秘雷达。

    三座雷达站呈三角方位布置,每一座的监控范围都有两百公里,交叉监控范围,能基本笼罩整个红海州。

    “将军,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来这些装备,到底有没有用啊。”沙姆斯的副官有些担心的询问道。

    他们玩惯了AK和RPG,陡然间还真不习惯这种现代战争武器。

    电子战,雷达监控,精确打击,面对强大的北约和米国,他们就像当初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遇上西班牙人一样。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沙姆斯拍了拍副官的肩膀,道:“没关系,那个人研发的东西应该很厉害,你也看到了,穆达雷西买了他的导弹,直接把卜拉欣送上了天,如果可以的话,我都想买上几枚。”

    副官点点头。北穆达雷西用一枚导弹就轰掉了总统府的事情,着实震惊了不少人。

    实质上,沙姆斯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人家是吐血跳楼价大甩卖给自己的,买了这么多东西,实质上根本没花多少钱。

    所以就算真的没用,沙姆斯相信州政府也不会太伤心。

    正说着。一个士兵突地惊呼道:“发现敌机,有五架,已经进入监控区,距离卜桑哈一百五十公里。”

    “看见了吗。真是不可思议。”沙姆斯惊喜的拍了拍副官,快步走上前去,查看监控雷达反馈来的数据。

    “联系苏莱曼上校,让他随时进行攻击。”沙姆斯下达了命令。

    ……

    万里无云的高空之上,五架F18大黄蜂战斗机昂扬身姿,宛若天空神鹰,畅快的向卜桑哈前进。

    他们的目标是攻击一处后勤营地。

    这些天来,几乎每一天,都有几十架战斗机从印度洋上的第六舰队起飞,轰炸红海州各个军事目标。

    过程很轻松,因为敌人没有像样的防空能力,每一次的战斗,几乎都是一场飞行表演。

    “预计到达时间两分钟,预备攻击。”

    带队的卡特在通讯频道里下达了命令,五架大黄蜂穿破云团,如苍鹰搏兔一般的俯冲而下。

    目标就在前方,卜桑哈东北方二十公里处的一座村庄,据情报人员的消息,村庄里的人跑光了,被红海州自卫军征用,储存了大量的军需用品。

    五千米,三千米,两千米,战斗机俯冲直下,视野范围内,几乎已经可以看到地面的大片树林和荒漠。

    不过就在卡特将要下达发射导弹命令的时候,机载雷达突然预警,大批目标出现。

    防空导弹?

    突然来的变故,把卡特吓了一跳。

    但下一刻,卡特就又放了心,红海州被轰炸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对方使用什么防空导弹。

    而且计算机分析的结果已经让卡特确定,并非该死的防空导弹,而是防空炮。

    “这种破玩意儿怎么还有人在用。”

    虚惊一场的卡特暗暗想道。

    在现代战场上,防空炮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它的命中率太低了,就算战斗机真的超低空飞行,也很难被击中。

    不过卡特还是在通讯频道里提醒了一下同伴,免得谁一不小心,被防空炮给命中了,那样的话,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骄傲的米国航空兵,驾驶着先进的大黄蜂攻击机,被还处在原始社会的红海州自卫军,用防空炮给打了下来。

    这不是笑话又是什么。

    视野范围内,防空炮弹已经在周围密集的炸开。

    但散乱,毫无目的性,以大黄蜂的卓越性能,被命中的几率,为零!

    不过下一刻,令卡特心脏猛地骤停的是,他清楚的看到,在视野前方几百米的一团防空炮弹空爆硝烟中,飞出了三枚小型,高速飞行,目力无法捕捉的物体。

    是炮弹弹片,当然不是,机载雷达上,随着周围几枚防空炮弹的爆炸,瞬间出现了几十个热能光点,在空中宛若红外线追踪导弹一样,密密麻麻的射向了自己。

    心脏在一瞬间被抓紧,卡特已经没有精力去好奇,为什么防空炮能产生这种的情景,他已经飞快的发射出红外干扰弹。

    空中炸开数十点,绚丽如烟花般的红外干扰弹,战斗机一个夸张的紧急翻转,想要躲避空中密密麻麻的小型飞弹。

    “躲过了!”

    超出常人的反应能力,还有数年的资深飞行经验,让卡特躲过了这必死的攻击。

    迅速爬升,卡特已经懒得去想什么攻击目标,任务什么的了,逃命成了优先级。

    等卡特拉升之后,一回神的功夫,才注意到,身后竟然只跟谁着一架大黄蜂。

    剩下的三架大黄蜂战斗机,竟然全部被击毁。

    “上帝在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讯频道里,卡特听见了惟一剩下的同伴,惊魂未定的声音。

    第四十二章黑色星期三

    最新一期《简氏防务周刊》长篇大论,评论北苏国内战,同时引用一个夸张的标题,来描述阿卜耶已地区那个核武狂人。

    “不可低估的核武狂人,一个人的战争!”

    对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正式插手北苏国内战,简氏防务周刊并未发表任何看法,对于初期顺利的作战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可是对这场理应从一开始就注定结果的战争,其中出现的几样新式武器,简氏防务周刊却大篇幅进行了报道:“对于外界一直十分好奇的神秘导弹,我们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了相对详细的试射数据,经过专家对卫星图像逐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点。

    一,导弹的速度接近一马赫,而这只是巡航速度,事实证明,这枚神秘导弹拥有技术不明的动力微控系统,我们无法揣测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不过我们可以估计,它在拦截规避的时候,速度最高能达到2马赫,接近一倍的巡航速度,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够瞬间加速,还能减速。我们通过对卫星图像放大,可以看出,导弹尾部还附加了三个可变向矢量推进器。借助这三个微缩推进器,导弹可以附加多个方向的推力,拥有更加灵活的变向。这项技术的应用,就像三代战斗机和四代战斗机一样,是一种根本性的差别。我们相信,这种设计理念可能会改变导弹的发展方向,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改进。

    二,导弹拥有不可思议的反拦截能力,我们通过大型计算机,对试射中的十三枚拦截导弹轨迹进行了模拟,可以证明一件事,现今任何一款巡航导弹都无法躲过这样的拦截网。很显然,这枚神秘导弹应用了某种不可知的新技术。而且得益于三个可变矢量推进器,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三,也是我们最感到震惊的一点,我们的专家形容ABC集团的设计理念,用了一个词,天马行空。我们对卫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这枚神秘导弹的弹头,包含了六个非指向定位微型导弹。特别是最后一个目标的命中,让我们确定,这弹头中包含的微型导弹也拥有独立的推进系统。

    如此高精度的加工工艺,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为ABC集团的奇思妙想而感到忠心的敬佩。同时。我们推测,这种技术已经被ABC应用在防空炮上,又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看看最近的战果吧,北约集团损失惨重,在这种未可知的防空炮袭击下,有十三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不乏F22猛禽。台风,阵风等世界一流战斗机。

    不过我们相信,造成北约不敢轻易出动战斗机的最大原因还是一种全新的雷达。我们相信,和北科尔多凡州一样,红海州也得到了杨天先生的武器装备支持。一种全新的雷达,能够精准的监控到北约的战斗机,甚至于F117和B21隐形战斗机也是一样,都难以逃脱这种最新雷达的监控。

    我们预测。这场战争并没有外界预料那般容易,北苏国不是利比亚,也不是伊拉克,更不是阿富汗,因为他们有一个阿卜耶已,有一个不可低估的核武狂人。

    可以预见的,这场战争将会推进现代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我们相信,ABC集团的大批武器装备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检验他们的实战能力。

    这将是ABC集团,或者说杨天先生跟整个北约集团的高端武器装备的竞争对峙,谁胜谁负。我们真的无法预料。”

    简氏防务周刊的专题报道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好似为了回应简氏防务周刊的预测一般,世界第一大超级军事集团组织,北约,宛若洪荒巨兽,展开了他锋锐的獠牙。

    米国印度洋第五舰队开进红海,于二月十八号,一个星期三,展开了新一轮的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代称,黑色星期三。

    早上六点开始,以第五舰队为主,攻击潜艇,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舰载发射平台,不间断发射了数量超过两百枚的巡航导弹,旨在打击红海州多个军事目标,特别是防空炮基座,雷达站。

    同时,以配合导弹密集轰炸,强大的运输舰,在苏丹港以北二十公里的一个浅滩登陆,登陆部队以海军陆战队为主,并运载M1主战坦克,两栖装甲车。

    还有驻埃及军事基地的游骑兵突击团,配合相关地面装甲装备,从两国边境进入红海州,主要清扫红海州北方的几个军事据点。

    而当导弹密集攻击,摧毁主要军事目标之后,空军也随即出动,以大黄蜂攻击战斗机为主。同时,配合越过边境的游骑兵突击团,大量黑鹰直升机,小鸟直升机也加入攻击阵列。

    海陆空三军配合,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几乎瞬间就摧毁了红海州自卫军的孱弱防御。

    当下下午四点钟,海军陆战队再付出微乎其微的伤亡之下,闪电般攻占红海州首府卜桑哈。

    而北苏国政府军,也配合的采取军事行动,攻击红海州多个军事据点。

    短短一天时间,米国就以雷霆手段,荡扫整个红海州,绝大多数的红海州自卫军士兵,都被打散,逃入了荒僻的农村。

    翌日,世界媒体一片哗然。

    有些媒体声称,这才是真正的闪电战,真正的现代战争。

    无疑,孱弱的北苏国红海州反叛军,根本不是超级大国米国的对手。

    战后统计,黑色星期三行动,攻克红海州卜桑哈在内的七座城镇,打死红海州自卫军超过两千人,伤者更是不计,而米国的地面部队,只有四人阵亡,五十余人受不同程度的伤势。

    一比数百,悬殊到匪夷所思的战果,在强大的米国面前,红海州自卫军宛若稻草人一样。一戳就倒。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

    卡杜利,杨天放下最新的报纸,表情也是一脸严肃。

    无疑,米国是一个强大到极点的对手。

    不过拥有这样的对手,杨天在惶恐的同时,竟然还隐隐有一种兴奋。

    针尖对麦芒。就看谁更强了。

    米国在显露他们的强大军力,好像在向杨天耀武扬威,你搞出几枚破导弹,几个破雷达有个屁用,在我们强大的军力面前,就是个渣渣。

    叫来丽佐娃。杨天让丽佐娃准备车,打算前往ABC的生产基地。

    市政度门前还聚集着数量惊人的记者,这些家伙的耐性也是惊人,杨天摆明了态度,一直没有露面,更不会发表任何看法和意见,但他们还是不曾离去。

    这些天。光是想方设法,不管是贿赂守卫,亦或者翻墙爬水管的记者,都不下十几位了。

    “有人出来了,咦,是他的汽车!”

    大门前,一个眼尖的记者注意到了一辆缓缓驶来的汽车,立刻激动的喊了一嗓子。

    虽然杨天出行经常换成汽车。可是换来换去也就那几辆车,早就被细心的记者给摸清了。

    几十名记者瞬间挤到了门前,几个持枪警戒的警察也大惊失色,拦也拦不住,急的就想朝天开枪警告了。

    看着挤到汽车前方的十几名记者,各种镜头对准了自己疯狂拍摄,杨天皱了皱眉。

    试射的黑曼巴导弹之后。杨天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安全了,他敢确定,现在卡杜利鱼龙混杂,不知道有多少特工杀手盯着自己。

    所以常坐的几辆车都进行了改装。装了防弹玻璃,连车身也是加装了防弹装甲。

    而平常,杨天也是深居简出,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曾今,出国以前,杨天还幻想着等发展起来了,亲自上阵,带着士兵上战场什么的,现在看来,纯粹就是一个奢望了。

    以至于,杨天都有些理解卡斯特洛了,替身找了一堆,连露个脸都不敢,还不是被米国大哥刺杀的。

    或许什么时候,等杨天也拥有了五大国那般的实力,才能放心大胆的走到台前来,去享受生活。

    前方的丽佐娃也早有预料到这种结果,用对讲机联系市政府的守卫,让他们驱散记者。

    正在这时,杨天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愣了愣,叫住丽佐娃,让她下车,把那人请上车来。

    守卫已经赶了过来,驱散了记者,丽佐娃这才走下车。

    对于丽佐娃,杨天身边的忠实保镖,天使与恶魔的完美体现,随着杨天的出名,也是闻名世界。

    所以采访不到杨天,丽佐娃也是极好的采访对象。

    很快,无数录音器就伸到了丽佐娃面前,七嘴八舌的提问乱成了一片。

    面对这些采访,丽佐娃回应很简单。

    手轻轻的按在腰间的枪套上,冰冷的目光一一扫过去,每一个被看到的记者,都好似被掐住了喉咙一般,闭上了嘴。

    “曼迪小姐,将军阁下请您上车。”对于杨天让自己邀请的对象,丽佐娃还记得。

    曼迪。鲍文,时代周凯的战地记者。

    被丽佐娃点名的曼迪。鲍文明显也有些意外,愣了愣,才连忙点头,分开人群走上前来。

    众多记者羡慕的看着曼迪。鲍文离去,不由得暗暗嫉恨。这女人一定跟杨天有一腿。

    不过曼迪。鲍文并非什么大美女,常年的战地记者生涯,让她饱经风霜,看起来就像邻家大妈一般,毫无任何美丽和性感可言。

    再联想丽佐娃那狰狞的伤疤,在场不少记者倒是浮现了一个恶趣味的念头。

    说不定人家杨天不喜欢漂亮女人,就喜欢这种不漂亮的,人嘛,总有点儿特殊爱好不是。

    第四十三章快速攻击车

    示意司机开车,杨天才转向身旁的曼迪。鲍文。

    “曼迪小姐好久不见了。”

    对于杨天特意邀请自己上车,曼迪似乎也有些意外,不过她并没有耗费口舌去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掏出一个小巧的录音器,问道:“我是该称呼您为杨先生,亦或者杨市长,还是杨将军?”

    聪明的提问。

    杨天暗暗称赞,这看似简单的称呼问题,却能看出杨天入主阿卜耶已的主要目的。

    若自称杨先生,那可能是以一名商人的身份。如果自称杨市长,那杨天可能主抓政治,军权还要交给别人。

    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在公开场合,杨天也从没有正式表明鲜明的倾向。

    杨天敢说,自己不论选择哪一个称呼,曼迪都可以大书特书,延伸出无数个猜测来。

    因此想了想,杨天笑道:“曼迪小姐,咱们也是老朋友了,或许你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

    曼迪轻笑一声,知道杨天不愿意纠结这个问题,便作罢,问道:“那好,杨,我能问一问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吗?”

    虽然曼迪很想询问杨天对北苏国内战的看法,还有杨天为什么愿意兜售军火给反叛军,可她觉得,便是问了,杨天可能也不会回答。

    杨天说跟自己是朋友,但曼迪却不敢真拿杨天当朋友。

    “ABC的生产基地,你应该很有兴趣的。”杨天道。

    曼迪微微挑眉,对于ABC的生产基地,她当然有兴趣,在外界的眼中,ABC的生产基地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特别是落成之后,此处的安保更是严密到了极点。

    曾今还有记者,为了一窥究竟。还假扮为应聘的工人,想浑水摸鱼。

    但很不幸的是,刚应聘的工人至少要做一个月的无关工作,之后才能真正参与ABC的生产。

    所以恐怕只有那些特工才有这种耐性,寻常的记者是没这个耐性的。

    “谢谢,我很期待。”曼迪不再多问,当着杨天的面儿。把照相机装了起来,识趣的表明态度,我不会拍照。

    杨天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这个聪明的女人给杨天的印象很深,刚才一时意动,才想起带上她。也有借机宣传ABC集团的意思。

    ABC是商业公司,总要走到台前来,必要的宣传也不可少。

    城外的ABC基地,已经模样大变,现在远远看去,宛若个钢铁堡垒,熔炼炉的滚滚浓烟。还有气冷的森寒白烟,交织在一起,几乎遮蔽了天空。

    高足有三米的围墙,顶上拉着通电的铁丝网,在围墙外围,还散步了不下上百个监控摄像头,有的露在外面,有的更是直接深埋在墙体中。采用分开的两套线路,一明一暗,设立两个监控中心。

    当然,生产基地内最多的还是随处可见的端着AK的军警。

    杨天裁掉第一军第二军接近两万人,最后多次筛选,挑出了近六千人,全部补充到了军警系统。现在光卡杜利本地,军警就超过一千之数。

    ABC的生产基地,更是守卫的重中之重。

    入门还需要经过安检,指纹检验等手段。许多设备都是从国外采购来的,杜绝007那样的特工可能没办法,但一般的小角色,还是没问题的。

    而对于那些顶尖特工,杨天也不在意,核心的关键技术,还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工人只知道加工,但弄不清其中原理。

    而且得益于天阳号,许多东西都是一次冲模的,关键的模型数据,都只有寥寥几个人掌控,杜绝泄露。

    不过表面上看再安全的防护网,也无法完全杜绝机密的泄露,渗透与刺探无处不在。

    纸包不住火,杨天能做的就是当对方刺探去自己的机密之后,转头开发出比人家更好的,永远占据着技术制高点。

    通过安检进入生产基地,杨天也没去生产车间,而是让司机开车去了生产基地角落的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地。

    “这里是我们的武器试验场地,当然,像黑曼巴导弹那种东西,肯定不是在这里试验的了。”杨天引着曼迪下车,笑着介绍道。

    曼迪注意到杨天话中的一个词汇,连忙问道:“ABC试射的那枚巡航导弹,已经有了正式命名,是黑曼巴吗?”

    关于这枚试射导弹,外界猜测很多,但没有太多的准确消息传出,ABC集团也没有发表任何声明,甚至连导弹的正式命名都不知道。

    杨天也没掩饰,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了下来。

    曼迪一脸激动,光凭这一点信息,这一次的采访就有料了。

    “走,我们进去看看,今天应该在试射一种新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同时还有几样小玩意,我想你一定会感兴趣。”杨天道。

    通过侧门走入试验场,入耳就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宽敞足有数千平米的试验场内,吊灯明亮,可以一眼看见,一名士兵正操控一架大型机枪,硝烟弥漫,以每秒钟数枚的速度发射着小型炮弹。

    而距离这机枪两百米外的一堵砖墙,在这炮弹的轰击下,宛若豆腐渣一般,分崩离析,瞬间垮塌了大半。

    “这种自动榴弹发射器刚刚下线,暂时还没有正式命名,它可以发射40毫米多种用途的炮弹,现在试射的就是穿甲弹。”杨天递过去一个隔音耳罩,大声介绍道。

    曼迪作为战地记者,也没少深入战场,脸上倒没有流露太多的畏惧,反而有一种兴奋的跃跃欲试。

    见杨天笑盈盈的看着自己,曼迪道:“我算是半个武器评论家。”

    杨天竖了竖大拇指,枪声震耳欲聋,说话太费劲。

    “那堵墙有多厚?”曼迪指着远处的砖墙,用手势比划着询问道。

    杨天伸出五根手指:“五米。”

    五米?

    曼迪微微咋舌,虽然这是一堵砖墙,可以40毫米的炮弹能洞穿五米,也令人咋舌。

    杨天带着曼迪走上前去。示意操控榴弹发射器的士兵停下来。

    “我能试试吗?”身后的曼迪走上前来,有些期待的询问道。

    杨天意外的看了曼迪一眼,没想到这个智慧的女人还有暴力的一面,点了点头。

    曼迪也没捏捏,一边上前,一边解释道:“我的父亲曾今是米国的一位武器专家,我从小就跟着父亲见识过许多武器。所以对这些东西很熟悉。”

    杨天微微侧目,怪不得这个女人做了战地记者,一个许多男人都无法胜任的工作。

    曼迪注意到弹匣中的修长40毫米炮弹,有些惊奇的问道:“这就是使用的穿甲弹吗,长度有些过分,而且还是圆头的。这是为什么?穿甲弹不都是尖头的吗,利用合金坚硬弹头,做成圆头的,能够达到穿甲要求吗?”

    杨天神秘一笑,解释道:“这个就是军事秘密了,不太方便透露。”

    的确,普遍意义上的穿甲弹都是尖头。采用钨钢等高硬度合金作为弹头,利用动能穿透装甲。

    不过杨天设计的穿甲弹却不是这种设计,而且连原理都迥然不同。

    普通的穿甲弹,一次加速,当炮弹出了炮管,就纯粹靠动能飞行了,出膛初速最高,能达到千米每秒甚至更高。随着炮弹的飞行动能才会逐渐降低。

    可杨天采用的却是三级加速,采用高精度的延迟引信,如三级火箭一样。

    第一级出膛,在出膛的瞬间,毫秒级的精妙控制下,点燃第二级,再次加速。而后还有第三级推动。

    因此这种穿甲弹的最高速度是在三级引信完全点燃之后,弹头的速度达到极致,杨天测算过,这个距离在五百米左右。

    而弹头的设计为圆形。也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三级加速,就像二踢脚一样,虽然在极短,以毫秒计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会对子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采用圆头,就是加大空气阻力,控制弹头的飞行轨迹不会产生太大偏差。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穿甲弹的贯穿装甲的并非圆形弹头,而是弹头内部的一枚合金钢珠。

    这枚钢珠更小,三级加速之后,它的速度甚至会达到数千米每秒,那种一瞬间的动能,完全能像大型反器材狙击步枪一样,洞穿坦克的装甲。

    简单来说,杨天设计的这枚穿甲弹,看似是40毫米口径,但最后洞穿装甲,造成穿透伤害的口径却是一枚不过10毫米的钢珠。

    它的穿甲能力,完全不弱于,甚至还要在一百多毫米的穿甲炮弹之上。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像坦克那样,发射一枚穿甲弹需要几秒十几秒的时间才能发射下一枚,配合自动榴弹发射器,它就是一个穿甲弹机枪,以每秒四到五枚的速度疯狂倾泻穿甲弹,发射速度慢的坦克,在它面前注定是一个悲剧。

    正想着,曼迪也扣动扳机,熟练的击发。

    不过她只射击了一发,然后就跑到远处的砖墙前。

    五米厚的砖墙完全被洞穿,留下一个直径10毫米的洞口,边缘裂痕如蛛网一般。

    曼迪立刻注意到弹孔的不同,40毫米的炮弹,却造成了10毫米的弹孔,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再回到杨天面前,曼迪考虑了一下说道:“我想我明白你的设计意图了。虽然我想不通这种穿甲弹的原理,但是以这样的穿透能力,配合上机枪般的射击速度,它简直就是坦克杀手。而且我觉得,它应该拥有灵活的机动性,比如焊装在悍马车上什么的。”

    杨天微微侧目,这女人的眼力还真是不俗,立刻就明白了杨天的设计理念。

    “悍马车?那个太笨重了,你不觉得,把这种自动榴弹发射器焊装在快速攻击车上更合适吗?”杨天笑了笑,向路易挥挥手。

    曼迪一愣,循着杨天所指看去,才注意到试验场地的一边,还停着两辆汽车,上面盖着黑色的毡布,刚进来的时候,曼迪也注意到了,但以为就是寻常的越野车,就没在意。

    现在随着路易掀开毡布,曼迪才注意到,这竟然是一辆快速攻击车。

    漆黑的车身,除开汽车底盘,整体车身就是黑色的合金金属框架,光看外形,它就是一辆放大的卡丁车。

    不过曼迪却很熟悉这种快速攻击车,灵活性极高,一般一人或者两人乘坐,上面焊装重型机枪,或者榴弹发射器,适应许多复杂的地形,很受特种部队的欢迎。

    这辆黑色快速攻击车,再加上这架自动榴弹发射器,才是杨天设计出来,用来对付坦克的终极杀手。

    娇小的车身,轻质的钢架结构,使得它拥有非凡的灵活性,配合能贯穿世界主流坦克的穿甲弹,机枪般的射速,在战场上,坦克只能跟着它的屁股后面吃灰。

    打个形象的比方,这种快速攻击车就是小巧的迅猛龙,而坦克就是大型的剑龙,体型硕大,踩迅猛龙一脚就能踩死它。

    可迅猛龙速度更快,而且拥有锋锐到极点,能轻易咬破剑龙厚重皮甲的獠牙,那当处于游击战斗之中,结果会怎么样呢?

    杨天特意设计出这种组合,也就是预估到,正面战争,反叛军肯定不是米国大兵的对手。

    城镇,肯定会被联合部队以绝对的正面装备优势占领,而接下来,清除渗入农村的反叛军,还是会以游击战为主。

    那如此一来,这种快速攻击车,绝对会让联合部队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四十四章新一轮军事行动

    看完这一切,曼迪终于有些明白,为何《简氏防务周刊》在专题报道中,会反复提起一个字眼,天马行空了。

    ABC,或者说杨天的设计理念,是真正富于想象力,大胆和奇妙。

    或许,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但能把设想付诸于现实的,杨天恐怕是第一个。

    想到这里,曼迪心中突地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让她激动的面色有些红润。

    抑制住内心的强烈冲动,曼迪问道:“你带我来看这些东西,难道就不怕我回头把我看到的东西写在报道里?”

    如果让外界知道,杨天拥有了这么一种强力的穿甲弹,还奇思妙想的与快速攻击车结合在一起,那联合部队,比如正在红海州耀武扬威的米国大兵一定会注意到。

    杨天没有直接回答曼迪的问题,反而询问道:“你难道就不怕这种武器出现在战场上,给你们米国的士兵造成巨大伤亡?”

    曼迪摇摇头,道:“我是加拿大移民,虽然我生长在米国,也热爱这个国家,不过对于米国发动的这场不正义战争,我还是持着反对意见的。而且,我只是一个记者,改变不了什么。”

    杨天暗暗摇头,米国这帮连总统都敢骂的记者,果然没什么太明确的爱国之情,更何况曼迪还是一个移民。

    由此及彼,杨天倒是想到了舆论的作用。

    现在的卡杜利,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媒体报纸,但以后肯定会有,也必须要有。

    杨天在卡杜利,绝对是个名人,底层的民众也都清楚,是杨天带给了他们工作,给了他们食物,让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如今的卡杜利民众还处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阶段。有吃有住就服你。

    可等卡杜利真的发展起来了,经济有基础了,民众的手里有钱了,渴望更高的需求的时候,人心会浮动,会有更多的诉求,会关心卡杜利的未来。会思考。

    那个时候,控制人心,就成了必要之举。

    舆论是官方的喉舌,一家媒体或报纸,必不可少。

    杨天觉得,或许自己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关注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但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来做,嗯,这个曼迪。鲍文就不错,挖时代周刊的墙角,貌似也是很不错的事情。

    收回了注意力,杨天回到刚才的问题,道:“这个并非什么机密。我想很快,全世界就会知道它的存在。曼迪小姐,你觉得这种快速攻击车,叫做枭狼怎么样?”

    “枭狼?”曼迪没有第一时间理解杨天说的这个中文音译名字,不过更在意杨天说的全世界很快就会知道它的存在。

    “你的意思是,你已经把这种,嗯,枭狼攻击车销售给了反叛军?”曼迪低呼道。

    黑曼巴导弹因为什么闻名世界。就因为穆达雷西一炮轰掉了北苏国总统府。

    防空炮和雷达为什么出名,也是因为十三架北约战斗机被击落,其中不乏猛禽,台风这种顶尖战斗机。

    那杨天说这话的意思也就再明显不过了,枭狼攻击车,很快就会在北苏国内战战场上露面。

    曼迪觉得,这种攻击车的出现。绝对会给北约集团一个巨大惊喜。

    深吸一口气,曼迪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下去,道:“杨先生,我这里有一个过分的请求。我想以一个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这种枭狼攻击车进入战场,实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你?”杨天微微一愣,没想到曼迪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来。

    回过神来,杨天也是暗暗称赞,这女人的胆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现代战场,不比以前,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是精英特种士兵的较量,恐怕也只有北苏国政府军和反叛军,才会出现端着AK满地冲锋,复杂的巷战什么的。

    以北约的军事实力,他们的进攻套路都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作战模式,卫星监控,飞机掩护,导弹轰炸,等敌人死的差不多了,才以地面士兵以坦克掩护进行清扫。

    这种战争,曼迪想深入第一线拍摄,无异于找死。

    “这个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因为第一批的枭狼攻击车已经交付,我想很快就会投入在战争中。”杨天撒了个小谎。

    第一批枭狼攻击车,的确是打算兜售给白尼罗州。

    白尼罗州在北科尔多凡以东,与喀土穆州毗邻接壤。

    如今红海州战事已了,北约集团攻克主要城镇,剩下的扫尾工作交给北苏国政府军,很显然,他们的目标就是向南推进,进攻白尼罗州了。

    白尼罗州的情况跟北科尔多凡州有些类似,这里是北苏国一个重要民族瓦拉布人的主要聚集地,当地经济并不发达,以部落村庄为主。

    这里的反叛军,以瓦拉布人为主,凝聚力很强。

    而且少城镇,多村庄,他们更像是一群以各个小部落为根基的游击队。

    北约向攻克这里,占领城镇毫无作用,最终还是要陷入游击战,人民战争的汪洋中。

    所以杨天才觉得枭狼攻击车会有作用,也会设计出这种武器,几乎是半卖半送的卖给了瓦拉布人。

    枭狼攻击车装了杨天改造的轻型东成号发动机,性能强劲,应用了不少避震技术,可以适用于北苏国复杂的荒漠地形。

    由于攻击车本身结构简单,整体成本价也就在一万美金左右。

    自动榴弹发射器,更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改装了弹鼓,加大了弹匣容量罢了,成本价两千美金都不到。

    真正贵一些的是炮弹,特别是这种特制穿甲弹,结构复杂,虽然有天阳号的存在,加工方面不成问题,但一枚的成本都在一百美金左右。

    一百美金一枚,一个弹匣就要装十枚,那采购起来肯定不是几十枚。几百枚的采购了,而是上千枚,上万枚的采购了。

    这可是一笔大数字。

    头一批枭狼攻击车交付五十辆,五千枚穿甲弹,还有普通的40毫米榴弹炮,攻击士兵用的,也给了五千枚。这玩意儿虽然便宜,成本三十美金都不到,可粗略算下来,这一批的价值也在上百万美金。

    而穷的响叮当的白尼罗州,只给了五十万美金,可不就是半卖半送。还是按照成本价出的货。

    不过这是为了实战检验武器,等打出了名声,以后ABC正式开始销售,那才会不愁大订单。

    暂时的损失,只是为了他日赚更多罢了。

    曼迪明显的一脸失望。

    杨天道:“不过曼迪小姐,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哦。什么办法?”曼迪瞬间来了兴趣。

    杨天示意路易等人继续测试收集数据,带着曼迪走出了试验场,往办公区方向而去。

    什么办法?比如你跳槽,帮我搞一家媒体报纸,什么独家新闻得不到。

    ……

    一切就如杨天所想,在攻克红海州地区首府卜桑哈之后,北约集团暂时修整,很快就开始了下一轮的军事行动。

    周凯原先还担心一个问题。怕北约集团得到实验1型雷达和特殊防空炮弹。

    这一点,杨天倒是不怎么担心。

    一来三座实验1型雷达,还有一些防空炮都被作为优先攻击军事目标,轰炸个稀巴烂。就算真剩下,也只是一些残破品罢了。

    二来这是战争,也没听说战场上捡了辆完好的M1A1主战坦克,回头就造出了一堆。

    杨天也不怕对方发现。甚至去仿制。

    就像英格兰政府一样,借助一个植物人,搞出了强化药剂,只是单纯的拾人牙慧罢了。

    新一轮的军事行动。规模更大,米国大哥依旧是主力,小弟英格兰也是不甘人后,派出了精锐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营级编制的一个整突击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凑热闹的北约国家,比如法国,丹麦,希腊,意大利等等,也都在各个公开场合声称,将会派出地面部队,服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乃至于毛子大哥,也从黑海舰队调派战斗机,加入了对北苏国的军事行动。

    地面部队,还是以英美联军为主。

    唯独华国,这个安理会一票推动了北苏国军事行动的始作俑者,还是一副置身事外,高高挂起的样子,而且跟杨天打的火热,军用发动机和电能转换器,初步已经各交付了一万台,同时还打起了黑曼巴导弹的主意。

    新一轮的军事行动于3月1号展开。

    以白尼罗州北方城镇凯渥为主要目标,头轮的导弹袭击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确认摧毁了主要军事目标之后,地面部队才在攻击直升机的配合下,开进了凯渥。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白尼罗州北方大门就被洞开,落入了联军手里。

    战斗如此顺利,也有凯渥根本就没有驻扎多少白尼罗州士兵的缘故。

    此次军事行动,联军零死亡,受伤者也不过十余人。

    而驻守凯渥的白尼罗州解放军第三团,付出了三百余人的伤亡。

    当天下午,联军开始清扫周边村庄,追剿逃亡的第三团士兵。

    游骑兵,第五小队,中士布莱曼带领着队员,以一辆M1A1坦克为掩护,三辆悍马车开道,向凯渥东方行进。

    目标,搜寻凯渥东方五公里外的一个村庄。

    这样的装备配置,保证了高机动性,强大的火力,完全可以应付一切变故。

    而且就算遇到危险,也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援助。

    所以小队里的士兵不免有些懈怠,一脸轻松的交流着。

    北苏国这帮端着AK冲的家伙还没有学会伊拉克那一套,路边炸弹,埋地雷什么的,在钢铁利器之下,只有被碾压的份儿。

    白尼罗河贯穿白尼罗州,这里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空旷的原野上,视野极好,低矮的青草,不时跑过一只野生动物。

    地平线上,远处村庄的轮廓也若隐若现。

    正在这时,坐在悍马车副驾驶座上的布莱曼突地注意到,左前方六百米外的一片树林里,突地驶出了两辆汽车。

    那汽车,布莱曼很熟悉,是快速攻击车。

    “注意!”

    布莱曼只来得及喊上一句,跑在最前方的一辆快速攻击车车身升起一团硝烟,下一刻,在炮声还未传来的时候,后方的一辆悍马车,一个夸张的侧滑。

    巨大的车头,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贯穿了一般,侧边装甲上露出一个并不大的黑窟窿。

    但这却是一个对穿的黑窟窿,车头内部的发动机,一切东西,被完全的贯穿!

    “该死的!”“这是什么鬼东西!”“袭击!”

    后方乱成了一团,传来几声叫声。

    而当炮声传来的同时,就在布莱曼乘坐悍马车的不远处,地面猛的炸开一个大坑。

    虽然对方打歪了,可那溅射的沙石,狠狠的砸在悍马车玻璃上的声音,还是让布莱曼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第四十五章新型坦克杀手

    空旷的原野上,两辆枭狼攻击车迅速行动起来。

    一辆枭狼攻击车在六百米外快速移动着,做着圆弧运动,与布莱曼的突击小队一直保持着五六百米的距离。

    这是无奈之举,杨天研发的40毫米穿甲弹威力巨大,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穿甲弹的加速 (精彩小说推荐:

    ) ( 超级无线网 http://www.xshubao22.com/5/586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