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 3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霞浦县去年实际利用外资总数不过一百五十万美元,众合投资对紫萝家妨的注资,看上去只有十万美元,却也是霞浦县不想轻易放弃的招商业绩。

    渚江建设同时成立,朱立、褚宜良、杨海鹏三家分别以四、三、三占股。注册资金虽然只有一百万,但朱立在东华建筑业里深厚的根基发挥出关键作用,渚江建设成立之初,就拉出一批相当有专业素养的工程师队伍来,杨桂荣、白江等几家梅溪镇出去的施工队,也都挂靠到渚江建设的名下。

    除了织染厂车间改造过渡房的工程外,在孙亚琳的推荐下,业信银行也同时将梅溪、唐闸区的两处营业网点,都交给渚江建设负责改造。

    孙亚琳她自己也图省事,也一并把老宅的改造工程丢给朱立去做,第二天就把二十万改造款的现金支票送到渚江建设。

    为了更好的推动集资房项目,沈淮在资产办下面注册成立镇属的梅溪置业有限公司,在自己身上又加了一个总经理的头衔,实际工作还是主要压到郭全的头上。

    镇上拿不出来钱建房,干部职工虽然一直都在盼望能有集资建房,改善居住环境,但项目突然启动起来,又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沈淮从钢厂拿出两百万来,作为钢厂职工参与集资建房的专款,先拔入置业公司启动集资房项目。

    上百亩地可以建造十二栋普通住宅楼,但二百万的启动资金只能先建靠近钢厂路南侧的两栋楼。但就算如此,一次性建上百套住宅,这也是梅溪镇自有史以来启动的最大住宅项目。

    三月上旬,差不多在渚江建设正大成立的同时,渚江建设的施工队,就进入钢厂路南侧的工地,开始集资房项目的施工。

    施工队一进场,镇上关于集资建房的话题就骤然热闹起来。

    镇区的住宅翻建要比周边农村卡得紧,而且家家户户紧挨着,想翻建也腾不出多少空间来。

    此时,梅溪镇区的市政配备设施相当滞后。住宅区连自来水管道都没有全部铺开,相当一部分人家的生活用水都依赖于自掘机井,更不要提什么雨污、煤气等公用管道了。集资房项目,燃气、自来水以及污水管道都可以依赖于钢铁厂的公用设施进行建设,建成的集资房小区,居住条件将丝毫不比市里的住房差。

    由于初期投入的基础投资比较大,置业公司初步核算的集资房每平方米造价是六百五十元,不比市里的住宅便宜多少。不过,东华市区对外公开出售的商品房数量极少,也由于交通、户口等方面的原因,镇上还是有很多人家因为子女长大成|人等种种原因,迫切需要在附近能多一两套住房来改善居住条件。

    集资房都以中小户型为主,参与集资建房一套仅需四五万元,对梅溪镇相当一部分家庭来说,不是遥不可及。到三月中旬,到置业公司交款,参加集资建房的居民就超过百户。

    包括钢厂职工在内,置业公司很快就又筹集到上千万的建房款,到三月下旬时,沈淮又决定再启动四栋住宅楼的建设。

    同时,东华市各方面的工作也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月下旬,在谭启平的多次催问下,市钢厂、市建公司与业信银行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最终达成整体转入天衡大厦的协议。

    虽说相比较市钢厂前后投入的一亿一千万建设资金,业信银行购入未完全建设的天衡大厦仅愿意支付不到八千万的并购款,但一次性得到这笔款项,也叫经营上陷入困境的市钢厂缓了一大口气。

    在早些时候,市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梅溪、鹤塘两镇从霞浦县划出、并入唐闸区的决定,并报送省政府批准。

    不过也是赶上好时机,淮海省多个地市都有调整城区范围的要求,省政府也顺应潮流,集中通过多个申请,梅溪镇划并唐闸区的批文在三月底就批了下来。

    这次划并,主要也是为打开城区往东南方向发展的空间。

    不过,在沈淮看来,还远远不够彻底:应该将东南翼的靖海乡、海垦农场一并划置过来,这样才能彻底的打开东南翼江海角发展的空间,形成滨江临海发展的大格局。

    市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区域调整,不过两镇并入唐闸区后,行政归口由唐闸区跟霞浦县协调,市里就不再过问。

    之前乡镇划并的协调工作,一直都是何清社负责,不过到二十八日下午,在省里正式批文下来的第二天,唐闸区里召开常委会议讨论梅溪、鹤塘两镇的财政及建设规划,沈淮作为镇党委书记,就只得与何清社一起列席会议,去面对区里的“大佬们”。

    赶着有好几十个上访群众堵门,沈淮让褚强把车停在区委区政府大院外面,他与何清社走进去。

    不晓得是坐车给围访群众看到眼底,沈淮与何清社刚要进大门,就听到有人围上来喊:“他们也是当官的,我们厂的事,必须要抓住当官的才能解决。”

    看着有三五人闻声就要围过来,沈淮垮脸而笑,说道:“不要误伤无辜啊,我们只是来区政府求官老爷办事的。你们看我这么年轻,像是当官的吗?”他不是正义感泛滥的人,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过问就能解决的,与何清社闷声往区政府大院里走,进了大门才停下来,听在大门内防止群众冲进来的工作人员说过,才知道区罐头厂停发工资已经有三个月了。

    这事不是谁都能插手解决的,城区三百多家大中小国有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不在少数,沈淮与何清社也只能袖手旁观。

    这时候有着胖子在大门口给围访群众堵住,百般解释都没有用,几次想冲进去,夹克却给人扒拉下来,沈淮、何清社看到直乐。

    那个胖子鹤塘镇新上任的书记袁宏军,应该也是给召过来列席区常委会议,讨论两镇今后财政跟建设规划的;不要看袁宏军才是镇党委书记,但他身材高大,养得肥头大耳,头发往后梳着油光镫亮,穿着高档的夹克衫,腋下夹着皮质公文包,看上去比区委书记的派头都大。

    倒是鹤塘镇的镇长朱学祈,长得黑黑瘦瘦,其貌不扬,又穿着皱巴巴的夹克衫,悄无声息的从旁门进了大院。

    看着袁宏军狼狈不堪地挤进大门来,差点连手里的公文包都给抢走,何清社笑道:“都说袁书记的派头直追杨玉权书记了,我没怎么看出来,不过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何清社在霞浦县下面的乡镇任职多年,跟基层干部都很熟,看袁宏军的狼狈样,还忍不住要嘲笑他几句。

    鹤塘镇前书记因为在雪灾中摔成重伤,虽然给评为救灾先进,但不能继续担任鹤塘镇党委书记,袁宏军是年后才从其他乡镇调过来的,赶上鹤塘镇跟梅溪镇一起调整到唐闸区。

    “以后我们两家要站在同一条战线,同仇敌忾还来不及,你个何黑子不说过来搭一把手,却站在一旁看好戏,你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坏了。”袁宏军跟何清社关系熟,笑骂随意,但跟沈淮只见过两次面,伸手而握,说道,“区里不先沟通一下,就直接要我们过来,参加讨论我们两个镇以后的财政跟建设规划,沈书记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任何会议都有一个基调问题,就算区长潘石华跟区委书记杨玉权之间的基调不一致,通常也不应该让梅溪、鹤塘两镇一点准备都没有,就过来一起讨论决定两个镇以后的财政及建设规划。

    “也许是区里对我们两个镇的财政跟建设规划,已经有了定案,召我们过来,只是当面通知一声。”沈淮说道。民主协商是好的,但区里独断专行做出决定,乡镇也只能默默的接受。

    “唉。”袁宏军轻叹一口气,又热切的拍了拍沈淮的肩膀,说道,“我们都是从霞浦县新划过来的,起初几年给欺负几乎是肯定的,我们还不能怨天尤人。不过我们之间还是要相互扶持,开过会后,沈书记跟何黑子要是没什么事,我们找个地方聚一聚怎样?”

    沈淮虽然不是很想跟鹤塘镇成立什么攻守同盟,袁宏军这个人也不是十分的可靠,但想到鹤塘镇拥有梅溪镇所不具备的江岸资源,还是不能拒人千里,点头答应下来,说道:“好吧,袁书记、朱镇长你们挑地方,我们来做东。”

    “地方我已经安排好了,做东的人也安排好了。”袁宏军哈哈一笑,“这回我们鹤塘镇来,下回再吃你们梅溪镇的。”

    心想袁宏军早有安排,沈淮也不再坚持什么,就与袁宏军、何清社、朱学祈三人一起往区政府大楼里走。

    迎面从区政府大楼门厅里走出几个人来,居中的中年人看到沈淮,声音洪亮的招呼过来:“何清社,这位就是你们梅溪镇的党委书记?”

    沈淮一愣,看着中年人眼熟,转念想到这个人就是唐闸区新上任的副书记、代区长潘石华,他对潘石华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但潘石华跟他的堂弟潘石贵长得有几分像。

    看他满脸热切的主动伸手过来,似乎一点都不介意他潘家承包的织染厂叫镇上强制关停的事,沈淮心里微微惊讶,握住潘石华的手,说道:“潘区长你好,我们今天过来跟你报道来了。”

    “你在梅溪镇的工作,我也了解了一下,很不错,既有成绩摆出来,群众也很拥护赞同。我跟杨玉权书记说过,要是唐闸区要能多几个你这样的年轻干部,唐闸区的面貌就能得到很快的改观。”潘石华说道。

    “关停织染厂的事,我还没有机会跟潘区长检讨。”沈淮借说话的机会打量了潘石华两眼。

    潘石华身材高大,脸形削瘦,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虽然跟他堂弟潘石贵有几分像,也许是长期在机关工作的缘故,要比潘石贵看上去文质彬彬得多。

    “织染厂的事,梅溪镇做得很好,有功无过,没什么好检讨的。石贵年前过来跟我诉苦,我春节期间,找人了解到实际情况,知道织染厂给梅溪镇造成很大的污染。做企业不能不重视环境,我已经把石贵狠狠的训了一下。另外,这件事我没有及时关注到,应该是我要向梅溪镇的群众检讨,沈书记你们是为梅溪镇群众做了一件好事。”

    潘石华又跟袁宏军、何清社、朱学祈说了几句,又说道,“我先出去一下,大门这么多上访群众围着,我作为区长不出面解决一下不行。杨书记应该要在会前见见你们,我们等会儿再在会议室见面。”

    说实话沈淮做好潘石华给他小鞋穿的心理准备,所以对潘石华此时的态度也有些意外,看着潘石华在区政府官员的陪同下走向围堵大门的上访群众,心里充满着疑惑。

    “潘区长倒是像干一番大事的人。”袁宏军轻声感慨道。

    沈淮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难道潘石华真是走谭启平的路子,才调整到唐闸区担任副书记、代区长的?就跟他心里虽然对苏恺闻、周明很不满,但又不得不去维护整个圈子的团结一样,潘石华即使心里怨他关停了潘家承包的织染厂,但潘石华既然选择走谭启平的门路,依旧不得不先把跟他之间的矛盾先放到一边。

    沈淮眼睛微微睑着,心里有些凉:谭启平是彻底把他边缘化了,自然也不会将处级干部人事调动的消息提前泄漏给他知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旧识

    在会议之前,区委书记杨玉权先把沈淮、何清社以及袁宏军叫到他办公室里。

    杨玉权是前市委书记吴海峰提拔上来的,与吴海峰一样,都是退伍军官出身,虽说退伍好些年,言行举止之间还是有一些军人的痕迹,浓眉大眼,削瘦的脸颊,表情也显得严肃。

    杨玉权对沈淮、袁宏军以及何清社三人,就远没有潘石华在大楼门厅里表现得那么热情,让沈淮他们坐下来,只是询问了两个镇受灾群众安置等问题,也无意在会议之前,就把区里对两镇财政及建设规划的基调相告,就问办公室主任会议准备的情况。

    离约好的会议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看杨玉权无意让他们留在办公室里继续攀谈,沈淮与袁宏军、何清社就知情识趣的先退出来。杨玉权与潘石华一冷一热,反差很大,以致袁宏军从杨玉权的办公室出来,忍不住的耸了耸肩。

    也许是潘石华对梅溪、鹤塘两个镇过于热切,从而使得杨玉权的态度从反方向变得冷淡……这个倒符合国内官场的常态:你热切的事,我就泼冷水。

    退出来也不能在接待室闲着,沈淮、袁宏道还得央求着区委办主任带着他们到各个区领导办公室里挨个拜访,混个脸熟。

    周裕的办公室在三楼西首,跟其他几个副区长办公室并列。跟葛永秋给吴海峰压了一手,没能直接担任霞浦县委书记一样,周裕作为市政府办副秘书长,平调到唐闸区也没能担任常委以上职务。

    今天区常委会议主要讨论梅溪、鹤塘两个镇以后财政及建设规模,除了区常委成员外,也就两镇相关人员能够列席会议。

    周裕站起来,蜻蜓点水的跟沈淮他们握了握手,问了一些归她分管的事情,就客气而疏远的送沈淮他们出办公室,也许是因为袁宏军在场,也许是因为梅溪钢铁厂削减对鹏悦炉料采购比例的事情。

    区里对梅溪、鹤塘两镇的财政及建设规则,并没有超过沈淮的想象。

    区里这时既想享受到梅溪、鹤塘两镇并过去之后,向东南翼发展格打开的好处,暂时又不想从本身就不是十分宽裕的区财政挤出钱来,大力支持梅溪、鹤塘两镇的建设。

    区常委会议,几乎没有争议的就讨论决定了梅溪、鹤塘两镇今后三年过渡期内财政自支自收的大方向,区里只会稍有倾斜的给予少量建设资金上的支持,当然标准是远远不能跟唐闸区所辖的其他街道跟乡镇所相提交论的。

    看袁宏军坐在旁边不怎么吭声,也没有跟鹤塘镇多争取什么利益的意思,沈淮知道他对这个结果也应该有些心理准备。

    会议结束,潘石华另有事情要处理,其他区常委也无人想搭理沈淮、袁宏军他们,就各自散去,沈淮、袁宏军、何清社、朱学祈两个镇的党、政一把手坐会议室里面面相觑。

    “我就说过,划并过来,肯定是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局面。”鹤塘镇长朱学祈忍不住发牢骚来,说道,“以前好歹能从县里讨点油水,这下子可好了,光靠鹤塘镇收上来的那点税费,喝西北风都不够。”

    沈淮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梅溪镇经济发展再滞后,也是霞浦西南片的中心镇,工商业发展要比周边鹤塘等乡镇好许多。

    之前是一直讨论只是要把梅溪镇并到唐闸区,跟鹤塘镇没有关系,所以鹤塘镇在财政上一直能得到县里的支持。这次城区调整,是考虑要给唐闸区往东南翼发展更大的空间,才一次性把鹤塘、梅溪两镇都划并过来。

    这次划并,梅溪是有准备的,也是积极要求的;鹤塘镇就多少有些被动。

    “在这边发什么牢骚,换个地方说话。”袁宏军说道。

    沈淮他们走出区政府大院,就有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陪袁宏军的司机在外面等着。经介绍,才知道这中年人是鹤塘镇一家砂石场的老板,姓杨,名字没有听清楚,有些拗口,早年靠在渚江里挖沙发家,如今手下有好几条挖沙船。

    姓杨的砂石场老板在前面带路,袁宏军拉沈淮坐一辆车。两人坐在车后座谈话,等车停下来,沈淮才注意到车子停在英皇国际会所前面。

    沈淮打心底不愿意跟袁宏军初次吃饭,就直接到这种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到位的场所来。

    沈淮刚要提议换地方,这时候英皇国际的大厅内已经有一个年轻女郎小跑过来负责招呼他们,帮忙打开车门。

    那个年轻女郎看到沈淮坐车后排,愣了一下,先是错愕,手下意识的缩了一下,继而才以惊喜的神态,说道:“这不是沈秘书吗?沈秘书你可是很久都没来关照英皇的生意。”

    得,想装正经都没有办法。

    沈淮暗道,幸亏之前的他喜好良家,到东华后也是受陈铭德的约束,几次出入英皇都是逢场作戏,好像没有太乱搞。

    眼前这个女郎,沈淮记得她是英皇国际的公关经理,既不是包厢陪客的小姐,也不是管理小姐的妈咪,而是英皇国际市场部门的营销人员,挂着公关经理的头衔,招揽、维护客户,算是一份正经的职业。

    虽说英皇国际不做正经生意,但在这一点上倒体现出几乎比东华所有餐饮娱乐场所都高的管理水平来。

    但见年轻女郎穿着黑色的职业套装,里面穿着雪白的大翻领衬衫,个子不是很高,穿着黑色的细尖根高跟鞋,走起路来婀娜多姿,颇有风情,脸蛋白皙,虽然算不上极漂亮,也一个很有味道的漂亮女人。

    这种女人虽然在这种场合工作,身上难免会沾染有风尘味,但毕竟有正常家庭的职业女性,又比普通女人更识风情。按照之前沈淮的脾气,他是极愿意花水磨工夫去吃掉这种女人的。

    翻看之前沈淮的记忆,几次到英皇国际来玩耍,也是有意的想对她下手,言语举止对她都有暧昧,就在陈铭德死之前的几天,沈淮的手都已经摸到她身上去;她虽然拿他的手拿开,但似乎拒绝得不是很坚决。

    此时的沈淮,自然不想跟眼前这个女人重续前缘,他甚至都不记得这女人叫什么名字。

    倒也不是说沈淮现在就变得多单纯,而他知道,男人想做一番事,就要控制下半身,不能因为偷吃惹来满身骚。

    看到这女人眉眼间递来的亲昵神态,知道是她职业使然,她刚才乍见他时的表情,就知道她是不愿意见到他的,但不得不说她很有些风情。

    倒叫沈淮想起何月莲来,心想这个女人假以时日,说不定就又是一个何月莲……

    “原来沈书记在英皇有老相好,我还担心沈书记会不喜欢这个地方呢。”袁宏军哈哈一笑。

    “以前在市政府时,陪客人来过几次英皇。”沈淮下车来轻描淡写的跟袁宏军等人解释了一番,又跟这个站在一旁卖弄风情的公关经理说道,“你帮我们安排一个能安静吃饭说话的地方。”

    袁宏军虽然跟沈淮接触不多,但听说到沈淮很多事情,见沈淮轻轻地把话题带过去,也不会纠缠下去,不然叫人家怀疑你有意打听市委书记谭启平的秘密,就弄巧成拙了。

    那个公关经理大概注意到沈淮的冷淡,脸上的笑容不改,带着沈淮他们穿过富丽堂皇的大厅、接待区,往里走。

    英皇娱乐大厦是带地下室的六层建筑,平层是前台大厅及接待区,地下一层是温泉洗浴,二楼是餐饮、三楼、四楼是客房,五楼是俱乐部、六楼是贵宾区。

    沈淮他们走到电梯前,前面刚有一拔客人上去,看着闪烁的箭头直接指示到六楼才停下来,沈淮指着旁边的转角楼梯,说道:“我们走楼梯。”

    交浅言深本身就是大忌,沈只想与袁宏军他们在二楼吃一顿饭就走,不可能说跟袁宏军、朱学祈初次接触就直奔五楼、六楼去娱乐。

    袁宏军、朱学祁也是主随客便,何清社、褚强只是陪同,自然是一起走楼梯上二楼。

    到二楼刚要进宴会厅的门,这时候从楼上下来一个穿粉红色公主裙的女孩子。

    这女孩子下楼时别过脸看着墙面而走,没叫沈淮他们看见脸,但看侧面以及穿抹胸公主裙露出来的粉白胸脯及窈窕身材,就知道是个刚长成的漂亮少女。

    沈淮知道英皇娱乐五楼、六楼除了三陪女郎质量颇高外,侍应“公主”也是精挑细选的。

    这女孩子在二楼没有停下来,接着下楼去,女公关经理想起什么事来,喊住她:“小萱,市钢厂的周处长刚才打电话预约了五楼的包厢,还点名要你到他包厢里服务,你今晚就不要去其他包厢了。”

    “嗯!”女孩子应了一声,头也没有回就下楼去。

    沈淮心想市钢厂姓周的处室干部,只有给他狠揍过的周大嘴,倒很好奇他在英皇国际看上怎样的女孩子,又走回到楼梯口往下看去。

    赶巧那女孩子也抬头看过来,沈淮吓了一跳,没想到刚才下楼去的女孩子,竟是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的寇萱,心里想:难怪下楼时一直别过脸去,原来是怕给他看到脸。

    第一百四十五章势利的女人

    年前寇老头说要带孙女寇萱去亲戚家养伤,之后沈淮就一直都没有再见到这个眼神有些凌厉的清秀女孩,也不知道怎的,之后也没有听小黎怎么提起过她的同学。

    沈淮也不会关心这些事,只是没想到再见到她时,会在英皇国际这种场所,更没有想到寇萱穿着五楼俱乐部侍应生所特制的低胸公主裙。

    寇萱下楼梯时,先看到沈淮他们,转身折回去已经来不及,只会更加引人注目,只有别着脸下楼梯,又忍不住好奇心抬头看一眼,没想到跟沈淮的眼神撞上。

    寇萱没有胆量跟沈淮说话,只是惊慌失色的逃走。

    沈淮撮着嘴,看着下面的楼梯口人影已失,不知道是不是该追上去。

    那个女公关经理见沈淮站在那里不动,还以为他看上刚才那个女孩子,凑过来说道:“人家小女孩子现在还没有下水呢,哪天她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我第一个通知你。”

    说话时,她半个身子挨过来,有淡淡的香水气扑来,沈淮还是没能想起眼前这女人叫什么名字来。

    见袁宏军、何清社他们在前面都疑惑的回过头来,沈淮只能先将寇萱的事抛之脑后,先进包厢用餐。

    包厢里,水晶吊灯散发柔和的灯光,照在猩红的地毯上。

    英皇国际内部装修得富丽堂皇,虽然俗气,倒是能让人花钱花出感觉来。

    包厢里已经有两名服务员在等候,她们容貌青春靓丽,荷青色的旗袍开衩很高,露出给肉色裤袜裹得修长、紧致的大腿来。

    众人照着“主客陪”的次序入座,服务员拿来两本印制精美的菜单,丝毫无误的递给沈淮、姓杨的砂石场老板跟前。

    姓杨的砂石场老板虽然坐在买单的座位上,但他还是殷勤的将菜单递给袁宏军。

    女公关经理则借这个机会转着桌子发名片,最后才走到沈淮的身边,小声问道:“沈秘书这段时间到哪里高就去了,都不来关照我的生意,真是好久没有见到你了。”

    沈淮将她的名片接过来,瞥了一眼,才记起来这女人叫杨丽丽,随意的将名片放桌边,敷衍地笑道:“我不在市政府工作了,到下面的乡镇当乡镇干部。”

    “沈秘书开我的玩笑呢,你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跟那些个乡镇土包子混到一起去。”杨丽丽巧笑嫣然,只当沈淮跟她开玩笑。她的职业使她跟权贵打交道颇多,知道官场规则,也知道沈淮之前是市政府正科级秘书,即使要下去锻炼,也应该是到区县挂职,哪里有下乡镇的可能?

    沈淮哈哈大笑,指着身边袁宏道等人,对杨丽丽说道:“诺、诺,你刚刚一句话,可是把这一桌人都得罪干净了。”

    袁宏军放下菜单,看向沈淮身后这个长相可人的漂亮女人,问道:“难道说我们这些乡镇土包子就不配在英皇消费了?”

    杨丽丽见一桌人都盯着她看,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有些尴尬,但也没有冷场,跟袁宏军笑道:“沈秘书常跟我胡说八道的,我都不知道他对我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不过说真的,我接触过乡镇过来的人,你们可比他们气派多了。沈秘书要不说,我还以为你是哪个区委书记或者县委书记呢,说是市委书记也像。”

    袁宏军也不会介意,一是看这个漂亮女人跟沈淮认识,还有一个就是英皇的确不是他们乡镇干部摆威风的地方,只是笑着将菜单递回来,说道:“你跟沈书记熟悉,知道沈书记喜欢吃什么,酒菜就你来替我们安排。”

    杨丽丽看沈淮的眼神略带疑惑。

    以往,因为沈淮是市政府的高级秘书,杨丽丽即使给他占些手脚便宜,心里再厌恶,也不得不敷衍他。毕竟英皇的后台再硬,也不敢轻易的去得罪在市领导身边工作的人。

    陈铭德因病猝逝背后的蹊跷,自然不是她所能知道的,只是见沈淮坐在那里也不像是说笑,而其他人越看越像是从乡镇过来的,特别那个所谓的杨老板,刚才接菜单时还借机拿胳膊肘蹭服务员的奶、子,标准一个乡镇暴发户。

    杨丽丽猜想沈淮或许是得罪了哪个市领导,才沦落到如此的下场。

    心里这么想着,杨丽丽脸上的笑容,就下意识的冷了一些。

    英皇国际整天都是权贵权贵去的,别看这一溜人对着沈淮满嘴“沈书记”、“沈书记”的喊得亲热,只要是个乡镇,在英皇国际真还不算什么菜。

    杨丽丽心里都后悔刚才发那一圈名片,欠着身子过来将袁宏军递过来的菜单接过去,笑道:“我都不知道沈秘书有没有换口味,就像他刚才盯着人家小姑娘看,我记得他以前不好这一口的!”

    沈淮心里暗笑:女人真是现实啊,刚才“沈秘书”、“沈秘书”的喊得亲热,这会儿说话就暗藏讥讽了。

    沈淮也不跟这个女人计较,他懒得点菜,就说道:“你开个菜单过来,让袁书记、陈镇长他们看看合不合口味。”

    “沈书记决定就好。”袁宏军、陈学祈说道。

    “好咧,我一定安排让沈秘书你们满意。”

    杨丽丽哪里记得沈淮喜欢什么口味,知道把最贵的菜跟酒给他们端上就是。她知道乡镇干部死要面子,也不怕他们敢吃霸王餐,她正好能狠狠的拿一笔提成,就当以往给这混蛋摸那几下收的小费。

    杨丽丽出包厢片刻,就拿了开好的菜单、酒水单回来,递到沈淮面前,说道:“沈秘书,你看看,我没有把你忘掉吧!”好像真是照沈淮的喜爱开出的酒菜单。

    菜肴再贵也有价,但看到酒水单上列有两瓶尊荣,沈淮皱着眉头,看了杨丽丽一眼,但见她不动声色,脸上还堆着笑,心想:给她时日,说不定是个比何月莲还要厉害的角色。

    虽说是姓杨的砂石场老板请客,但吃饭总要算人情,沈淮可不想欠人家这么大的人情。再说他也担心人家兜里有没有带这么多的现金,国内还没有银行卡可以刷付,直接就将酒菜单推回去,说道:“你帮我改一下,菜加酒水控制在一千元以内。”

    “沈秘书以前你最喜欢品威士忌了,这两瓶酒你这回要是不喝,下回再来怕就没有机会了;再说一千元都不够这个包厢的最低消费。”杨丽丽为难地说道,眼睛又瞅向桌上其他人。

    “什么酒这么抢手?”袁宏军接过酒水单,见上面列的是英语,他不认得。褚强坐袁宏军边上,看到尊荣极品,咂了咂嘴,没有说什么。

    褚强跟着他老子,比普通乡镇的干部世面见得多,见酒名旁边还标有年份,心想把这两瓶不知真假的酒喝掉,桌上八个人皮夹子里的现金凑起来,都未必够。

    褚强见这个女人有挤兑沈淮的意思,但也知道要维护沈淮的面子,问道:“沈书记,要不我跟我爸说一声?”

    沈淮摇了摇头,说道:“吃个饭,搞这么大动静干什么?”他才没有无聊到一定要去争这个面子,跟杨丽丽说道,“这个包厢的最低消费标准是多少?”

    “一千两百八,要是还觉得贵,小一些包厢,最低消费还能再低一些。”杨丽丽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笑容说道。

    她知道这顿饭不用沈淮掏钱请客,但见沈淮也只敢掐着最低的标准叫别人请客,也认定沈淮在乡镇混得不如意,再没有以前一掷千金的豪气。

    袁宏军在旁边也算是看明白过来,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女人,会这么势利,当真以为沈淮从市政府调到乡镇就失势了。

    不管怎么说,这顿饭名义是他代表鹤塘镇请沈淮的,总不能眼睁睁看一个臭娘们跌沈淮的架子,将酒水单拍桌上,跟沈淮说道:“我看就照这个单子上,咱们乡下这些土包子,也不能叫城里人瞧扁了。”

    沈淮心里还想着寇萱的事,没有心情拿几万块钱跟杨丽丽赌气,跟袁宏军笑道:“这餐我来请吧。再闹下去,好好一顿饭怕是要把大家都搞得不开心了。”跟杨丽丽说道,“你就照最低标准重开一份单子过来。”

    就算一顿饭最低消费标准只要一千两百八,在九三年人均月收入还不足三百的东华市,也是绝对的奢侈消费。

    “我来,我来,哪有让沈书记破费的道理?”这时候坐在对面的砂石场老板忙接话过来,坚持他来买单,他虽然没有看到那份酒水单,但看桌上的气氛,也知道会极咬人。

    说实话,他心里也担心袁宏军死要面子。

    袁宏军死要面子的话,哪怕这顿饭的钱要两万、三万,他都不得不放血,不然以后不要想在鹤塘镇继续混下去。

    沈淮就算给这个女人如此挤兑,也坚持要改单子,他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沈淮也多一分感激,心想这个沈淮在梅溪镇名声不错,看来真不是虚的。

    杨丽丽见沈淮竟然没有死撑面子,心里奇怪,当然也不会说更过分的话,而是将单子递给站在一旁的服务员,说道:“你拿去前台照着最低标准重开个单子。”又换了一副笑脸跟沈淮说道,“我楼上还有事,就不招呼沈书记你们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眼望鹤塘镇

    “这小表子,还真以为沈书记你到乡镇工作是得罪谁呢。”见杨丽丽都没有再搭理他们这一桌人的心思,袁宏军都忍不住要替沈淮打抱不平。

    沈淮微微一笑,他就算给谭启平边缘化了,也是市委书记圈子里的人,换作之前的沈淮,的确不大可能会受这气。

    不过沈淮知道之前那个家伙是挺遭人厌、遭人恨的,故而杨丽丽拿话挤兑他,也就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另外,他也没有必要让才第一次坐下来吃饭的袁宏军替他打抱不平。

    沈淮笑着跟袁宏军说道:“人家也是吃辛苦饭,满脸堆笑的过来应付,就是指望能多拿点包厢提成。合辄我们只是要最低消费,她拿不到什么提成,自然就懒得应付。这地方要不是袁书记你拉我过来,我半年都不见得能进来一回,没有什么好生气的。”面不改色的跟袁宏军他们说话聊天,等着酒菜上来。

    袁宏军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说道:“那是沈书记你度量大,不跟她计究,要是这小表子敢对别人。”不过想想在英皇国际也没有他一个乡镇干部耍威风的地方,也就不再说什么狠话。

    沈淮不想在这个话题上扯下去,跟袁宏军聊起梅溪、鹤塘的发展。

    袁宏军也是预料到梅溪、鹤塘两镇划并到唐闸区之后,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时,他们两个镇就是后娘养的,在财政上会受歧视。

    他约沈淮拉拢关系,一个是两个镇的处境一致,又紧挨着,需要统一声音,站在同一立场上,尽可能的跟区里争取财政上的支援;一个是知道沈淮在市里有关系,希望梅溪镇在直接跟市里要发展资源时,能把鹤塘镇带上。

    还有一个就是个人的考虑。

    袁宏军不到四十岁,能担任鹤塘之前,也是有些上层关系。不过袁宏军的上层关系在霞浦县,划并到唐闸区之后,他要重新经营上层关系,才有可能坐稳他的镇党委书记位子、不给别人挤掉。

    上层关系不是那么好经营的,说是卖、官鬻爵,但鹤塘镇党委书记的位子只有一个,愿意掏十万二十万坐上这个位子的人有一大把,但不是谁的钱都能送上去的。

    都说沈淮是市委书记谭启平的人,但看沈淮在梅溪镇,将杜建踩得跟条狗似的,就算传闻有不实的地方,袁宏军也相信沈淮的背景比普通的乡镇书记要深厚得多。

    在袁宏军看来,只要能跟沈淮拉近关系,摸着沈淮这根藤,跟市里、区里的领导搭上线,才有可能坐稳定鹤塘镇党委书记的位子去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了,有些话无需说得太透,酒桌还得聊两镇的发展跟经济。

    说到这个袁宏军也是一肚子怨气跟苦水:“现在定下三年的过渡期,区里真要是一分钱都不补贴我们两个镇,梅溪镇有钢厂撑着,日子要好过一些,我们鹤塘镇,今后三年的日子就难熬了。”

    看袁宏军拉着私人老板进英皇国际来摆阔,鹤塘镇的窘迫跟他个人关系也不大,但鹤塘镇划并后三年过渡期内财政自收自支,的确会很困难。

    梅溪镇发展再滞后,毕竟也是霞浦县西南片的中心镇。

    这次划并后,就算经济保持原规模不往前发展,只要把之前给县里扣留的增值税返还基数讨回来,梅溪镇一年也有八百多万可以支配。

    这也是梅溪镇划并到唐闸区之后,最直接的好处。

    九十年代之前,城区调整时,只考虑把梅溪镇并入唐闸区,没有把鹤塘镇考虑在内,故而县里一直以来都是卡梅溪镇的资金,而对鹤塘镇都有财政上的倾斜。

    三年过渡期时,霞浦县不可能再对鹤塘镇有财政上的倾向,一下子就砍掉一块,而鹤塘镇又得不了唐闸区的财政支援,一年可能也就四五百万的样子,会非常的窘迫。

    鹤塘镇的人口只比梅溪略少,财政要供养的倒差不多,一下子收紧这么多,就跟梅溪镇在三四年前遇到的困境一样。

    就算袁宏军个人有捞钱的门路,但手底下党员干部都过着苦巴巴的日子,他作为镇党委书记,日子也不会舒坦。

    再一个,地方上教育、水利、交通、城建、治安、民政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还有可能会出大问题。

    鹤塘镇在雪灾中伤亡惨重,说到底就是地方房屋年久失修、结构不牢所致,是地方上在农村危旧房改造上投入不足。

    雪灾,梅溪镇塌房一百多间,市县拨下来的补灾款摊到每间塌房上不到一千元,远不够家里塌房的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要是镇上跟村里不能额外补贴一些,有些受灾家庭就会沦为赤贫……

    沈淮心想寇萱伤好之后之所以在英皇国际当“公主”,或许跟她家房子塌掉无钱翻建有直接的关系,只是也没有办法跑到五楼俱乐部挨个包厢找她出来。

    当然,对鹤塘镇的情况,沈淮可以袖手不管,毕竟他不能把全天下的事都管过来,泛滥的同情心是无益的。

    不过,要是能彼此促进,能双赢,沈淮还是愿意做的。

    事实上,沈淮也早就看中了鹤塘镇的江岸资源,他也不跟袁宏军打马虎眼,直接说道:“梅溪钢铁厂打算在鹤塘拿块地建货运码头,还将在梅溪钢铁厂的东侧,建一条便道连接货运码头,这条便道也将主要建在你们的地盘上。”

    江岸是资源,但没有人要,摆那里也生不了钱。

    听沈淮说他要在鹤塘镇拿地建码头,袁宏军疑惑地问:“梅溪钢铁厂的原材料及钢材进出要走河运,码头建在梅溪河不就够了吗?”

    梅溪河是渚江下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特别到梅溪镇之后,航道既深且阔,千吨级甚至三五千吨的货轮从河口驶进来,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要是梅溪钢铁厂的发展目标,就限制年产一百万吨钢以下,货运码头自然应该是就近建在梅溪河东岸;这样也能保证肥水也不流外人田,梅溪钢铁厂所产生及衍生的税费,都能尽可能归梅溪镇所有。

    不过,在沈淮的心目,三五千吨承重的货轮,远远不能满足梅溪钢铁厂未来的发展需求。

    当然,沈淮也不会把他所期望的梅溪钢铁厂的目标说给袁宏军听。不要说袁宏军了,就是何清社、褚强,大概也无法想象他有把梅溪钢铁厂做成数百万吨级甚至千万吨级钢企的决心。

    面对袁宏军的疑问,沈淮只是笑笑,说道:“在梅溪河东岸建货运码头,再跟钢厂接上,会限制梅溪镇区往南发展,在规划上有冲突。还有一个,梅溪钢铁厂还有些资金,现在拿出去直接在渚江北岸建码头,修一条道跟下梅公路接上,接下来下梅公路再拓宽,码头就是一个东华市跟渚江南岸地区相衔接的重要渡口;这里面的好处多得很。”

    袁宏军点点头,梅溪镇、鹤塘镇发展慢,就是因为窝在边角上,什么好处都享受不到。真要建码头、江渡,那梅溪镇、鹤塘镇就有可能会成为东华市东部地区与渚江南岸各市沟通的交通要隘,工商业自然也就能顺势繁荣起来。

    “这是好事,我们不仅会欢迎,也会大力支持。”袁宏军说道,“从梅溪钢铁厂直接往南到江边,路程要最短的话,应该是要把码头建在李社村?”袁宏军不确?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