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沈淮不知道他能跟陈丹说什么,难道能告诉她自己只是借“沈淮”的身份活着,他是孙海文,是小黎的哥哥,告诉她四年前初见,她那纯真无暇的美就烙在他的心底?
沈淮苦涩一笑,有些事情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他只能作为“沈淮”而存在,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及后果,都要他来独自来承担。
即使陈丹认为他只是迷恋她的肉体而强势的闯入她的生活,即使陈丹认为他不可能对她动真情,即使陈丹小心翼翼把自己包裹起来,只是把自己当成他的情妇,当成他人生途中的过客,他也只能默默的承受,因为他也只能以“沈淮”的身份,存在于陈丹的生活里。
心里又想,也许什么事情都不跟她说,也会叫她心生疏远吧?沈淮拉住陈丹冰凉的手,让她不要再收拾桌子,到他的身边来:
“有时候孙亚琳话来带刺,说得很难听,不过她说的都是事实。我以前是很浑蛋,伤害了很多人,以致我爸、我妈两边的人,都厌恨我。我其实是给赶出来的,他们怕我闯出无法弥补的大祸,会伤害到整个家族的利益。”
陈丹能知道沈淮身上有着远比普通人复杂的故事,只是沈淮从来都不说,她也无法问出口。这时候听沈淮主动说起这样,也就顺从的挨着他坐过来。
“谭启平以前重视我,主要也是我家的关系;不过他现在应该是知道我跟家里的关系有多差了,也应该是猜到我以前是怎么一个人,怕我给他捅大篓子,所以就疏远我。”
“怎么会?”陈丹不知道沈淮背后的故事有多复杂,她只是下意识的认为谭启平就算是市委书记,疏远沈淮也是不明智的行为,她不知道沈淮以前的人生,但沈淮到梅溪镇以来,所做的种种事,她都看在眼底,说道,“你在梅溪镇的工作这么出色,不是对他也有帮助吗?”
想到谭启平,沈淮心也有些冷,把里面的利害关系告诉陈丹:“谭启平是极现实的官员,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拎得比谁都清楚。我工作再出色,也只是给他锦上添花:有这些,不能让他立即升上省委书记,少了这些,他市委书记的位子也不会丢掉。而相对的,他更担心跟我关系太近,怕我闯下不能收拾的大祸,他要跟着背责任,到时候就会害他连市委书记都干不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吐露身世
陈丹刚才还为那枚耳钉感到不痛快,只是这时叫沈淮所说的更复杂的利害关系岔开,她虽然不是什么没有经历世面的小女孩子,但人生轨迹就只局限于东华市的底层,对真正上层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又怎么可能了解多深?
同时,陈丹也万万没有想到沈淮有这么复杂的身世跟背景,都是超乎她以往的想象。
陈丹疑惑地问道:“你家里人,真要怕你闯祸的人,应该把你看住才是,怎么会放你到东华来?”
“他们的心思是有些复杂。”沈淮自嘲的笑了笑,说道,“这么打比方吧:我要在东华再怎么欺男霸女,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什么大祸;要是不小心把主席家的公子打得头破血流、调戏了总理家的闺女,这个祸才比较难收拾。我要是在梅溪镇贪污一两千万公款手脚没有做干净,在他们看来,也不是什么大祸;就怕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东西叫他们难收拾。”
“调戏总理家的闺女?你就是想,也要有机会去调戏人家啊!”陈丹笑着问,觉得沈淮的说法有些夸张,她虽然能猜到沈淮跟孙亚琳都是豪门出身,但也很想象他家跟国家总理会有什么交集。
“我家老爷子五十五年之后,就是中央候补委员,正式退休前,党内排名在二十以内。”沈淮说道,“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说到底都是老同志提拔上来的,私下里派系之间斗得再厉害,表面上对退下去的老同志都还是较为尊重的。按照我以前的脾气,要是总理的闺女长得标致、值得调戏,说不定真会下手;至于下场会如何,怎么收拾残局,就是他们头痛的事情,也是他们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
“你没骗我?”陈丹的好奇心完全给勾起来,在她看来,市领导的家庭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豪门,哪里能想到中央这个层次去?
“我怎么会骗你?如果非要骗你,我宁可选择闭嘴不说什么。我家老爷子宋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副总理。目前宋家二代,我二伯宋乔生最有出息,是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正部级,如今野心勃勃的想到地方做封疆大吏。我爸比较没出息一点,年前才好不容易才爬到正司局级。我跟我妈姓沈。这年头不是说太子党吗?我要是留在燕京,也能算半个太子党。”
陈丹托着腮帮子看着沈淮。
“怎么了?”沈淮问道。
“我不知道是该信你好,还是不信你好?”陈丹坦白的交待。
“有什么好不信的?”沈淮笑道,“我以前做了很多错事,如今沦为宋家的弃子,难道有脸编故事骗你?”
沈淮伸手去摸她的脸蛋,将她拉到怀里来,说道:
“虽然我以前做过很多错事,给踢到东华来也是罪有应得,但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不过,我得不到宋家的支持,在东华也给谭启平疏远,还想做成什么事,相对就要困难一些。梅溪镇以及梅溪钢铁厂,目前看上去,一切都还有我的掌握之下,事情都很顺利,但实际上问题非常的复杂,很容易因为一丁点的缘故,所有的事情都会彻底的改变掉,我不得不用上更多的心思,有时候用些手段也在所难免。我今天是见了一个女人,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个女人是英皇国际的一个公关经理,本身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但多少能接到一些我已经不大能接触到的敏感信息。”
听沈淮说了这么多,除了第一次听到沈淮那叫她匪夷所思的家事外,也是第一次感觉到沈淮在他大局在握的外表下,背负着这么大的压力,以及在梅溪镇跟梅溪钢铁厂上用了这么多的心思。
陈丹腻在沈淮的怀里,脸颊贴在他温热的掌心,抬着脸,跟一泓水似的眸子看着沈淮,柔情万种,问道:“我也听说过英皇国际呢,别人都说英皇国际有好几百漂亮女孩子,男人进了里面,就不想出来。是不是真的?”
“没那么夸张。”沈淮笑道,“我们今天就在二楼吃了一顿饭,没有看到几个漂亮女孩子;要不几时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才不去那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呢。”陈丹摇了摇头,说道,“我知道有些事也是不得已,我刚才不该跟你生气的。”
听着陈丹有为那枚耳钉生气,沈淮心里反而轻松些,虽然陈丹迷人的外表跟动人的躯体叫他迷恋不舍,但征服女人的身体,哪有征服她的心更叫男人沉迷?
“对了,酒店这边也出现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还在头疼呢。”陈丹说道。
“什么事?”
“还不是你们这些臭男人,有了几个钱就到处找女人?”陈丹说道,“酒店这几天,有几个打扮妖艳的女人进出,都是你们厂的贸易商招惹来的。”
以往接待站在何月莲手里,每年少说也能赚四五十万,那还主要是依靠镇政府的吃喝以及跟镇政府官员有关系的宴请。
沈淮在削减政府的招待费用,也没有要求钢厂的招待一定要放在渚溪酒店,酒店从政府及钢厂招待活动里,赚到的利润,实际要比以往下降了一截。
不过,在年前,钢厂的产值拉上来,每月比以往增加了两倍还多,而钢材的外销又脱离万虎公司的控制,每月往来梅溪镇的钢材贸易商,大大小小,就有好几十拔人。
渚溪酒店虽然不能算东华最高档的餐饮场所,梅溪镇的发展相对也滞后,但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仅仅依靠钢铁厂,梅溪镇的商业活跃程度,就比以往骤然上升了许多。商业活跃程度在餐饮上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杨海鹏、褚宜良、朱立等人,也有些刻意的照顾酒店的生意。紫萝家纺、渚江建设以及鹏海贸易内部聚餐以及对外宴请,差不多都放在渚溪酒店。
所以,渚溪酒店这个在上缴两万元的承包费后,还能有八万多的盈余,沈淮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要没有这么高的盈利,那才叫奇怪呢。
除了餐饮部之外,接待站以前的客户部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一直都在亏本经营,但到年后,仅仅是因为贸易商的往来,客房部的入住率都在四五成以上,已经成为渚溪酒店稳定的盈利点。
不过相应的,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钢材贸易商以及走长途的货车司机,常年在外,收入也高,就难免收不住心,渚溪酒店在年后也开始有小姐出没。背后也有些走歪道的人找上门,叫陈丹为之苦恼。
“哦。”沈淮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社会,没有清白的事情。再一个梅溪镇就一家看上去还上些档次的旅馆,你就是关掉了,把这些人都赶到市区去住,那附带的其他消费,也就会减少,对梅溪镇不利。客房部那边,我看啊,先保证内部不要给人做什么窝点,再一个坚持住宿登记、防止出现什么恶性案件。至于有些漂亮女人想拿身体换钱,我们也不能制止。”
“要是渚溪酒店藏污纳垢,对你影响也很不好。”陈丹说道,“再一个,我也没有想到渚溪酒店每个月能赚这么多钱,都觉得有些烫手了。”
“你一个月赚八万,就觉得烫手,那人家一个月赚八百万、赚八千万的,还活不活了?”沈淮笑道,“我都跟你说了,你照章经营,不留下什么小辫子给别人去抓,也实实在在的为梅溪镇的繁荣做贡献,管他们说三道四干嘛?难道别人经营渚溪酒店,能比你更好?我虽然是宋家的弃子,别人没有实质性的把柄,凭借一些捕风捉影的事,还不要想能整倒我!”
“那我把客房部转出去,专门做餐饮。”陈丹说道,“做中高档餐饮,利润其实也够多了,实在没有必要去沾染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陈丹有自己的主见,而且知道取舍,不贪心,沈淮自然也高兴,说道:“行,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又挠了挠后脑勺,说道,“不过渚溪酒店你也刚刚经营起来,手里没有什么资本,就是想马上转手也不可能。这样吧,你把一年的承包费做满,再往后,等镇上财政宽裕些,我也想将文化站大楼整个的收回来另作他用,你也有资本专门餐饮……不过这些事想想也复杂,要不我们到床上去慢慢想?”
陈丹横了沈淮一眼,但在这事上总是放不开,转眼一脸娇羞。
沈淮赖脸俯身吻过来,无耻的把舌头伸到她的嘴里恣意挑裹,撩拨她丁香一般的舌尖,手从她的腰间滑下去,贪婪的在她丰盈的臀上抚摸着,她的心也渐渐给化掉。
沈淮总是痴迷陈丹那丰盈的肉体,痴迷她的欲拒还迎与慵懒妩媚,轻轻捏了捏她坚挺丰满的臀,要她上床去。陈丹的舌头给沈淮吸裹着,“呜呜”的抗议两声,终究抵挡不过……
第一百五十二章股权改制
沈淮没有跟陈丹、小黎说他在英皇国际遇到寇萱在那里做“公主”的事情,他能感觉到寇萱是很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也许是自尊心过强了一些,从她身上能看到之前那个“沈淮”的影子,真要伸出援手去强拉她,反而会叫她拧着性子往另一边加速滑落……
接下来,在四月中旬的党政会议上,沈淮就将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方案及今年的钢厂发展规划,对镇政府做内部通报。
除了汪康升、钱文惠、徐溪亭、赵东等人钢厂代表外,镇政府列会的仅有十三名党委委员。
在会议上,沈淮明确提出钢厂今年的目标是四亿产值、四千万利润。
“要达到这个目标,钢厂今年的钢材产量就要达到十五万吨。目前钢厂已经开始在做前期技术的筹备,也跟设备厂商在接触,但要想今年完成这个目标。”沈淮也让人在政府会议里准备了一块写字板,方便他直观的将一些数据跟趋势图画出来,他站在写字板前,指着列写出来的一个个数据,“钢厂就要在年中之前,筹集到三千万的发展资金用于设备改造、扩大电力供应。目前靠钢厂自身的利润及折旧资金积累,在年中之前大概能完成其中的一半,那就还有一千五百万的资金缺口。”
“由于现在钢厂负债比例很高,短期内向银行追加贷款,可能性不大;可行的办法,就是集资。集资方式的也有很多种:借钱付息,向工人收取保证金等等。很多企业也都通过这些方式筹集资金,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差的。我觉得我们要改一改,我打算借股权改制的机会,进行股权集资。”沈淮说道,“道理很简单,就跟合资成立紫萝家纺公司一样,梅溪钢铁厂的审计净资产,目前有五千万,这是属于梅溪镇的集体财产,所有的股权集资款,都拿出真金实银来,进行摊算股份。按照有关规定,加上资产办代表梅溪镇持股外,改制后的股份公司最多可以有两百名股东。我这次打算主要向三个方面扩大股权,筹集资金:第一,要使钢厂管理层跟钢厂利益保持一持,这样才能叫管理层有发展企业的动力,而不是一门心思撬企业的墙脚,我这次计划向钢厂管理层进行股权集资募股不超过10%;第二,招商引资是目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计划引入外资持股不超过10%;第三,钢厂属于梅溪镇集体财产,维护钢厂的权益,是在座大家都要尽的义务跟责任,我这次计划向镇政府工作人员集资募股不超过5%。”
镇政府这边唯有郭全协助沈淮负责资产办的工作,对梅溪钢铁厂的运营了若指掌。何清社、李锋、黄新良等人,虽然知道梅溪钢铁厂在沈淮的整顿之下,在崛起、在振兴,但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多。
一年四亿产值、四千万利润,加上应上缴的国税、地税,利税总额将超过六千万——这个数字是何清社、李锋、黄新良他们以前所不敢去想。
虽然他们以前不敢想象这个数据,但沈淮当成目标提出来,他们又不觉得没有太夸张。
钢厂目前已经连续五个月盈利超过两百万,就算什么都不做,今年的盈利也将超过两千万。能赶到年中之前,完成股权筹资,进行设备改造、电力扩容,产能进一步增加,完成年产值四亿、利润四千万的目标,并不是不可创造的奇迹。
也许这就是奇迹,但在他们看来,沈淮就拥有一双创造奇迹的手,不然梅溪钢铁厂前后在杜建跟沈淮手里,为什么会这么大的云泥之别?
当然,沈淮提出的股权改制方案,要一次性解决管理层持股、引进外资股东等一系列问题,相当于让梅溪钢铁厂从管理结构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步子迈得相当大,何清社、李锋等人本不应该支持,但沈淮同时将募股对象扩大到镇政府内部,他们就不得不考虑这将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何清社、黄新良、李锋他们比较关注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状况的。
很显然,国内钢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九三年从海外进口钢材比例接近20%,消耗了大量的外汇。
梅溪钢铁厂之所以从前举步维艰,不是市场不行,说到底还是有些人贪得太狠,管理及技术水平又跟不上。以宝钢等国内一流钢企的利润水平来衡量,梅溪钢铁厂能把产值做到四个亿,四千万的利润不算夸张。
就算股权改制后,钢厂的净资产增加到八千万,四千万利润就是意味着50%的资产增值率。也就是说,拿两万元投到钢厂入股,一年就能增值到三万;要是明年的形势不改甚至更好,就能增值到四万五以上。
两年就翻一倍还多、干干净净赚钱的投资机会就摆在大家的面前,这个诱惑还是相当大的。对何清社来说,从亲戚朋友那里借十万、二十万投给钢厂,他这个镇长就算不当也没有关系了。
“这是资产办这一月来做的股权改制方案书,我们也不搞举手表决了,同意的就签上自己的名字。”沈淮将一摞方案书先递给何清社。
何清社接过方案书,沈淮解释这份方案书用了近两个小时,他也不用再翻开来细看。他看了郭全一眼,心想:你这个家伙,倒是铁心跟沈淮走了,这事都开始做有一个月了,一点风都没有漏啊。
何清社心想自己应该生气的,但又实在生不起气来,知道沈淮或者郭全提前跟他透风,他更可能会努力说服沈淮放弃这个方案吧。
紫萝家纱还好说一些,毕竟规模小,镇上才拿出四百万的资产,主要还是土地跟厂房入股。梅溪钢铁厂是市政府都盯着的重点规模企业,股权改制必须要得到市里的批准。再一个,让管理层持股,等同于让管理层做工厂的老板,做资本家,这要传出去,这年头会在社会上惹来多少闲言碎语跟唾骂?
再想想,梅溪镇以及梅溪钢铁厂,之所以能在这半年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跟沈淮这种做事往前冲的凶悍魄力是分不开的。
奇迹的出现,总是有因素的,没有沈淮大刀阔斧的整顿钢厂,钢厂哪里有可能在半年内就腾飞得这么快、这么高?
何清社心想自己即使没有沈淮的远见跟能力,但也应该有追随跟支持的勇气。这么想着,何清社从衣兜里掏出水笔,在几份方案书后面都签下名字,递给坐在沈淮左边的李锋。
李锋也知道签了字,捅出什么原则性问题,责任就要在座的所有人一起背,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签下字。
看着党委委员以及汪康升、钱文惠、徐溪亭等人,一个个的在方案书后面签上字,沈淮跟何清社说道:“股权改制主要还是钱文惠跟郭全负责,顺利的话,钢厂的扩产,能在八月之前完成。之后,就要启动江港码头项目。留给我们做前期工作,也就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钢厂那边,赵东会负责这个项目,镇上是不是就由你来盯着?”
鹤塘镇终是拒绝不了沈淮开出的条件,鹤塘镇内部经过讨论,同意将李社、蔡家桥两个村划给梅溪镇,以便梅溪镇拥有江岸资源,方便钢铁厂在李社村建江港码头,条件就是梅溪钢铁厂在两镇新的边界上修高等级公路,以便两镇在公路两侧同时规划工业园区。
无论是两镇行政区域调整,抑或是江港码头项目,还是规划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都不是两镇私下交易就行的。
这些事,都需要区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再上报市政府批准,一系列的手续不那么简单就能走完的。再加上请设计院完成勘测、设计以及码头项目的报审工作,四个月的筹备时间还真有些紧。
沈淮与袁宏军沟通过,行政区域的调整,由鹤塘镇为主,向区里提出申请。袁宏军会在今天就到区里找杨玉权、潘石华汇报这事,先初步的试探一下区里的意思。
当然,真正要进入操作期,要么沈淮,要么何清社,必须要有一个人盯着这件事,沈淮不想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想让何清社来抓这件事。
何清社点点头,把这事承揽下来,心想:沈淮的步伐还真是大,钢铁厂设备改造、电力扩容,就要投三千万进去,江港码头要是赶在今年启动建设,再加一条两公里长的公路,再拿三千万出来,怕也是不够。
不过这些还好,是以梅溪钢铁厂为主体,梅溪大桥及下梅公路的重建及拓宽工程,这个就要以镇政府为主了。
何清社心想着,照沈淮的这个速度,钢厂股权改制的事一过去,他就会推动梅溪大桥的重建,但路桥工程两三千万资金的缺口怎么填?
众人都签过字,方案书又重新递回到沈淮跟前,他略看了一下,又说道:“方案这两天就提交上去之后,不过,我希望大家不要太多的去谈论这件事。”
何清社倒是明白沈淮的担忧,毕竟这次改制,迈出的步子太大了,自然也蕴藏着极大的政策风险。一旦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跟争议,就连谭启平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压力。
不想这次的改制胎死腹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埋头做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沈淮将众人形成决议的方案书丢给郭全,就宣布结束会议。
改制材料还要进一步准备,管理层这次的持股比例要达到10%。但江康升、钱文惠、徐溪亭等人,哪里有上百万的资金去持有股权?这个还要跟业信银行谈判,要求业信银行同意提供股权抵押贷款。
这些工作都陆续准备好之后,沈淮才会在恰当的时机再上报区、市相关部门,干脆利落的把改制这事完成掉,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大的争议。
会议后,沈淮让赵东到办公室,问他:“徐溪亭、汪康升,都只愿意持千分之五的股权;他们两个人多出来的份额,我希望你来接手,有没有压力?”
“虱子多了不怕咬,别人是百万‘富’翁,我也算是,不过是负数的‘负’。”赵东拉了把椅子在沈淮跟前坐下,“你真的就不打算持股吗?”
“这话我跟你说过了,在中国,没有既当官、又发财的好事,我也唯有不占好处,才能理直气壮的,推动改制往前走。我要是私心太重,我的底气就不够硬啊。”沈淮说道。
“看何镇长、李书记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会投钱进来。”赵东说道。
“他们的锋芒没有我露得这么凶,所以也就不遭人恨。再一步,老何跟老李,都四十多了。现在提倡干部年轻化,他们再往上升,也会在区县副职停止不前,他们拿钱投到钢厂里,这时候支持钢厂发展,将来钢厂发展了,他们拿这笔股权当作养老,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就算有人纠缠不休,他们大不了这官不当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沈淮自嘲道,“我就不行,我官瘾大。”
赵东跟着笑了笑。
第一百五十三章背水一战
管理层持股是沈淮决意要做的事情;而且这个工作宜早不宜迟。
唯有管理层持股,以江康升、钱文惠、徐溪亭、赵东、潘成等人,才能围绕钢厂的利益真正的团结起来,而不会给人轻易的瓦解掉。
这次同时让何清社、李锋等镇上干部持股,一是让何清社、李锋等人分享钢厂高速发展的利益,再一个,也是要他们时时刻刻都能站出来维护钢厂利益。
将来有谁真看他不顺眼,要下手整他,把他从梅溪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上调走,给梅溪镇塞一个新的党委书记,这不是什么不算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把梅溪镇上上下下的党政人员都撤换掉,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国内还是官本位,一把手的权力极大,但权力再大也是相对的。
就算是谭启平到东华时,对地方势力也只能采取分化、拉拢的策略,而不敢将所有人都得罪干净。
沈淮就是要通过这次股权改制,将能聚集起来的人,初步的拧成一股力量,叫人没有分化瓦解的可能。
唯有改制成功了,他在东华才能算是有一点根基,不会再因为谭启平的疏远而惶惶不安。
就算是一个利益集团内部,也是要分层次,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所有人拧成一股势力。徐溪亭、汪康升等人还是趋于保守,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沈淮更愿意扶持赵东上位。
实际上,这段时间来,赵东也是他管理钢厂最核心的助手,在钢厂也形成拥有自己的影响力跟威望。
这次管理层持股,为了控制影响,总持股比例控制10%以下,徐溪亭、汪康升、钱文惠、赵东四人是一级,最多可以持有1%的股权,但相应每人都要向业信银行贷近八十万的资金投入钢厂。
徐溪亭、汪康升还是怕风险太大,无意持满名下的份额;他们多出来的份额,沈淮准备让赵东接手。
这么一来,赵东就要向银行借货一百六十万投入钢厂,持有2%的股权。
就算是拿股权进行质押,而一旦失败,就意味在钢厂的奋斗跟努力都会化为乌有,这在九四年还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压力。
“改制之后,你们就剩背水一战了。”沈淮也怕赵东肩上压力太大,会有负面影响,“你跟明霞说过后,她怎么想?”
“明霞有三四天没睡得着觉,不过大概也给海鹏他小子刺激到了,决定跟着我放手一搏。为了表决心,她跟我星期天把证给领了,说是要‘同死生、共富贵’。”赵东笑道,“不过我们也是拿股权出去抵押,要输,又能输到哪里去?我半年前跟你时,还不是什么都没有,难不成才过去半年时间,就怕东怕西的?”
“有这个心态就好,国内的机会现在还很多,只要有拼搏、敢闯的勇气,还是很有机会的。要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年,等国内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的经济领域都形成稳定的利益集团,还想要靠个人的努力出人投头,就要困难得多。这些在国外都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应该要具备这个远见。”沈淮肯定赵东的姿态,说道:“对了,你们把证领了,打算什么时候办酒,我可等着交饭票呢?”
“办酒的事,还要等钢厂忙过这节再说,明霞她爸妈也能理解。到时候少不了要你上人情。”赵东笑道。
“喜宴可以缓些时候再办,不过领证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小范围还是要先庆祝一下。”沈淮说道,“你打电话问一下海鹏有没有空,晚上我来请客。不要太多人,把我表姐都喊上,差不多一桌人就行了。”
“好咧。”赵东答应道,“我要先回厂里一趟。”
“我正好也到工地走一走。”沈淮拿起车钥匙,与赵东一起下楼去。
集资房项目,资金到位后,建起来倒很快。
临近钢厂路的两栋住宅楼都快封顶,住宅楼外面都给绿色的围幕包裹着,只能隐隐约约的看着工人的身影在脚手架上忙碌;另外四栋住宅楼也都拔地而起,以一周一层的速度,下个月这六栋楼就都能封顶做外墙装饰。
新住宅区的规划,是六栋楼为一个社区单元。
等外围管线、社会工程完成之后,第一个社区单元的六栋楼,差不多到七八月就能全部交付。
而在这个在建单元的西侧,新的社区单位已开始破土动工。
九四年土地资源还谈不上紧缺,故而这块地就建两个社区单元共十二栋楼,但也差不多有六七百套住宅,计划在十月之前全部完工。
沈淮站在钢厂路边,看着南面给绿色幕帐围着的住宅楼。
要说新建的住宅区还有什么地方不如意,就是窝在西南角上。
钢厂路往西给梅溪河堵住,只有几条狭窄而弯曲的巷道跟北面的梅溪老街相接,汽车要出去,只能走东面的学堂街绕。
梅溪镇的农贸市场、供销社、卫生院、镇小、镇中、信用社、邮局、文化站、镇政府、派出所等,都在下梅公路往北的梅溪镇北片区。
“笛笛”
听到车喇叭响,沈淮侧头看过去,见杨海鹏把他新买的桑塔纳停在路边,大步走过来。
“怎么赶过来了?”沈淮问道。
“刚才接到赵东的电话,知道你在这里,反正我这会儿也没事做,就过来呗。”杨海鹏说道,手叉腰着,看着南面新建的楼房,说道,“这楼建得好快,这过去才两个月吧?”
“这不过是多层住宅楼,就算是摩天大厦,深圳那边还创造出三天建一层的记录。”沈淮笑着说道,“只要资金充足,队伍能拉上工地,一星期一层的速度,在国内已经不能算叫快了。”
“这十二栋楼建好,还要不要继续建?”杨海鹏问道。
截止到现在,钢厂以及其他企业的城镇职工及镇政府工作人员,参与集资建房累计有五百余户。加上镇上、钢厂垫付的资金,目前已经有近两千万资金到账,最后会在交房时,五百余户集资款的总额应该两千七百万左右。
集资房项目相当顺利,也是镇上及钢厂组织有力,这么多集资户里,钢厂职工就占了一半;杨海鹏他们还想着继续做集资房项目。
沈淮摇了摇头,说道:“梅溪的城镇居民户也就两千六百来户,也是给憋了这么多年,积累了一批极需改善住宅的人,所以能一下子聚集了五百多户参与集资建房。接下来,短时间里,不会有太多集资建房的需求了。”
“十二栋楼共有六百四十八套住宅,扣除已经参与集资建房的五百八十余户人家外,还能余六十来套住宅。”杨海鹏说道,“朱立跟我们算过细账了,建造、税费,加上要支付给钢厂的土地费,最终的集资款两千七百来万,差不多能抵消掉这些成本,剩下来的六十来套住宅就是工程利润。不过照你这么说,这工程利润要折现,还需要消化些时间。”
沈淮摇了摇头,说道:“渚江建设现在发展,更需要资金。镇置业公司会把多余的住宅折成土地款,交给钢厂;渚江建设该得的工程款项,镇置业公司都会及时支付现钱。”
镇置业公司作为集资房项目的组织者,除了少许的管理费用外,不会从中抽取利润。钢厂前期提供建房用地,这本身就是钢厂的资产,自然折成土地款收回去。
就渚江建设而言,整个项目核算下来,最后差不多能有近三百万的工程利润,也算是相当的丰厚,不过这些利润都压在多建出来的六十多套房子上。
这年头,农村人口要在镇区或进城买房,受到“农转非”的户口限制,梅溪镇每年也就十几二十来个“农转非”的名额。城镇职工解决住宅,主要还是依赖于单位的福利分房制度,单位效益差的,职工收入也差,享受不到福利房,也没有能力去购私房。
就梅溪镇而言,一次集资建房能有五百多户,也是长期以来的积累以及钢厂带头组织的缘故,短时间里不可能有更大的需求。
多下的六十多套房,看上去不多,但在九四年想要消化掉,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住宅区窝在镇区的西南角上,地理位置还是有些偏了,更不利于吸引外镇的人来购房。
沈淮知道,要是将多建出来的六十多套房,作为工程利润交给渚江建设自行消化,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速度,决定还是由钢厂来接手这多余出来的房子。
杨海鹏知道钢厂应该更渴望资金,问道:“钢厂今年内要连着上三四个项目,资金不缺吗?”
“要是股权改制成功的话,在年中之前,钢厂能有三四千万的建设资金可以用。设备改造跟电力扩容,也不需要一下子把钱投进去,有一个过程。等过了六月,只要钢厂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就可以要求银行重新进行审计授信。银行增加对钢厂的贷款,钢厂的资金就会进一步宽裕下来。”沈淮说道,“钢厂回收一部分住宅,倒不是纯粹帮渚江建设,也是有用场的。如今市钢厂职工的居住环境很恶劣,很多很有技术水平的工程师,跟赵东他家一样,都是一家好几口人窝一小套筒子楼里;或许干脆就住棚屋。我请这些工程师到梅溪来工作,要尊重他们的价值,口头上喊得再漂亮没用,提供住房,我想吸引力会更大一些吧?”
杨海鹏听到沈淮这打算,嘿嘿一笑,说道,“市钢厂那边,都骂你把人心给勾坏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如何造路
沈淮目前就是以市钢厂为超越目标。
梅溪钢铁厂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虽然沈淮很重视内部职工的培养,但梅溪钢铁厂的底子太薄弱了,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才能积累下足以应付他所计划的扩张需求。
沈淮从市钢厂挖人,从来都不会手软:中专学历以上、在市钢厂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到梅溪来,工资福利直接翻倍;中级职称的骨干,工资福利直接翻两倍。
虽然市钢厂是国有企业,是铁饭碗,但这些年来效益很差,赵东等骨干在市钢厂一个月也才四五百元工资,结婚分房全无奢望,自然有“树挪死、人挪活”的想法。
沈淮也不管梅溪钢铁厂此时实际是处于人员超编状态,只要市钢厂的员工愿意过来,又确实有真材实料,他都不加拒绝的接收。
甚至因为人力成本过高,造成梅溪钢铁厂的月盈利水平在年后有所下降,沈淮也在所不惜。相应的好处,就是梅溪钢铁厂的技术力量一下子厚实起来。在经过磨合之后,不仅使梅溪钢铁厂的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也为接下来的扩张,做好人员及技上的储备。
听杨海鹏说市钢厂那边指着脊梁骨骂他的事情,沈淮浑不在意地说道:“大前天顾同在英皇国际,当着我的面,也想骂我一顿,我鸟没有鸟他,他能奈我何?”
杨海鹏摇头而笑:
半年时间,以赵东、徐闻刀、潘成等人为首,市钢厂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骨干跳到梅溪钢铁厂来。而且这时候有勇气跳出来,除了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外,也是野心勃勃,很有干劲跟闯劲的人,可以说是市钢厂长期积累下来,最优质的人才。
人才逆流的趋势,顾同他们根本没有能力遏制。
也因为有梅溪钢铁厂在,顾同他们想要再压制市钢厂的工人,就变得困难,甚至不得不转变态度,对一些有能力的刺头采取安抚政策,以减缓骨干流失的速度。毕竟市钢厂的生产还要维持下去,骨干还是组织生产的中坚力量,不能或缺。
顾同给逼得焦头烂额,再好的脾气,看到沈淮的人,估计也难以按耐得住,不过想想沈淮的性格,连高天河都不鸟,何惧顾同?
杨海鹏以前也是在市钢厂受不了窝囊气,跟顾同吵了一架,才自己把铁饭碗砸掉跳出来单干,他更巴不得在沈淮的率领下,梅溪钢铁厂能将市钢厂彻底的压在身下,到时候再看看顾同他们。
杨海鹏问沈淮:“在你的计划,打算几年把市钢厂干翻掉?或者干脆把市钢厂兼并过来?”
“兼并市钢厂?”沈淮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可能性不大,不过市钢厂要是还不整顿,超越它,不是太难的目标。”
杨海鹏想想也是:梅溪钢铁厂兼并市钢厂,这涉及到市政府颜面以及相应行政级别的问题,而谭启平此时也不可能强力的支持他吞并市钢厂。不过市钢厂的钢材年产量也就六十万吨,梅溪钢铁厂要是年中的扩容计划能顺利实施,差不多就能达到市钢厂三分之一产能的水平。
明年建成货运码头,原材料及钢材销运的通道打开,梅溪钢铁厂将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
杨海鹏对钢铁产业的了解程度以及本身的专业水平,都很高,不在赵东等人之下,他对梅溪钢铁厂的发展影响,要比何清社他们有信心多了。
市钢厂七八千职工,中专以上学历的,也有上千人,当初熊文斌选择赵东、杨海鹏等人重点培养,自然也是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也恰是如此,杨海鹏才能了解沈淮的志向,才会坚决不移的站在他这一边。
“对了。”沈淮想起一件事,问杨海鹏,“戴乐生他儿子的情况,你有没有打听出来?”
“你说那个戴毅啊?我找人打听过,纯粹是一皮包公司。他出售给市钢厂的废旧钢铁,是从淮海钢铁转出来的炉料,他空手套白狼,从中吃差价,甚至连运料的车皮,都由市钢厂这边负责联系。”杨海鹏说道。
“朝中有爹好发财,给他两边倒一下,轻轻松松就是几百万上千万落进口袋里去。”沈淮无奈一笑。
他大前天在英皇国际遇到跟高小虎的那个青年,就是省委组织部长戴乐生的儿子戴毅。听杨海鹏这么说,沈淮也知道戴毅是来捞钱的,手里没有实体,说到底就是依附在他老子官位之上的吸血鬼、寄生虫。这种人,只要他的老子失势,也将变得无足轻重。
虽然这种人很可恨,但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叫沈淮放心不小。
至于高天河拿市钢厂的利益,去交换戴乐生在政治上的支持,沈淮已经能平静地看待这些事情了。
“赵东刚才电话里说股权改制的事情,镇党政会议已经通过了。”杨海鹏问道,“我想来想去,市里那一关很难过啊。要不是我出面约老熊谈一次?”
相比较镇上的官员,沈淮更信得过杨海鹏、褚宜良等人,在改制方案还在严格保留秘密之时,他已经就这些事跟禇宜良、杨海鹏交流过。
杨海鹏是知道沈淮已经给谭启平疏离,梅溪钢铁厂要进行股权改制,这么敏感性的事情,他担心没有谭启平的强力支持,市?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