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宋鸿军呲呲牙,也不能说沈淮狮子大张口,现在随便上一条三五十万吨产能的电炉钢生产,投资总要是六七亿打底,这些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清楚的——梅钢现在的主力生产线产能都摸高到十八万吨了,再上三十万吨产能以上的线,也实在正常得很,不能说沈淮好高骛远。
第二百六十七章新项目公司
九二年之后,国内钢材市场供应紧缺,钢材价格快于原材料的上涨,使得整个钢铁产业的利润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也引诱资本进入。
虽然在四个月之前,梅钢从管理及团队塑造上,已经可以说是借势完成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但当时梅钢的主力电炉钢生产线刚刚完成改造,技术及管理上的双重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月盈利还在两百万左右浮动。这样的成绩虽然不错,但对宋鸿军来说,还谈不上有太多的吸引力。
就在七月之后,梅钢连续四个月,月盈利都在七百万元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国内已经可以说是耀眼跟瞩目了;自然也叫经商谋利的宋鸿军怦然心动。
当然,梅钢现有的主力生产线已经运营成熟,宋鸿军想要直接以净资产值摊算入股的方式来坐享其成,就算沈淮无所谓,孙亚琳等人也会有意见,这无疑会摊薄她们能分享到的利润。
由于国内钢铁市场供需关系还谈不上稳定,很难估算以怎样的溢出价出资入股才算相对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共同出资成立新的公司,去建设运营新的项目,独立核算盈亏。
这也是梅钢跟富士制铁现在正谈的合资模式,只是富士制铁对梅溪电厂及码头有控制野心,故而沈淮无意与其合作。
宋鸿军既然有投资炼钢的念头,接下来两天,沈淮就向他披露梅钢更多的财务资料——由于业信银行要对梅钢做新的授信评估,梅钢今年前三个季度财务数据正接受第三方审计——除了相关财务数据外,在宋鸿军离开东华前一天的夜里,沈淮还特地把周知白、褚宜良、杨海鹏、朱立等人召集起来,向他们介绍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即将要淘汰电炉钢生产线的材料。
就在由高尔夫练习球场改建的鹏悦国际大酒店贵宾厅里,沈淮让赵东将整理好的材料发给众人,他从质感柔软的棕黄|色皮沙皮上站起来,亲自给他们介绍西尤明斯工业集团的情况:
“我过两天就会直接去英国实地去看生产线的情况,要是与资料所讲差异不大,我会考虑直接把西尤明斯的这条线拆回到国内来,而且作为西尤明斯计划要淘汰的生产线,也不在西欧国家对我们的禁限范围之内;同样,西尤明斯的这条线,在国内还是相对先进的,故而我们直接引进这条线,也不会受到限制。”沈淮说道,“最终的投资规模会有多大,会需要对西尤明斯的这条线做具体的考察跟评估,眼下还不好说,大体能估算总投资规模会在三到五亿之间,也可能会更高些;不过我所最看重的,采取西尤明斯的二手生产线,能使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缩短,这也意味投资风险更容易控制。”
国内钢铁总蓄积量不是特别的大,回收体系也很不完善,鹏悦近年来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打通废钢从海外进口的渠道。
西欧各国,是全球最前完成工业化的地区,社会钢铁总蓄积量超过六十亿吨,每年都有大量的设备及钢铁构件报废,可以利用来回炉冶炼新钢。
除了早年在欧洲留学,也因为鹏悦业务发展的因素,周知白对西欧钢铁企业的情况十分了解。
西尤明斯工业集团虽然不以炼钢见长,但一百万吨的产能,在西欧钢铁企业还是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周知白翻看打印出来的资料,大体能知道沈淮搜集来的材料比较靠谱,心想梅钢真要是能够承接西尤明斯工业集团这条将要淘汰下来、年产能达四十万吨的电炉钢生产线,那沈淮年初时在英皇跟熊文斌所说,要三年内叫梅钢发展到五十万吨产能规模,跟市钢厂并驾齐驱的宣言,将有可能提前实现。
虽然周知白心里对沈淮依旧有些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沈淮这种运营大工业的手段跟魄力,非他能及。
沈淮草拟出来新项目合作草案,也附在西尤明斯工业集团资料的后面。
由于还不知道项目整体投资规模到底会有多大,为新项目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一个亿。梅钢计划拿五百亩项目用地及一千万资金入股,还提供全面的技术跟管理支持,占40%的股权,梅钢管理层最高可以出资一千五百万占股15%,余下的四千五百万注册资金缺口由各家先认;要是还有不足,就考虑到香港或国外拉拢其他资本参与这个项目。
虽然整个项目投额肯定会远远超过一亿,但能有一个亿的启动资本,前期工作的确能迅速的开展起来。
就算跟西尤明斯的谈判进展不顺利,新的项目公司有一个亿的启动资本在手里,也可以从容不迫的选择其他钢铁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关键只要保障新项目公司的运营团队,水平不比此时的梅钢差太多就可以了。
给沈淮召集起来的这些人,对工业实体运营,也就宋鸿军的底子稍差一些。
不过宋鸿军下海经商好些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很多行业看上去都很赚钱,但不是把钱投进去就能钱生钱的,关键还在于项目运营团队的水平。
宋鸿军对沈淮所创造的奇迹,心里始终惊讶得很。也许是过于惊讶了,宋鸿军反而觉得沈淮有点不那么靠谱,但他两次到梅溪镇,跟赵东、徐溪亭等梅钢管理层都有较深的接触,以他的眼光,还是能看出他们的管理水平是在水准之上的——梅钢的傲人成绩,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宋鸿军相信合资成立新的炼钢项目,由梅钢派人负责建设跟运营,还是有基本的保证。
第二天中午,宋鸿军在离开东华之前,特地在渚溪酒店宴请梅钢的管理人员,做进一步的接触跟交流。
宋鸿军这次到渚江对岸的平江市直接坐飞机飞广城,沈淮亲自送他上渡船,在上渡船之前,宋鸿军就很干脆的答应沈淮,他打算往新合资公司投一千万资金,参加这个项目。
当面没有说什么,从渡口返回梅溪镇的路上,孙亚琳在背后就没有宋鸿军的好话要说:
“我还当他财大气粗成什么样子,临到最后,还只敢小模小样的拿一千万出来试水而已,真是看瞎他了。”
沈淮靠着座椅软枕,歪着头看着孙亚琳对宋鸿军一脸不屑的样子,笑道:“我没有你那么贪心,能多筹一千万也是好的;不然还能指望更多不成?”
他知道宋鸿军这时候对他还没有无保留的信任,这次拿一千万试水投资合资公司,也是看到近年来钢铁市场的火爆而心动,谈不上对他多大的支持。
相比较之下,鹏悦这时候决心投一千万、褚宜良把紫萝家纺今年的五百万利润、杨海鹏所鹏海贸易今年两百万利润都出来,投入合资公司,可以说是决心跟梅钢共荣辱、绑到一起了。
鹏悦今年为渚溪路桥工程做了四千万的抵押担保,贷款资源也差不多用尽,加上鹏悦今年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也大,这时候能挤出一千万资金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朱立只在渚江建设占有股份,而渚江建设承接梅溪镇发展的主要重担,极需要资金,就算工程有利润也暂时不会分红,朱立就算此时想参与合资公司,也苦无资本。
沈淮对宋鸿军暂时也没有特别大的指望,他一向都认为,支持跟利益是相一致的。唯有给别人带去足够大的、他人无法替代的利益,才可能得到别人毫无保留的支持。
在将来宋家内部都可能出现的站队里,要想拉拢宋鸿军的支持,沈淮知道他此时没有特别大的筹码——宋鸿军此时对他的支持,也只是看到梅溪镇及梅钢有利可图。
“也对。”孙亚琳双手枕头,伸着懒腰,丝毫不顾忌高高撑起的胸部在沈淮眼前展开,说道,“你年轻轻轻,虽然已经是副处了,但宋鸿奇在部委的那个正处位子,显然含金量要高得多。何况人家的老子,比你老子要给力得多,宋鸿军这时候就决定无保留的支持你,那他这些年的江湖真是白混了。”
沈淮微微一笑,问道:“启动资本还是尽可能凑足一个亿,目前还一千七八百万,众信投资,这次能聚拢多少资金?”
“剩下一千七八百万的口子,我倒是能垫上,不过凑足一个亿,才能叫项目启动起来,最后的投资规模肯定要远无超过。”孙亚琳说道,“我现在把我在家族基金里的份额都抵押出去,也把我之前经营的人脉关系用尽,也只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了,我都恨不得我爸能早死两年,遗产给我来继续。不过我爸现在神气活现,好像还能活好些年,遗产的事一时也没有指望,关键是我爸还听信我二叔的话,认为我们在东华就是在胡搞,愣是不肯再拿出一分钱出来。说到底,也是你小子前些年在法国乱搞得厉害,别人一听跟你沾边,马上就打退堂鼓,连累我都叫别人有了看法。”
孙家虽然是豪富之族,控制的长青集团总资产规模近达百亿美元,在欧洲地区也排得上号,但孙亚琳只是孙家第四代的小辈,私房钱以及在家族基金里所占的份额都很限,包括她之前拿出来的一百多万美元的资金,这次计划还要拿两百万美元出来,差不多已经是她所能筹集资金的极限了。
而眼下真正决定孙家及长青集团发展及投资方向的,还是孙亚琳的父辈,孙启义这辈人——而孙启义这些人对沈淮的信心跟好感度,目前说来还是负值,孙亚琳要说服他们同意直接投资梅钢的新项目,无疑是痴人做梦。
“不管那么多,能凑足一亿的资本,再从业信银行贷一个亿出来,有两个亿打底,还怕车到山前没有路吗?”沈淮对能顺利凑足一个亿的资本,还是比较满意,他打定主意先硬着头上项目,要是实在筹不到更多的资金,他可以将建设期延长一年时间,利用梅钢现有的生产线赢利能力给新项目持续输血,也大体能保持新项目在两年时间里建成。
沈淮看着时间尚早,打算先回梅钢,车到梅溪大桥,接到刚刚担任常务副市长梁小林的电话:
“富士制铁的谈判代表正坐车离开徐城来东华,除了之前的人员外,此行还有富士制铁社长室室长山崎信夫。省钢有消息传出来,山崎信夫今天上午才坐飞机抵达徐城,但没有参与富士制铁跟省钢的谈判,而是这次直接到东华来。谭书记知道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要求梅钢做好准备。”
沈淮还打算这两天就跟谭启平交底,然而直接去英国实地考察,没想到会在这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他一时间头痛万分,捏着鼻尖,恨不得把手机丢出车窗去。
第二百六十八章重视
富士制铁的谈判代表正在赶来东华的路上,市里极为重视,不管沈淮愿不愿意,还是要有应付的姿态跟基本的礼数。
孙亚琳不愿意参加晚上的接待活动,先回业信银行在天衡大厦的分行总部;沈淮让邵征先送他到区里跟周裕汇合,也不晓得会在市里耽搁多少时间,就让邵征先把车开回梅溪镇去,不需要陪着他。
周裕作为唐闸区招商工作的分管领导,梅钢跟富士制铁的合资谈判,她一直都有参与,这次自然也没有办法临阵逃脱。
到周裕的办公室,沈淮也没有急着赶去南园参加接待活动的布置,他拖了一把椅子,坐到周裕面前,问道:
“你说我要是直截了当的拒绝跟富士制铁的合作,市里人会怎么看我?”
“不识抬举啊。”周裕胳膊支在桌前,托着下巴,饶有兴致的看着沈淮头痛的样子,“作为日本六大钢企之一的富士制铁主动提高谈判规格,强烈的释放出积极让步以推动合作的信息,梅钢不感激涕零,不哭着喊着同意合作,反而拿起姿态来了,你以为别人会怎么看你?”
“真是头痛啊。”沈淮眉头大皱,深感事情棘手。
周裕在办公室里穿着浅咖啡色的绒线衣、高腰深色长裤,收紧的衣裤将她妙曼的身材很好的衬托出来。她在沈淮面前,随意而坐,上半身就贴着桌子边缘,浑圆的胸部给桌子边轻轻的挤着,鼓胀涨的给托起来,诱人去摸。
只是沈淮为富士制铁的事情头痛,一时也无心关注周裕的性感身材。
富士制铁这次有意跟中国的钢企合资建设新的炼钢项目,不仅东华市,就连淮海省也只是他们的考察对象之一。
就算在淮海省,相比较而言,他们对省钢(淮海钢铁)集团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对市钢铁跟梅钢的态度一直都很冷淡。
沈淮倒是乐意如此,他本无意跟富士制铁合作,但奈何市里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心想将这个合资项目留在东华,沈淮只能拿富士制铁的消极态度来搪塞市里。
眼下富士制铁突然提高谈判规格,作为富士制铁的核心高层人物之一,社长室室长山崎信夫,他坐飞机到中国来,在徐城降落,也没有跟省钢集团接触,而直接来东华,这无疑是强烈释放出富士制铁高层愿意将合资项目建在东华的信号。
这么一来,沈淮之前拿去搪塞市里的借口就不复存在了。
“说不定人家是奔市钢厂来的呢。”周裕知道这么说安慰不了沈淮,看了看腕表,站起来说道,“富士制铁的代表应该快到东华了,晚上的接待活动,谭书记也会参加,我们也要快点过去。对了,你这怎么拿主意我不管,但可不要把我拖进去一起挨骂啊!”
“得,你们一个个明哲保身,到头来只是让我去冲锋陷阵,我得什么好处啊?”沈淮叫苦道,“梅钢我私人又不占一股,新项目里,你们周家又是占份额的,就算前面有黑锅要背,你也该跟我一起背啊。”
“天子之怒、伏尸千里,你说我细胳膊细腿的,敢跟你一起去挼市委书记的怒火?”周裕娇嗔道,倒是有些撒娇的意味。
“你说你细胳膊细腿的,我没觉得啊。”
周裕虽然只是中等个儿,但穿着高腰长裤,双腿不是少女的那种纤细修长,而是有着少妇成熟的紧致而修长,沈淮见周裕走过来,忍不住伸手要摸一把。
“作死啊,这里是办公室呢。”周裕瞪了沈淮一眼,反应灵敏的在他的手摸上来之前先拍开,心虚的看着办公室窗外有无人经过,又跟沈淮说道,“说真了,你要是觉得阻力太大,新项目暂缓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见周裕不让他占便宜,沈淮倒是有些不甘心就此放弃,只是手机不识时务的响了起来。
见是孙亚琳的电话,沈淮接通后问道:“你不想去南园参加接待活动,前脚溜回天衡大厦,怎么后脚又给我打电话了?”
“我回天衡大厦,也是帮你打探消息啊。虽然说我们都知道梅钢的条件实际上要比省钢优越,但富士制铁突然变得积极起来,你不觉得小日本还是很可疑吗?”孙亚琳在电话里问道。
“你打听到什么消息?”沈淮问道。
“其实跟西欧一样,日本钢铁产业近期也面临着新的调整。我刚打电话到香港,听到一个说法,就是日本有几家钢铁企业近期有合并再组建一家超大型钢企的计划。虽然还没有进一步的资料,不过我倒认为富士制铁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很高。今天这事,可能跟这个有关。”孙亚琳说道。
“是有这个可能。”沈淮认同孙亚琳的判断。
日本企业从七八十年代就很注意海外产业布局,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就成为日企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日本的钢铁企业也是从很早就对中国进行产业渗透式。
不过这个过程当中,日本不同的钢铁企业速度有快有慢:
快者如日本联合制铁、住友冶金,八十年代初就参与燕京钢铁、中原钢铁的新厂建设、搞合资项目;慢者如富士制铁,近年来才开始考察到中国建合资项目。
九二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钢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对中国钢铁产业渗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日本钢企在日本国内的地位。
富士制铁要是参与日本国内的这次钢企合并,要想占据主导地位,其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渗透严重滞后,是其相当不利的一环——从这方面去推测,也就无怪乎富士制铁高层在合并谈判开启之前,急于推动在中国的合资项目进展。
想到这种可能,沈淮更是头痛,心知能叫富士制铁心动的,不是其他,恰恰梅钢沿渚江口岸线布局渐成气候。
得知梁小林已经国道收费路口跟富士制铁谈判代表的车队汇合,熊文斌走过来推开谭启平办公室的门,见谭启平正在接电话,正要退出去,谭启平做手势要他进去没关系。
谭启平放下电话,跟熊文斌说道:“赵秋华省长刚刚知道富士制铁派了新的谈判代表直接到东华来,打电话过来说,不管最终是省钢,还是东华市钢,抑或是梅钢,只要最终能把富士制铁这个合资项目留在淮海省,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赵秋华省长要求东华市委市政府把这件事高度重视起来。”又跟在办公室里的苏恺闻说道,“你直接打电话给高市长,把赵秋华省长的意思跟他说一下,他要是有时间,就一起去一下南园。”
熊文斌知道富士制铁的这个合资项目,不仅在东华市,就是在淮海省,也是引人瞩目的大型外资项目,省长赵秋华打电话过来关心一下,也很正常,不过这一来,沈淮的压力应该更大了。
他也不能说什么,只是在谭启平的办公室里等着。
苏恺闻就在谭启平办公室里,直接打电话给市长高天河,在电话里告诉他这件事。
放下电话,苏恺闻跟谭启平汇报:“高市长可能赶不上招待晚宴,但晚上能从新津赶过来。”
“我知道了,高市长能代表市政府露个面就可以了,主要事情有梁副市长负责。”谭启平点点头,他只是要高天河出席一下,但整个项目还是希望由他来直接推动,又问熊文斌,“富士制铁突然提高谈判规格,又将合资项目的谈判重点直接放到东华来,你觉得富士制铁方面,是出于什么考虑?你觉得他们这次就是直奔梅钢来了吗?”
“应该是梅钢吧。”熊文斌说道,“日本国内矿产资源有限,其大型钢铁企业几乎都沿海港及主要江口进行布局,海运价格低廉,方便原材料能以低成本的输入;同时海运容量庞大,只要有市场需求,钢铁企业规模就可能无限制的铺开,而不用担心会出现运输瓶颈——梅钢当前的发展布局,沿渚江岸线铺开,距离出江口又近,码头可以容纳海轮直接驻泊,梅钢在这点上,跟日本钢企是契合的。”
苏恺闻听了,心里也暗暗感慨,倒没想到沈淮在梅溪镇做的那些事,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想到竟然能叫日本企业也认同,甚至主动放下之前傲慢的姿态来积极谈判。
谭启平相信熊文斌的判断,说道:“不管怎么说,市钢厂方面也要派人参与。要是梅钢一家跟富士制铁搞合资项目吃力,那就让市钢厂也一起参与进来。”
熊文斌不知道市钢厂还有什么值得梅钢跟富士制铁动心的资源,但也明白谭启平坚持要市钢厂参与合资项目的用意,他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梁副市长已经通知顾同参加了。”熊文斌说道,“梁副市长刚跟富士制铁的谈判代表车队汇合,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去南园?”
“你打电话给沈淮,问一下他到哪里了?”谭启平拿起椅子背上的外套穿上,吩咐熊文斌打电话给沈淮,“你跟他说,这次谈判要重视起来,不要跟我再打什么马虎眼了。”
“好的。”熊文斌点点头,一边陪谭启平、苏恺闻往外走,一边拿“大哥大”拨通沈淮的电话,问他有没有到南园。
第二百六十九章弱国寡民
沈淮坐周裕的车赶到南园,看到谭启平的车先他们一趟拐进林荫小道,他撇脸看向道侧的花圃。
见沈淮眉头蹙紧、一言不发,周裕知道市里对山崎信夫到来越重视,梅钢将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熊文斌刚才打电话进来,也明说了赵秋华省长也很重视这件事,要确保富士制铁的这个合资项目能谈成。
招待会场设在翠华楼,谭启平他们看到沈淮坐周裕的车过来,先到停车场也没有急着进去,等沈淮过来。
沈淮刚推开车门下来,有一股寒风从翠湖上席卷过来,吹得他脖子一缩,裹紧风衣朝谭启平、熊文斌走过来,说道:“这天气又要降温了,大家都该收拾收拾准备冬眠了,小鬼子倒跑得勤快。”
谭启平眼睛很平静地看了沈淮一眼,没有说其他话,只是温和的吩咐道:“等客人过来,就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周裕没有办法学沈淮这般吊儿郎当的样子,毕恭毕敬的跟谭启平、熊文斌打招呼。南园宾馆这边,自总经理以下,一溜人已经站在停车场边迎接谭启平的到来。
南园招收的服务员,都是周边区县的秀丽佳人,穿着面料高档的制服套裙,在寒风里美丽动人。也许有个别人,青春靓丽的脸蛋也是格外的标致,但无人能及周裕的风姿绰约。
周裕穿着咖啡色的呢子大衣,娇嫩的脸蛋叫寒风吹得微微泛红,却愈发的明艳,苏恺闻暗感当年市政府第一美人的称誉倒不是白瞎眼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周裕跟沈淮没有什么瓜葛,而且唐闸区的招商工作归周裕负责,沈淮得到消息后,坐周裕的车一起过来没有什么不对劲,但苏恺闻尤觉得沈淮跟周裕的关系,没有表面那么干净。
翠华楼已经改装了中央空调,走进大厅就温暖如春。
谭启平就在大厅里将南园总经理喊到跟前,询问招待会场以及晚宴的安排情况,到最后还是有些不放心,要亲自去厨房检查工作。
熊文斌注意到沈淮眉头微蹙,他也认为谭启平是过于小心翼翼跟仔细,但他没有办法说谭启平什么,只能跟着一起下厨房去检查晚宴准备工作。
凡市委书记参加的招待晚宴,南园这边都不敢怠慢,厨房工作除了一些小毛病,没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谭启平回到大厅,还是就发现的小问题,严厉批评南园的管理层,要求南园立即做整改,临了又问熊文斌:“现在还不知道山崎信夫先生的口味如何,接待晚宴现在只准备了中餐,是不是还可以准备日式料理,等山崎信夫先生到来后,由他来选择?”
“对,一定要让山崎信夫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让南园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熊文斌除了这么应答,也没有其他话好说。
沈淮透过大厅北侧的玻璃幕墙,看着给寒风吹得荡漾不休的湖水……
这时候市钢厂顾同等人接到消息赶到了,走进大厅来,神情恭敬的走过来跟谭启平打招呼,又对沈淮满脸笑容,说道:“这次就要靠梅钢要打主力了。”
“我们梅钢小破厂一个,哪里会叫小日本看在眼里?顾厂长你心虚不要紧,但也不能把我们推到前面堵枪眼啊。”沈淮笑道。
顾同尴尬笑了笑,市钢铁虽然现在还能在产能上压梅钢一头,但其他数据就根本没办法拿出来丢脸,故而给沈淮挤兑两句也没话可说。沈淮是什么脾气,这一年多来,大家也都领教过了,顾同心里也知道,他要是想给沈淮脸色看,只会叫自己的脸更难看而已,对沈淮的话只能做冷处理。
“又不是抗战打日本鬼子,什么堵枪眼不堵枪眼的?”谭启平脸色微沉,不愠不恼的说道,“这一次,梅钢跟市钢厂都要冲到前面当主力,你们都要全力以赴的谈下合资项目,市委市政府给你们当后盾。”
“是,市钢厂一定不会辜负市委市政府的信任。”
顾同背台词的工夫一流,这么一句生硬的话,愣是给他说得声情并茂——沈淮看着顾同笑起来眼角满是鱼尾纹的脸,一时也琢磨不透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心想他应该明白谭启平坚持要市钢厂参与进来的用意。
赶着闸桥路五点多钟的时间发生了一起车祸,梁小林迎接富士制铁的谈判代表从西面进市区的通道给堵死,要换一条路绕过来。
谭启平发了火,质问为什么没有提前安排警车开道,打电话要阚学涛亲自指挥,派人清出一道专用通道来。期间高天河打电话过来问富士制铁谈判代表的情况,谭启平接过电话,把车祸堵路的事情拎出来,将高天河批评了一通。
看着这一幕,沈淮也感慨谭启平是已经有信心掌握东华的局面了,不然绝不可能公开的在电话里批评高天河。
谭启平在电话里批评高天河治理交通无能,沈淮注意到顾同的脸平静无波,心里只微微感慨,人总是现实的,而在官场厮混日久的官员更是现实。
谭启平到东华履任已经一年,看上去没有动作,但东华的确没有几个人会再去挼他的锋芒了——这也许就是谭启平过人之处吧,他甚至都不需要把高天河从东华挤走,沈淮心里暗想。
富士制铁的代表一时半会到不了南园,沈淮跟服务员要了一盒火柴,转身到贵宾厅外面的过道里抽烟去,依着窗子,看着湖水荡澜的风景。
看着熊文斌走过来,沈淮将烟跟火柴递给他。
熊文斌点上烟抽了一口,听到沈淮嘴里很轻的吐出一个词:“小国寡民。”他知道沈淮对谭启平的过度小心跟紧张很不满,他本不该夹在沈淮与谭启平之间说什么,想了想,还是说道:“国大不强且民弱,终究是我们要迎面而上的事实。”
“的确,小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倍之一,但经济总量却是中国的八九倍,摊算人均的话,更是中国人均的八九十倍——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也难怪日本鬼子跑到哪里都趾高气扬,也无怪乎我们人穷志短。”
沈淮依栏杆而立,将烟圈吐在玻璃上,谁能想象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总量甚至都比不上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地方官员又怎么可能会有强国心态跟底气?
“梁市长跟富士制铁的代表已经到南园了,谭书记要你们一起出去迎接一下。”苏恺闻走过来喊熊文斌跟沈淮下楼去迎接人。
熊文斌随手将烟掐灭,沈淮则将烟夹在指间。
对沈淮这个细微动作,苏恺闻也只是努努嘴,不说什么。他不明白梅钢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日本人这次明显就是冲梅钢来的,沈淮自然就有他傲慢的底气,谭启平都不能说他什么。
谭启平已经先一步出了大厅,停在大厅外的门廊下等候车队过来,看到沈淮手夹烟的走过来,眉头微微一蹙,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沈淮喊到他身边,问道:“富士制铁这次直接把重量级人物派到东华来,应该还是有积极把合资项目建在东华的意愿的,梅钢则有几成把握?”
“富士制铁突然派山崎信夫过来谈判,但就具体的要求,并没有直接信息先传来,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次能谈到什么程度。”沈淮说道,“我本打算后天坐飞机去英国考察项目,已经跟区里请了假。”
沈淮目前虽然升了副处级,但还没有列入市管干部,他目前出国还只需要跟唐闸区报备就行了。
谭启平从周明那里知道沈淮要出国考察的事情,但不知道沈淮具体考察什么项目,这时候听他提起来,说道:“出国考察项目的事,你让其他人先去,你拖后几天再走,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要紧,你要一直都顶在前面。”
“行,我让赵东先去英国,我迟几天再走。”沈淮说道,他也怕自己去了英国,赵东他们没有办法顶住市委市政府所施加来的压力。
要是给顾同这伙人主导谈判进程,鼓捣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合资方案出来,他回来后再据理力争,反而会更被动,当然,要是最终谈成的合资方案能对梅钢有利,他也不会反对,大不了合资项目跟西尤明斯二手生产线引进项目,一起操作罢了。
这时候车队从林荫小道拐过来,缓缓驶上翠华楼前的铺石广场,谭启平健步从门廊台阶走下去,沈淮也只能随众人跟在谭启平的身后,而梁小林则先一步下车,快步走到黑色礼宾车的侧后,殷勤的打开车门: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中等个子,脸颊削瘦,穿着藏青色的风衣,踏出车门的瞬间,眼睛凌厉地扫过谭启平等人,而后才微微欠着身子,等待梁小林替他介绍。
市钢厂八十年代末,从富士制铁引进一条成套的炼钢线,后来这条线一直都是市钢厂的主力线。沈淮当时全程参与了炼钢线的引进、建设跟投产,也因此全面负责这条生产线的运作,对富士制铁的情况颇为熟悉。
富士制铁就管理水平来说,确实要算得上一流,但内部论资排辈的情况依旧严重。山崎信夫能三十岁左右,就在富士制铁担任总经理室室长这样的高层职务,除了能力过人外,家世背景也不可能一般。
沈淮跟山崎信夫握手,见他有些过于凌厉的眼神在自己的脸上扫过,也是平淡待之,心里则在想,谈判之前还是有必要让孙亚琳托人打探一下这家伙的底细。
第二百七十章老虎无威
从八十年代末,日本国内经济开始疲软,传统的工业市场有所萎缩。
富士制铁虽然是日本第五大钢铁企业,但由于对海外的产业布局滞后,所在日本国内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有意跟排名第七、第十一的山幡制铁、八崎冶金合并,组建规模能进入日本前三的超大型钢铁集团。
也恰恰是富士制铁在海外的产业布局滞后,使其产能规模虽然比山幡制铁要大许多,但在进行联合意向性谈判时,这点则成为富士制铁给山幡制铁压制、陷入被动的致命弱点。
富士制铁高层不得已暂停合并谈判,但又知道联合是大势所趋,只能决意推动对华的产业投资速度,争取在两三年间快速形成海外产能规模,然而再启动日本国内的联合谈判,或能掌握主导地位。
中国钢铁企业,以燕京钢铁、中原钢铁为龙头,在规模及管理上,都有相当的水准。只是中国的主要钢企,早就跟日本排名靠前的日联钢铁、住友冶金有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富士制铁很难再挤进去。
近年来才决心对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扩张的富士制铁,选择其实相当有限。
在富士制铁陆陆续续近一年来的考察对象里,梅钢在规模上很不起眼,在中国也只能说三四线的钢铁企业,但恰恰是规模上只能算三四线钢企的梅钢,在沿渚江口岸线进行的产业布局,却叫富士制铁的高层眼前一亮。
最大能驻泊万吨级散货海轮的码头年底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而渚江口中心航道资源有建设三到五万吨级货运码头的潜力;同时,一期装机容量达十万千瓦的火电厂也在施工建设中;梅溪镇预留给梅钢南拓到渚江沿岸的连片土地高达五千余亩,而且拆迁工作已经开始展开——仅这三点,只要富士制铁能掌握主动权,甚至都不用两年时间,就能在渚江口北岸建成最高年产三百万吨的电炉钢生产基地。
对此时年产能有七百万吨的富士制铁来说,只要攻陷梅钢,两年时间形成三百万吨的海外产能,再启动日本国内的合并谈判,无疑就能牢牢地抓住主动权。
倘若不能攻陷梅钢,富士制铁要跟中国的其他钢企合作,要在江口及沿海港地区建设大型的炼钢基地,哪怕技术跟资金都不成问题,整个项目的前期选址、勘测及项目报审等工作,也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接下来土地拆迁、平整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施工等等,差不多又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对富士制铁现在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
富士制铁月前重新评估在中国的合作对象时,梅钢因为这几个耀眼的优点脱颖而出。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确定梅钢的管理及技术团队水平要比想象高得多,山崎信夫这次过来,几乎就是带着一定要把梅钢攻陷的使命。
山崎信夫对中国的研究甚深,知道中国地方政府对外汇资金的渴望程度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控制程度之深,他认为只要富士制铁作出适当的让步,倒不愁谈不成合资项目。
在搜集的资料里,有提到梅钢当前的领导人沈淮是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同时还兼任梅溪镇党委书记的职务,一切都极符合中国的特色。
就算看到资料介绍,真正看到沈淮站在眼前,山崎信夫还是为眼前这人的年轻而惊讶,忍不住跟身边人日语交谈:“中国的地方政府对企业控制还真厉害,也就不难怪中国企业发展不起来。”
沈淮听得懂日语,对山崎信夫言论间对自己流露出来的不屑一顾甚至轻蔑,也只是不动声色的听着。
富士制铁这次也真是一下子提高了谈判规格。
之前几次接触,富士制铁的谈判代表加上翻译,也只有三五人;与其说谈判,不说是情报收集,东华这边每回还劳师动众,当作一回事的高规格接待——这一次富士制铁出动的谈判人员,除了山崎信夫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外,随行人员包括翻译在内,也多达十二人,跟随在山崎信夫身边的女秘书松岛小姐,是个相貌比周裕差不了多少的漂亮日本女孩子,但看外貌,似乎有着日本女性温婉的特质,她也是山崎信夫此行的翻译,一口流利的中文,颇为引人注目。
大概是听到山崎信夫的话,松岛小姐眼神往这边的瞥过来,沈淮装痴卖傻地问道:“山崎先生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我?”
“山崎君称沈先生年纪轻轻,却能管理中国一流水平的钢铁企业,十分的厉害。”松岛小姐欠着身子说道,见沈淮意欲凑到跟前来,露出尴尬而为难的神色。
沈淮则一脸天真的朝山崎信夫说道:“承蒙山崎先生的夸奖!”
松岛小姐没有说什么,倒是旁边脸上有几两横肉、担当富士制铁海外产研室副室长的小田雄一,一脸轻蔑的神色,用日语跟山崎信夫笑道:“这个蠢货以为山崎君你夸他;跟这样的蠢货打交道,这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山崎信夫则是不露痕迹的朝沈淮点头笑了笑。
谭启平等人听不懂日语,只当山崎信夫跟沈淮在亲切的交谈,也没有把市钢厂的日语翻译喊到跟前来。
今天接待山崎信夫的一群人里,沈淮跟周裕的级别最低。
虽然谭启平早就强调要沈淮今晚唱主角,但沈淮在骨子里傲慢的小日本面前提不起特别大的兴致来,就老老实实的照着级别跟在众人之后。
走进贵宾厅,沈淮也是想敬陪末座,将外面的风衣脱下来,挂在椅背上。
不过山崎信夫的注意力还在沈淮的身上,看他脱下风衣,露出里面的西服,颇为惊讶的与跟他与影随形的小田雄一说道:“这个沈淮的确不像是什么清廉的官员,看来谈判是要比想象容易一些。这次真要能将梅钢拿下来,为富士制铁在海外建一处电炉钢基地,你我的任务对山崎家也就算是有交待了。”
沈淮微微眯起眼睛,他平时都习惯穿夹克或工装服,今天主要是要陪同宋鸿军,下午又送宋鸿军离开东华,没计划到厂里去,才机会难得的穿上西服——这身西服也是“他”回国前治办,一套值好几千美元,确实不是一个清廉官员应该穿在身上的。
招待晚宴由谭启平主导;不过具体的洽谈,谭启平就不应该再参与,而应该由梅钢及市钢厂主导谈判进程。不过,对中国地方政府特点颇为熟悉的山崎信夫,在晚宴过后,市长高天河也赶过来参与的座谈中,迫不及待的谈起具体的合作内容来。
沈淮知道山崎信夫的意图,还是想利用投资的诱惑力,引诱市里直接干涉、甚至主导具体的谈判进程。
不得不说山崎信夫的策略很有效果。
当山崎信夫提到富士制铁希望合资项目的最终规模,能超过百万吨级产能时,谭启平就放下不干涉具体技术性谈判的矜持。现在市钢厂加梅钢两家的产能加起来,也只有八十来万吨,要是合资项目为东华再添一座市钢厂加梅钢,这样的诱惑,的确不是普通官员能抵挡的。
故而在山崎信夫单刀直入提出希望能控股货运码头、梅溪电厂时,谭启平也不询问沈淮的意见,直接就把梅钢跟东电合作建电?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