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大伙儿头一回听到这样的提法,会场上鸦雀无声。[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林平山接着谈了生活上的问题,表示尽快向公司有关部门反映,尽可能解决。

    最后,他说:“我跟在座的年轻人说句心里话。参加一个大工程不容易,国家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大家一定要珍惜。今天,你们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工程结束,肯定就会拉开距离的。有的将在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当上处长、经理,有的依然故我,混日子。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利用这个工程实践机会进行提高,使自己实现转化。”

    他始终没忘记刚回国时刘部长的指示,做一块铺路石。他在讲授一个人成长的辩证法。

    林平山召开现场全体人员大会的当晚,就有人把他讲话的内容向丁宏显转述了。丁宏显心想,你还没站住脚跟,当然要说漂亮话。

    第二天上午,林平山再度登门找老丁,人家告诉他:“丁处长出差去了,得半个多月才能回来。”

    林平山至此明白丁处长在躲自己,就跟波维尔商量,决定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培训队伍,然后对现场管理进行整顿。白天占用两个小时,加上夜晚,组织所有的技术人员参加核电知识和工程管理培训。

    团结好现场的干部,理顺中外人员关系,做好自身队伍的建设,然后才能展开全面整顿,这是他到现场以来,通过调查在脑中渐渐明晰的方略,是他从自己师辈的经历中领悟出打开局面的办法。

    三

    林平山让公关处长老施带他去见核三六公司总经理刘士进。

    第二章初战报捷(6)

    他们一进门,老施就对刘士进说:“老刘,我把三二一基地的林总领来了。你认识他吗?”

    刘士进身材粗壮,酷似一尊门神,与其外表相反,性情却显得朴实谦和。他正为施工中的困境忧愁,见林平山来了非常高兴,赶紧握住他的手:“久闻大名,可惜没缘认识。”

    老施说:“这回你们可以好好认识了。”

    他们围着小会议桌坐了下来,刘士进让人端来茶水。

    老刘看了看林平山,心情沉重起来,眉头紧锁着说:“听说林经理刚从国外回来,今后要多指教了。”

    林平山赶忙说:“刘总,你干了几十年工程建设,是我国核工业的功臣。我要拜你为师呢。”

    林平山的话让刘士进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风吹石头跑”,几百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汇集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着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刘士进当时参加基地主工艺厂房的施工。

    没有多久,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开始了。戈壁荒漠的施工现场,天寒地冻,每天只能清水白菜汤就着馒头充饥,累了就天当被地当床睡在沙石滩上。每餐的定量很低,年轻人更觉整日饥肠辘辘头昏眼花,不少人开始浮肿。最困难的时候,同志们到戈壁滩上采集骆驼草籽充作口粮。有人食后中毒,体弱的因此身亡。凭一腔爱国热血,支撑着人们忘我地工作。

    为了我国的核国防,不少同志至今还坚持在这飞鸟也见不着的艰苦环境中。经济收入低微,一家几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平房里,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子女升学就业都走不出戈壁滩,献了终生献子孙。

    想到这些,老刘一阵愧疚。

    事实上,刘士进和他的伙伴们在建设核国防的艰难拼搏中是当之无愧的好汉。

    如今在核电站施工是搞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同,要把核能和平利用,保障公众的安全是前提。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核电才有发展前景。把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核能转变为造福人类的资源,除了技术措施,一整套严格的科学管理体系,是达到终极目标的关键。战争时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在现代化建设条件下还要上升为严谨的科学作风。

    面对这种转变,刘士进感慨道:“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啰!形势在发展,一不学习就落后了。老林,你是吃过洋面包的,又是业主,该怎么做尽管说吧。”

    林平山马上说:“在公司关系上,我们照合同办事儿。核工业二次创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咱们的老传统还不能丢。”

    老施转脸瞧着刘士进:“老刘你听,这就叫水平。”

    “老林,话说到这儿,我也想说说心里话。”老刘依然眉头打着皱结,“东港核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公司派了最强的队伍来的。为了把工作做好,同志们没少费心思,结果还是出了大事故。我们琢磨快一个月了,就是闹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刘总,咱们的队伍初次与国际接轨,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制度有个过程,出问题是难免的。我们想派一个外国专家和中方工程师组成的检查组,对你们公司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看看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他想,尽管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目前就谈还为时过早,等全面调查完再谈更稳妥些。

    “这些老外不会存心卡我们吧?”听说老外要来检查,老刘有些担心。

    “不排除会有少数这种人。”林平山说,“不过从合同关系看,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我们还派有中方工程师跟他们一起工作。”

    见老刘有顾虑,他想还是讲白了更好些,就说:“外国人办事有点儿不讲情面,你不要太介意。我在国外学习有个体会,老外是对事儿不对人。你没弄好就铁面无私说你,你搞好了马上夸你。”

    第二天,核岛土建科的朱为、许日辉和另外两个工程师与两位外国顾问一起,开始对三六公司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从施工现场、车间、实验室到资料室,一一查过,还找了一些工人谈话。

    经过三天的工作,林平山跟顾问波维尔一起召集现场经理部的工程师和顾问们开会,朱为和核岛科的顾问在会上报告了调查的情况。

    朱为对核电管理熟悉,讲得条理清楚。最后,他总结说:“我们的调查结论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全,不少的程序不符合要求,许多程序形同虚设,人们根本就不按程序规定工作。其次,质量检查监督人员严重不足,只有合同规定人数的三分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从与施工人员的谈话看出,工人对施工的技术规范和程序根本就不清楚,都是凭经验干活儿。情况表明,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质量。”

    技术规范和程序就如行车的交通规则,不懂交通规则就开车上路,非出事故不可。林平山听了汇报,有些后怕:“情况这么严重,如果不进行整顿就盲目复工,肯定还要出事故。”

    波维尔说:“我建议,其他的施工区也停下来。整顿很重要,验收合格才可以复工。”

    林平山点点头:“我向总经理部报告,一经批准就实施。”停工整顿必然要进一步延误工期,下一步追赶工期的难度就更大了。但是靠一支没有严格训练的队伍,他对即将展开的战役更无胜算的把握,这步棋已是非走不可。

    第二章初战报捷(7)

    第二天下午,经总经理部批准,现场经理部召开与承包单位核三六公司的协调会。林平山向三六公司通报了此次调查的结果,代表东港核电公司向三六公司提出了全面整顿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他详细说明了必须整顿的方方面面,并明确表示,必须验收合格才能重新开始浇灌混凝土。

    散会后,林平山把三六公司总经理刘士进找到自己办公室来。

    两人坐下后,林平山问:“刘总,实现这些要求有困难吗?”尽管开了会,他还是不放心,个别交换意见才能把问题谈透。

    刘士进心事重重:“进行整顿我没意见。目前主要有两个困难,一个是缺技术人员,还有一个,那些规范程序要让工人记住不容易。”

    林平山说:“关于技术人员,你可以向总公司反映,请求支援,也可以找设计院。”

    “总公司一直很重视,我回去立即联系,应该可以要到人。”

    “至于工人培训问题,”林平山想了一下,走到书柜前翻找资料,找出一本法文小册子递给刘士进,解释说:“这是我从法国工地带回来的小册子。人家把技术规范和程序都编成工人看得懂、容易记的小册子。在法国核电工地,工人进场前都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你看,上边还画了漫画呢,一目了然。咱们可以照着学。”

    “成!我回去叫技术科和资料室的人也这么办。”刘士进高兴起来。

    林平山说:“刘总,往下看你的了。还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咱们一块儿商量。我们这儿外国顾问多,不明白可以问他们。”

    他担心刘士进技术力量不足,就把朱为和顾问盖威派过去,协助三六公司理顺质量管理体系。[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部基建局王局长到核电工地视察来了,郑品吾陪他到核三六公司的办公楼。

    老郑看到朱为在三六公司的办公室里上班,就把小朱叫到外边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林经理让我们来帮助三六公司理顺质量管理体系。”

    他问:“这么干得多长时间?”

    小朱回道:“估计要二十来天。”

    老郑粗算一下,说:“这样工期要耽搁两个多月呢……”

    “是啊。林经理讲了,卢书记指示,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把整顿搞好。”朱为没等郑总说完就接过话说,显得很认真。在他眼里,像郑总这么大的领导,对卢书记的指示肯定更清楚了。

    郑品吾本想对林平山的做法贬斥一番,显示自己的领导水平,听朱为这么一说,只好把下边的话咽了回去。心想,林平山挺精的,拉大旗做虎皮把卢书记抬出来,叫人想说都没法张口。他心里烦躁,不想让年轻人看出什么来,只好就着话茬说:“你们林经理现在挺忙吧?”

    朱为感慨说:“林经理工作可难啦!丁处长把工程资料全带走了,他只好一点一点做调查研究,工作费劲儿多了。”

    郑品吾想到自己跟蓝焕成明争暗斗的态势,心里一动,看来林平山的日子也不好过,就又得意起来:把他挤去管工地,竟能收到一石二鸟的意外功效。丁处长现场经验丰富,不好处是出了名的。林平山管土建是白丁一个,就个丁宏显就够他瞧的!

    四

    许日辉从徐春琴那儿知道丁处长回来了,就来告诉林平山。他听后,一上班就到丁处长的办公室来,没想到又是不在,只好沮丧地往回走。他走到门口,那位花白头发的老同志,林平山现在知道他叫吕正亭,追上来对他说:“林经理,我告诉你一个地方可以找到丁处长。”

    林平山一听,很高兴:“太好了,在什么地方?”

    老吕指着前边的一座小山说:“翻过那座山,有一个花圃,他就在里边。你要辆车去那儿,准能找到。”

    林平山谢过吕正亭,独自沿着山坡上的土路往上走去。

    那地方看着并不远,顶着大太阳往上走,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他才明白,为什么老吕叫自己要一辆车再来。

    他走进苗圃的大门,看到满园繁花绿叶,郁郁葱葱,心想这丁处长真会找地方,猫在这儿好快活。他见一位小伙子在门内修剪树枝,便说:“我叫林平山,丁处长在不在这儿?”

    那小伙子打量林平山一眼,迟疑片刻,说:“你稍等一下,我去找找看。”

    丁宏显正在跟园林公司老板李经理,还有两位朋友,一块儿品着功夫茶。他听到小伙儿的禀报,赶忙站起来走到窗前,撩起窗帘的一角往外张望。看见林平山正站在太阳底下用手绢擦着汗,不由咕哝道:“这书呆子怎么也不会要辆车?”

    说着,他心里转开了。他回来后知道林平山没他也把局面打开了,在群众中影响很不错。而且,自那次大会后绝口不再提他的名字,就事论事整顿现场,他开始觉得蓝总的话是多虑了。想到自己拿走全部工程资料,长时间托故外出,给人制造一个又一个困难,人家还一次次来拜访他,一点留洋专家的架子也没有,看他一脸恳切站在大太阳底下,心里很不是味儿。自己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小肚鸡肠了?

    正犹豫着,李经理看出他的心思,就劝他:“老丁,刘玄德三请孔明也只三次。人家可是五请六请都不止了,你当年的胸襟魄力哪儿去了?我看你倒该向人家学习,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

    第二章初战报捷(8)

    他说得丁处长开始流汗了,二话不说急步往外跑去。

    林平山以前没见过丁处长,看见一个身材魁梧,浓眉狮鼻大嘴,粗胳膊大脚掌的关西大汉,一边快步向他走来,一边说:“林经理,天这么热,怎么不要辆车?快到屋里凉快一会儿。”他明白这就是丁处长了,就笑着说:“当年刘备顶风冒雪才请得诸葛亮出山。这季节下不来雪,我只有晒太阳才显诚心啰。”

    丁宏显一听,一叠连声:“惭愧,惭愧!”

    他们一起走入李经理的茶屋坐下,茶客们向林平山打过招呼知趣地走开了。李经理把用过的茶具撤去,换了一套崭新的茶杯茶壶,打开一罐铁观音把茶冲好,给他们每人斟上,点点头也走了,留下他们二人谈心。

    林平山开门见山说:“丁处长,你是知道的,我现在是秀才带兵,一点儿经验也没有。虽然在法国培训了一年,但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还有距离。你是电力系统的老人,经验多。我找你,就是投师来的,请你不要保守。”他诚心诚意说这话。师傅雷东顺的作风,已在他心中扎下根。

    丁处长以前对林平山的现场经验虽然不服气,对他的满腹洋文墨水倒是很崇敬的,本来已经为自己那些做法暗地羞愧,听他说得这么谦虚,心里很感动,赶紧说:“林经理,你是留过洋的,对核电有经验。我头一回干这个,捅了大娄子,这个班没法交啊。”

    “干核电我们都是头一遭,一开始出现问题不奇怪。现在大家都在学习,我今后要跟你学习实际经验。”

    “我那一套过时了。”

    林平山说:“洋为中用,外国经验还得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改造才行。丁处长,尽管你现在岗位不在现场,希望你还要关注现场。”

    老丁马上说:“既然离开岗位,现场的事儿我就不便掺和了。林经理年轻有为,准定能干好的。”

    林平山一脸恳切之情:“丁处长,我知道你这二十年的路走得很不容易。我把话说在头里,今后碰到难题还得向你求计,你要不吝赐教。你要是眼看我栽跟头不管,我可要怪你了。”

    老丁没想到林平山对他那么理解,待人如此坦诚,顿时浮出动情的面容:“老林,你把话说到这份儿上,我老丁没说的了。今后你瞧着吧!”

    周末回家,林平山跟周玉茹讲了这段时间的工作。

    周玉茹的政治阅历使他一直如导师般敬重她,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她,听她的意见。

    听林平山谈了这段经历,她很感动。她心爱的男人成熟了。尽管她比他年纪小,以前却总像小弟弟般管着他。他的心地太单纯了,世俗场上名利角逐,什么样人都有,她见多了。他从来是搞技术的读书人,一下子面对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一直很担心。见他能这么快把现场的人际关系摆平,她感到宽慰,也有些困惑,问他:“平山,你在学校可不是这样的。从哪儿学来这些工作方法?”

    林平山笑了:“玉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才行。参加农村四清,对我的锻炼太大了!”

    周玉茹点点头,想起那次在学校找他谈话,要他班会上积极发言,心目中的他已经长大了。

    五

    许日辉领着技术员小张、小姚在核反应堆厂房进行质量检查。经过二十多天日夜加班,反应堆的基础底层已被打掉,正在绑扎第一区的钢筋。

    二十多天来,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单位,都在进行紧张的队伍培训。三六公司的施工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从基本操作开始,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混凝土浇灌的高度、振捣棒的操作要领、钢筋绑扎的要求、如何读施工图,一个个过关。

    许日辉看到工人们在演练振捣棒的快插慢提、作用半径环环相扣动作,笑着对三六公司核岛队的贺技术员说:“你们还是核工业的主力部队呢,连这基本动作都做不好,够丢人了。”

    小贺听了,立即露出严肃的神色:“这些动作要领谁不清楚?可你们林经理讲过,核电与常规的根本区别就是严格。几千人干活儿,要每个人每一步都按标准动作做好,就不容易了。”一个人不做错,跟成千上万人都不出错,有质的差别,他明白这个精髓。

    许日辉点点头:“我听林经理说,他在巴黎看清洁工扫大街,动作都培训得很规范。核电站施工,就不必说了。”

    其实,许日辉的伙伴们这些日子来,也是没日没夜苦练基本功。法电专家除了讲课外,还领他们到现场进行示范讲解。专家们特地编写了详细的监督指南和步骤,大家把这些小册子的内容弄明白了,到现场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晚上九点多钟,朱为一个人在办公室内查看图纸。他白天到三五公司帮他们整顿管理制度,晚上回来做准备工作。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头上的电风扇发出单调的声响。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当心别累出病来。”背后有人柔声说道。

    朱为回过头,看见刘蔷站在身后,她往桌上给他放下一杯开水。

    刘蔷身材细高,眼珠子黑得发亮,鼻尖口细,让朱为看着心醉。

    到工地半年多了,他已从小刘的眼睛中读出了姑娘的心思,小伙子心里涌动着丝丝热流。

    “很快要进入结构施工了,情况会更加复杂的,得把技术资料提前吃透才行。”朱为望着桌上一大沓的图纸答道。

    第二章初战报捷(9)

    核反应堆厂房内,为了防止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土建结构特殊。不仅重混凝土屏蔽施工是头一回碰到,墙体内钢筋密密麻麻,如不严格按顺序施工,钢筋都绑扎不进去,钢预埋件的摆放也有学问,稍不注意就会出质量事故。

    刘蔷点点头。她是金属材料专业的,眼下工作不太多,见朱为忙着就自动当了他的技术助手和后勤部长。

    她从朱为桌上拿过钢筋图也专心看了起来。

    另一间办公室里,徐春琴陪着许日辉,也在研究施工图纸。

    第二天早晨刚上班,一个女子站在林平山敞开着的办公室门口,敲着门框不说话。

    他抬头一看,惊喜地叫道:“张莉,真的是你!”

    “我当然是我了。林平山,怎么会是你?”她说着,走进办公室来。

    “我更当然是我了。”

    “为什么?”

    “天底下叫张莉的有的是,可是全中国可能只有我一个叫林平山。”他一边端椅子让张莉坐下,一边说,“我从核安全局的行文中看到你的名字,就往监督站打了电话,他们说你在北京没来。我想,说不定是重名儿的人。”

    张莉现在是核安全监督站站长,副局级干部。四十多岁了,她模样却没多大变化,眼镜换成黑框的,美丽的眼睛由于阅历增多而变得更加深邃动人,丰满的体态却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显臃肿,皮肤还是那么白皙细腻。林平山打量着她,自语道:“我们年级的大美人,风采依旧。”大概是这些年历练多了,他尽管对张莉还有敬畏之心,说话比以前随便多了。

    “还风采呢,都奔五十的人了。”张莉微笑说着,心里一阵舒坦。

    “你是政府官员,今后要多多关照了。”林平山开始说客套话了。

    “那要看你乖不乖了。”她还是当年对待男同学的口气。

    林平山说:“星期天到我家来,请你吃东港海鲜和我的家乡菜,让你领教一下我的手艺。”

    “尊夫人我肯定要去看的,但你休想腐蚀国家干部。”

    “谁敢腐蚀你呀?想当初,我那几个哥们儿,哪一个不被你蚀得神魂颠倒的!”林平山为他的哥们儿抱不平。

    “好呀,林平山,连你也不老实了!”

    厂房基础的第一层钢筋绑扎完毕,林平山和顾问波维尔,带着周立德、朱为和土建处的顾问盖威,到核三六公司工作区对整顿结果进行验收。他们分头检查了程序制度的修改完善情况,人员组织,队伍培训,混凝土实验室、车间和预制场的管理。

    检查回来,中外人员一起开会讨论,大家觉得基本上符合要求。林平山便向总经理部写了报告,建议全面复工。

    张莉领着核安全局监督站的同志也对现场的整顿结果进行了检查,对结果表示肯定,同意林平山他们的建议。

    张天伦接到林平山的报告很高兴。他看到报告上条理分明地阐述了复工应具备的条件和目前现场的状态,感慨道:“这才是现代管理。”

    郑品吾听了,有些不服气:“这只是纸面文章,要看真功夫才能下结论!”

    张总点了点头:“那倒也是。”

    第二天,郑品吾到现场来看看动静。

    工地的入口不远就是混凝土实验室,他让司机停下车,径直走了进去。

    实验室主任秦工看到郑总亲自来现场视察,忙把他让进办公室坐下,给他泡了杯茶。

    老秦见郑总关心现场,就把最近的混凝土实验结果拿出来给他看,高兴地说:“你看,最近骨料级配已经基本正常了。”

    骨料级配就是沙石比例,郑品吾是学核测量的,土建不在行,看上边画着弯弯曲曲好几条曲线,弄不明白什么叫正常,就问:“林经理来这里,审查这些资料吗?”心想,林平山也是外行,比我强不了多少。

    谁知秦工马上说:“前段时间骨料级配不正常,林经理没少费心了,每天都要来这里,跟我们商量改进措施,提了不少建议。”

    老郑心里一怔,没想到林平山这么短时间就成了行家。

    秦工随后领他参观筛分室、养护间、水泥实验室,他不懂,又怕问多了丢脸,只好嗯嗯光点头不吭声,快点离开实验室。

    离开实验室,他有些不甘心,决定到林平山的办公室看一下在干些啥儿。

    老郑到林平山办公室,主人到三六公司去了,就在他的办公桌上随便翻翻。

    他看桌上堆放着正在审查的勘探柱状图、钢筋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有些自己听都没听说过,心里更加吃惊。

    回来路上,老郑寻思,等梁建业回来,叫他盯紧点儿,别让林平山把风头抢尽了。老梁是他三一八院的,他打着如意算盘。

    这时,工期已经耽误两个月时间。

    林平山到核三六公司办公楼,找总经理刘士进商讨对策:“刘总,失去的工期还得想办法夺回来,该如何组织加班抢工期你是老经验了。咱们核工业的人能吃苦,这个我有信心。”他的脑子一刻不敢停歇,工期延误这么多,拖延一天贷款利息损失就是上百万美元。当时自己是主张停工整顿的,这损失的时间能不能抢回来,他的压力很大。卢书记说过,磨刀不误砍柴工。领导这么支持,自己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刀磨得快不快,最后还要由刘士进他们这把刀来检验。。

    第二章初战报捷(10)

    “我们已经增加人员,日夜加班。”老刘说。

    林平山显得不满足:“施工机具也要增加。土建材料有很大的通用性,你们组织平行作业是有经验的。”

    刘士进对林平山这么内行的建议很赞赏,立即点头说:“没错!我正叫计划科抓紧排施工计划呢。”

    “你们准备一下,明天下午到我们会议室来,把你们的计划详细谈一下。”他还是不放心,必须亲自听过他们的详细安排才能踏实。

    刘士进胸有成竹说:“没问题。”

    这时,林平山每日工作十三个小时以上。白天,参加各种会议,签发文件,处理现场的各种杂事。晚上,把每日半尺高的中英文文件资料处理完,戴上安全帽,开着吉普车到工地的各个施工现场巡视。他对这帮年轻人还不放心,要看看他们在现场的表现。

    土建处长梁建业从法国回来了,林平山松了口气。

    “你都快成土建专家了,现场管得这么有条理。”老梁一踏进林平山的办公室就夸奖。

    林平山让他在椅子上坐下,笑着说:“比你的水平还差得远呢!在这座大学校里,我也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几年后要成为土木建筑的行家。”

    老梁听了,点头说:“学习使人年轻,我就缺少你的这股子朝气。”

    梁建业是个有心人,在参加设计审查时把积累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汇集成一本小册子。他复制了一本给林平山,供他工作参考。林平山把小册子的内容翻看一遍,编得详尽细致,分门别类很有系统,老梁的严谨治学作风让人佩服。

    考虑到梁建业有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林平山让他给现场的技术人员讲授核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的土建设计。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的设计和施工有典型性,系统地学习一遍,对大家从土建初期就树立核安全意识大有帮助。

    林平山把梁建业和周立德叫在一起商量,给他们作了分工。梁建业管主体厂房,周立德管厂区构筑物和海域工程。这样与他们各自的经验一致,大家有条不紊分头抓好自己负责的工作。

    两天后,郑品吾把梁建业找到办公室来。

    “设计审查做完了?”老郑做出一副关心的神态说。

    老梁坐在桌对边,笑着说:“差不多了。现场工程已经开工这么长时间了,老林忙得不可开交,我得赶紧回来。”他跟老郑都是三一八院来的,说话比较随便。

    一提起林平山,老郑马上说:“老林对土建是外行,还得靠你。你各方面多留意点儿,及时把情况报告我。”

    老梁见他说这话,迟疑一下,说:“现场每周都有报告送总经理部的。”

    郑品吾摇摇头:“两码事儿。现场那么重要,我对老林还不那么放心。”

    老梁听了,点点头不吭声。

    他回来跟林平山说了老郑跟他谈话的经过,林平山笑了:“你每天给他写小报告好了。反正你是土建专家,出了问题就往你身上推。”心里不由佩服老梁的先见之明:不让人知道两人是老乡,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梁建业沉吟着说:“话虽是这么说,可往后还是要加倍的谨慎。”

    六

    卢书记听到林平山的工作情况,决定到现场来看看。

    林平山先领卢书记到工地参观,然后在现场会议室里,向卢书记全面汇报自己到现场以来的工作。

    他想起刚来工地在全体现场人员大会上的讲话,觉得也应当向卢书记汇报一下,就全汇报了。

    卢书记听完,显得很满意:“原来以为‘秀才’挂帅,不一定成。没想到‘将好好一窝’,把整个队伍都带起来了。”

    他又问:“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林平山见卢书记主动问起,就把最近碰到的烦心事儿托出来:“一线同志的后勤保障问题希望能尽快解决。现在大家在加班赶工,现场经常施工到下半夜,可是夜餐问题始终没法解决。我们买了电饭煲、方便面,还报不了账。还有工作服问题……”

    “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搞什么现代化工程?”不等林平山说完,卢书记不悦地转过身去,对陪他来现场的蓝总说。

    蓝焕成连忙点头:“是,应当立即解决。”

    把卢书记他们送上车,丁宏显立即将林平山拉到路边说:“老林,你真书呆子。你知道吗,你这是在变相批评蓝总呢。”

    “为什么?”林平山心中一惊,困惑的眼睛盯着老丁的脸。

    “行政后勤是蓝总主管的,你知道吗?”

    林平山知道砸锅了,后悔不迭。他来工地只顾埋头抓技术,光知道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就没留意公司几个头头的分工。话已放出收不回来了,一时心慌无策,只好向老丁求助:“你帮我向蓝总解释吧,我确是无心。”

    丁宏显一脸侠气:“这个不消你吩咐!”

    一星期后,林平山从总经理部会议室开完会出来,秘书小董对他说:“林经理,林书记叫你开完会到他办公室去一下。”

    林平山听说新来了一位姓林的副书记,就问:“林书记的办公室在哪儿?”

    小董说:“四楼最东头。”

    林平山来到林书记办公室门口,见办公桌后坐着个人,就说:“林书记,我是林平山。你找我?”

    第二章初战报捷(11)

    林书记高兴地从桌后走出来,拉着林平山在沙发上坐下来说:“你干得很不错嘛。”

    林平山觉得林书记的眼神很熟,像在哪里见过,一边说“今后要请林书记多多指导”,一边在自己的脑子里搜寻着。

    “林平山你不认得我了?我是林心田呀。”

    “哎呀!”林平山一听从座上跳了起来。

    他仔细打量林心田,身子胖了,脸也圆了,哪有当年秀气的书生样儿,只有那眼神还能唤起他的记忆。

    他激动得两眼发潮:“自离校后,只听我们宋书记提起过你,后来,我还向你们厂的同志打听过你。”

    “陈师傅回来跟我说过,想不到一别就是二十年了。”林心田感慨道。

    “这二十年你干了不少大事,我哩哩啦啦听到一些。……对了,你在厂里干得好好的,怎么也到这儿来了?”

    “卢书记忙不过来,要部里派干部来帮他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把我派来了。”

    “你来这儿,我就有依赖了。”林平山松了口气。

    林心田笑着说:“卢书记从现场回来夸奖你了。”

    “他说什么了?”林平山问。

    “他说,一个学核物理的,居然能把土木建筑管得这么好。”

    “各个学科,规律都有共同点。”林平山解释说。

    “卢书记最欣赏你两点。一个是你的思路,他说,听了林平山一席话,耳目一新。还有,说你能团结人,把现场老大难的矛盾解决了。原以为你只是个搞科学研究的,没想到脑子里有政治。”

    林平山笑了:“其实,我就是跟他讲了辩证法在工程管理上的应用。”

    “卢书记好像对你有偏爱,在会上夸了你好几次。”林心田说,停了片刻,若有所思,“这未必对你有好处。”

    林平山听了,瞪大眼睛瞧着他,等待下文。

    林心田向他解释:“我听说,被卢书记表扬一次的人就要倒霉的。当时,会议室里坐着蓝焕成、郑品吾,一大帮子人。他们来了这么多年,都没被卢书记表扬过,郑品吾听了当时就拉下脸。你才干几个月呀,卢书记几次表扬,我担心你要倒大霉!”

    听了林心田的话,林平山立即想起刚才他们向总经理部汇报,蓝焕成斜视张总的目光。那眼神让人感觉出几位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张天伦一直倚重总经理助理郑品吾,这里的关系太复杂了。现在,眼看自己也要被卷入旋涡里去了。

    看着林平山游移不定的眼神,林心田有些惋惜:“你的锋芒露得太早了。……话说回来,当工作出现危机的形势下,你想不显露才能也不行。”沉默了一会儿,又笑了起来:“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再提拔你就是了。我送你一句孙中山讲过的话:不要当大官,要干大事业。”

    “不要当大官,要干大事业。”林平山咀嚼着,忽然兴奋起来:“说得太好了!孙中山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一心只要实现共和的理想,视总统的宝座如戏院的座椅。这就是干大事业的伟人胸襟,应当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你在做比博士后要宏大得多的课题,让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在中国生根。你完成这个使命,就攀上另一座山峰。国内像你这样,在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两个方面同时有造就的人不多。”

    听了这话,林平山显出忧虑的神色:“我在国外对核电工程已经有所了解。历经六七年的大型工程,建设期间变数很多,偏又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中国现在的国民素质,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并不是一件易事。”

    “只要出以公心,什么都好办。”林心田语重心长说。

    林平山点点头:“我就是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出以公心,才能正确处理问题。”

    从林心田办公室出来,天已黑了下来,看到司机小张在大门口等着,他说:“小张,你先回工地吧。我回家去看看,明早坐班车进工地。”

    小张说:“林经理,我送你回去吧。”

    “不用了。我想走走路,清醒一下脑子。”

    林平山怀着心事朝家走去。

    一回到家,他赶紧系上围裙下厨做饭。整日泡在工地上,家务事都周玉茹一人承担,他一进家门就有种负疚感。幸好现在的周玉茹已不是当年的杭州女学生,他成年累月不着家,已把她锻炼成一个老到的家庭主妇了。

    吃过饭坐在沙发上,他跟周玉茹谈起今天见到了林心田,好高兴。

    周玉茹听了,脑子立即搜寻已经淡薄的记忆:“林书记,我不认识吧?”林心田是化学系的。她上学时,林心田在核反应堆工地,不熟悉。

    “你不认识。下乡‘四清’,他跟我一个公社。”林平山解释说。

    蓉蓉问:“那时我妈妈认识你吗?”

    林平山笑了:“那当然。不认识你妈,哪来的你呀。”

    说完,他注视着周玉茹,心里很激动:“还记得那堂数学课吗?那儿是我们开始相识的地方。”

    蓉蓉立即眼睛瞪得老大:“什么数学课?你们上数学课谈恋爱,好浪漫。”

    “哪呀,我们那时没有关系的。”周玉茹笑着说。

    她这么一说,把林平山的眼睛说直了,瞪着前方不说话。

    周玉茹看到他的眼神,马上意识到自己说走嘴了。她歉疚地把脸贴在他的胸前,不说话。尽管他们这些年来一直恩爱地生活在一起,她明白,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她永远无法取代的空间。尽管有些悲哀,却让她更深地爱着他。

    第二章初战报捷(12)

    蓉蓉不知道爸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到爸爸不开心,也在爸爸身边坐了下来,把脸贴在他的怀里。

    林平山一只胳膊揽着一个,两只手在两个脸蛋上摩挲着,不言声了。

    七

    核反应堆厂房里,刘蔷头戴安全帽顶着大太阳,监督厂房安全壳钢衬里底板的焊接作业。最近这段时间,焊工没有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焊接作业,焊接质量出了问题,焊缝中发现许多气泡,必须返工。

    安全壳是核反应堆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一九八六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没有安全壳阻挡,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放射性危害波及东欧几个国家。一九七九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有了安全壳屏障,没有给公众造成危险?(:

    ) ( 大漠涛海未了情 http://www.xshubao22.com/0/76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