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镙端底抛约旱囊饧?br />
京郊人士,有钱,没娶过,更重要的是没有婆婆,商贾之家的地位是低了些。[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但若是从落魄世家里挑,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境贫寒,罗氏从罗家这样的环境到一下子到为了一文钱也要算计的家境中,如何承受得了。
唐氏也觉得胡家不错,也跟着点点头。
“晚上我问问她,也问问老太爷,若是都同意,那就这家了。”罗老太太有几分叹气的说着,侯门小姐最后只能嫁入商户,嫡母能做的都做到了,若是适应不了,还是不过不好,她也没办法了。
正说着,管家媳妇进门把箫清和中举,罗大太太去提亲的事说了。三人听得也一怔随即就高兴起来。唐氏最先松口气,唐老爷是四品文官,她最清楚文官的口水有多厉害。战事才刚起来,就有人参了谢潜,说他身为亲王世子治军不严,纵容手下扰民之类的。
再就是罗素离京的事,她虽然是便衣离京,但这事是瞒不住。文官马又参郑王府谢衡教妻不利,让女人乱战场,应该重罚。
据唐老爷所说,这种事情很平常,历朝历代都有。只要武官开始干活了,文官就开始吐口水了。赢了是理所当然,大珠国力强盛,皇上英明,怎么会打不赢;若是输了,那就是武将无能,该斩了主将,抄了全家,更列出一百零八条罪状来,遗臭万年。就是武官被骂的缩头不想干了,文官仍然有理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国家有难了,武官不上战场谁上。
现在奏折折在御案上,皇上没有理会,那是因为战争才开始,皇上又不傻,文官再吐口水,也不可能用口水把敌军淹死。但这些事情在战争结束之后,林老太爷肯定会收集所有的错处,拿出来一件件做文章。
就是谢潜,罗慕远,罗慕白他们一点错都没有,但谁能保证手下军官一点错处没有。军队系统与文官系统完全不同,军队可以想像成高级黑社会,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不去科举却来参军的,质量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喝酒,闹事,扰民,这都是很有可能会犯的错。当老大的若是全部重罚以正军规,看的军士寒心,谁还会再卖命。士兵也好,军官也好,上战场去拼命,嘴上喊的是精忠报国,心里想的是升官发财,小弟跟你混,给你卖命,只希望有朝一日你能让我升官发财。
治军不是简单的事,像郑亲王府还好些,谢衡和罗素的威名还在,若只是一个空降的谢潜,下面的官兵会不会听他的都不好说。倒不是有造反之心,而指挥官的一个错误指令,弄不好就要死光光了,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发话,众人心里不可能不嘀咕。
现在罗家最需要的就是文官声援,偏偏罗家的文官姻亲太少,只凭唐老爷一个庶吉士实在有点顶不住。若是跟探花郎结亲,对于现在的罗家肯定是个强心针,林老太爷这个榜眼有人脉,探花郎也一样有老师,同门,到时候大家掐起来,罗家总有胜算。
“四弟若是能得偿所愿,也是一件大喜事。”唐氏说着,她现在担心的是,箫家的身价高了,箫状元会不会给侄女另配他人。
虞秋荻想了想道:“我倒觉得箫家会同意。”箫云灵既然肯男装与罗慕周相交,心里对罗慕周也应该是有点意思的。箫家三人相依为命,箫清和应该会随了侄女的心意。
“我们等他们好消息。”罗老太太笑着说。
下半时罗大太太带着罗慕周回来了,罗慕周去前院回禀罗大老爷和罗老太爷,罗大太太则去了罗老太太正院,唐氏和虞秋荻一直在罗老太太那里没走,就是为了等消息。
“我们去的时候,箫探花并不在家里,去恩师家里谢恩去了。家中访客倒是多得很,全凭他们兄妹俩个招呼,本以为那么多人,我们都挤不进去了,没想到慕周过去,立马就见到了。”罗大太太一脸欢喜的说着,这回去实在顺利的很,更重要的是箫云灵确实不错。
样貌出众不说,行事行事落落大方,虽然家穷,叔叔却是教了她与兄长读书识字,知书达理明判事非。现在又添了一个探花叔叔,人品家事样样过关,也如了罗慕周的意,实在是两全其美。
“好,好。”罗老太太连声说着,也终于放下心来,又道:“小五的婚事我来忙活,先把小四的婚事订下来要紧。”口头答应总有变数,赶紧派媒婆过去最是要紧。
“嗯,已经跟箫大爷说好,明早上媒婆就去。”罗大太太笑着说,当然不止媒婆,她和罗大老爷都得去,这样才显得郑重。
“对了,一甲要骑马游街,过几天就是琼林宴,要帮着箫家准备些。”罗老太太又说着,箫家家贫,骑马游街也好,琼林宴也好,最起码得衣着光鲜,虽然出身寒门,但若是穿的寒碜了,旁人看着也要笑话。
罗大太太笑着点头道:“我已经让人准备上了,晚上就送过去。”
“好。”罗老太太高兴的说着,罗家背了这么久,终于有件大喜事了。
……
从报喜差官进门那一刻起,箫家的小院就再没有一刻安宁,会试都中了,殿试不可能落榜,但能中探花依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箫云灵早就准备了打赏了银子,现在是探花了,自然是又加了一倍。
随后认识,不认识的人就来道喜了,各家的帖子也都相继送来,箫云灵忙着应酬。没多久就被同期进士叫走了,要去谢恩师的。考虑到箫清和的生活自理能力,若是让他一个人单独出门,弄不好会摔的满头包回来。本来箫凌云要跟着去,正好大表兄箫殇来了,箫殇陪着箫清和去了,兄弟妹俩留在家里应酬宾客。
“我还能不晓你的心思,现在叔叔中了探花,罗大太太来提亲,这天大的好事,成全了你和罗四爷,我和叔叔也放心了。”箫凌云笑着说,箫清和中了探花,光耀了门楣,箫云灵嫁得如意郎君也对得起早去的父母了。
箫云灵低头不语,心中也是十分欣喜,她是心仪罗慕周,但也晓两人身份差多少。本以为只会是少年时一些心情萌动。以后各自嫁娶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没想到竟然真有这么一天。
“虽然你是妹妹,但从小到照顾我与叔叔,吃了这么多的苦,看到你有个好人家,我也算是放心了。”箫凌云一脸感慨的说着,又道:“等忙晚了,我们就回乡祭祖,父母泉下有知,也能放心了。”
“说起亲事……叔叔倒是该娶亲了。”箫云灵说着,神情却有几分茫然,箫清和现在都是探花了,寻个老婆很容易,但寻个合适的老婆就太不容易了。就凭他那样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婆不够大都不行。倒是箫凌云还不着急,还可以再等三年,若是能科举出来,亲事档次马上就上去了。
箫凌云也觉得箫清和的亲事比较麻烦,箫清和是娶过亲的,箫家虽然一直很穷,但箫清和样貌好,就是没有聘礼倒贴嫁妆都愿意他,结果成亲两年,女方实在受不了。一个男人手不挑,肩不提,一文钱没挣过,书生嘛,一切为了功名,还也就算了。但是连吃饭都能砸了碗,据说床上也是磨磨叽叽,实在是忍无可忍,女方果断和离再嫁了。
箫清和后来就一直没娶,叔侄三人相依为命,按箫凌云原本想的,不管他成不成亲都会一直照顾箫清和,自家叔叔嘛,放着不管真会死的。但现在都中探花了,箫云灵也有好亲事了,他总得娶房媳妇当家理事才是。
兄妹俩个正说着,箫殇扶着箫清和回来了,箫殇今年二十六岁,据箫清和所说,是去世三堂兄在外头鬼混搞大寡妇的肚子私生的,生下来就送人了,成年之后得知身世,这才找回来认族归宗。
要说箫殇的样貌,跟箫家人还真有几分相似,据说那位三堂伯十分鬼混,倒是娶上媳妇了,只是因为他不正混,媳妇跟人跑了,后来因欠赌坊的钱,被流氓活活打死。这样的人品,弄出私生子也是挺平常的。
箫云灵觉得不可思议的事,箫清和今年不过二十九岁,三堂伯死的时候,他还很小,怎么就知道的这么清楚,箫殇找回来,箫清和就很亲切说,大侄子你回来了。
箫家经过几次分家之后,以血缘来说,箫殇跟他们这一支并不算近,又是二十来年没来往过,结果箫殇认祖归宗之后,马上亲如一家人。更让箫云灵可不能理解的就是名字里的“殇”字,这是死的意思,再是私生子,起这样的名字也显得太诡异了。
“怎么喝醉了?”箫凌云马上迎了上去。
箫殇并不用箫凌云帮忙,轻轻松松的把箫清和放到床上,道:“若不是醉了,还不能这么早回来。”三杯挺尸,就是再有人想灌也没灌了。
箫云灵连忙打了水来,给箫清和擦了擦脸,箫凌云本来想等箫清和回来,说箫云灵定亲的事,叔叔总是长辈,没想到他就挺尸了。不过料想箫清和不会有意件,只是先给箫殇说了。
箫殇稍稍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定远侯府罗家四爷,那岂不是卫连舟的外甥,罗素的侄子?挺好的亲事,罗家几位小爷的名声都不错,至少没有恶名传出。[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箫凌云倒是知道卫连舟是谁,便问道:“江宁战事起,卫船主不是给你写好些封信,你为何不去?”卫连舟许了官职,许了权限,就为了让箫殇过去。
“现在不是时候。”箫殇淡然说着,卫连舟是没办法,各种亲友关系缠在其中,铁定脱不了身。至于他,赢了理所当然,输了满门抄斩,他傻了才现在去。
161
前三甲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是人民群众非常喜闻乐见的活动,虽然高门大户的奶奶小姐们不能出去围观,但一般人家姑娘太太肯定能出门的。就像墨晴这种,有点小钱的太太奶奶们,也一样可以上街围观。
经过一个上午的游街认证,箫清和马上被赞为大珠开国以来最帅探花郎,尤其是打听到箫清和并无妻房子女。别说一般人家,就是像林阁老那种,也是赶紧把家中合适出嫁女儿名单列出来,若是招得这样一个女婿,实在与家族大有助益。
没几天琼林宴,箫清和再次大出风头,不管是吟诗作对,还是书法表演,他都占了头彩。能参加琼林宴的必然是饱读经学史书,但像做诗练书法之类的事情,是在四书五经之后,等得了功名之后慢慢练慢慢学也不迟。
哪里像箫清和这样,几乎是兼修的,自然是风头无限。当今圣上还很年轻,也喜欢这些,当天就赏箫清和宅子,赏了银子,以及各色贵重物品,风头瞬时盖过状元和榜眼。
箫家新赏的宅院跟罗家只离了一条街,五进的大院落,房舍家具都是新的。箫家四口人也没啥行李,箫云灵收拾一个简单的包袱就搬过去了。当了几辈子贫民,突然间大暴发了,家里要如何操设,箫云灵也不晓的。
箫殇便把自己的新婚妻子聂氏接到京城,跟着箫云灵一起料理家事,再就是罗慕周和箫云灵的亲事,罗家的媒婆虽然已经正式上门,但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几乎是瞬间,箫清和侄女与罗家四公子定亲的消息传了出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箫清和贫民出身,一朝金榜题名,自然要寻找有利姻亲,罗家在勋贵里算的上不错的。不过像箫清和这种文官清流,更应该跟林阁老这种强强联合才对。把姑娘嫁入勋贵之家也不是不好,只是不如与林家这样的清贵联姻好,尤其是罗林两家已经结仇。
为了此事,林阁老通过箫清和恩师还找过箫清和,箫清和生理自理能力是白痴,但智商肯定够用。打了一通哈哈,箫清和把林阁老送走,天下间没有两边都占的事,已经选了一边了,那就没有再回头的理,再者箫清和蛮喜欢罗慕周的。
与此同时前线捷报一波又一报的传过来,这让罗家上下都十分欢喜,同时参郑王府的折子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参罗素的。这倒不是林阁老授意之类,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文官天生是看不起武官的,文武官同阶的情况下,武官得向文官行礼。
武官外出打仗,在文官眼时,别说将领本身,就是一个小兵,也得符合高道德标准,什么八项纪律,三大主义,不能达标的一律该死。至于死了之后谁去打仗,反正不用文官去打。
罗素在京城早有名声,许多清流文官很不以为然,女人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显得贤慧。比男人还本事,比男人还能干,男人的面子往哪里摆。现在竟然上战场了,这根本就是男人的奇耻大辱,不参你参谁。
“只要能打赢,这些都是小事。”罗老太爷说着,文臣们吵翻天,皇上一直没有说话。就照目前的战报来看,胜算相当高,只要赢了,这些小事也就不用理会了。
罗大老爷心中却有几分担心,却是道:“皇上并没有训斥,只怕赢了之后……”所谓卸磨杀驴,现在还要靠武将打外敌,此时自然不会责怪。怕的就是得了军功之后,皇帝不但不想赏,还看着有些不顺眼,这些小事马上就变成大事了。
罗老太爷叹了口气,神情决然道:“罗家受天家恩泽,爵位得传百年,精忠报国本就是份内之事,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与上对得起皇上恩泽,与下对的士兵百姓,也就是我们臣子的本份了。”
“父亲说的是。”罗大老爷跟着说,心里也有几分叹气,现在只希望赢了之后,罗慕远请封世子之事能顺顺利利,其他的也就不求了。
罗慕周和罗慕均旁边听着,都不敢言语。
唐氏六月的预产期,舞阳县主九月进门,虞秋荻也是挺着大肚子,再有罗慕周与箫云灵定亲之事,罗大太太和罗老太太都忙的脚不沾地。相对的罗氏与胡家的亲事也就不太显眼,罗老太爷和罗大老爷亲见了胡大爷,觉得人品样貌都算不错,便答允亲事,胡家人上门来提亲,全是管事媳妇一应接待。
国事海战,罗家的喜事大事也是一件接一件,罗老太太此时提起罗氏的婚事,其实也是想在众多喜事中把这件喜事显得淡化一些。没想到此事仍然传开了,侯府千金嫁入商户人家,林家以及林家的亲友团大肆嘲讽,连箫家,唐家和荣郡王都没放过,家中姑娘叫一个商贾为姑父,正经论亲友,罗家的亲友团脸上都没光。
林家如此说,罗家岂会客气,罗家是把女儿二嫁嫁入商户了,但也是大红嫁衣进正门当正室。哪里像林家,为了诰命,直接把女儿当妾室,不拜堂只敬茶,正经嫡出小姐送去当小老婆,也就林家干的出来。
林家一口一个商户下九流,罗家一口一个小老婆,就在两家狠掐之际,罗氏已经开始准备出嫁事宜。胡家倒是想认真准备个一年,但罗老太太觉得早些嫁了也好,林罗两家已经掐起来了。如此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罗家**上很吃亏的,亲事订下来却拖着不办,闲话会越说越多,不如早早嫁过去,亲事做定了,倒没什么好说了。
罗老太爷也是这个主意,罗氏是二嫁,确实不用大操大办。婚期定在五月底,媒婆商定后婚期后,罗老太爷便把罗氏叫过来,当着罗老太太和罗大太太的面一通说。为了罗氏二嫁能嫁的顺心些,罗家是把自己的脸扔到地上踩,连家里媳妇的娘家都受到了波及。
以前的种种就不说了,现在要出嫁了,胡家是身份低了些。但女子以夫为天,这些都是本份,更何况罗氏都是二嫁了,若是再有不好传出来,和离什么的想都不要想,直接去死保全颜面更快些。
罗氏听得眼泪汪汪,罗老太太也跟着说了罗氏几句,说倒都是好话了。胡家的家世差了罗家那么多,又在京城边上,胡家对罗氏绝对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何况罗氏上头又没婆婆了。只要罗氏把傲慢的心收了,定然能夫妻和美,到时候罗氏生下儿子,胡大爷保证连个妾室都不敢纳。
这门亲事也许让罗氏在娘家没了面子,但至于在婆家有绝对的地位,女人的日子不是活给人看的,总是要自己过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只看自己怎么想。至于罗氏的生母刘姨娘,总算是生养了罗氏,等罗氏出嫁之后也会把她从庄子上接回来,罗氏听得心中越发的感激罗老太太。
到了五月底,一顶大红花轿把罗氏嫁了出去,除了原本的嫁妆之外,罗老太太又添了些,罗大太太作为**子也没小气,四万银子嫁妆抬出去,放在商户里足可以压死一片人。罗老太爷长长地叹了口气,能为她做的全做了,若是再过不好,就真怪不得谁了。
三日后回门会亲都办的极为简单,胡家的人口也不算太复杂,罗氏和胡大爷进府来请安,听罗氏说话的口气,夫妻俩还算不错。
六月底唐氏生产,在产房里喊了一天生下一个白胖儿子,罗家上下都是一片欢喜。半个月之后,虞秋荻也生产了,虽然是早产,生的却是极为顺利,两个时辰不到产一子,个头不大看着也有些弱,精神却是好得很,极为闹腾。
罗家一个月内得了两个孙儿,满月酒干脆一起摆了,亲友道贺,齐大奶奶自然来了,林家是跟罗家不和,但从齐家算起,齐大奶奶还算是虞秋荻的**子。
摆酒的时候,虞秋荻还在坐月子,齐大奶奶来了自然没有好话,结果被出了月子的唐氏三言两语打发出去了。虞秋荻进嫁进罗家已经生两子,齐大奶奶进门时间也不短了,别说儿子,肚子都没有呢,只怕齐家的庶长子要出世了。
等虞秋荻出了月子,唐氏过去看她时,两人说起此事,唐氏不由得笑着道:“齐大奶奶这样闹下去,弄不好庶长子真要出世了。”
齐家子嗣单薄,齐二老爷自己就是过继的,他绝对不想自己的孙子再过继。若是齐大奶奶一直怀不上,齐二老爷说要让丫头先生,就是林家也不好说什么。
“总要两年的。”虞秋荻说着,齐大奶奶进门这才一年,没怀上孩子也算正常,若是再有一年,只怕齐二老爷自己就撑不住了。又道:“林家有动静吗?”
出月子头一天,虞秋荻就命人把一个月里的邸报全部拿过来,海战的基本信息都会写在邸报里,按照邸报上写的,一直都是胜,看架式这一仗快要打完了。
唐氏摇摇头,自己丈夫在边关,她自己担心不说,唐老爷也是十分担心。一直留着心朝中情况,这场海战已经到了尾声,文官没影响的口水就算了,怕就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文臣抓住大做文章,尤其是林阁老在旁虎虎视眈眈。
“林老太爷什么都没说??”虞秋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大军出动,肯定出错,再厉害的将领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手下一点错处不犯,想抓错处一抓一个准。像林老太爷这种不可能去口水一些小事,像罗素去前线的事,只要打赢了这都是小事。但林老太爷一直不吭声,这就有点异常。
唐氏心中也纳闷,却是道:“听我父亲说,林老太爷没有关于战事上过折子。”罗林两家的恩怨,众所周知,其他的文官可以抓住一些小事咬武官,林老太爷若是上折子,必然会被人指责说公报私仇,但战事快完,要咬也就只有现在了,这实在不像林老太爷作风。难道真是罗素行事滴水不露,林老太爷没有抓住决定性的把柄?
虞秋荻把邸报全部摊开放到桌子上,看了又看,数了又数,好一会却是突然道:“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好几些封捷报上都是说我军以弱胜,这是不是太……”
虞秋荻虽然不是很懂兵法,但是想想历史上的战役,但凡能以弱胜强的,都被载入史册来歌颂,也就是说以弱胜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从江宁传来的战报上,那么多次以弱胜强,将领在写战报的时候也许会有点夸大,但不可能夸大成这样。尤其是罗素在江宁,明明知道有文官等着揪小辫子,不可能留下这样的破绽。
唐氏也翻着邸报看了又看,惊道:“**子好仔细,是啊,一、二、三……八份捷报都是如此写,实在有些奇怪。”
虞秋荻心中十分不安,对身边的婆子道:“去寻四爷,或者五爷,就说我与三婶婶有事要问他们。”眼看着舞阳县主就要进门,罗大太太十分忙碌,罗老太太年龄大了,拿这些事情去问她们,只怕惊到她们,儿媳妇又不好去问问公公,家中能问的只有小叔子,此时也顾不得许多规矩,只得先找回来问问再说。
罗慕周此时不在家中,只有罗慕均在,进到屋里,虞秋荻便把疑惑说了。罗慕均对于朝中许多事务也不是很明白,听虞秋荻说完也觉得惊讶,便道:“我去问问父亲。”
罗慕均拿着邸报走了,不等他问出所以然来了,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的林老太爷终于上折子了,参的是郑王府勾结海盗(蓝,元五峰),更以为盗为兵,私自任用无德之人(卫连舟)为将,严重危害到沿海百姓安全,请皇上撤查。
这个折子上来,京城顿时哗然,连罗老太爷和罗大老爷都有点懵了。一直以来文官咬的不过是一些小事,比如罗素上战场,治军不严,骚扰百姓之类的,还发生过两起恶性强、奸事件。但勾结海盗,不经朝廷允许私自任用将领,尤其是任用的是卫连舟,卫连舟忤逆父亲被遂出族之事,再次拉出来说,连父亲都能忤逆之人,如何能相信他的忠诚。
当然林老太爷也不是空口无凭,各色证剧都有了,尤其是罗素勾结海盗的证剧,元五峰就算了,不在大珠犯案,蓝在大珠犯下的案件可谓是秦竹难书,一定要重罚才应该。
皇上看到奏折也是无比震惊,当即就派人去了江宁撤查此事。很快罗素那边有反应,简单来说,大珠海军太不给力,若是不借力与各方,根本就没办法获胜。这样的奏折上来,文臣当即照死里喷,大珠国力胜盛,打几个扶桑浪人也要借助他人之力,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明明就是郑王府勾结海盗谋利,证剧确凿,竟然以此为辩解,实在该杀。
就在此时,本来一直沉默的贺子章突然间出声了,郑王府老婆儿子齐上阵,罗家派出去三个嫡子上战场,如此卖力竟然还被怀疑用心。林老太爷既然如此精忠报国,为毛不送自己孙子上战场,虽然瘫了一个,还活蹦乱跳着好几个呢。
162
从海战开始那一天起,朝堂上就一直在吵闹不休,文官清流看不起武官,抓住错处就要咬。勋贵们却也不是吃素的,勋贵绝大多数都是武官出身,老祖宗立了战功后封的爵位,不过大珠是天子之恩五世而斩,勋贵在朝中的影响力相对来说并不算大。
但勋贵世家自有自己的人脉,宜轩长公主进宫哭了两回,她当然有哭的理由,卫策婚前因为打击扶桑浪人立下战功,先皇都表扬过的,这是卫策的面子也是宜轩公主的面子。现在文官们说什么小毛贼,动动手指就能灭掉,那岂不是显得卫策无能。
长平大长公主此时也顾不上儿子的子嗣问题,没事就进宫跟太后,皇后,后妃们说话,国家有难之时,武官上阵杀敌,拼的是性命。文官们嘴皮子动动,皇上就要责怪,岂不是让前线战士寒心。
你有张良计,我过墙梯,你说打仗辛苦,我说扰民不安。对掐了大半年,勋贵里头有两家一直没出声,一个是齐家,齐家大奶奶娘家姓林,齐家的外甥女现在姓罗,齐二老爷站在中间,干脆就不吭声了。
再一个就是贺子章,贺子章是勋贵世家,按理说他也该站在罗家这边。但罗氏与贺子章和离了,虽然不像罗林两家那样直接结仇,但从姻亲变成非姻亲,没有一点原因肯定说不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贺子章没有落井下石就算很厚道。
眼看着战事就要结束,林老太爷一本上奏惊动朝野,就在这个关键时候,贺子章突然站出来说了那些话,其效果并不亚与林老太爷那一本。勋贵们吐槽文官时,这些话也是常说的,有本事你也派儿子去打仗。其实这也就是一句吐槽,文官去打仗了,养着武官当拉拉队吗?
问题是贺子章帮着罗家说话了,不管他说了什么,更的是他的立场摆出来了,他是向着罗家的。更毒的是直接点出来林四爷瘫了,也就是直言林老太爷这是在公报私仇。
最先震惊的是林家,贺子章是勋贵,但不同与一般勋贵的,他还是皇帝的心腹,他的话不代表皇帝的话,但他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皇帝的决定。贺子章早上朝堂上发了言,中午林家就给贺家送了帖子,晚间林大老爷就骑马来了。
“林阁老忠君爱国,害怕武官权大威胁皇上,皇上当然会看在眼里。”贺子章笑着对林大老爷说着,脸上却带着疲惫之意。
林大老爷听得有几分放心,却是笑着道:“怎么也不及侯爷,最能为皇上分忧。”
贺子章有几分疲倦的打了一个哈欠,并不接话,只是端起茶碗喝茶。
林大老爷看贺子章连端茶送客的架式都摆出来了,心中有几分焦急,便直入正题道:“回想起前几朝风云变幻,皆因武官权重危害皇权,所以从前朝开始,历来都是重文轻文,只怕武官势大,再弄个皇袍加身。郑亲王府几代掌兵权在手,虽然说圣上英明,登基之初就暗中派人分了郑王府的权势,但现在战事起来,若是再任由郑王府立个大功回来,这让皇上如何封赏?”
“林大人既然能如此为皇上着想,那为何不再多想一点,是不能任由武官做大,但若是没有武官,谁去打仗,谁去精忠报国。”贺子章淡淡然的说着,看向林阁老道:“我自知才疏学浅,没有领军统帅的本事,难道林大人自觉得有这个本事?”
林大老爷脸上真挂不住了,看向贺子章道:“说起来林家与贺侯爷虽无深交,但从未交恶,倒是与罗家……”
这是最让林阁老担心的地方,贺子章若是一直站在勋贵那边,现在继续声援也好理解。一直没吭声,然后等到林家要一击必中时,他突然出声了,回击的还如此犀利。这哪里是中立沉默,根本就是跟罗家穿一条裤子,知道林家肯定会出手,这是在等时机。
贺子章听到这话脸色难看起来,看向林大老爷道:“回想起来当初我与罗氏和离之初,林大太太就四处宣扬本侯戴了绿帽子,想来这不是空穴来风,林大人想必也是如此认为,才认定我与罗家是生死大仇。”
林大老爷连忙道:“贺侯爷误会,内人那是乱言之说,为此我严训了她,她再不敢有如此想法。只是……”
贺子章是不是戴了绿帽子,没人会关心这个,但若是罗家与贺子章是死铁关系,贺子章如何会跟罗氏和离。姻亲就是盟友关系,多少人家情愿女儿死在夫家,也要把姻亲维持下去。
“我与阁老,林大爷同朝为官许久,可曾见过我与罗家交好过。只是家事,军事,天下事,我们当臣子的操心操劳完全都是为了皇上。皇上登基不久,海边战事就起了,此仗若是不胜,让皇上颜面何存。”贺子章说着,不给林大老爷插嘴的机会又道:“林大人也许会说,海边战事马上就要赢了,卸磨杀驴正是好时候。只是战争一旦起来,结束真的这么容易吗?”
大珠国力是很强盛,周边全是附属国,但大珠港口对外开放多年,海军是真没发展起来。一是因为海边没有战事,二是因为匈奴在侧,大珠的兵力主要是陆战。江宁的回辩送过来之后,贺子章就从兵部调来卷宗看过来,大珠的海军真如罗素所说,都不是烂的问题,烂了好歹还有点底,大珠就从来没有认真发展过,想烂都没得烂。
海上海盗为患是老问题了,官员们都是一推一二三,只要不上岸就没事。逼得海商们一个个装备起来,做生意的头脑还是次要,打不过海盗的海商肯定没得搞。扶桑浪人来袭,这是大珠接受的第一波考验,随之而来的荷地国也来了,谁能保证说,这是最后一波了,海军需要发展起来,更需要帅才统领。
林大老爷这才真的放心了,贺子章只是为了大局朝廷着想,不是真的跟罗家结盟,就是不与林家多亲近,这对林家也是大大的利。却是道:“侯爷所言极是,只是统军之时,也不只是郑王府和罗家能,以大珠现在的国力,对付几个海上毛贼再是简单不过。”
贺子章轻笑了起来,只是看向林大老爷道:“这话也是。”
这也可以说是文人的通病,狂妄自大,许多文官抓住些小事参郑王府,是真有人觉得,打仗这种小事,随便派个人过去就能打赢了。尤其是现在在边关的是罗素,更觉得一个小女子能办到的事,我要是过去了,指不定还能更快结束战斗。
“皇上也未必想郑王府继续掌军,只要……”
林大老爷还想再说什么,门口传来娇滴滴的男子声音,道:“原来侯爷在这呢,让我好找。”说着书童就进门来,看到贺子章就直接怀里扑,贺子章一副很受用的模样,笑着道:“别闹,有客人在呢。”
“侯爷,你说来找我的……”书童继续说着。
林大老爷神色瞬时尴尬起来,看贺子章没有打发走书童的意思,这回真是坐不住了,只得自己站起身来,起身告辞了。
贺子章都没起身,只让管事的送林大老爷出门。
送走林大老爷,书童连忙从贺子章身上下来,规矩的站到一边。贺子章轻轻叹口气,几个幕僚从屏风后头走了出来,其中一个就道:“林大老爷说的也不无道理,皇上的心思只怕是……”
“我晓的。”贺子章说着。
天熙皇上虽然算是年少登基,却不是昏君,功劳自然会记得。但像郑王府这样军权在握,在天熙皇帝心中总是有个结,现在罗素一个王妃带兵就赢了大胜仗,只会怕更加忌讳。赢了就要赏,还要如何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错或者对,不在与臣子到底做了什么,而是皇上认为是对就是对,认为错就是错。
幕僚甲就道:“侯爷既知皇上心事,又何必朝上如此说,倒引得林家……”也不是说林家多厉害,而是贺子章跟罗家也没什么交情,倒是有些不愉快,目前看来也没有和解的可能性,两方都是不冷不热就可以了。
“你们这些文人啊,哪里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管谢衡也好,还是罗素也好,都是难得的帅才,此时收了军权,免了官职,再有国难时,派谁上场。”贺子章有几分感慨的说着,因为这一仗打赢了,就以为很简单,只怕天熙皇帝自己也有这个想法。
郑王府掌兵权己久,但谢衡和罗素也都是初经战事,根本就说不上身经百战。结果上场就打赢了,很多人都会以为,换个人照样能打得赢。
“看前线的捷报,把这一波敌军打走,短期之内未必会有战事。”慕僚甲说着,若是短期内没有战事,将才也好,帅才也好完全就没用。
贺子章轻轻叹了口气,却是挥挥手道:“我心中有数。”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他也有。他偏向罗家从来就不是因为与罗氏本人,和离与否并不。
幕僚们不敢再言语。
林大老爷回家之后把贺子章的话说了,林老太爷听得有几分放心,也有几分忧心。贺子章可以不跟林家多亲近,但也千万不能跟罗家多亲近了。趁着这回削了郑王府的军权,就是皇上不会怎么样罗家,对罗家也是一大打击。
又是一封捷报传来,海患战事已经基本平定,要择日班师回朝,林阁老的门声又趁机上了一本。罗素勾结海盗本来是死罪,现在想代罪立功那就把海盗灭了,这样既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又能为民除害多好的事。
贺子章马上上本,领兵打仗势气最要紧,现在战事结束,士兵心情都已经放松,现在再去打,只怕与战事十分不利。天熙皇帝立马准了,又十分赞许的夸了贺子章几句,想想也能知道,这是新皇登基之后打的一场大战,现在大军要班师,多大的喜事,史官工笔写的时候,皇帝也觉得有面子。
这种情况下若是再继续打,而且也不是打外敌了,而是打几个海盗,赢了也说不上多光彩。若是输了,那就真难看了,皇帝登基之后第一场战事以大败而告终,就是斩了战将,丢的也是自家的脸。
眼看着大军就要还朝,文官抓着武官的错处越发的不松手,就在此时,新科探花箫清和突然上折子了。折子很长很长,内容非常的丰富,讲的不止是这回的海战,还有大珠的海军状况,以及现在海边的形势。以箫清和文彩配上箫殇的多年的海商经验,写的是荡气回肠,有远见有近忧,甚至于连海军军队如何整编都有的。
因为太长了,天熙皇帝自己都没看完,不过看得出来箫清和写的极为用心。这让天熙皇帝意外之余也十分欣喜,大珠果然出人才啊,一个探花郎都能写出这些大道理,特意把箫清和召到御前,也别看字了,让他亲自来讲解一番。
只是写出来还算是客观,等到箫清和去说的时候,个人倾向就比较明显了。以盗为兵,在海军没人的时候,这是上上之策,罗素自己也没有打过仗,却能请到优秀的指军官,指军作战取得胜利,这绝对是功劳。若是朝廷能大肆表扬,也许能招安到许多可用之人,正好利与海军组建。
同时箫清和还做出一个很大胆的预测,海战肯定不止这一回,现在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大珠周边国家是不敢跟大珠公开叫板,但扶桑浪人骚扰沿海并不会因为这场战争的结束而停止,不用多久肯定还会有。还有就是荷地国想攻占琉球,就是这回打退了,过年一年半载也许还会有战事。
天熙皇上听了一会就觉得不太喜欢,前头的话贺子章也说过,说过谢衡和罗素是统兵的人才,但就像文臣们说的,武官们再能打,若是大珠国力不够强,再是天才也没得打。只是一场胜利就是人才了,那人才就太多了。换了别人未必会输,谢衡和罗素有功劳是肯定的,但并没有那么大。
“难得你一个新科探花竟然还去兵部翻派卷宗,查问边境战况,实在是有心了。”天熙皇帝最后说着,林家与罗家是有大敌,箫家却是与罗家结亲了,文官勋贵之争,文官党派之争,各朝各代都没有断过。
箫清和一个折子得来这么一句话,说不上赞赏也说不上批评,朝堂上的文官马上开始集火箫清和。并不只是因为箫清和给罗家和郑王府说话,更不是因为林罗两家的恩怨。
新科举人哪怕就是状元公也要先扔到翰林院去,磨几年之后,再慢慢升迁,所谓论资排辈,资是名次,这个辈却是要熬出来的。箫清和一个翰林院编修此时应该在好好地做学问,议论朝政什么的还找不到他。
你一个新人还在翰林院里挨着,就急不可耐的想着冒头,那比你资历深,比你熬的年数长的举子们干嘛去。再加上箫清和在文官中本来就有点不太合群,跟恩师同窗的关系都挺一般的,好些人给他说媒都碰了钉子,唯一的一个姻亲又是罗家。
只是集火归集火,折子上去之后天熙皇帝不但没有责骂,朝上反而夸了箫清和几句,说他知道上心,下朝之后又赏了不少东西。
天熙皇帝这个态度摆出来,文官的火力马上停了。箫清和继续在翰林院里做学问,本来还多少有点被排挤,此时也没有刻意排挤他了。其实想排挤箫清和也有相当的难度,若是言语打击,箫清和一脸和气,说啥好像都没听到。
若是使点小手段折腾,箫清和本身就是个自理能力为负五百的渣渣,自己走着走着都能摔倒,再使点小手段啥的,他弄不好就会马上断气,谁敢惹他。
八月中秋,大军回京,谢潜带着手下大将们入朝谢恩。天熙皇帝表扬了罗家,国家有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派上三个嫡子上阵,实在是众勋贵的表率,继续保持发扬。又赏了几个比较得力的将领,然后就宣布退下,让他们各找各妈去。
谢潜回王府,不等他回到府里,太后身边的心腹太监就跟着过来了。口气非常不好,先是训斥了谢衡教妻不当。然后又要召罗素进宫,太后要训话。
“在最后一战敌军撤退之时,我领兵去追,却中敌军圈套,母亲为救我身负重伤。虽然大夫救治脱险,但因为身体受伤严重,不易长途跋涉,只得先在海口休养,请大夫的口气大概要两个月之后才能动?(:
)
( 虞家小姐(完结) http://www.xshubao22.com/1/1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