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若是庶长子出世……”吴婆子没再说下去,庶长子出世也没什么,但关键是两家关系闹成那样,尤其是齐瞬庭和齐大奶奶几乎夫妻情绝,这嫡子能不能出生来,真的不好说。[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虞秋荻轻轻叹了口气,道:“以后要好好教辰姐儿,千万不能像林家的姑娘那样。”
虽然齐家也是问题多多,但若是齐大奶奶进门不先闹腾,先生下儿子,再能多生几个。两家关系也到不了现在的地步,结亲是彼此双方友好的表示,孩子的出生就把两家血缘联络在一起,若是一直无子嗣,只是靠彼此的友好来维持,很容易出问题。
“是啊,林家的姑娘,家教实在是……”吴婆子说着,现在林家也是名声在外,家里剩下的几个姑娘,几乎要跳楼大甩卖,就这样还没甩出去。
正说着罗慕远进屋,虞秋荻看他是一身疲劳,脸上还有汗水,便迎了上去,一边给他宽衣,一边道:“大爷辛苦,我让婆子备下了水,先洗洗吧。”今天天气好,罗老太爷兴致高,带着孙子们去西山骑马打猎,外头跑一天了,肯定累的很。
罗慕远都没顾上说话,外衣脱下来,先起茶碗喝了一大口,这才道:“今天打猎遇上贺侯爷了,他家里二子一女都来了,倒是相谈甚欢。”
贺子章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娶亲,大女儿已经订下亲事,并没有跟过来,小女儿今年九岁,却是跟父兄过来了。
“贺侯爷小女儿有九岁了吗?”虞秋荻有几分惊讶,神情却甚是感慨。想当初她初见贺侯爷前头夫人时,好像才生下贺二姑娘没多久,没想到转眼间贺二姑娘也九岁,再过几年也要出嫁了。
罗慕远笑着点点头,道:“也可能是因为贺家没有主母,女儿也是跟着贺侯爷养大的,虽然年龄还小,却是弓马娴熟了,看着也像模像样的。”虽然贺家也是行伍出身,但这么教养女儿实在有些出乎意料外。
“照你这么说,这位贺二姑娘有几分太妃的风采了。”虞秋荻笑着说。
罗慕远想了想,笑着点头道:“还真有几分。”
说话间婆子传话说水好了,虞秋荻过去打发罗慕远洗澡。
罗家儿子们打猎场上跑一天,休息一晚也就过来了,没想到的是昨天玩的最欢乐的罗老太爷却病到了。年龄大了,疲惫过度,回来之后洗澡又着了点凉,一下子就病倒了。请了几个大夫来诊脉,虽然没说的太严重,但也叮嘱了一定要好好保养,切勿小心。
重孙都出世了,实在是比不得小青年,骑马打猎之类的事要忌讳不说,就是平常也不可操劳,烦心,必须得静养了才好。媳妇,孙媳妇还好,总是不太方便床前侍疾,罗大老爷以及罗家五位爷就忙活了,反正现在朝廷上也没什么事,就天天在家里侍候老太爷了。
又有关系相厚的亲友,得知罗老太爷病倒了,这回是真病倒了,也都纷纷过来看望,还是稍远的人家也派了管事下人过来慰问,虞秋荻每天招呼应酬这些都有些忙不过来。
然后贺子章亲自过来探望罗老太爷,这是自从两家姻亲关系结束之后,贺子章这是第一次进门,罗大老爷亲自招呼,其实那天打猎的时候,彼此关系就很好了。正说着,贺子章话音一转提到了罗慕白,把罗慕白一通夸。
罗大老爷多少听出他的意思,这是想跟罗慕白说媒,罗大老爷虽然有些意外,贺子章竟然当起了媒婆,但也有点好奇贺子章会做什么媒。叙话往下说,罗大老爷有点惊讶,贺子章那意思,是想让罗慕白当他女婿。
“我记得贺侯爷的长女已经定亲了?”罗大老爷满脸惊讶的说着,难道是他记忆有误?
贺子章笑着点点头,道:“我家幼女明年就要十岁了。”
饶是罗大老爷镇定,此时不禁张大嘴巴,很不可思议的看着贺子章,定亲并不是结婚,十岁的小姑娘是可以定亲了。但是……但是罗慕白今年都要二十五了呀,比贺二姑娘足足年长了十五岁,这个年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点……
“我听说罗家二爷近几年并无成亲之意,反正我女儿也年幼,再等几年也挺合适的。”贺子章笑着说,看向罗大老爷道:“侯爷觉得不合适?”
“不,不是……”罗大老爷都有点语无伦次了,就像贺子章说的,罗慕白没成亲的意思,是要再等几年,现在眼贺二姑娘定亲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贺子章如何会认为这门亲事很合适?这个年龄差是不是太大了点……
贺子章笑着道:“我自觉还有几分看人眼光,罗二爷是将帅之才,以后定然能封侯拜相,我提前订下亲事,也是为了自己好。”
罗大老爷听得有几分发怔,有人能如此看得起自家儿子当然是好事,但这门亲事……好,当好了,能再跟贺子章结亲,与罗家大有益处,只是贺子章……他到底在想什么。
“罗侯爷觉得这门亲事不好?”贺子章看罗大老爷没接话,便直接问着。
罗大老爷马上道:“怎么会不好,只是想到我儿年长许多,只怕委屈了另千金。”这是真心话,男方比女方大几岁没什么,但大十五岁……都可以当爹了。
“男子汉大丈夫,先建功再成家也是理所当然的。”贺子章说着,罗慕白本来就是晚熟型,现在二十几岁了,还天天往男人堆里扎,不怎么沾女人。若是现在把女儿嫁过去,他还不愿意,再等几年真的成熟了,摘果子最合适。
“承蒙贺侯爷不弃,罗家如何会不愿意。”罗大老爷说着,这门亲事不用跟谁商议,都绝对没问题,就是罗慕白,也只是说最近几年不想成亲,那就几年后再成亲。
贺子章笑道:“那我就等罗家的人来了。”正式提亲肯定是男方来人,没有女方追着男方的道理。
罗大老爷送走贺子章,心里还是觉得有几分不可思议,先去后头跟罗老太爷和罗老太太说了,罗大太太正好也在,三人听得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罗大老爷再三保证说是真的,三人才算确信了。
“贺侯爷……果然是……”罗大太太不知道说什么好,想想贺二姑娘现在才九岁,一般姑娘家成亲再早也要十五**礼之后,也就是说六年后媳妇才能进门,抱孙子只怕要七、八年后了,亏得家里儿子够多,要是独子真不知道如何办好。
罗老太爷虽然是病着,脑子却是清楚的,道:“人家女方都亲自来说了,快点把亲事订下来才好。”有门姻亲总比没有强,尤其是贺子章对罗家一直都不错。
罗大太太连声答应着:“是。”
到了晚上罗家爷们和奶奶辈们收到消息,都是惊的合不上嘴,尤其是罗慕远和虞秋荻。联系到贺子章压制齐二老爷之事,本以为是他的制衡之术,没想到竟然真是为了罗家。
“罗家以前与贺侯爷有大恩吗?”虞秋荻不禁问着,像贺子章那种人,要是他跟罗氏生活和美,也许可以用姻亲来解释,但现在两家都和离了,贺子章还能如此,实在是无解。
罗慕远也是茫然的摇摇头,道:“其实当初贺侯爷会娶二姑姑,固然是因为罗家当时有势,两家联姻与贺家无害,但我总觉得……以贺侯爷当时的权势,会有更好的选择,却选择了罗家。”贺子章对罗家的各种偏帮,真有种无逻辑的感觉。
“算了,实在想不出来也就别想了,只愿这回结亲能够长长久久。”虞秋荻不禁感叹的说着,罗慕白上回娶亲出了事,罗家与贺家上回结亲也出了事,现在都是第二次了,若是再出事,就真没办法了。
罗大太太挑好黄道吉日,带上媒婆亲自去了贺家,贺大奶奶虽然在孕中,但贺家实在没有其他人,也是她招呼张罗。两家先说定亲事,然后媒婆开始走流程,虽然以贺府的意思,定亲可以低调一点,但哪里低调的了。
定亲肯定有官媒婆,通过官媒婆的嘴传出来,京城顿时哗然了,主要是觉得这门亲事真是匪夷所思,当然对于林家和齐家来说,那就是当头一棒了。尤其是齐二老爷,此时完全明白为什么贺子章会压着他不让起复。
就在京城因为罗贺两家的结亲再次惊讶之时,海宁的战报却是一份份传来,在最初的开始真的只是扶桑浪人作乱。但后来浪人却是越来越多,沿海官员表示扛不住了,刚刚组建的起来的海军立时打散了,军官还阵亡了一个。
天熙皇帝震怒,最开始的捷报里不是说大珠海军威猛无敌吗,小毛贼不用打就跑了,怎么现在扛不住了呢。然后沿海官员又开始说了,以前是很威猛,那是因为人家人少,五个打一个肯定能打赢,现在敌人多了,荷地人又卷土重来,跟扶桑浪人和伙了,换**家二打一了,这不是就是输了吗。
天熙皇帝**之余,立时点了兵将,都是以前战功显赫的老将,虽然没有打过海战,但经验总是十分丰富的,像谢衡和罗素那样,没上过战场的不是也打了胜仗,没道理派了老将出门打不赢。
大军出战,五月初起程一直打到九月底,战报是一张张传来,只是看邸报的贵族妇人们都晓的,前线局势十分紧张。[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文官们又开始继续指责武官打仗不利,以前都打赢了,现在怎么可能会输,就连天熙皇帝也是如此觉得。
十月底最后一张战报传来,琉球失守。
175
琉球失守的战报传来,大珠君臣的第一反应就是,搞错了,肯定是哪里搞错了。大珠是天朝大国,在周边国家中一直是宗主国地位,从来都是大珠打别人,哪里有不长眼的刚打大珠。就是有几个小毛贼,还有荷地国一些小混混,最多也就是上岸抢点东西,百姓受苦是肯定的,但丢失国地,这好像是上上上辈子都没发生过的事,怎么可能会出现。
天熙皇帝半夜接到的战报,半夜从爱妃床上爬起来,把战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琉球失守,大将军战死,只剩下两个副将,另外还递上一份,琉球为何失守的血书,也就是两方的军力,以及军械对比。简单人说,敌人是身经百战打败海怪的奥特曼战士,我军全部都没下过水的旱鸭子。敌军船上装备的是激光炮,我军船上还是步枪游击。
以少胜多那是神话,正常的战局还是在军械相当的情况,人数上分胜负,冷兵器时代又没什么大规模杀伤武器,人数兵械就是关键点,样样不如人家,输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天熙皇帝看着战报睁眼到天亮,直到太监说要上朝了,天熙这才穿上龙袍去上朝。虽然是晚上发生的事,但这样的大事,朝廷里能说上的话的都知道了。天熙皇帝把战报摔到朝堂上,林阁老那么喜欢咬武官的立时闭嘴了,倒是有两个不长眼的文官,还在那里说武官如何不给力,应该重罚之类。
天熙皇帝朝堂之中就大发雷霆,当场就摘了乌纱,当武官能打胜仗,国家无灾无难的时候,文官咬咬就算了,以此压制一下武官也不错。现在国土都丢了,文官还在这里咬,这就是没眼色了。现在天熙皇帝满脑子想的是,现在朝中要派谁去收复失去,这种时候文官除了掐架,毛用都没有。
事情发生的突然,天熙皇帝又在震之中,没人敢说话,更没有傻子来请命,就是成亲王这种傻子都不敢了。以前只是抗击外敌,现在是要收复失地,尤其是琉球是孤岛,易守难攻,想收复必然是硬仗,前大将军都战死了,虽然因为忠烈了,不会被连累家小,但谁也不想没事去忠烈。
朝堂上闹的不欢而散,两个文官掉了乌纱,哪个还敢乱说话。挥手下朝,天熙皇帝心中气难平,现在不是战场失利,而是把国土丢了,把祖宗基业丢了,这就是天大的事。
贺子章下朝之后并没有回府,而是去了养心殿,作为臣子如何能得皇帝喜欢,非常的一条就是在皇帝嫌热的时候端来冰,在皇帝需要将才的时候向皇帝推荐人才,至少是比较靠谱的人才。谢衡虽然抱病,但实际年龄才四十出头,算不上老,这种时候肯定要领着儿子出战。
罗家兄弟中,罗慕远是世子,不好拉到战场上去,但后面的几个儿子完全可以用了。
“郑王府,罗家?”天熙皇帝有几分自言自语的说着,贺子章的建议和箫清和几乎是一模一样,其实贺子章偶尔的时候也说过,只是他没当一回事。现在琉球都丢了,他就觉得这的话有理了。
只是最初郑王府海战打赢之后,并没有赏,谢衡以病为由交了兵权。罗家三个儿子也只是给了勋官,谁都能看出来这是要荣养罗家和郑王府。打完了就把人家雪藏,要是一直用不着倒也算了,现在马上就要用,让天熙皇帝自己把人拉出来,他觉得有点下不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给他台阶下,贺子章这个台阶搭的非常好。
“郑老王爷和太妃身边不适,郑王爷作为独子一直身边尽孝。偏偏罗老侯爷也病重在家,家中子孙都守在床前,还不晓得沿海战况。今天若是郑王爷和罗侯爷在朝,肯定会自请上阵。”贺子章拍着胸脯打保票,其实不用他去说,估计郑王府和罗家都会自动请命了。
当皇帝想用你的时候,千万别让皇帝三请四请,这样请了之后,就是打赢了,一时间封赏了,弄不好以后哪天皇帝想起来,那时候让你拿乔,找机会依然整你。觉得皇帝要用你了,该一马当先冲到最先头,嘴里喊着我要为皇上抛头颅,洒热血,就是皇上杀了我全家,我也要精忠报国。皇上喜欢这样的忠臣,至少天熙皇帝喜欢。
天熙皇帝脸色有几分缓和,却是沉声道:“琉球失守,丢了疆土,若是收复不能,我以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贺子章当即跪了下来,道:“皇上,请听臣一言,战争之时文臣误国。就如今天朝堂之上,大珠没有海军战领,只有郑王府和罗家儿孙打过海战,打过胜仗,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却没有一人敢向皇帝荐言说要用他们。一是担心若是荐错了人,皇上怪他们失察,二则若是打赢了立下战功,又怕他们……”
天熙皇帝默然,贺子章就是没点明,他也晓的这是说的林阁老。林阁老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咬罗家的机会,这回朝廷需要用罗家了,他自然也就不说话了。道:“我听说你把小女儿许给了罗慕白。”
“我看罗慕白有将帅之才,我才许之爱女。”贺子章直言说着,贺二姑娘是他的亲闺女,给她寻婆家,必然有全方面思虑,他坑谁也不会把自家女儿坑了。
“将帅之才??”天熙皇帝重复着这句话,道:“看来你也是坚信沿海战事一定会起的。”
贺子章低头道:“是臣下的过失,没能劝服皇上。”他也跟天熙皇帝说过,但天熙皇帝明显不听他的,他也就没再提。
天熙皇帝叹了口气,有几分自言自语地道:“不怪你们,是我自己不听的。”
箫清和几次说谢衡是个人才,以前真不觉得,现在立时对比出来了。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郑王府出征的时候,兵不如人家,炮不如人家,结果郑王府打赢了。现在换人上阵,丢了琉球不说,还寻了那么多打不赢的理由。
武将打仗哪来的这么多理由,同样的人情况下,一个赢了,一个输了,赢的那个就是人才,输的那个就是蠢材。哪怕是谢衡使了法术把敌方大将咒死的,赢了就可以了。
贺子章留意天熙皇帝的话,你们?这你们中必然包括他,至于另一个……把这个话题放下,脑筋转了转,却是继续建议,天熙皇帝已经天下兵马大元帅印拿在手里,郑王府本身又没有谋反的意图,继续使用郑王府,把海军权限先给他,若是天熙皇帝再不放心,那就把卫策派上,自家妹夫去督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卫策?”天熙皇帝叹了口气,又看贺子章,似乎也在思虑什么,然后就让贺子章退下。
贺子章退出大殿,自然不敢多呆,步子却是稍稍慢了一些。果然停了一会,就有小太监出来,贺子章是御前红人,便上前问了一句。
“皇上要召见箫探花。”小太监说着。
贺子章听得笑笑,果然是箫清和,虽然没有看走眼,但箫清和的升迁速度依然超过他的意料之外。得了探花还不到两年,三年翰林院都没不完,马上就要换地方了——
罗家得知琉球失守是从邸报上得知的,不是罗家人不专心政事,实在是罗老太爷的身体真的不太好了。那回打猎之后,罗老太爷的身体就不大好,大夫说了好好保养,老爷子病倒了,儿孙肯定忙碌,但心中并没有太当一回事,罗老太爷是行武之人,身体一直很好,本以为养养就能好,不曾想这回病倒之后就没好。
后事该准备的已经准备上,当然也不是说马上就能用到,不止罗老太爷的,连罗老太太都先备下了,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有这方面的准备了,不然事出来,现准备多半要委屈老人家。
罗慕白一直关心沿海的局势,看到这样的邸报当时就急了,琉球易守难攻,一旦失守想收复就太难了。其他人也是一脸震惊,罗家世代受皇恩,雷霆雨露均天恩,再说上回打赢之后,天熙皇帝就是养荣,也并没有亏了罗家,现在国家有难了,正是该武将们上阵杀敌的时候。
“琉球竟然丢了??”罗慕远只觉得手指都有点颤,他亲自去过前线,自然晓的琉球的地理环境,他知道大珠的海军有多烂,失利是必然,但失利到丢了琉球,这仍然出乎他的意料外。说句难听的,现在丢了,什么时候能收复,这个真不好说。
罗慕白当时就道:“我要向皇上请命,我愿带兵收复。”
罗大老爷却是道:“这是你想的事吗,上回战事之后,皇上就无再用罗家之意,武官也不只我们一家。”不是他不够精忠报国,而是这场战争太难打了,也可以说没法打,兵不如人家,炮不如人家,说的真简单,我要去收复失地,怎么收复。
“只怕就是不请命,也是……”罗慕远忍不住说着,阵亡的将军本来就是陆军派过去的,打陆战的一把好手,现在直接忠烈了。把朝堂上的武官数一数,算一算,郑王府和罗家肯定跑不了。自己主动请命,总好过皇帝挑兵挑将。
正说着谢衡带着谢潜来了,谢衡和罗素虽然“病”着,却是时刻关注朝堂上的情况,战报以及今天朝廷上的情况都晓的了。谢衡派让谢潜去找罗慕白一起去请命,早去早好,反正这两年来,针对海军的情况要如何下手整顿,心里都有底了。
“唉,既然老王爷和太妃也如此说,那你们就去吧。”罗大老爷只得说着,看来真是躲不过去了。
罗慕白是满心壮志,道:“父亲放心,儿子定然收复国土。”
谢衡父子以亲王的身份进宫请命,还稍带着罗慕白,天熙皇帝正跟箫清和说着话,箫清和立时退到一边。谢衡带着儿子侄子请命,当然不是无备而来,没有跟天熙皇帝拍着胸脯说,我几天内就把荷地小毛贼打跑,更不会立军令状,而是非常踏实了把海军组建计划列出来了。
第一件就是招兵,大珠的军备力量并不算弱,就是没有打过仗,养着的人口也不少。但海军是大珠没有的兵种,要建立那就从头开始,但凡上打过陆战的全部不要。到地方上重新招兵,全新训练,反正大珠也没有战船,打造建船需要时间,正好两厢准备。
招兵,士兵训练,以及战船打制也需要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时间,在这期间并不去收复琉球,当然也闲不了,扶桑的浪人们肯定还会上岸,就当做练兵了,先打着,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去收复失地不迟。
天熙皇帝看谢衡说的井井有条,然后一二三要做什么全部列出来了,肯定不是临时想出来的,心中也有几分感触。收了郑王府的兵权,谢衡夫妻说是病了,仍然没有闲着,各种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随时可以为国效力。
当然能这么快接受,箫清和早就在奏折上说过,海军之事不可急,要慢慢来,虽然其他方面不同,箫清和毕竟是文官,但这一条上跟谢衡相似。当场就任谢衡为帅,统领海军事务,军兵大权什么的,收回来了肯定不会再给他,把海军的权限给他倒是没什么。
谢衡接了旨意,但也说了,组建海军,收复失地需要太长时间,现在他还不算老,当然还能统领,但再过几年,年龄大了肯定不能上阵了,还要让给后辈们。
天熙皇帝表示我可以理解,年龄是现实问题,按照谢衡的规划怎么也得十来年。想想谢衡的年龄退休是必然的,反正谢潜正值年轻,老子不行了,儿子上,这个完全可以有,结果谢衡却是推荐了罗慕白,按照谢衡的说法,罗慕白比谢潜更有将帅之才,过几年他若是不行了,顶他的职务的是罗慕白更合适。
天熙皇帝只是看看罗慕白,贺子章才说了罗慕白是将帅之才的话,不过有没有这个材料拉出来练练就晓的了,怎么着也是几年之后的事,现在不用想这么多。
天熙皇帝任命了谢衡为帅,同时另外一道圣旨却是下到了箫家,翰林院编修箫清和,甚和朕心,升从五品中书舍人。
176
大珠朝的中书舍人官职不高,尤其是在京城三品大员多如狗的情况下,从五品的官员连毛都不算。但中书舍人这个从五品就多少有点点不同了。简单来说中书舍人就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皇帝有什么旨意了,不可能自己写诏。
中书舍人则是代笔,也因为是代笔的,中书舍人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臣子,估计除了随身侍候的太监宫人外,中书舍人跟皇帝在一起的时间比皇帝比妃嫔的都多。
中书舍人这个官职本身没啥大要求,是不是翰林院出身,科举考到第几名,这些都无所谓,只有一条很重要,字一定要写的好。毕竟诏书是要往下颁布的,字体烂的跟泥一样,也丢皇上的脸面。
要论字体,箫清和的书法绝对够用了,但是本该在翰林院呆满三年的探花郎,突然被提为中书舍人了。这样的升迁方式,将下来是不是重用箫清和先不说,至少箫清和跟在天熙皇帝身边了,他会不会说什么,天熙皇帝会不会听他的,这些就很重要了。
两份旨意一起下来,最先头痛的是林老头爷,谢衡带着谢潜,罗慕白去打仗了,然后箫清和又提了中书舍人,武官文官都有罗家的人,要是再打个大胜仗,真把琉球收复,那罗家的恩宠还在后头呢。
把儿子孙全部叫过来,林大爷首先道:“祖父,父亲,我们何必非得跟罗家不死不休呢?”
林四爷是瘫了,但是总不能因为瘫了一个儿子,就是为了报仇把自己全家赔上,现在朝堂上的局势明显对罗家更有利,再加上以前林老太爷咬罗家又咬的太狠,这种时候别说林家自己人,就是门下门生说罗家一句话不好,只怕也会有人来做文章。
林老太爷捋了捋胡子,意味深长的吁了口气,其实他也这么想的,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以前的罗家,林家去掐掐,找找麻烦,还是能占到便宜的,现在天熙皇帝要用罗家了,文官武官罗家都有人了,这时候再去找罗家掐,与林家实在太不利了。看着大孙子,道:“那依你之意,要与罗家和解。”
林大老爷不禁道:“即使和解,罗家……”两家都掐成这样了,先不说林家真心假意,就是林家真心,罗家如何会相信。
“不管罗家信不信,只要我们先把姿态做足了,也就足够了。”林大爷说着,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别说朝中之事,人活在世上哪个不做戏,只要戏做的真,也就够了。
林老太爷觉得有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叹气道:“那我就破着这张老脸,给去看看罗老太爷。”正好也有现成的理由,去看看罗老太爷的病,先把两家和解的姿态摆出来,若是罗家还敢说什么,林家也就有话说了,本来是罗家儿子把林家儿子打瘫了,现在林家要和解了,罗家还不愿意,实在太拿乔了。
林大老爷一声长叹,道:“总是儿孙们无能,让父亲还要去罗家受侮。”
林老太爷挥挥手,看看林大老爷,又看看林大爷,孙子总是能干的,林家也总是有希望的。
祖孙三人商议着,就有管事进来回话,说齐大奶奶回来了。女儿回家娘家省亲本来也是平常事,但齐大奶奶最近频频回娘家,就让林家祖孙深觉得头痛,齐大奶奶回娘家只为一件事,让林家给她出头,齐大奶奶生女之后,齐二老爷根本就没再找林家商议,而是直接下通知了,齐家要让妾室生儿子了,实在是等不起了。
齐大奶奶进门三年没有生下儿子,若是再不让妾室生儿子,在齐瞬庭是独子的情况下,齐家确实是顶不住了,这事就是拿出来说,林家也不占理。林老太爷早就说过,已到如此地步,庶长子既然免不了,那就把留子去母,把孩子拢在自己身边来,怎么着也得占了先机。
林大老爷和林大爷也觉得这样妥当,林大太太哪里肯受这个气,找到齐家门上跟齐二太太大战一场,本来她想拉上林大奶奶助威的,林大奶奶早有准备,直接抱恙在床,病的下不了床,林大太太也不好拖着儿媳妇上阵。
齐家早有准备,齐二老爷是男人虽然没有亲自上阵,却是把齐二太太叮嘱一番,又把杰大太太叫过来,一番吵闹下来,两家几乎算是撕破脸。齐二太太当时就说了,本来想买个婢妾进门就好,生下孩子让齐大奶奶抚养,但亲家既然如此不省事,那齐家就正经纳个二房来,生了儿子就由齐二太太抚养,齐大奶奶看都别想看一下。
林大太太大闹一场得了这么一个结果,回家之后林大老爷就把她狠骂了一顿,若是林大太太不去闹。齐家说要弄庶长子,林家就可以说留子去母,本来都是可以商量着来的,结果这样一番大闹跟亲家撕破脸,齐家就有足够的理由纳二房。
林大老爷有时候也搞不懂,林大太太到底是爱女儿还是恨女儿。亏得林氏再嫁是嫁的王府,林大太太没得闹,不然只怕两家也早就打起来了。
林大太太倒是不闹了,但齐大奶奶就闹起来了。因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又怀孕了,这本来也是好事一件。但齐二老爷却是说了,齐大奶奶就是怀孕了,二房仍然得娶,齐大奶奶肚子里这个若是儿子,小妾再生儿子也只是次子。若是齐大奶奶这胎仍然是女儿,妾室生个儿子,齐家总算有个儿子了。
齐大奶奶看齐家态度实在强硬,林家也不给她出头,虽然同意让妾室生子,却不同意纳二房。婢妾也一样能生儿子,不一定非要二房,尤其是她现在又怀孕了,底气足了些,本以为可以跟齐家叫板了,没想到齐家连二房人选都挑好了。是齐二太太远房娘家侄女,齐家最不缺的就是穷亲戚和表妹,寻二房这种好事,如何能便宜了别人。
齐大奶奶怀着孕跟齐二太太吵了一架,齐二太太虽然极讨厌齐大奶奶,但不至于连她肚子里的孙儿都恨上。怕她流产,齐二太太虽然没跟她吵,但话却是说的极明白,这二房是纳定了,齐大奶奶就是不承认,齐家是承认的。
进门三年没生下儿子,不敬公婆,不睦丈夫,齐家没有休妻,只是纳个二房够客气。不然就凭齐大奶奶进门三天就跟婆婆干起来的架式,换个人家弄不好就是休妻了。
齐大奶奶是满心怒火,却仍然顾忌肚子,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了,现在肚子里这个是她的希望,若是儿子,那庶长子怎么也生不出来。跟齐二太太争不出来,齐大奶奶便要回娘家抱怨,女儿受了委屈若是娘家不给出头,那只能被婆家欺负了。
林大太太听得心头火起,恨不得立时冲到齐家去把齐二太太打烂了,齐大奶奶已经生了一个女儿,肚子里又怀着一个,齐家仍然要纳二房。更恶心的竟然还是表妹,齐家到底有多少恶心人的表妹,怎么全摊在齐家了。
林大奶奶知道最近几天有得闹腾,便继续在床上“病”着,从某方面说遇上一个坑儿女的爹娘,也是另类杯具。没人旁边适当劝着林大太太,林大太太立时就让下人备车,这是打算马上杀到齐家去,不等林大太太出门,林大老爷和林大爷就过来了。
“你是嫌闹的还不够是吧。”林大老爷厉声说着,要不是林大太太杀到齐家跟齐家闹的那一趟,齐家这个二房不好纳,因为娘家人大闹了,齐家反倒是有理了。
林大太太满心怒火,道:“老爷,是齐家欺太人甚,二丫头怀着身孕,他们家就要大张旗鼓的迎二房。让妾室先生就算了,还要再弄个表妹二房,生生把人恶心吐了。”
林大老爷何尝不知道齐家恶心,但现在林家都要跟罗家放低姿态了,哪里还有精力跟齐家再闹腾。只是看向齐大奶奶道:“你还在这里哭,你自己也不想想,当初你进门三天就跟婆婆闹气,进门三年,家里为你找了齐家多少好。齐家固然不好,你也不是全对,有事回娘家哭诉,让娘家人给你撑腰,你到底是跟谁过的,齐家才是你的家。”
齐大奶奶抽泣哽咽着,刚想反驳几句。
林大爷就接着道:“我以前就说过你,你说要靠着儿子过,但你总要把儿子抱在手里了,再说这话也不迟。幸好你此时也有身孕,若是这回能一举得男,再是二房那也是庶出。随齐家去折腾迎亲,你只要好好安胎,生下儿子才是最要紧的。”
林大太太仍然十分不服气,林大老爷就道:“你就知道闹,闹了有用吗,二丫头怀着身孕,把这孩子要是闹没了,这才真是完了。”
林大太太张张嘴,这回是真不吭声了。
林大老爷便让婆子们准备车马,又对林大爷道:“老大,你送你妹妹回去,跟亲家太太赔个不是。齐家想纳二房,那就按照规矩来,不管齐家办多大,也要给正室磕头敬茶。”
“是。”林大爷应着。
林大爷把齐大奶奶送回齐府,齐二老爷向来是老油条,对着林大爷自然是各种客气。只说是为了子嗣,再就是齐二太太与齐大奶奶不和,这才闹成这样的,同时大力肯定两家姻亲关系,千万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失了和气。
与林家结亲到现在,齐二老爷是满心的失望,要是齐大奶奶个人给力也好,生几个儿子,让齐家没有子嗣烦恼,同时家里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那好歹有点内里实惠。要是林家能帮上忙,给他起复了,仕途上有帮衬,那至少外头有用处。
现在倒好,内里没一点实惠,仕途上别说帮忙了,贺子章直接就暗示他,把齐大奶奶扫地出门,明媒正娶的媳妇,不管休妻还是和离都十分不容易。再者贺子章只是这么说一句,也不能保证什么,万一折腾着和离休妻了,贺子章不认帐了,那就亏大了。
不过这话对齐二老爷也确实有点影响,罗家与贺家再次联姻了,战事起来郑王府肯定也要起用了,箫清和又升了中书舍人,罗家的形势越来越好,林家眼看着要败势。再加上齐大奶奶的脾气也实在太大了点,纳个二房压压她也好。
“我这个妹妹年轻不懂事,还请亲家老爷和亲家太太海涵。”林大爷说着,齐二老爷打的主意他不是不晓得,这就是想两边都讨好,其实这种是最危险的,因为弄不好就掉水里了。
齐二老爷笑着道:“也是庭哥儿不懂事,小夫妻就吵成这样,实在不像话。”
客套几句,林大爷又当着齐二老爷的面狠狠叮嘱了齐大奶奶一回,齐大奶奶这回也不哭了,就像林大老爷说的,肚子里这个是关键,只要这个是儿子,再是二房妾室,也动不了她分毫。
林大爷骑马回家,林老太爷正让人写贴,还准备着礼物,这回去罗家算是请罪了,脸得拉下去,礼物也得厚重。林大爷到家的时候,帖子刚刚写好,本来该管事去送,林大爷想了接过帖子道:“我跑一趟吧。”
林大老爷叹口气道:“也好,你去一趟吧。”
林大爷衣服都没换,直接上马去罗家,直走到罗家门口,就见外头好几辆车驾,罗家管热情招待着。随即从车上下来一个男子,林大爷顿时有种光芒万丈的感觉,车上应该还有女眷并没有下车。
罗林两家结过亲,罗家管事自然认得林大爷,突然间林大爷过来,顿时有几分戒备,客套的上前问话。林大爷把帖子拿上来,又说明来意,罗家管事有几分愣神,林家这是什么意思?搞不清楚但也不敢把帖子推回去,只是笑着接下来。
“贵府有客?”林大爷问着,各家车驾都有标记的,实在看不出这回的访客是哪家的。
罗家管事并没有隐瞒,笑着道:“是大太太的弟妹,以及兄长娘家一家人,还有就是大奶奶的姐姐,正好上京来,上门来看看。”
“弟妹?罗大太太好像没有弟妹是京外的?”林大爷问着,卫国公府没有儿子在外头,唯独罗大太太的亲弟,出族的卫连舟是在外头的。难道是他带媳妇过来了?
管事只是笑笑,不再多嘴。
177
虞秋荻大早上起来就听到外头喜鹊叫个不停,身边的丫头婆子都说是好兆头,虞秋荻看着也十分高兴,谢衡马上就要带着谢潜和罗慕白走了,到青阳时还要兵分两路,谢衡和谢潜父子去江宁,把现在海军整顿整顿,大将军战死了,总得有人过去主持大局。
罗慕白则是去征兵,当然以罗慕白的阅历肯定看不出来,罗素带着蓝跟着,卫连舟也要同路去,功劳自然全部都算是罗慕白的。
起程走的时候罗大太太狠哭了一场,虽然姑姑和舅舅都跟着,罗素再三保证不会有事,罗大太太仍然眼泪汪汪的。这回跟上回还不一样,危险系数上升了百分百,这才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赢了也许能封侯拜相,但要是输了,肯定跟忠烈的前大将军一样,必须忠烈。
罗老太太也是眼泪汪汪,几个媳妇们也跟着落泪,罗慕远安慰了祖母与母亲许久,两位太太是天天烧香拜佛,全家抄经。虞秋荻的工作相对又重了些,以前罗大太太好歹还管点事,现在是彻底不管了。
罗慕远虽然没跟着出门去,却是闲不了,上回罗素上了前线,总有谢衡在京城调度,现在他们夫妻都走了,京城事务肯定落到罗家身上。不止罗慕远,罗大老爷,还有在家的罗家儿子没一个闲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都晓的天熙皇帝希望大胜,但想把各人关节运动起来,也要一番本事,不然上回也不会把谢衡留在京城。
罗慕远每日早出晚归,虞秋荻忙碌家中事务也是时刻不得闲,刚把一波管事媳妇打发走,就有管事媳妇匆匆来报:“大奶奶,外头来了许多亲友,有大太太的弟妹带着孩子,还有兄长一家,还有一位是大奶奶的姐姐。大太太己经去迎了,只怕此时正往老太太屋里走呢。”
虞秋荻听得愣住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问:“太太的弟妹,我家姐姐?”
“就是卫三太太,还有她娘家兄长,一起上京来。”管事媳妇笑着说,又道:“大奶奶也快过去吧。”
虞秋荻终于有点醒过神来,也顾不上回房换衣服,穿上斗篷就去了。先坐车到了二门,乌压压一片人头,卫太太沈书娴带着一儿一女,兄长沈书君还带着妻室江氏,虞秋翎带着一儿一女,也是刚刚从车上下来。
当日卫连舟把老婆孩子打包托给大舅兄照顾,宁寒飞做为卫连舟的生死兄弟,卫连舟要布防准备战事,宁寒飞肯定闲不了。海口不安全,许多商人都转移了,不然卫连舟也不会把老婆儿子送走,虞秋翎也跟着卫太太一起到了青阳。
卫太太带着儿女在兄长有中住下,虞秋翎却没在沈家常住,她也有娘家兄弟,与其借住别人家,不如到自己兄弟家里去,她便带着孩子去直隶找虞秋元。住了一年多本来也是相安无事,结是海宁的战事又起,青阳一样是沿海城市,而且经济非常发达。
以前海上没起大规模战事时,也常有海盗上岸,现在大规模战事又起来,卫连舟便给沈家写了信,因为这回战事可能要找许久,琉球丢失之后海战局势很不妙。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先转移,沈家早就不缺钱了,有钱哪里都是一样过。
沈书君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再加上京城也有故友在,便直接来京城。从青阳到京城是路经直?(:
)
( 虞家小姐(完结) http://www.xshubao22.com/1/1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