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机械厂是在县城的东郊,而火车站在县城的西南角上,两地相距五公里远。林振华原先的行李不过是一包被子加上一个旅行袋,拎着走回去也没什么困难。但现在多出了红星厂送的两大纸箱礼品,其中有一箱好像还是红星厂自己产的54头餐具,沉重无比,林振华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些东西搬回家去。
“哥!”
一声清脆的呼唤在林振华的耳边响起,紧接着,一个红衣少女出现在他面前,眼睛里含着激动的泪水,怔怔地看着他。
“小芳!”
林振华把手里的东西扔在地上,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抱住了那名少女。他认得,这正是自己的妹妹,16岁的林芳华。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有着一种无法割断的血脉亲情。
“干嘛呀,你放开我。”林芳华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连忙从哥哥的怀抱中挣脱出来,红着脸在林振华的胸前捶了两拳,“你干嘛呢,这么多人看着呢。”
林振华这才意识到,在那个年代,似乎人们还不太习惯于这样亲昵的举动,即使是亲兄妹之间,这种拥抱的礼节也算是比较骇世惊俗的。
“呃,这是少数民族的礼节。”林振华掩饰道,“我们部队在云南住了半年多,学了一些当地风俗。”
“那你可得赶紧改掉,这次是对我,倒无所谓。如果你对别的女生这样,人家会说你是流氓的。”林芳华把林振华的话当了真,忧心忡忡地提醒道。
“小芳,你是来接我的吗?”林振华奇怪地问道。
“是啊,我不接你,还能接谁?”
“可是,你怎么知道我坐这趟车回来?”
“不是你发的电报吗?”林芳华晃着手里的一张电报纸问道。
“不是我发的……不过,我知道了,是我的一个朋友发的。”林振华道,他的亲人只有这一个妹妹,所以根本没想过让林芳华来接他。他猜想,肯定是何海峰看到他行李太多,好心好意地替他给妹妹发了电报。
“哥,你怎么有这么多行李啊?你搬家吗?”林芳华看着林振华的行李,大惊小怪地问道。
“这个嘛,一言难尽啊。小芳,你是怎么来的?”
“我和杨欣骑自行车来的。”
“杨欣?”林振华扭过头去,只见一个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的女孩子站在不远处,正看着他俩,女孩子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既有几分喜悦,又有些许的害羞。
林振华当然认识她,只不过,两年前,林振华离开汉华机械厂的时候,杨欣还是一个青涩的小丫头,现在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
杨欣的父亲叫杨春山,母亲叫魏素萍,两口子都是厂里的工人,与林振华的父母交情甚密。林振华的父母遇难后,杨家对这小兄妹俩十分照顾,经常让他们去家里吃饭,所以林振华与杨欣也算是十分熟悉的。杨欣比林振华小两岁,与林芳华同年。林振华出去当兵时,杨欣还在读初中,那时候学校里的男女生相互之间是不说话的,所以林振华虽然经常在杨欣家里吃饭,而且杨欣与林芳华亲如姐妹,但林振华与杨欣之间几乎也是不说话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像现在这样隔着远远地看着。
“杨欣,谢谢你陪小芳来接我。”林振华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向杨欣打着招呼。他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半大小子了,无论是在战场浴过血的退伍兵林振华,还是穿越过来的研究生林振华,都已经是成年人,不再受到学校里那条“三八线”的约束了。
“小华……你回来了。”杨欣用低低的声音回答道,话没说完,脸上已经有了一丝红晕。
“三个人,两个箱子,一个背包,两辆自行车,怎么走?”林芳华苦恼'奇·书·网]地对林振华问道。
“要不,把行李放在车上,我们推着走吧。”杨欣看着林芳华说,但语气里却是向林振华征询的意思。
007杨家
林振华当然不会让两个女孩子陪着他走五公里路,他自己骑上林芳华的自行车,把背包捆在自行车头上,让林芳华抱着那箱子瓷器坐在车后架上。至于杨欣,则只需要在后架上驮一个纸箱就可以了。当年的地球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自行车高手,杨欣这样一个看起来娇娇弱弱的女孩子,骑着车驮着一个纸箱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从火车站到汉华机械厂的一路上,杨欣沉默不语,林芳华则不停地问着哥哥当兵、复员的种种往事。林振华经过几天时间,已经基本上把前一个身体的记忆消化得差不多了,此时说起来自然是十分流利。听到动人之处,林芳华忍不住都掉下眼泪了,这让林振华深深地感到,在这个看起来挺大大咧咧的妹妹心里,对于哥哥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
林振华离开丰华县两年时间,县城里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道路依然是原来的道路,行人的言谈也依然是熟悉的乡音。
进入汉华厂,林振华开始看到一些熟悉的人,有些是厂子里的工人师傅,有些则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工厂子弟。大家以各种方式向林振华打着招呼,有些人平平淡淡地说一声“回来了”,也有些人亲亲热热地叫林振华有空一定要去家里坐一坐。
“魏阿姨说,你回来先到她家去吃饭。”林芳华提醒道。
“哦。”林振华答应一声,骑着自行车驶向杨春山的家,他知道,林芳华说的魏阿姨,就是杨欣的母亲魏素萍。
来到杨家门口,就见魏素萍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了,她一见林振华,便欣喜地喊道:“小华回来了!”
林振华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支好车,走到魏素萍的面前,魏素萍一把拉住林振华的手,上下打亮着他,“哎呀,长高了,也长结实了。听说你上前线了,我和老杨都担心死了,小芳天天哭,就怕你有个闪失的。”
“阿姨,我哪有……”林芳华在一旁忸怩地说道,不过林振华可以看到,她的眼里真的闪着一丝泪光,看来这个妹妹的确没有少替自己担心。
“阿姨,让你操心了。还有,我听说小芳一直住在你家里,真是多谢了。”林振华由衷地对魏素萍说道。
魏素萍挺高兴:“哎呀,小华真的懂事了,比过去会说话了。”
林振华寒了一个,看来自己的前身还真不怎么样,跟人家说句感谢都能让人家这么高兴。
“进屋吧,进屋吧,把东西放下,喝点水。”魏素萍连忙招呼道。
林振华和林芳华一起进了屋,杨欣已经早进屋了,见到林振华进来,也不吱声,只是站在角落里看着。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林振华的脚下,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观察着林振华的一举一动。
“杨欣,给小华倒点水啊。”魏素萍喊道。
杨欣这才慢吞吞地倒了一杯水,端到林振华面前。
“小华,你先休息一会,我热一下菜。你原来不是写信说大前天就到家的吗,怎么又耽误了三天,是不是火车票不好买?”魏素萍一边唠叨,一边手脚麻利地从碗橱里拿出菜来,杨欣在一旁给她打下手。这个魏素萍一向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热心肠,直性子,好相处。
“我哥在湘平省见义勇为,一个人打倒了三个劫车的歹徒,还受了伤呢。”林芳华说道。
“真的?伤哪了,严重不严重?”魏素萍关切地问道。
“呃,都是皮外伤,没事了。”林振华道,“只是当时救了一个潭州市的干部,他很热情,非要留我在潭州呆了两天。”
这时候,杨春山也回来了,一进屋就喊道:“小华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林振华连忙站起身,迎着杨春山而去:“杨叔,我刚到。”
杨春山走到林振华面前,像魏素萍刚刚做的那样,上下打亮了林振华一会,又在他臂膀上拍了几下,满意地说:“嗯,真的长结实了,老林也该放心了。”
“说这些干嘛。”魏素萍瞪了丈夫一眼,嫌他这个时候提起林振华的父母有些不合时宜。
“那个……杨叔,我从部队回来,也没什么东西带给你,这有两条烟和两瓶酒,你留着慢慢用。”林振华打开一个纸箱子,取出两条红塔山烟和两瓶五粮液酒,这是红星厂送他的礼品,红星厂那个精明的办公室主任在给他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该送给谁了。
“这孩子,还带什么东西?”魏素萍客套地说,不过,林振华能想着给杨春山带东西,说明这孩子真的是懂事了,这还是让她很高兴的。
杨春山接过烟和酒看了一眼,眼睛一亮:“这是红塔山,还有五粮液,都是好东西啊,很贵的。不行不行,我不能收,小华,你自己留着吧。”说罢,他把烟和酒又塞回了林振华的手上,不过,林振华能够看得出,杨春山的眼里有些恋恋不舍的意思。
林振华当然知道这是好烟和好酒,即使在后世,拿这种烟酒送人也是很厚的礼物了。不过,这东西反正也是没花钱来的,他觉得杨春山一家对自己兄妹不薄,送再好的东西也是应当的。
“杨叔,这是潭州的朋友送的,你看,我小小年纪,烟……咳咳,烟也戒了,留着有什么用?”林振华一边说着,一边拆开了一条红塔山烟,拿出一包递到杨春山面前,说道,“杨叔,你就抽一支吧,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杨春山见林振华已经把烟拆了封,便呵呵笑着接过来,取出一支叼在嘴里,又拿出打火机打着火,点燃了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赞道:“不错,真是好烟。唉,我也算抽上小华送我的烟了。”
“杨叔,你都留着吧。”林振华把剩下的烟酒一股脑都放到了桌上。
“不用不用。”杨春山晃着手上那包烟说,“我留一包抽抽品个味道就可以了。”他随即压低了声音对林振华说:“小华,你这些烟酒都留着,你退伍回厂,这些留着送给厂长和书记,争取分一个好工种。”
“免了免了,给我分什么工种,我就干什么工种。”林振华道,说着,他直接拉开杨家的碗橱,把两条烟和一瓶酒放了进去,留下一瓶放在桌上。
“这瓶酒留着,今天中午,我陪杨叔喝一杯。”林振华道。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杨春山佯嗔道,“自己家里吃饭,喝这么好的酒浪费了。”
林振华微微一笑道:“杨叔,就算是庆祝我凯旋归来,咱们一家人团聚,也该喝两口的。您放心吧,我回来了,以后天天让您喝这么好的酒。”
“那还不喝穷了。”杨春山笑着说道,他权当林振华是开玩笑了,那个年代里,大家都是挣死工资的,能够天天喝点廉价白酒的人都不多,何况是这种好酒。不过,看到林振华态度坚决,他也就不再推辞了。
杨春山记得,林振华当兵之前可是一个顽劣的孩子,不但不会给他送烟送酒,时不时还偷偷摸摸地自己买烟抽。如果不是他们夫妇帮忙管着,厂里每月给的那点抚恤金都不够林振华兄妹生活的了。现在林振华能够一下子送他两条烟和两瓶酒,而且似乎自己也戒了烟,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了。
“哥,有没有给我的礼物啊?”林芳华看到林振华给杨春山送东西,不由得也有些心痒,虽然自知无望,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有。”林振华道,趁着魏素萍热菜的工夫,他正好分发一下礼品。
“小芳,这块花布拿着。”林振华从箱子里取出红星厂张主任替他买的那块花布,递给林芳华,“你去问一下魏阿姨,看看够不够做两件衬衣的,你和杨欣,一人一件。”
“哇,的确凉啊!”林芳华欢喜地喊起来,她急不可待地抖开花布,在身上比划着,“魏阿姨,你快来看,我哥给我和杨欣买了的确凉!”
魏素萍已经出去做饭去了,听到林芳华的叫声,便跑进屋来,她摸了摸那块花布,又目测了一下布料的长短,点点头道:“嗯,真是一块好布,够做两件还有多,一洗一换,能穿好几年呢。”
“我哥说了,我和杨欣,一人一件。”林芳华纠正道。
“给杨欣干嘛,她有衣服穿。”魏素萍道,她转头对林振华说道:“你一个月十几块钱津贴,省下来买块布也不容易,都给小芳留着吧。”
“阿姨,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你过去也给我和小芳做过衣服的,我送一件衣服给杨欣算什么?杨欣也是我的妹妹嘛。”林振华的嘴真是甜得很,这句妹妹一出口,站在一旁的杨欣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魏素萍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杨春山,等着当家人发话。杨春山点点头,对杨欣说道:“杨欣,还不谢谢小华。”
杨欣看着那花布,早已有些眼馋了,听到父亲答应了,她忍不住脸上绽出了笑容。不过,让她直接向林振华道谢,她可说不出来,她只是冲着林振华腼腆地笑了一下,大辫子一甩就躲出去了。
“呵呵,这孩子,知道害羞了。”魏素萍嗔怪地说道。
“嗯……大家都有礼物了,就是没给你带礼物,阿姨,对不起啊。”林振华对魏素萍说道,他的纸箱里还真是没有什么送给魏素萍的礼物。
“一家人还说这些干什么,你送礼物给你杨叔叔和杨欣,不就是等于送给我了吗?”魏素萍道,两条烟、两瓶酒,加上杨欣的一块花布,可是一份很厚的礼了,魏素萍哪里还会惦记自己有没有礼物。她现在只是想着在以后如何对林家兄妹多照顾一点,来还这份礼。她没把此前几年自己对林家兄妹做的事情算进去,她觉得那都是她应该做的。
008妹妹当家
在杨家吃过饭,林芳华带着林振华回自己的家去了。在林振华当兵期间,林芳华一直是住在杨家的,占了杨欣的弟弟杨涛的床,杨涛则是住在林家。现在林振华回来了,林芳华自然要住回自己家里去,林振华也算一个成年人了,可以自己当家立业。
林振华兄妹的家是在汉华机械厂家属区的最后一排,有两间平房,各有十几平米,中间开了一个门,两个房间可以互通。屋子外面和其他人家一样,也搭了小厨房和放柴火的小储藏间。厨房和储藏间都是用钢管、角铁、油毛苫之类的东西搭的,这些全是从车间里弄来的材料,这叫靠厂吃厂,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算不上什么错误了。
杨涛已经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正等着林振华来办交接。林芳华告诉林振华,杨涛现在是14岁,在县中读初二,成绩一般,不过为人很老实,算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
“杨涛,不好意思啊,把你赶走了。”林振华走到杨涛面前,伸出手来,要和杨涛握手。
杨涛有些意外,脸有点红,也许是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成年人的礼节,也可能是没想到林振华会这样跟他打招呼。林振华当兵去的时候,杨涛只有12岁,还是一个小屁孩,当然,他现在依然是一个小屁孩。
“小华……哥,门锁放在桌上,我走了。”杨涛讷讷地说道,他过去一直是对林振华直呼“小华”的,现在看到林振华俨然有点大人的模样,一时竟不好意思,在小华二字背后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哥字。
“别急,这个送给你。”林振华掏出一把子弹壳递给杨涛,算是给他的礼物了。
“谢谢小华哥。”杨涛这回嘴巴利索了,子弹壳可是一个稀罕物,同学里有人家里是武装部的,平时能够弄到几个民兵训练时用过的子弹壳,但清一色都是56式步枪的。而林振华给他的,有手枪的,还有高射机枪的,拿到学校去足够让大家羡慕死了。
送走杨涛,林芳华把林振华带进屋,开始拾掇他的行李。林振华带回来的行李不多,只有几件衣服和一床被子,还有就是部队里用的茶缸、水壶之类。林芳华让林振华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换上家里的衣服,然后连同他带回来的其他衣服一起,都泡在大脚盆里,端到外面的水龙头边去了。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没有卫生间,厕所是公共的,用水也是在外面的公共水龙头。
林振华趁着这些时间,认认真真地观察着自己的家。用后世的标准来看,这个家几乎可以算是家徒四壁了。
一个房间里有一张大床,是过去父母睡的。另一个房间是两张小床,是林振华和林芳华睡的。父母过世之后,林振华自己占了大床,林芳华住在另一个房间,睡一张小床,另一张小床上就用来放杂物了。
父母的房间里有一个简陋的衣柜,里面有一些父母的衣服。其中父亲的衣服现在正适合林振华穿,他过去穿过的衣服倒反而显得有些小了,在部队的两年里,他的个子长了不少。
房间里其他的家具还有一张吃饭的桌子,一张做作业用的课桌,一个碗橱、两个樟木箱和几个凳子。一些书堆在课桌上,林振华过去看了一眼,发现都是课本,再不就是毛选一类的学习材料,唯一的一本小说是浩然的《金光大道》,翻得都快烂了。
家用电器有两件:一台声音吱啦吱啦响的电子管收音机,一支手电筒。
墙上贴着一些奖状,林振华仔细看了半天,发现属于自己的只有一张,是初中时候参加运动会得的一个奖,其余的都是妹妹林芳华的。林振华把奖状的项目和时间全部读了一遍,再用华青大学研究生的头脑进行了一下分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林芳华在小学时候得的奖是三好学生和全勤,进入初中之后,就只剩下全勤奖了,没得过三好学生。由此来看,林芳华在学校是个乖乖女,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甚至于不请假,但学习成绩一般,所以与三好学生无缘。至于林振华自己,从来就是个问题少年,连全勤奖都得不到。
林芳华把林振华的衣服放上洗衣粉泡上,从水龙头边回来,看到林振华在研究奖状,不由得问了一声:“哥,你干嘛呢?”
林振华问道:“小芳,你现在读几年级?”
“开学就高一了。”
“成绩怎么样?”
“一般吧。”林芳华的回答正与林振华分析的一样。
“一般是什么意思?在班上排第几?”
“什么第几,就是中间嘛,初中的时候,在班上三十多名。”林芳华不以为然地答道。
三十多名?还是班上。林振华有些郁闷,他当年可是以全县第一的名次考上华青大学的,转世认了个妹妹,居然在班上只能排三十多名。
“嗯,也不要紧,等我安顿下来,给你好好补补课。”林振华承诺道。
“你给我补课?”林芳华像看个怪物一样地看着林振华,笑道,“哥,你初中毕业证都是厂里武装部的苏叔叔帮你走关系弄来的,你还给我补课?”
“呵呵,这个这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林振华道,“你哥我虽然当年学习不怎么样,但是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已经锻炼过了,现在教你这个高中生也没什么问题了。”
“你就吹吧,你当年英语都没学过,我们现在还要学英语呢。How_are_you,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林芳华鄙夷道,这兄妹俩过去也没少斗嘴,林芳华并不怕这个哥哥。
“All_right,and_you。”林振华随口就是一句,开玩笑,自己连雅思都考过的人,玩这种幼儿园的对话还不是白给。
“咦,你的英语发音好准哦,比我们老师发音都好听,你在哪学的?”林芳华服了。
“我是侦察兵嘛,外语不行,怎么抓俘虏啊?”林振华开始信口胡说。
林芳华可不傻:“你们不是打越南鬼子吗,怎么要学英语?”
“越南鬼子过去也被美国鬼子统治过,所以他们也会说英语。”林振华继续忽悠。
“嗯,就算你会英语吧。可是数学呢,你也懂吗?还有物理、化学,你都没学过的。”林芳华问道。
“你放心吧,你们老师能出得来的题,我就能做出来。”林振华道,“我在部队的时候,我们连长就是大学生,我跟他学了很多知识的。”
“那太好了。”林芳华半信半疑,不过这个哥哥今天已经给了她不少惊喜了,她宁可相信林振华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同学好多都有哥哥姐姐能够帮着补课的,你如果能帮我补课的话,我争取考进全班前二十名。”
“不会吧?你就这点理想?”林振华连哭的心都有了,全班前20名,不要太丢人哦。
“那你说多少名嘛?”
“一年时间,争取进全年级前三吧。”林振华保守地说道。
“你就瞎说吧。”这回林芳华直接选择了否定,要说这个哥哥在部队里学了一点东西,她信,但要说能够把她教成全年级前三,这牛皮吹得也太悬乎了吧?
“我说到做到。”林振华道,“对了,杨欣是不是也上高一?要不,你们俩我一块教,以后你们一个是第一名,一个是第二名。”
“杨欣没上高中,她初中毕业就进厂当临时工了,现在都上了两个月的班了。”林芳华道。
“为什么呀?”
“她成绩不好啊,上高中也没用。”林芳华道,“其实我也想进厂当临时工,可是没指标了,杨叔让我先读两年高中,毕业再顶替咱们爹妈的指标,可以当正式工。”
“为什么不是读三年高中呢?”林振华问。
“你咒我留级啊?”林芳华俏眼生愠道。
对了,那时候高中只有两年,林振华想起来了,需要切换的思维实在是太多了。
“哥,你现在有多少钱?”林芳华转向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有200多块钱,怎么啦?”林振华问道。
“有这么多钱啊?”林芳华喜道。
“嗯,我的退伍金,还有我在潭州挣的一笔钱。”
“你还能挣钱呢?”林芳华诧异道。
林振华语焉不详地把在潭州的事情说了一下,不过,他把功劳全归于那位子虚乌有的老右派教授了,说自己曾经听教授说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才能够解决人家的技术难题。
“哥,你太厉害了。”林芳华说道,“我也存了30块钱,回头我们存到一起吧。”
“你哪来的钱?”
“厂里不是一个月给我们各15块钱的抚恤金吗?你当兵去了,就没有了。我每个月15块钱,交10块钱给魏阿姨当饭费,剩下的5块钱零用,这两年,就存了30块钱了。”林芳华道。
“你存的钱,留着花吧。”林振华大大咧咧地说,“我回来了,我负责养你。”
“哥,你的钱要归我管。”林芳华道,她像个小管家婆一般地掰着手指头算道:“你上班以后,一个月有37块钱,转正了才有43块钱。我还有15块钱抚恤金,加起来就是52块钱,我们两个人吃饭,一个月要30块钱,零用不超过10块钱,每个月要存12块钱。”
这回轮到林振华像看妖怪一样地看着妹妹了:“不会吧,妹妹,你多大了?”
“十六啊。”
“我怎么觉得你是六十啊。”
“呸呸呸!”林芳华道,“你当兵以前,我们两个人的抚恤金有30块钱,你还拿去买烟抽,每个月的钱都不够用,还要魏阿姨家里补贴我们。这回你回来之前,魏阿姨说了,让我把你的钱管起来,如果你不同意,她就跟厂里说,让厂里把你的工资交给她,她负责管。你说吧,是要我管,还是要魏阿姨管?”
林振华知道,这个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纯洁到让人叹服。大家都知道他们兄妹无父无母,而过去的那个林振华又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小混混,所以都担心他们兄妹的生活能不能支撑下去。看起来,如果林振华没有改头换面,魏素萍真的会到厂子里要求代管他的工资,而且厂里也会大力支持,估计林振华想找个地方打官司都没戏。
“好好,我的钱归你管。”林振华连声答应着,他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钱,数出20张大团结交给林芳华:“给你,200块,剩下的我留着零用,刚回来,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办。钱都归你了,你负责管家吧。”
“这么多钱啊?”林芳华还真是长这么大都没见过200块钱,她连忙把钱揣进怀里,转身就往外跑:“我现在就去银行存钱,哥,你跟别人千万别说我们家有钱啊。”
感谢暗暗_啊啊、老吴小吴两位读者的慷慨打赏,新书上传即能得到打赏,心里美美的,日更7000而手不抽筋了。
009狐朋狗党
“有没有搞错啊。”林振华看着林芳华慌慌张张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后世的他,虽然只是一个研究生,但手上几万块钱也是拿过的,还从来没有想过200块钱会让妹妹兴奋和紧张成这个样子。
不行,得想办法挣钱,林振华默默地想到,按照后世的生活习惯,自己这点退伍金根本经不起几天折腾,未来如果单靠兄妹俩每月52块钱的收入生活,岂不要苦死?等等,好像妹妹的意思是这52块钱还得拿出12块来存着,一个月就只剩下40块了。40块钱,按东风厂那顿晚餐的标准,得存几个月的钱才能吃上一回呢?
“振华,振华!”屋外传来一阵喊声,没等林振华答应,门就被推开了,紧接着几个小青年一涌而入,把林振华围在垓心,亲亲热热地问长问短起来。
“勇群,红阳,少哲!”林振华激动地喊着朋友们的名字,和他们互相拍打着。这几个人,都是厂里的职工子弟,在林振华当兵之前,是和他一块在社会上瞎混的铁哥们。
赵勇群,老爹是翻砂工,他自己也有一把好力气,人高马大,热衷于用拳头摆平各种事情,当然,事后往往就是被老爹拎过去再摆平一次。
褚红阳,老爹是供销科长,家里有点小钱,他喜欢满世界交朋友,经常偷家里的烟酒出来请客,人缘不错。
彭少哲,老爹是技术科的,他从小读过几本书,见识比其他的伙伴多一些,喜欢自称自己是智多星。每次几个人出去寻衅打架,坏点子都是他出的。但每次惹了事回来,唯一能够不挨家里打的就是他。
“振华,我听人说你回来了,怎么也不去找我们?”褚红阳抱怨道。
“我回来以后在魏阿姨家里吃的饭,这才刚到家,家里还得收拾收拾。”林振华解释道。
“去她家吃什么饭,接风的饭应当和我们哥们吃嘛。”赵勇群道。
彭少哲横了他一眼,道:“我们哪有钱请振华吃饭?我看杨欣她妈前两天就买了很多菜,早就准备好了的。”
“那也不如我们哥们一起吃得开心,对不对?”褚红阳道。
“要不,晚上这顿咱们一起吃?”赵勇群提议道,“我还有两块钱,你们再凑点,我们去买点菜来在振华家里做。”
“我出一瓶酒。”褚红阳说着,变戏法一般地从身后拿出一瓶酒来。林振华看了一眼,是最普通的那种白酒,酒瓶盖还不是原装的,而是换了一个木塞子。林振华知道,褚红阳的父亲在厂里负责供销,经常有些接来送往的业务,要陪客人吃饭。送走客人之后,酒桌上剩下的白酒他是有权利带回家去喝的,不过,拿走这样的酒,每瓶也要给食堂交两毛钱,否则就属于贪污了。褚红阳拿来的酒,就是这种来历。
“不用你们破费了,这顿饭算我的吧。”林振华说道。他看到妹妹从外面回来,便喊了一声:“小芳,你去买点菜,我箱子里还有酒,今天晚上,我和勇群、红阳他们聚一聚。”
林芳华看了赵勇群等人一眼,倒也没什么反感的表示,这些江湖混混对于家里人都是挺不错的,林振华去当兵这两年,有时候林芳华在学校里有些小麻烦的时候,也都是赵勇群他们几个帮她摆平的。
“小芳,买点好菜,弄只鸡。”林振华把妹妹拉到屋外,小声地对交代道。
“你疯了,不过年不过节,哪有吃鸡的?”林芳华瞪着眼睛斥道。
“呃,那就来点排骨吧。”
“没肉票了。”林芳华道,现在已经是月底了,肉票早就用完了。
“那你说有什么吧?”林振华一筹莫展,只好把决定权交给妹妹。
林芳华倒也不愿意让哥哥失望,说了声:“我去看看吧。”然后便挎上菜篮子走了,厂子外面就有一个小菜场,有些周围的农民在那里卖菜。
“怎么样,哥几个现在都在哪混着呢?”林振华回到屋里,对几个哥们问道,他现在也要开始习惯于使用工人的语言来与人交流了。
“还能在哪,都在当临时工呗。”赵勇群道,“你走了以后没多久,我们就都进厂当临时工了,红阳在管仓库,少哲在晒图室,都是好地方,就是我苦了,跟着我老爸在翻砂车间,负责运砂箱。”
“这叫人尽其才嘛。”彭少哲笑道,“我们三个人,就数你身体好,力气大,你不搬砂箱,谁搬?”
林振华道:“还不知道我会分一个什么工种呢。”
褚红阳道:“你不管分什么工种,也比我们强。你是正式工,一进厂就是37块钱。我们是临时工,一个月24块半。就这些钱,财务科还不直接发给我们,都是我们老爸代领的。”
“你们怎么不当正式工?”林振华傻乎乎地问道,对于当年的制度,他基本上就是个白痴。
“你以为正式工这么好当?”彭少哲道,“你是退伍军人,又有你爹妈的指标空着,所以你一进厂就能当正式工。我们要转正式工,得等老爹老娘有一个退休,才能有名额。”
“我爸才42岁,等他退休,我自己就先退休了。”褚红阳郁闷地说。
“你愁什么?”赵勇群道,“你爸好歹也是中层干部,如果有招工名额,肯定是优先照顾你们这些人的,我爸就是一个工人,真正苦的是我们。”
赵勇群的话虽是这样说着,但对褚红阳却没有一丝反感的意思,那年头,能搞不正之风是人家的本事,自己没本事也不会怨别人。
褚红阳估计也是认同赵勇群的话,所以也没有反驳,而是直接把话题拉回到林振华的身上:“振华,你去找厂长没有,给你分了什么工种?”
这是一天之内第二个跟他谈工种的人了,看来厂里的人对于工种这个问题真是挺敏感的。林振华摇了摇头:“明天上班再说吧,分我什么工种,就干什么工种呗。”
林振华这样说,也是这样想的。厂子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模式了,一个工种一旦确定下来,就是终身的事情,所以大家对分工种十分重视。但林振华知道,几年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模式将会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农民会变成炒房客,八级钳工会去开早点铺,教授会变成老板,老板也会到高校去当什么客座教授,现在费这么多力气去定一个什么工种,未来会显得很可笑的。
“振华,你是不是当兵当傻了?”彭少哲纳闷地说,“你应该还有点退伍金吧?没全部花掉吧?还不赶紧去买点好烟好酒,晚上提到厂长家去。现在要攻个山头,没有二十响和手榴弹是不行的。”
“二十响和手榴弹?”林振华一愣,我倒啊,这还是工厂吗。
“怎么,你们在部队里不这样说吗?”彭少哲问道,“二十响就是香烟,手榴弹就是酒瓶子啊。”
林振华呵呵笑道:“我哪有钱给他们送礼,我不会留着钱娶媳妇啊?再说了,过两年我妹要上大学,也得留点钱吧。”
“上大学?”褚红阳笑了,“小芳的成绩跟我妹妹一样,还上得了大学?你别开玩笑了。今年高考,咱们厂的子弟连一个中专都没上,你还想着小芳能上大学?”
林振华彻底无语了,他实在无法跟这帮哥们说,自己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林振华了,自己是华青大学的研究生,指导个把高中生高考跟玩儿似的。
林芳华买菜回来了,菜篮子里除了有几样青菜之外,居然还有一条三斤多重的大草鱼,丰华县有章江流过,盛产淡水鱼。那个年代里商品经济不发达,捕鱼的人少,所以经常能够捕到一些很大的鱼。厂子里的工人们收入都不高,平时少有人会买这样大的鱼吃,林芳华也是为了不扫哥哥的兴,才咬咬牙买了一条大鱼。
“哟,有鱼啊,不错。”林振华喜道,“这条鱼归我做,我给大家露一手绝活。”
“你会做饭?”包括林芳华在内,所有的人都露出一脸不信任的样子。
林振华笑着说:“毛主席说过,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我当了两年兵,好歹也算是大专毕业吧。做条鱼有何难的。这样吧,青菜由小芳做,鱼交给我了,保证让大家吃得满意。”
010世纪末的理想
林振华做的麻辣水煮鱼赢得了满堂喝彩,这道菜是他读研究生期间为了泡女友而苦心钻研过的,效果自然不同凡响。据林振华自己评价,这盆水煮鱼只达到了他穿越前做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水平,因为缺乏各式调料,尤其是缺少食用油。如果不是林芳华及时夺过油瓶,林振华差不多要把全家一个月定量供应的油都倒进锅里去了。
“小华,你到部队可真是脱胎换骨了,原来你只会吃饭,哪会做饭啊。想不到现在竟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来,小食堂的刘大厨也不如你啊。”禇红阳啃着最后一块鱼骨头,意犹未已地说道。
“其实我也就会做这一道菜。”林振华谦虚地说,“自卫还击战的时候,我们部队在云南呆了半年,我就是在那里学的。”
“这鱼真的不错。”赵勇群说,“还有这五粮液酒,比咱们县出的高粱酒好喝多了。”
褚红阳白了赵勇群一眼:“你懂个啥,这酒三块多钱一瓶呢,我爸在供销科搞这么多年的接待,也没喝过几回。”
“三块多钱?”彭少哲咂着舌,“小华,你发财了?”
“呵呵,朋友送的。”林振华道,“我在回来的路上,救了个湘平省的干部,他送的。”
“这样的好事,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啊?”赵勇群道,“吃得太饱了,得回去睡觉去。咱们都走吧,让小华也早点睡觉。”
几个损友打着饱嗝告辞走了,兜里还放着林振华塞给他们的几盒红双喜香烟。他们都是当年和林振华一起逃课打架的铁哥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林振华有好烟好酒,他们可是不会客气的。
“哥,你做的鱼真的很好吃,我还没吃够呢。以后我们每个月吃一次好不好?”送走禇红阳等人,林芳华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对林振华诉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刚才她碍于有这么多人在场,没意思多吃,现在看着空空的菜盆,好生留恋。也怪林振华的这帮损友太能吃了,连盆里的辣油都喝了个精光。
林振华伸手在林芳华头上胡撸了一通,笑着说:“你想吃,明天再买一条鱼来就是了,我给你做,做了你一个人吃个饱。”
林芳华现在已经开始有些适应哥哥的亲昵动作了,兄妹俩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样亲昵过了,这种感觉让林芳华觉得心里暖暖的。对于哥哥的提议,她却并不以为然:“好东西哪能天天吃,这条鱼一块多钱呢,还不算你用了那么多油。”
林振华道:“小芳,现在我已经回来了,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向你保证,用不了一年,我一定会让你每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鱼,直到你吃腻了为止。”
“你在说梦话吧。”林芳华说道,“我们在学校里写作文,写2000年的一天,我们也没敢说每天都吃这样的鱼。”
“那你们写什么?”林振华饶有兴趣地问道,他很想知道,在当时的人心目中,2000年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
“我写的不告诉你,我们班老师念的范文写的是说,早上起来,把饭放到一个特制的锅里,插上电就上班去了。等到中午下班回来的时候,饭就已经做熟了,还热着呢。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啊?”林芳华说道。
林振华哭笑不得:“妹妹,你们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电饭煲吗?”
“什么电饭煲?”林芳华纳闷道。
林振华想了想,点点头:“这个理想不用到2000年,1980年我就给你实现了。等我找到合适的材料,我给你做一个这样的锅。”
“哥,你真的好会吹牛了。”林芳华觉得自己彻底认清了这个哥哥的真面目,“你以为这是一个电炉啊?人家把饭煮熟了就会自动断电的,是要用机器人控制的。”
“这哪用得着什么机器人啊。”林振华让林芳华给说乐了,“电饭锅的控温器就是一块普通的双金属片而已,一边是铁,一边是铜,它们热膨胀的系数不同,所以温度一高,就会弯曲,把电源断开。纯粹的机械产品,一个晶体管都用不上。”
林芳华听林振华说得那么认真,不由得也有几分信了:“哥,你真的懂这些吗?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