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都是穷怕了的,一点钱都要死死地攥在手上。

    电子表热卖了一阵之后,就开始慢慢冷却下来了,毕竟一个县城里的购买力是非常有限的,当那些想买而且买得起的人们都买完了之后,原来的火爆场面就不复存在了。幸好,这时候麦克镜的销售又开始红火起来。

    这是1980年的5月份,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央视播出,总戴着一副大墨镜的超人麦克的形象风靡神州,直接激发了一种被称为“麦克镜”的商品的市场。林振华未卜先知,提前准备了两大箱麦克镜,结果一投入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丰华县的小年轻几乎人脸一副麦克镜,全都出自于欣欣商店。

    棋先一招带来的利润是非常丰厚的,等到其他的个体户回过味来,跑到广州批来大量的麦克镜时,这股热潮已经过去了,市面上的麦克镜价格大跌,已经挣不到什么钱了。

    欣欣商店还推出了一样畅销商品,那就是计算器,这在当年也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了。计算器的用户主要是各家单位,其购买方式与普通消费者不同。兰武峰不敢直接到各单位去推销,而熊立军则觉得无所谓,他背上兰武峰的那个大帆布包,装上一包的计算器和电子表,开始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敲门兜售。

    熊立军巧舌如簧,能够把死的东西都说成活的,一块小小的计算器到了他的手里,就能够被演绎成四个现代化的必要装备,似乎哪个单位不配上几个计算器,就会被时代抛弃一般。

    此外,他还带着一些价格低廉,但精巧可爱的小礼品,搭配在计算器里,搞“买一送一”这样的促销活动。这些小礼品价值虽低,但对于各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买计算器的钱是由单位掏的,而这些“赠品”则不需要入账,是可以归个人所有的。

    在第一批采购的商品销售得差不多之后,林振华派出熊立军再赴广州,采办新的商品。出门之前,林振华交代熊立军,到广州之后,可以去找一个叫作“中意集团广州办事处”的机构,那个机构会给他提供必要的帮助。

    原来,在林振华的欣欣商店欣欣向荣地发展之时,祁仲谋在重庆开的中意商店发展得更为迅速。凭着林振华赊销给他的五千元货物,祁仲谋挣到了沉甸甸的第一桶金。这位商业天才在拥有了这笔几万元的启动资金之后,就如困龙入海,开始尽情地施展手脚了。

    重庆的市场远比丰华县要大得多,而祁仲谋的经营能力也远在林振华、熊立军等人之上,所以,当林振华等人刚刚挣到十几万块钱的时候,祁仲谋已经有了百万身家,他在广州建了一个办事处,专门负责与走私贩子们联络,采购各种廉价商品,然后再发往重庆销售。

    祁仲谋是一个念旧的人,他深知,自己能够如此迅速地起家,主要原因在于林振华的帮忙。他在挣到钱之后,迅速地归还了林振华赊给他的商品的货款,同时还告诉林振华,自己在广州拥有这样一个机构,林振华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在广州办,可以随时找这个机构帮忙。

    在祁仲谋的帮助下,熊立军摸清了广州的各处商品批发渠道,同时还攀上了公安、铁路等各方面的关系。熊立军在与人打交道方面明显比兰武峰要强得多,他能够放得下架子,对每个人都陪着笑脸,所以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吃得开。

    成箱成箱的走私商品从广州运往丰华,把欣欣商店的货架撑得满满当当的。除了传统的电子表等商品外,熊立军还根据丰华居民的需求,采购了诸如喇叭裤、尼龙袜、尼龙衬衣、气体打火机、塑料文具盒等五花八门的时尚货。这些商品,在国营的百货商店里是绝对看不到的,而又是刚刚有点闲钱的人们所热衷于购买的。

    欣欣商店的名气很快就做大了,在丰华县博得了一个“小香港”的美誉,意思是说香港有的商品,在欣欣商店就能够买到。熊立军对于这个传言十分得意,他甚至于专门从广州买来了一些香港歌星和影星的大幅图片,贴在商店里,引得那些时尚男女们没事都要到商店来转悠几圈。

    林振华看熊立军花样百出,把一个商店经营得风生水起,不禁暗自叹服,觉得自己枉为穿越人士,搞商业居然还不如当年的人。看来,熊立军过去的慵懒,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事业,给他一个平台,他就能够还世人一个惊喜。

    欣欣商店的所有权是属于林振华的,但他坚持要给兰武峰和熊立军一部分股份,在经过反复协商之后,两个人同意各接受10%的股份,给林振华留下了80%。

    起先,林振华还有些担心熊立军会嫌所占股份太少,谁知熊立军却觉得自己一穷二白,凭空得了10%的股份,很是过意不去。

    在开张的头一月,欣欣商店就挣到了5万多块钱的利润,在林振华的竭力主张之下,兰武峰和熊立军分别提走了5000元的分红,两个人一下子就从赤贫变成了半个万元户。

    熊立军拿到分红之后,到黑市上去买了两条万宝路香烟,然后回到汉华厂去,给所有他曾经蹭过烟抽的工人们各发了一包。此举自然又引起了厂里一阵小小的议论,不过熊立军已经不在乎这些议论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与过去的那个自己彻底决裂了。

    062逍遥的日子

    林振华现在日子过得非常逍遥,欣欣商店每个月能够给他提供三四万块钱的利润,所有这些钱都由熊立军出面,替他存在几个不同的银行里了。当年存钱没有实名制一说,银行只认存折和印章。林振华用了几个不同的假名字,让熊立军去替他存钱,然后再把存折收在自己的手上。欣欣商店经营了几个月时间,林振华的存款已经超过了10万,不过,这个数字只有熊立军和兰武峰知道,林振华连小芳都没有告诉。

    林振华还有一个秘密,是连熊立军和兰武峰也不知道的,那就是他还有一笔存在瑞士银行里的美元,总额有20万之多。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林振华是不可能把这笔钱取出来使用的,他目前对于这笔钱如何使用也没什么特别的考虑,他想,实在不行,就留着给妹妹未来出国留学用吧。

    尽管有了六位数的身家,林振华每天还是悠悠哉哉地照样去上班。他已经被正式任命为技术科副科长了,工资也涨到了每个月43块钱,相当于是提前转正了。

    林振华在技术科的工作也很轻松。汉华机械厂的产品大多是已经定型的,技术科不需要搞产品设计,主要的工作只是设计产品工艺。偶尔有一些用户提出特殊的需求,技术科就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一些微调,这样的工作,技术科现有的人员也是做得轻车熟路的,根本不需要林振华干什么。

    林振华唯一的事情,就是负责数控机床的操作培训。他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把英文版的操作手册译成了中文,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了注释,这样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工人也能够看得懂了。

    在林振华的言传身教之下,彭钢和杨欣的操作能力提升得非常快,基本上已经能够独立地利用数控铣床加工工件了。彭钢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机械的悟性极高,数控的概念对于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周折就掌握了基本的原理。至于杨欣,她的进步只能用一句非常俗的话来说明,那就是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

    林振华一次又一次的高调表现,使他在厂子里的行情日益看涨,直接或者间接给他提亲的,已经超过两位数了。杨欣对此事洞若观火,虽然出于女孩子家的羞涩,她还不便直接向林振华表明心迹,但在具体的行动上,却是越来越主动了。

    进入高一下学期之后,林芳华的学习更忙了,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有时候下午放了学,她就索性不回家来,在学校食堂里吃晚饭。遇到这种时候,杨欣就会主动跑到林家来帮林振华做饭,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似乎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做的。

    在林芳华呆在学校不回来的时候,林家的餐桌上,就只有林振华和杨欣两个人了。两个人的关系毕竟还没有发展到浓情蜜意的阶段,饭桌的话题,一半是关于数控机床的操作,另一半则是林振华给杨欣讲百科知识。杨欣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加上那个年代信息闭塞,所以知识面非常窄。而林振华是从互联网时代过来的人,可谓是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无所不知。

    除了与杨欣的感情发展之外,林振华与胡杨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双方之间已经挑破了窗户纸,林振华知道,胡杨绝非一个平常人。当然,胡杨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流落到汉华厂,林振华还不清楚。

    胡杨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林振华弄来的那些英文原版书,而且完全不挑剔专业,每一本书他都看得十分认真,并且还做了详细的笔记。他的那些笔记,林振华看了一部分,发现都是胡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胡杨的有些想法,与后来学术界、工程界的研究成果隐隐相合。林振华知道,胡杨缺的只是足够的实验条件,如果条件允许,也许他能够先于外国学者解决许多问题。

    林振华没事的时候就会跑到木模班去和胡杨聊天,胡杨自从得到那批原版书之后,就很少有时间和其他人聊天了,但对于林振华,他从来都是欢迎的。这一老一少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胡杨的思维十分敏锐,能够针对技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林振华则完全是凭借着穿越者的金手指,能够对胡杨的想法作出恰当的评论。胡杨从林振华那里学到了不少全新的知识,而林振华也从胡杨那里学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林振华的升迁,让他原来的几个死党也都非常高兴。林振华的前身,与彭少哲、褚红阳、赵勇群等人,曾经是一起逃课、一起打架闯祸的铁哥们,现在这个身体里的灵魂虽然换了一个人,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并没有因此而淡化。

    这天下班之后,几个朋友又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商量着去林振华家里弄点什么东西吃的问题。彭少哲等人都是临时工,工资低,而且还有父母管着钱,所以囊中羞涩。林振华虽然财不外露,但在吃喝的问题上,还是十分宽裕的。凡事皆由林振华掏钱,已经是这四兄弟形成的默契了。

    “小华,你小子走了什么运了,怎么一下子就当了干部了,以后我们几个里面最有出息的就是你了。”赵勇群这样对他说道。

    褚红阳也说:“小华,我们现在还是临时工呢,你是个正式工也就罢了,居然还能以工代干。你知道吗,我爸爸现在每天都要拿着你的事迹来教育我,让我好好上进。你说你就不能表现得差一点,你这样,让我们怎么混啊。”

    最苦的是彭少哲,他在林振华面前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他的老爹彭先道就是技术科的技术员。这位老爷子原来还曾经牛哄哄地教训过林振华若干次,现在居然很悲摧地成了林振华的下属,其尴尬可想而知。老爷子尴尬了,彭少哲这个当儿子的脸上自然也就挂不住了。

    “唉,你说我现在是叫你小华呢,还是叫你林科长呢?”彭少哲唉声叹气道。

    “当然还是叫小华了。”林振华笑道。

    彭少哲道:“我爸说了,现在连他都要叫你林科长,我怎么能叫你小华?”

    “我去找厂长要求辞职行不行?”林振华向几位损友求教道。

    “不行!”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为什么?”林振华真有些弄不明白了,“你们刚才还说我升官太快,弄得你们不爽了,怎么现在又不让我辞职了。”

    “你傻呀。”褚红阳道,“你不但不能辞职,你还要想办法升官。什么时候你当了厂长了,给兄弟几个解决个正式工的指标,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闹了半天,你们在这等着我呢。”林振华叹道。

    赵勇群道:“好了好了,小华当厂长的事情以后再说,大家先商量一下,今天吃啥?”

    彭少哲坏笑道:“我听人说,小华擅长于做一种林氏叫花鸡,可惜我们一直都无缘得见啊。”

    “你听谁说的?”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彭少哲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了叫花鸡,居然只请了女朋友,把我们几个兄弟都给踢到一边去了。你说说看,有没有这回事?”

    “这个嘛……”林振华悻悻地笑着:“其实你们想吃叫花鸡也很容易,大不了我现在就回去给你们做就是了,说什么重色轻友啥的,这传出去,对兄弟我的名声,影响多坏啊。”

    众人正在说笑着,忽然听到厂区里一阵大乱,有女人的哭喊声,还有男人的吼叫声。紧接着,就见许多人向着家属区的某个地方奔去,还有人则是向着汽车班狂奔,少顷,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轰隆隆地开出车库,冲向家属区。

    “杨欣,出什么事了?”林振华一眼看到正匆匆忙忙奔过来的杨欣,便喊住了她。

    杨欣气喘吁吁地答道:“出大事了,彭钢师傅的大儿子彭俊,喝敌敌畏自杀了!”

    063短见

    一连几天,汉华机械厂都沉浸在一片骚动不安的情绪之中。

    那一天,服毒自杀的彭俊被厂里用卡车及时地送到了县人民医院,经过洗胃和抢救,算是拣回来一条命,然而,彭俊自杀的原因,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压在全厂许多工人的心上。

    原来,彭俊自杀的原因,是刚刚谈了半个月的对象又吹掉了,这已经是他吹掉的第五个对象,而对象与他吹灯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还是一个临时工。

    已经27岁的彭俊,与厂子里许多大龄的子弟一样,从初中毕业开始,就一直在厂子里做临时工,遥遥无期地等待着招工进厂的机会。

    中国的国有企业招工,经历过若干个不同的时期。在50年代,工厂招工是面对全社会的,包括农家子弟,也有机会进入工厂,成为吃商品粮的工人。在农村公社化之前,劳动力充足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甚至好于工人,因此当工人的愿望并不迫切。

    进入60年代之后,城乡差距开始逐渐拉开,国家严格控制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人数。此时,工厂招工的范围就缩小到了城市居民,农村孩子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工人。不过,这个时期城市的新增就业压力还不大,城市里的孩子只要一成年,几乎都能够由国家安排工作。

    从60年代末开始,城市的就业形势变得紧张起来,大量建国后出生的孩子进入了就业大军,而国家则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导致经济停滞,就业岗位的增加十分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推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把一部分城市的年轻人推向农村,以减轻城市就业的压力。

    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的招工名额成为极其稀缺的资源,各省市、各行业系统都把招工的范围严格地限制在自己的管辖区域之内,轻易不肯外流。比如说,汉华机械厂的招工指标,一般都是由轻化厅下达的,招工的范围仅限于轻化厅系统内的子弟以及化工技校毕业的学生。

    即便如此,面对于五六十年代的出生潮而言,各企业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还是十分有限的。1979年,国家推出了知青返城的政策,数以千万计的知青从各地农村涌回城市,更是给城市的就业带来了灾难性的重压。

    汉华机械厂建于50年代末,建厂时大多数的工人年龄都在二三十岁,现在正好进入子女需要就业的阶段。据厂办的统计,全厂需要就业的职工子弟多达百人。彭少哲、褚红阳、赵勇群、杨欣等人,都属于这一类,不过,他们年龄还比较小,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所以对于转为正式工的要求还不那么迫切。但如彭俊这样二十七八岁的子弟,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在后世,27岁没结婚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情,大城市里能够在30岁以前结婚都是一件挺稀罕的事情了。但在当年,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才20岁,一般人在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拖到27岁绝对算是很晚的了。

    彭俊的家庭条件不算很差,父母是双职工,而且为了这个儿子结婚,彭钢两口子省吃俭用,已经积攒下了一整套的家具,房子也能够腾出一间来。妨碍彭俊搞对象的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他的临时工身份。

    作为临时工,彭俊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多块钱,结婚之后,除非他厚着脸皮向父母要钱,否则,小家庭的生活将会是比较拮据的。这个年代的女孩子都是非常实际的,没有谁愿意嫁给一个经济上都不能自立的男人。

    就这样,彭俊前前后后谈了五个对象,无一例外地被女方捷足先“蹬”了。彭俊觉得自己脸上实在是挂不住,加上对于未来招工进厂也失去了希望,于是趁着父母都去上班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在家里,把一小瓶灭蚊子用的敌敌畏喝了下去。

    不幸中的万幸是,彭钢的妻子正好有事,提前离开车间回家。一推门,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药味,再一细看,发现儿子倒在床上,口吐白沫,当即吓得尖叫起来。周围邻居一同跑过来,弄清情况之后,有的赶紧去找医务所的医生,有的去车间喊彭钢,还有的直接就去叫来了厂里的车子。大家七手八脚,把彭俊弄上了卡车,送到医院,这才没有酿成惨剧。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彭钢家里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住别人。仅仅半天时间,全厂的工人都知道了彭俊自杀的缘由,那一百多个待业的职工子弟,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无一不觉得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至于那些年龄与彭俊相仿的孩子们,更是黯然神伤,似乎此时正躺在医院病床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不就是一个正式工吗,至于为这个走绝路吗?”林振华在与杨欣共进晚餐的时候,忍不住提到了这个话题。

    “你自己是正式工,你当然不知道我们这些临时工是什么想法。”杨欣反驳道。

    “你们临时工?”林振华一愣,这才想起杨欣也是临时工,与彭俊是一个阵营的,他连忙端起碗闻了又闻,还用狐疑的眼光看着杨欣。

    “你闻什么呢?”杨欣问道。

    “我闻闻看,你有没有在饭里放敌敌畏。”

    “你要死啊!”杨欣骂道,“我就算要喝敌敌畏,也不会拉着你一起喝吧。”

    “那我就放心了。”林振华道。

    “你就不关心我死活了?”杨欣怒道。

    林振华道:“不至于吧,当个临时工就要死,那以后如果厂子倒闭了,大家都下岗了,汉华厂岂不要改成公墓了?”

    “你乱讲什么?国营工厂怎么会倒闭?”杨欣道。

    “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林振华道,他收起调侃的嘴脸,严肃地对杨欣说道:“杨欣,我跟你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也不能跟彭俊去学。你要记住,世界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小华哥,你说得轻巧。我如果是个临时工,你说会有人要我吗?”杨欣试探着问道,这其实也是她最大的一块心病了。

    “怎么会没人要?实在没人要,我要。”林振华脱口而出。

    “呸,你要,谁给你啊。”杨欣红着脸骂道,心里却是暖暖的。

    “我可是说认真的。”林振华道,“杨欣,其实你根本没必要在乎什么正式工、临时工的。我跟你说,随着改革进一步推进,用工制度肯定是要改变的。到时候,什么编制之类的,都是浮云,只要你有本事,月薪上万也不是梦。如果没本事,就算你是正式工,说让你下岗你就下岗了。”

    “月薪上万?”杨欣笑道,“小华哥,你吹牛也靠点谱好不好?”

    林振华道:“怎么不可能?你知道熊立军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吗?”

    “嗯,我知道他挣了不少钱的,一个月有没有200块啊?”杨欣问道,她知道熊立军的买卖里面有林振华的股份,只是不知道林振华其实才是真正的老板。

    林振华不屑地道:“200块?你骂谁呢?我告诉你,老熊上个月起码挣了2000。”

    “2000!”杨欣眼睛瞪得溜圆,“他怎么能挣这么多钱?”

    “知道什么叫市场经济了吗?”林振华道,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起身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杨欣,道:“对了,这是给你的分红,不多,200块。”

    “我要分什么红?”杨欣举起双手,远远地躲着那个信封。

    “老熊的商店叫欣欣商店,用的是你的名字,这笔钱是姓名使用费。”林振华胡扯道,他挣了钱之后,就一直想着要拿一些钱给杨欣。虽然他还没有正式决定要把杨欣作为自己的女友,但两个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即使不考虑男女之情,算在兄妹之情的份上,他也不愿意自己挣着大钱,而让杨欣一家过得紧巴巴的。

    “你骗我,这钱我不能要。”杨欣坚持道。

    “你就拿着吧。”林振华走上前,一把揪住了杨欣的衣服。杨欣不能再挣扎了,再挣扎就会显得非常暧昧了。她的脸红得发烫,两只手依然举着,然后就眼睁睁地看着林振华把那个信封塞进了她的衣兜里。

    在那一刻,两个人身体挨得很近,林振华甚至能感觉到杨欣脸上辐射出来的热气。

    他会不会借机亲我一下啊?杨欣胆战心惊地想着。

    要不要借机亲她一下?林振华也在与天人作战。

    亲,还是不亲,这是一个问题……

    064顶替

    林振华终于还是没有勇气把与杨欣的关系再往下发展一步,在那个年代,亲一个女孩子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这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必须把她娶回家了。林振华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所以只是在心里模拟了一遍亲近杨欣的动作,现实中什么也没做成。

    杨欣晕晕乎乎地回到家,把兜里的200块钱掏出来,交给了父母,倒是把杨春山两口子吓了一跳。

    “小欣,这是哪来的这么多钱?”

    “嗯……是小华哥给我的。”

    “他为什么给你钱?”杨春山奇怪地问道。

    “他是不是欺负你了?”魏素萍想象力极其丰富,马上想到了一些儿童不宜的场景。200块钱啊,如果不是犯了严重到不可收拾的错误,林振华怎么会突然拿出200块钱给杨欣呢?

    “没有!”杨欣当然知道母亲说的是什么意思,她满脸绯红地否认着,“你们乱想什么呀。”

    “可是,他为什么要给你钱呢?”杨春山追问道。

    杨欣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才好,只能从头说起了:“爸,妈,你们知道吗,小华哥现在挣钱了,挣了很多钱呢。”

    “他怎么挣的钱?”

    “金工车间那个熊立军,就是原来和小华哥同在搬运班的,不是辞职出去做买卖了吗?其实,小华哥是和他合伙的。小华哥过去当兵的时候,见义勇为,救过一个人,现在这个人发了财,成了一个大款。熊立军做生意,就是得了这个人的帮助,所以他的生意里面,也有小华哥的一份。”杨欣颠三倒四地解释着,这些都是她听林振华说的。

    “我听说,小熊做生意,还真的挣了不少钱呢。短短几个月,起码挣了上千块。”魏素萍对杨春山说道。

    杨欣捂着嘴一笑,小声地说:“爸,妈,我跟你们说,你们可别传出去。听小华哥说,小熊一个月就起码能挣2000块。”

    “这么多啊!”杨春山夫妇都惊住了,与杨欣初听到此消息时候的反应一模一样。

    “可不是吗,他卖的东西,利润可大了。”杨欣说道。

    “那……小华岂不是也挣了很多钱?小欣,他有没有跟你说他挣了多少?”魏素萍打听道。

    “没有。”杨欣摇摇头,“不过,他说这些钱是拿来感谢我们家的,说过去你们两个人一直照顾他和小芳,现在他挣了钱,要孝敬你们。他还说,爸妈现在都是中年人,要加强营养,要不以后老了身体就会差。还有,小涛现在正在长身体,也要吃好一点。反正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钱让我们拿来吃饭。”

    杨春山和魏素萍对了一个眼色,杨春山试探着问道:“小欣,你的意思是说,他不光这一次会拿钱给你,以后可能还会拿?”

    杨欣点了点头,对于情郎的慷慨馈赠,她既觉得害羞,又觉得甜蜜。能够让父母和弟弟因为林振华的缘故而过得好一些,这让她觉得很是自豪。

    魏素萍从那些钱里抽出两张来,递给杨欣道:“这20块钱,拿给你零用。剩下的,我就收起来了,你替我们谢谢一下小华。”

    “唔。”杨欣低头答应着。

    在杨欣回自己房间去之后,杨春山两口子面面相觑,脸上都是一种开心的表情。

    “老杨,这算不算小华给的聘礼啊?”

    “我看是小华提前孝敬老丈人的,这孩子还真是挺有良心的。”

    “你说,小华挣了多少钱啊?”

    “我哪知道?”

    “你说,小欣知不知道?”

    “她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我们的。女生外向啊,现在就知道帮着那头了。”

    “看你说的,小欣不是把钱都拿给我们了吗?这些钱,没准是小华拿给她零用的,她全都交给家里了。”

    “这个女婿,当真不错……”

    林振华对于给杨欣钱这件事情,倒并没有想得那样多。他一直都是一个很乐于助人的人,他自己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非常有限,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愿意让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过得好一些。他觉得自己发了财,拿点钱给杨欣一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不是怕显得过于唐突,他甚至还想过要拿点钱送给胡杨,改善一下他家的生活。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在林振华的脑子里转了一下,这样凭空给人送钱,恐怕谁都接受不了的。

    因为彭俊自杀的事情,彭钢请了好几天假,等到他再回到金工车间上班的时候,脸已经瘦了一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完全不同了,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一般。

    “彭师傅,你看今天我还讲吗?”林振华看出彭钢心情不好,便主动地问道。

    “小林,我这些天操作机床,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的,你今天能不能给我集中解答一下?”彭钢说道,似乎儿子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林振华觉得有些意外,不过还是点了点头,道:“没问题,彭师傅,你问吧,我今天反正也没事,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彭钢走到MK800跟前,启动机器,开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向林振华请教,这些问题都是前几天他在操作的时候所遇到的。林振华打足精神,认真地给彭钢一一解答。杨欣则站在一旁,听着两个人的答问,从中汲取那些自己需要的知识。

    快到下班的时候,彭钢的问题都问完了,他感激地对林振华点了点头,说道:“小林,真的太感谢你了,这些问题,我如果不问清楚了,以后心里总存着一个疙瘩的。”

    “以后?”林振华听着这话,觉得味道不对,“彭师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彭钢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地抚着MK800,嘴里喃喃地说道:“多好的机器啊,我这辈子能开上这样高级的机器,也算是没白当一回铣工了。”

    说着说着,彭钢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一滴浑浊的泪水,径自从他的脸上滑落下来,滴在MK800那光洁的金属外壳上。

    “彭师傅,你怎么啦?”林振华和杨欣异口同声地问道。

    彭钢回过头来,脸上已是老泪纵横,他凄然地说道:“我本来以为,我起码还能再开10年铣床,可是现在……小林,真对不起你花了这么多时间教我,我马上就要退休了,再也没有机会开这台床子了。”

    “退休!”林振华愕然地说,“彭师傅,你不是才49岁吗,怎么就谈退休的事情了?”

    彭钢道:“小俊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他没个正式工作,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对象的。我和他妈妈商量过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办退休,让小俊顶替,这样他就不用再等厂里招工了。我前两天已经跟劳资科谈过了,退休手续已经送到轻化厅去了,只等梁厂长从轻化厅回来,马上就可以办了。”

    065醉酒

    据百度百科的解释:顶替,全称是顶名代替,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工作分配的一种模式,即父亲或母亲退休后可招收其一名子女进入该单位工作,这种情况在农、林、水、地矿系统居多。事实上,在70年代至80年代前半期,顶替这种方式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十分普遍的。顶替这个制度,如果要深究起来,其实是极其不合理的。在城乡差距悬殊的年代里,顶替制度意味着一名城市职工不但自己能够享有比农民更好的福利,他的这种身份还可以世袭下去,子子孙孙都能继续保有这种福利。

    然而,在当年,是不会有人去这样评说顶替制度的,大家都认为这个制度是天经地义,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工人来说,这是他们能够留给子女的最大的遗产了。

    “彭师傅,你还这么年轻,技术又这么好,现在办退休,不是可惜了吗?”林振华问道。

    “有什么办法,我总不能看着孩子找不着对象吧?”彭钢说道,“我家小俊很懂事,他从来也没有要求过我和他妈妈退休让他顶替,我和他妈妈年龄都还没到,也没想过这个事情。直到出了这个事情,我才知道,小俊心里藏了很多事情,我们当父母的,实在是太失职了。我想通了,早晚也是要退休的,何不现在就退,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呢?我已经托人重新给小俊介绍对象了,女方条件很好,她家说了,只要小俊有个正式工作,就可以办事。”

    彭钢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泛起了一丝欣慰,那是一种牺牲自己而为子女谋取幸福的欣慰。

    林振华只觉得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迟疑了一会,他问道:“彭师傅,你退休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能有什么打算?”彭钢道,“养养花,下下棋,等到小俊结了婚,生了孩子,我就在家里带孙子了。”

    如此经验丰富、天资聪颖的一个老铣工,年方五十出头,就在家里养花下棋,含饴弄孙,林振华从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一丝幸福的感觉。

    “工人退休,应该是男工60岁,女工55岁吧,你现在才49岁,厂里能同意你退吗?”林振华继续问道。

    “正常退休当然不行,我办的是病退。”

    “病退?什么病?”

    “我什么病也没有。”彭钢道,“要办病退,只能是请人民医院的医生给开个假证明了。我已经找到人了,想开什么病都行。”

    “那……厂里同意吗?”林振华又问,他想到,朱铁军对于彭钢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希望彭钢学好数控机床,未来能够成为全厂的技术骨干。彭钢此时突然提出要办病退,朱铁军会如何想呢?

    彭钢的眼睛也有些黯淡了,他答道:“梁厂长那边,倒是没什么问题。朱厂长一开始很恼火,坚决不同意。后来我跟他说了小俊的情况,他才答应了。”

    “原来是这样。”林振华道,他已经无话可说了。

    “小林,对不起了,浪费了你这么多时间。还好,杨欣是跟着一起学的,她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得很好,你再认真地教她一段时间,我看她会超过我的。”彭钢指了指杨欣,对林振华说道。

    “彭师傅,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啊。”杨欣带着哭腔说道。

    “厂里应该还会安排人来接替我的位置吧。”彭钢说道。

    “肉食者谋吧。”林振华拽了一句文辞,然后对彭钢说道:“彭师傅,你要走了,咱们还没在一起聚过呢。如果你看得起我小林,今天晚上我做东,我们到门口的小饭馆去喝几口,算是我和杨欣给你送行,好不好?”

    “要不,还是我做东吧。”彭钢迟疑着说道,“小林,学数控机床,你是我师傅,我一直还没有摆过谢师酒呢。”

    “彭师傅,你就不要争了,你家的经济状况我也知道,我是单身汉,经济条件比你好,这顿酒肯定应该我请。数控机床这事,只是因为我跟美国人学了一点,算不上什么师傅。我在搬运班的时候,你一直都很照顾我。你要退休了,以后大家不说是同事了,你是我的长辈,我请你一顿酒是应该的。”林振华振振有辞地说。

    彭钢心里苦闷,听到林振华这样说,也就点头同意了。三个人一起来到厂子外面的一家小饭馆,林振华二话不说,直接拍了20块钱给店老板,让他尽管上酒上菜。

    这一顿酒,两个男人一口气干掉了四瓶52度的高粱酒,杨欣在一旁跳着脚拦,死活也拦不住。最后,两个男人都喝得烂醉如泥,彭钢被闻讯而来的老婆和孩子架回家去了,林振华则是被杨春山、杨欣和小芳三个人几乎抬着回到了家。

    看着躺在床上喃喃自语不知说着什么的林振华,小芳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她从来没有见过哥哥如此失态的样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又担心哥哥这一醉会不会影响到身体。

    “小芳,别哭,别哭。”杨欣拼命地劝着林芳华,自己的眼圈也有点红了。

    “这孩子,怎么会喝了这么多酒?”杨春山叹道。

    “彭师傅说要办病退,小华哥替他难过,就多喝了点。”杨欣解释道。

    “唉,老彭也是没办法。如果有点办法,谁愿意50没到就呆在家里闲着?这个小华也是,这又不关他的事情,他难过什么?”杨春山唠叨着。

    杨欣懒得听他的唠叨,往外推着他:“爸,你回去吧。”

    “怎么,你不回去?”

    “小华哥这个样子,小芳一个人哪行?我在这里陪着小芳。”杨欣说道。

    “好吧,有什么事就回来喊我。”杨春山摇了摇头,一个人走了。不过,他在心里嘀咕着:女大不中留啊,现在就知道疼男人了。

    杨欣去烧了点热水,淘了一把热毛巾,让小芳帮林振华擦了擦脸。她自己可不好意思干这样的事情,虽然她很想这样干。

    “小芳,要不你去睡吧,我在这里看着小华哥就好了。”杨欣对林芳华说道。

    “还是你去睡吧,我看着我哥。”

    “你明天要上课呢。”

    “你明天不是要上班吗?”

    “要不,我看前半夜吧,后半夜估计他的酒也醒了,到时候我再去睡。如果不行,我就跟你起来换我。”杨欣安排道。

    “好吧。”林芳华答应了,她现在已经把杨欣当成准嫂子了,这种事情,本来也是应当由嫂子来做的,杨欣既然想做,那就由她吧。

    林振华睡到半夜的时候酒才醒过来,他睁开眼,感觉到身边有人,还以为是妹妹小芳,便说了声:“小芳,给我倒点水来。”

    “好的。”杨欣答应着,迅速地倒了一杯水过来,端到林振华嘴边,喂着他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

    “怎么是你?”林振华喝完水,脑子清醒了一些,这才发现床边坐着的是杨欣,不由得有些诧异。

    杨欣柔声地说道:“你喝醉了,是我爸还有我和小芳把你送回来的。我和小芳换班照顾你,我守前半夜。”

    “哦,谢谢你了。”林振华说道,“现在几点了?”

    杨欣扭头去看桌上的钟,但屋里关了灯,她看不清楚。她抬起手腕,用另一只手按了一下手腕上的电子表,电子表里的一个小发光二极管亮了,照出液晶屏上显示的时间。

    “一点半了。”杨欣说道,同时对于刚才的举动很是心疼。她听人说,电子表里的灯是很耗电的,按一次就会用掉相当于走一个月时间的电。

    “你这块表是小芳送给你的吧?”林振华没话找话地问道。

    “嗯,是多功能的。我在欣欣商店看到过,要30多块钱呢。”

    “别听他瞎扯,这种表在广州的进价才8块钱呢。”

    “利润这么高啊?”

    “可不是吗,做生意比办工厂挣钱快多了。”

    两个人漫无边际地聊了几句,杨欣忍不住劝道:“小华哥,你以后可别喝这么多酒了,把我和小芳都吓坏了。”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会注意的。其实,今天我喝的也不算多,在部队的时候,我喝过比这还多的。只不过今天喝的是闷酒,不知不觉就喝倒了。”

    “小华哥,彭师傅的事情,与你又没有关系,你不用这样难过的。”杨欣道。

    “唉,我只是替彭师傅觉得可惜。”林振华道,“杨欣,你知道吗,像彭师傅这样优秀的工?(: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