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梢岳潘黄鸶伞6闶怯械ノ坏模道员J眨阏娴挠械咳拥粽庖磺校俊?br />
熊立军自嘲地笑道:“小林,你也看到了,我现在是光棍一条,再干上十年,也还是这个样子。说实话,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混下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已。如果你能给我一个机会,不管多大的风险,我都愿意往下跳。”
林振华点点头:“老熊,当下我倒真有一个需要你帮忙的地方。那个帮我做事的小伙子,叫兰武峰,他是个云南知青,现在户口还在云南,所以在丰华县办不下个体经营执照,我正在琢磨着用谁的名义来办这个执照。此外,正如你所说,他在经营方面也的确有些欠缺,如果丰华这边的业务要扩大,光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这两样我都可以做到。个体执照这面,只要我打辞职报告,就可以算是待业青年了,到时候就可以办个体执照。至于经营,我口说无凭,但只要你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证明给你看的。”熊立军拍着胸脯说道。
“好吧,老熊,我们今天先谈到这一步,你和我都再想一想。我能够开出来的条件是这样的:第一,我会给一次性地给你2000块钱,作为你辞职的补偿。第二,我承诺每个月付给你不少于100块钱的工资。第三,如果业务开展得顺利,我未来会给你分配股份,最高可以达到全部股份的20%。这三个条件,你考虑考虑。”
听到林振华说出如此具体的条件来,熊立军一时倒有了一些惶恐的感觉。他迟疑了片刻,苦笑着说道:“小林,你说的这些条件,我连想都不敢想。过去我也曾想过,只要有人给我1000块钱,我就辞职不干了,随便去倒腾点什么东西卖,也比在工厂里挣这42块钱要强。可是刚才听你这样一说,我心里还真有些没着没落的。”
林振华道:“老熊,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毕竟这是人生的一大步,不是这样随便能够迈出去的,你还是认真地想想吧。不过,我敢保证,如果你迈出这一步了,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林振华话虽这样说,心里却很是感慨。他敢说熊立军绝不会后悔,也只是因为自己拥有对今后30年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放在1980年这样一个时期,真没人知道放弃一个铁饭碗会有多大的风险。在这个问题上,他无法替熊立军做决定,还是让熊立军自己去思考吧。
“让我想想吧。”熊立军站起身,把那盒万宝路塞进兜里,缓缓地走出了搬运班,“小林,如果钟师傅来了,帮我请个假,就说我脚磕伤了,要回去休息。”
“你干什么去?”林振华问道。
“我去江堤上走走,好好想想。”
057原版书
熊立军心事重重地出去了,林振华刚想静下心来翻译资料,只听门外脚步声响,木模工胡杨走了进来。
“小林,你回来了?”胡杨一进门就这样问道,他知道林振华前些天去了广州。
林振华连忙起身给胡杨让座:“胡师傅来了,快请坐吧。”
在与胡杨打了几次交道之后,林振华现在对胡杨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尊重感。他不知道胡杨到底是什么来历,只知道胡杨有着非常强悍的学习能力以及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林振华自讨,自己除了穿越者的先天优势之外,在其他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与胡杨相比。
胡杨在凳子上坐下来,拿出一叠草稿纸对林振华道:“小林,你现在忙不忙,我有几个数学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林振华连忙道:“胡师傅,你可千万别这样说,我怎么当得起请教二字?”
“当然当得起。”胡杨道,“上次你给我讲的有限元分析,我这些天每天都在琢磨,越琢磨越有味道。这不,琢磨来琢磨去,有几个地方始终也搞不明白,所以就着急要向你请教了。前几天我就来找过你了,他们说你去广州了。”
“没错,我去广州帮厂里运回来一台数控机床。”林振华说道。
“数控机床我昨天就看到了。”胡杨道,“真的感到很震撼啊,咱们国家的工业,落后别人实在是太多了。”
“慢慢追吧。”林振华道,他把话题扯回了原处,问道:“胡师傅,你刚才说有什么数学问题?”
“对,就是这几个问题。”胡杨把草稿纸递过去,用笔指着对林振华说起来:“你看,我觉得这里有几个算法我想不太明白……”
林振华看了看,抱歉地说道:“胡师傅,惭愧了,你说的这几个地方,都是我学艺不精,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地方。这一次我去广州的时候,托国外的朋友买了一些书回来,其中也有关于有限元分析的,你看,就是这本。”
他说着,从自己的柜子里拿了一本英文原版书出来,这是他托福特从美国买回来的,这一次也随着兰武峰那堆电子表一起托运回来了。
“胡师傅,这本书我刚刚拿到,还没有细看,等我看过之后,估计就能够回答你这些问题了。”林振华说道。
“《有限元分析导论》,这莫非是有限元分析的教科书?”胡杨看着那本英文书的封皮,直接用中文把书名念了出来。
“胡师傅,你懂英语?”林振华一愣。
胡杨微微一笑:“平时闲着没事,我也学过一点,你也知道的,我这个人就是比较喜欢学点东西。不过,这事我可没跟别人说过,你自己知道就好了。”
林振华回过头再次打开柜子,从里面抱出一叠书来:“胡师傅,我这次托美国朋友买了很多书,我还想着没人能看得懂,你既然懂英语,有没有兴趣拿几本去看?”
胡杨眼睛一亮,抢过那一叠书便看了起来,兴奋之下,他也顾不上掩饰什么了,嘴里念念有辞地读着书名:“《金属切削工艺学》,《快速成型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原理》……小林,这些书都是宝贝啊!你是从什么地方搞到的?”
“老胡,你不会说你这些书都能看懂吧?”林振华只觉得脑子晕乎乎的,这个胡杨,身上得藏了多少秘密啊。
胡杨抱着书就不肯撒手了,他翻开其中的一本,快速地浏览着目录,似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里的内容全都吃下去。林振华看着胡杨翻书的速度以及他眼睛中流露出来的饥渴的神情,不由得有一种震惊的感觉。他知道,胡杨决不是简单地翻翻而已,他一边翻,一边在读这些英语的内容,同时还马上就领悟出了其中的含义。要知道,许多人看用自己母语写的书也没这样的速度,胡杨的英语水平以及机械专业的水平要达到一种多么逆天的程度啊。
“老胡,你别急,如果你有兴趣,所有这些书你都可以拿去看。”林振华慷慨地说道。这些书上的知识,林振华或多或少都是学过的,只是一些细节记得不那么清楚而已。他让福特买来这些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作为手边的参考书,以便在遇到什么技术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一下。此外,他有不少超前的知识,过去总是掩饰说是在部队里学的,未来他就可以说是从书上看到的了,这些书对于他来说,还具有保护色的作用。
但这些书对于胡杨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不管胡杨是一个什么样的牛人,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在长达10年的浩劫年代里,中国与外界基本上中断了联络,这些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在中国根本就没有人涉猎过。胡杨作为一个机械厂里的木模工,没有任何机会与国外进行接触,所以他虽然能够在机械杂志上看到有限元分析这样的概念,对于其内容却是完全无知的。林振华的这堆书,无异于在胡杨眼前打开了一个大大的窗口。
“太好了,小林,这些书,我全部……算了,我先借三本吧,要不,还有这本,一共四本,行不行?”胡杨抱着这堆书,觉得哪一本都割舍不下。不过,要说把所有的书都借走,这也实在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老胡,你可以把这些书都拿去看,如果有兴趣,你留在手边也可以。不过,你总得让我知道你是什么人吧?”林振华道,“你说你是个高中文凭的木模工,让我怎么相信?”
胡杨的脸上掠过一丝阴云,他迟疑了一会,淡淡地说道:“小林,有些事,你也不必刨根问底了。你就把我当成一个木模工就好了。”
“好吧,我知道了。”林振华道,“老胡,我这次去广州,还专门给你带回来一件礼物,不过不便带到车间来,晚上我会送到你家里去的。”
胡杨连连摆手:“礼物我就不要了,我只希望能够借你这里所有的书看,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林振华呵呵一笑:“老胡,你说这话,可别后悔哦。”
“什么意思?”胡杨觉得林振华的笑容颇有深意,不禁起了好奇心。
林振华被胡杨的光彩照得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够勾起胡杨好奇心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面对着胡杨的疑问,他只是呵呵一笑道:“老胡,晚上你在家等我就是了。”
058美国苹果
吃过晚饭以后,林振华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车上多了两个大纸箱子。
南方的春天,阴冷多雨,天一黑,路上就没什么人了,林振华选择这个时候去拉东西,也是为了避开大家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掩人耳目,他刻意在箱子上又包了一层报纸,让人看不到纸箱上原有的英文标识。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个什么人问上一句,他也可以打个哈哈,糊弄过去。
林振华骑着车,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胡杨的家门口。他把车支在门边,轻轻叩了叩房门。
“谁呀?”屋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胡师母,我是小林。”林振华答道,他听出屋里是胡杨的妻子秦瑛,她是容器车间的统计员。在厂子里,大家对于双职工家庭的女主人有时候是称呼师傅,有时候称呼师母,所以叫秦瑛为秦师傅或者胡师母,都是可以的。如果是单职工家庭,那么家属就只能被叫作师母了,许多工人家属的真实姓氏根本就无人知道。
秦瑛过来开了门,她看看林振华身后,有些奇怪地问道:“小林,怎么是你一个人?”
“就是我一个人啊?”林振华有些好奇,自己难道说过要带谁一起来吗?
“老胡没跟你在一起?”
“什么,胡师傅还没回来?”林振华愣了。
就在这时,胡杨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了:“抱歉抱歉,我看书看入迷了,忘了回家了。”
“看什么书呢?”秦瑛用略带埋怨的语气问道,“饭都没吃,你也不觉得饿?”
“不饿,不饿,一点都不饿。”胡杨满脸喜色,他挥着手上的一本英文原版书,对秦瑛说道:“小瑛,你看,这是小林借给我的,《高速切削原理》,实在是太好了。小瑛,你记得……”
“老胡,有客人呢。”秦瑛不动声色地打断了胡杨的诉说,她指了指林振华道:“小林有事找你呢。”
胡杨连忙转头对林振华笑道:“小林,不好意思,我刚刚才想起你说过晚上要来我家,这就紧赶慢赶地跑回来了。秦瑛知道的,我这个人就喜欢看书,一看起书来,什么都忘了。”
林振华微微笑着,他现在可以肯定,胡杨的身上,是肯定有一些故事的,至于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未来必然会有答案。从胡杨与秦瑛的对话中,他还能够判断出来,秦瑛一定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他忍不住打亮了秦瑛一眼,发现这位相貌平凡的中年女工眼睛里有着一种与他人相异的神采,这是那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才有的睿智的神采。
“小林,你找我什么事?”胡杨问道,他一眼看到林振华的自行车上捆着的两个大纸箱子,“对了,你说要给我送礼,这箱子就是吗?”
“没错。”林振华笑道,“老胡,帮帮忙,我们把箱子抬进去再说。”
胡杨不知道林振华的意思,但他知道林振华肯定不会是那种很庸俗的送礼者,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木模工,林振华也没什么需要向自己行贿的事情。他走上前去,帮着林振华把捆箱子的绳子解开,然后与林振华一起抬着箱子进了屋。秦瑛在一旁帮他们照应着,以防一不小心,箱子磕到了门上。
“什么东西,死沉死沉的。”胡杨放下箱子,问道。
林振华让秦瑛把门关上,然后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箱美国苹果罢了。”
“美国苹果?”胡杨有些失望,他摆摆手说:“小林,你留着自己吃吧,或者送一些给厂领导也可以,我家就不需要了。”
林振华笑而不语,他撕开箱子上包着的报纸,又向秦瑛借来剪刀,剪掉了箱子上的包装带,然后从箱子里取出了一个两尺长、一尺多宽,半尺多高的沉甸甸的扁平塑料盒子。他把盒子放在胡杨家吃饭的桌子上,又转身从另一个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电视机模样,带屏幕的物件,把它放在扁平盒子的上面。
“这是苹果?”秦瑛诧异地问道。
胡杨嘴唇微微抖动着,眼睛里噙着泪水,轻轻地说道:“这的确是美国苹果,APPLEII型个人计算机。”
“老胡懂行。”林振华向胡杨翘起一个拇指。
在胡杨的帮助下,林振华把苹果电脑的电源线给插好了。苹果电脑使用的是美标插头,与中国使用的电源插座不匹配,不过这难不住林振华,他直接用老虎钳把美标插头上的接地端拧掉了,剩下两个脚的插头,就正好可以插进胡杨家墙上的插座里。
胡杨看着林振华用老虎钳对付这台在当年堪称天价的设备,不由得胆战心惊。林振华却是满不在乎,在后世计算机普及的年代里,发烧友们折腾计算机的手法比这厉害多了。林振华知道这样一个道理:计算机比足球更经折腾。
一切都收拾妥当,在胡杨和秦瑛紧张的注视下,林振华按开了苹果机的电源,深绿色的屏幕亮了起来,一个光标在屏幕上有节奏地闪动着。
“我没用过,小林,你会吗?”胡杨在一旁说道。
林振华点点头,他坐在桌边,敲动键盘,往计算机里输入了三行命令:
10_PRINT_25*25
20_END
RUN
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个答案:625。
胡杨点点头,示意自己看懂了,PRINT这个词他是认识的,至于星号,应当是指相乘的意思。
“来个复杂的。”林振华说道,他接着又往下敲着命令:
NEW
10_FOR_A=1_TO_9
20_FOR_B=1_TO_9
30_PRINT_TAB(B*32);A*B
40_NEXT_B
50_PRINT
60_NEXT_A
70_END
RUN
屏幕上立即列出了一个整齐的数字矩阵,胡杨和秦瑛都看出来了,这是一个九九乘法表。
“太神奇了。”秦瑛低声惊叹道。
胡杨点点头:“的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光是看到报纸上说美国人已经推出了个人计算机,却没想到他们能够把编程语言也设计得这样简单,这相当于每个人都可以设计程序了。小林,你敲的这个,就是BASIC语言吧?”
“没错。”林振华站起身来,从箱子里取出一本厚厚的手册,对胡杨说道:“老胡,关于BASIC语言的语法,这里有一本手册,我相信,以你的智商,一看就明白了。我本来还打算给你翻译出来再给你的,现在看来,我倒是省事了。”
“你是说,这台计算机,放在我这了?”胡杨用不敢相信的语气问道。
“没错啊。”林振华道,他当然知道此举会给胡杨带来多大的心灵震撼,不过,他在脸上必须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老胡,自从你上次用算盘做完有限元分析之后,我就一直想着给你弄一台计算机的。这计算机,全厂也只有你才配使用。”
“小林,你这是从哪弄来的?据我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市场上一台苹果电脑,要1000多美元呢。”胡杨说道。
“这一台要稍微贵一点,大概是2600美元吧。它是带48K内存的,能够支持FORTRAN_77。如果要做数**算,BASIC根本没法玩,实在是太慢了。”
“2600美元?”胡杨舌头吐出老长,“按黑市价,相当于2万多人民币了,小林,你从哪弄来这么多钱?”
林振华把福特的事情简单地向胡杨说了一下,鉴于胡杨是个行家,林振华没有太过于掩饰,直接就说自己发现了美国机床上的缺陷,并且给他们提出了改进建议。关于Z80语言的事情,林振华没有透露,只是说自己从内在逻辑上进行推理,提出了几种可能性,而美国方面的工程师在检查之后,终于发现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于是便答应给他报酬了。
林振华对其他人都没有透露过整个事情的真相,对胡杨,他算是说得最多的一个。他相信,胡杨不是那种会泄露秘密的人,事实上,胡杨自己身上就有许多的秘密。
“这件礼物,实在是太贵重了,我真的不能收。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胡杨用手抚摸着苹果电脑,言不由衷地说道。
“老胡,我自己也有一台,这一台,我就是专门替你要的。”林振华道,“老胡,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但我知道一点,龙非池中物,总有一天,你的才华会重新大放异彩的。你难道不想为将来出头之日预先做一些知识上的储备吗?”
胡杨摇摇头:“我算什么龙。我只是沙漠里的一棵树罢了,永远都见不到水了。”说到水的时候,胡杨微微侧过脸去,不愿意让林振华看到他眼睛里的泪光。
林振华道:“老胡,我知道,胡杨是沙漠里最有骨气的树。在无雨的沙漠里,胡杨能够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老胡,你要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的。”
胡杨握住林振华的手,说道:“小林,患难见真情,你虽然在年龄上算是我的晚辈,但有你这样一个朋友,是我胡杨此生最大的幸事啊。啥也不说了,这台计算机,我留下了,你放心,我不会对不起它的。”
秦瑛见丈夫点了头,连忙上前安排:“小林,这计算机我们是收下了,可是,它应该放什么地方合适啊?我记得计算机房都是要防尘防静电的,可是你看我们家这个环境……”
林振华心中暗笑,这位胡师母果然不是常人啊,一张口就能说出防尘防静电这样专业的话来,而且她说的是“我记得”,而不是“我听说”,这一词之差,透露出来的信息……
“秦大姐,你不用担心,个人电脑和那类大中型计算机不太一样,美国人在生产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家庭环境的问题了,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照顾的。平时稍微拿块布罩一下,别让主板上落了太厚的灰尘就可以。因为咱们南方比较潮湿,如果灰尘太多,再一返潮,有可能会出现短路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很罕见的。”
“好的好的,没问题,我明天就去扯一块布来做一个罩子。”秦瑛从善如流地说道。
胡杨翻拣着装计算机的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小盒子来,奇怪地问道:“小林,这是什么?”
林振华道:“这是美国巧克力,是真正能吃的东西,送给秦波秦涛姐弟俩尝尝鲜吧。”
“呵呵,小林真是有心了。那我替他们姐弟谢谢林叔叔了。”秦瑛欢喜地说道。胡家是双职工家庭,经济条件比单职工家庭要好一些,两个孩子吃饱饭是没问题的,但巧克力这样奢侈的东西,孩子们还真没有尝过。看到这漂亮的盒子,秦瑛就能够想象得出,这一盒巧克力会给儿女们带来多大、多长久的一种快乐。
“林叔叔?”林振华暴汗,“我有这么老吗?”胡杨两口子生孩子比较晚,但大女儿秦波也有11岁了,把林振华叫作叔叔,似乎有些夸张。
胡杨笑道:“小林,这是你自己把辈份叫乱了,你管秦瑛叫大姐,那秦波秦涛可不要喊你做叔叔吗?你如果觉得自己不老,以后就要叫秦阿姨。”
“我有这么老吗?”秦瑛白了胡杨一眼,也哈哈地笑了起来。
059下海
从胡杨家出来,林振华往自己家里走去。刚到门口,忽然看到旁边的黑暗处蹲了一个人,如果不是他手上的烟头一明一灭,林振华根本就看不到他。
“谁呀!”林振华吓了一跳,下意识地问道。
“小林,是我。”那人站起来答道。
“是老熊。”林振华认出来了,此人正是熊立军。他从上午离开搬运班的小房间之后,就一直没再出现,不知为什么现在会蹲在自家的门口。
“小林,我一直在等你。”熊立军道。
“那你怎么不进屋去等?”
“你妹妹在做作业呢,我怕打搅她。”熊立军说道。不过,林振华也明白他的意思了,小芳毕竟是一个大姑娘,在林振华不在家的时候,熊立军呆在屋里与小芳独处,的确也不太合适,所以他索性蹲到门外抽烟去了。
“算了,既然如此,咱们也别进屋了,到外面走走吧。”林振华说道。
他放好自行车,进屋拿了包烟,然后出来与熊立军一起往厂外走。他们要谈的话题有些敏感,在厂子里谈的话,万一被过路的工友听到,有些麻烦。
汉华机械厂建在丰华县的东郊,周围是一片农田,再远一些则还有几家当地的企业,分别是化肥厂、磷肥厂、农药厂和炼焦厂,全都是污染型企业。这一片,可以算作丰华县的重化工业区了。
两个人走出厂区,顺着田埂慢慢地走着。林振华把手里的烟递给熊立军,熊立军接过来,用手一摸,不由得感慨地叹道:“又是一包万宝路,小林,看来你真的是发财了。”
“怎么样,你想得如何了?”林振华问道。
熊立军道:“我已经想好了,辞职。”
“真的想清楚了?”
熊立军点点头,他抽出一支万宝路烟,叼在嘴里,用打火机点燃了,然后说道:“要说起来,真正让我下决心的,还是你上午给我的那包万宝路呢。”
“此话乍讲?”林振华纳闷道。
熊立军叙述道:“我今天出了搬运班以后,就去了章江大堤,坐在大堤上一个人抽烟,想你说的事情。一直想到中午,也没想出个名堂来。一会觉得出来挣钱很有吸引力,一会又舍不得那个铁饭碗。想着想着,我再去摸烟的时候,发现烟已经抽完了。我当时觉得很伤心,这么多年就想着一盒万宝路,结果,还没品出味,就抽完了,下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抽上呢。”
林振华道:“老熊,瞧你这话说的,想抽烟,跟我说一声就行了。”
熊立军道:“我知道你小林够哥们,可是,我熊立军站起来也是七尺长的人,一天到晚伸着手跟人讨烟抽,你以为我不觉得丢人吗?就这样,我想通了,哪怕就为了能够买得起一盒万宝路,我也要拼一拼了。”
林振华笑道:“老熊,如果有朝一日你发了大财,办起一个大企业,那么企业门口就要用青铜铸一个大大的万宝路的烟盒,以示纪念。”
“小林,你觉得,有那一天吗?”熊立军问道。
“只要你努力吧,应该会有的。”林振华说道。根据他的记忆,中国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勤快一点,基本上都发了财。因为这个时候敢于下海的人很少,随便倒腾一点什么东西都能大卖,挣钱比抢钱还快。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海经商之后,挣钱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好,我就豁出去了。”熊立军道,“小林,我明天就去找厂长申请辞职。然后,我这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了,该怎么做,由你说了算。”
林振华道:“那好,明天你先去办辞职的事情,回头我带你去见一下兰武峰,以后你们两个人就要在一起合作共事了。至于具体的事情如何做,我们可以慢慢商量着来,我对于经商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都需要摸索。”
“大不了摔几个跟头就是了。”熊立军极其光棍地说道。
第二天,熊立军果然去找了厂长,他一说出要辞职的事情,厂长陈伟国便勃然大怒,只差揪着他的领子把他从二楼扔下去了。
“小熊,你脑子烧坏了!好端端的国营职工不干,你辞职打算干什么去?”
“陈厂长,我觉得我当工人肯定没什么前途的,我想试试其他的路子。”
“其他的路子,什么路子?你能说出来我就放你走。”
“我想去当个体户。”
“个体户?”陈伟国满脸鄙夷,“国家鼓励待业青年自谋出路,这是对的。可是你不是待业青年,为什么要跟那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你也不看看,街上那些干个体的,有几个是正经人,不是平时游手好闲的,就是刑满释放的。”
熊立军执拗地说道:“陈厂长,我真的是想好了,人只有一辈子,我想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
陈伟国叹了口气,道:“小熊,我的年龄和你父亲一样大,我不能看着你走上邪路。你现在当搬运工,的确前途不太好,但你还年轻,还可以学技术。你看人家小林,年纪轻轻的,现在已经以工代干,当了技术科的副科长了。你和他关系也不错,找时间让他教你一些技术,争取早日能够转成技术工种,到时候收入也就高了,也有地位了。”
熊立军道:“陈厂长,谢谢你的鼓励,不过,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我觉得我这个人不是学技术的材料,还不如去社会上闯一闯,也许还能闯出一些不一样的人生来。呆在汉华厂,就算当一个技工,又能如何?郭海鹏,工资比我高,技术比我好,可是,上个月体检,查出得了肝炎,后半辈子算是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要省钱结婚,天天只喝一份汤来下饭。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陈厂长,请你成全我这个不听话的小年轻的愿望。”
听到熊立军这番话,陈伟国默然无语了。他也知道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作为厂长,他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状态。国家正处于调整时期,国营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改革成本,普遍处于政策性亏损的状态。国企职工虽然工资还是能够按月领取,但其他的收入来源却是很少的。如今的社会风气却又逐渐趋向奢华,结不起婚这样的事情,在年轻人中间是十分普遍的。面对着这样的状况,他又有什么理由劝说熊立军继续留下呢?
“你真的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
“你父母知道吗?”
“我会跟他们解释清楚的。”
“那好吧。”陈伟国拿过熊立军的辞职报告,认认真真地又看了一遍,然后拿起钢笔,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小熊,你拿着这个,去劳资科办手续吧。”陈伟国道,“还有,当个体户风险很大,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觉得厂里能够帮上忙的,就尽管跟厂里说。虽然你不再是厂里的人了,但汉华厂,还是你的娘家。”
“谢谢陈厂长。”熊立军接过辞职报告,后退一步,恭恭敬敬地向陈伟国鞠了一个躬,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这个厂长竟是那样的可敬。过去,自己在厂子的荫护下,从来也没觉得厂子有多么重要。现在,马上就要离开了,他突然感到了一些孤独。
这一步踏出去,就永远无法回头了,要不要踏出去呢?
熊立军只是迟疑了一秒钟,就毅然地踏出去了。为了不当郭海鹏那样的“汤司令”,为了不再腆着脸向别人讨烟抽,熊立军终于踏出了这一步。
060个体执照
“苏科长,这点小意思,请你收下。”
这是在保卫科长苏永盛的家里,林振华和熊立军两个人坐在苏永盛的对面,桌上放着两瓶四特酒,两条红双喜香烟,还有一些乡下的土产,这是他们两个人带过来送给苏永盛的。
“你们这是搞什么嘛。”苏永盛用不满的口气斥责道,“快拿回去。”
“苏科长,过去我能去当兵,也是蒙你照顾的,一直也没机会谢你。这次正好借着小熊的事情,一起谢谢你。”林振华满脸诚意地说道。
“我跟你爸妈过去都是很好的同事,照顾你一下是应该的,你拿东西来就太见外了。这么多东西,很贵的吧?”苏永盛拖着长腔说道。
林振华赶紧说:“其实,也没花什么钱。这都是我一个朋友拿给我的,我也不抽烟,不喝酒,所以就转送给苏科长了。”
苏永盛此前的做作,只是表示一种姿态,他自然知道林振华和熊立军拎着东西来找他,肯定是有所求的。既然有所求,那么他收下这些东西也就合情合理了。听到林振华说起自己的朋友,苏永盛饶有兴趣地打听道:“你那个朋友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很有钱是吧?听说你是他的救命恩人?”
他这样一问,就把送礼的事情给绕开了,大家心照不宣,自然也就不会再提了。
关于林振华和他的大款朋友的故事,在汉华厂现在已经有了若干个不同的版本。与林振华同去广州的那些人,回来之时曾约定了要守口如瓶,但回来之后,每个人都忍不住把这段八卦告诉了与自己最为要好的朋友,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说此事不宜外传。这些最为要好的朋友接着又把故事告诉了自己的最最要好的朋友,于是全厂就无人不知了。
这个效果,倒是林振华所希望达到的,毕竟大款朋友是一个很神秘的存在,自己是大款朋友的救命恩人,对方拿出十万八万来酬谢自己,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样,林振华就为自己的财富来源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说法,别人也许会嫉妒,但找不出其中的破绽。
听到苏永盛的问话,林振华脸上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他答道:“其实也说不上是什么救命恩人,只是我那个朋友比较仗义,一点小事也念念不忘的。”
“我就很喜欢这种仗义的人,这世界上的钱是挣不完的,如果连朋友都不认,那挣了钱又有什么用?”苏永盛念念叨叨地说道。
大家又扯了一些没有营养的闲话之后,苏永盛终于言归正题:“小林,小熊,你们两个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林振华指了指熊立军,道:“今天主要是小熊找苏科长有点事情,我跟他在搬运班的时候关系很好,所以就陪他来了。”
苏永盛对熊立军点点头,道:“小熊,你辞职这个事情,实在是胆子太大了。不过呢,年轻人,敢想敢干,也是好事。说吧,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熊立军道:“苏科长,你也知道,我现在辞职手续已经办下来了,待业证也领了,我想自己开一个小商店,这就需要办一个个体营业执照。可是我今天去工商局问了,人家说手续很麻烦,办下来得好几个月的时间。我听说苏科长和县里各个局的关系都很好,所以我想请苏科长给帮个忙。”
“是这样……”苏永盛点点头,然后就不再吭声了,既不说能帮忙,也不说不能帮忙。
汉华厂作为一家省属企业,是县团级单位,汉华厂的一个科长,与县里的各委办局领导是平级的。从权力和利益方面来说,汉华厂的科长比县里的局长还要略胜一筹,因为企业掌握的资源更多。在物资紧张的年代里,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协作关系,搞到一些紧俏商品,而县里的这些部门,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苏永盛是汉华厂的保卫科长,平时经常与县里的公安局、工商局之类的部门走动,多少也混了个脸熟。有些时候,公安局、工商局之类的部门还要托苏永盛的关系帮忙搞点商品,所以苏永盛在县里还是比较吃得开的。
熊立军说的这件事情,对于苏永盛来说,属于举手之劳。毕竟办个体营业执照并不是什么违法的事情,工商局卡熊立军,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习惯性地办事拖拉而已。如果苏永盛去过问一下,办下一个证应当是很快的。苏永盛在这件事情上不吭声,是在等着看熊立军是否还有其他的话要讲。
果然,熊立军微微笑了一下,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放在桌上,然后推到苏永盛的面前,说道:“苏科长,我办这个执照,其实也是帮一个老板做事。我的老板希望我早点把证办下来,这样就可以开始营业了。他说,办这种事情,可能各个方面都要打点,我也不太懂行,所以,这些打点的事情,可能就要麻烦苏科长去办了。这里有50块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苏科长先拿去,帮我买些合适的东西,送给各个环节上的人。如果钱不够,还请苏科长再跟我说。”
苏永盛的脸上泛起了一片光芒,他用眼睛瞟了一下那个信封,然后说道:“这个事情,还是比较麻烦的,我也得去找找人。不过,小熊你放心,不管怎么说,你也曾经是厂里的职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会尽力给你去办。至于这些钱嘛,我先收下来,你也知道,现在这个社会风气不好,办什么事都要用钱。我会尽量给你节省,到时候,多余的钱我再还给你。”
“好的,好的,那就麻烦苏科长了。”熊立军呵呵笑着,与林振华一道起身告辞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熊立军送出50块钱,苏永盛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帮他搞到了个体营业执照,同时还告诉熊立军,工商那边他已经打好招呼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为难熊立军的。
“想不到啊,我老熊现在也是个小老板了。”
在兰武峰租下的一处门面里,熊立军看着钉在墙上的营业执照,感慨万千地说道。
“老熊,别搞错了,林哥才是老板呢,你和我一样,都是打工的。”兰武峰在一旁不客气地提醒道。在过去的几天里,他们俩已经混得很熟了,兰武峰对于熊立军吊儿郎当的作派很是看不惯,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熊立军的商业头脑,比他要强得多。
“知道了。”熊立军不满地应道,“我就是自己陶醉一下,不行吗?我说峰子,你不能成天像林老板的跟班一样,你要有点独立精神,懂吗?”
“我挣的是林哥的钱,林哥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兰武峰道,“老熊,我记得你也这样说过的。”
熊立军道:“没错没错,我是说过。不过,我好歹也是跟林老板当过同事的,你不能让我成天对他点头哈腰吧?”
两个人正有惊无险地绊着嘴,林振华进来了。熊立军一个箭步蹿上前去,点头哈腰地问候道:“呵呵,林老板来了,你吃饭没有,要不要喝点水?”
————————
应一位读者的建议,改了一处细节,只是几个字,不影响剧情,主要是与当时的时代相适应。
061欣欣商店
熊立军辞职的事情,在汉华厂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随后很快就平息了。时代已经不同了,人们面对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就有了更多的宽容。没过多长时间,许多人已经想不起熊立军这个人了,似乎他从来也不曾在汉华厂存在过一般。
对于林振华来说,熊立军的加盟算是一场及时雨。熊立军与兰武峰有着高度的互补性,一个滑头,一个耿直,最为难得的是,两个人对于林振华都有极高的忠诚。
为了让熊立军安心,林振华一次性地拿出了2000块钱,分给熊立军,作为他的安家费。熊立军一反常态地没有拿着这笔钱去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把钱全部交给了在乡下的父母,告诉他们说自己要去闯荡社会了,如果有个什么闪失,这笔钱就作为他们的养老费用。
熊立军是因为一包万宝路香烟而下海的,但他下海之后,抽的烟反而比过去还要差了。其实,林振华付给他的工资是非常高的,相当于他在工厂时候的两倍还多,但熊立军却似乎失去了高消费的欲望,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
以熊立军的名义办下的这个执照,对应的是一家叫作“欣欣”的商店。以林振华的解释,这个名字意味着商店的生意将会欣欣向荣的意思。不过,熊立军偷偷地告诉兰武峰道:“欣欣”其实是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这个小姑娘大名叫作杨欣,是老板娘的候选人。
经营一个商店的事情也是非常繁琐的,熊立军和兰武峰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忙活,白天要卖货,晚上要盘点、结账、收拾店面。林振华说了好几次,让他们再雇一个帮工来,他们死活不同意,觉得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这两个人都是穷怕了的,一点钱都要死死地攥在手上。
电子表热卖了一阵之后,就开始慢慢冷却下来了,毕竟一个县城里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