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各位,明天我们还会再投放400台,欢迎大家前来选购”熊立军站在高处,大声地宣布道。
“那位经理,你墙上那台能不能卖啊”有眼光的顾客一眼看到了熊立军拿来做展示的那台,此时还以一种很可笑的姿态挂在墙上呢。
“这一台?”熊立军一愣,他把那台电风扇摘下来,看了看底座,说道:“不好意思啊,刚才砸钉子的时候,下面的漆有点磕掉了。”
“没关系没关系,下面的漆怕什么,又没人看到的。”
“就是,回去自己找点漆补补就是了。我要了,卖给我吧”
“凭什么给你,是我先看见的。”
“是我先说的”
“#^@※^^@#@……”
最后,这台底下掉了点漆的电扇也成功地卖出去了,比市场价便宜了3块钱。买到这台电风扇的顾客觉得像是拣到了便宜一样,不就是一点点漆吗,即不影响美观,又不影响使用,便宜3块钱呢,抵得上两天的菜金了。
在反复说明第二天还有新的电风扇到位之后,顾客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心里暗想着明天是不是在单位请个假,一早就来排队。经理说了,明天只有400台,看今天这个阵势,不提前排队估计根本就买不到吧。
送走顾客们,乐川笑呵呵地走到熊立军面前,对他说道:“熊经理,祝贺你啊。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电风扇,你们一个新牌子就能够卖这么好,真是可喜可贺啊。”
熊立军连忙说道:“哪里哪里,我们都是托乐经理的福。不是你们红星百货商店的声誉好,我们的电风扇哪里卖得出去嘛。”
“不过,熊经理,你刚才在我墙上敲钉子,这算是破坏公物哦,是不是要赔偿一下子?”
“这……”熊立军一下子被噎住了,可不是,人家的百货商店可不比汉华厂的厂房,人家刷得白白的墙,自己就这样生生砸了一个钉子进去。
“乐经理,你说怎么赔吧。”
“很便宜的了,就是你再给我发2000台的货。”乐川露出了奸商嘴脸。
熊立军道:“没问题,不就是2000台吗,你乐经理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乐川当然不会真的心疼墙上的钉子眼,相反,他觉得熊立军这一着实在是很高明。估计现在这会,已经有半个上海的人都知道睡莲牌电风扇可以当锤子用了。想想看,外观漂亮、功能实用,还能防身自卫,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最佳选择啊。
这边刚把2000台的事情敲定,一名售货员带着两个人从外面走进来了。前面一位,垂头丧气的,正是熊立军的手下章文成,后面一位,身穿制服,一脸严肃,居然是位警察。
“谁是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啊?”警察黑着脸问道。
“我是,我是。”熊立军连忙上前,二话不说先递过去一支烟,“警察同志,我是汉华实业公司上海经销处的经理熊立军。”
警察摆摆手,拒绝了熊立军递上前的烟,说道:“这个人是你们单位的职工吗?”
“是的,他犯什么事情了?”
“他在马路上发宣传材料,这个事情,有没有报派出所批准啊?”
“这还要报批准?”熊立军有些傻了,不会吧,在丰华经营欣欣商店的时候,他就干过这种事情的,没听说派出所还管啊。
乐川走上前来,接过熊立军手上的烟,递给那警察,说道:“小倪啊,这个事情是个误会。熊经理是从外地来的,不了解我们上海的规定。我呢,也忘记了提醒他,所以搞出了这个误会。”
那警察名叫倪俊武,是分管这一片的,与乐川自然是很熟。见乐川出来说话,他的脸色和缓了一些,接过了烟,熊立军连忙上前按着打火机给他点燃。
“我刚才听这个小伙子在街上喊,说什么睡莲牌电风扇的十大缺点,你们这是搞什么名堂,是不是在诬蔑其他厂子的产品?这是不允许的,知道吗?”倪俊武说道。
乐川笑了起来:“小倪,你不知道,这是他们自己捣自己的浆糊。这个睡莲牌电风扇,就是他们自己的产品。他们说是说十大缺点,其实都是优点呢。”
“哦,还有这个说法?”倪俊武也起了好奇心,“是怎么回事?”
不等熊立军自己说,边上有售货员就已经鸡一嘴鸭一嘴地把所谓十大缺点都说了一遍,倪俊武听了连连摇头道:“这也太夸大了,真有这么好吗?”
乐川笑道:“好不好,顾客知道的。你看,我这里还有几个牌子的电风扇卖不动,他们这个,就两个钟头,100台出去了,明天还有400台,我担心都不够卖的。”
“有这么好吗?”倪俊武似乎有些心动的样子。
熊立军何等有眼色,见此情景,偷偷地向乐川使了个眼色。乐川也是老江湖了,平日里与派出所的关系也不错,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他对倪俊武说道:“小倪,你如果感兴趣,明天可以带刘所长他们一起过来看一下子,我给你们派出所留五台好了。至于价格嘛,我们现在零售价是248,给你们派出所的话……”
“可以按出厂价,180一台。”熊立军当即表态道。他想起林振华对他说过的话,这个派出所,应当是值得结交的对象了。
“那就太感谢了。”倪俊武满面春风,全然没有了刚进来时那种冷若冰霜的样子。他和乐川、熊立军随便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临出门前,他像是无意似地说了一句:“熊经理,你们如果明天还要发单子,记得到派出所来做个备案。”
119趁火打劫
119趁火打劫
“朱厂长,特大喜讯”
林振华一头冲进朱铁军的办公室,兴高采烈地说道。
“哦,又有什么喜讯?”朱铁军问道。
林振华把一张电报纸递给朱铁军,说道:“朱厂长,我们上海经销处报告,首批运往上海的1000台电风扇已经销售一空,新拿到了订货单有5000台。据上海商业部门的行家估计,到明年夏天的时候,我们的电风扇在上海的销量,最保守计算也能有10万台。”
“10万台?”朱铁军笑得合不拢嘴,“小林,你太有办法了。如果有10万台,按你们的成本价和出厂价计算,就有800万利润了,我的天啊,这抵得上我们汉华机械厂做几十年的了。”
林振华得意地说道:“还不仅仅是这点呢。现在褚红阳正在打武汉市场,兰武峰去打南京市场,也都有一些收获。不过,这两个地方的购买力比上海差一点,上海不但有上海本地人的购买力,还有很多去上海出差的人也会在那里买东西,所以市场大得很啊。”
朱铁军道:“太好了,太好了。小林,那你们得抓紧生产,扩大规模。可不能让到手的利润白白溜掉了。”
林振华道:“朱厂长,这也是我来找你的原因之一。你看,我们汉华实业公司,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厂里原来批给我们的四亩地,根本就不够用了。现在我们生产规模一大,原材料和成品都只能堆在露天,我还得求苏永盛科长晚上给我安排民兵站岗看守,这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朱铁军想了想,说道:“这个问题不太好办,厂里空闲的地方倒是不少,可是都零零碎碎的,也没法拿给你们做车间。”
林振华笑道:“朱厂长,不瞒你说,这几天,我也绕着全厂走了几圈,把几个地方都看了一遍,正如你所说,的确都不适合拿来做我们的车间。所以嘛,我想请厂里帮帮忙,帮我们在外面找一处场地,租下来也可以,买下来就更好,作为我们汉华实业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
“你看中什么地方了?”朱铁军问道,他从林振华的眼神里能够看出来,林振华肯定是已经有想法了。这个小年轻,脑子里想法不少,有点谋定而动的味道。
林振华道:“我倒是相中了一个地方,是褚红阳给我介绍的,我后来也专门去看了一下,觉得非常不错。不知道厂里是不是能够帮我们把这个地方弄到手。”
“什么地方?”
“浔阳自行车厂。”
“浔阳自行车厂?”朱铁军有些意外,“那是在浔阳市的地方啊,你要把厂子搬到那里去?”
林振华点点头:“没错,朱厂长,我们现在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就感觉到运输面临的瓶颈了。丰华只有一条铁路通过,铁路上的车皮十分紧张。我们通过梁厂长介绍的关系,和火车站的同志混得比较熟,所以这几次的货都能够及时地运出。但是我想,我们不能总是靠这种方式来运输。更何况,铁路运输的运费也非常贵,虽然我们可以摊到每一台电风扇的利润里去,但这毕竟也是一笔大钱啊。”
“所以你们就看中浔阳了?”
“没错。”林振华道,“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工业都是首先在临近海洋或者大江、大河的地方发展起来的。咱们江南省不靠海,但咱们有长江航线。我问过了,在丰水期的时候,浔阳港口甚至可以停泊5000吨的海轮,这非常有助于我们降低运输成本。”
“可是,你为什么会看中浔阳自行车厂呢?”
林振华道:“朱厂长你也应该知道吧,浔阳自行车厂生产的自行车,因为质量问题,已经严重滞销了。他们现在处于全面停产的状态,连发放工资都非常困难。我想,与其让他们的厂房在那里白白浪费,还不如卖给我们,转产电风扇,不是很好?”
朱铁军道:“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你跟我说有什么用,我的手再长,也管不到浔阳去吧?”
林振华嘿嘿笑着说:“朱厂长,我跟你说,是想请你去向轻化厅请示一下。我人微言轻,说了不管用。浔阳自行车厂也是归轻化厅管的,而且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在轻化厅对于这家厂子也很头疼,正巴不得有人接手呢。”
朱铁军道:“说起轻化厅,其实我正要去找你呢,让你一打岔,给忘了。快,小林,你去叫上老范,我们一起去一趟轻化厅,谢厅长刚打电话过来,说有急事找我们。”
“谢厅长?”林振华有点糊涂。
“嘿,就是谢春艳嘛,刚提了副厅长了。正好,去祝贺她一下,这个老谢,有点乍乎,人还是不错的。”朱铁军说道,他倒忘了他自己也挺乍乎的,而且人也挺不错的。
“谢厅长说了是什么急事吗?”林振华问道。
朱铁军道:“好像是上次加工主轴的事情,谢厅长说,有外地的单位看中我们的加工能力,想叫我们帮忙加工几个特殊部件。她专门点名说让你过去,不过也对,你们那个什么五轴还是啥的,我和老范哪说得清楚。”
从朱铁军这里也问不出更多的事情了,林振华回去换了件衣服,便与范世斌一道登上吉普车,随着朱铁军一齐往南都去了。
到了轻化厅,三个人直奔谢春艳的办公室。谢春艳刚提了副厅长,办公室也换了一间,比原来的要大了一些,但屋里的陈设却依然很陈旧。谢春艳用的写字台,也是那种老式的“两头沉”,表面的漆皮都已经快掉光了。
见到朱铁军一行进来,谢春艳很是高兴。她能够提为副厅长,与这次21万冰机攻关还有一些瓜葛。孙长远与日本人赌命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什么外交纠纷,最终不了了之了。谢春艳亲自组织攻关,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而且扬了国威,这一点被作为一条政绩报给了省经委和省政府,最终使谢春艳从几名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坐上了副厅长的位置。
“老朱,你们来了,这么快?”谢春艳寒暄道,同时叫来一名秘书,让她赶紧去给客人们倒水。
朱铁军笑道:“你谢厅长叫我们,我们敢耽误吗?好家伙,王擒虎今天可过瘾了,一路上都开到了80码,说是怕厅长着急。”
谢春艳呵呵笑着说:“也没这么急,主要是外地的一个单位,说听说我们下属的企业能够进行仿五轴的加工,他们想了解一下技术细节。这不,我就请你们过来了吗?”
“他们人呢?”朱铁军问。
“他们先去招待所休息了,我已经让人去请了,一会就到。”谢春艳说。
趁着等人这会工夫,谢春艳对林振华说道:“小林,听说你们的电风扇在上海卖得非常好啊,我在这向你们表示祝贺了。”
“呵呵,这都是省厅领导关心的结果。”林振华嘴甜得很。
谢春艳道:“你们的电风扇,我也看到了,我还给亲戚买了一台呢,的确很漂亮,质量也非常好。我有一点不明白,小林,为什么你们生产出来的电风扇,在省内销售得很少,却要舍近求远,跑到上海去卖呢?”
林振华笑道:“谢厅长,我这可是为了顾全大局。我的电风扇能够横扫上海市场,自然也能够横扫江南省市场。江南省市场上这些厂家,都是咱们轻化厅系统的,我如果把他们给挤得没路走了,你谢厅长还不跟我急了?”
谢春艳道:“如此说来,你还是一片好心,我冤枉你了?”
“不敢,不敢,林振华法则第一条规定:任何时候,领导都是对的。”
“呵呵,还有林振华法则呢,这是第一条,那第二条呢?”谢春艳凑趣地问道。
“第二条是:如果领导错了,请参见第一条。”
“哈哈哈哈”谢春艳哈哈大笑起来,“真的你的,这都是从哪学来的油嘴滑舌啊。”
林振华等谢春艳笑罢,趁热打铁地说道:“谢厅长,这次到轻化厅来,我正好有事想向你汇报一下。你看可以吗?”
“你简单说吧,他们马上就要来了。”
“第一件事,我们现在产品销售情况非常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的销量为会超过20万台,所以,我们希望轻化厅能够和物资厅再协调一下,为我们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有这么大的量?”谢春艳有些吃惊,她犹豫道,“这么多材料,不太好办。”
朱铁军道:“谢厅长,小林他们的汉化实业,也是咱们轻化厅的企业。我们初步估计了一下,如果按小林算的这个销售量,明年一年,他们可以向我们汉华厂上缴200万以上的利润。这些钱,有一部分也是要上缴到轻化厅的。”
“有200万利润?”谢春艳被吸引住了,“嗯,非常不错,如果你们能够给国家上缴200万利润,那我去找物资厅说情也就有道理了。”
“第二件事,是我们的场地有些不够了,20万台的产量,我们必须上流水线了,所以,我们希望轻化厅协助我们解决一下场地的问题。”林振华接着说道。
谢春艳问道:“什么意思,你想让轻化厅给你们批钱建厂房吗?”
“不是不是。”林振华道,“我们不敢让轻化厅破费。我的意思是说,我看中了一处厂房,想买下来,请轻化厅给个机会。”
“哦,什么地方的厂房啊?”谢春艳奇怪地问道。
“浔阳自行车厂。”
“浔阳自行车厂?”谢春艳重复了一句,她偏着头想了几秒钟,就把整个事情都想明白了,不由得呵呵地笑了起来:“小林,你眼睛很尖嘛。浔阳自行车厂现在的确很困难,你想趁火打劫是不是?”
这都让你看出来了……林振华悻悻地想道。他脸上堆着笑,把对朱铁军说过的话又对谢春艳说了一遍,最后拍着胸脯表示:汉华实业公司绝对不会占国家一分钱的便宜,这些厂房,或租或买,一律按照市场价格付钱。至于浔阳自行车厂的设备和工人,他也可以全盘接收。
“你这个想法,倒也是挺不错的,还能够帮厅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谢春艳说道,她转头对朱铁军说:“老朱,你不知道,浔阳自行车厂这300多号人,现在已经是我们轻化厅的一块心病了。如果小林他们能够把这些工人的工资付出来,也算是对厅里有贡献了。不过,你们是一家集体企业,把国营企业给吞掉了,这总不太合适吧?”
林振华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早已考虑周全的。如果时间能够往后推五到十年,那么国营企业被兼并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甚至于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还巴不得有人去兼并这些亏损的厂子。而在当时,兼并国有企业简直可以用大逆不道来形容了,国家宁可让银行不断地给这些企业输血,也绝不会让它们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掉。
听到谢春艳的质疑,林振华答道:“谢厅长,其实我们没打算兼并浔阳自行车厂。我们只是想借用它的场地,同时借用它的人员和设备。从编制上说,这家企业还是完整的,工人一个也不少。但它的业务将完全由我们来负责,它的工人归我们管理,我们按工人的付出,向厂里交纳工人的劳务费用,再由厂里给工人发工资。你看这样如何?”
朱铁军在一旁插嘴道:“这就相当于浔阳自行车厂接了一个工程嘛,它出人,在小林这里做事情,两边还是互相独立的。”
谢春艳点点头:“这样做倒是可以。这样吧,下次开办公会的时候,我到会上提一下,听听其他领导的意思。好吧,我们的事就先谈到这里,你们看,这就是外地来的那家单位的同志……”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从门外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一人是个老头,60开外的年龄,腰板挺直,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神气。
“这就是汉华机械厂的同志吗?”老头问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智方,上海华平机械公司的业务经理。”
120曲面加工
120曲面加工
听到张智方的自我介绍,朱铁军走上前去,与他握了握手,也同样自我介绍道:“张经理,你好,我是汉华机械厂的生产副厂长,我叫朱铁军。这位是我们技术科长范世斌,这位是我们技术科副科长林振华。”
张智方与范世斌和林振华分别握了握手,谢春艳安排他们分别落座,然后对朱铁军一行说道:“张经理是从上海过来的,他听说我们21万冰机主轴攻关的过程中,用到了仿五轴加工的方法,非常感兴趣,想和我们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合作的机会。”
张智方说道:“是的,我们公司呢,也经常要生产一些特殊曲面的东西,这方面的加工工艺,一直是一个难题。前不久,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你们江南省居然有企业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这不,我就慕名而来了。我这两位同事,常清波和于文正,都是我们技术科的同志,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有兴趣。”
朱铁军一指林振华,道:“仿五轴这个事情,主要是小林负责的,有关的技术问题,你向他了解吧。”
林振华看了看张智方等三人,说道:“不知道张经理单位上一般加工什么样的件,我们汉华厂在这方面倒是进行了一些技术储备,也许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不过嘛,各位领导都在这里,有些话我可能也不合适讲,那就是仿五轴的加工技术,我们也是投入了很大成本去研发的,所以嘛……”
“小林”谢春艳不得不出言干涉了,林振华这话,很明显就是在暗示费用的问题,这个张智方来的时候,出具的是上海市化工厅开的介绍信,怎么也算是兄弟单位了,怎么能一张口就谈钱的问题呢?
唉,这个小林,哪都不错,就是这个经济挂帅的思想,有点太严重了。谢春艳在心里暗暗地说道。
张智方对此却不以为忤,他呵呵笑道:“小林同志的意思,我明白。你放心,我们不会白白占用你们的成果的。如果我们双方能够合作,费用方面,我们一定会充分考虑。”
林振华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好不容易弄出一个核心技术,哪有白白扔出去的道理。想让我们帮忙,可以啊,拿钱来,或者是拿别的好处来。他向谢春艳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然后对张智方问道:“那么,你们想了解什么呢?”
张智方向坐在一旁的常清波和于文正二人示意了一下,两个人便开始发问了。他们在此前已经从谢春艳这里看过了那张冰机主轴的图纸,也知道其中几个异型面的加工非常困难。于是,他们便从加工细节上开始问起,几乎每一个技术问题都不放过。
林振华是亲自操作过这个过程的,所以回答起来没有任何困难。不过,在他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心惊,因为常清波和于文正两个人的专业功底甚是了得,许多地方林振华只是稍微一提,他们就能够把细节想明白,而且还能提出很有针对性的疑问。也亏得林振华没有说假话,否则三两句就被兜了底了。
“张经理,看起来,他们厂对这个技术的掌握的确非常好,难怪他们能够用机加工的方法完成主轴的加工。”常清波对张智方说道。
于文正则有些遗憾地说道:“有些进一步的技术细节,林科长可能是不太愿意透露吧,尤其是涉及到包络曲线的计算问题,我觉得林科长似乎有些保密的意思。”
张智方对于文正说道:“人家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技术,有所保留也是应该的嘛。”
林振华连忙道:“没有没有,谢厅长做证,我丝毫没有保密的意思。只是我不知道你们打算造一个什么东西,有关曲线推导方面的事情,本身也不是我做的,其实主要工作是我们厂里一个木模工做的,今天他没有过来,所以我也就说不清楚了。”
“木模工?”张智方如所有人一样震惊了,“你们的木模工还负责算曲线?”
朱铁军道:“是一个叫胡杨的工人,家里成份稍微高一点,所以平时比较保守。他很爱学习,技术水平非常不错。我们几次说要调他去技术科,他都不肯,所以就一直当着木模工了。”
“真是浪费人才啊。”张智方说道,“什么成份高低,毛主席家里还是富农呢,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个人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愕然了,都觉得这个业务经理底气实在是太足了。张智方自己说完,也觉得有些唐突,连忙向众人笑了笑,说道:“小林科长,我们今天过来,主要是向你们请教的。我们现在正好有一个部件需要加工,也是涉及到一些异型面,不过呢,比你们那个主轴要复杂得多。我想请你给我们看看,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一套机加工的方法,把它解决了。”
“什么样的部件?”林振华问道。
张智方向常清波做了个手势,常清波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张图纸,递给林振华,说道:“林科长,这是我们的设计图纸,请你看一看。”
林振华接过图纸,摊开来看,范世斌也探了一个脑袋过来。朱铁军对于这种东西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就不给他们添乱了。
在图纸上,画着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像一片巨大的叶子,弯曲成了一个奇怪的角度。林振华看到这张图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要砸自己的场子,因为这太像是电风扇的叶片了。但旋即他就反应过来了,这决不是电风扇的叶子,电风扇的叶子没有必要做得这样复杂。
他知道,自己见过这张图纸,没错,胡杨上次让他加工的那个异型工件,就是这个样子二者虽然有些差异,但它们肯定是同一类东西以他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研究生的眼光可以看出来,这东西要么是船舶上使用的螺旋桨,要么就是汽轮机上使用的叶轮。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眼前这位腰板直得像个职业军人一般的所谓张经理,身份必定不凡。而汉华厂的那位木模工,说不定与张经理之间,有着一些莫名的瓜葛。
林振华的心抨抨地跳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似乎是摸到了一扇门,拉开这扇门之后,走出来的会是什么呢?
“这不是你们办公室摆的那个东西吗?”范世斌也看出来。
林振华按捺住内心的波动,装作平静地对张智方说道:“张经理,你们这张图,只标了形状参数,没有标尺度参数,不知道你们最终加工出来的东西,应当是多大?”
张智方没有说话,常清波替他答道:“林科长,尺度的问题,我们先不谈。你先估计一下,像这个曲面的方程,你,当然还有刚才说的那位木模工师傅,能不能做出来。”
林振华道:“咱们口说无凭,不瞒各位,我们前一段时间,自己闲着没事,就曾经加工过一个类似的曲面。这样吧,请大家稍等一下,我向厂长请示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厂里把我们那个工件,以及胡杨师傅,一块都送过来。”
朱铁军当然没什么意见,林振华向谢春艳请示了一下之后,用她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汉华厂,找到孔海江,让他马上派一辆车,把汉华实业公司办公室里那个异型工件以及胡杨一起带到南都来。
林振华记得,胡杨一直不愿意和军方打交道,所以上次严元和邀请他去常红厂帮忙,便被他回绝了。这个张智方,如果林振华没有猜错的话,应当与军方有一定的关系。而他所以会来到江南省,说不定正是那个严元和透露的消息。
也许,到了请胡杨出山的时候了,像胡杨这样优秀的人,的确不应当埋没在汉华厂。但让他出现在张智方的面前,到底是福是祸呢?
从丰华到南都,也就是60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过后,汉华厂的一辆卡车开进了办公厅的大院,车厢里放的就是那个异型工件,搬运工钟如林和吕保安从车上跳下来,正遇到从楼上闻讯下来的林振华一行。
“小林,你们那个工件,我们给你送来了。”钟如林说道。
林振华道:“钟师傅辛苦了。对了,老胡呢?我不是让他一起来的吗?”
钟如林道:“老胡出去锯板子去了,孔主任怕厅里领导着急,就让我们先过来了。”
他们在这边聊着,张智方、常清波和于文正三个人也已经走过来了。林振华上前招呼道:“张经理,常工、于工,我们那个件已经运过来了,不过呢,这个件太重了,不好卸车。你们如果不介意的话,能不能到车上去看。”
“没问题。”常清波和于文正一齐答道,两个人手一搭,身手敏捷地跳上了车厢。刚一上去,两个人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呼。
“怎么回事?”张智方走在后面,听到两个手下的惊呼,不由得出声问道。
“张经理,你看。”常清波蹲在车厢里,指着那个工件对张智方说道。
卡车的后挡板已经放下来了,张智方站在车下,也能看到车厢里的工件。他只看到第一眼,脸上就现出了惊愕的表情,这与刚才林振华看到他们拿出的图纸时的表情毫无差异。他的心态也和林振华一样:太相似了
“小常,你觉得这和你们设计的那个,是一回事吗?”张智方问道。
常清波仔细观察着这个工件,小声地回答道:“张经理,这应当是一个五比一的模型。用途和咱们设计的应当是完全一致的,但设计思路上有一些差别。我没有做计算,但直觉告诉我,这个设计对主机的要求降低了,速度还能提高一些。”
于文正用手抚摸着工件上的一个曲面,沉思着说道:“这个地方,有一个小弧面,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不过,我感觉和我一直都没有解决的湍流问题有关,这个弧面,可能是用来消除湍流噪音的。这一点,需要进行实测才能判断出来。”
张智方诧异地问道:“怎么,你是说,这个东西比你们设计的还要好?”
常清波和于文正同时点了点头,说道:“即使不比我们现在设计的更好,至少设计者有独特的思路,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张智方转过身,走到林振华身边,瞪起眼睛问道:“林科长,我想问一句,你们怎么会有这个东西?”
林振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试验品,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我们的加工算法是否正确。”
“它的设计图纸是从哪来的?”
“是……”林振华想起胡杨给他的那句托辞,便拿出来应付道:“这个图纸是从一本美国出的机械加工手册上抄过来的。”
“这不可能”张智方断然地说道:“这样的图纸,怎么可能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我不怕告诉你,这样一张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核心的军事机密”
最后一句话,张智方是压低了声音说的,但周围的几个人也都听见了。此言一出,站在一旁的朱铁军等人都惊住了,他们看看张智方,又看看林振华,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化成这个样子。
林振华点点头,说道:“张经理,你说的可能也有道理。其实,这张图纸是我们胡杨师傅画的,到底他为什么要画这张图纸,我也不太了解。”
“他人呢?”张智方逼问道。
“刚才我们的车来得匆忙,他正好不在厂里,所以就没有过来。要不你们再等等,我打电话让厂里马上找到他,再用车把他送过来。”
“不必了”张智方说道,“我现在就跟你们去汉华厂。”
“啊?”这回轮到林振华吃惊了,“怎么,张经理,这个人非常重要吗?”
张智方点点头道:“没错,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天才,是我们极其缺乏的人。也有可能……唉,现在也说不清楚,走,我们马上走,我必须马上见到他。”
121归队
121归队
张智方执意要马上去汉华厂,倒是弄得谢春艳很不好意思。厅里的小车子都出门了,她也找不出车来送张智方,最后,张智方就挤在汉华厂开的那辆美国吉普上。常清波和于文正更悲摧一点,只能坐在卡车的车厢里,不过,他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正想好好地研究一下这个异型工件。
“小伙子,速度再开快一点。”张智方坐在吉普车的副驾驶座上,对开车的王擒虎说道。此时,他们坐的车正以80公里的时速在飞奔,但张智方还是觉得太慢。
“张经理,这速度已经够快了,再快就要出危险了。”朱铁军好意地提醒着。
张智方满不在乎地说道:“不会的,美国佬的车子,性能没问题的。当年,我开这个车,100码都跑过。”
“张经理也会开车?”王擒虎好奇地问道。
张智方呵呵笑道:“小伙子,我比你大那么一点的时候,开着这车,在三八线上跑过几个来回呢。”
“三八线?”全车的人都来了兴趣,“怎么,张经理当过兵吗?”
张智方点点头:“没错,我是当过兵。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当团长,带着部队一直打进了汉城的。”
朱铁军道:“这么说来,张经理是我的老首长了,抗美援朝的时候,我是个新兵。”
“哦,朱厂长也是当兵的出身?”
朱铁军用手指点了几下:“小王、小林,加上我,都是当兵的出身。对了,这里就剩下老范没当过兵了。”
“在你们面前,我就是一个新兵蛋子。”林振华郁闷地说道。
小吉普带起一路尘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回到了汉华厂。朱铁军把张智方带进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安排人马上去找胡杨。结果,孔海江找了一圈胡杨没找到,索性跑到广播室去喊了起来:“翻砂车间的胡杨师傅,请马上到朱厂长办公室去,有人找”
胡杨还没到,常清波和于文正都已经赶到了,一齐坐在朱铁军的办公室里,等着见这位神奇的木模工。孔海江安排人赶紧给他们倒水,又通知小食堂准备饭菜。他搞不清楚张智方一行的来头,但听朱铁军说那个意思,好像轻化厅对这一行人也很重视,那么招待一顿便饭是必须的了。
胡杨刚刚从木材厂锯了板子回来,满身都是木屑。听到说朱铁军找他,他不知是什么事,也顾不上换衣服,便大步流星地来到了朱铁军的办公室。
一进门,胡杨就愣住了,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张智方本来正在和朱铁军聊着闲天,一见胡杨,他腾地一下站起来,直勾勾地看着胡杨,眼睛里百感交集。
“老胡,你们……认识?”林振华走上前去,小声地对胡杨问道。
胡杨没有回答林振华的问话,他紧紧地咬着嘴唇,似乎在控制着翻涌的情绪。
“原来真的是你”张智方用低沉的语气说道。
“你……你怎么找到这里了。”胡杨压抑着激动问道。
“我一直在找你,可是没有想到你会躲在这里。常红机械厂的严元和刚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没想到是你。胡杨,胡杨,你怎么会想到用这样一个名字的?”
胡杨抬头看着天花板,以此来避免自己的眼泪滴落下来,他缓缓地说道:“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海了。”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张智方问道。
“1967年,院里搞武斗,穆主任为了保护我,把我安排到了一家三线厂。我在那里工作了几个月之后,那里也开始武斗了。厂长受过穆主任的交代,又通过他的关系,把我转到了地方上,最后就到了汉华机械厂。”
张智方点点头:“难怪,老穆已经去世了,临死前也没有透露你的去向,所以谁也不知道你到哪里去了。”
“我听说了,他也是被打死的。”胡杨黯然地说道。
“动乱结束已经五年了,你为什么不回来?”张智方逼问道。
“我……我不知道。”胡杨怯怯地答道。
“你不知道?”
“是的,我想过要回去,可是,每一次都没能最后下定决心。那个地方,是小瑛的伤心地,也是我的伤心地,我不敢回去面对那里的一切。”
“伤心地?原来你是因为这个而没有回去找我们。”张智方喃喃地说道。他突然换了一个话题,对胡杨问道:“1974年,西沙海战,你看了报纸上的新闻吗?”
“看了。”胡杨道。
“有什么感想?”
“咱们用小舰战胜了大舰,这是海军同志们的光荣。可是,一个泱泱大国,面对南越这样一个跳梁小丑,居然还只能是用小舰打大舰,这是我们军工人的耻辱。”胡杨恨恨地说道。
“啪”张智方猛地一拍桌子:“你还知道耻辱你还知道自己是个军工人现在全军上下都在急着换装备,海军的将士们急着要大军舰来保卫海防。军工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每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恨不得把一个当成两个人来用。而你呢一句伤心地,就能成为你逃避自己责任的借口吗党和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来培养你,就是让你和组织谈伤心的吗”
胡杨的心理防线被张智方这一声断喝给击溃了,眼泪顺着双颊汩汩地流淌下来,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我,我没想逃避,可是,我不知道组织上还能接受我吗?”
张智方怒气冲冲地喝道:“组织上从来也没有抛弃你,是你自己不愿意归队。我们的政策是,来去自由,**不是请客吃饭,我们不会强迫你。你如果不愿意归队,现在就可以走了”
胡杨使劲地咬了一下牙,用袖子抹掉了脸上的眼泪,走到张智方面前,立正站住,胸膛挺得像标枪一样笔直。他举起手,向张智方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大声地报告道:
“部长同志,海军舰艇研究院推进器系统工程所总工程师刘向海,请求归队”
这一声吼出,整个屋子里的人都震惊了,什么,海军总工程师这难道就是那个平淡无奇的木模工胡杨吗?
在所有的人中,最感到震惊的,莫过于林振华了,他在心里大声地说着:这可是刘向海啊这就是刘向海啊,牛人中的牛人,大神一般的存在啊。
林振华清楚地记得,在华青大学机械系的系史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刘向海,华青大学机械系1956届毕业生,公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船舶动力专业。1960年,他以一篇名为“大桨叶推进器降噪动力模型”的论文,推翻了苏联某著名推进器专家提出的理论,轰动了苏联军工界,被誉为海军工程天才。
在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之后,刘向海被分配到海军舰艇研究院工作。因为在几种型号的舰艇推进器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破格提拔为推进器系统工程所总工程师,时年仅有29岁。
可惜,好景不长。十年动乱开始后,舰艇研究院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刘向海的业务领导、也是他的岳父秦教授被活活打死,刘向海在混乱中不知去向。直到林振华读研究生那个时候,刘向海的下落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林振华的研究生导师姚鹤良教授,早年曾与刘向海有过不少交往,偶尔与自己的学生谈起刘向海的时候,总是感慨万千,抱怨天妒英才。
谁知道,众人苦寻不着的刘向海,居然隐姓埋名,变成了这个名叫胡杨的木模工。如果没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