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就是《摩登时代》,小林,你这是不是有点四个现代化的样子了?”
林振华大摇其头:“老孔,这才刚到哪呢?就我这车间里的流程,充其量也是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还是泰罗制那个时代的东西呢。”
“什么制?”
“泰罗……这是个美国管理学家的名字。”
孔海江学着美国人的样子,耸了耸肩,说道:“我可不懂这个。对了,小林,你们这样生产,一天起码能生产20台吧?”
林振华道:“20台?如果就生产20台,我还不亏本了?老孔,实话告诉你,我现在最低的目标是一天100台。未来看情况,弄好了,一天1000台都不是问题。”
“一天100台?”朱铁军有些吃惊,他看了看各个工位上工人们的工作情况,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照你们这个做法,一天100台也不是不可能。小林,你们现在一台电风扇,能够挣到多少钱?”
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朱厂长,实不相瞒,我们每台电风扇,出厂价和成本价,差80块钱。”
林振华心里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但成本和销售价格这些数据,想瞒也是瞒不住的。汉华厂是汉华实业公司的大股东,定期会派出财会人员过来审核账目,这些数据,迟早厂里的领导们也是会知道的。
“80块钱?”朱铁军吓了一跳,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说道:“你们现在一天能够生产100台风扇,一个月就是3000台,一年就是3万6千台。如果每一台挣80块钱的话……”
“那就是288万块。”孔海江替朱铁军把乘法算出来了。
“有这么大的利润?”朱铁军又惊又喜地问林振华道。
林振华点点头:“朱厂长,这应当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吧。如果弄得好,超过这个数字也是可能的。不过,你放心,我们挣了多少钱,一定会按比例向厂子里上交利润的。”
朱铁军真的有些不敢相信:“也就是说,今年厂子里从你们汉华实业公司就能够分到80多万了?”
林振华道:“今年恐怕来不及。现在已经入秋了,电风扇的销售会受到一些影响的。我们现在主要是存货,准备明年五月份的时候开始向市场大量投放。所以,今年春节前,我们向厂里上交的利润,估计也就是一二十万的样子。明年最起码是80万吧。”
“这太好了”朱铁军喜道,“小林,你可真是有办法,这么半死不活的一个劳动服务公司,生生让你弄成了一个聚宝盆啊。你们一年能挣到快300万,咱们整个汉华机械厂一年的产值都没有这么多。今年咱们拿下大化肥成套设备,再加上你们公司给厂里上交的利润,我们今年手头可宽裕得很了。”
林振华道:“朱厂长,咱们厂有了钱,我觉得还是应当拿出一些来改造一下设备。未来这个市场上,技术为王。如果咱们没有一些好设备、新设备,就会缺乏竞争力,到时候像大化肥设备这样的业务,就不一定能够轮到我们头上来了。”
朱铁军深为赞同,他说道:“小林,你提的这个意见非常正确。这样吧,你抽时间了解一下未来的技术动向,提出一个购买设备的单子,咱们每年争取买进几件,逐步地把厂子里的老旧设备更新掉。你看如何。”
林振华道:“朱厂长,这事不应当是我做吧?你看,我现在手边的生产任务这么紧,哪有时间去研究最新的技术走向啊。”
朱铁军一瞪眼,说道:“小林,你可别忘了,你还是技术科的副科长呢,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你们技术科的事,你能推得掉吗?”
林振华挠挠头皮:“对哦,我还是技术科的副科长呢,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嗯,不对啊,咱们不还有正科长吗?老范哪去了?”
朱铁军道:“老范的知识有些老化了,不如你见识多。我听说,你现在天天在家里读英文书呢,咱们厂要搞现代化,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呃,好吧,我尽量吧。”林振华无奈地答应道。
朱铁军道:“小林,你可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工资是由我汉华机械厂发的,不是汉华实业公司发的。现在公司的利润虽然很大,但咱们汉华厂这边的事情也很重要。你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公司里,要多花点时间回厂里来完成本职工作,知道吗?”
“Yes_Sir”林振华向朱铁军行了一个香港警察礼。
临离开汉华实业公司的车间时,孔海江悄悄地对林振华说道:“小林,我打听一下,你们这个电风扇的出厂价,是多少?”
“谁想代理啊?”林振华下意识地问道。这些天,他脑子里想的就是代理问题,虽说时下电风扇的产量还非常有限,不到急于开拓市场的时候,但建立自己的代理渠道,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越早下手,就越能够得到先手之利。
“什么代理?”孔海江道,“就是我自己家里想买一台,你给个出厂价吧,这点面子你得给我吧?”
“老孔,你这话就见外了,就你一个大主任来,怎么也是一个成本价吧,我还能挣你的利润?”林振华仗义地说道。
孔海江大喜:“小林,我就知道你这个人够意思,成本价多少?”
“100块,怎么样,合适吗?”林振华说道,这一点他倒没有骗孔海江,他这一台电风扇的综合成本,也就是100块钱的样子。
孔海江连忙答道:“合适,太合适了。小林,你给我留一台,我下班就回去拿钱给你。”
林振华道:“老孔,你别急,我这还有一个通知,想麻烦厂广播室广播一下,你看合适不合适。”
116关系学家
116关系学家(12000字更毕,求月票)
“政策好来人添劲
千村万户笑盈盈
不呀不靠天来
不呀不靠神
一把来钥匙哟开金门
开呀金门……”
中午时分,汉华机械厂的高音喇叭一如既往地响了起来,先放了一段李谷一唱的红歌,接着,就听到广播员用那带着丰华口音的普通话开始发布一段通知:
“全厂的干部工人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厂劳动服务公司生产的睡莲牌电风扇已经投产。为感谢全厂干部工人同志们一直以来对劳动服务公司的关心,劳动服务公司特规定,本厂干部工人同志凡需要睡莲牌电风扇者,均可按照成本价100元购买,每名在岗职工和退休职工限购一台,欲购从速。”
“我倒啊,让毕敏写个稿子,怎么写成这样?你还能更没文采一点吗?”林振华听着大喇叭里的通知,真是欲哭无泪。没办法,汉华实业公司还真找不出一个好笔杆子,会计毕敏勉强算是有点文化的,写个稿子出来,也是充满了宣传腔。
不过,汉华厂的工人们却丝毫不觉得这篇稿子有什么不对的,他们从中听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购买到一台低价的睡莲牌电风扇。这种电风扇大家已经看过了,着实是非常好看,据说市场价要卖到248块钱,如果厂内价是100块,那可就是天大的便宜了。
对于电风扇的质量,大家都是非常放心的。汉华公司的青工们反映说,林经理对于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质检环节一个接一个,稍有点问题就要返工,而且质量问题与生产人员的工资直接挂钩,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一点岔子。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之下,想找台有缺陷的电扇都不容易。
有便宜占的时候,谁也不会放过,仅仅一天时间,在毕敏那里登记要购买电风扇的,就已经超过了500人,占全厂工人总数的95以上了。有些人家是买了自己家里用,有些则是想着帮亲戚朋友买下。在那年代里,有关系能够买到便宜货,也是一种资本。能够以成本价购买一台电风扇这样的机会,没有人会白白扔掉的。
这个成本价销售的政策,是林振华在请教了几位老人之后做出的决定。汉华实业公司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其与汉华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风扇投产之后,来找林振华开后门买便宜电风扇的熟人就络绎不绝。褚红阳等人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也同样受到了骚扰。
在这种情况下,林振华最终宣布,一次性地向厂里的职工提供一次优惠,每人限买一台,再想多要,就对不起了,最起码也提按着出厂价180元购买。这个政策对于全厂职工一视同仁,无所谓远近亲疏。买完这台之后,再有什么非份的要求,那就免开尊口吧。
这个政策推出来之后,林振华自己也以身作则,坚决不给自己的亲友批条子。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还请准岳父杨春山和他唱了一出双簧。
按照林振华编的剧本,杨春山选了一个公司里人最多的时候,来到公司找林振华,说有一个杨欣的远房舅舅,听说外甥女婿有点权力,想以成本价买一台电风扇自用,问林振华是否可以。
林振华当即表示毫无问题,并叫来毕敏,让她收了杨春山100块钱,发出去一台电风扇。杨春山前脚刚走,林振华就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了80块钱,交给毕敏,让她把刚才那台电风扇按出厂价入帐。
这场戏,在林振华的默许甚至暗示之下,经毕敏之口传了出去,迅速地传遍了整个汉华公司。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经理对于规章制度也是严格遵守的。连经理尚且如此,何况于自己呢?那年代的人相对都比较单纯一些,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阴谋叫作“作秀”。
对于限购的政策,厂里有些工人一开始不太理解,觉得反正是自己厂里生产的东西,还有什么可限制的。但林振华向他们算了一笔帐之后,这些人也就服气了。成本价与出厂价之间,差出了80块钱,全厂500多工人,每人一台成本价的电风扇,仅此一项,汉华实业公司就少收入了4万多元。
“一下子少赚了4万块钱啊,林经理真是很不容易的。”
“公司里都是厂里的孩子,大家也别贪心了,差不多就行了。”
“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呢。”
工人们这样议论着,也就不再提额外购买的事情了。
工人们这边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领导那边的事情。梁广平把林振华喊到自己办公室,在对他领导汉华实业公司生产出新产品的事情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表扬之后,梁广平提出一个问题:厂里有一些重要的关系户,他们希望以成本价购买一些电风扇,汉华实业公司能不能予以满足。
梁广平的这个要求,是代表厂部提出来的。汉华厂不能直接向这些关系户送礼,一台电风扇200多块钱,如果直接送给关系户,那是要犯错误的。但关系户以成本价从汉华厂手里购买,那就是完全没问题的事情,不算贪污,不算受贿,光明正大,拿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公开地说。在当年,这种作法是十分流行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开后门现象,其实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这个当然没问题。”林振华呵呵笑着说,不过,话一说完,马上就加进了一个限制条件:“只要厂里需要的数量不那么大……”
梁广平满脸堆笑地问道:“林大经理,你就给我透个底吧,你们最多能够拿出多少台成本价的电风扇给厂里?”
林振华反问道:“梁厂长,我能不能先了解一下,厂里说的关系户,都是指哪些部门?”
梁广平道:“我算给你听吧。首先一个,轻化厅这边,厅领导和各个处,都要考'奇·书·网]虑吧?”
林振华道:“这个用不了太多吧?轻化厅下面有四五家厂子都有生产电风扇,我估计厅里的领导对电风扇真没多大的兴趣。”
梁广平笑道:“林大经理,这个问题就出在你们身上了。你们的电风扇样品一拿出来,就把其他厂子的电风扇给盖过了。现在这年代,谁家买个东西不想买好的?有咱们的睡莲牌电风扇在那摆着,其他厂子出的电风扇,领导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呃……好吧,我错了,我最大的错误,就在太优秀了。”林振华一脸郁闷地说道,“轻化厅这边,能要多少台?”
“百十台的样子吧,其实有些领导也是帮自己的亲戚朋友买。你放心,他们作为领导的,都是有分寸的,不是特别亲近的朋友,他们也不会开口。”
“行,轻化厅给我们批了材料,拿点提成也是应当的。”林振华认了。
“还有,就是省里的其他一些单位,像物资厅、省经委、省计委,这些可能都要十台八台的,主要就是和我们有联系的那些处室。”
“这个也可以。”林振华点头道。最起码像物资厅这样的单位是得紧着点拍马屁的,看看那些满处苦哈哈地找门路弄原材料的乡镇企业,再想想自己只是动动嘴就拿到了五万套风扇的材料,这点马屁算得了什么?
“还有丰华县的,省里六套班子,咱们也得表示一下吧?还有公安局、武装部、教育局、县中、卫生局、县医院、电力局、商业局、副食品公司……”
“等等,等等。”林振华连忙打断梁广平,“梁厂长,咱们跟副食品公司怎么还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啦。”梁广平道,“小林,这过年过节的,大家不要多分点猪肉、鸡蛋什么的?副食品公司说了,给他们10台成本价的电风扇,今年过年就给咱们厂2000斤猪肉的指标,这一家就能多分4斤肉呢。”
“那商业局呢?”
“布票啊,还有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今年咱们厂也有钱了,年终奖估计每人都有一两百块钱,大家买点布做件新衣服什么的,不需要商业局批条子?”梁广平解释道。
林振华哑然失笑了,这可真够搞的。这关系网,实在是太复杂了,每个单位都把自己能够弄到的好处拿出来与其他有好处的单位共享。电风扇这种东西,在汉华机械厂不算是太稀罕的东西,但弄副食品公司去就是好东西了。副食品公司批个2000斤肉票,也不过就是大笔一挥的事情,可这就能够让整个汉华厂的各个家庭都飘起肉香。
汝之毒草,彼之仙草,这真是一条真理啊。
“好吧,所有这些单位,估计要多少台?”林振华问道。
“我算了一下,有200台应该就够了。”梁广平说道,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作出密授机宜的样子:“小林,我跟你说,有些东西,也不能多给,多给就没价值了。我就告诉他们,我手里就这么点指标。不管谁来要,我都会跟他说,这是我从别人那里挤出来的。这样,他们就会记着欠了我们的人情,你明白了吗?”
“受教了。”林振华诚心诚意地说道,他不得不承认,在关系学方面,如果说梁广平是个研究生,那么他林振华连个小学二年级都不够。
“这样算下来,估计总共要400台左右,小林,你看能不能让公司做出点牺牲?”梁广平这样问道。他也知道,汉华实业公司现在已经独立于汉华机械厂了,他要这些电风扇,其实就是在侵占汉华实业公司的利润,林振华如果不同意,也是有道理的。
林振华却是点了点头,说道:“梁厂长,你放心吧,我们汉华实业公司,永远都是汉华机械厂的一部分,厂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这样吧,我做个主张,给厂里算500台,多余的这部分,梁厂长觉得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梁广平闻言大喜,不过,他并没有全盘接受林振华的好意,而是献计道:“小林,你既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倒是可以给你出个主意。你拿出400台的指标来,这算是交给厂子里的。另外100台,你写成条子,分别送给各个厂领导,这样大家如果有个什么关系之类的,直接拿一张条子走就可以了。”
“我在你这里统一写好,请梁厂长你帮着我分发,不就行了?”林振华说道,他的懒劲犯了,觉得这种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再亲自去跑一趟,让梁广平代劳不就完了?
梁广平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小林,你这个人怎么不开窍呢?我帮你送,这个人情是谁的?小林啊,你还年轻,前途无量,你要培养起自己的关系网才行。你亲自送到各个厂领导家里去,顺便多和他们谈一谈,这对你有好处。”
“原来是这样。”林振华恍然大悟,再看梁广平时,觉得此人似乎也不像自己过去感觉的那样面目可憎了。
林振华当然也不是傻子,他在人情世故方面,只是比较慵懒,但并非看不懂世情。这一年多来,梁广平对他的态度明显改善,而且很多时候颇有些推心置腹的样子。林振华知道,这是梁广平看中了他的发展潜力,把他当成一支潜力股在进行培养了。
林振华记得自己在后世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位营销大师的课,那位大师说道:
在你处于弱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威胁。但当你处于强势的时候,曾经的敌人也会转化为你的朋友。其实,世界上最好的谋略就是不用谋略,而是专心致志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自己变强。只要你变强了,所有的敌人都会心甘情愿地与你交朋友。
此时的林振华,至少在汉华厂里,已经具有这样的实力了。
“多谢梁厂长给我这么多指导。我也放句话吧,我小林也没什么职权,现在就是电风扇这件事情,我还能说了算。梁厂长,你个人的亲戚朋友里面,如果有谁需要电风扇的,梁厂长尽管跟我说,多了我不敢答应,50台之内,没有任何问题。”林振华拍着胸脯保证道,不过,也许是拍的力度狠了一点,他觉得颇有一些心疼,50台啊,每台少挣80块钱,这就出去4000块了。
“哈哈哈哈,这是不用说的事情了,我一直都知道你小林是非常够意思的。”梁广平拍着林振华的肩膀,向他表示着亲热,“怎么样,小林,晚上到我家吃饭吧?”
“呃,这个就免了吧,杨欣还在家里等着我呢。”林振华赶紧遁了。
117开拓上海市场
117开拓上海市场
在林振华忙着摆平厂里各种关系的时候,熊立军已经带着妻子陶晖到达了上海,开始按照林振华的布置,着手建设上海经销处。
陶晖已经正式地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成为整个单位第一个下海的人。在这个时候,下海的情况已经出现,但敢于这样做的人并不多。陶晖有熊立军的几万块钱存款作为保证,所以对于下海一事并无压力。
上海经销处挂的是汉华实业公司的旗号,但账号却是欣欣商店的,与汉华实业公司在产权上相互独立,充其量算是一个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欣欣商店有林振华一半的股权,其实算是肉烂在锅里。
林振华对于政策的多变性,还是有一些疑虑的,尽管最终的政策走向必然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但中间是否会出现什么波折,他不敢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鸡蛋分别放在若干个篮子里,就非常重要了。
至于在与熊立军的合作中给他多少好处,林振华并没有想得太多。林振华的眼界不限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经销处,他想做的事情,比这要大得多。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熊立军到达上海后,在淮海路边上的一个里弄租了一处办公用房,前面有个小门面,后面还有仓库,加起来五六百平米,租金才400多块。当然,400多块钱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是天价了,但林振华觉得简直便宜得像是白拣一般了。
在得知这个租价之后,林振华指示熊立军,问问房主有没有出售的意思。以他的想法,如果能够花个几万块钱直接买下来,放上30年,这一处房产起码也得值上几千万了。可惜,熊立军去问过之后,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复,人家说了,出租没问题,出售是要上级领导批准的,而上级领导是肯定不会批准的。
熊立军在办公房的门前挂上了“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上海经销处”的大牌子,又申请安装了电话之类,这个经销处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按照林振华的要求,经销处雇用了四名职工,都是熊立军从丰华县带过来的,包吃包住,月工资30元。就为了这四个名额,许多人就争破了头,要知道,这可是去上海工作,丰华县城里还有不少人连省城南都市都没去过呢,一下子就能够到上海工作,这简直是一步登天的感觉了。
陶晖家里是送变电建设公司的,左邻右舍的孩子都不少。得知招工的事情是由陶晖的丈夫负责的,不少人都跑到她家里去说情,要求她向熊立军吹吹枕边风,把自己的孩子招去。陶晖好不容易有了点官太太的感觉,对于这种求情的人,自然是满口答应。但当熊立军把这件事说给林振华听时,却被林振华一口否决了。
“振华,你为什么不同意?”陶晖向林振华抱怨道,“这些人都是我认识的,用他们不是比用那些不认识的人更放心吗?”
林振华道:“小陶,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为你着想。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些人到了上海之后,不听老熊和你的指挥,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走之前都会说好的,如果不听话,那就只好让他们回来了。”陶晖想当然地说道。
林振华道:“你觉得你能做到吗?都是自己的熟人,你能拉得下脸?就算你能拉下脸,真的把他们都赶回来,你就不怕他们的父母去向你的父母告状?到时候你会更麻烦。”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陶晖这才回过味来,发现自己想得太过简单了,“好吧,我马上就去回绝他们去。”
这就是新旧观念的差异了。在市场经济之前,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人情为主,有点好处肯定都是想着照顾自己人的。但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了,即有人情,也有利益,在这时,如果人情和利益交织在一起,就必然会发生矛盾。林振华对这一点的认识远要比陶晖深刻得多。
最后,跟随熊立军两口子一起来到上海的,便是四名与他们毫无瓜葛的年轻人。其中两人来自于汉华机械厂,分别名叫戚庆辉和蔡艳芳;另外两人是从丰华县城招收的,名叫章文成和任云竹。这四个人正好两男两女,两个小伙子负责管理库房、运送货物以及维修服务,两个女孩子主要是担任客服,还要承担打扫卫生、接待客人等工作。
上海人的房子面积都不大,熊立军租的这处房子,除掉仓库和门面之外,还有八个房间,其中他和陶晖占了一间,四名职工占了两间,还有五间房子分别作为办公室、接待室和客房。正应了那句话,叫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一批睡莲牌电风扇运抵上海的时候,已经是11月份了,这可真不是一个卖电风扇的好时间。熊立军拎着一个装电风扇的纸箱子,开始逐门逐户地上门推销。
“睡莲电风扇……没听说过啊。”
在上海红星百货商店,经理乐川皱着眉头对熊立军说道。他是一个矮胖子,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不过,胖子也有胖子的好处,那就是脾气一般都会比较好。
“呵呵,乐经理,我们这是新产品,刚刚投产不久。所以市场上还没见过。”
“你们是哪里的厂子?”
“我们是江南省的。”
“江南省,小地方嘛。”乐川小声地嘀咕道,“你们的电风扇,定价是多少啊?”
“批发价221,零售价248。”
“248?”乐川嘴咧成了一个夸张的弧形,“你们这电风扇不会是进口的吧?你知道我们上海的华生牌吗?老牌子了,400毫米电容式,四档琴键摇头定时台扇,前两天刚降低,现在只卖210块,你们刚出来的牌子就敢卖248?”
熊立军道:“乐经理,我们当然知道华生是老牌子,我们是不敢比的。不过,我们的电风扇有一些特殊的设计,外观上、功能上,都和市面上的电风扇不太一样,所以,这个售价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乐川大摇其头:“你再搞什么特殊设计,电风扇不还是用来吹凉风的吗?再说了,现在已经是11月份了,是电风扇销售的淡季,你们再定一个这么高的价格,怎么卖得出去?你不知道吧,现在市场上的电风扇牌子不要太多哟,好多都已经滞销了。”
熊立军道:“乐经理,我跟你空口白说也没用,你看,我带了一台我们的电风扇过来,我现在就拆箱让你看一看,你是老百货了,这东西值不值这个价,能不能卖出去,你一看便知。”
乐川勉强点了点头:“你动作快一点吧,我这里还有很多事情。”
“很快的,很快的。”熊立军连声说道。
说罢,熊立军把自己带来的箱子从身后拉过来,手脚麻利地打开箱盖,从里面把一台睡莲牌电风扇提了出来,放在乐川的桌子上。
乐川本来对熊立军有些不耐烦,只是碍于面子,不好直接回绝。但此时一见到这台电风扇,他的眼睛就直了,情不自禁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出手去抚摸电风扇的底座和支架。
“这么小的底座,能站得稳吗?”乐川诧异地问道。
“乐经理,你掂一下看看。”熊立军自信地说道。
乐川果真掂了一下,一开始使的劲不够大,居然没有提起来,这一下,他的精神头来了:“熊经理,这就是你们新生产的电风扇?”
“对呀,怎么样,还能入你的眼吧?”
“不错不错。”乐川赞叹道,“光是这个用料就非常不错。你不知道,有些个乡镇小厂子,用料不要太节省哟,铁皮薄得拿烟头都能戳穿,很不经用的。我们上海人,都是很实际的,一个电风扇买过来,起码要用20年,用料不行,谁会买你的?你们这个就非常不错,你们这个底座是用什么做的?”
熊立军道:“这是一整块的铸铁,我们自己的翻砂炉子里出来的。”
“你们还有翻砂炉子?”
“对呀,我们这个汉华实业公司,上面是汉华机械厂,是省属中型企业。我们造的东西,比日本人造的还要好的。”熊立军随口就吹了起来,他好歹也是汉华厂出来的,对于汉华厂的事情了解得不少,所以也有吹嘘的资本。他把前一段汉华厂攻关冰机主轴的事情向乐川说了一遍,听得乐川如醉如痴的。
“原来是正规企业生产的东西,怪不得,怪不得。”乐川说道,他用手在电风扇上来回摸了摸,又找到了新的优点:“熊经理啊,我发现你们这个风扇,外观很好看,做工也是蛮精巧的,上面一点毛刺都没有。”
“这还不算呢。”熊立军说道,“我插上电给你演示一下,你还会有惊喜的。”
“好的,好的,我这里就有插座。”乐川忙不迭地帮熊立军找着插座的位置,他似乎是忘记了自己刚才还在说这个风扇没有什么前途。
电源插好,乐川不等熊立军动手,就亲自上前按下了开关,一边按一边还在评论着:“开关也蛮不错,很轻巧。转叶子声音很小,你们用的电机也蛮好的嘛。这里还有两个灯,哎呀,这个灯是不是次品啊,怎么亮了不到一下子就变暗了……”
熊立军得意地解释道:“乐经理,这可不是次品,这是我们开发的现代化呼吸灯。你仔细看一下,它一明一灭,是有规律的哦。”
“哦,一明一灭,是故意这样设计的是吧?”乐川听明白了,他仔细地盯着那两盏呼吸灯,看了两三分钟,忽然笑了起来:“蛮有意思,蛮有意思的。是叫作呼吸灯是吧,真的和人的呼吸很像的,这个放到房间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看一看,能够催眠的吧?”
熊立军拍着马屁说道:“乐经理真是眼光独到啊,一眼就看出呼吸灯的妙处来了。这个灯配有单独的开关,如果用户不喜欢,随时可以关掉的。”
“好,好”乐川赞不绝口地说道,“对了,熊经理,你刚才说这个电风扇的价格是多少?”
“批发价221,零售价248。”
“不贵不贵”乐川说道,“华生在降价以前,也要卖到237。它那个功能还没有你这个全的。现在上海人也有钱了,买东西不在乎钱的。”
熊立军心花怒放:“那么,乐经理,你们商店愿意承销我们的电风扇了?”
“可以,我们马上可以签合同。不过,我们丑话要说在前面,你们后面的产品,质量要和你这个样品是一样的,如果质量达不到样品的要求,我是可以拒绝收货的。”
熊立军拍着胸脯说道:“这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公司引进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每一个环节都有质量保证的。”
“那好,我们第一批先要500台,卖一下看看市场反应,如果反应好,我们再订后面的货,熊经理,你看如何?”
“要500台?”熊立军有些意外,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乐经理,现在是冬季了,买电风扇的人,怕是不会太多吧,这500台,能不能卖出去啊?”
乐川不以为然地说道:“冬季是冬季,冬季也有人要结婚吧?你有这么漂亮的电风扇,人家买来当嫁妆也是好的呀。兄弟,上海很大的,全市有500多万人呢,消化你这500台电风扇还消化不掉?”
“那就太好了。”熊立军道,“我们第一批货已经运到上海了,我明天就安排人给你送过来。”
“第一批先送100台来吧,后面的看情况再送。”乐川说道。
“没问题,100台就100台。”
“还有一个事情,你们这个电风扇,毕竟是个新牌子,东西虽好,但别人不知道,你也是没办法。所以呢,我的建议是,你们最好搞搞什么宣传,做做广告之类的,你看怎么样?”乐川给熊立军出着主意。
熊立军信心满满地说道:“乐经理,你就放心吧,我出来之前,我们老大已经给我设计了一整套的广告方案,我们随时可以启动。”
118热销
118热销
“各位,瞧一瞧,看一看了,睡莲牌电风扇自爆十大缺点”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睡莲牌电风扇出现十大缺点了”
在繁忙的淮海路上,突然响起了一阵不和谐的吆喝声,几名穿着印有“睡莲牌电风扇”字样服装的宣传员,一边喊着骇世惊俗的话,一边向过往的行人发放着宣传材料。
“怎么回事,这个厂家不是有病吧?”
“说不定是竞争对手在栽赃吧?”
“睡莲牌电风扇,没听说过啊。”
行人们纷纷在心里嘀咕着,同时接过宣传员们递上来的宣传页,观看着上面的内容。
汉华实业公司的宣传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丑。整个宣传页上满满当当的都是文字,一张图片都没有。印刷也是黑白二色的,用的是同一个字号的宋体字。
即便是这样难看的一张宣传页,在印刷的时候也费尽了周折。印刷厂非要熊立军出示公函,否则便不能印刷。熊立军哪能弄得到这个东西,无奈何,只能去求乐川出面。乐川在印刷厂那边倒还真有几分面子,他从红星百货公司出了一个函,终于使印刷厂答应帮熊立军印刷这批宣传材料了。
宣传材料上的内容,出自于林振华的恶趣味,他仿造后世有些厂家使用的明贬暗褒的方法,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睡莲牌电风扇的十大缺点,让熊立军带着戚庆辉、章文成沿街吆喝,吸引众人注意力。
“缺点之一,睡莲牌电风扇质量太好,一台电风扇能够用上三代人,导致下一代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缺点之二,睡莲牌电风扇过于美观,以至于丈夫回到家总是先去看电风扇,而无视妻子的存在,容易导致家庭矛盾。”
“缺点之三,睡莲牌电风扇超静音,人们经常会忽略电风扇正在运转,出门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关机,导致电费的损失……”
这种自贬手法,在后世曾经流行过很短的一段时间,的确很能起到抢眼球的作用。但很快就被消费者唾弃了,因为这种手法有些小看消费者的智商,第一回出来的时候让人觉得新鲜,但用得多了,就成闹剧了。不过,时下还是市场经济极度不发育的年代,这种炒作的效果异常地好,所有拿到宣传材料的人都被这种新奇的手法给吸引住了。
“这哪是什么缺点嘛,分明都是优点啊”脑子转不过筋的人们一整天都处于纳闷之中。
“真的有这么神吗?下班以后一定要去看一看。”这是读懂了宣传页内容的人们的想法。
“小王,我今天在淮海路看到一个宣传材料,上面写的东西可好玩了,我念给你听听啊,笑死我了……”这是恋爱中的小伙子们,终于又找到跟女友煲电话粥的话题了。
在经过质疑、嘻笑之后,众人都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睡莲牌电风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器呢?
宣传材料上写得很清楚:红星百货等五家百货公司,同时上架销售,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睡莲睡莲”
下班时分,红星百货公司的电器柜台前掀起了一阵狂潮。开始人们只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前来围观,等到电风扇一摆上柜台,众人的目光就被死死地抓住了。尤其是那些充满小资情调的姑娘和**们,更是恨不得马上把这种漂亮的风扇抱回家去。
“老张,你看这风扇多漂亮啊,跟它一比,咱们家里那个,太土气了”一位时髦**揪着自己的丈夫说道。
丈夫一脸郁闷:“可是,小李啊,咱们家里那个,是前年才买的哦。”
“拿去卖掉就好了,乡下的表舅家里一直说要买电风扇的,我们便宜一点卖给他们就好了。”
“这个电风扇,看着不太结实吧?这么小的底座,风一吹就会倒掉的样子耶。”
“不会吧,我怎么觉得它放在那里蛮稳当的。”
“……”
熊立军站在柜台里面,看到如此火爆的场面,不由兴奋得热血都要沸腾起来了。他搬过一把凳子,站在上面,举起一台电风扇对众人喊道:
“各位,欢迎大家来参观选购睡莲牌电风扇,我是生产厂家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驻上海经销处的经理,我叫熊立军,大家就叫我小熊好啦。大家看,我手上的这台电风扇,就是我们生产的睡莲牌电风扇。为了方便大家看得清楚,我把它挂在墙上,让大家欣赏。”
喊完这句,熊立军装模作样地在墙上找了一遍,大声地嘀咕道:“哎呀,墙上怎么一个钉子都没有啊。不要紧,小戚,你给我拿一个钉子过来。”
站在下面的戚庆辉立马递上去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大号水泥钉,熊立军抓着手上电风扇的底座,拿它当成锤子,咣咣咣地几下,就把钉子砸进了墙里。
这一来,家电柜台前的人几乎都像疯了一般地喝起彩来,这个广告做得实在是太给力了,能够拿来当锤子用的电风扇,还有哪家能够生产出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里,一件商品的耐用性也是消费者非常重视的事情。在美观与耐用相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林振华不懂得消费者心理学,但他善于听取意见。在电风扇设计的过程中,他请教了各种身份的人,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记下,然后都落实在设计之中。电风扇的这个铸铁底座,就兼顾了美观与耐用这两个特征。
在成本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增加,因为汉华机械厂自己就有翻砂车间,能够熔炼铁水。风扇的底座又不需要多高的机械性能,随便找点废铁熔了就能够铸出一大批来。
“我要一台”
“给我拿一台”
“……”
“老张,你赶快去回家去拿存折取钱,要不就来不及了”时髦**急眼了。
“现在银行都下班了,哪里还取得到钱嘛”名叫老张那位丈夫苦着脸,心里不断地骂着生产这种电扇的厂家。尼玛的,你就不能把电扇生产得丑一些吗?
“那就赶快去找人借吧,对了,你四姨家里是做生意的,手里肯定有现金的。”
“小李,你没有搞错吧,我四姨家是在浦东哎,你叫我现在去啊。”
这通热闹啊,幸好红星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们对于这种抢购紧俏商品的场面并不陌生,颇有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作派。他们指挥着顾客们排成长队,然后一台一台地开票、收钱、发货。
正如乐川所说的,上海人的购买力十分可怕,尽管是下班时间,许多人兜里都没有带着现钱,但100台电风扇还是迅速地就被抢购一空了。无数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赶过来的顾客围着家电柜台,大声地询问着下一批货什么时候能到。
“各位,明天我们还会再投放400台,欢?(: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