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4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缅甸?到缅甸就安全了吗?”安雁问道。

    兰武峰缓缓地摇摇头,说道:“雁子,我不瞒你。去缅甸,只能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选择了。早些年去缅甸的知青,都是过去参加游击队的,他们的处境非常困难。据说缅甸政府军一直都在围剿他们,他们的伤亡非常大。此外,我这一脚踏出去,以后再想回来就困难了,只能是一辈子浪迹天涯。”

    “可是……”安雁茫然地看看兰武峰,又看看林振华,不知该如何说才好。相比留在国内被公安抓走,兰武峰逃出国境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这一步踏出去之后,的确就是亡命天涯,再无回头的可能了。

    兰武峰转向林振华,凄然地说道:“林哥,我也没想到我会被逼到这个地步。我这样一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林哥,我想麻烦你一件事。”

    “峰子,咱们之间还需要客套吗?”林振华说道。

    兰武峰道:“林哥,我想麻烦你帮我照顾我妈,就说我不孝,不能守在她身边给她养老送终了。日后,我但凡有点办法,就一定会回来。但万一我回不来,林哥……”

    林振华道:“峰子,你放心,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妈一样照顾你妈,万一……我会给她养老送终的。”

    “峰子,你放心吧,还有我呢。”安雁哭着说道。

    “不,雁子。”兰武峰转向安雁说道:“雁子,我对不起你。我走以后,你就回丰华去吧,跟公安局说,你是被我强迫的,然后,去医院把孩子打掉,再找个比我好的人,跟他结婚吧。”

    “不”安雁大声地说道:“峰子,我一定会等着你的”

    兰武峰搂住安雁,抚着她的头发,说道:“雁子,忘了我吧。我这一走,就是九死一生。就算是能拣条性命,这辈子恐怕也很难再回来了。偷越国境出去的人,是不能回来的。听话,忘记我吧。”

    安雁挣开兰武峰的怀抱,向后退了两步,眼睛里露出一道决然的神色:“峰子,你记住,我安雁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辈子绝不会再嫁给别人的这个孩子,我一定会把他生下来,把他养大。我家已经不要我了,从此以后,我就是你兰家的人,我会侍候你妈,直到她闭眼。峰子,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你都要永远永远地记住,我安雁是你的女人”

    “雁子”兰武峰的眼泪也扑簌簌地落了下来,他走上前,抱住安雁,说道:“雁子,你这是何苦呢。”

    “峰子,既然你考虑好了,那就赶紧走吧,省得夜长梦多。”林振华提醒道,他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倒没有兰武峰和安雁那样悲观。

    他知道,如果兰武峰真的能够顺利地越境到缅甸去,未来还是有回国的机会的。随着国家政策一天天走向开放,许多在时下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几年之后都会变得比较容易了。甚至于在金三角的国军老兵,都有回乡省亲的机会,更何况兰武峰其实并没有什么罪过呢?

    安雁也知道现在不是缠绵的时候,多耽误一会,兰武峰就会多一分风险,于是便忍着悲痛的心情,开始给兰武峰收拾离家出逃的行李。

    兰武峰来得匆忙,所有的行李都没有带。林振华回到自己在浔阳的房子里,找了一些自己的衣服交给兰武峰,供他在路上换洗。他又到会计毕敏那里领了1000块钱和一些全国粮票,让兰武峰收起来,作为一路上的花销。

    林振华倒不是拿不出更多的钱,他想到,如果兰武峰身上带了太多的钱,反而容易引起警察或者“小脚侦缉队”的注意。在当年,1000块钱也算是一笔巨款了,足够兰武峰到云南的路费。

    一切都收拾停当之后,林振华和安雁一齐把兰武峰送到了火车站,目前公安机关还没有来抓人,他可以借口出差,辗转前往云南。等到丰华公安局真的开始发通缉令的时候,他应当已经远走高飞了。

    一路上,兰武峰一直在和安雁说着离别的话,安雁已经哭够了,此时脸上已经带上了一种与她的年龄和性格都完全不符的坚毅之色。看起来,她真的是做好了终身不嫁、苦苦守候兰武峰的心理准备了。

    趁着等车的时候,林振华把兰武峰拉到一边,递给他一张写着几个数字的小纸条,说道:“峰子,这个东西你收好。如果你真的能够出去,相信你用得上。”

    “这是什么?”

    林振华把嘴凑到兰武峰的耳朵,轻轻地说了几句什么。兰武峰的脸色骤变,他把小纸条塞还给林振华,说道:“林哥,这怎么能行,我不能用你的钱。”

    “你混蛋”林振华恼了,他的眼睛立了起来:“峰子,你真打算出国去当乞丐吗?”

    “可是……”

    “可是什么”林振华道,“峰子,咱们也是三年的朋友了,咱们之间的交情,还不值这几万美元吗?别忘了,家里还有安雁在等着你,还有你妈也在等着你。你得好好活着,还得想办法混出个名堂来,没有钱,你拿什么混?”

    兰武峰收起纸条,含着泪说道:“林哥,你的大恩,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报答了。”

    这张纸条上,写着一个瑞士银行的账号以及对应的密码,那个账户里存着10万美元。

    林振华道:“峰子,好好活着,就是报答我了。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还会见面的。”

    上车的时间到了,兰武峰与安雁紧紧地拥抱了一下,然后毅然地走向了检票口。安雁不顾所有旅客的侧目,使出全身的力气对兰武峰喊道:“峰子,记住,我会等你一辈子”

    兰武峰没有回头,只顾大踏步地向前走去。没有人看到,他的脸上已然满是泪水。

    就在兰武峰告别亲友仓皇出逃的时候,在丰华县安雁的家里,公安局长贾学汉正在向安东耀汇报情况:“安县长,我们已经和南京公安局联系过了,请他们协助联系一下兰武峰同志。不过,据那边的同志说,雁子可能没有到兰武峰那里去。”

    “这个雁子,跑哪去了呢?”安雁妈忧心忡忡地说道。

    “我不管,这个女儿,就当是死了”安东耀气呼呼地喊道,他对贾学汉说道:“老贾,这件事情,就这样了,不要再找她了。”

    贾学汉连连点头,从安家退了出来。安雁妈追出去,对贾学汉说道:“贾局长,你别听老安的,就是他把孩子打出去的。麻烦你还要继续跟南京那边联系一下,我估计雁子肯定是跑去找兰武峰去了。”

    贾学汉叹道:“大姐,这事怎么会闹成这样?孩子自由恋爱,就由他们去吧。安县长怎么会发这么大的火?”

    安雁妈支吾道:“这个事情,唉,也不好说吧。总之,贾局长,就麻烦你了,那边如果找到了雁子,可千万别吓唬她。孩子身体……呃,最近不太好,到时候我亲自去南京接她就是了。”

    “放心吧大姐,有消息我马上通知你。”贾学汉答应道。

    贾学汉走后,安雁妈回到屋里,对安东耀抱怨道:“都怪你,有这样吓唬孩子的吗?现在他们俩都这样了,你真要去告峰子**,不是害了雁子一辈子吗?”

    “依着我过去的脾气,我非要去公安局告这小子不可”安东耀愤愤地说道。

    164岑右军来了

    164岑右军来了

    “雁子,峰子走了,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从火车站回到汉华公司之后,林振华问安雁道。

    自从把兰武峰送上火车之后,安雁的表情就一直是非常地平静,并没有像林振华想象的那样悲痛欲绝。林振华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能试探着问她未来的打算。

    安雁端坐在林振华办公室的沙发上,一边小口地喝着水,一边轻轻地问道:“林哥,你能收留我一段时间吗?”

    林振华道:“雁子,你如果愿意住在我这里,住多长时间都可以。关键是,你爸妈肯定会找你的,你这样不明不白就失踪了,怎么能行?”

    安雁摇摇头,依然用轻轻的声音说道:“我没有爸妈了,他们不要我了,我也不认他们了。峰子如果有个好歹,我恨他们一辈子。”

    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任何一点感情的波动,似乎是在说着一件别人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林振华突然想到了一句古话,叫作“哀大莫过于心死”,莫非安雁的心已经彻底死去,万念俱灰了?

    “雁子,你也别太难过了。”林振华劝道,“峰子现在只是暂时避一避风头,其实也没什么危险。我给了他一个账号,他到了国外之后,把钱取出来,然后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了。你放心,等过几年国家政策松动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安雁点点头道:“林哥,我相信你。峰子一直跟我说,他最相信的人就是林哥,你说他没事,我就相信。”

    林振华无语了,安雁这番话,反映出来的已经是一种近乎于迷信的心态了,林振华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他想,也许安雁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也不错吧,尤其是她肚子还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想到孩子,林振华接着问道:“雁子,孩子的事情,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要把他生下来。”安雁毫不犹豫地说道。

    “可是……”林振华本想说这样不明不白的孩子怎么才能生下来,因为医院里没有证明是不会给她接生的。转念一想,这件事情也不需要安雁去操心了,他林振华现在也算是一个社会名流了,如果连一个孩子出生的事情都搞不掂,也算是白混了。算了,到时候找韩涛帮帮忙,由公司开个证明,总有办法解决的。

    “生下来你怎么带呢?”林振华换了一个问题问道。

    安雁道:“我能把他带大的。”

    “你还要上班,怎么办?”林振华问,“对了,你离开单位这么久,单位能准你的假吗?”

    安雁说道:“我不需要他们准假,我不打算回去了。我不但不会回商业局去,我连丰华都不回去。”

    “好吧,那你就安心在浔阳住着吧。”林振华说道。

    相比当时其他的人,林振华算是对于公职、档案之类的东西看得最淡的一个。当年的人们大多数都会觉得丢了工作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甚至于有可能会活不下去,但林振华知道,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自由,这些约束的重要性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大了。安雁如果真的不想回丰华商业局去上班,那么留在浔阳也不至于饿死的,汉华公司这么大的家业,哪里容不下她一个位置?

    林振华喊来毕敏,让她去开一套单元房,安排安雁住下。汉华公司前期建了四幢楼,分了一部分房子给急需的职工,还空了一些房子下来,是作为机动的,有时候公司来个客人还可以当招待所用。林振华平素不搞什么特权,但给安雁弄一套房子先住着,这样的权力他还是有的。

    安雁没有拒绝林振华的好意,看来她是下决心要住在浔阳把孩子生下来了。她现在无依无靠,除了林振华之外,找不到其他可以相信和寻求帮助的人,所以她不会在这个时候忸怩作态。

    “林经理,她是谁呀?”趁着安雁没看见的时候,毕敏小心地向林振华问道。

    “她叫安雁,是南京经销处兰经理的爱人,要生孩子了,在这里休养。”林振华说道。

    “兰经理……不是没有结婚吗?”毕敏小声地提示道。

    林振华眼睛一瞪,说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兰经理去外地开辟新的经销点了,他的爱人,我们需要照顾好。你去找个生过孩子的女工,经常陪安雁散散步,给她传授点生孩子的知识。还有,要保证她的营养,让她平平安安地孩子生出来。”

    毕敏应了一声,然后小声地嘀咕道:“我看杨欣生孩子你也没这么用心呢。”

    林振华没有听到毕敏的嘀咕,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公司秘书王均贤告诉他:岑右军带着老婆孩子以及岑右新已经到了,他们是林振华特地从湘平省请过来的。

    “林叔,林叔”一个小男孩从吉普车上跳下来,飞奔向林振华。

    林振华认出他正是岑右军的大儿子毛崽,一年多没见,毛崽的个头又长了七八公分,脸上也红润厚实了许多,估计这些日子里没少吃肉。永禾农机厂在过去一年中的经营状况非常可观,毛崽天天吃肉的愿望应当是已经实现了。

    “毛崽,想叔叔没有?”林振华一把抱起毛崽,在天上转了一圈,惹得毛崽格格直笑。

    “想了。”

    “真想假想了?”

    “真的想了。”毛崽认真地说道。六岁的孩子其实是记不住人的,但林振华给毛崽的印象太深了,他没事就会拿着林振华的照片念叨,说这个叔叔答应过让他天天吃肉的,久而久之,这个叔叔在他脑子里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

    “好,乖毛崽,今天晚上叔叔亲自下厨,给你做水煮鱼吃,比肉还好吃。”林振华许诺道。

    毛崽丝毫不领情:“我不吃鱼,我要吃红烧肉。”

    “毛崽,别跟叔叔闹。”田效兰牵着2岁的小儿子伢崽也走过来,她拉过毛崽,对林振华笑道:“小林,你可不知道,毛崽天天都要说你呢,说长大了要像你一样能干。”

    林振华笑道:“我算什么能干的,毛崽,好好努力,长大了咱们也当个什么欧啥的。”

    “什么叫欧啊?”毛崽不懂。

    林振华不知从何解释起,这个希什么欧的说法,得到世纪末才能随着网络精英的出现而传入中国,这个时候,估计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这个概念的。

    岑右军和岑右新两个人落在后面,正忙着从吉普车上往下搬行李,汉华公司的司机魏瑞也在给他们帮着忙。林振华走上前去,对岑右军行了一个军礼,喊道:“排长”

    岑右军连忙站直身体,给林振华还了一个军礼,然后笑着与林振华握了握手,说道:“小林,怎么还保留着部队的习惯呢?到了你的地盘,咱们的称呼是不是该换一换了?”

    林振华笑道:“排长走到哪都是排长,没必要换。对了,排长,你的假肢用得怎么样?”

    岑右军原地走了两圈,然后说道:“你看,完全没问题了,只要不让我搞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我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林振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想不到潭州医院的水平这么高。”

    岑右军道:“小林,我是被你嫂子拉着去做假肢的时候,才知道你偷偷给她留了钱。实在是太感谢你了。咱们可说好了,这钱我得还你。”

    林振华装作严肃的样子说道:“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你还得按活期给我算利息呢。”

    “完全可以”岑右军哈哈大笑道。

    去年年初的时候,林振华前后借给岑右军私人1000块钱。靠着这1000块钱,田效兰做完了手术,岑右军自己也配了一个假肢,算是治好了两口子病。在当时,岑右军觉得这笔钱恐怕一辈子也还不起了,谁知永禾农机厂的业务越做越好,一年多时间,他从厂子里拿到的利润分红就是两万多块钱,还钱和还利息都不成问题了。

    和岑右军打完招呼,林振华又来到岑右新的面前,喊了一声:“右新哥,一路上辛苦了。”

    岑右新连忙伸出手与林振华握手,握完之后,认真地说道:“林经理,你喊右军叫作排长,这没问题,但你跟我的称呼,真的要改一改了。”

    林振华笑道:“怎么改?我听右新哥的。”

    岑右新道:“我们这次到浔阳来,以后就是汉华公司的职工了,你叫我右新哥,其他的职工就会有看法,会觉得我们是关系户,这样对你和对我都不好。你说是不是?”

    林振华点头道:“你说得对,那我是不是应当称呼你岑科长?”

    岑右新笑着说:“林经理要这样叫,我也没意见啊。不过,你平时叫我小岑就好了,我在外面跑生意的时候,大家都这样叫的。”

    “呃……”林振华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还是称呼你老岑吧,毕竟你比我大10几岁呢。还有,你也别一口一个林经理地喊我,叫我振华就好了。”

    称呼之类的事情处理完,林振华让秘书王均贤带了两个人帮着拿上行李,把田效兰、毛崽等带到专门给他们安排的单元房去,自己则与岑右军、岑右新两个人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给两个人倒上水,安排他们坐下,然后说道:

    “排长,老岑,这次把你们请到浔阳来,是想和你们一起,把咱们现有的机床附件业务做大,做出品牌。”

    165乡镇企业

    165乡镇企业

    “小林,我先向你汇报一下永禾农机厂的情况吧。”岑右军说道。

    “好的,我也正想听听排长的创业史呢。”林振华笑着应道。

    岑右军摆摆手:“这算什么创业史,其实,很多事情你都知道了,你小林是大功臣,华青大学的教授们是第二功臣,右新哥也是一个大功臣,只有我是最没贡献的。”

    林振华道:“排长在后方组织生产,是我们整个产学研链条的核心,怎么能说没有贡献呢?”

    要说起来,永禾农机厂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的确是有些创业史的味道了,其发展之快,让林振华都觉得意外。

    去年年初,林振华因为岑右军借钱的事情而去了湘平省,促成了岑右军承包永禾农机厂。林振华给农机厂设计了几个机床上用的小附件,作为农机厂的主打产品。他还发现了岑右新做业务的天份,说服了岑右军雇自己的堂哥来担任销售经理。

    林振华在离开永禾的时候,曾经担心过岑右新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去把产品销售出去,他甚至于做好了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忙销售一部分的想法,实在不行,他就找几个托把这些产品买回来,暗中补贴一下老排长,也不是不行。永禾农机厂一年有10万的营业收入就足够活得很滋润了,而对于林振华来说,10万块钱已经不是什么值得操心的大钱了。

    林振华没有想到的是,岑右新竟然把业务做起来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青年农民,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唾面自干的忍耐力。一开始,他到企业里去推销产品时,还多少有些胆怯,在跑过十几家企业之后,他就完全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不管多大的门都敢横冲直撞地闯进去。

    在那个年代里,推销这种事情还是比较稀罕的。大量的国有企业根本就不屑于上门推销产品,他们充其量是在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展会上摆一个摊子,把自己的产品陈列出来,供客户选购。多数的参展商态度就像是大爷一般,客户多问一句,他们都会不耐烦。

    还不必说这种生产企业是如此,就连商店、饭馆等服务行业的企业,营业员们也是同样的嘴脸。作家刘心武发现,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写着这样一条服务守则,叫作“对乘客不夹不摔”,这种要求居然能够写入服务守则,可见当年公交司乘人员的服务水平是如何低劣。他因此而感慨道,是不是饭馆里也应当写上一条,说不要在顾客的碗里放毒……

    后来人们用“官商作风”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国企,还是很有道理的。你明明是商家,却要摆出官老爷的派头。可是,就这样卖东西,这些企业居然还能够生存下去。

    在没有乡镇企业的年代里,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是官商,卖东西的是大爷,买东西的是孙子。你不想当孙子也不行,因为市场上商品短缺,许多产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有本事,你别买呀。

    乡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市场上的这种格局。这些出生草根的小企业,本身技术实力差,没有名气,要拼产品是拼不过大企业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态度更谦恭,服务更周到。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不管多么困难,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去满足。在国营企业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的时候,乡镇企业的推销员却在走街串巷地送货上门。

    在80年代初,国企对于乡镇企业的这种竞争是完全无动于衷的,因为它们相信自己的实力。乡镇企业靠着国企不屑于吃的那些残羹冷炙而养大了自己,它们更新了设备,积累了生产经验,形成了品牌影响力,终于在80年代的中后期向国企发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面进攻。

    直到此时,国企才注意到那些昔日的土农民已经鸟枪换炮了,乡镇企业的机制更灵活,产品质量不逊于国企,而服务态度则延续了此前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攻势之下,大批的国企溃不成军,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国企倒闭潮。

    岑右军所承包的永禾农机厂,正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岑右新在一年的时间里,跑遍了湘平省几乎所有的机械厂、修理厂、农机厂以及其他涉及到机床的企业,他的足迹甚至越出湘平省的省界,跑到其他一些省份去了。

    他每到一家企业,便到对方的生产科去软磨硬耗,向对方推销诸如简易滚齿机之类的机床附件。有些企业本身的确需要这样的产品,看到价钱也不贵,加上岑右新一根接一根地递烟,态度十分谦和,便掏出几百块钱购买下一套了。

    还有些企业,用不上他们现有的产品,岑右新也不气馁,仍然热情地邀请人家外出吃饭,在饭桌上试探对方的口风,了解对方是否有什么机床使用方面的问题。一旦得到信息,他马上扬言会尽快想办法帮别人解决。

    岑右新在跑业务的时候,提包里用旅行杯装着一杯水,用报纸包着几个饭团,这就是他自己的伙食。但涉及到请客户吃饭的场合,他却是不吝惜花钱,务必让对方吃好喝好,然后形成良好的私人关系。

    从去年的六七月份开始,从永禾农机厂发往浔阳汉华公司的挂号信就越来越多了,里面都是岑右新从客户那里得到的需求信息。林振华忙于风扇的生产以及对原浔自厂的消化工作,哪有工夫去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但他的另一个粗壮金手指已经开启了,那就是华青大学机械系的一支强大专家团队。

    受林芳华提供的信息的启发,林振华于去年的3月份与姚鹤良联系,在华青大学机械系设立了“机械发明奖学金”,由汉华公司每年提供5000元,奖励各种机械发明。这5000块钱当然不是给同一个人的,而是分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一等奖的奖金高达1000元,而最低的优秀奖也有20元之多。

    5000块钱,对于利润达到4000万的汉华公司来说,是大腿上的一根小汗毛。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那时候高校里的一等助学金也就是20块钱,而且只有全班5的学生能够拿到,二三等助学金分别是10元和5元,总共也只能覆盖到30的学生。汉华的奖学金最低档也相当于一个月的一等助学金,而且每个人获奖次数是不限的。

    机械系的学生们全都一头扎进了机械发明里,学习和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机械系资料室一开始是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10点,然后是12点,再往后,索性就是通宵开放了。制图室的情况也是如此,半夜三更时分都是灯火通明,一群年轻人拿着丁字尺、三角板在辛苦地作图。

    几个月下来,机械系的电费严重超支,以至于都受到学校警告了。

    林振华把岑右新发来的需求直接转发给了姚鹤良,让他再分包给学生们去解决。有些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只是由于地方上的小企业缺乏人才和信息,所以才会一时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到了华青大学之后,几天之内就有了反馈。一套图纸寄回到永禾农机厂,岑右军和陈金福马上拿着图纸,组织工人生产出来,提供给客户。

    还有一些问题,则相对要困难一些。但越是这样困难的问题,越让机械系的师生们感到兴奋。他们虽然平时也会经常下到企业去走访,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但像岑右新这样大范围撒网而兜上来的需求,对于机械系师生来说还是非常难得的。在这种时候,那就不光是学生在参与攻关,连老师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

    林振华适时地提供了攻关经费,甚至于包下了机械系师生使用的绘图纸、鸭嘴笔、碳素墨水等耗材的支出。整个华青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对于机械系的福利都嫉妒着四眼发红,绘图纸随便领、铅笔随便领、高档科学函数计算器人手一个……这简直就是提前进入了21世纪啊

    还有一些难题是必须到现场去解决的,在这方面,林振华也给予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政策扶持,那就是为所有去进行实地考察的师生提供往返路费和在考察期间的食宿费用,而且是人数不限。

    一开始,林振华规定所有的师生都可以报销卧铺票,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了机械系师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实在是太奢侈、太浪费了。最后林振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规定50岁以上的老师坐卧铺,其他的中青年老师和学生们全都坐硬座。饶是如此,像姚鹤良这种五十刚出头的老师还是自愿地放弃了卧铺待遇,与学生们一起挤在臭烘烘的硬座车厢里,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

    从北京到湘平省和江南省的火车硬座票,单程也就是30多块钱,100名师生的往返,也只需要花掉七八千块钱,在林振华看来,这能有多大点事?

    林振华此举是有深意的,通过这样的举动,能够建立起汉华公司与华青大学机械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学生未来都会被分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部门、重点企业,这样而形成的人脉关系网,那可是千金不换的啊。

    产销学研的链条,就这样被林振华接通了。华青大学的智力,通过岑右新这样一个近乎文盲的小农民,销售给了数以百计需要技术支持的企业,从而产生出了丰厚的利润。永禾农机厂的名声在湘平省的机械系统里逐渐响亮起来了,一些原来对岑右新很不屑的大企业也开始接纳他,装作半推半就的样子,让他试着解决一些技术方面的难题,或者提供一些什么特殊要求的技术装备。

    一年时间,永禾农机厂做出了60多万元的营业额,扣除材料成本、工人工资、付给华青大学方面的各项开支之后,净赚了30多万元。

    依着岑右军的想法,在结算完利润之后,就该去向公社报喜了,但岑右新一把拉住了他,告诉他财不外露,绝对不能让公社知道农机厂真实的经营情况。岑右新认为,当务之急,是彻底摆脱公社对农机厂的控制,使农机厂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岑右新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林振华的支持,在与林振华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之后,岑右军和岑右新一道,去见了公社书记柳利民。岑右新这一段时间没少跟柳利民套瓷,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给柳利民带上一些外地的特产,所以柳利民对他印象极佳。

    岑右军告诉柳利民:农机厂在经过一年的经营之后,已经初步达到盈亏平衡了。目前,江南省的林科长、华青大学的姚教授等,都希望能够参与农机厂的管理和经营,所以,他想把承包改为买断,直接买下农机厂的产权,使其成为一家私营企业。

    这种买断乡镇企业产权的事情,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普遍了。这种现象甚至都不能用瞒上不瞒下来描述,因为连上级部门对此也是洞若观火、心知肚明的。不过,上级对于这种事情并不想去干涉,只是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在当年,谁也没觉得乡镇企业能成什么大气候,小打小闹的企业,产权归谁,难道很重要吗?

    柳利民也愿意让岑右军把永禾农机厂完全接手过去,这样公社就可以永远都不需要背这个负担了。经过谈判,公社同意岑右军分期支付5万元现金作为购买农机厂所有资产的代价,其中包括了农机厂的牌子。买断之后,农机厂每年还要向公社再交纳2000元,作为农机厂现有土地的租金。

    以岑右军承包时农机厂的资产净值来看,5万元的买断费用有些偏高了。但这笔钱他是必须付出的,因为他还需要公社给他一个名份,这在当年,叫作“红帽子”。

    私营企业在当年是一个敏感的概念,即使你能够申请下来一家私营企业的执照,涉及到经营范围、雇工人数、利润、材料来源等问题时,头上还是有无数的紧箍咒。像机床附件这样的产品,算是生产资料的范畴了,私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算不算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这就全看上级领导的心情了。万一什么时候领导心情不好,一纸禁令就可以让你关门,你连讲理的地方都找不着。

    而有了乡镇企业这样一顶红帽子,你做的事情就合法了。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出了事也有公社帮你撑腰,其中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民营大型企业,在当年都是扯虎皮做大旗,顶着乡镇企业的名头的。而事实上,在那个时候,企业的创业者与主管的公社之间早有默契,企业的产权与公社没有一丝关系。

    “小林,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永禾农机厂全部是咱们自家的企业了。”岑右军说道。

    林振华兴奋地说道:“好啊,这样咱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干了,不用再担心公社这边来分一杯羹。”

    166机床附件厂

    166机床附件厂

    在介绍完买断农机厂的事情之后,岑右军讷讷地说道:“小林,有一件事,我事先没和你商量就做了,你可别怪我。”

    “排长,什么事你就说吧,我怎么敢怪你?”林振华道,他看岑右军的表情,似乎是干了什么很对不起人的事情似的。

    岑右军道:“我买断了农机厂之后,和农机厂里的职工们签了一个合同,保证永远不会解雇他们。等他们退休以后,我会保证他们每个月能领到20块钱的退休金,一直到死。”

    岑右新不屑地说道:“林经理,右军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死要面子。依我的意思,签个合同是可以的,但没必要把话说死。万一人家不好好干,你怎么办?”

    岑右军连忙说道:“这不可能的,我和他们相处好几年了,这些职工都是非常好的。小林,我主要是觉得,本来是集体的厂子,我把它变成个人的了,我有些过意不去。我毕竟是个党员,又在部队里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你看……”

    林振华呵呵笑了起来,安慰道:“排长,这件事我没意见。排长你的为人我还不了解吗?你不会占集体一点便宜的。这些职工毕竟也都是和咱们一起创业的职工,给他们一个终身的承诺,没什么不好的。要说不对的地方,只有一点,那就是你答应给人家每月20块钱的退休金,实在是太少了。”

    “不少了,不少了。”岑右军说道,“在我们农村,一个老人有20块钱就可以生活得非常好了。”

    林振华也懒得和他去争,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20块钱的生活费当然还是可以的。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将经历一段物价高速增长的时期,物价水平会上升3倍,到90年代以后,20块钱即使在农村也不够干什么了。

    算了,这件事以后再说吧,林振华在心里想到。等到将来,企业的规模也大了,就算把这20多名职工都养起来,又有何难?创业的老职工,无论如何厚待,都是不过分的。

    对于林振华的态度,岑右军事先也能猜出几分,林振华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这一点从卖化肥那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事实上,原来那个当侦察兵的林振华也是一个对金钱比较马虎的人,这与今天的林振华在印象上是比较吻合的。

    把事情说出来之后,岑右军的心情轻松了几分,他开始问道:“小林,你这次让我和右新过来,到底是什么想法?”

    林振华道:“排长,老岑,刚才你们介绍了永禾农机厂的经营情况,现在我也向你们通报一下汉华实业公司的经营情况。去年我们汉华实业公司的经营非常成功,全年销售利润超过了4000万。”

    “4000万林经理,你不是开玩笑吧?”岑右新舌头吐出来老长。他看了看林振华的表情,觉得他的确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不由得嘟哝道:“我们农机厂利润30多万,我还以为就发了大财呢,跟你林经理一比,我们真是乡下土财主,没见过大钱呢。”

    岑右军也说道:“小林,想不到你这个公司竟然有这样大的利润。看来,我们这家农机厂实在是太小了,也没必要浪费你的精力啊。”

    林振华摇摇头道:“你们错了,我请你们过来,恰恰是想把永禾农机厂发展壮大。未来我的主要精力,都会放在这边的。”

    岑右新道:“林经理,这没有必要吧?4000万的生意你不做,反而来做我们这个几十万的小生意,这不是傻了吗?”

    林振华道:“其实,我们去年能够做到4000万利润,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生产的五叶风扇,在广交会上一炮打响,给省里创造了2000多万美元的外汇,省里则给我们返还了2000多万人民币的出口补贴。还有就是我们开发的两个新产品,儿童风扇和变速风扇,在国内市场也得到了好评,销售情况很好。”

    “你的意思是说,今年就很难再卖得这么火了?”岑右新问道,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对于市场有足够的敏感。

    林振华点点头道:“没错。我已经接到了美国Gart公司给我的信,他们说五叶风扇在美国市场上一开始卖得不错,定价也比较高。但后来价格就不得不降下去了,虽然销售情况还好,但价格方面只能比传统风扇高出一点点。”

    岑右新道:“一开始可能是有些人图个新鲜吧,新鲜劲过去了,后面就不行了。”

    林振华道:“是的,所以,今年五叶风扇的出口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至少在价格方面会有些麻烦。国内市场也是如此,我们的儿童风扇和变速风扇只是抢了一个先机,卖出了一轮行情。但随后不久,其他企业的仿冒产品就已经上市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今年夏天风扇市场的竞争会趋于白热化,我们的销量和利润都会大幅度地下降。”

    “一定要开发新产品。”岑右军说道,“小林,你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如果你们公司是像你说的这种情况,那么一定要开发出新产品来,要不就垮台了。”

    这也就是岑右军才会这样教训林振华了,毕竟当年他曾是林振华的排长,在他的眼里,林振华还和从前一样,是个16岁的不懂世事的毛孩子。

    岑右新白了堂弟一眼,说道:“右军,你真是糊涂,林经理这样聪明的人,还会想不到这点?”

    “对对对,小林,你接着说。”岑右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要说起来,林振华开发新产品的意识是在他之上的,如果不是林振华的新产品,哪有永禾农机厂的今天?他这样教训林振华,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林振华道:“我的考虑是这样的。第一,汉华实业公司的业务还要继续发展,今年的风扇还能再卖上一年,从明年开始,风扇就要退居二线了。我目前正在筹备两个新产品。一个是利用浔阳自行车厂的老班底,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自行车。第二个是准备开发洗衣机,我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子,正在请人去给我落实。”

    “嗯,自行车和洗衣机都挺不错的,有市场。”岑右新评价道。

    “第二个方面,就是请你们二位来的原因,我想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攻一攻以机床为主的机械行业。”林振华说道。

    “搞机床?”岑家兄弟同时惊讶地问道。

    “分步骤吧,第一步是先延续永禾农机厂的业务,主要搞机床附件,逐渐积累资金和人脉关系,还有储备技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再开始搞机床整机,我们要搞就是高起点,直接上数控机床。”林振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岑右军道:“小林,你不要因为同情我,就想着帮我把农机厂做大。我觉得,你现在承担着国家的出口创汇任务,这个比我一个小小的农机厂更重要。你最好还是能够多花点心思想想,能不能再开发出其他出口创汇的产品。”

    林振华笑道:“排长,你怎么会觉得机床附件就不能出口创汇呢?”

    “你是说,我们要做出口的机床附件?”

    “没错。”林振华道,“我目前手里已经有十几个机床附件产品了,都是在国外申请了专利的,下一步,我们就是要以这十几个产品为拳头,打入国际机床市场,然后逐渐地站住脚跟,再扩大地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