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以这十几个产品为拳头,打入国际机床市场,然后逐渐地站住脚跟,再扩大地盘。”
岑右新道:“林经理,我觉得你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我担心我们农机厂的水平不够啊。这一年多,我也跑了不少机械厂,看人家的设备水平,那比我们农机厂要强得多了。潭州有几家大型企业,人家那里还有国外进口的数控机床呢,那东西可高级了,只要输好那个什么程序,它就自动把东西加工出来了,比人手还灵巧呢。”
林振华没有正面回答岑右新的质疑,而是站起身来说道:“排长,老岑,这样吧,我带你们先去看看我们的车间,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好,我正想参观一下呢。”岑右军高兴地说道。
三个人走下办公楼,林振华带着岑家兄弟二人,走进生产区,开始向他们介绍整个生产区的概况。
汉华公司从浔自手里接受的厂区有1000多亩,其中500亩是家属区,另外500多亩是生产区。这一年多来,汉华公司挣到了钱,也有了社会地位,林振华请浔阳市政府出面帮忙,从周围的农村又征购了1000多亩地,与原来的生产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块占地1平方公里的庞大地面。
林振华在前头带路,先领着岑家兄弟去看了看电风扇的生产流程,包括两条达到80年代先进水平的装配流水线。汉华公司建起的第一条流水线是由林振华自己设计,再由汉华机械厂制造出来的,现在看起来已经显得十分粗糙了。后面的两条流水线则是全面参考了一些先进企业经验,花费了很大的资本进行建造,水平明显高出一截。
岑家兄弟哪里见过这样大的场面,看着一台台电风扇像是变魔术一般地从生产线的尽头送出来,两个人眼睛都直了。
“这哪是什么风扇生产线啊,这简直就是印钱的生产线啊。”岑右新感慨地说道,在他的眼里,那一台一台的风扇,对应的都是咔咔响的人民币啊。
岑右军也是不住地点头,说道:“小林,我现在才明白了,什么叫作大工业。相比之下,我们那个农机厂,真是小作坊一样了。”
林振华道:“两位,这还算不上什么大工业呢。电风扇的生产,说穿了不过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真是说不上有多少技术含量。咱们邓副主席去参观丰田公司的轿车生产线,那受到的刺激才叫大呢。”
“是啊,咱们不追赶,真是不行了。”岑右军叹息道。
参观完电风扇的生产,林振华领着岑家兄弟离开老厂区,向他新征购来的那片厂区走去。这片土地现在也已经正在开发,几十幢大大小小的建筑同时开工,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林振华带着两个人走过一片建筑工地,来到了位于生产区后方。在这里,有一组建筑物已经竣工,周围围了一圈铁拦杆,使之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排长,老岑,你们看,这就是我正在建设的机床生产基地。”林振华指着那一组建筑对岑家兄弟说道。
眼前这组建筑,包括了三幢高大的单层厂房,还有两幢三层的办公楼,周围还有一些小的辅助建筑物。所有的建筑都是新建的,而且风格统一,布局也非常和谐。
林振华介绍道:“这两幢办公楼,是我们的机床研究中心,未来我会陆续采购一批实验设备进来。它的实验条件,会比华青大学机械系的条件还好。我的想法是,将来要让华青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常驻在这里做实验,搞研究。”
“林经理真是有大手笔啊。”岑右新感慨道。
林振华微微一笑:“老岑先不忙夸奖,我们进车间去看看再说。”
三个人走进一座车间,岑家兄弟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只见在车间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0多台崭新的各式机床,有卧车、立车、卧式铣床、龙门铣床、磨床、镗床、钻床。其中起码有一半是岑右新津津乐道的数控机床,床身上印着醒目的外文字母,提示着这些机床都是价值不菲的舶来品。
“小林,这就是你要建的机床生产车间?”岑右军不敢相信地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光这些设备,我就投入了500多万,其中还动用了大量的外汇,把我们外贸厅心疼坏了。怎么样,老岑,你觉得有这样一套装备,我们能不能跟洋鬼子练练?”
林振华的后一句话是对岑右新说的,岑右新连连点头道:“够了,够了。有这样一套设备,是不是外国的机床厂也不过如此了?”
林振华摇摇头道:“还差得远呢,人家的装备水平,比我这要强得多了。那些国外的机床企业,一台设备的价值就超过我这整个车间。不过,我拥有现在这些设备,搞搞机床附件,应当还是足够的。我只要保证这些附件的加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可以了。现在想玩机床整体,还有点困难。我们公司今年的利润,基本上全都投入到这些基本建设上了,可是离建成一个完整的机床厂所需要的资金,还差得很远呢。”
岑右军走上前去,伸手摸了摸机床上的烤漆,回头对林振华说道:“小林,我没想到你的心有这么大。可是,既然你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你还在乎我一个小小的农机厂干什么?我们那点资产和你这里的资产相比,简直就是提不上秤杆的。”
林振华道:“排长,实不相瞒,我请你们两位过来,并不是看中了你们厂那些设备。首先一点,我需要永禾农机厂的这块牌子。机床附件的生产,我想和家电生产分开。汉华实业公司的产权关系还是有些复杂化,我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永禾农机厂已经全部都在我们三个人手上了,我们的运作会更为自由一些。”
岑右军迟疑了一下,说道:“小林,你总是对组织不够信任。不过,我理解你的担忧,上级单位瞎指挥,按一平二调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发生过一次两次了,你想有更多的自主权,也是有道理的。”
林振华点点头,说道:“的确是这样的,现在轻化厅系统内的企业苦乐不均,有些企业已经出现严重亏损了。如果我做得太大,轻化厅肯定要劫富济贫,让我去帮助那些亏损企业,最终把我的企业也拖垮。我现在的打算是,一方面继续发展汉华实业公司,另一方面以永禾农机厂这块牌子,做另外一个产业,这样未来就有腾挪的余地了。”
岑右军道:“没问题,小林,你需要牌子,我把牌子给你就是了。我和右新,对你来说,可能没什么帮助吧?”
林振华一把拉住岑右军,说道:“排长,你这话就见外了。我请你过来,是想利用你的管理经验,帮我做机床附件业务的生产经理,怎么会没用呢?”
岑右军摇头道:“我只有过管理一个小农机厂的经验,哪里管得了这么大的业务?你还是想办法找其他的人吧,浔阳自行车厂这么大的企业,难道还找不出几个好的车间主任?”
林振华道:“具体的生产管理方面,我倒是物色到了几个人。但是,排长,我还是要请你来做总的负责人。技术上你不一定是最精通的,但要论关系上,我最信得过的,就是排长你了。”
“原来是这样。”岑右军点头道,“小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希望我给你当一个管家的人,是这样吗?”
林振华笑道:“我记得批林批孔的时候学过一个故事,孔子对他的学生颜渊说,你将来如果发财了,我给你当管家。排长,你就是孔子,我就是你的学生,现在我算是有点家业了,所以,就要请你来当管家了。”
“没问题,我一定给你做好这个管家。”岑右军爽快地回答道。他知道,要论车间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他肯定是不如专业人士的,但林振华说得对,他是林振华最可信任的人。他要帮林振华把这一摊子事情管起来。这么大的生产,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守着,也是不行的。
岑右新听到他们俩说得热闹,不由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他凑上前去,悻悻地说道:“林经理,其实我对你还真是没什么用的。”
林振华摆摆手道:“老岑,你开什么玩笑呢?谁不知道,永禾农机厂有今天的成绩,你是首功。我们的机床附件厂要发展,市场这方面就需要你去开拓了。不过,你也不用什么事都亲自出马,我会给你招聘一批业务员,你就当公司的业务总监好了。”
“真的?”岑右新喜出望外,“林经理,你真的这么相信我?我就是一个农民而已。”
林振华道:“老岑,你这个农民可不简单,据我所知,现在湘平省的机械系统里,你这个农民的名气是最大的,省机械厅的厅长都不见得有你这样大的名气呢。”
“这倒也是。”岑右新不无自豪地答道。
林振华道:“老岑,我们新的机床附件公司,目前一半的市场还得立足国内,所以,你还得再辛苦一段时间。未来如果有更合适的人加盟进来,咱们再重新考虑你的定位,你看如何?”
“没问题,只要有更合适的人,那我就让贤,我回永禾种田去。”岑右新做出一个姿态来,他也知道林振华肯定不会这样做的。
林振华道:“老岑,你放心,到那时候,我肯定不会让你回去种田,你可以退居二线,不用再很辛苦地做具体事务了。你作为幕后英雄,级别和待遇等方面,都不会改变的。”
这些丑话,的确是要说在前面的。林振华知道,岑右新的知识结构,最终必定会限制他的发展空间。最起码,当涉及到国际化业务的时候,不懂外语,不懂国际惯例,不懂法律,都会使岑右新无法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这一点,岑右新自己心里也有数,他能够做出一些成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营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他勤奋,未来如果有其他的销售人员加盟,他也就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林振华把话说在前面,又承诺了未来不会降低他的级别和待遇,这就足够了。他辛辛苦苦奋斗,不也就是图一个富贵吗?
岑右军又想起一事:“小林,还有一件事。我们永禾农机厂,按原来的约定,是你占50,我占40,右新占10。现在你一下子就投入了500多万,还不算厂房和设备,你的比例应当算大一些吧?”
林振华道:“排长,我正想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情,不知道你们的意思如何。”
167借鸡下蛋
167借鸡下蛋
位于汉华公司厂区最后面的这几幢建筑,是林振华给自己准备的自留地。
汉华公司虽然从产权关系上说属于股份合作制,而且林振华通过自己直接持股以及经由褚红阳、彭少哲等人的间接持股,实际拥有了整个公司50以上的股权,已经达到控股的比例了。然而,在名义上,以及在轻化厅和汉华机械厂领导的印象中,汉华公司仍然是一家大集体企业,是要听轻化厅和汉华厂指挥的。
林振华无力去抗衡这种顽固势力,在80年代初的氛围下,你要去和轻化厅大谈控股权,讲什么产权明晰之类的,恐怕结果会非常悲惨。
事实上,汉华公司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与轻化厅等部门的扶持也是分不开的。首先,如果你不是一家集体企业,轻化厅就不可能替你去申请原材料供应。不管你设计的风扇多么高级,如果原材料供应不上,那么一切都空的。集体企业的这种身份,使汉华公司在与那些乡镇企业竞争的时候拥有了先天的优势,这一点林振华是不能否认的。
其次,汉华公司的五叶风扇能够进入广交会,还有汉华公司能够兼并浔自厂,都与它的集体身份有关。基于这些考虑,林振华也不能自己把自己的路给断掉。
大集体企业的身份,既是好处,也是隐患。林振华很难想象,如果未来这家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轻化厅会不会把手直接伸起来。轻化厅伸手的方式是多样的,一是可以平调汉华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二是可以派来新的领导人,把林振华挤出去。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当年并不罕见。
出于这样的担心,林振华决定另起炉灶,在汉华公司之外,再发展起一摊子属于自己的新业务。永禾农机厂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给了他一个机会,永禾农机厂是乡镇企业,而且又与公社达成了买断产权的协议,对于林振华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平台。
汉华公司去年创造了4000多万元利润,林振华与汉华厂经过协调之后,决定拿出200万元来作为分红,余下的全部作为再投资,用于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汉华公司兼并浔自厂,花费了300多万,随后,又是征地、建职工宿舍、建车间、购买设备等等,把4000万花得只剩下一个零头了。
林振华带岑家兄弟去看的这几幢车间以及车间里的设备,产权都属于汉华公司,但林振华自己做主,把它租借给了永禾农机厂。他的这个想法,叫作借鸡生蛋,等到农机厂的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利润,再以赎买的方式把这些建筑和设备购买下来,这样从法律上说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汉华公司现在是天高皇帝远,公司里所有的决策都由林振华一人决定。从管理制度上说,褚红阳、彭少哲、赵勇群等人也都是公司的决策层成员,但他们本身都是林振华的小兄弟,对林振华还有一些盲目的个人崇拜,谁会去干预林振华的决策呢?
汉华厂的职工们已经被企业的高速增长给弄晕了,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经理又在实施什么新的想法。林振华给自己建起这样一片自留地,职工们也只是猜测一番而已,没有谁去质疑它的合理性。
林振华与汉华公司之间的关系,有点一笔糊涂账的味道。五叶风扇是一种专利技术,林振华是专利的所有人,从道理上说,他应当从每台风扇的销售中提取一部分专利使用费。如果他按每台风扇提取10元计算,光去年出口的50万台风扇,就应当给他支付500万的专利费。这些钱足够用于购买车间里的这些设备了。
但是,林振华没法拿到这笔钱,如果他提出要收专利费,等待他的估计就是公安机关的调查了。这是一个产权关系极不明晰的时代,个人从集体企业的经营中别说提取500万,就算是拿5万块钱,都会面临着无数的口诛笔伐。
既然无法从法律上拿到自己应得的专利费用,那么把这笔钱变成设备,再以租借的方式用于发展自己的产业,应当不算不合理吧?林振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个解释。
后世的学者总是纠结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资本家们,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原罪。如果要用今天的法律和市场规则来解释,那么这些人毫无疑问是有原罪的。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还原当年的场景,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本身也是不完善的市场规则的受害者。
林振华急于要另起炉灶,也是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如果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挣的钱能够光明正大地属于自己,那么后续的发展也就没有障碍了。永禾农机厂恰好就是一个这样的企业,这本是他无意之中布下的一颗棋子,现在到了用它的时候了。
岑家兄弟在看过林振华的车间之后,就已经明白自己的地位了。他们起家的时候,靠的是林振华借给他们的资金以及无偿提供的技术,即使是现在这个已经有些兴旺迹象的农机厂,相比林振华正在缔造的这个大企业,也是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拥有的股权比例,自然也就应当大幅度地压缩了。
经过一番互相谦让的谈判,三个人最终达成了协议,林振华拥有永禾农机厂的85股权,岑家兄弟则拥有15的股权。在这15中,岑右军坚持要与岑右新一人一半,他认为,岑右新对于企业的贡献,已经比他这个厂长要大得多了,如果占股比例太低,就不合适了。
虽然股权从50降到了15,岑家兄弟俩还是知道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他们贡献的只是一个农机厂的牌子而已,而得到的,却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大企业中15的股权。岑家兄弟俩都相信,有了这样好的基础,这家企业未来几年内发展到几千万资产是完全可能的,届时他们手里的15股权,就对应着好几百万了。
林振华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他的人生哲学套用一句后世的广告词,叫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需要企业的控股权,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够放手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但具体到股权的比例,他并不在乎,让自己的朋友多分享到一些创业的果实,又有何妨呢?
除了股权关系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是需要解决的,林振华把岑家兄弟带回自己的办公室,接着安排其他的事项。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原来永禾农机厂的那20多名工人的安置问题。岑右军清楚,他的20多名职工,技术水平并不过硬,而且大多数年龄已经比较大,发展潜力不足。让他们去操作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实在有些浪费。
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决定先维持在永禾公社那边的现状,由老工人陈金福带着那20多人承接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业务,让大家自食其力即可。
接下来就涉及浔阳这个工厂的工人来源问题了。林振华当然可以征调一些原来浔自的熟练工人到机床车间来工作,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使机床车间与汉华公司的其他业务形成交叉。而这种交叉一旦形成了,未来要想再摘清楚就十分困难,这也是林振华要请岑右军来当生产主管的原因。
“我们乡镇企业的做法,是从国营企业里聘用那些退休的工人。小林,我不觉得你是怎么打算的。”岑右军说道。
林振华点点头:“这也正是我的想法。我已经暗地里做过调查,浔阳这边,以及南都那边,都有不少从国营企业里提前退休的工人。这些工人的技术非常过硬,身体也还很好,完全能够承担正常的工作。我的想法,把这些人以优厚的待遇请过来,形成咱们机床附件公司的技术核心。”
“这件事我来办。”岑右军自告奋勇地说道。
林振华呵呵笑道:“排长又要去招兵了。”
岑右军道:“小林,你的身份在这放着,如果你出面去招人,人家就会说是汉华公司在招人,这对于你很不利。而我去招人就没问题了,我是永禾农机厂的厂长,招聘一些退休工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林振华道:“我也正是这样想的。排长,这样吧,招人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聘用人员的待遇由你决定,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太亏待他们。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贝,也是咱们机床附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你给再高的待遇,我都没有意见。”
岑右新插话道:“林经理,这个事情也不要太过分,你宁可先把待遇谈得低一点,以后再慢慢地加,这样大家就会觉得你对他们很好。如果一开始就把待遇谈得很高,以后就没有余地了。”
林振华连连点头:“老岑说得对,我和排长都是那种不会跟人侃价的人,老岑平时多提醒我们一些吧。”
“学徒工方面,也要尽早考虑。”岑右军道,“退休工人只能用上几年时间,他们的技术得有年轻人接下来才行。”
林振华道:“没错,我们必须形成梯队。不过,这个问题我也已经有所准备了,我在丰华建了一个技校,目前已经有将近200名学员了。我准备把第一期的80名学员调过来,充实到车间里去,跟着老师傅们学徒。等到这边的业务逐渐稳定之后,我还打算在浔阳再建一所技校,定点为咱们公司提供后备的技术工人。”
“对了,文勇现在怎么样了?”岑右军问道。
林振华道:“文勇表现非常出色,他在汉华厂跟着一位叫彭刚的师傅学了一年铣工,现在已经转到数控机床上去了。这孩子,一年时间里愣是背下了5000个英语单词,现在已经能够阅读英文的说明书了,不过听和说的能力是一塌糊涂,说出来的英语怎么听怎么都是永禾方言。”
“这也相当不错了,这孩子从前哪学过英语啊。”岑右军道。
林振华道:“我已经通知他了,过两天他就会到浔阳来,我会安排他到机床公司来当个青工班长,希望他能够用他的精神影响其他的年轻人。”
“太好了,咱们的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明天就开始工作。”岑右军迫不及待地说道。
林振华道:“不急不急,排长,你还是先花几天时间把家安顿一下,毛崽转学的事情,我已经让王均贤去帮忙办了,你过两天就带他去小学报名吧。”
岑右军感激地说道:“小林,你考虑问题真是太周到了。本来我的想法是让他们母子几个留在永禾那边就好了,我一个人过来就行。”
林振华道:“古人说得好啊,不带家眷,必是诈降。现在农村的条件还是太差了,我这里既然有条件,还是让嫂子和毛崽、伢崽提前成为城里人吧,浔阳这边的教育水平,怎么也比你们永禾公社要强吧。嫂子现在病也治好了,我的意思是,未来就让她到公司里做点事情,不图挣多少钱,主要是让她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
岑右军道:“那我就替他们谢谢小林了。”
“老岑,你怎么没把嫂子和孩子带过来?我在信里不是交代过吗?”林振华对岑右新说道。
岑右新摆摆手:“我那个老婆,舍不得家里那几亩责任田呢。不过这样也好,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也没时间管他们。让他们呆在乡下,我还放心一点。”
林振华道:“也罢,等这边稳定一些,再把他们接出来吧。”
说到这里,秘书王均贤敲门进来了,他向林振华说道:“林经理,小食堂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彭经理和郎经理他们都到了,你们什么时候过去?”
“我们马上就去。”林振华应道,随后,他转过头向岑家兄弟说道:“排长,老岑,我让办公室在小食堂准备了一桌,请了公司里的一些主要领导,大家一起见个面吧。以后你们两边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公司,但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需要互相认识一下。”
岑右军站起身来,爽快地说道:“正好,我也打算向国营大厂的领导们学习学习呢。”
168招摇过市
168招摇过市(求月底的月票)
“大家快看啊,自行车”
浔阳街头,响起了这样呼朋引伴的喊声。
自行车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500辆一模一样的自行车招摇过市,可就不比寻常了。中国人有看热闹的传统,一时间,道路两旁便围满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一个个伸着脖子看汉华公司的宣传秀。
今天是汉华公司向浔阳市公安局交割500辆警用自行车的日子,林振华别出心裁地举行了一个交货典礼,把全厂的工人、家属都动员起来,凑出了500人,每人发一套崭新的蓝色涤卡工作服,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开向市公安局。
郎冬骑着车在车队的前面带路,他的心情无比豪迈。两年多了,浔自那积压的2万辆自行车一直都是郎冬的一块心病,走到什么地方去,一说起自己是浔自的副厂长,大家都向他投以一种夹杂着鄙夷和怜恤的目光,这让他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而今天,终于到了他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为了增加宣传效果,林振华让人做了一批宣传展板,用铁丝固定在一些自行车的后架上,形成流动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广告语简洁明了,突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原来浔自的自行车已经更新换代,现在使用的是汉华公司的出口风扇技术,质量可靠,服务上乘,价格优惠,誉满全球。
除了宣传展板之外,林振华还弄来了20个双卡四喇叭的录音机,挂在20辆自行车的车头上,开足音响,放着流行歌曲,烘托着气氛。
围观的人们一边看着自行车游行,一边议论纷纷:
“想不到浔自的自行车这么漂亮。”
“有什么漂亮的,这么粗的管子,丑死了。”
“这你就不懂了,这样的车才结实,用多少年都坏不了。”
“听说飞剑的车前叉把容易断。”
“你没看前两天的报纸吗,人家已经用华青大学的新工艺解决了,要不公安局能买他们的车?”
“……”
被林振华请来的江南日报记者宋莹拿着小巧的采访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不时拉住一名浔阳市民了解其对于这次活动的看法。浔阳市民对浔自的飞剑牌自行车还是颇有一些感情的,看到此情此景,自然都是说了一些赞赏和祝福的话,这些话都被宋莹一一记下,日后是要写到文章里去的。
宋莹最早与林振华的接触并不愉快,但正合了不打不相识这句古话,她在此后与林振华以及汉华公司反而形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汉华公司的五叶风扇在广交会上创出佳绩,作为跑工交财贸口的记者,宋莹自然不会不清楚。她专程跑到浔阳,对林振华进行了长达一天的采访,参观了五叶风扇的生产车间,又让林振华把广交会内外的故事反复地讲了多次。
在采访完成之后,宋莹写了一篇长篇报道,把汉华公司夸成一朵五叶玫瑰花,林振华在其中自然也是占了主要的篇幅。宋莹的这篇报道写得如此煽情,林振华一边读一边觉得身上恶寒,他甚至于想到,这篇文章如果把主角的名字改一下,就足够当乔布斯的传记和悼词了。
林振华对于宋莹的吹嘘并没有拒绝,他只是坚决地要求宋莹把这篇报道的标题修改一下,至于原因,他没有说。宋莹不知道林振华为什么会对这个标题如此敏感,不过,既然林振华态度十分坚决,她也只好妥协。这篇报道的标题最终改为了《掀动广交会的五叶风扇》,这个标题真的很土。
至于它原来的标题,倒是非常有诗意,叫作《浔阳风来满眼春》。你说,就算借给林振华十个胆子,他敢让宋莹用这个标题吗?
自此之后,宋莹与林振华之间的私交就日益密切起来了。这一次,林振华向浔阳公安局销售自行车,宋莹专程从南都赶过来做报道,还带来了几位其他报社的同行。现在,这些记者们正站在浔阳公安局的门口,向林振华、韩涛、邱庆洋等人频频发问:
“韩局长,为什么你们这次会一下子采购500辆汉华公司生产的自行车?”
“因为汉华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质量好,而且充分考虑到我们公安工作的特点,非常适合我们基层民警使用。”韩涛振振有辞地回答道。
“林经理,请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生产警用自行车的?”多数的记者认准林振华才是新闻热点人物,把他围在垓心。
“因为我们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始终坚持为各条战线服务的宗旨。继警用自行车之后,我们还将推出邮政自行车、地质自行车、个体户自行车等等,总之,我们的口号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飞剑车。”林振华毫不客气地把丰田车的广告词给盗用了。
另一名记者盯上了邱庆洋,非常不合时宜地问道:“邱厂长,听说目前汉华公司销售的这批自行车,是原来浔阳自行车厂的积压产品,邱厂长对此有什么评论?”
“嗯,这个问题嘛……主要是……”邱庆洋满头大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林振华微笑着接过去,说道:“记者同志,这个问题其实只是社会上的一些谣传。浔阳自行车厂的自行车,质量可靠,在消费者心目拥有良好的形象,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积压的问题。浔阳自行车厂为了帮助汉华公司完成出口创汇的重要任务,壮士断腕,中断了自行车生产,把厂区让渡给汉华公司。至于这些自行车,不过是此前生产中正常的库存而已。”
“对对对,就是库存。”邱庆洋感激地看着林振华,连连点头说道。他本来不想参加今天的交接仪式,但事关浔自厂的产品,他不出面未免不太合适。看着自己任上积压的自行车在林振华手里销售出去,他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嫉妒好。
“那么,请问林经理,浔阳自行车厂未来还会继续生产自行车吗?”记者敏锐地向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道:“当然会浔阳自行车厂与汉华公司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发下一代自行车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还着眼于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
“林经理说的是真的?”浔阳市商业委员会的主任谢悠善凑上前来插话道。
请市商委的领导出席这次交货仪式,是整个活动里的重要环节。经过返工、改装之后的飞剑牌自行车,最终还得通过商业渠道销售出去,为此,林振华没少给谢悠善做工作。一来二去,倒也成了挺不错的朋友。
谢悠善出身于官员世家,爷爷是江南省计委最早的领导干部之一。由于家学渊源,他今年刚满35岁,已经是主管一方商业事务的正处级干部了。商委是个有油水的部门,所以谢悠善与林振华合作,不图经济利益,更看重的是政绩。林振华刚才透露的信息,让谢悠善嗅出了机会,所以他会迫不及待地插进话来。
林振华笑道:“当然是真的,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研发工作,这项工作是由郎经理主抓的,具体情况,谢主任只要问他就可以了。”
谢悠善道:“这个老郎,太不够意思了,我和他那么好的交情,这件事他居然对我守口如瓶。”
林振华道:“我想,郎经理也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吧。”
谢悠善连声说道:“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你们汉华公司搞出来的东西,那肯定是不同凡响的。林经理,我可跟你说定了,新产品出来以后,一定要给我们浔阳商业系统留够数量,别一股脑都发到外地去了。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事情,可不能搞。”
史达伦走上前来,对谢悠善说道:“老谢,你说话可要摸着良心哦,我们去年的内销电风扇,给你浔阳可留了一万台呢,南都找我们要,我们都没给这么多呢。”
史达伦现在也已经当上了汉华公司的副经理,分管后勤、行政工作。不过,他的人事关系还留在那个空壳子一般的浔阳自行车厂里,享受着正处级待遇。与郎冬一样,他过去与市里的各个委办局走动都挺多,与谢悠善也是多年的交情了。
谢悠善打着哈哈道:“没说的,没说的,我知道你老史也是讲义气的人,这种事情你能不给面子吗?再说了,你们现在这2万辆车,不还得靠我们商委系统给你们销售出去吗?”
“那今年我们公司的副食品供应的问题……”史达伦拖着长腔说道。
“没问题,不就是肉蛋油吗,你老史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给你批条子。”谢悠善拍着胸脯说道,他回头看了看站在远处正和记者们聊天的邱庆洋,压低了声音对史达伦说道:“老史,我看你们现在跟着这个小林经理,可比跟着老邱的时候阔气多了。”
史达伦尴尬地呵呵笑了一声,说道:“这个也不能怪老邱,我们原来的浔自是国营企业,机制不行。汉华公司这边是大集体,又搞了经理承包制,小林经理思想很开放,敢想敢干,这三板斧,还真是砍出点名堂来了。”
“来了来了”围观的人群骚动起来,远远的街道尽头,郎冬骑着自行车,带领着大军已经出现了。
“放鞭炮”史达伦回过头大声喊道。
哔哔啪啪的鞭炮声响了起来,电光闪闪,硝烟弥漫,林振华和韩涛笑着迎上前去,为交接仪式剪彩。
169汉华厂的困难
169汉华厂的困难
忙活完向浔阳市公安局交付警用自行车的事情后,林振华离开浔阳,先回了一趟丰华。自从汉华公司的业务全线迁往浔阳之后,林振华回丰华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在技术科的副科长职务依然还挂着,但工资已经停发了,参照停薪留职的做法。厂里分配给他的那套单元房也还留着,幸好现在汉华厂已经建了几幢新的职工宿舍,房子问题不那么紧张了。
回到汉华厂,林振华先去岳父杨春山家里走了走,送了些烟酒过去。杨春山和魏素萍现在生活得非常滋润,女儿已经考上大学了,儿子杨涛的成绩也不错,今年估计考个重点问题不大。厂子里效益不错,老两口连工资带奖金收入不菲,加上未来的女婿时不时还塞几百块钱过来,两口子早已提前进入小康了。
从杨家出来,林振华接着便去了朱铁军家。朱铁军已经搬进了新盖的单元房,家里的陈设也比过去要新了一些。林振华敲门的时候,朱铁军正在房间里看电视新闻。见着林振华,老爷子呵呵一笑,把林振华让到客厅里坐下。
“朱厂长,给你带了点东西来。”林振华从随后的包里往外掏着东西。
朱铁军不悦地说道:“你又带什么东西,我知道你现在有钱,可是我也不缺什么。”
林振华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一斤浔阳的云雾茶,还有我刚淘到的两盘磁带,《方卿戏姑》,你应该会喜欢的。”
朱铁军果然转嗔为喜,接过茶叶和磁带,笑着说道:“嗯,还是你对我的脾气。”
“那是肯定的,我走到哪去,也是老厂长手下的兵嘛。”林振华乖巧地说道。
其实,林振华现在的地位,已经不亚于朱铁军了。汉华实业公司虽然仍是大集体身份,但这是在省经委都挂上号的企业,经委主任曾经几次去视察工作,而且亲口对轻化厅以及浔阳市的领导下指示,说要全力保障汉华实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朱铁军充其量也就是在轻化厅系统内还有人知道,林振华可是全省闻名的人物了。
不过,不管林振华如何辉煌,在朱铁军面前,他还是有一种小学生的心态。朱铁军对待林振华的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侄,无论林振华是当年的搬运工,还是今天的汉华公司经理,朱铁军的态度都始终如一,这一点足以让林振华产生崇敬之情。
“怎么样,你们现在生产情况如何?”朱铁军问道。
林振华把浔阳那边的生产情况简单地向朱铁军做了一个介绍,朱铁军也直言不讳地发表了一些看法,无非是让林振华要注意尊重老同志,搞好群众关系,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要果断之类。林振华唯唯连声,把老爷子的话一一记下。
“小林,你们汉华公司现在是做得非常不错了,你是不是抽个时间也给咱们汉华厂找点业务来做做?”朱铁军最后说道。
“怎么,咱们厂没业务了吗?”林振华有些意外。他这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忙着处理浔阳的事情了,汉华厂的情况,他还真是不太清楚。
朱铁军脸上现出一丝郁闷,说道:“上次贵西化肥厂的成套设备完成以后,咱们厂就一直没有大项目了。目前国内的化工行业也不太景气,大型设备订货数量不多。不单是咱们厂,就是石化机那边,也是开工不足,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呢。”
“不会吧?我过年回来的时候,听说咱们厂年终奖每人发了200多块呢,怎么会开工不足呢?”林振华问道。
朱铁军道:“这些钱,一部分是上次的成套设备留下来的利润,还有一些就是你们汉华公司给厂里的分红。现在我们汉华机械厂还得靠你们的利润来生活呢,这不是反过来了吗?”
林振华开玩笑说道:“这也不能说是反过来吧,汉华厂是爹,我们汉华公司是儿子,儿子长大了,挣钱养爹,也是正常的嘛。”
他这样说,倒也没错,汉华公司的职工都是汉华厂的子弟,还真有点儿子挣钱养爹的味道。
朱铁军却觉得不爽,他摇头道:“这不单是一个钱的问题,关键是咱们厂这么多工人,开工不足,没事情干,算怎么回事?”
“那么,朱厂长,你打算让我干什么?”林振华问道。
朱铁军道:“你这个人脑子灵活,上次你提出来搞电风扇,我们几个厂领导都以为你是小打小闹,谁知道你能搞得这么大。现在化工设备不景气,厂部也在考虑转产的问题,大家都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咱们汉华厂能做点什么。”
“这个够呛吧?”林振华道,“咱们厂好歹也是化工设备方面的骨干企业,过去还拿下了二类压力窗口的证书,厂部不会是想转产轻工业产品吧?”
朱铁军道:“可不就是想转产轻工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