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衲阏庋娜瞬牛颐欠浅P枰 !?br />
239大人物
239大人物
第二天,乔海老先生如约来到了中国展团的场地,林振华把他介绍给了高祖兴。高祖兴与乔海深谈了一个多小时,彻底打消了这位海外华侨的疑虑,乔海当即表示,将向中国投资500万美元,与汉华重工建立一家合资企业,厂址自然是选择在浔阳。
至于马杰他们看中的那一院子废旧设备和零件,乔海答应,作为见面礼,全部免费送给汉华重工,而且全额负担从德国到中国的海路运输费用。林振华好说歹说,乔海才答应这一趟运输的运费由汉华重工来承担。
双方抢着付钱的这种举动,也只有在中国人之间才可能发生了。从德国把这批设备运回浔阳,海上运费要一万多美元,但即使是卫景文这样吝啬的人,也没有为这笔钱而觉得心疼。随随便便修复一台机床,这一万多美元也就赚回来了。
后面几天的展览,热闹程度已经不如此前了,许多交易都进入了签约的阶段。高祖兴带来的几名外贸部工作人员成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不过,大家即使饿得胃疼,也是欢天喜地的。据高祖兴拿到的汇总报告显示,这一次整个展团签下的订单接近了4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含如南苏丹锡雅部落这种尚不确定的业务。
在此期间,还出了一件比较敏感的事情。快要闭展的那天,几位来自于苏联的采购商走进了中国展区,向朱晋文打听有关机械加工方面的问题。这几个苏联人中,有一位领头的,英语说得不错,但对于机械懂得不多,另外两人显然是专业人员,但英语又不行,把一些概念说得颠三倒四的。
朱晋文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无奈何,他只好从林振华手里把卫景文借了过去,这位老先生早年是学过俄语的,功底不错。卫景文和苏联人聊了几句,脸色就变了,连忙找了个借口,出来向林振华报告。
“小林,你看到那几个苏联人没有?”卫景文小声问道。
“看到了,怎么,他们要买什么设备?”林振华不经意地问道。他刚才的确注意到了有苏联人到展区来,不过并没有多想什么。
“他们在打听做复杂曲面加工的设备。”卫景文说道。
林振华也不由得心中一凛:“复杂曲面加工?他们是干什么的?”
卫景文道:“我很怀疑他们和刘所长是同行,他们问的问题,和我们上次搞那个仿五轴加工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
林振华有些诧异:“他们怎么会向我们来了解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呢?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苏联的机械加工能力都不比我们差啊。”
这里有一个情况是林振华所不了解的。苏联的重工业水平总体来说是很强的,但在某些方面还有短腿,尤其是精加工方面,存在着不少瓶颈。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水平,苏联曾经尝试着要从西方获得一些高精度机床,并且因此还闹出了一起所谓东芝事件。
苏联通过秘密交易从东芝公司获得了几台五轴机床,并没有完全解决军工系统在机械加工方面面临的难题,而要从西方国家获得更多的装备,难度又非常大。在这个时候,上海的间谍传回来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军方有一艘潜艇正在进行海试,潜艇的噪音低到了90分贝以下,也就是低于海洋的背景噪音了。苏联军工部门由此分析,中国人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解决了螺旋桨的复杂曲面加工难题。
这次法兰克福装备展,苏联方面派来了两名军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他们工作的,是苏联克格勃在西欧的负责人皮尤津。他们本来的目的是在装备展上与西方装备商接洽,看看能不能再钻钻空子,弄到一些高级机床。谁知,转悠了几天也未能得手,西方那些厂商都严格地执行着巴统的限运政策,拒绝向苏联提供先进装备。
在路过中国展团的展区时,皮尤津想起了间谍带回来的情报,便带着两名技术人员走了进来。他并没有打算从中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装备,但他想探一探中国人的口风,了解一下中国人到底掌握了什么样的技术,以至于能够解决潜艇螺旋桨的加工难题。
“小林,你去见见他们吧。”卫景文说道,“我不知道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
要说起来,卫景文的岁数比林振华大了一倍都不止,可是在涉及到这种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卫景文就完全是一个小学生了。林振华虽然年轻,但有着后世带来的历史阅历,见识反而比卫景文更多一些。
林振华随着卫景文来到苏联人面前,卫景文向苏联人介绍道:“各位,这是我们汉华重工集团的副总经理林振华先生,你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想请他来答复你们。”
林振华的目光从几名苏联人的脸上掠过,当他看到皮尤津时,不由得心念一动,此人的形象,林振华实在是太熟悉了,鹰钩鼻子,隼一般的目光,还有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后世的林振华在电视上见过他岂止一次两次。
“请问先生,您怎么称呼?”林振华问道。
“我叫皮尤津。”皮尤津答道,他此时的名气并没有后世那样响亮,因此也没有意识到需要隐姓埋名。
果然是他,林振华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这位日后的风云人物。就是他,在十几年后,执掌了俄罗斯的大权,用铁一般的手腕整顿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让濒临崩溃的俄罗斯又重新振作起来。虽然对于此君的功过有种种评说,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在未来的俄罗斯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无论如何,现在也得接上这条线,林振华在心中暗暗地想道。
“我们都是乌拉尔机械联合体的工程师,我们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非常想和中国同行交流一下。”皮尤津这样说道。
林振华暗自觉得好笑,如果没有穿越者的金手指,他说不定还真会被皮尤津骗过了。这位仁兄不愧是克格勃精英,明明是说瞎话,眼睛里却透着一种让人感动的真诚,林振华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练过传说中的摄心术。
“皮尤津先生,我们非常有兴趣与苏联同行交流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林振华装模作样地说道。
皮尤津自己当然是不懂机械的,他只是起一个牵线的作用而已。他与林振华寒暄几句之后,随他而来的两名苏联技术人员便开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向林振华发问了。他们用英语夹杂着俄语,有些话林振华能够听懂,有些则需要卫景文帮忙翻译。
林振华心里存着戒备,自然知道哪些事当讲,哪些事不当讲。他与两名苏联技术员聊得火热,既让对方相信中国人已经充分掌握了复杂曲面加工的技术,却又无从了解这种技术的细节。越是如此,他们对于林振华的兴趣也就越浓了。
“皮尤津先生,我只是一位工厂的管理人员,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了解得也不多。我想,如果贵企业对于这种技术感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双方可以安排几次工程师之间的交流,你看如何?”林振华把对方的胃口钓得差不多之后,向皮尤津发出了邀请。
皮尤津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我们对此非常有兴趣。”
双方互相留下联系方法之后,皮尤津带着两名技术人员离开了,那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还在用俄语热烈地互相交流着什么,看起来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被林振华刚才的讲述所调动起来了。
看着苏联人走开,朱晋文把林振华拉到一边,紧张地问道:“小林,你刚才跟他们说了这么多,有没有涉及到国家机密?”
林振华回头喊了一声:“舒曼”
舒曼应声而到,把一个本子递到林振华的面前。林振华接过本子,递给朱晋文,说道:“朱司长,我知道中苏关系目前还非常敏感,所以,刚才我和对方所交流的所有内容,我都请舒曼进行了记录。这是谈话的全文,请你过目,如果署实,请你签个字,然后带回去由专业部门鉴定一下,如果我介绍的内容涉及到泄密,我愿意负全部责任。”
朱晋文迟疑了一下,接过本子,认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收进了自己的包里。他这样做,倒不是为了从这些谈话记录里去找林振华的过错,而是要用这份谈话记录来保护林振华。林振华与苏联人接触,而且谈论了许多技术问题,这件事许多人都看到了。万一有人歪歪嘴,说林振华泄密,那么林振华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有了这样一份记录,林振华就能够自证清白。
收好本子后,朱晋文还是用批评的口吻说道:“小林,既然你也知道中苏关系很敏感,其实你今天可以不说这么多的。”
林振华道:“朱司长,你知道这几个人是什么人吗?”
朱晋文摇摇头。
林振华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是苏联军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而且是搞尖端技术的。至于他们那个带队的负责人,我敢肯定,他是个克格勃。”
“不会吧”朱晋文大惊失色,“小林,你既然知道这点,那就更不能和他们接触了。”
林振华道:“朱司长,我有一个想法,当然是很不成熟的。我觉得,中苏关系的缓和是必然的趋势,中苏之间完全可能在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交换技术,从而实现双赢。他们刚刚向我打听的内容,是涉及到他们的一项核心军工技术。如果我们能够向他们转让这项技术,他们肯定愿意拿我们所急需的其他技术来交换。这样做,对于我们国家的军工技术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林振华的话,也只能说到这一步了。其实,他还有一个更远的想法,那就是瞄准了几年后苏联解体的大格局。在苏联解体后,大量的军工技术人员和装备处于失控的状态,谁下手快,谁就能够捞到前苏联的这些宝贵遗产。林振华希望通过与皮尤津的合作,建立起中苏之间的一座桥梁,以便在未来的大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但这样的事情,林振华如何能够事先向朱晋文明说呢?
朱晋文皱着眉头道:“小林,你的手未免伸得太远了。我作为一个长辈,要提醒你一点,你很有才华,但你的政治经验太少了。军工方面的事情,不是你能够去插手的,这非常危险,你明白吗?”
林振华被训了一通,只得连连点头道:“朱司长,你说的很对。我的想法是,这件事等回去以后,我们一起和军工部门商量一下。如果军工方面觉得愿意促成这样的交易,那么我们现在与对方接上了线头,也就方便日后的联系了。如果军工方面觉得这样的交易没有意思,我们再拒绝对方,也无所谓吧?我自始至终也没有透露过我们的技术细节,同时也没有作出任何承诺啊。”
朱晋文迟疑了一会,让人请来了高祖兴,把这件事向高祖兴说了一遍。高祖兴点点头道:“小林这样处理,倒也合适,不过,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事先应当先和我们打一个招呼。关于与苏联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领导早在3年前就已经做过指示,要实现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外贸部今年已经与苏联开放了边境贸易,所以与苏联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也是政策所允许的。”
“可是,涉及到军工方面,会不会比较敏感?”朱晋文提醒道。
高祖兴道:“老朱,你有所不知,小林的身份可了不得,他是海军装备部点过名的人物哦。他手上那个欣欣机电公司,是帮海军倒腾过军舰的。”
朱晋文道:“对对,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这么说,小林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有底的?”
林振华谦虚道:“不敢,不敢。我只是本能地觉得这中间可能有利可图,想先帮海军方面把这条线接上。其实,他们想要的技术,并不属于什么很复杂的技术,难家不会,会家不难。咱们在这方面帮他们一下,换一两样咱们急需的技术,可是很划得来的。”
“小林这个商业头脑啊,真是比我们这些常年搞外贸的转得还快。”高祖兴用不知算赞赏还是批评的口吻说道,“我可警告你,小林,动脑子是好事,但动歪脑子就不行了。这件事情,在请示张部长之前,你不能自作主张,明白吗?”
“明白”林振华答道。
240汉华重工
240汉华重工
法兰克福装备展结束了,初次参展的中国装备代表团大获丰收,拿回了近4个亿的订单。这些订单有的已经明确落实到了某个参展商的头上,有的还需要等回国后再由机械委寻找合适的厂家来承担。
各家参展商最少的也拿到千万美元以上的订单,汉华重工更是夸张,一口气拿到6000多万美元,提前实现了林振华关于至少承接20套大化肥设备的承诺。各厂商对于汉华重工的业绩,都有着掩饰不住的羡慕,但态度基本上都是善意的。这一次大家能挣到钱,多亏了林振华提出的卖解决方案的建议,大家感谢还来不及呢。
朱晋文也很高兴,这是机械委牵头搞的活动,所有的成绩,不都得算在机械委的名下吗?更何况,他手里还攥了将近1亿美元尚未落实生产商的订单,回去把这个消息一发布,何愁下面的厂子不来献殷勤呢?再说,有了今年的这个成绩,明年各厂商的参展热情肯定要膨胀10倍以上,而让谁参展或不让谁参展,权力是在机械委手里的,这个权力可是价值千金的。
众人都欢天喜地地打道回府,林振华让卫景文、韦东齐和马杰三人随队返回,自己向高祖兴和朱晋文告了假,带着舒曼直奔法国巴黎,郎冬和褚红阳正带着另外十几名工人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郎冬、褚红阳一行来到法国,是为了实现林振华提出的让汉华公司的运动型自行车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愿望,这不仅是为汉华公司的自行车做广告,更是为整个汉华重工集团做广告。
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有关汉华重工的情况了。
在去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许多加快改革步伐的提法,从而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汉华重工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下横空出世的。
成立汉华重工的念头,来自于轻化厅。林振华搞的那一摊子事情,轻化厅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又是汉华实业,又是化工设备基地,还有欣欣进出口公司,最可恶的,是居然还有一家挂在湘平省名下的什么永禾农机厂,轻化厅的头头们对此格局,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官员们也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加上这些年也不再提什么斗私批修,大家对于个人利益这样的诉求也能认同了。他们知道,要让林振华把心思集中起来,搞好化工设备基地建设,就必须保障他在其中的收益。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双方的合作明确化,让林振华的个人收益能够合情合法。
在这样的想法下,轻化厅指派谢春艳出面,把省经委、汉华机械厂和林振华这几方都找到一起,闭门磋商了几天,最终达成了把与林振华相关的几家公司合并组成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协议。
根据协议,汉华机械厂改名为汉华化工设备公司,汉华实业公司改名为汉华家居用品公司,永禾农机厂改名为汉华机床公司,欣欣机电进出口公司改为汉华机电进出口公司,上述四家公司全部成为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其中,由于中央军委发出了禁止军队经商的命令,欣欣公司已经与海军方面切断了联系,但其外贸进出口权却保留了下来。林振华只是帮着卖了两艘护卫舰,就捞到一个有外贸权的公司,实在是赚大了。他向张智方承诺,有合适的机会,还是会继续为海军方面联系业务的。
在股权分配方面,轻化厅搞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障眼法。由于汉华机械厂已经成为子公司,原来汉华机械厂的资产,以及汉华机械厂在汉华实业公司里的股权,一律转归轻化厅持有,在汉华重工的股权中占到44,是汉华重工的第一大股东。林振华本人在几个产业中的股权,合并至汉华重工,占到了41,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种安排,体现了国有股在公司中的优势地位,这样一来,各方面的阻力就小得多了,此外,有这样一个国家队的身份,汉华重工未来要参与国家的一些重大项目也就名正言顺了。
在两大股东之外,还有几个小股东。一是岑右军和岑右新兄弟代表永禾农机厂所占有的股份,各为2。5;二是舒曼代表欣欣公司所占有的股份,占到了5;最后的5由原汉华实业公司的小股东们分配,其中褚红阳、彭少哲、赵勇群和杨欣等几个人在成立汉华实业公司时就占有了比较大的股权,因此在这5中占有的比例也比较高。
说这个股权分配方式是障眼法,是因为轻化厅非常清楚,岑家兄弟、舒曼以及褚红阳等人,都是林振华的死忠,在涉及到重大决策的时候,林振华是可以调动这些人手中的投票权,从而获得最终的控股权的。
谢春艳并不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她知道,把这样一家有前途的企业交给林振华去运作,远比留在轻化厅旗下要好得多。她在轻化厅工作多年,知道自己的同僚们有些习惯于瞎指挥,有些则往往会从私利出发,插手企业事务,使一个很好的企业走向衰落。她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她宁可做些手脚把汉华重工的控制权交到林振华的手上去,以免后患。
汉华重工就这样成立了,谢春艳作为第一大股东轻化厅的代表,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省经委派了一位名叫苏宝成的副主任,兼任公司的总经理。林振华则担任了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苏宝成已经57岁了,属于混个待遇等着退休的状态,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南都,根本不到浔阳去,所以公司的日常事务事实上是由林振华全权负责的。
陈伟国、郎冬、岑右军和邱庆洋四个人也分别担任了副总经理,排名在林振华之后。其中,邱庆洋被结合进来的原因,在于浔阳自行车厂正式被汉华重工兼并,划归了汉华家居公司。邱庆洋在汉华重工集团所分管的业务,是负责浔阳方面的政府公关,这件事情是他比较乐于去做的。
在下属的四家企业中,机床公司的经理自然仍然是岑右军,化工设备公司的经理由朱铁军担任,家居公司经理由郎冬担任,进出口公司的经理由林振华兼任,但日常事务则是褚红阳和舒曼两个人在打理。
褚红阳和与舒曼已经在去年结了婚,在广州和浔阳各安了一个家。舒曼比褚红阳大三岁,在外面的各种场合都显出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处处甘当褚红阳的陪衬。不过,朋友们都知道,褚红阳其实患有严重的妻管严,被舒曼管得死死的。
除去汉华重工之外,林振华手上还有两项业务是独立的。一是上海和南京的两个经销处,分别由熊立军和安雁掌管着,林振华在其中各有一半的股份。二则是他建立的专利基金,在何海峰的帮助下,有关部门终于确认了林振华对五叶风扇专利的所有权,并确认其对由专利收益建立起来的这个专利基金拥有所有权。林振华把专利基金交给钱元会代为打理,目前也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了。
汉华重工旗下还有几个小单位。其中一个是卫景文担任所长的汉华电子技术研究所,目前的主要业务是为各家公司的产品提供电子方面的技术支持,不过,林振华承诺,未来汉华重工一定会涉足电子行业,让卫景文未雨绸缪,先把基础研究搞起来。
还有一家单位是汉华技工学校,由梁广平担任校长。这家技校的一大特点,是兼职老师名单十分吓人,上面列着十几位华青大学的知名教授。这些教授在目前当然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林振华有自己的想法,几年之后,他打算把汉华技校升格成汉华理工学院,使之成为自己的黄埔军校。
浔阳市政府对于汉华重工的成立也是十分欢迎的,这样一家大型企业落户浔阳,对于当地的税收、就业都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在省经委的协调下,浔阳市一口气划出了1万亩土地,作为汉华重工的厂区。
在划拨土地的仪式上,市长洪予安拍着胸脯承诺道:别说是造压力容器,就算要造航母,浔阳市也会大力支持,大不了,把云梦湖划一半出来给汉华重工就是了。要知道,云梦湖可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哦。
所有这些,都是从84年下半年至85年上半年这短短六七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在同一时间,中国各省市都掀起了公司热,每天都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公司出现,这使得汉华重工的成立看起来也并不显得突兀了。
林振华对于汉华重工是十分珍视的,他知道,这是谢春艳、朱铁军等老一代人为他搭起的舞台,其中,也承载着这些老人们的殷切期望。
谢春艳、朱铁军这些人,大半辈子都是生活在理想之中的,在他们的事业即将谢幕之际,他们希望把自己手中的火把交给与他们一样拥有理想的年轻人,以实现薪火相传。而林振华,就是他们选中的接替人。
林振华在接过汉华重工的这副担子之际,也接过了老一代人那单纯得让人感动的信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41环法
241环法
参加环法自行车赛这件事情,本来只是林振华的一时兴起,原意是鼓励郎冬开发出最好的自行车。但郎冬把这件事听在耳朵里,记在了心上。他是搞自行车的,对于环法自行车赛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只是不了解具体的细节。林振华扬言要派人去参赛,这正合郎冬的心意。
这段时间,林振华忙着整合汉华重工,郎冬没太多的事情,便着力找人打听有关环法自行车赛的事情。打听了一圈之后,郎冬才知道,参加这个比赛,还真不是随便谁都有资格的,而是必须拿到多少项国际赛事中的多少个名次,才有可能被邀请参加。参加者也不能以个人的身份,而是要加入一个车队,维持一个车队的经费,动辄就是以上百万美元计算的。
了解完这些之后,郎冬很失望地向林振华做了一次汇报,林振华听罢,呵呵一笑道:“咱们参加不了比赛,去当啦啦队总可以吧?俗话说得好,重在掺和嘛。”
“掺和?”郎冬实在是适应不了林振华的语言风格,他永远都不知道林振华的话到底是玩笑还是认真。
林振华后来的一系列举动,证明了他所说的重在掺和的确是认真的。
首先,林振华让郎冬按参赛的标准,单独生产了40辆增强版的运动型自行车。为了减轻车身重量,林振华甚至通过军工方面的关系,联系上了生产歼击机的南都机械厂,从人家那里搞到了一些航空铝材,交给郎冬作为车身材料。
接着,林振华又在公司里进行了一次选拔,挑选出15名体力和运动能力最强的年轻工人,作为汉华自行车队的选手,还送到省自行车队去进行了个把月的专业训练。为了适应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需要,这些工人还接受了简单的法语对话培训,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国独立地买到一个充饥的面包。
再下一步,就是办理这些队员的赴法签证,这件事自然是交给省外贸厅去解决的。华克勤一开始听到林振华的要求时,差点把鼻子气歪了。要知道,参加一次这样的比赛,起码得扔出去十几万美元的花销,这在当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一种行为了。
“林振华同志,你们这种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浪费国家财产列宁说过,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华克勤对着林振华大发雷霆道。
林振华嘿嘿笑道:“华厅长,你请息怒,且听我给你解释。”
“你解释什么?你不就是挣了点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吗?参加环法自行车赛?这种玩玩乐乐的事情,有什么必要性?”华克勤斥道。
林振华反问道:“华厅长,依你之见,咱们国家去参加奥运会,也没必要了?省下那些钱,够买多少袋大米啊。”
华克勤让林振华噎了个够呛:“你们这样胡闹,怎么能跟奥运会比呢?奥运会,那是为了显示国家形象,你们这算什么?”
林振华道:“我们也是为了宣传国家形象啊。你看,去年许海峰一声枪响,实现咱们国家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这对于传播我们国家的形象,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啊。我们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实现在环法自行车赛上零的突破,对于宣传我们国家、我们江南省、还有我们汉华重工的形象,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华厅长,你不知道,环法自行车赛的影响,在国际上可是仅次于奥运会的。”
“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华克勤狐疑地问道。
“那是当然。”林振华道,“这是我们郎经理亲自去打听过的。”
林振华说这话的时候,郎冬并不在场,林振华也深信,以华克勤的身份,是断然不会去找郎冬当面对质的。
“这么说,你觉得你们能够在这次比赛上拿到一块奖牌,为国争光?”华克勤口气变软了。
“不能”林振华干脆地回答道。
华克勤有些意外:“为什么?”
林振华道:“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参赛资格。”
“那你还在这跟我说什么?”华克勤又恼了,说了半天,你连参赛资格都没有,这不是拿一个厅级干部当傻瓜耍吗?
林振华道:“华厅长,你这就不懂了。奥运会的精神是,重在参与,我们的态度也是如此。我们这次到法国去,就是去参与的,没有参赛资格无所谓,我们可以跟着运动员一路走啊。你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自行车队跟着整个环法的赛程走下来,在法国走了3000公里,这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华克勤开始冷静下来了:“小林,你说的是认真的?”
“当然是认真的。”林振华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华克勤看了,“如果不是认真的,我吃饱没事跟你逗闷子来了?”
“嗯,好吧,我安排人去帮你办这件事吧。”华克勤终于点头了。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林振华的用意,但他从林振华说的这些话里能够感觉出来,林振华并不是一时冲动,他这样做,应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汉华重工的董事长谢春艳和总经理苏宝成对于林振华大张旗鼓组织车手去参加环法自行车赛也同样不能理解,但他们最终也像华克勤一样,被林振华说服了。就这样,在环法自行车赛开赛之前,汉华重工的自行车队由郎冬和褚红阳带队,来到了法国。
“怎么样,这几天你们都干了些啥?”林振华带着舒曼从法兰克福赶到巴黎,见着郎冬、褚红阳时,这样问道。
褚红阳乐呵呵地说道:“我们这几天可没闲着,绕着巴黎城已经骑了好几圈了,现在基本上整个巴黎的老百姓都知道从中国来了一支车队,要参加环法自行车赛呢。”
“哟,红阳,看你都晒黑了。”舒曼摸着褚红阳的胳膊,心疼地说道。
“没事,黑点更健康嘛。”褚红阳带着幸福的笑容说道。
林振华懒得去看他们两口子腻歪的样子,转过头问郎冬道:“老郎,你没和他们一起疯吧?”
郎冬叹口气道:“唉,都怪我没注意保护身体,如果我没生这场病,怎么也能跟着他们骑上两圈的,现在我只能呆在宾馆里给他们当后勤了。”
林振华连忙安慰他道:“老郎,其实当后勤也非常重要。这些年轻人没有经验,就需要你这样的老同志在后面坐阵才行呢。”
郎冬道:“不过,这两天我也没闲着,红阳他们在外面做宣传,我就在宾馆接受记者采访。你给我编的那些故事,我都讲给记者们听了。对了,你看今天的报纸,上面还有我们公司的照片呢。”
所有这一切,都是出自于林振华的策划。他安排褚红阳带着自行车队在巴黎街头招摇过市,同时散发有关中国自行车队要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小传单,用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同时,他又通过曾经代理过五叶风扇和喷瀑式洗衣机的巴黎商人,联系上了几家法国当地报纸,花钱请他们进行采访,制造声势。有了最早的一些报道之后,其他的新闻媒体也就很快地被吸引过来了。
编故事,也是林振华在后世学过的宣传手法之一。他给郎冬编了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把郎冬描写成来自于一个三代造自行车的工人世家,说参加环法自行车赛是郎冬的爷爷那一代的理想,直到今天才由郎冬带领他的工人们来实现了。
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林振华还让郎冬带来了一些浔自早年的照片,以及如今汉华重工的照片,交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照片,登在报纸上效果远比干巴巴的采访内容要有意思得多。
当然,在所有的新闻内容里,最大的卖点还在于郎冬带领的这支自行车队是来自于红色中国的。在当时,中国刚刚打开国门,西方的百姓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林振华一反中国政府在进行外宣时习惯使用的“宣传腔”,改用了这样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传播手段,很自然地吸引住了法国媒体和受众的眼球。
“小华,你可不知道,这几天,我们骑着车在巴黎街上通过的时候,很多法国人都站在路边看我们呢,尤其是法国的女孩子……”褚红阳兴致勃勃地叙述着,说到女孩子的时候,他下意识地刹住了话头,似乎是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红阳,据我所知,法国姑娘是很热情奔放的哟。像你这么优秀的小伙子,有没有姑娘主动向你投怀送抱呀?”林振华笑着问道。话一出口,他分明看到,舒曼的嘴唇弯成了一个弧度,林振华恶恶地想到,褚红阳今天晚上估计得跪自行车辐条了。
“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褚红阳的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连忙向舒曼解释道:“小曼,你别听小华乱讲,他就是嫉妒我结了婚,想挑拨我们关系。”
舒曼用温柔的口吻说道:“红阳,我没说什么呀。对了,你刚才说法国女孩子,怎么不说下去了?”
“这个嘛……”褚红阳支支吾吾道,“这个,嗯,对了,法国女孩子,的确是非常热情奔放。不过,她们可不是对我热情奔放哟,是对其他人。对了,彭俊你认识吧,有个法国女孩子,上去亲了他一口呢。”
242工地
242工地
按照林振华的总体构想,褚红阳一行在巴黎进行几天宣传造势之后,就要全体移师自行车赛的起点城市,然后与选手们同时出发,去完成整个赛事。
一场环法自行车赛的全程是3000多公里,平均一天的行程在200公里以内。汉华车队不需要与专业选手们拼速度,只要能够保证每天骑完选手们的赛段,与选手的进度保持同步,就足够了。林振华估计过,这样的强度是在大家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
为了以防万一,林振华还安排郎冬去雇了一辆大巴作为收容车,专门跟在后面收容那些体力不支的职工。毕竟是业余选手,重在掺和嘛。
林振华的想法,是要让汉华车队成为今年环法自行车赛场上的一个花絮,他相信,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体育记者们,是不会放过这样一条新闻的。红色中国的自行车队参加环法自行车赛,这是多么有冲击力的一个标题啊。记者们只要深挖下去,就会挖掘出许许多多的信息:汉华重工、飞箭自行车、理想、荣誉……
这种广告不一定能够立竿见影地产生效果,但如果第二年、第三年,汉华重工坚持派出自行车队以这样的方式参赛,慢慢地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印象。打造一个品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林振华此举,事实上就是在给汉华重工进行着品牌建设上的铺垫。
为了打造一个品牌,十几万美元的支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整个环法自行车赛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林振华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法国。他让舒曼留下,帮助郎冬协调有关媒体联络和后勤方面的事情,自己只呆了一天,就匆匆地踏上了归途。
在回国途中,林振华又绕到泰国去转了一圈。在那里,汉华重工交付的四套大化肥设备正在进行安装与调试,现场负责人是原汉华机械厂的容器车间主任冯旭。
“林经理,你来了,这趟去德国,辛苦了吧?”冯旭一见林振华便热情地打着招呼。
“我不辛苦,冯主任,你们才辛苦了。”林振华说道。
“我们也不辛苦。”冯旭奉承地说道,“林经理给我们安排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工人们都说,出差比在家里呆着还舒服呢。”
林振华知道冯旭一向喜欢吹牛拍马,倒也不介意。这个世界上就有这样一些人是习惯于说好话的,正如朱铁军习惯于训人一样。冯旭嘴上说得好听,手底下的活干得也漂亮,并不是那种只会奉承领导的庸才。
“进度怎么样?”林振华问道。
“已经完成70了。”冯旭道,“这几天正在赶工,现在正是泰国的雨季,对工期影响比较大。”
“雨季施工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小心雷电。”林振华叮嘱道。
冯旭连连点头:“林经理,你放心吧,孙长远师傅他们都在这里呢,他们经验很丰富。”
“那就好。”林振华道。
和冯旭聊完,林振华又到工地去看望了一下工人们。他从欧洲带来了一些洋烟和巧克力,正好在工地上给工人们分发了一遍。虽然每个人只能分到几支烟和一两片巧克力,但大家无不交口称道,说林经理平易近人、关心工人等等。
这就是当领导的效果了,过去林振华当搬运工的时候,也给周围的工人们发过烟,但大家抽了也就抽了,没想到什么重大意义。一旦你当了领导,这就完全不同了,一支烟也是带着领导体温的,抽起来格外温暖。抽完之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气爬到合成塔顶上也不用中途歇气了。
林振华的准岳父杨春山也在工地上,林振华给他从法国带了一条价值好几百美元的皮带,惹得杨春山又是高兴又是心疼。杨春山私下里告诉林振华,工地上的工人们对于生活条件和出差补助都非常满意,这个信息与冯旭所说的情况完全相同,林振华便彻底踏实了。
离开工地,林振华回到曼谷,又去见了一趟吉拉蓬。在过去一年中,吉拉蓬先后几次带着泰国方面的考察团和接受培训的工人访问中国,与林振华见过很多次面,已经俨然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了。当然,林振华也知道,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还是他替吉拉蓬存在几个银行里的那些美金。
“林经理,你们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的事情,我已经听我的同事说起了,的确非常精彩。”吉拉蓬一见林振华就这样说道。
林振华笑道:“老朋友,我还指望在展会上见到你呢,怎么你没去啊?”
“是我的同事去的。”吉拉蓬道,“我现在工作比较忙,没办法,位置高了,责任也就多了嘛。”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的语气里透着炫耀之意。
“怎么,你的副厅长职务已经任命了?”林振华装作惊喜的样子问道。
“上个月刚刚任命的。”吉拉蓬得意地说道,“林经理,要说起来,这还多亏了你的功劳呢。这次大化肥设备采购,我替国家省下了600万美元,部长都说我非常能干呢。”
林振华取出一个公文包,递到吉拉蓬办公桌上,说道:“我这次绕道法国,看到商场里有个公文包款式还不错,很配吉拉蓬厅长的身材,我就买下了。现在正好作为贺礼,请吉拉蓬厅长笑纳。”
吉拉蓬哈哈笑起来,他一边装出推托的样子,一边接过包,里里外外地看着,赞不绝口地说道:“哎呀,这可是路易威登啊,看这做工,这一个包,怕要好几千美元吧,太贵重了,我真的不能收。”
林振华笑道:“不过是6000多美元而已,与吉拉蓬厅长的身份相比,实在是太寒酸了。”
“哪里哪里,林经理真是太客气了。”吉拉蓬果然毫不客气地就笑纳了。
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林振华脸上嘿嘿笑着,心里却疼得很。他送给自己的准岳父也不过就是一条300美元的皮带,还让岳父一通数落。送给这个莫名其妙的吉拉蓬,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