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我已经打听过了,尼宏重工这次到中国来,在公关方面花的本钱不小。”何飞在会前已经向林振华通报了这一情况,“尼宏重工专门设立了一个留学基金,刘永乾的女儿刘琴、吕敬华的儿子吕卫青都快大学毕业了,据说都在准备去日本留学,应当是由尼宏重工资助的。”
“有没有证据表明刘永乾收受了日方的贿赂?”林振华问道。
“应当是没有,我们了解过,刘永乾胆子不大,可能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受贿。”何飞说道。
“专家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尤其是这次的首席专家袁广之,日本人没有打他们的主意?”林振华又问道。
何飞笑道:“真让你说着了。左治义雄的助手尾崎龙夫前几天一直在北京活动,刚刚和袁广之所在的研究所签了一个1000万日元的合作协议,委托袁广之为他们研究一套制造工艺。我们查过了,这套工艺早在3年前就已经有了,专业期刊上能够查到相关的资料。”
“也就是说,袁广之只要把3年前的东西拿出来交差,就可以白得这1000万日元了?”林振华道。
“还不止如此,尼宏重工还打算请这次的几位专家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日本,据说是去做学术报告,不过嘛,日程上好像要把整个日本都逛一遍哦。”何飞说道。
“在方便的时候?这帮专家方便的时候不去厕所,去日本方便?”林振华撇着嘴说道。
何飞差点把一口茶喷到林振华脸上了:“林经理,你理解的这个歧义,也太离谱了吧?”
“何飞,你不是向我吹嘘,说什么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很自律,不会搞这些歪门邪道吗?现在怎么解释?”林振华道。
何飞笑道:“公平竞争原则,的确是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标榜的事情,它们如果被查出向官员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行贿,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但尼宏重工做的这些,并不算是行贿,你看,它设立留学基金,建立合作课题,邀请专家去日本讲学,这都是可以放在明面上给人看的,法院也不会干预的。”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如果我们汉华重工现在请刘副省长给我们做一次报告,付给他五千块钱劳务费,这算不算行贿?”
何飞道:“在咱们国家算不算,我不知道。不过,如果是在美国,这肯定不算。这是人家的劳动所得,是合法的。”
“我明白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美国的乌鸦比中国的更黑哦。”林振华点了点头,又学到了一招,以后到美国去办事,应当用得着吧。
汉华重工现在对于情报工作也已经非常重视了,何飞掌握的这些信息,一部分是由汉华重工的销售人员打听来的,另一部分则是由陈天帮忙了解到的。安全部门的人要了解一些这样的事情,可谓手到擒来。
带着所有这些信息,林振华来到了竞标的会场上,看着对面左治义雄那闪烁不定的眼神,林振华心里十分坦然。尼宏重工的技术状况和可能的报价,他心里都已经有数了,就算刘永乾、袁广之等人要拉偏手,也很难拉得过去。
“现在请双方介绍各自的技术方案。”吕敬华宣布道。
一脸苦大仇深的小泉次郎先走到了幻灯机前,开始一张一张地往里插幻灯片,然后用教鞭指着幕布上的图片介绍尼宏重工的技术方案,从北京请来的两位日语翻译把他的话译成中文,讲解给在座的评委们听。
小泉次郎讲完,接着便是韦东齐陈述。他也带来了一套幻灯片,同样一张一张地塞在幻灯机里,再投射到幕布上。大家注意到,汉华重工的技术方案,与尼宏重工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同样是气提全循环工艺,用二氧化碳作为气提剂,对甲铵进行分解。在个别的工艺流程上,两家略有一些不同,但并无高下之分。
“韦处长,你刚才介绍的生产工艺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有一个问题想了解一下:你们这个工艺中需要使用到高压甲铵泵,据我所知,它的设计在我们国家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解决了?”袁广之客气地问道。
韦东齐微微一笑,说道:“袁教授,这个难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是国家化工设计院验收的,我们可以提供验收报告的复印件。”
“那么,制造工艺呢?高压甲铵泵的缸体加工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我看过相关资料。你们的加工水平能够达到这样的精度要求吗?”袁广之继续问道。
韦东齐拿过几张幻灯片,插进幻灯机,开始向众人演示:“大家看,这是我们从日本西乎公司进口的精密镗床,这是从德国进口的立式车床,这是我们的精密铸造车间,这两台高频电炉是比利时的产品。”
专家们频频点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汉华重工拥有这样一大批进口设备,解决加工精度的问题,应当不在话下了。
左治义雄坐在一旁,牙咬得咯吱咯吱地响。他在心里无数次地咒骂着自己的同胞,如果像西乎公司这样的装备企业能够实施对中国人的封锁,那么汉华重工就不可能这样快地形成与他们相匹敌的制造能力。然而,他也知道,西乎公司是不会为了尼宏重工而放弃中国市场的,尼宏重工的死活,与西乎公司有什么关系呢?
韦东齐的介绍结束了,几名技术专家简单地碰了一下头,袁广之代表专家组宣布,从技术方案来看,尼宏重工与汉华重工没有显著的差异。尼宏重工的设备在单位能耗、合成转化率等方面比汉华重工略微胜出一点,但优势极不明显。
“下面,再请两家谈谈服务方案。”吕敬华面无表情地说道。
服务方案方面,尼宏重工就根本无法与本土的汉华重工相比了。左治义雄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包括承诺大幅度降低配件价格、承诺按最低标准收取维护的人工费用等等,但即便是如此,他报出来的价格也让众人咂舌不已。没办法,从日本派出一名技术人员到中国来进行维护,再省钱也是一个天价了。
而汉华重工方面,就轻松得多了。何飞站起来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鉴于这套设备是我们汉华重工承建的第一套40万吨大化肥设备,我们承诺,在设备投产之后一年内,所有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故障,我们将免费进行维修。三年之内,我们只收取维修的配件费用,不收取人工费用。”
尼玛呀有你们这么干的吗?左治义雄几乎要气疯了。汉华重工派个工人到北方省来,不过就是几十块钱火车票的事情,相比一套设备上千万元的价格,这笔钱当然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尼宏重工能做到吗?别的不说,光是日本到中国的往返机票,那就得多少钱了?
售后服务方案已经不需要再比了,最后一项就是报价。左治义雄在此前曾经建议不要公开竞价,但被吕敬华婉言回绝了。国家经委和外贸部都来了人,就坐在现场,谁的价格是怎么回事,他们也要看一看。北方省已经被舆论逼到了这个程度,也不敢再玩暗箱操作的游戏了。
“我们的报价是,1500万美元。”左治义雄底气不足地宣布道。
“我们的报价是,1500万人民币。”何飞轻松地说道,没等众人发出惊呼声,他又补充了一句:“其中价值300万人民币的辅助设备和土建任务,我们将交给北方省的企业来协助完成。”
“哗——”一片掌声响了起来,这是在下面旁听的一些北方省官员忍不住鼓起掌来了。
这些官员来自于化工厅、机械厅以及其他一些部门,他们都从汉华重工的这个表态中感觉到了对方合作的诚意。原本大家对于这家来自于江南省的企业多少还有一些敌意,因为此前的种种宣传给人以一种包含着阴谋的感觉。然而到了此时,大家完全把这种敌意给抛开了。对方就算是玩阴谋抢项目,但人家的吃相多文雅啊,自己吃着了肉,还给当地留下一锅浓汤。相比之下,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这帮日本人,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啊?
竞标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汉华重工的设备,在技术水平方面与尼宏重工旗鼓相当,而价格却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而且还不需要支付外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哪个官员还要再坚持选择尼宏重工,那可是自己往头上扣屎盆子了。
“林经理,看来,我们的大化肥厂,就只能拜托你们了。”刘永乾走到林振华面前,礼节性地点了点头说道。他是负责这个项目招标的官员,当着前来旁听的部委领导们的面,他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只是,他的脸色黑乎乎的,像是林振华欠了他多少钱似的。
“以后还得承蒙刘省长多照顾了。”林振华谦恭地说道。
“嗯。”刘永乾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转身便走,林振华站在他的身后,脸上露出一丝诡秘的微笑。
袁广之走到韦东齐的面前,和他握了握手,说道:“韦处长,祝贺你们啊。”
韦东齐应道:“袁教授,多谢你们了,在刚才评价技术方案的时候,你们对我们照顾不少啊。”
袁广之道:“哪里哪里,我们都是搞技术的,说话当然是要客观的,你们的技术水平本来也不比尼宏重工差嘛,我们不过是如实评价而已。对了,韦处长,贺诚山老先生这次怎么没和你们一起过来啊?我和他也有好几年没见了。”
韦东齐道:“贺老年事已高,不方便旅途奔波,所以今天没有到北方省来。不过,他让我向你们几位问好呢。”
袁广之道:“这我们怎么敢当?贺老和我的导师是挚友,也相当是我的老师。当年我当学生的时候,也是向他求教过的。等过些天有空的时候,我是一定要到浔阳去拜访他的。”
韦东齐道:“那我就在浔阳恭候大驾了。袁教授,我们林总说了,以后我们搞大乙烯装置,还要请你这样的专家给我们多多指点,我们双方可以一起做一些合作课题的,一年20万左右的经费支持,我们还是能够拿出来的。”
“那就多谢林总了。”袁广之的脸笑得像一朵牡丹花一般。
295善后
295善后
抛开林振华等人欢庆胜利不谈,刘永乾情绪低落地回到家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刚从学校回来的女儿刘琴悄无声息地走过来,坐在他的身边,问道:
“爸爸,你说的让我去日本留学的事情,联系得怎么样了?”
刘永乾叹了口气,说道:“唉,这事看样子要黄了。本来我们要和一家日本企业合作,他们那里有一个留学基金。现在合作让人家给搅黄了,留学基金这个事,我估计他们也不会认了。丫头,你别急,等我再给你另找机会。”
“真的?”刘琴看着父亲,眼睛里却分明露出了喜色,“太好了,我还正担心呢。”
“好?什么意思?”刘永乾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他本来是准备好接受老婆和女儿的一通埋怨的,谁料女儿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在叫好,这是怎么回事?
“爸爸,你不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可乱了。”刘琴说道,“我认识一个和我同一个中学毕业的师姐,叫喻珊珊,她现在是在华青大学读书的。她跟我说,日本人可流氓了,有什么尾行啊、痴汉啊,可恶心了……我可不敢去了。”
“有这样的事情?”刘永乾瞪大了眼睛,“不会吧,我怎么觉得日本人都很有礼貌的,你说的什么尾行是什么意思啊?”
“尾行……反正就是不好的事情,我不去日本了,我想去美国留学了。”刘琴说道。那位喻师姐给她讲了不少日本的事情,还给她看了几张图片,着实把她给吓坏了。再想想过去看过的抗日电影,好像里面的日本人也一个个都是色迷迷的,满世界追花姑娘,这样的地方她哪还敢去啊。
“美国?”刘永乾又头疼了,“丫头,去美国留学要花很多钱的,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关系能够给你找到资助啊。”
刘琴得意地笑道:“爸爸,这你就不用管了,我已经自己找着资助了。”
“你能找到资助?”
“对啊,跟喻师姐在一起的,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何飞师兄,他说他认识一个香港人办的基金会,是专门资助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华青大学有很多学生都是通过这个基金会资助到美国去的。何师兄说,他可以帮我申请到一个名额。”刘琴乐呵呵地说道。
“有这样的好事?不会是……”刘永乾警觉地说道,不过,仅仅是一瞬间,他就想起了这个何飞是何许人也,“丫头,你说的这个何飞,是江南省来的吗?”
“对呀,他说他是江南省汉华重工集团的,是来和咱们省谈业务的。不过,他可没让我找你开后门哦。他说他帮我的忙,全是看到喻师姐的面子上,和你是不是省长没有关系的。”刘琴天真地说道。
“好手段啊”刘永乾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很明白,对方已经把他和尼宏重工之间的交易都给弄清楚了,否则不会这样有针对性地安排人来做刘琴的工作。但人家的工作做得非常委婉,不但给他留足了面子,而且实实在在地给他女儿提供了好处。
说起来,刘永乾这样下力气促成尼宏重工与北方省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尼宏重工设立的那个留学基金。他不敢收受外商的金钱贿赂,但这种变相的好处,他是可以去占的。汉华重工凭着自己的实力坏了他的事,但马上又给予了他补偿,这让他还能说什么呢?
何飞强调说帮刘琴申请名额并不是因为她的父亲是省长,这种话也就是骗骗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姑娘而已。不过,何飞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在向刘永乾传递一个信息,即汉华重工并不打算把这事放在明面来说,而更愿意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刘永乾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吕卫青是不是也不想去日本留学了?”刘永乾装作不经意地问道。这个吕卫青是吕敬华的儿子,本来也想蹭蹭尼宏重工的好处的。刘永乾想,汉华重工既然把工作做到了他身上,估计也不会放过吕敬华吧。
果然,刘琴回答道:“是啊,何师兄说,他也可以帮吕卫青弄到一个名额的。不过,爸爸,何师兄也说了,这事不能张扬出去,出钱的是香港的一位专利律师,据说是个爱国律师,他和汉华重工的关系很好的。”
“我知道了。”刘永乾点了点头,“丫头,这件事,你也别说出去,知道吗?”
刘琴道:“我知道了。对了,爸爸,汉华重工跟咱们省做生意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是不是可以照顾一下他们啊?”
“这件事,你不要管了。”刘永乾说道。他把女儿打发回自己的房间去看书,然后抄起电话,找到了吕敬华:“老吕,既然招标已经结束了,汉华重工这边,我们还是要表示一下的。你安排一下,搞个接待宴会什么的,规格高一点,到时候我也出席一下。以后就是合作单位了,联络联络感情也好嘛。对了,一定要请他们的那个副总经理林振华参加,这小年轻不错,很成熟,很懂事。”
刘永乾的心结解开了,不过,林振华却有着满心的郁闷。何飞坐在他的身边,笑吟吟地开导着他:“好了,林经理,事情这样办,算是非常圆满了,你也就别再多想其他事情了。”
“唉,办点事真难啊。”林振华叹息道,“依着我过去的脾气,可真不想去拍这个姓刘的和姓吕的马屁,有这点钱,我送俩工人出国深造,也比送这两个二世祖出去强啊。”
何飞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和气生财,咱们的项目要在人家地面上做,总得把上上下下都打点好才行。其实也不光是咱们国家这样,我在美国学营销的时候,政府关系是专门的一门课呢,不搞好政府关系,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寸步难行的。”
“这件事,不要外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明白。”何飞说道,“对了,林经理,留学基金好像是香港的钱元平先生搞的吧,你确信他会同意给我们这两个名额吗?”
林振华点点头道:“这个倒不用担心了,钱先生和我是很好的朋友,这点忙,他肯定会帮的。”
“嗯,好吧,那我先去安排其他的事情了。”何飞很聪明地不再问下去了。
事实上,何飞早已从其他同事那里听说过,钱元平律师手上掌握着的资金,与林振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很有可能钱元平不过就是林振华雇的一位代理人而已。何飞不会去深究这件事,他刚到汉华重工没有多久,还算不上是林振华的心腹,这个时候去了解老板的隐私,是非常犯忌讳的。
这位小林总,身上当真是有很多秘密啊,何飞暗暗地想道。
在何飞的身后,林振华也在暗暗地琢磨着何飞。这家伙虽然是留学回来,但丝毫也没有迂腐的书生气,从这一次的项目来看,他非常擅长变通,具备成为一名营销总监的潜质。现在做营销的有褚红阳、舒曼、岑右新等人,但还远远不够。像何飞这种有海外背景的营销人员,对于汉华重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北方省经委的接待宴会非常丰盛,林振华带领自己的营销团队参加了宴会,北方省这边,则是由副省长刘永乾代表,经委主任吕敬华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厅局、企业的官员作陪。
宴会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刘永乾先是和林振华猛喝了几大杯,然后又兴致勃勃地拉着何飞,请他介绍在美国的见闻。周围的人们都觉得非常意外,刘副省长最近几天似乎不再说“你看人家日本”这句口头禅了,改成了“你看人家美国”。
从哈日变成哈美,刘副省长也算是长了点出息了。
林振华在宴会上是众人追捧的明星,各个厅局和企业的官员都围着他,问长问短,话里话外都是希望汉华重工能够在哪个地方关照一下自己。时下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像汉华重工这种业务做不完的企业是凤毛麟角,谁都想在汉华重工的业务中分到一杯羹吃。
“我经常听说林经理的事迹,林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吕敬华端着酒杯走到林振华身边,对他热情地说道。
“吕主任过奖了,我还需要向吕主任这样的前辈学习啊。”林振华满脸都写着谦恭的字样。
“我家卫青回来都跟我说过了,他的事情,全仗林经理帮忙了。”吕敬华的声音压低了八度,不过脸上的笑意却是更加亲切了。
林振华摆摆手答道:“区区小事,无足挂齿。吕主任日理万机,我们也有义务替吕主任分担一些家务上的事情嘛。”
“以后在北方省有什么麻烦事情,尽管跟我说,我老吕在北方省还是有一点小权力的。”
“一定一定,来,吕主任,我敬你一杯,我先干为敬了。”
“干”
吕敬华端起酒杯与林振华碰了一下,然后哈哈笑着,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296妒火
296妒火
“来来来,金厂长,碰了这杯。”
在浔阳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卡拉OK歌厅里,金建波与几位乡镇企业老板正在觥筹交错地碰杯喝酒。几位老板的脸上都带着甜腻腻的笑意,只有金建波的脸色显得好生黯淡,像是疲惫不堪的样子。今天,这几位小老板非要请他到浔阳来体验一下国内少有的卡拉OK,他们是从南都驱车100多公里赶来的。
这一年多来,金建波的应酬越来越多了,客户、供应商,还有莫名其妙的同行,纷纷扰扰地都出现在他的身边。经常有朋友向他介绍新的朋友,而这些介绍人自己,往往也不过是金建波经人认识不久的朋友而已。
对于每一场应酬,那些所谓的朋友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让金建波觉得无法推辞,他们会告诉金建波,今天要见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他有某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江实电的发展,以及对于金建波个人的发展,都有诺大的好处。
于是,金建波就陷入了这样纷繁复杂的关系网之中,经常有人给他提供一些方便,然后再他索要一些方便。他却不过人情,不得不在自己职权的范围内给别人帮一些小忙,比如说给几台出厂价的冰箱、从厂里匀一些多余的材料、让厂里拉材料的车子帮别人捎一些东西,等等。
一开始,金建波觉得这样做很不合适,有点以权谋私的味道。但许多人都在他耳朵边上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同时,也有人给他举各种各样的例子,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使用权力谋取的这点私利,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慢慢地,金建波也就看开了,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就算我一个人做得好,又能如何呢?
金建波做所有这些事的时候,都记得牛北生是如何把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一万台压缩机匀给广东小老板张洪福的。在那笔交易中,牛北生事后给了金建波15万块钱,这笔让金建波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至今还存在存折里没有动用。金建波屡屡会在半夜里突然惊醒,然后想起这笔钱,便再难入梦了。
有牛北生作为榜样,整个江实电上上下下的干部都在想方设法地给自己谋利:供销科吃客户的回扣;生产科虚报消耗,把多余出来的材料偷偷卖掉;行政科买回来一大批劣质的工作服,发放给工人;劳资科招收临时工的指标几乎是明码标价地收钱,招进来的人不干活还好,一干活反而造成大量的次品……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金建波痛苦地想道。
金建波经常会想起几年前他推动石化机转产冰箱时候的场景,那时候的他,满心想的就是要建功立业,他要顺应市场的需要,把一个濒临亏损的企业变成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家电巨无霸。他要让人们知道,他金建波才是改革年代真正的弄潮儿,其他的人都只能仰视他。
可是,一旦做起来,他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是那样薄弱,仅仅是一个压缩机指标的问题,就让他的梦想只能搁浅在沙滩上。为了请林振华帮忙搞压缩机,他不惜让沈佳乐去浔阳找林振华说情。他并不是没有听说过林振华与沈佳乐曾经传出过的绯闻,当然,他对此是完全不相信的,因为沈佳乐的人品,他非常清楚。但是,哪个男人愿意让自己的老婆去见这样一个绯闻男主角呢?
为了江实电,为了他的事业,他忍了。看到沈佳乐从浔阳回来时那欢天喜地的表情,以及随后沈佳乐反复不断往浔阳跑的举动,他的心里是一片酸楚。牛北生把那1万台压缩机指标私下卖掉的时候,他愤怒了,愤怒之后,是一种绝望和疯狂。
这些钱应该是我的,这是我戴了绿帽子弄来的压缩机指标,我凭什么不能拿这笔钱金建波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道。
最终,他还是没有勇气去动用那15万块钱,但他开始放任自己用其他的方法谋取私利。由于压缩机不足,厂子里其他的材料出现了过剩,今天,这几个小老板就是来和他谈这件事的,只要他愿意找个名目把这些过剩的材料卖给小老板们,他就可以拿到2万块钱的回扣。
“金厂长,咱们之间的交易是完全合法的。你们厂的材料本来就是过剩的,你们2000块钱一吨进来的材料,我出2100块买进,帮你们盘活流动资金,谁能说什么?”小老板钱荣观说道。
“这些材料是计划内的,市面上的价格,早就到4000块一吨了。”金建波带着醉意说道。
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领域中有一个新鲜词汇,叫做“价格双轨制”。所谓双轨,就是同一种产品,有计划价和市场价两个不同的价格。像某种型号的钢材,计划价格是每吨1000元,而市场价却能够炒到每吨5000元。
国家搞双轨制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生产资料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执行计划价格的,随着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的轮番涨价,生产资料的计划价格已经严重偏离市场了。轻工企业借助廉价的原材料生产各种消费品,再按市场价销售出去,挣了个盆满钵满。而重工业企业却因为产品的计划价格偏低,导致连年亏损。
重工业亏损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那就是重工业得不到资金补充,无法扩大再生产,从而无法保障市场上的原材料供给。由于钢铁价格过低,钢铁厂没有生产积极性,钢材产量持续低迷,国家不得不每年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钢材。有人曾经计算过,国家每年用于进口钢材的外汇支出,相当于国家每年出口石油的外汇收入,相当于国家在拿宝贵的石油去换回本来自己也能够生产的钢材。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要改革价格体系的建议,让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回归到市场水平。为了缓解这种价格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聪明的学者们提出了双轨的设想,让一部分原材料随行就市,而另一部分原材料则依然保持计划价格。这样,国家重点工程、重要的生产项目等等,还能够在原有的计划价格保护下维持。
这样一种双轨的价格体制,就为倒卖各种紧俏物资创造了条件。江实电的一部分原材料是通过计划价格购买的,但如果厂领导将它倒卖到市场上去,就可以获取市场价与计划价之间的差额,这可是有暴利的买卖。
听到金建波的话,钱荣观呵呵地笑了起来:“金厂长果然精明啊,唉,可惜窝在国营厂子里了。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出去自己干,那还不是一两年就混个百万富翁?”
“哼,百万富翁又能如何?”金建波悲哀地说道,“我的志向,难道就是当个百万富翁吗?”
“那是那是,金厂长的志向远大,那不是我们这些小个体户能够理解的。”钱荣观自贬道,其实他可不是什么个体户,而是拥有几百万身家的私营企业主了。
“这些材料,我不能给你们。”金建波摇着头说道,“我们现在是缺压缩机,我会再去想办法,弄到了压缩机,这些材料就都能用上了。我们厂今年以来已经开始出现亏损了,再不恢复生产,就麻烦了。”
钱荣观道:“如今这年代,像金厂长这样爱厂如家的人,可真是少有了。不过,光你一个人爱厂子,又有什么用呢?老实说,这些材料,你金厂长不肯给我们,我去找牛厂长帮忙,他也会给的。只是我和金厂长是老朋友了,这种绕过老朋友的事情,我是做不来的。”
“不,他可以这样做,我不能这样做。”金建波坚持说道,“如果你们只要几吨材料,看在朋友交情上,我做主也就给你们了。这么大的量,如果都给了你们,我们厂子后几个月的生产就全得停工待料了,这个影响太大了。”
说到这,他跌跌撞撞地站起身来,拉开包厢的门,想透一口清凉的空气。门一拉开,他突然听到不远处的走廊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不行不行,小马,我真的不会唱歌。”
紧接着,是一个年轻的声音:“沈姐,忙了一天了,你也该放松一下了,唱卡拉OK很容易的,我教你。”
“哎呀,我真的不会,我不习惯这种场合。”
沈佳乐金建波心中一凛,他把身体隐藏在门框后面,探头看去,只见在一片朦胧的灯光中,沈佳乐正与几个人有说有笑地走过去,走进了一个包厢,在嘈杂的声音中,他隐隐约约地听到沈佳乐嘴里说出了“林经理”这样几个字。
沈佳乐和林振华在一起唱歌?金建波只觉得一股无名的炉火袭上来,和酒精的热量混合在一起,让他的头脑变得一片混沌。这些天,妻子往浔阳跑得更频繁了,据她说,是去帮汉华重工解决高压容器的焊接工艺问题。难道,汉华重工的高压容器要到歌厅里来焊接?
林振华金建波想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浑身不痛快。这个比自己年轻几岁的青工,几年时间竟然混成了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手里掌握着数以亿计的资产。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历不过是初中毕业,资历不过是一个退伍士兵,他凭什么就能混得这样风生水起,而自己却要为了几万台压缩机指标,而把老婆拱手相送。
“怎么啦,金厂长,人不舒服吗?”钱荣观凑上前来,关心地问道。
金建波回过头来,用充血的眼睛看着钱荣观,沉默了好一会,才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
“4万,我要4万块,所有的材料都给你”
297高级技师
297高级技师
沈佳乐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平生第一次进歌厅就被金建波遇上了,更想不到金建波会对此有如此大的妒意。其实,她这些天频繁地跑浔阳,只是因为汉华重工接连拿下了非洲的炼油厂项目和北方省的40万吨大化肥项目,两个项目中都涉及到大量的焊接工作,马杰盛情邀请她过来帮忙指点一二。
今天,汉华重工刚刚接收了一台从日本西乎公司进口的气体保护焊机,沈佳乐和几位汉华重工的电焊工一起试机,焊出了几条漂亮的焊缝。大家欢喜之下,马杰便提出到歌厅来唱歌庆祝,沈佳乐一向不太参加这种娱乐活动,但碍于大家的热情,也只好跟着来开开眼界。至于金建波想象中的林振华,此时还在北京办事,根本就不在浔阳。
沈佳乐对于林振华,只是有一些微妙的好感,与人们传言的绯闻毫无相干。林振华也许曾经出现在她姑娘时代的视野里,但随着自己结婚、生孩子,这种年轻时候的情愫早已淡漠了。说起来,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过一两个暗恋的对象呢?
在汉华重工帮忙的时候,沈佳乐有时候也会遇到杨欣,两个人因为有林振华这样一层关系,相互都觉得颇为亲近。杨欣有时候会请沈佳乐一起去食堂吃饭,沈佳乐则答应,在杨欣和林振华举办婚礼的时候,她一定会来出席,还会把女儿红红也带过来玩。
撇开金建波、沈佳乐、林振华之间的糊涂账,让我们把眼光转向青工杨文勇。此时的他,正带着自己的弟弟杨文军,走在湘平省府潭州市的大街上,头一次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杨文军,正如自己的哥哥当年出门时那样,被满街的灯红酒绿晃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了。
时间已经是1987年的年初,杨文勇从家里出来已经整整五年时间了,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如今已是20岁的大小伙子。在这五年时间里,他先后跟随彭钢学过铣工,又随周厚成学过车工,再后来就是跟孙长远、贺世华学钳工。凭着过人的悟性以及对机械的痴迷,杨文勇如海绵吸水一般从不同的师傅那里汲取着知识,迅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技工。
除了学习技术之外,为了能够看懂进口机床的说明书,这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小青工,愣是结结巴巴地背下了5000英语单词,随后又自学了一段时间的德语,现在已经能够阅读一般的英语或者德语的技术资料了。在口语方面,杨文勇也有所进步,尽管一句话里的湘平音远远多于伦敦音,但进行沟通已经没有障碍。有一次,美国斯皮舍尔公司的福特跑来汉华重工参观,杨文勇甚至还给他当了半天的导游。
前年,汉华重工与德国华侨乔海合办了废旧金属公司,从德国大量进口报废机床,在浔阳进行修复。杨文勇被抽调过来,参加这项工作。按照公司的设想,进口机床的修复并不需要达到其原始的设计精度,只要能够恢复使用就可以了。事实上,大多数的机加工对于精度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这些德国机床即使降低了一两级的精度,也仍然比国产的一般机床要强得多了。
可是,这个要求在杨文勇这样一个机械宅男心目中,却是不可接受的。他暗暗在心中发了誓言,一定要掌握机床装配的最高标准,让这些机床在自己手上达到德国同行装配的效果。
在过去的400个日子里,杨文勇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消耗在车间里。他白天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晚上就对着几台旧机床没完没了地研究,反反复复地拆了装,装了再拆,摸索装配中的技巧。
对于杨文勇的这种举动,林振华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交代废旧金属公司的经理雷有荣给杨文勇的探索尽可能提供帮助,从进口的废旧设备中拿出十几台机床由着他去折腾。也亏了这些机床都是按废铁价买进来的,一台机床的进价不过是几百美元。如果按着原价,一台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林振华可舍不得拿来让杨文勇去练手。
马杰等一些机械专业的技术人员从理论上给杨文勇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帮他计算诸如平面度、变形量之类的指标。孙长远、贺世华等老钳工也不甘寂寞,没事就耗在车间里和杨文勇一同琢磨。他们虽然没做过机床装配,但机械上的事情有些是相通的,他们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钳工经验,对于杨文勇来说,也是无价之宝。
不知道流了多少吨汗水,也不知道铲刮掉了多少吨的金属,终于,一台高精度车床在杨文勇的手上复原了,其装配精度,完全达到了德国原装机床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杨文勇摸索出了一整套安装、测量的工艺,包括如何制备安装面、如何找正导轨之间的平行度或垂直度等等。这些工艺,正是那些国外机床企业中的不宣之秘,是它们得以在机床领域称雄的核心技术。
杨文勇毕竟只是一个工人,他知道一件事该怎么做,但如何把这个操作过程上升为工艺规范,只能由马杰等专业人员去完成。一份份的工艺文件陆续诞生了,凭借这些工艺文件,一名熟练的钳工将能够很快地掌握高精度机床装配中的技术要领,使得杨文勇的个人技术,转化为整个公司的技术。
林振华在得知此消息后,马上做出了几个决定。首先,将这套工艺以杨文勇的名字命名,称为杨文勇装配法,并号召全公司学习杨文勇的探索精神。其次,便是将杨文勇的级别提升为高级技师,享受全公司最高的工资标准,并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奖励。
在获得这些殊荣和奖励之后,杨文勇怯生生地找到林振华,向他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够让自己还在山里种田的弟弟杨文军到公司来工作,林振华二话没说便答应了。其实,以杨文勇现在的地位,即使是提出比这多10倍的要求,林振华也是不会拒绝的。
杨文勇请了几天假,回了一趟湘平省岳峰县永禾乡的老家。一到家,他就把拿到的1万元奖金全部交给了父母,这一举动引起了整个永禾乡的轰动。
杨文勇出去工作这几年,一直都在给家里寄钱,补贴家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像现在这样一次性拿回来1万元,可谓是整个永禾乡开天辟地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
1987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463元,这个数字是包含了所有实物产出的折价的,实际现金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像永禾乡这样中部地区的农村,一家农户一年到头的现金收入也到不了1000块钱,杨文勇一个人就能拿回来1万块钱,这简直就是在外面开了一座金矿了。
“文勇,你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怕不有50块了吧?”闻讯而来的亲戚们用羡慕的口吻问道。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一个国营企业的20岁青工,也就是30多块钱的工资而已,杨文勇混得这么好,怎么也得是50块钱以上了。
“嗯,原来一个月是80多块钱,现在我当了高级技师,一个月是400块。”杨文勇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400块”亲戚们眼珠子都要飞出来了,“你们公司的工资有这么高?”
杨文勇道:“我们公司的工资没这么高,一般的工人也就是八九十块钱,好一点的有一百多块。我是因为搞了一项技术出来,被提了工资,我现在的工资是全公司最高的。”
“文勇真是出息了……”亲戚们纷纷地向杨文勇的父母恭维着,然后压低声音,开始推销自己家或者亲友家的闺女。杨文勇的父母笑而不语,心里却是另一番念头:我家儿子有这么大的出息,还会看中你们的那些乡下柴火妞,怎么不得找个潭州城里的姑娘?
听说哥哥在外面发了大财,四个弟弟妹妹都嚷着要跟出去。不过,杨文勇说了,他这次只能带最大的弟弟杨文军出去,同时叮嘱其余几个弟弟妹妹好好学习,最好能有个把考上大学的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