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听说哥哥在外面发了大财,四个弟弟妹妹都嚷着要跟出去。不过,杨文勇说了,他这次只能带最大的弟弟杨文军出去,同时叮嘱其余几个弟弟妹妹好好学习,最好能有个把考上大学的,最不济,也得读个高中毕业。
“你们只要好好读书,所有的学费、书费,我都给你们出。”杨文勇牛哄哄地对弟弟妹妹们说道,“我们林经理说了,未来是知识年代,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哥,你不也是连初中都没读完吗?”排行第三的妹妹杨文秀质疑道。
“我现在天天都在学习呢,我们汉华公司有技校,没有文化连工人都当不好的。”杨文勇说道。
在家里住了两天之后,杨文勇带着弟弟杨文军出门了。一辆拖拉机载着兄弟俩,离开了永禾乡。杨文军穿着一件哥哥淘汰给他的旧毛衣,坐在拖拉机的车帮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心里却满是火热。
“哥,我把棉袄留给文秀了。”
“没关系,到潭州我给你买新的。”
“哥,我没带被子,浔阳会不会很冷啊。”
“浔阳比家里冷,我给你准备好了被子。”
“哥,我什么都不会,到公司能够做什么呀?”
“我会教你的。”
“……哥,我能挣到你那么多钱吗?”
“能,只要你肯吃苦,就能挣到很多很多的钱。”
298免检产品
298免检产品
杨文勇带着弟弟到了潭州,替他买了全套的衣物,包括一件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的羽绒服。随后,便把他带进了潭州最豪华的餐馆,一口气点了六七个很贵的菜。杨文军看着这一桌子从未见过的精美菜肴,眼睛都放出光了。
“吃吧。”杨文勇平静地说道。
“哥,你不吃吗?”杨文军诧异地问道。
“我也吃。”杨文勇道,“你多吃点。”
杨文军自然不会跟哥哥客气,抄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杨文勇坐在他对面,看着弟弟,脸上露出一缕淡淡的微笑。
这兄弟两人,其实性格很不一样。杨文勇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爱刨根问底,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则往往是不屑一顾。在公司里,他很少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去娱乐,而宁愿把这些时间拿来背英语单词。为了搞明白一个技术问题,他可以去找十几个老师傅询问,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不耐烦。但当林振华让他给全厂工人做一个事迹报告的时候,他愣是憋得满脸通红,最终支吾了几句就落荒而逃了。
在生活方面,杨文勇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他过去的工资,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生活费之外,其余的都寄回了家里。他没有什么新衣服,甚至于这一次给弟弟买了一件羽绒服,他自己却还穿着一身过时的旧棉袄。
相比之下,杨文军就大不相同了,他思想活跃,心里花花肠子极多。这一次随哥哥出来,他有着无数个梦想,他想在外面买房子,想娶一个漂亮的妻子,想像城里人那样穿名牌衣服,想天天吃哥哥现在请他吃的这些美味佳肴。
他是在县城的中学读过高中的,城里人的消费水平,他一直都艳羡不已。这一次到了潭州,才发现潭州人的生活比岳峰县城里的人又高出了一个档次,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花花世界。
“哥,你天天吃这样的菜吗?”杨文军一边往嘴里塞着铁板牛柳,一边向杨文勇问道。
杨文勇摇摇头道:“我是第一次进这样的餐馆。”
“真的?”杨文军停下筷子,奇怪地问道,“哥,你不是说你一个月挣400块吗?怎么连一次餐馆都没进过?”
“我挣的钱都寄回家里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杨文勇说道。
“那……我挣了钱,是不是也要寄回去?”杨文军怯生生地问道。
杨文勇道:“不用你寄钱,你挣了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是老大,家里要用的钱,我一个人包了。”
“哥,你一个月能挣400块,我到公司以后,一个月能挣到多少钱?”杨文军抛出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杨文勇道:“刚进公司,应该是40块吧。如果你学技术学得好,工资提得也快。公司里不讲论资排辈,只要技术好,年纪轻轻拿100多块钱的也有。”
“才40块钱啊?”杨文军有些失望,身上这一件羽绒服,花了哥哥60多块钱,如果自己存钱买,岂不要一个半月不吃不喝?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其他的呢?
“吃饱了吗?”杨文勇看着弟弟问道,这一桌子菜,杨文勇自己只动了几筷子,大多数都让杨文军吃掉了。
杨文军撑得真打饱嗝,但眼睛里依然是意犹未已的样子。他对哥哥说道:“吃饱了,从来没吃得这样饱过。”
“菜好吃吗?”
“太好吃了。”
杨文勇掏出20块钱,递到杨文军手里,然后板起脸说道:“这20块钱是给你的,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钱。你给我记住,想穿好衣服,想天天吃这样好吃的菜,你就得给我好好学技术,有了技术,你才能挣到钱。到浔阳以后,你要学技术,我会教你。你如果要借钱,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学不会技术,你就给我回永禾当农民去,知道吗?”
杨文军看着一脸严肃的哥哥,不禁愕然了。
在汉华重工的配件仓库里,茂乔齿轮公司的老板冯茂乔正在笑吟吟地指挥着手下交货,三轮车上装着满满几箱子泛着金属蓝光的齿轮,车子的轮胎都被压扁了。
冯茂乔是汉华重工招募到的第一批外包供应商,他的齿轮厂刚刚迁到浔阳时,只有18个工人、5台机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供货速度赢得了汉华重工的承认,承接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俨然已经成为汉华重工的金牌供应商。
冯茂乔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的企业没有什么优势,唯有认真和吃苦这两点,是能够拿得出手的。正因为如此,他接到汉华重工给的每一份订单,都认认真真,甚至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地去完成。在交货方面,无论汉华重工给的时间多么短,他都能够按时安成,为此,他和他的工人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林振华从最早提出配件外包的设想开始,就抱定了要培育供应商队伍的想法。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彭少哲目光如炬,一直在审视着每家供应商的表现。有些企业受不了汉华重工对于质量的苛求,或者本身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陆陆续续地被淘汰掉了。像冯茂乔的齿轮厂这种态度认真的企业,则得到了彭少哲的特别关照,一天天成长起来。
随着业务的扩大,冯茂乔离开了汉华重工最早租借给他的公用厂房,在开发区里买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了独立的厂子,并把厂子的名称改为茂乔齿轮公司,颇有一些要做百年名企的意思了。买地皮和建车间的投资,都是由汉华重工垫支的,冯茂乔将从未来的收益中分期予以偿还,这也是林振华培育供应商政策的一部分。
建起厂区之后,冯茂乔又开始进行设备采购,原有5台机床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5台,其中包括2台德国产的精密机床。当然,这是从废旧金属公司那里买来的二手货,价格不贵,但性能非常不错。
工人的人数也在增加,由18个人扩张到了50多人。冯茂乔是个恋家的人,他的工人全部都是从铜陵老家招过来的,走进他的厂子,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安徽话,像是一个城中之城一般。
像茂乔齿轮公司这样依托汉华重工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在开发区还有几十家。随着汉华重工业务量的增加,这些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他们生产的配件不但能够满足汉华重工的需要,部分还开始销往其他企业。
自己培育起来的供应商开始为其他企业,甚至是为汉华重工的同行企业提供配件,在项哲看来,是有些忌讳的。项哲找到林振华,向他提出,是否需要约束一下这些企业的行为,要求他们不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产品,因为这样对于汉华重工的竞争力是会造成不利影响的。
林振华没有接受项哲的建议,他从来不认为国内的同行企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的目标是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容量之大,不是汉华重工一家能够吃下的,其他企业成长起来,对于汉华重工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在汉华重工,对国内同行一般使用的是“兄弟企业”这样一个词,只有在谈到国外企业时,林振华才会杀气腾腾地称它们为竞争对手。
对于林振华这种想法,项哲的感觉是过于天真了。不过,项哲也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并不严重。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同行企业即使是抱成团去与国外企业竞争,都还有不足,哪里谈得上自己与自己竞争的问题。至于以后如何,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负责收货的,是仓库经理郑明霞,她是汉华机械厂的老职工了,原来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随着汉华重工的发展,仓库的规模也在扩大,郑明霞被提拔成了仓库经理,分管接收外包供应商提供的配件。这位岗位是有点权力的,供应商们对她都是毕恭毕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她为郑姐。
“郑姐,你今天又亲自当班了?”冯茂乔满脸堆笑地与郑明霞打着招呼,同时指挥着手下的工人把一箱箱齿轮从三轮车上抬下来,送到郑明霞面前。
郑明霞与冯茂乔颇为熟悉,见到他,便是笑容可掬地回答道:“小冯,怎么,今天是你这个大经理来送货?上次你们那个小伙子不是说你回家去了吗?”
“哦,前几天我侄子结婚,我回去喝喜酒去了,在家里住了几天。对了,郑姐,我给你带了一桶菜油过来,是我们家里自己榨的,比市场上的好多了。”冯茂乔说道,把一塑料桶油递给了郑明霞。
郑明霞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哎呀,小冯,这怎么好意思,老收你的东西。你看多少钱,我给你钱。”
“说什么钱不钱的。”冯茂乔道,“家里自己榨的,没花钱。郑姐一贯照顾我们,一桶油算个什么?”
“哎呀,那就太不好意思了。”郑明霞一边说着,一边把油收了下来。自从当上这个经理之后,给她送礼的供应商不少,她从不收取人家送的现金或者过于贵重的礼物,但这种值不了太多钱的土特产,她还是会笑纳的。
郑明霞收完油,冯茂乔的手下也已经把齿轮都搬下来了。郑明霞数了数数量,然后填了张收货单,签上字递给冯茂乔,说道:“好了,你看看数字,对不对。”
冯茂乔接过收货单,问道:“怎么,郑姐,不用现场检验吗?”
郑明霞道:“一会我会抽几个检验一下,就不用你们在这里等着了,你们的时间也挺宝贵的。你们茂乔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有什么说的,上次我还跟小华经理说呢,像你们这样守信用的企业,就应该给发一个质量免检标志,像电视里播的那种国家免检产品一样。”
“那可就太好了。”冯茂乔满脸喜色,“如果汉华真的给我们发这样一个标志,我就把它钉到厂门口去,这样一个标志,可比广告强多了。”
299质量事故
299质量事故
“这个齿轮是谁生产的,质检是干什么吃的”
林振华站在一台拆开的压缩机前,脸黑得像要下雨一般。马杰、胡妫等人站在他的身边,脸色也是十分难看。这是一台大化肥设备上的液氨压缩机,在进行出厂前的常规试机中,突然发生了故障,电机被完全烧毁了。
压缩机的齿轮箱里,一个大齿轮上赫然出现了一道断痕,一个齿已经不翼而飞。正是这个在高速运转时断掉的齿,卡住了其他的齿轮,导致电机因过载而烧毁。不幸中的万幸在于,这是在试机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压缩机里没有高压气体,否则,这种突然的停机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初步判断,这是齿轮粗加工以后的热处理调质没有做好,内部残余应力没有消除。此外,齿轮毛坯可能本身也有缺陷,导致在高速运转时发生了断裂。”马杰拿着从齿轮箱里找到的那一小截断齿分析道。
“这样的缺陷,探伤检验应当能够发现吧?”胡妫问道,他是学工业工程的,擅长于做流程控制,但对于具体的技术细节了解得不如马杰那样深入。
马杰道:“应当能够发现的,按照规范,这批齿轮在入库之前应当要进行探伤检验的,这样的缺陷不应当会被放过。”
“这是哪来的产品?咱们自己生产的,还是外包的?”林振华问道。
胡妫道:“查过了,这是外购件,生产商是茂乔齿轮公司。”
“暂停这家企业的配件供应,另外,查一下这个齿轮的入库台帐,看看是不是进行过探伤检验。”林振华下令道。
胡妫道:“光是暂停它的配件供应还不够,还要把仓库里由茂乔齿轮公司提供的配件全部进行一次检验,消除未来的事故隐患。”
“照这次事故的情况来看,光检验茂乔公司的产品还不够,需要对所有的外协件都检查一下,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马杰建议道,“我认为,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行。”
“同意,就这样办吧。”林振华说道。
在随后的几天里,紧张的调查工作展开了。胡妫带着几名质检人员,查阅了配件库的全部入库资料,又抽选了一部分配件进行重新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入库时的检验记录进行对照,以判断是否存在玩忽职守甚至弄虚作假的行为。
马杰则在彭少哲的陪同下,来到了茂乔齿轮公司,要求调阅外包齿轮的生产台账。冯茂乔已经知道了齿轮断裂的事情,这无异于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无意隐瞒什么,把所有的台账全部搬了出来,任凭马杰和彭少哲查看。30多岁的他,几天之内头上就冒出了几十根银丝,脸上也满是愁苦之色。
“彭经理,公司会怎么处罚我们?”冯茂乔把彭少哲拉到一边,怯怯地问道。
彭少哲摇摇头道:“现在还不好说,先把责任搞清楚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处分意见。不过,唉,冯经理,你们茂乔公司的产品质量一贯都是非常可靠的,这一次怎么会出这样大的漏子呢?”
冯茂乔追悔莫及:“别提了,前一段时间我离开了几天,回老家去喝我侄子的喜酒,这边的生产都是交给我的副经理管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我……彭经理,我真对不起你啊我们茂乔公司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这一下子,全完了。”
彭少哲是个老好人,看到冯茂乔那痛苦不堪的样子,连忙安慰道:“冯经理,你也不要太着急,事情已经发生了,着急也没用。我想,你们茂乔公司这一年多的成绩,大家也是看到的,应当会给你们一个比较公正的处理吧。”
“事情是我们出的,怎么处理我们都认了。我只有一条要求,不要中断我们的供货资格啊。”说到此处,冯茂乔几乎要给彭少哲跪下了。
几天之后,各方的调查结果都已经出来了,汉华重工召开了公司高层扩大会议,讨论这一次事故的处理意见。挂着一个董事长头衔的谢春艳也专门从南都赶过来,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
“我们对照了茂乔公司的原始台账。在这一次之前,茂乔公司为汉华生产的所有齿轮,都是严格按照我们提供的工艺文件要求加工制造的,加工完成后,也进行了全面的出厂检验,所以产品质量一直非常稳定,是非常合格的供应商。”马杰宣读着自己的调查结果。
“你说的是这一次之前,那么这一次出了什么问题呢?”林振华敏感地问道。
马杰道:“这一次他们提供的80个齿轮,情况有所不同。从台账上看,他们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在粗加工之后进行调质处理,出厂时也没有进行出厂检验,导致有缺陷的齿轮被送到了我们的配件库。”
“过去一直很好,为什么这一次会这样呢?”林振华问道。
彭少哲道:“我了解过了。过去茂乔公司的生产全部是由经理冯茂乔亲自安排的,他对生产质量管得非常严,据工人反映,他执行的质量标准,甚至超过了我们提出的质量要求。不过,这一次他因为回安徽老家,所以没有亲自监督这批齿轮的生产,临时接替他工作的副经理是他的小舅子,他对企业的责任心是没说的,但不懂生产。因为我们这一次给他们的任务时间比较紧,这位副经理就自作主张省掉了热处理环节和最后的质量检验。”
“这不是乱弹琴吗?哪有为了赶时间就省掉热处理工序的”谢春艳恼火地说道。
副总经理郎冬道:“谢厅长,这种事情并不奇怪,我过去也遇到过的。一些厂子觉得热处理耗时太长,而且处理不处理,从表面也看不出来,所以就会偷偷地省略掉这道工序。这样做出来的产品,看起来没问题,一用就出问题了。”
项哲评论道:“说到底,还是茂乔公司的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负责人不在,整个产品质量就下降一大截,这怎么能行呢?这就是典型的手工作坊的特点,不是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
“乡镇企业嘛,都是这样的。”邱庆洋悠悠地插话道。
“嗯,老胡,说说你们那边调查的结果吧。”林振华对胡妫点点头,说道。
胡妫道:“好的,我们主要调查的是咱们自己的配件库的情况。对于外购的配件,我们有严格的质量检验要求,所有的外购件在入库时必须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这一批齿轮因为是用在压缩机齿轮箱里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所以还有进行探伤检验的要求。
但是,据我们对入库台账的审核发现,仓库经理郑明霞没有严格执行入库规定,对于外购件,她采用的是抽查的方法,有时候甚至整整一批外购件都没有检查一个。这一次出故障的齿轮,她就没有进行过检验,否则,即使是茂乔公司在生产中出现了差错,在我们这个环节也应当能够检查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完全能够避免的事故。”
“郑明霞?”林振华皱着眉头问道,他记得这个热心肠的保管员,在他还是汉华机械厂的搬运工时,郑明霞对他是十分关照的。
彭少哲小心翼翼地说道:“郑师傅的情况,我大致知道一些。她主要的毛病就是心肠好太好,每次看到外协厂的送货人员在那里等待检验结果,她就觉得过意不去。所以,检验的时候就比较马虎。这件事我也曾经说过她的,但她说,过去在丰华的时候,她也是这样做的,没什么问题。要说起来,这事我也有责任,我没有尽到监督的义务。”
胡妫瞥了彭少哲一眼,说道:“少哲,你不要替郑明霞掩饰。据我们了解,郑明霞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多次收受供应商赠送的礼物,她就是因为收了人家的礼物,才对产品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心肠的问题,而是典型的徇私舞弊。”
“你不能这样说郑师傅。”彭少哲道,“她收人家的礼物,我也听说过,但这和她放松检验是两码事。就这次的齿轮来说,她说她是因为觉得茂乔公司的质量一贯都很好,所以才疏忽大意了。对于那些质量出过问题的供应商,她把关还是比较严的,而且她也不会收这些供应商的礼物。”
“少哲,我知道你父亲和郑明霞是在丰华时候的同事,我也理解你的感情。但是,我们都是管理人员,不能凭私人感情去分析问题。作为一名仓库经理,收受供应商的礼物,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她在检验质量时候掌握的尺度。”胡妫坚持说道。
这确实就是彼此关系上的差距了。彭少哲是汉华机械厂的子弟,对郑明霞是以阿姨相称的,所以遇到事情时,本能地便会为郑明霞说情。而胡妫是空降下来的海归,对厂里的工人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眼里,郑明霞就是一个普通的职工,犯了事就得按照规定来进行处理。
“郑明霞这个人我知道。”朱铁军开口了,“过去在汉华机械厂的时候,她的工作还是很负责任的。缺点呢,就是有点乍乎,有时候喜欢摆摆老资格,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至于说收受礼物这样的事情,的确属于要求自己不够严格。但要说她收了别人的礼物就故意放松质量要求,我觉得倒不至于。她也是一个老保管员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她还是懂的。”
朱铁军开了口,胡妫也就不太好反驳了。毕竟朱铁军的年龄在那放着,看人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胡妫也知道朱铁军为人正直,既然他也在为郑明霞说话,就说明郑明霞的本质并不那么恶劣。
针对朱铁军的话,史达伦也补充了一句:“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就是这样,要办点事情,总要送点礼物。倒不一定是郑明霞自己要收,而是这些供应商肯定会送。在他们心里,觉得不给办事的人送点东西,心里就不踏实。”
他这样一说,许多人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其实,在座的这些领导,多多少少都收过一些人送的小礼品,甚至像朱铁军这种铁面无私的人,偶尔也会收到工人或者下级干部送的茶叶、米酒之类的礼品。中国人的送礼风气是如此兴盛,一定要把送礼和贿赂分开,有时候还真是很难。
项哲道:“史经理说的,我也承认。但是,我觉得,在咱们汉华重工,应当把这个劣习纠正过来。各个岗位上的人,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绝对不能有礼尚往来的关系,否则,无论如何都会影响到工作中的公正的。”
谢春艳道:“小项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条规定。私人之间礼尚往来,我们管不了,但只要是和你的工作利益相关的单位或者个人,你收取他的礼物,就作为违反纪律处理。”
“可是,如果对方非要送给你呢?”史达伦抬杠道,“谢厅长,你应当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对方拿点礼品来,非要送给你,直接扔到你办公室,转身就走,你怎么办?像郑明霞这种岗位,直接面对的是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习惯于送礼的,你想推都推不掉。”
林振华道:“其实,这也很好办。咱们给各部门挂一个送礼榜,谁送了礼,直接把送礼者和礼物名称登记上去,公之于众。如果敢再送,直接取消供货资格,我就不信这些人还敢送。”
“高”项哲翘起拇指道,“既要处分收礼的人,也要惩罚送礼的人,这样才能根治送礼这个问题。老实说,我自从当上这个总经理助理,给我送礼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实在是不胜其烦啊。”
“嗯,送礼这个问题,就这样处理吧。”谢春艳道,“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次事故的处理意见。”
300求情
300求情
“振华,冯经理在外面等你一天了,你还是见他一下吧。”
彭少哲走进林振华的办公室,轻声地提醒道。
“少哲,你坐吧,说说看,你对这事是怎么考虑的?”林振华指指沙发,让彭少哲坐下,然后问道。
“我觉得应该给老冯一个机会。”彭少哲坐下之后,对林振华说道,“茂乔齿轮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都没有问题,这一次,是几件事凑到一块了,才出现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一棍子把人打死,不合适。”
在头一天的会议上,由于项哲、胡妫等少壮派的力争,公司最终做出决定,对茂乔齿轮公司按合同违约索赔2000元,同时取消其供货资格。对于前一项,大家没什么异议,但对于后一项,大家就有些犹豫了。
项哲等人的观点是,茂乔齿轮公司这一次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是简单地出了一个次品,而是擅自更改了工艺流程,已经属于弄虚作假的行为了。对于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严惩,未来其他的供应商也同样做,整个外包体系就会崩溃。要知道,有些工艺要求是否得到执行,通过事后的检验是很难查出来的,供应商如果存心做假,工艺文件就成了一纸空文,这个后患是无穷的。
谢春艳、朱铁军等人在这件事情上有些举棋不定。从他们过去的管理实践来说,一向是讲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太赞成这种一票否决的方式。但他们又觉得,也许自己的经验过于陈腐了,这些年轻人说的也有道理,如果对这种不按照合同要求做事的外包企业不进行严厉处置,其他企业就会有侥幸心理,再往后的管理就更麻烦了。
在最后进行投票时,除了彭少哲一人之外,其他的人都对项哲、胡妫提出的处置意见投了赞成票,决定中止与茂乔齿轮公司的合作。
今天早上一上班,冯茂乔就得到了汉华重工的正式通知,他先是去找彭少哲说情,但彭少哲说自己人微言轻,爱莫能助。冯茂乔牙一咬心一横,直奔公司办公楼,求见林振华。林振华犹豫再三,吩咐秘书挡驾,只说处置意见是公司集体的决议,他也无权改变。
冯茂乔得到这个答复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办公楼外的水泥台阶上一屁股坐下,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从早上8点一直坐到下午4点,没有挪一下地方。
彭少哲听到毕敏传话,说冯茂乔如此这般,便匆匆跑来。他先是给两眼通红的冯茂乔倒了一杯水,让他不要着急,然后自己直奔林振华的办公室,来替冯茂乔求情。
彭少哲、褚红阳和赵勇群三个人,当年都是林振华的铁哥们。他们几个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打架闯祸都是一块上的。穿越过来的林振华还带着前身的记忆和感情,与这三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在林振华承包劳动服务公司时,彭少哲等三人成为最早的管理班子中的成员。这几年来,林振华麾下的产业不断扩大,彭少哲等人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一时还难以进入高层管理团队,与林振华在管理层级上的距离也就逐渐拉开了,不过,四个人的私交依然是非常紧密的。
目前,彭少哲做的是供应商的管理,褚红阳在做销售,赵勇群在做车间管理,三个人都属于中层干部,是林振华着力培养的后备人才。
在这件事之前,彭少哲很少会找林振华说情,但这一次,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冯茂乔这样被淘汰掉,因此也就破了例了。他心里也不知道,凭着自己与林振华的私交,是不是能够让林振华改变初衷。
听到彭少哲的话,林振华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说道:“少哲,昨天表决的情况,你也看到了。项哲和胡妫他们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慈不掌兵,如果我们总是从人情世故上去考虑问题,这个企业怎么可能做大?”
彭少哲有些语滞,他想了一下,回答道:“振华,我觉得项哲他们说的,只能说是有一些道理。做企业也是和人打交道的,怎么能完全不讲人情呢?现在公司让我分管供应商的管理工作,我每天都在和这些人打交道,哪个经理是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性格,我都一清二楚。我觉得,管理规定肯定是要遵守的,但如果眼睛里只看到规定,而看不到规定背后的人,这样的管理就太简单了,何必还需要人去管呢?让电脑去管就可以了。”
林振华点点头:“那好,你说说看,冯茂乔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彭少哲道:“据我和他接触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他有野心,他跟我说过,他想把茂乔齿轮公司做成一家全世界知名的公司。所以,他一直都非常努力,而非常谨慎。这一次的事情发生以后,他非常痛苦。我觉得,我们应当再给他一个机会。”
“世界知名的公司?”林振华心里一动,不由得开始反思起这件事情来了。
林振华是曾经见过冯茂乔的,知道他是一个身材不高的安徽农民,脸上一直带着谦恭的笑意,但眼睛里却始终闪烁着执着的光芒。林振华曾经听彭少哲说过,冯茂乔这一年多通过与汉华重工的合作,挣到了一些钱,但他个人的生活非常节俭,但凡有点积蓄,就琢磨着给企业添上一件设备。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购入了10台机床,据说为此把老家的房子都卖掉了。
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农民,会不会是日后风云叱咤的企业家呢?林振华不敢确信。在他的记忆中,后世有许多声名显赫的大企业,在起家之初都是这样的乡镇小企业,几个人,几台设备,还有一颗不安份的心。由于企业规模小,加上管理者缺乏经验,在创立之初,也都是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的,但这些人能够汲取教训,知耻后勇,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对于这样一位有梦想的农民企业家,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把他的梦想扼杀在自己的手中。
“少哲,你请冯经理进来吧。”林振华说道。
彭少哲等的就是林振华的这句话,林振华话音未落,彭少哲便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冲出办公室,到外面去招呼冯茂乔。
“冯经理,快起来,林经理答应见你了。”彭少哲对冯茂乔说道。
“真的?”冯茂乔眼睛里露出了希望的光芒,他猛地一下站起身来,却不料坐的时候太久,眼前一阵发黑,几乎就要摔倒了。
彭少哲一把扶住他,看着他的脸色,问道:“冯经理,你的脸色很难看,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听说你一天都没吃饭了吧?”
“不用,不用”冯茂乔站直身子,喘了几口气,然后说道:“我必须马上去见林经理,求他给我们一个机会。”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进林振华的办公室,彭少哲在后面关上了门,然后说道:“振华,冯经理来了。”
“林经理……”冯茂乔有些手足无措地说道。
“冯经理,坐吧。”林振华说道。虽然他在此前拒绝与冯茂乔见面,但实际见面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客气的。他装不出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尽管对方是有求于他的。
彭少哲拉着冯茂乔在沙发上坐下来,林振华接着说道:“冯经理,事情我们都清楚了,公司的处理意见,你也知道了。现在这种情况,你还想说什么?”
冯茂乔道:“林经理,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我们公司的责任,对于这一点,我完全承认。我听说,因为我们的齿轮出了问题,烧坏了一台电机,我也不知道这台电机值多少钱,我们全公司的职工凑了一万两千块钱出来,我现在就交给你,不知道够不够赔。”
说着,他从随身的包里捧出厚厚一摞钞票,走上前堆在了林振华的桌上。这些钱里,有十几叠是十元、五元的大面额钞票,余下六七叠面额很小,甚至还有一毛两毛的零钞。所有的钞票都用橡皮筋捆扎起来,码得整整齐齐的。
“林经理,不怕你笑话,我自己的钱都用来买设备了,银行里一点存款都没有。这些钱都是大家凑的。我们只能拿得出这么多了,如果还不够,我写下借条,以后一定赔给你们公司。”冯茂乔说道。
林振华不动声色地说道:“冯经理,你这样做也大可不必。这次的事故,有你们的责任,也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按照合同规定,你们的赔偿金是2000元,你按规定交给我们公司财务就可以了,多余的部分也没必要。”
冯茂乔道:“林经理,你们只要2000块,是你们关心我们,这个我心领了。我们出的差错,我们理应赔偿,这是我们的责任。我赔这个钱,就是想向汉华公司证明一点,我们是愿意负责任的。这些钱是我们全公司的工人自愿凑起来的,这就表示出了我们的决心。我只想求汉华公司和林经理一件事,能不能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保证以后绝不会再出类似的事情。”
林振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冯经理,公司已经做出了决定。除非你能够说服公司,否则,仅凭你这样一个举动,我是不能改变决定的。你说希望汉华公司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用什么来保证未来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呢?”
冯茂乔迟疑了一下,说道:“林经理,我是一个农民,我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你要我拿出一个保证来,好,我现在就拿给你看。”
说罢,他再次伸手探进包里,拿出来的,竟然是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301耻辱柱
301耻辱柱
看到冯茂乔竟然掏出了一把菜刀,彭少哲只觉得魂都被吓飞了,他连忙冲上前,喊道:“冯经理,老冯,你千万不要冲动”
冯茂乔用有力的胳膊肘挡住了彭少哲,自己依然面对着林振华说道:“林经理,我知道这样空口说白话也没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样,我现在剁一个小指头给你,用这个来表示我的决心,这总可以吧?”
说着,他把左手放在林振华的办公桌上,右手抡起菜刀,便向左手的小拇指砍去。
林振华在这一刹那也惊呆了,眼见着菜刀就要砍下,他来不及细想,直接把手边的一本厚书塞了过去,盖在冯茂乔的左手上。只听得一声闷声,菜刀狠狠地剁在书上,一直切开了几十页,冯茂乔的手指头,算是保住了。
“老冯,你这是干什么”彭少哲一把把菜刀夺到了自己的手上,然后惊魂未定地抱怨道,“有话好好说,振华不是那样的人。”
“嘿”冯茂乔长叹了一声,也懒得再去抢回菜刀了。断指明志的壮举未能成功,他一时也有些后怕。他今天带菜刀过来,的确是存了剁一截手指头下来的想法,但真到动手之时,多少还是有些怯意的。现在被林振华用书挡了一下,手指头没能剁掉,但他的勇气已经给泄空了,现在即使把刀还给他,恐怕他也不可能再来一次了。
“振华,你看这事?”彭少哲把菜刀放到林振华身边,小声地说道。冯茂乔的这个举动,让他觉得十分感动,但他不知道林振华是否也同样地被感动了。
“冯经理,你坐吧。”林振华轻轻地说道。冯茂乔的行为,的确给了他很大的触动,这比冯茂乔在他面前哭哭啼啼地求情要有效得多。
冯茂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回到沙发上,等待着林振华对他的宣判。在他心里,也不知道自己这个鲁莽的举动到底是对是错,但他的确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冯经理,你能不能说说看,你们这次出现这样的差错,问题出在哪里?”林振华没有直接谈协作的问题,而是说起事故本身来了。
冯茂乔一愣,一时没有理解林振华的意图。他停了一会,才回答道:“我想过了,主要是我不在厂里,我那个小舅子不懂生产,不知道深浅。我已经把他打发回铜陵去了,以后再也不用他了。”
“那你现在厂子里还有副经理吗?”林振华问道。
冯茂乔道:“我刚提拔了一个,是我一个远房侄子,跟我学过两年车工,他这个人很老实,应该不会犯错的。”
林振华摇摇头道:“冯经理……这样吧,我也叫你老冯吧,可以吗?”
“哎哎,你叫我老冯完全可以。”冯茂乔心中暗喜,林振华这样称呼他,说明事情已经有转机了。
“老冯,恕我直言,你如果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就限于此,那么未来你们公司还是会继续犯错误的。也许不是这样的错,而是其他的错。”林振华说道,“老冯,听少哲说,你的理想是把茂乔齿轮公司做成世界知名的大企业,而你现在的管理方法,还是手工作坊、家族企业的管理方法。
你的管理人员,要么是小舅子,要么是远房侄子。你的工人,听说都是你从铜陵老家带来的。你们公司的管理规章,全部都在你的脑子里,你在的时候,质量就很好。你不在场,质量就无法保障。这样一种管理方式,在你的产值是10万或者20万的时候,是没问题的。如果有朝一**的产值是100万,或者1000万,你还是每个齿轮都亲自去看吗?”
“这……”冯茂乔脑子开始有些不够用了。
“家族企业有家族企业的长处,那就是职工的忠诚度比较高,管理成本比较低。但是,家族企业也有它先天的缺陷,用人唯亲是其中的一项,赏罚不明也是它的必然表现。所有这些,你承认吗?”林振华继续说道。
冯茂乔点点头:“林经理,你说的有道理。”
“现代企业管理,依靠的是规章制度,而不是个人的威权。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