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9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呵呵,让小林这样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呢。”洪丰笑了起来。

    林振华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之前大家都不觉得,一经捅破,发现实在是很可笑。有些技术,国外已经有了,军工系统也研究出来了,只有中国的地方企业不掌握。这个时候,国外对中国封锁是可以理解的,但军工对民用封锁就很荒唐了,这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过不去吗?

    “老宋,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下,我们认真清理一下,看看系统内有哪些技术是国外已经搞出来,咱们没有必要保密的,该解密的就解密吧。”洪丰向宋定祥吩咐道。

    宋定祥赶紧把这话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回答道:“好的,我们尽快去办。”

    “也不能全解密,保持适当的神秘感也是有必要的。”陈天提醒道。

    “这个是自然的,不劳小陈提醒了。”洪丰答道。

    陈天这个提醒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国防工业里的保密有两项目的,一是为了避免自己独家掌握的技术被外国人掌握,另一个则是为了掩饰自己所达到的能力,起到战略上迷惑对手的作用。陈天所说的,就是后一项目的,万一稀里哗啦全部解密了,国外一看,原来中国的军工实力是这种情况,那对于国防安全也是会带来影响的。

    洪丰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如何把握技术转移与保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不过,有了这个想法,具体如何去做,就不是困难的事了。

    344合作愉快

    344合作愉快

    会谈进行到这个程度,双方都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林振华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不合作态度,的确让科工委的官员们觉得非常不舒服,但听完他的意见,众人开始认识到,这个小年轻人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并非那种斤斤计较于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人。人品好的人,在什么地方都受人欢迎,连宋定祥也忘记了林振华曾经贬损过他,开始一口一个“小林”地和林振华攀谈起来。

    根据林振华的提议,双方同意由858厂和汉鲁机床公司建立一个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汉鲁机床公司主要负责机床机械部分的研发,858厂则提供数控方面的经验。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由双方共同制造,当然,根据各自能力的不同,汉鲁机床公司将会承担主要的制造任务。

    这项合作基本上是一个双赢的格局。从汉鲁机床公司的角度来说,能够得到858厂多年来在数控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同时拿到科工委系统的订单,相当于又开拓了一条新路。

    现在汉鲁机床公司的技术来源已经有好几个方面了:鲁中机床厂原有的技术积累,汉华机床研究所的技术,华青大学机械系的技术,斯皮舍尔公司的技术,以及858厂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在汉鲁机床公司实现集成,可以想象得出汉鲁机床公司未来会有怎样雄厚的实力。

    858厂在这个合作中也不吃亏,林振华答应会把汉鲁机床公司的一部分民用机床订单转给858厂完成。这些年,国家大幅度压缩军费支出,国防订货锐减,858厂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能够通过汉鲁机床公司的渠道进入民用机床领域,这对于858厂来说,几乎算是绝处逢生。胡津虽然有点木讷,可也想通了这一节,在心里对林振华充满了感激。

    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洪丰对众人说道:“你们继续讨论,我找小陈和小林了解点情况。”说罢,他便起身离席,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陈天和林振华也赶紧起身,跟在洪丰的身后,到了他的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洪丰指指沙发,对二人说道:“小天,小林,你们坐吧,我让人给你们倒水。”

    “不必了,洪副主任,刚才在会议室已经喝过水了。”林振华客气道。

    陈天则说道:“洪叔叔,不必喊人了,你和小林聊,我给你们服务。”

    说罢,他走到一旁的小茶几上拿了两个杯子,又找出茶叶筒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了茶叶,然后拎起放在墙角的热水瓶冲上了茶,给林振华端过一杯,另一杯放在自己的面前。洪丰有自己的水杯,陈天也走过去看了一眼,在那水杯里又添了一点水。

    所有这一切,陈天都做得非常自然,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林振华在一旁看着,再结合刚才陈天对洪丰的称呼,心里隐隐有数了。陈天的父亲是安全系统里的高级干部,科工委与安全系统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估计洪丰与陈天的父亲应当也是很熟悉的,甚至可能曾经是陈天父亲的老部下之类。当然,对于这些八卦,林振华也只是在心里想想,他才懒得去多打听,有些事,知道得太多了也是麻烦。

    看着陈天端茶倒水,洪丰笑着客气了一句,然后转头对林振华说道:“好吧,小林,咱们谈谈正事吧。刚才我问你们汉鲁机床公司是不是有美资背景,你还没有回答我呢,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洪副主任说的没错,我们的确是有美资背景,不过,我们那个美资公司有点特殊,这个情况,陈处长知道的。”

    陈天在系统里算是个处级干部,公开身份是一个商贸公司的经理。在商场上,林振华管陈天叫陈经理,现在是在体制内,他便改口称陈天为陈处长了。

    陈天对洪丰嘻嘻一笑,说道:“洪叔叔,振华说的没错。汉鲁机床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鲁中机床厂,一个是汉华机床公司。汉华机床公司是股份制企业,最大的股东是江南省经委,这个是没问题的。鲁中机床厂是中外合资企业,鲁中市政府占了49的股权,美国的H※H公司占了51的股权,是控股股东。”

    “看来你对汉鲁机床公司还挺熟悉的嘛。”洪丰对陈天说道。

    陈天道:“那是自然,我和振华是兄弟嘛。”

    洪丰道:“听你这样一说,这个汉鲁机床公司的确是有美资的成分啊,你说的这个这个……”

    “H※H公司。”林振华道。

    洪丰道:“对,H※H公司,这个公司在政治上的倾向如何,你们是否了解?”

    陈天笑道:“洪叔叔,我要说的就是这个,这家H※H公司,其实是一家中资公司,它的股东都是中国人。”

    “呃,也不是,有一个美国工程师在里面占了5的股权。”林振华纠正道。这个拥有5股权的人就是斯皮舍尔公司的福特,林振华让他持股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在美国可能出现有麻烦,股东里有一个美国人,美国政府多少是会收敛一些的。

    洪丰对于5股权的事情并不在乎,他问道:“你们说这家公司的股东都是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中国人?”

    林振华道:“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一位缅甸籍的华人,他是过去到缅甸去参加**的知青。”

    “政治上可靠吗?”洪丰依然关心这个问题。

    陈天道:“非常可靠,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注册资金是由缅甸的延安邦提供的。洪叔叔,你知道延安邦的主席是谁吗?”

    “是谁?”洪丰问道。

    “齐月。”陈天笑着说道。

    “齐月?齐部长家的那个小丫头?”洪丰问道,看来他对于安全战线的那些领导还真是挺熟悉的。

    陈天道:“可不就是她吗,人家现在可不是小丫头了,人家现在管着一个邦,十几家大公司,手上还有几百现役士兵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洪丰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缅甸中国知青的事情,他也曾听人说起过,只不过一直都不知道延安帮的主席居然是齐月。说到齐月,洪丰忍不住笑眯眯地看着陈天,说道:“小天,我怎么听说,齐部长家那个丫头,和你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啊?”

    陈天咧开嘴笑道:“洪叔叔的消息真是灵通啊,您不到我们系统工作,真是可惜了。没错,我和小月已经确定关系了,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忙,没顾上办事呢。”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洪丰连连点头,通过陈天介绍的这个情况,他大致能够分析出H※H公司的背景了。这个公司的注册资金是从齐月的名下拨过去的,再考虑到齐月、陈天这些人的背景,洪丰几乎能够确定,这家H※H公司就是安全部门在美国的产业。既然如此,那么这个美资背景,就一点也不可怕了。

    洪丰的猜测,多少有些走样。其实H※H公司的最大股东是林振华个人,并不是安全部门。陈天其实也知道这一点,但他故意不把这一点说破,而是给洪丰留下了足够多的想象空间。对于林振华的政治觉悟,陈天是非常相信的,林振华替军方和安全部门做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套一句悼词上常用的话,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了。

    林振华在海外拥有财产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陈天算是其中之一。这种事情,如果落在其他部门眼里,对林振华是非常不利的。但对于安全部门来说,这种事情就无足轻重了。安全部门要用的人,都是属于三教九流的,林振华这种情况,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毛病。

    “洪叔叔,现在你对汉鲁机床公司应当放心了吧?”陈天问道。

    “放心了,这样就完全放心了。”洪丰道,也许是觉得自己此前对林振华有些怠慢,他又赶紧补充道:“其实在小天说这事之前,我就已经非常相信小林了。如果不是对国家高度忠诚的同志,怎么可能替国家搞到这些宝贵的芯片呢。关于汉鲁机床公司的问题,我也只是顺便问问,这也是一个程序要求嘛。”

    林振华接过他的话头,说道:“洪副主任这样谨慎是完全应当的,职责所在嘛。”

    洪丰对林振华的乖巧非常满意,他说道:“小林,这样说起来,咱们就算是一家人了。科工委可以委托你们研制五轴加工中心,不过,你们在公司内部也还是需要建立起一套保密制度,防微杜渐嘛。此外,858厂这边,你们还是要发扬一点风格,要保证他们在合作中的利益。毕竟也是好几千人的大厂子,人吃马喂的,一年也得有千儿八百万的产值才行,我们科工委这些年手头也不宽裕,这个你也是清楚的吧。”

    林振华道:“洪副主任请放心吧,858厂和我们合作,肯定不会吃亏的。我在这里给您做一个保证吧,只要他们能够有真诚的合作态度,多了不敢说,我一年最少能够保证他们2000万以上的产值。”

    “好”洪丰道,“小林,有你这句话,我对双方的合作就有信心了。这样吧,你放手去干,如果合作过程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

    “多谢洪副主任的信任。”林振华答道。

    走出洪丰的办公室,陈天对林振华说道:“振华,这一回,你的目的可全都达到了。858厂还是有一些技术的,你们两家合作,你们不会吃亏的。”

    “这一回多谢陈哥了。”林振华道。

    “嗨,都是自家兄弟嘛,应该的。”陈天大大咧咧地说道,“我问过小月了,她说在缅甸的时候,峰子救过她的命。然后呢,你又救过峰子的命,这就相当于我欠你一条命了。”

    林振华笑道:“这话要说起来就远了,你也救过雁子的命呢,我是不是该替峰子谢你呢。”

    陈天道:“雁子是我妹妹,我救她的命,这个人情不需要你还。”

    林振华道:“对了,前一段时间安雁跟我说,齐月有意向建康家电卖场投资入股,推动建康家电卖场在其他城市开设分店,这件事你也知道吧?”

    陈天道:“我当然知道,小月不想在缅甸漂泊了,她想回国来做点自己的事业。她考察过建康家电了,觉得这种模式非常有前途,所以就决定投资了。不过,我听说建康家电的大股东是你哦,这件事肯定还得你点头才行吧?”

    林振华道:“我现在也顾不上建康家电了,我跟雁子说了,同意齐月参股,未来她和雁子当大股东,我只占一小部分就行了。这个家电卖场就由她们两个女人去折腾吧。”

    林振华说顾不上建康家电,也是实情。他现在名下的产业已经非常多了,汉华重工是一大块,鲁中机床厂则是另外一块。除此之外,香港的钱元会帮他管着一个专利基金,现在规模也已经非常大了。在上海,依托刘向海的推进器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喷水推进器公司已经投产,现在正在积极联系各家船厂,寻找合作伙伴。最后,林振华还盯上了前身为石化机的江南省实华电器厂,要消化这个厂子,也是需要付出不少精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林振华决定把南京和上海两个家电卖场的控股权分别交给安雁和熊立军,自己只在其中占据少量股份即可。齐月有意入股建康家电,林振华正求之不得,有了来自于缅甸的资金投入,建康家电就能够迅速地在全国建立起多家分店,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安雁与齐月合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替安雁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靠山。齐月和陈天都是正宗的官二代,有这样一个背景,安雁也就不会受人欺负了。

    林振华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想法,就是利用安雁与齐月之间的合作,使自己与陈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他知道,自己要想在国内做强做大,像陈天这种人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今天这件事,如果没有陈天从中斡旋,恐怕事情不会解决得这样顺利的。

    “没错,她们女人去折腾点家长里短的事情,咱们爷们搞重工业。”听到林振华的话,陈天哈哈笑道。笑完,他又压低声音对林振华说道:“振华,科工委这边的线,我算是帮你牵上了,下一步,你做好洪副主任的工作。你别看这几年国家压缩国防预算,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科工委系统还是有大项目的,你可得抓住机会。”

    “这些事,一步一步来吧,日后肯定还得请陈哥多帮忙的。”林振华回答道。在他心里,其实已经打定了主意,科工委的这条线,未来他是要紧紧抓住的。他向洪丰承诺每年帮858厂弄到2000万以上的业务,也有示好的成分在内。科工委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尖端装备研制项目,这都是林振华有意染指的领域,想想看,你如果没做过航空发动机或者蒸汽弹射器之类的,哪有脸自称工业霸主呢?

    林振华和陈天再回到会议室的时候,众人的洽谈已经结束了,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意,显然是谈得非常愉快。卫景文在汉华研究院主持电子研究所的工作,对数控技术也是颇有心得,刚才这一会,他与胡津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双方都觉得受益匪浅。胡津原来觉得汉鲁机床公司可能没什么数控技术方面的积累,与卫景文这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掌握的技术也不少,心里的傲漫之气早已烟消云散了。

    “林经理,我和卫老师已经谈妥了,等过完年,我就带着我们技术处的同志到你们汉鲁机床公司取经去。”胡津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道:“胡处长说反了,应当说是你们去我们那里传经送宝才对啊。”

    “哪里哪里,你们在数控技术的某些领域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刚才这位老刀同志说的几种芯片的情况,我们居然都没有听说过呢,看来我们真是井底之蛙啊。”胡津说道。

    老刀淡淡地说道:“胡处长过奖了,其实我也是这次到美国去才知道这几种芯片的,要说到如何让这些芯片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还得依靠胡处长这样学识渊博的专家才行啊。”

    宋定祥看他们互相吹捧,忍不住上前插话道:“哈哈,大家都不要谦虚了,各有所长嘛。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把咱们的国防事业搞好。”

    “宋局长说得太好了”林振华满脸堆笑,“我们回去一定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宋局长的指示,为国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个马屁拍得宋定祥哈哈大笑:“你这个小林经理啊,真是太幽默了。好吧,祝咱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林振华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宋定祥的手。

    345半大孩子

    345半大孩子

    林振华这一趟出差,走的时间可不短,等他回到浔阳家里的时候,已经是1988年的春节前夕了。

    林振华进屋还刚刚坐下,没等和杨欣说点什么,就听到有人敲门。杨欣过去打开门,进来的是杨文勇的弟弟杨文军。

    “林经理,你回来了。”杨文军怯怯地向林振华打着招呼。

    林振华和杨文勇的关系不错,所以也认识杨文军。不过,见杨文军找到自己家里来,林振华还是不禁有些奇怪,他问道:“文军,怎么,有事找我吗?”

    “我找杨欣姐。”杨文军指了指杨欣,说道。

    “文军你等等。”杨欣一边对杨文军说着,一边走进里屋去了。林振华听到杨欣开关抽屉的声音,好像是在拿什么东西。

    “文军坐吧。”林振华不知道杨欣在搞什么名堂,也不便问,便对杨文军说道:“怎么样,文军,在公司工作适应吗?”

    “适应了。”杨文军回答道。

    “你现在在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

    “我在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做报废机床的修复,就是我哥哥过去做过的事情。”

    “嗯,这个工作还是挺能培养人的。”林振华道,“你现在技术掌握得怎么样?”

    杨文军道:“还可以,我哥交代了车间里的几个老师傅带我,他自己有时候也会来指点我,我基本的技术都学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要再熟练一点。”

    “嗯,你哥哥当年学技术是非常吃苦,他现在的技术也是全公司最好的,你要向他学习,知道吗?”林振华说道,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一张嘴就是这种语重心长的样子。

    两个人聊了没几句,杨欣从屋里出来了,她拿着几张钞票,递给杨文军,说道:“这次给你50块钱吧,快过年了,你们工友之间可能会有些聚餐,你手里要有点钱。钱不够了再来找我。”

    “好的,杨欣姐。”杨文军乖乖地说道。杨欣递过去一张什么纸,杨文军在上面签了个名字,然后便告辞离开了。

    “你这是搞什么鬼?”杨文军走后,林振华奇怪地对杨欣问道。

    杨欣捂着嘴直乐,说道:“你不知道,我现在管着文军的工资呢,他每个月领了工资就交给我,我每次给他20块钱,他用完了再来找我领。”

    “为什么?”林振华纳闷地问道,没听说过副总经理的太太还要兼职干这项工作的。杨文勇当年是林振华从永禾乡下带出来的,家里人让他管林振华叫“细叔”,这一回杨文军出来,私下里也管林振华叫作细叔。相比公司里的其他青工,这兄弟俩与林振华两口子的关系是比较近的。可是,再近也不能帮人家管着工资吧?

    杨欣道:“别提了,这个杨文军,从小就没有自己花过钱,到厂里工作以后,每个月领了工资也不知道该怎么花,经常是月初几天就把钱花完了,结果到下半个月就天天啃冷馒头。有一回到月底了,兜里一点饭票都没剩下,愣是饿了两天。我是后来听车间里的师傅说起来,才知道的。”

    “怎么会这样?”林振华纳闷道,“半大孩子不会管钱也正常,可是吃不上饭了,他不知道去找他哥吗?杨文勇现在是高工资,而且这孩子平时也很节约,应当存了不少钱的。”

    杨欣道:“我一开始也奇怪,就专门去问文勇了,你猜他说什么?”

    “说什么?”

    “他说,他跟文军已经说过了,出来以后,就不会借一分钱给文军。要学技术他可以教文军,但借钱不行。”

    “这是怎么当哥的”林振华恼了,“这个杨文勇怎么会这样?”

    杨欣道:“文勇说了,寒门出贵子,文军能挣到多少钱,就让他用多少钱。如果借钱给文军,就会养成他好吃懒做的习惯。”

    “这样说是没错的,可是总不能看着弟弟挨饿都不管吧?”林振华嘟囔道,听杨欣这样一说,他倒是理解杨文勇的想法了。杨文勇显然是想用自己的生活态度来塑造弟弟,所以硬着心肠对弟弟的困境不管不问。其实杨文勇对家里还是非常照顾的,这些年一直都在给家寄钱,但在对待这个弟弟的态度上,他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

    杨欣道:“没办法,我只好跟文军说,让他每个月领了工资就交代我,我替他保管,要用钱的时候再来找我要。这样一来,他用钱倒是有计划一些了。”

    “嗯,也好吧,你替他管几个月,最终还是要让他自己学会控制用钱的。毕竟也是这么大的人了。”林振华说道,“对了,小欣,杨文军的技术学得怎么样?”

    杨欣点点头道:“他学技术倒是学得挺好的,我了解过,车间里的师傅都说他脑子灵,比文勇的脑子还灵,什么东西一看就会。不过人不如文勇踏实,据说为了学技术的事情,还让文勇揍了几顿呢。”

    “文勇还真的揍人?”林振华愕然道,他在鲁中机床厂遇到杨文勇时,杨文勇也曾说过这事,看来他对弟弟还真是挺严格的。

    “有师傅亲眼看到过文勇打文军的。”杨欣道,“我就这件事也去找过文勇,文勇说:我们都是农村人,在城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如果不努力学技术,哪有立足之地?”

    “唉,文勇是不是太着急了一点啊,改天我和他谈谈。”林振华无奈地说道。

    小两口刚说到这里,又有人敲门了,敲门的似乎是两个人,一男一女,一边敲门一边还在聊着什么。杨欣呵呵一笑,跑去打开了门,结果又领进来两个半大孩子,比刚才的杨文军还要小一些,也就是初中生的样子吧。

    两个孩子身上都穿着崭新的滑雪衫,男孩穿的是蓝色的,女孩穿的是红色的。人配衣服马配鞍,两个孩子本来就是明眸皓齿,在新衣服的陪衬下,更显得清秀可人,如一对金童yu女一般。

    “林叔叔。”

    “林叔叔”

    两个孩子看到林振华,连忙跑上前打招呼,倒把林振华弄了个一头雾水。

    “小华,你不认识他们俩了?他们是寒山乡的。”杨欣在一旁介绍道。

    “哦,有点印象。”林振华想起来了,这两个孩子是寒山中学的两个特困生,都是孤儿。前年林振华去寒山乡招工的时候,在寒山中学见过他们。林振华念及他们的身世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便认领了他们两个作为自己捐资助学的对象。这两年,林振华一直在给他们两个人寄钱,不过见面却是第一次。

    “你叫江杰,你叫苗小琼,对吧?”林振华对两个孩子说道。

    “没错,林叔叔记性真好。”两个孩子同时答道。其实这和记性还真没什么关系,林振华定期给他们寄钱,两个人的名字肯定是能够记住的。

    “你们怎么到浔阳来了?”林振华又问道。

    苗小琼道:“是杨欣姐叫我们到浔阳来过年的。”

    “杨欣……姐?”林振华郁闷了,从杨文勇开始,他就在给人当叔叔,而杨欣却是当姐姐,弄得他和杨欣好像是隔了一代似的,这算个什么事。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女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人叫阿姨,杨欣毕竟才25岁的人,给初中生当阿姨实在是太为难了。至于林振华,他的岁数虽然不大,但官位在这摆着呢,人家只能尊称他一声叔叔。

    “前几天公司的车子到寒山乡去拉副食,正好赶上他们放寒假,我就让司机把他们带过来了。”杨欣在一旁解释道,“这两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到过大城市呢。”

    “怎么样,你们现在上几年级了,成绩怎么样啊?”林振华露出怪叔叔一般和蔼的笑脸,对两个孩子问道。

    “我们上初三了,成绩嘛,我是年级第一,她是第二。”江杰指了指苗小琼,骄傲地说道。

    “这一次是你碰巧了好不好?平时都是我第一,你第二的。”苗小琼不满地说道。

    “不服啊,下次再比。”江杰如小公鸡一般好斗,这个岁数的小男孩,还真不懂得怜香惜玉。这是在浔阳,他们俩还会说话,平时在学校的时候,男女生都是不讲话的。

    “江杰,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男孩子要有点绅士风度,以后考试要让着点,不能和小琼争第一,明白吗?”林振华没大没小地开着玩笑。

    “谁要他让,我下次肯定比他考得好。”苗小琼跺着脚说道。

    “对了,你们下学期就该中考了吧?上重点高中没什么问题吧?”林振华问道。

    苗小琼答道:“考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的,不过我舅舅想叫我考中师,说可以早点出来工作的。”

    “瞎胡闹,那么早工作干什么?”林振华说道,“我不是说了吗,你们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我都包了,你们尽管读高中去,以后考个名牌大学。”

    苗小琼低着头道:“林叔叔,花了你那么多钱,多不好意思。”

    林振华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名牌,我们花再多的钱也高兴。对了,你们这几天有没有在公司参观一下?”

    “我们去看过。”江杰答道,“杨欣姐带我们去车间看了,还有实验室。”

    “有什么感觉?”林振华问道。

    江杰道:“车间里的机器好神奇啊,我打算以后考大学就学机械。”

    “你呢?”林振华对苗小琼问道。

    “我也跟他一样,学机械,将来帮林叔叔做事。”苗小琼道。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等你们大学毕业,该是进入电子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了,你们最好还是去学电子吧。等你们学成回来,我在浔阳建一个硅谷,你们一个当乔布斯,一个当盖子。”

    “好,我们就学电子。”两个半大孩子郑重地点着头答应道。

    346拜年

    346拜年

    春节到来了,今年的春节,是江实电有史以来最为冷清的一个春节。

    从50年代石化机建厂,到后来改名为江南省实华电器厂,江实电一直都是红红火火的。厂子里有钱的时候,工人们的福利也好,每年过春节,厂里都会采购一大批年货发放给工人们。各家各户发的猪肉吃不完,便晒成腊肉和香肠,挂在屋檐底下,组成一道具有大国企特色的甜蜜风景线。

    在那些年,每当除夕夜的新年钟声敲响时,厂区便会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所淹没,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挑出一竿万响的电光爆竹,用以祈福来年的财运。每年光是从厂区里清扫出来的鞭炮屑,就要装满几辆解放牌卡车。

    大年初一是全厂最热闹的时候,厂领导要集体到每户工人家里去拜年,徒弟们则要去拜自己的师傅。厂子里互相联姻的家庭很多,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亲戚网,在这个时候也都要相互串门,姑姑、小姨、姐夫、表舅之类的各种称呼叫得人心花怒放。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牛北生等厂领导的落马入狱而结束了。从头一年的春节后不久,厂子就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了停工状态。轻化厅左右支拙,勉强保证了厂子里每个月都能开出打了折扣的基本工资,至于福利,那是一点也没有了。厂里的帐户上没有了任何一点流动资金,职工医药费也早已无法报销。如果不是市政府担心出事而专门给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等单位打过招呼,厂子里恐怕早已停水停电,变成一座死城了。

    在这样的困境下,一部分工人离乡背井去了沿海,在乡镇企业里做工。另外一部分工人被汉华重工挖走,去了浔阳。余下的工人还有上千人,每天呆在厂子里无所事事,赌博的、酗酒的、小偷小摸的、夫妻闹离婚的,统统都出现了。

    春节来临,在外打工的工人们陆续都回来了,虽然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收入还过得去,但看到厂里满眼的衰败气象,哪里还有什么过年的兴致。除夕晚上,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家准备了鞭炮,而且都是几百响的短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时,大家心里感受到的不是喜庆,而是一阵阵的刺痛。

    到了大年初一,所有的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窝在家里不出门,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们还在呼朋引伴地玩耍着。有些孩子闹着要钱买鞭炮,让囊中羞涩的父母恼羞成怒,于是破了过年不打孩子的旧俗,啪啪地在孩子屁股上来了几下。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母亲和孩子一起抱着头委屈地哭起来,男人则坐在门外闷头抽烟,眼前只见一片萧瑟。

    叶元才是郁郁寡欢的职工中的一个,他本是安装公司的副经理,过去是专门负责石油化工设备的现场安装的。石化机改为江实电之后,他被调到冰箱总装车间当了一名车间副主任。他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人,虽然是厂里的中层干部,但没有加入牛北生的贪腐集团,因此在牛北生出事时,他并没有受到株连。

    江实电停工之后,一些工人外出打工,也曾有人约过叶元才,说沿海有乡镇企业愿意出200块钱的月薪请他去工作。可是叶元才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不在于他瞧不起乡镇企业,而是因为他家里有一个生病的老母亲,而且他妻子的身体也不太好,儿子又小,他根本无法走开。

    这大半年时间里,叶元才和妻子在江实电所在的郊区镇子里做过各种零工,但收入非常有限。临到过年时,家里只剩下了不到100块钱,别说腊肉、香肠买不起,甚至于瓜子、花生之类的年货,家里都只准备了极少的一点。他只能祈盼家里不要来客人,万一来个什么远方的亲戚,他都不知道用什么来招待他们好。

    “小辉,你怎么不去找同学玩?”

    叶元才手里夹着一支廉价的香烟,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头上,对身边的儿子说道。

    “我不想去。”10岁的儿子叶辉蹲在父亲身边,无聊地在地上画着小人,满脸落寞的样子。

    叶元才抬起头,看到远处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鞭炮,再低头看看儿子,心里明白了几分。他伸手从兜里掏出2块钱,递给儿子道:“去吧,到小商店去买2块钱鞭炮,找同学一起玩去吧。”

    叶辉摇摇头道:“妈妈说,家里没钱,今年不放鞭炮了。”

    “去吧,爸爸给你钱。”叶元才道。

    叶辉还是摇着头:“我今年突然不想放鞭炮了。”

    “那你想玩什么?”叶元才问道。他知道儿子不是不想放鞭炮,而是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而自觉地放弃了这个愿望。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叶元才却宁可儿子不要这样懂事,因为这种懂事让他觉得好生心酸。

    叶辉偏着头想了想,说道:“爸爸,你给我做支枪玩好不好?”

    “好。”叶元才道,“你去柴火间找几块木头,再把爸爸的工具箱拿来,我给你做一把卡宾枪。”

    “好”叶辉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溜烟地奔向柴火间去了。

    “叶师傅”

    正当父子俩兴致勃勃地做着枪的时候,有客人到来了。叶元才放下锯子,抬眼一看,不由笑着招呼道:“是小沈啊,快到家里坐吧。”

    来的客人一共是3个人,领头的正是沈佳乐,另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却是叶元才不认识的。不过,过年的时候,不管什么客人都要请到家里坐坐,喝口茶,吃点瓜子花生啥的。

    “叶师傅,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汉华重工的副总经理林振华,这位是林经理的爱人杨欣。”到屋里坐定之后,沈佳乐向叶元才介绍道。

    “林经理”叶元才一愣,“哎呀,你可是稀客啊。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唉,你看看,家里连一包好烟也没有,要不我叫孩子去买一包……”

    林振华连忙拦住了叶元才,说道:“别忙活了,叶师傅,我不会抽烟。我今天就是来给你拜年的,大家聊聊天就好了。”

    叶元才不安地说道:“这可真怠慢了。要不你吃点瓜子吧,这是我们家里自己煮的,味道还蛮好的。”

    叶元才的不安是真诚的,他虽然没有见过林振华,但对于林振华这个名字却是非常熟悉的。江实电停工之后,厂里的职工们都在猜测,觉得汉华重工有可能会兼并江实电。大家议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年轻的汉华重工副总经理林振华,因为他曾经创造过那么多的奇迹,大家都说,如果林振华愿意接手江实电,那么厂子就有救了。

    叶元才怎么也想不到,林振华居然会在大年初一跑到他的家里来给他拜年。他不知道林振华的目的是什么,但他觉得,像林振华这样一个大领导,能够到他家里来,是他的荣幸。而他居然连一包高级一点的烟都拿不出来待客,实在是失礼得很。

    “怎么,叶师傅刚才在做什么呢?”林振华笑着问道。

    叶元才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儿子,说道:“给我孩子做支枪呢。大过年的,他也没个玩具。”

    “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去放鞭炮啊?”林振华对叶辉问道。

    叶辉摇摇头:“我们家今年没买鞭炮。”

    听到叶辉的话,叶元才脸上现出了一些尴尬之色。林振华见此情景,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他笑着对杨欣说道:“小欣,你不是说你不敢放鞭炮吗?这样吧,你去带小叶去买点鞭炮,让他替你放吧。”

    “好啊。”杨欣和林振华之间毕竟是心有灵犀,林振华这样一说,她就知道了林振华的用意。她站起身,走到叶辉面前,说道:“你叫什么名字?阿姨带你去买鞭炮好不好?阿姨胆子小,你帮阿姨放,阿姨在一边看着,好吗?”

    “林经理,不用了,不用了。”叶元才连忙说道,随后又对杨欣说道:“林师母,你坐着,不用管他的。他年年都有鞭炮放,我一会就去给他买了。”

    “没事的,你们聊正事,我带小叶去玩。”杨欣拉起叶辉的手,就要往外走。

    叶辉偏着头看着父亲,投去一束征徇的目光,那目光里分明带着几分期待。叶元才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去吧,跟阿姨买鞭炮去吧……别买太多了。”

    “知道了”叶辉兴高采烈地答道,随后便拉起杨欣的手,向屋外走去:“阿姨,我带你去,你敢不敢看放电光炮,可响了……”

    看着杨欣和叶辉走出门外,叶元才叹了口气,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让你见笑了。我们江实电的情况,你也知道的。没办法,我妈妈身体也不太好,我也不敢手里一点钱都不留。”

    “我知道。”林振华说道,“叶师傅,我今天请小沈带我过来找你,就是想和你谈谈江实电下一步怎么走的事情。我受轻化厅的委托,这一次在美国找到了一家公司。过完年之后,这家公司就要来考察江实电的情况,如果一切情况良好,江实电就可能要变成中外合资公司了。”

    “真的”叶元才的眼睛里露出了欣喜的光芒。

    347委以重任

    347委以重任

    对于像叶元才这样的职工来说,厂子被美国公司收购走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江实电停工大半年时间,一开始工人们还觉得轻化厅应当会出手救助,但等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见轻化厅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其实这也不能怪轻化厅,全国上下,像这种经营不善的企业非常多,国家财政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救助。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要让江实电重新站起来,并非只是注入流动资金的问题,还需要有得力的领导来进行管理,而这样的领导现在还是极其稀缺的。于是,轻化厅对江实电的态度只能是扔点钱养着,如果试图投入巨资来振兴它,恐怕最终这些钱都会打了水漂。

    时至今日,厂里留守的工人们已经彻底失望了,他们不知道厂子未来会怎么样,大都抱着拖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到底拖到最后会怎么样,谁也不敢去想。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传来有美资企业打算收购江实电的传闻,这怎么能够不让叶元才感到欣喜?

    叶元才只是一个普通职工而已,他也许受过一些诸如“主人翁责任感”之类的教育,也许早些年还喊过“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所有这些大道理,在生存压力面前,都是浮云。他现在能够想到的,就是美国企业肯定是很有钱的,而且美国企业一般都是很会经营的,如果有美资来收购江实电,江实电应该会起死回生,大家的生活应当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林经理,你是说,这家美资公司是你帮忙联系的?”叶元才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是的,这家美资公司的老板是个华侨,我恰好和他有一些交情。”

    叶元才道:“这么说,他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同意来收购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