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赫迪拉道:“各位先生们,正如大家刚才所说,即使我们不向中国人提供这些技术,他们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自主研发出这些技术。所以,我们继续保留这些技术,已经没有必要了。”
“我认为,耽误他们一些时间也是好的。”弗雷德里克道,“照他们目前的进度,他们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些技术,而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又可以多把他们拉开一些距离了。”
“不不不,各位,你们都错了。”赫迪拉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向中国人提供了技术,他们的官员会如何做?反过来,如果我们不向中国人提供技术,他们的官员又会如何做?”
拉尔夫想了想,说道:“从今天那位安先生说的情况来看,由于他们的官员目前正在试图从我们手上获得技术,所以对他们实验室的拨款已经减少了。如果我们果真把技术提供给他们了,估计那几个实验室就会完全关闭了,因为他们的官员已经不需要这些科学家了。”
“嗯,说得有理。”弗雷德里克也补充道:“我支持拉尔夫先生的看法。如果我们不向中国提供这些技术,就会逼迫他们的官员重视科学家的作用,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拨款,使他们能够早日研发出这项技术。”
赫迪拉道:“正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提供技术,就会逼迫他们的官员向科学家提供更多的钱。正如各位所说,他们的科学家是非常优秀的,如果得到了这些拨款,他们完全有可能开发出非常成熟的技术。最可怕的是,他们会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形成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这将对我们构成长期的威胁。反之,如果我们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向他们转让这些技术,他们的官员在得到技术之后,就会放弃后续的研究了。”
“我明白了。”拉尔夫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让他们养成一个从我们这里获得技术的习惯,直到他们的科研团队完全瓦解。”
赫迪拉得意地笑道:“是的,养成这种习惯,我要让他们的官员相信,从我们德国人这里获得技术,远要比他们自己去搞研究更容易。”
“我不喜欢你们这种搞阴谋的办法。”弗雷德里克说道,“最起码,那位张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工业汽轮机专家,我不愿意看到他因为中国官员的短视而失业。”
赫迪拉笑道:“不会的,我想他肯定不会失业的。如果他的实验室关闭了,我们正好聘请他到德国去工作,我想,以他的才华,在ALK的实验室里一定能够做得更加出色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弗雷德里克额手称庆。
一干人等你一言我一语地,便把策略给商定了。赫迪拉用宾馆里的长途电话与远在德国的ALK总部取得了联系,向他们汇报了中国这边的情况,同时提出,应当向中国转让30万吨乙烯的若干关键技术,以便将中国现有的研发能力扼杀在摇篮里。
这样的手法,西方强国玩得非常熟练了。对于发展中国家,西方列强的一贯方针便是如此,在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某项技术的时候,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漫天要价,从这些国家身上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而如果发展中国家已经拥有了某些技术,他们就会大幅度地降低价格,以求把这些国家的幼稚产业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赫迪拉的报告迅速地引起了ALK集团高层的关注,此前赫迪拉与中方谈判的僵持状态,已经让高管们开始有些动摇了。现在听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乙烯设备研发中的许多关键技术,ALK的高管们的想法与赫迪拉完全一致,认为已经到了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时候了。
获得总部的授权之后,赫迪拉来到石油部,正式地向顾嘉骅宣布道:
“顾先生,经过我们ALK集团董事会的认真研究,出于促进中德友好关系的考虑,我们决定,在本次江北石化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向贵国转让30万吨乙烯设备的关键技术。”
372企业牵头
372企业牵头
“小林,你赢了。”
结束了与ALK的谈判之后,顾嘉骅与林振华一边握手,一边向他表示着祝贺。他说的赢,不仅仅是指林振华如愿地获得了ALK公司转让的乙烯设备关键技术,而且还是指林振华邀请安子轩、张逸华等人一起演的那场戏取得了成功。有关这场戏中的细节,顾嘉骅是一清二楚的,对于林振华这个导演的水平,顾嘉骅由衷地感到佩服。
林振华嘿嘿地笑着,嘴里说着客气话:“感谢顾司长,感谢左司长,感谢石油部和国家计委的各位领导,感谢CCTV……”
国家计委的左济民走上前来,好奇地问道:“小林,我就纳闷了,你怎么就知道他们肯定会让步呢?换成我是ALK的高层,看到你们中国人有研发能力,我应当更加保守秘密才对,怎么会是相反的呢?”
林振华道:“我也是瞎蒙的。我听一些老同志说过,西方国家向我们转让技术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越是我们掌握的技术,他们越愿意转让,而我们未能掌握的技术,他们就绝不会转让。他们希望通过转让技术的方法,让我们放弃自主研发。前些天我带赫迪拉他们去石化设计院,示之以强,就是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心理。”
林振华所说的听老同志说起,其实只是一个托辞,他的知识来自于后世的人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几十年中,我们吃过不少这样的亏。本来我们自己对某项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一旦突破就能够形成连锁反应,这个时候,国外的大企业就来了,用极低的价格向我们转让技术,以此来打压我们自己的科研能力。
当然,中国人也并非傻瓜,在早期吃过一点亏之后,我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有时候还能利用对方的这种心理,将计就计,刨一个坑让对方跳下去。简单地说,国外厂商企图用糖衣炮弹来炸毁我们的科研力量,而我们的作法,则是糖衣留下,炮弹奉还。
左济民也是聪明人,林振华这样轻轻一点,他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点点头说道:“小林,你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回去以后,会向计委领导做一个汇报,我们要认真地盘点一下这几年的技术引进情况,要尽量避免因为引进了技术而放弃自主研发的情况出现。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我们自己掌握了研发能力,以后就不用再求别人了。”
“如此就太好了。”林振华欢喜地说道,“这一次,承蒙左司长大力支持,否则,以我一个小小的企业经理,还真不敢操作这样大的事情呢。”
左济民微微一笑,说道:“小林,你可不是什么小小的企业经理啊,你是体改委的何主任推荐过来的,我们哪敢怠慢。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何主任的工作,最近可能会有所变动。”
“哦?”林振华一愣,何海峰的确没有跟他说过变动的事情。他上次见何海峰,还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这一点时间一直忙着和ALK谈判,他在浔阳和北京之前来回飞,一直也没顾上再去拜访一下何海峰。
“何主任会调到什么单位去呢?”林振华向左济民问道。
左济民压低声音,对林振华说道:“小道消息,你不要外传。我们委里传说,何主任有可能调到我们这里来,担任副主任呢。”
“那可真是太好了。”林振华拍掌称道。何海峰现在是体改委的一个研究室主任,是正司级干部。如果调到国家计委当副主任,就是副部级了,正式进入高官的行列。林振华一下子也想通了另一层的事情,难怪左济民对他这样客气,他是何海峰介绍过来的人,而何海峰未来是要成为左济民的顶头上司的。
和左济民聊完,林振华又转回头来继续和顾嘉骅沟通,他说道:“顾司长,按照咱们此前约定的方案,这一次ALK转让的技术,我们汉华重工是唯一的受让企业,这一点不会改变吧?为了摆平这个ALK,我可是把自己能动用的资源都调过来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顾嘉骅笑道:“小林这话可太谦虚了,这一次,你们是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事先说定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你们汉华重工虽然这些年也形成了一些积累,但实力还是有限吧?30万吨乙烯这样大的项目,你们一家能够吃得下吗?”
顾嘉骅这话,是非常客观的。国内建设一套30万吨乙烯项目,按当时的价格水平计算,也要7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其中涉及到数百套机械以及数百个压力容器,这不是汉华重工目前的能力能够承担下来的。在技术方面,尽管能够获得ALK转让的技术,但具体到大型裂解炉、大型工艺螺杆压缩机、低温乙烯泵、大型往复式迷宫压缩机等产品的生产,仅仅依靠汉华一家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要搞大型工艺螺杆压缩机,其中大型转子的制造工艺就是一只拦路虎。这个工艺涉及到专用钢材的冶炼、毛坯铸造、锻压、热处理、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而汉华重工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技术积累,即便能够从ALK那里拿到所有的图纸和技术参数,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吃不下又能如何?”林振华叫苦道,“顾司长,我们可没有吃独食的想法,但现在石油部不出面来组织力量,我们又能如何?”
贺诚山在一旁插话道:“顾司长,我是参加过当年11万吨乙烯攻关的,当年那个项目,就是石油部、第一机械部、国家计委几家联合组织搞起来的。那次是真正的集中了全国的精兵强将,只是可惜当时全国的工业底子太薄,最后功亏一篑。这一次,咱们有没有可能再组织一次?”
顾嘉骅扭头看着左济民,呵呵笑道:“这事就得请左司长定夺了。”
左济民道:“这事也不是我能够说了算的。不过,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要让国家计委出面来搞这件事,希望不大。现在我们计委也在搞改革,从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导性计划为主。最近还有学者提出来要搞指示性计划,也就是说,我们连指导的权力都没有,只是向企业指出一个方向,具体怎么做,都交给企业去完成了。”
“可是,大型乙烯设备,是关系到国家工业实力的重大装备项目啊,计委也没一点表示?”林振华说道。
左济民苦笑道:“像这样的重大项目,我们计委手上岂止是这一个啊?我随便给你算算,500千伏和750千伏的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2350毫米高精度冷轧成套设备、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30万吨天然气运输船……你说说看吧,哪个不是关键到国家工业实力的重大装备?我们计委就算浑身是铁,也不够做成一个水轮机转子的。”
“呵呵,理解,理解。”林振华笑着说道,“既然计委方面不可能直接出面来搞大乙烯装备,那么,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道义上的支持呢?”
“什么叫道义上的支持?”左济民一头雾水,他其实也算是个思想比较开放的官员了,但和林振华说话的时候,还是会经常被林振华的怪诞思维所雷倒。
林振华收起调侃的神色,对顾嘉骅和左济民说道:“两位司长,现在ALK转让技术的事情已经差不多敲定了,我们汉华重工作为技术的受让方,定当不辱使命,尽最大的力量把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并且转化为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是,我们徒有这些技术也是没用的,正如顾司长所说,以我们汉华一家的力量,不足以完成30万吨乙烯这样的大型项目,更何况,我们的目标并不是30万吨,而是80万吨,这是我向贺老郑重承诺过的。”
“80万吨”顾嘉骅眼睛瞪得老大,“小林,你的心可真是太大了。”
“顾司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不但想搞80万吨,我们还打算搞100万吨呢。我们不可能永远跟在ALK的背后,我们总有一天要和ALK同场竞技的,而且我相信一点,他们迟早会输。”林振华牛哄哄地说道。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顾嘉骅轻轻地摇着头说道,他不知道林振华这些话算是豪言壮语,还是不着边际。不过,林振华想做事,这一点顾嘉骅是看得很清楚的,对于愿意做事的人,总是值得鼓励一下的。
“今天趁二位司长都在,我想请一个设想,请二位司长斟酌。”林振华继续说道。
“你讲吧。”顾嘉骅和左济民同时说道。
林振华道:“左司长说得对,现在由政府出面来组织大型技术攻关,已经不合时宜了。政府应当是扮演一个指导和提供服务的角色,具体的事情,应当交给企业去做。我们汉华重工斗胆想提出一个要求,由我们牵头,组织全国的石化系统和机械、冶金各系统的重点企业,通过经济手段组成一个战略联盟,共同攻克30万吨乙烯设备的难关。二位司长以为如何?”
373战略联盟
373战略联盟
林振华的话一出口,在场的几名技术人员都忍不住想鼓掌了,只是碍于有两位司长在面前,大家不便于表现得太过。顾嘉骅和左济民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早听说江南省有个事事敢为天下先的林经理,今天我们算是见识了。”顾嘉骅调侃道。
左济民则说:“老顾,你不会是今天才见识了吧?这几个月咱们和小林经理一起与ALK谈判,你还没见识过他的胆魄吗?”
“唉,我们都老了,是该让年轻人上了。”
“照小林这个发展趋势,我估计过不了几年,他们汉华重工就该当我们国家计委的家了。”
“还有我们石化总公司,迟早会成为汉华重工的下属公司的。”
“我们都等着给林经理当下属吧……”
“喂喂,打住,打住”林振华听着两个官员在那越说越离谱,不由得汗流浃背。不会吧,我只是想牵头搞一个乙烯工程的战略联盟而已,至于这样损我吗?
“二位司长,你们饶了我吧,再说下去,我就只有自绝于人民了。”林振华可怜巴巴地说道。
顾嘉骅和左济民哈哈大笑起来,林振华这个人有闯劲,心气很高,但为人很低调,这一点让两位司长都非常欣赏。汉华重工虽然在石油部和国家计委的眼里算不上什么大企业,但好歹也有几亿元的固定资产,是江南省的一家副厅级单位。林振华在这一段与石油部合作的时间里,一直把自己放在小字辈的位置上,连端茶倒水这样的小活也抢着干,在少年得志的年轻干部之中,这是比较难得的。
“小林,你这个由企业牵头来形成企业联盟的想法,非常好。不过,以你们汉华重工的级别和规模,与其他大型国企相比,也只能算是小dd了,你怎么能够调动得了他们呢?”左济民问道。
林振华道:“我并不需要调动他们,我只需要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就可以了。你们政府官员做事情是依靠行政手段,而我们企业做事情,靠的是利益刺激。现在许多大型国企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如果我有几个亿的订单拿给他们,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几个亿的订单?你是什么意思?”顾嘉骅敏感地问道。
林振华道:“二位司长,上次左司长说起过,咱们国家未来10年内,将会新建8至10个乙烯项目。我想请计委把其中一个交给我们汉华重工来设计和建造。”
“嚯,好大的口气”左济民夸张地说道,“你一个省级企业,就想吃下一个乙烯项目?你也不怕人家说你以蛇吞象?”
林振华笑道:“这就是我前面向左司长说的,请计委方面给我们一些道义上的支持了。”
左济民道:“这是道义上的支持吗?一个乙烯项目投资70亿,你居然把它叫做道义上的支持?”
“我不需要计委直接把这个项目给我们,计委只要拿这个项目开展国内招标就可以了。”林振华笑着说,“到时候谁家的技术强就能中标,如果我们技不如人,那也自然会认赌服输的。”
“真有你的。”顾嘉骅插话道,“这几个月时间,你已经把我们石油系统的底摸了个一清二楚。对了,你手里还有贺老这样的老石化,我们石油系统的底,你早就清楚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哪家装备企业系统地掌握了大型乙烯装置的技术,只有你们汉华重工进行了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而且很快还能够获得ALK转让的技术。如果搞公开招标,最终还不是花落你们汉华了?”
林振华坦然地说道:“顾司长所言极是,我的想法正是如此。我们汉华重工通过正常的招标程序拿到这个项目,然后用项目去吸引各家企业加盟。这相当于我们汉华是总承包商,其他企业是分包商。我们出技术,出规范,其他家出设备、出人、出经验,这样的组合不是很好吗?”
“这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探索。”左济民说道,“对了,小林,你这个想法,有没有和何海峰主任讨论过?”
“很早以前是讨论过的,何主任对于我的想法是支持的。”林振华道。
他这话倒也不是说谎,他与何海峰在一起聊天的次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双方也的确交换过意见。林振华提出的这个方案,在后世是很平常的,但在当时的中国,还比较新颖。何海峰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的人,对于这种具有开拓性的想法,一向都是非常赞赏的。
“老顾,你觉得小林这个想法怎么样?”左济民问道。
顾嘉骅没有回答,而是看着林振华,笑而不语。
林振华向顾嘉骅还以一个灿烂的微笑,说道:“顾司长,你不用这样看着我。你放心吧,如果我们汉华重工有发包的机会,我们肯定会把最主要的部分都发包给咱们石油系统的企业的。”
“哈哈哈哈爽快”顾嘉骅笑道,“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呢。”
“顾司长真是老……咳咳,那啥……”林振华话说到一半,觉得措辞上有些不妥,连忙又咽了回去。
顾嘉骅没好气地斥道:“你不就是想说我老奸巨滑吗?我替你说出来了吧。”
“我本来是想说您老谋深算的,好像也有点贬义哦。”林振华讷讷地说道。
其实,就算顾嘉骅不逼林振华,林振华也是打算把最主要的工程发包给石油系统内的装备企业的。乙烯项目里涉及到许多大型压力容器的制造,在国内只有几家石油化工机械厂有这样的生产经验,这些设备不发包给他们,还能给谁呢?至于上百台压缩机、离心泵之类的化工机械,林振华会给汉华重工留下一部分,但其余一些也是要发包出去的,而国内有生产经验的,同样也还是这些化工设备企业。
不过,即便是如此,顾嘉骅还是需要林振华表明这样一个态度才行,这件事涉及到石油部的核心利益,那是不能马虎的。
“老左,我认为小林的建议具有可行性。”顾嘉骅得到了林振华的承诺,便开始为林振华说话了,“当然,具体这个项目如何发包,还得请计委来把关。此外,即使小林他们中标了,计委和石油部方面,也还是要派出一个工作小组,负责监督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毕竟是上百亿的大项目,完全放手是不可能的。”
“那好吧,你们石油部拿出一个意见来,毕竟对于乙烯这个东西,你们了解得更为专业。如果你们认为小林的汉华重工具备承担这个项目的实力,那么计委方面应当是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招投标的方式的。不过,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也需要讨论一下,论证一下,这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左济民道。
“老左,你尽量去协调一下,我在石油部这边,也会尽快地拿出一个意见来。我觉得小林的这个想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反正我们是要搞乙烯的,拿出一套来培养我们自己的队伍,也是非常值得的嘛。”顾嘉骅强化着左济民的想法。
大型乙烯装置的国产化,一直是石油部的一块心病。早先看不到希望,大家也就避而不谈了,现在林振华声称自己能够拿下这样的项目,一下子把顾嘉骅心里的欲望又点燃了。如果能够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了乙烯装置国产化的零的突破,那将是多么有光彩的一笔政绩啊。
顾嘉骅知道,林振华是企业里的人,成绩再大,也不可能盖过官员的风头,而在官员之中,顾嘉骅无疑是最有资格享受这个荣誉的人。想通了这一点,顾嘉骅对于推进这个项目的积极性就异常高涨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不是一套,而是……最起码两套吧。”听到两位官员都支持自己的意见,林振华开始得陇望蜀了,“我的意思是说,计委要批准这8至10套乙烯设备,肯定也不是同时批准的,前前后后,怎么也得拖出四五年时间。我们可以先做一套,如果成功了,那么计委就再给我们一套。”
“老顾,你看看,我说小林是打算替我们计委当家吧?”左济民笑道,“看来我还太保守了,我原来以为要过几年,结果小林现在就开始替我们做主了。”
林振华道:“左司长,我的意思是说,计委这边毕竟是管宏观经济的,对于具体的技术问题,肯定了解得不够。乙烯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大型化,80万吨甚至100万吨的规模,在十年后必将成为主流。如果咱们一下子就上马10套30万吨的,未来就会成为鸡肋。”
“依你之见呢?”左济民问道。
林振华道:“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先上马3至4套30万吨的设备,其中1套交给我们汉华重工来组织建设。有这3至4套设备,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了。我们会尽量利用这1套30万吨设备,来形成我们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再往下就可以直接冲击80万吨了。”
“好我完全赞同。”顾嘉骅说道,“小林说得非常对,乙烯的大型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引进更大规模的乙烯装置,只是受到财力的限制而已。如果我们有可能形成独立自主的80万或者100万吨乙烯装置制造能力,那我们就相当于一步跨入世界石化行业的先进国家行列了。”
374计委副主任
374计委副主任
从石油部出来的时候,韦东齐和贺诚山都像喝醉了酒一样,满脸通红,激动得不能自已。一走到大街上,韦东齐就拉住了林振华的手,说道:“林经理,你今天说的这些,真的能够实现吗?”
“当然能够实现。”林振华平静地说道。
“我怎么觉得像是做梦一样。”韦东齐脸上露出一种陶醉的神色,“即使是梦,也是一个美得让人不愿意醒来的梦啊。”
林振华只觉得鸡皮疙瘩掉了满地,他讨饶道:“喂,老韦,你能不能正常点,你这一诗性大发,我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啊。”
韦东齐哈哈笑道:“林经理,你不知道吧?我读大学的时候,是学校里青年诗社的成员呢,不过,我都30多年没有写诗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贺诚山老爷子也开始诗兴大发了,老一辈人都是有点古文功底的,张嘴来句诗不算什么。
“二位,二位,你们不至于高兴成这个样子吧?”林振华郁闷地说道。今天谈的事情,对于汉华重工来说,也的确是一件大事,但不至于让两个加起来120多岁的老工程师高兴到这个地步吧?
韦东齐道:“林经理,我加入汉华已经三年多时间了,我亲眼看着在你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我相信,只要你说出来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80万吨乙烯,这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可是听你的意思,最多10年时间,咱们就要把它搞出来了”
“怎么,你觉得我浮夸了吗?”林振华问道。
韦东齐摇摇头道:“完全没有。刚才你和两位司长讨论的时候,我和贺老也在分析你说的思路,我们两个人觉得,如果你说的全国大协作能够搞成,再加上咱们汉华重工一贯的做事风格,10年之内冲击80万吨乙烯,是完全可能的。”
贺诚山也说道:“没错,我已经认真分析过了,虽然还有不少困难,但这些困难应当都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好,你们二位有信心,那我就放心了。”林振华道,“咱们需要安排一下,抓紧时间接收ALK公司的技术资料,同时开始和各家预想中的协作单位进行接触,了解一下他们的技术实力。老韦,贺老,你们二位都是石化系统的老人了,你们把各家企业的情况梳理一下,最好再想想有没有什么熟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和他们联系了。”
“没问题我们马上就去准备。”韦东齐和贺诚山一齐答道。
因为时间还早,林振华便交代韦东齐和贺诚山先回宾馆去休息,自己则坐车到了何海峰的办公室。
“嗬,小林,今天脸色不错,怎么,谈判的事情成功了?”何海峰一见林振华便这样问道。这些天林振华一直没有时间来看望何海峰,不过两个人一直都有电话联系,对于谈判的进程,何海峰了解得不少。
林振华笑道:“成功了,ALK公司的谈判代表已经正式通知我们,他们同意在这一次江北石化的技改项目中,向我们转让30万吨乙烯装置的关键性技术资料。我们汉华重工是技术的受让方,唯一的受让方。”
“太好了,这样一来,咱们国家的乙烯装备水平,该出现一个大的飞跃了吧?”何海峰听到这个消息,也非常高兴。他虽然不懂化工设备,但对于大型乙烯装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有所认识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工业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身边的消费品,例如汽车、手机之类的。但真正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却是那些重工业装备。以家用小轿车为例,它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种代步工具,10万元或者100万元的汽车,在功能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能不能造出全球顶尖的汽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是无足轻重的。
但重工业装备就不同了,大型发电设备、大型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设备等等,都是关键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东西。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制造这些装备,那么就只能伸着脖子任人宰割了。
乙烯装备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装备。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聚乙烯、合成橡胶、涤纶、维纶、合成洗涤剂等,都是由乙烯生成的。据资料显示,2010年全中国乙烯的年需求量达到2500万吨,至2020年更是将要达到4000万吨以上。
为了满足国内的乙烯需求,中国至少需要建设30套以上百万吨级的乙烯成套装置,而到2000年前后,国内一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总投资一般在200亿元以上,其中设备部分为70亿元左右。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掌握乙烯装备的制造能力,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何等重要。
“拿到ALK的技术资料,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形成装备制造能力,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的。”林振华低调地说道,“不过,现在倒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顾嘉骅和左济民两位司长已经原则上同意,给我们一套乙烯设备的订单。我们打算利用这套订单,来形成一个乙烯设备的战略联盟,把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捆绑起来,共同冲击这个技术难关。”
“怎么样,有把握吗?”何海峰关切地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难度肯定是有的,但已经不是什么无法克服的难关了,只是花的时间多少,以及花费的投入多少的问题。过一段时间,我打算带上老韦、贺老他们,去各家大型石化企业串串门,再摸一摸大家的底。”
“嗯,应该去实地考察一下。”何海峰说道,“对了,如果下去的时候遇到什么障碍,你可以和我联系,也许我能帮上你们一些忙的。”
林振华笑道:“巧了,我还正打算问你这件事呢。我听左济民向我透露,说你有可能到国家计委去当副主任,此事可当真啊?”
何海峰道:“他说的没错,现在这件事基本上定了,我现在正在移交手里的工作,估计很快就要到计委那边去上班了。”
林振华问道:“老何,去国家计委这件事情,是上面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意思?”
何海峰道:“主要还是我自己的意思吧。计委那边过去也联系过我,他们认为我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政策的把握比较好。不过,我此前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过去。”
“现在怎么又下定决心了?”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微微一笑,说道:“这件事,其实和你还有一些关系呢。”
“和我有什么关系?”林振华有些糊涂。
何海峰道:“上次你在我这里,跟我说了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你说我们体改委是风口浪尖上的单位,思想碰撞非常严重。后来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你说的是有道理的。其实我自己也一直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也一直都在努力地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立场。但现在看来,要想继续不偏不倚恐怕很难做到了。”
“怎么……呃,算了,这些事我也不需要知道吧。”林振华有心追问一句,不过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在80年代末的这个时点上,关于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最终模式,有着许多的争论,这种争论也同样体现在高层中间。何海峰说自己已经很难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指的就是这一点。高层争论的结果,林振华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其实也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他没有必要让何海峰向他透露这种具有一定密级的信息。
“到国家计委去也挺好的,其实我一直希望能够做一些实务工作。政策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已经做了六七年,也快做腻了。”何海峰用轻松的口吻说道。
“不过从我个人来说,倒是很希望你到国家计委工作哟。”林振华说道,“我们马上就要搞全国性的大协作了,有你这位国家计委的副主任给我们当后盾,我的底气就更足了。”
何海峰道:“后盾不后盾的,可不敢说。不过,我对于计委的工作倒也有一些想法,到时候肯定还得请你给参谋参谋。上次你跟我说起的打通长江黄金水道的设想,我和计委的同志已经讨论过了,大家都觉得很有启发。近日计委就会与交通部、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发出一个通知,规定未来长江上自宜昌以下的江面上,任何新建桥梁的净空都必须控制在40米以上。”
“太好了,老何,我代表长江中游四亿人民感谢你。”林振华说道。
“你不觉得自己代表的人有点多吗?”何海峰调侃道,“你要感谢,就感谢你自己好了。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沿海开放,谁也没有考虑到20年以后长江中游的发展问题,是你最早提醒我们注意这个问题的,所以,要说功劳,主要的功劳还在于你自己呢。”
“老何,我的原则是:第一,功劳永远都是领导的。第二,如果功劳是我自己的,请参见第一条。”林振华嘻皮笑脸地说道。
何海峰哈哈大笑:“小林,你现在也是一个副总经理了,说话的时候,嘴上是不是也该有个把门的?老是这样没正形地说话,大家会觉得你不够稳重的。”
两个人又聊了一阵闲天,林振华闪烁其辞地提醒何海峰,要注意未来一两年内国内和国际政治上的突发*况,何海峰神色凝重地记下了。他虽然不知道林振华所指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林振华是根据什么而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但他明白一点,林振华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这些话。
“好了,老何,我告辞了。你的升官酒,我就不去喝了,改天何副主任如果有空,欢迎到我们浔阳去指导工作。”林振华站起身向何海峰告辞。
何海峰起身相送,说道:“怎么,小林,也没空到家里去坐坐吗?”
林振华摇摇头道:“没时间了,和ALK的技术转让协议还要进一步讨论,此外,我们还要去找协作厂家交流。对了,今天晚上陈天还帮我约了一个人呢,我也得去见见。”
“干什么的人?”何海峰随口问道。
“一个倒爷。”林振华道,“不过,是一个国际倒爷。”
375国际倒爷
375国际倒爷
陈天约林振华见面的地点,是在王府井的东来顺。林振华赶到的时候,陈天和他要介绍的人已经先到了,正坐在一张餐桌边上聊着天。那人中等身材,西服革履,看起来像个成功人士的样子,不过从他那黝黑的肤色中,林振华还是能够看出,这位仁兄应当也是吃过苦,受过累的。
“不好意思,二位,我来晚了。”林振华走上前去,带着歉意说道。
“没有没有,我们也是刚来。”陈天带来的那人连忙站起身来和林振华打着招呼。
陈天没有站起来,以他和林振华的交情,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客套了。他指了指那人,对林振华介绍道:“吴杰,沈阳达瓦贸易公司总经理。”
“哈哈,我这个总经理是个光杆司令,和林总这种指挥千军万马的总经理相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兵小卒了。”吴杰哈哈笑着说道。陈天在事先向林振华介绍时,说过此人是一位国际倒爷,现在看起来还真有点这个意思。他和林振华是初次见面,却表现得热情异常,一看就知道平时是习惯于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
两个人谦让了一下之后,分别落座了。服务员走过来,问道:“各位,吃点什么?”
吴杰看了看林振华,说道:“林总定吧?”
林振华摆摆手道:“可别让我定,我最不擅长于点菜了。”
“林总太客气了。”吴杰说了一声,然后转向陈天,说道:“要不,陈总来决定吧?今天说完了,最后我付帐,谁也别跟我抢,谁跟我抢,我跟谁急。”
陈天笑道:“我才不跟你抢呢,我和振华都是替国家当差的,企业有再多的钱,也不是我们的。只有你吴总是自己挣,自己花,不让你付帐,还能让谁付帐?”
“陈总这话真是太客气了,正因为你们二位都是给国家当差的,我才没法和你们比呢。个人再有钱,能跟国家比富吗?不过,今天是我诚心诚意请二位,二位能够赏光,我都觉得是祖坟上冒烟了,哪敢让二位付账。”吴杰非常谦恭地说道。
陈天作为一名官二代,从来都不知道啥叫客气。从他的角度来看,能够替吴杰联络林振华,还在百忙之中陪吴杰吃饭,的确已经是非常给吴杰面子了,哪里还有抢着付帐的道理。他抬起头对服务员说道:“你也甭问了,到东来顺,自然是吃涮羊肉,半斤一盘的羊肉,先来10盘,不够再加。”
“再来两瓶二锅头。”吴杰补充道。
“呃……好吧,客随主便吧。”林振华无语了,反正自己无财无色,一切就听陈天安排吧。
酒和肉很快就端上来了,铜火锅里的炭火烧得正旺,三个人一边涮着肉吃,一边喝着二锅头,几杯酒下肚,聊天的气氛便热烈起来了。
“听陈哥说,吴总是做贸易的,具体做些什么贸易?”林振华试探着对吴杰问道。
吴杰道:“我算搞什么贸易,我就是一个国际倒爷而已,主要是跑苏联。你看我的公司名字,叫做达瓦贸易公司,在苏联,我这个公司就叫做达瓦里虚公司。达瓦里虚,在俄语里就是同志的意思。”
“原来是这么个达瓦。”林振华点了点头,“吴总原来就是在外贸部门工作的吗?”
吴杰摇摇头道:“我是个工人出身。我父母都是当工人的,钢铁厂的工人。我最早是顶替进了厂,每个月拿300多大毛,刚够自己吃饭,加上抽烟喝酒。烟都不敢买好烟,一买好烟就超支了。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索性就辞了职,自己干了。”
林振华哑然失笑了,他想起了熊立军当年的样子,和吴杰还真有得一拼。熊立军下海是受到林振华的鼓动,不过,现在看来,即使没有林振华这样一个穿越众,熊立军最终也会下海的,正如面前这位吴杰一样。
“我最早下海的时候,就是倒腾点电子表、蛤蟆镜啥的。那时候还抓投机倒把的呢,我也不敢公开卖,就找个小街小巷的,托在手上卖。就这样,干了好几年,?(: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