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样,干了好几年,也存下了点钱。”吴杰继续说着自己的发家史,“前两年,咱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改善了,有几个哥们跑到满州里那边去和苏联人做边贸,赚得挺凶的。我一看,这也是一个门路,也就跟着他们跑起来了。”
“然后你就注册了个贸易公司?”林振华问道。
吴杰道:“是啊,生意越做越大,没个公司也不像样。我一开始是做边贸,后来就通过做生意时候认识的苏联朋友,帮忙搞到了签证,直接把生意做到苏联国内去了。这两年,我在苏联可跑了不少地方呢。”
听吴杰说到这里,林振华心念一动,不由得向陈天投去一束目光。陈天坐在那里,似乎是专心致志地涮着羊肉,看到林振华向自己看来,他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意思是说自己给林振华介绍这个朋友,的确是有原因的。
早在几年前,林振华就在打苏联的主意。3年前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他刻意地联络上了几位苏联的军工专家,甚至还误打误撞地邂逅了日后叱咤风云的皮尤津。事后,他把这几位苏联军工专家介绍给了刘向海,并交代刘向海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除了军工方面的渠道之外,林振华也一心想打通与苏联的商业往来,为此,他专门还与陈天探讨过这件事。不过,这几年他四处奔波,日理万机,也的确没有时间专门去实施自己的苏联攻略。现在陈天把这个吴杰介绍给他,其实就有帮他建立与苏联的联络这一想法。
“吴总和苏联这边做贸易,主要是做哪些方面的产品?”林振华问道。
“轻工业品。”吴杰道,“原来我光以为咱们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差,到了老毛子那里一看才知道,他们的轻工业,比咱们还差。就这么说吧,半导体收音机,在咱们这算是挺稀松平常的货色了吧?在苏联这玩艺就特别缺。我在莫斯科住宾馆,临了送了个半导体收音机给服务员,好家伙,她接到那收音机的时候那个激动劲,就跟在咱们这,有外国人送咱们一个大彩电似的。”
“有这么夸张吗?”林振华有些不敢相信,在后世,他倒是听说过许多关于前苏联轻工业落后的传闻,但说到人家连个半导体收音机都做不好,似乎有些太夸张了。
陈天嘴里塞满了羊肉,漫不经心地说道:“振华,吴总说的这个,太正常了。苏联人把国家的那点资源,全折腾着搞军工了。他们有个笑话,说一个航天专家在莫斯科能够接收远在南太平洋上空的卫星发来的信号,却收不到莫斯科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信号。”
“可不是吗。”吴杰听到陈天支持了他的说法,觉得颇有面子,情绪更加高涨了,“我在莫斯科住宾馆,他们宾馆里的电视机就收不到节目,全是雪花点。”
“然后呢?”林振华问道。
“然后我就不看了,反正这俄语我也听不太懂。老毛子国内的电视节目比咱的还不如,连个带色的都没有。”吴杰不屑地说道。
林振华挠了挠头:“呃,我是问然后你和苏联人做什么生意。”
“哦,你问这个啊。”吴杰道,“我就是把咱们中国的轻工业品,倒腾到苏联去,什么家用电器啊、服装啊、餐具啊,反正咱们这街上随便能买到的那些东西,到了苏联都是抢手货,价钱相当于咱们这边的两三倍。对了,还有烈酒,那是老毛子最喜欢的东西,他们也喝不出个酒好酒坏,就知道度数越高的越好。”
“那你卖了货,就带着卢布回来换成人民币吗?”林振华继续问道。
“那哪成啊。”吴杰道,“拿卢布回来换人民币,一是不好换,二是换的汇率低,赔大了。我是用卖轻工业品得的钱,在苏联国内再买他们的东西,运回国内来卖。”
“苏联有什么可以卖到中国来的东西?”林振华问。
吴杰得意地说道:“有啊,苏联的皮大衣啊、望远镜啊,都挺便宜的,我就往回倒腾。不过呢,现在往回倒腾这玩艺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点不太好出手。”
“那你没想办法再拓展点其他的渠道?”林振华随口问道,截至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好要如何利用吴杰这个人,不过,考虑到几年后苏联将要解体的情况,林振华还是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些熟悉苏联情况的人,以便届时到苏联去拣些洋落。
听到林振华的问话,吴杰稍稍沉了一下,然后说道:“林总这话问着了。其实,我这次托人和陈总联系,就是有意想拓展点其他的渠道。你们知道吗,现在苏联最便宜的东西不是皮大衣这些,而是……”
说到这,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陈天和林振华的表情,以决定自己是否还要继续说下去。
林振华看了看陈天,陈天用正在夹肉的筷子头指了指吴杰,说道:“吴总,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咱们今天就是哥们聊天,这里也没外人,没人治你的罪。”
吴杰等的就是这句话,得了陈天的承诺,他压低声音,说道:“其实,现在苏联最便宜的东西,是军火。”
376都是好东西
376都是好东西
军火
林振华几乎要跳起来了,这位仁兄想玩什么呢,莫非还打算从苏联倒腾军火到中国来?他有心对吴杰说点什么,转念一想,似乎这事还轮不到自己来关心,陈天就是秘密战线的人,这种事情,怎么也是归陈天管的吧?
他又扭头去看陈天,只见陈天还在那认真地涮着肉,似乎吴杰说的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而已。林振华这才知道,自己的修炼功夫,与陈天相比,还差着那么一点。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干秘密工作的,还真有点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定力。
“呵呵,吴总,你接着说。”林振华想清楚了自己的角色,便轻松地笑着对吴杰说道,“苏联为什么军火会便宜呢?”
吴杰说道:“林总可能不太了解,陈总在这方面应当是比较清楚的。苏联现在国内乱得很,有能耐的人拼命捞钱,没能耐的人捞不到钱,也不乐意干活了。尤其是军队这边,基本上已经失控了,当兵的直接把枪支弹药之类的偷出来换酒喝,只要你肯定给钱,想要原子弹人家都能给你弄到。”
“陈哥,苏联真的乱到这个程度了?”林振华对陈天问道。
陈天脸色阴沉着点了点头,说道:“真TMD不知道这帮孙子是干什么吃的,好端端一个国家,让他们弄成这个鸟样子。”
陈天和林振华的背景不同,想法也不同。
对于林振华来说,苏联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他想得更多的,是未来苏联解体之后,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好处。此外,在林振华的心目中,强大的苏联是中国的一个潜在威胁,苏联衰败了,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但陈天的想法就大不一样了,像他这样的干部子弟,从小就从父辈那里接受过关于苏联是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观念,他知道苏联曾经的强大,而且也无比羡慕过这种强大。此外,他们还是看着诸如《莫斯科保卫战》这类苏联影片长大的,用现在的话说,属于铁杆的“苏粉”。看着自己昔日心中的偶像轰然倒地,他的心情是非常郁抑的。
“吴总,你不会是想从苏联倒腾一批枪支弹药到国内来卖吧?”林振华半天玩笑地问道。
“那当然不可能”吴杰连忙说道,“虽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还没到为了挣点钱就乐意把命搭上的份上。如果从苏联倒腾点枪支弹药过来,我估计还没等我走出火车站,警察就已经把我逮了。”
林振华道:“那你刚才说最便宜的是军火,这对你也没意义啊。”
吴杰道:“林总有所不知啊,这军火并不只是枪支弹药,这坦克也算军火啊。现在苏联的坦克也就是卖个废铁的价,如果能拉回来,那全都是好钢材啊。”
“你不会是想把坦克弄回来回炉吧?”林振华问道。
“这个就要问问陈总的意思了。”吴杰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听说,陈总这边有点路子。如果能够帮着通关,把这些坦克弄回来拆解、回炉,绝对是高利润。”
“你如果能弄到的话,通关不成问题。”陈天应道,“你只要保证坦克里没有炮弹就行,有炮弹我可帮不上忙。”
“这些坦克弄回来,咱们的部队是不是能够用上?”林振华异想天开地问道。
陈天摇了摇头,说道:“用不上,咱们的部队不比当年了,当年我爹他们打江山的时候,缴获什么武器就装备什么武器,拣辆小日本的九二式坦克都当个宝贝。现在部队讲究正规化,装备要符合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后勤保障。吴总能弄到的坦克,多半也是苏联军队里濒临淘汰的坦克,部队里的指挥官虚报一个报废,就弄出来了。最新装备应当还是管得比较严的,咱们弄不到。”
“陈总的确是懂行。”吴杰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的确是这样,我们能弄到的,都是快报废的装备。弄回来当废铁回炉没问题,真想拉去打仗,我看悬。”
“哦,如果是这样,那和我这边恐怕没什么关系了。”林振华失望地说道,要论废钢烂铁,他从德国也进口了不少,还没打算再从苏联弄旧坦克来回炉,毕竟他也不是开钢铁厂。吴杰说的这些事情,充其量也就是和陈天有点关系,这还要看陈天是否有兴趣参与。
林振华刚刚把话说完,陈天便摆了摆手,说道:“振华,不是这样的,今天我请你过来,恰好是因为觉得吴总和你有可能进行合作。”
林振华道:“是吗?依陈哥看,我和吴总之间,能够怎么合作?”
陈天转头对吴杰问道:“吴总,你刚才说到苏联军队里的士兵连武器都敢偷出来卖,那么我打听一下,他们敢不敢把军工厂里的设备偷出来卖掉?”
“当然敢了。”吴杰瞪着眼睛说道,“你还别说,我真碰上过问我要不要机器设备的。是在乌拉尔那里,那家工厂也不知道是造炮的,还是造坦克的,总之,老大的厂子了。他们那个厂里就有人来问我,想不想要设备。”
“都有什么设备?”听到设备二字,林振华来了情绪。前苏联的工业基础是非常扎实的,有不少非常好的设备。在苏联解体后,这些设备有一些流到了西方,有一些则因为无人管理而逐渐报废了。如果现在能够提前下手,那么能拿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啊。
吴杰是在钢铁厂当过工人的,对于机器设备也多少有些了解,听到林振华问起来,他便掰着手指头给林振华算开了:“有车床、铣床、镗床,都是那种大型设备,最大的镗床有能够镗五米深孔的。还有锻机、炼钢炉、自动焊机。就这么说吧,工厂里用得上的东西,人家都有,而且都能往外卖。”
“没人管吗?”林振华目瞪口呆地问道。
陈天叹了口气,说道:“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这两年,苏联搞新思维,戈尔巴乔夫大规模地裁军,国防投入也大幅缩减,所以许多军工企业都已经停产了。工人们发不出工资,政府也拿不出钱来救济,所以各家工厂只能是自己想办法周转。把设备弄出来卖掉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了。不过,据说我们有一些搞外贸的单位,从苏联弄回来高精度机床之后,就是直接拆解,当成废钢回炉了。”
“不会吧?这多可惜啊”林振华道,“苏联的高精度机床啊,怎么也比咱们国产的机床要强得多吧?”
陈天说道:“现在搞中苏贸易的,基本上都是私人企业,很多人本身也不懂工业,搞不清楚这些设备的价值。此外,他们有些是通过走私渠道把设备弄回来的,不敢公开交易,所以也只能把这些设备当成废铁处理了。”
“你呢,吴总?”林振华看着吴杰问道。
吴杰支吾了一下,小声说道:“实不相瞒,其实我已经从苏联弄回来一批机床了,正在琢磨着怎么出手呢。我倒是找了几个在厂子里工作的哥们,结果他们说他们的厂子也不景气,现在都恨不得把机床往外卖呢。”
林振华无语了,刚才他还在感叹于苏联的衰败,其实此时的中国,也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困难。不过,苏联的困境是全国性的,整个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中国国内的困境是结构性的,主要矛盾在于大量传统国企的改革步履维艰,经营十分困难。与国企相反,大量的乡镇企业却处于异军突起的状态,生命力非常旺盛。
吴杰活动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国企众多,在80年代末期十分不景气,这也就难怪他倒腾回来的机床无法出手了。
“这些机床原则上我都要了。”林振华说道,“不过,咱们丑话说在前面,我到时候要派人去看机床的完好程度,以及性能指标,报废或者过时的机床我肯定是不要的。至于价格方面……”
“价格方面,你看着给就行了,只要比废铁的价高一点就成。”吴杰连忙说道,他这话说得其实挺艺术的,他声明要比废铁的价格高一些,就暗示着林振华不能把这些机床看成废铁。只要这些他用废铁价买来的机床还能被视为机床,那么价钱上无论如何都不会太低的。
“价格上,肯定不会让你吃亏就是了。”林振华承诺道。他已经想好了,如果这些机床的确很好,他可以给吴杰一个像样的价格。他本来也不是一个黑心商人,他的信条是追求共赢。
“吴总,我觉得设备的生意,倒是值得做起来。”林振华道,“怎么样,咱们商定一个合作方案,我回头安排几个专业人士,和你一起去苏联,如何?”
“那当然好,你们看中什么,我就去跟苏联人谈。老毛子的工厂里好东西多得很,只要咱们肯给钱,他们什么都乐意卖。对了,苏联人现在最喜欢的不是卢布,也不是咱们的人民币,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元。”
“美元我倒是可以想办法筹到一些。”林振华无所谓地说道。
“真的?”吴杰眼睛一亮,“林总,如果你能弄到美元的话,我知道从苏联还能弄到另外一些东西,不知道你是不是感兴趣。这些东西,人家开的价钱可是比较高的。”
377至宝
377至宝
林振华的心抨抨地跳了起来,他知道,吴杰现在要说的事情,才是今天这顿晚饭的核心。
“吴总,只要东西好,价钱不是问题。”林振华学着陈天的淡定样子说道。
吴杰把椅子向林振华这边拉了拉,凑近林振华身边,说道:“我听陈总说,你是一个特别在乎技术的人,每年花很多钱搞技术。现在我能够弄到苏联的技术资料,林总你感不感兴趣?”
“都有什么样的技术资料?”林振华问道。
吴杰道:“什么资料都有,乌拉尔那边,有一大批大学、研究所,还有大型工厂,这些单位里都有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全部都是保密的,但现在没人管了,技术人员就把它们弄出来,要往外卖呢。我听说现在美国人、欧洲人,还有日本人,都在拼命想弄到这些资料,就是咱们中国人还没有出手。”
林振华问道:“你看过这些资料吗?”
吴杰道:“我接触过几个苏联人,他们急于要向我推销这些资料,也拿过几份给我看,是关于特种钢材的配方资料。你也知道,我就是钢铁厂出来的,虽然技术上不懂啥,可也知道这种配方资料都是宝贝啊。炼钢的时候添什么微量元素,什么时候添,冶炼温度是多少,还有炼出来的钢材各项性能指标怎么样,写得一清二楚的。一种钢材的资料,给个100美元人家就卖了。”
“100美元?”林振华倒抽了一口凉气。开发一种特种钢,有时候要反复试验数百次,甚至数千次,花费上百万美元甚至更多。现在把实验结果以区区100美元卖掉,这真是败家败到极点了。
特种钢材从定义上说,是指应用于特殊行业的钢材。比如说航母上用的甲板钢,要耐磨、耐冲击、耐飞机尾焰的高温,还要不易变形,这就是与普通的钢材大不相同了,属于特种钢的范畴。还有一些特种钢的性能要求更为奇特,使用范围也更窄,可能全世界一年的需求量也不过是几吨甚至更少,有些小企业就是靠一两个秘密配方活着,一年卖特种钢赚个几十万美元,也过得有滋有味的。
前苏联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慷慨的,而且也是非常粗放的。有些时候,领导人脑子一热,下一个指令,下面的人可能就会一口气开发出几百种稀奇古怪的技术。等到技术开发出来之后,领导人却又把这事给忘了,于是这些技术就静静地躺在档案室里,成了一堆废纸。
如果真能够用买废纸的价格,买到这些前苏联花费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开发出来的技术,那可真是拣着宝了。和这些技术的价值相比,什么皮大衣、望远镜之类的,简直就是垃圾。
“吴总,我再详细地了解一下,他们开价100美元,卖的是最终的配方,还是所有的实验资料?”林振华继续问道。
吴杰想了想,说道:“这个倒是没谈过,不过,听他们那意思,最终的配方都卖了,实验资料之类的,应当也就是一个添头了吧?我听他们说起过,他们档案室里那些记录实验过程的文件,堆得都要发霉了,正在商量着拉到造纸厂去当纸浆原料呢。”
“浪费啊这些实验资料也都是宝贝啊”林振华忍不住哀叹道。
有一些人的心目中,最终的实验结果才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为了得到一个最理想的结果,技术人员们可能要进行数千次的实验,这些失败的实验记录本身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它可以告诉你哪条路是走不通的,这样未来你就没必要再去重蹈覆辙了。
林振华曾经听人说起过一个故事,说某单位引进了一项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技术人员们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方案,结果全都失败了。后来,对方的技术员过来了,告诉我们的技术员说,这些改进方案都是他们曾经试验过的,并且都被证明是无效的。
如果在引进技术的时候,能够同时把对方的失败记录也引进过来,那么这样弯路就不至于出现了。
此外,有时候失败的实验可能会包含着一些重大的启示,科学史上有过无数这样的先例,科学家们在实验一项技术的时候,由于失误或者其他原因,竟然无意中取得了更有价值的成果。
“林总,现在苏联的情况就是这样,莫斯科那边多少还有人管,到了远东这边,就是天高皇帝远,根本没人管事了,你想要什么东西都能弄到。如果你对这些技术资料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去帮你全弄过来。”吴杰说道。
“我当然感兴趣。”林振华道,“吴总,你提供的这个信息太重要了。这样吧,我这边会安排几个人,请你带他们过去和苏联的技术人员联系,他们能够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哪些资料没有价值。具体的交易过程,由你掌握,你该从中挣多少钱,我们都可以商量。”
“老吴,林经理是个厚道人,你可不能黑他哟。”陈天皮笑肉不笑地点了一句。
“这是不可能的”吴杰像是被侮辱了一样,急赤白脸地说道:“我虽然是个倒爷,可是我也爱国啊。我知道,陈总、林总,你们都是给国家干大事的,我黑谁也不能黑你们啊。这些技术资料,有些人弄到手以后,就转手卖给日本人去了,我不干这种事,我要卖也是卖给咱们中国自己人,是不是?”
“呵呵,吴总误会了。”林振华连忙打圆场,“陈哥也是关心我,我这个人倒是一向没什么经济头脑,对价钱什么的,不太了解。吴总的为人,我是充分相信的,技术资料方面的问题,我就拜托吴总了。我肯定也不能让吴总白跑腿的,该你拿的利润,怎么也得保证,这也是吴总的辛苦钱嘛。”
“那是,那是。”吴杰也呵呵地笑了起来。
吃过饭,三个人离开了东来顺。吴杰打了一辆出租车,返回他自己所住的宾馆。林振华则上了陈天的吉普车,让陈天送他回宾馆。
车一上路,林振华便对陈天感激地说道:“陈哥,今天可真谢谢你了,你给我引见的这个人,对我非常重要。”
“呵呵,我就知道你对他会有兴趣的。”陈天道,“他是经人介绍找到我的,本来是想向我推销那些技术资料,可是我对技术了解不多,也没知道这些资料的价值何在,所以就把他引见给你了。”
林振华笑道:“陈哥,你这话可就言不由衷了。就算你对技术了解不多,你们系统内各种能人可不少,不可能没人了解这些资料的价值吧?我看你找我来,分明是想让我当这个冤大头的。”
“知我者,林总也。”陈天也哈哈笑了起来。
原来,吴杰向陈天推销这些技术资料的时候,陈天已经敏感地察觉出了这些资料的价值。他本来就是在秘密战线上负责搜集技术情报以及技术装备的,即便是在专业上不太对口,便对于情报价值的敏感性是远高于林振华的。
陈天自己没有与吴杰进行交易的原因,在于他手头没有足够的经费。他也曾去找过科工委的洪丰、宋定祥等人,他们对于苏联的技术资料也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但却只愿意为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买单,能够拿出来的钱是非常有限的。
苏联这些从各个研究所、高校、工厂里所流失出来的技术资料,本身是良莠混杂的。人家开价说100美元一份资料,也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资料可能根本就没什么价值。要想去芜存精,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这样的成本,无论是陈天还是科工委的洪丰,都无力承担。
安全部门和国防科工部门听起来风光无限,但事实上离了钱也都是寸步难行的。国家给这些部门的财政拨款毕竟是有数的,方方面面分摊下去之后,能够留下来干点大项目的钱就非常有限了。像刘向海那个推进器研究所,一年的经费也就是几百万,发完工资之后,剩下的钱也就够维持日常的一些科研工作,根本别指望还有余钱来买什么苏联的废纸。
在这种情况下,陈天便想到了林振华。他知道林振华手上有钱,而且林振华对于技术的痴迷是别人无法相比的。陈天的想法非常直接,他希望林振华出钱与吴杰合作,把苏联的这些宝贵资料购买回来,然后他再想办法从林振华手里把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资料弄走。这样一来,出钱的是林振华,而得到实惠的是国家。林振华称自己是个冤大头,指的就是这个了。
“陈总,我可告诉你,这些资料到了我手上,我也会待价而沽的。什么技术值多少钱,我心里也有数。你们如果想要从我手上弄到这些资料,同样得给我付钱,少一分钱,我也不卖。”林振华严正声明道。
陈天笑道:“振华,别价,咱们好歹也是合作伙伴不是?你要去苏联弄资料,也离不开我们给你帮忙吧?到时候我们拿小头,你拿大头。涉及到国防方面的资料,我们拿走,涉及到民用科技方面的,全归你了。”
378白拣一般
378白拣一般
林振华在陈天面前自称冤大头,其实也就是开开玩笑而已。他当然知道,要从苏联往回弄资料,离开安全部门的支持,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仅仅是一两份图纸,以目前苏联的乱象,随便混在哪件货物中运回来也都可以。但现在他所盯上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即便是用火车来装,估计也得若干节车皮,这可就不容易蒙混过关了。
这样的难题放到陈天手里,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实在不行,他可以利用走私贩子的通道把东西弄回来,反正边防和他们本来也是一家的。
既然需要请陈天帮助,那么陈天收点过路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陈天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一些与国防工业相关的资料而已。林振华把这些资料提供给陈天,自己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因为陈天要这些资料,是用于国防工业系统,与林振华所涉足的民品市场并不冲突。
“好吧,看在陈哥帮我牵线的份上,我可以少收点钱。”林振华装出一副心疼的样子,说道。刚承诺完这点,他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陈哥,你要资料也可以,不过,翻译整理这些资料的工作,你得帮忙。”
陈天道:“开玩笑,这事我哪帮得上忙?如果顺利的话,咱们差不多得从苏联搬一个图书馆回来,你算算看,这得有多少人手才能把资料都翻译过来?”
“我没让你出人手。”林振华道,“但你帮我找块场地应当不困难吧?”
陈天一愣,问道:“怎么,这些东西你不打算弄回浔阳去处理吗?”
林振华摇摇头道:“我刚才盘算过了,这些资料估计只能放在北京处理。能够处理这些资料的人,一要懂俄语,二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而且起码要不少于100人。这么多专业人员,我只能在北京才能凑齐。”
“你说得对。”陈天也回过味来了,他思考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人手的问题,我也帮你打听一下,我知道有一些高校、科研院所里有过去学俄语的教授、工程师之类的,我们可以把他们聘过来。当然,他们的报酬得归你出。”
“嗯,好吧。”林振华答应了。他刚才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如果要雇100名专业人员来做这些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按月薪200元计算,一年是24万,这个费用他是完全能够承担得起的。未来,从这些资料中哪怕只是找出一份有用的,其价值也远远不止24万了。
陈天继续说道:“至于场地,我倒是有现成的。香山脚下有一个废弃的军营,原来是北京军区一个作训团的驻地,百万大裁军以后,就撂荒了。我回头联系一下,把这个军营拨给你用,你看如何?”
“太好了”林振华喜出望外,“陈哥,这个军营以后是不是就归我用了?实在不行,我出点钱买下来也成啊。”
“你先用着吧,我估计部队也不会再想要它了。”陈天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如果实在想出钱的话,就出点钱帮我们系统盖两幢房子吧。”
“这个……从长计议吧。”林振华笑着把陈天的话当成了拂面的清风。
这个意外的插曲,让林振华一下子又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他忙得四脚朝天,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来用了。
林振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调动了包括卫景文、范世斌、刘兆华、王海胜等在内的一批技术人员,让他们分期分批随着吴杰一起前往苏联,去洽谈购买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事情。
一开始,到苏联去的这些技术人员还想着精挑细选,讨价还价。到后来,大家终于认识到,苏联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所沉淀下来的技术实在是浩如烟海,要一样一样地去挑选,没有十年八载的时间就不可能完成的。悟透了这一点之后,大家也就不再费神了,只要是觉得大概过得去的资料,一律打包买下,然后装车运回中国。
苏联的情况,正如吴杰所说的那样,已经完全失控了。各个单位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地给自己谋私利,只要有人肯出钱,让他们卖什么东西都可以。无数有形和无形的财富,就这样迅速地流失出去了。
在北京西北郊的山里,一座沉寂已久的军营突然变得喧闹起来。先是来了一支建筑队,把几处原来用于存放武器弹药的库房进行了改造,使其变成防潮、防尘的档案室。接着,一卡车一卡车的档案袋不知从什么地方源源不断地运来,被分门别类地放进了仓库。
一群从各单位聘来的退休教授、退休工程师住进了兵营,据说是在从事一项保密工作。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上百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学院以及其他几所大学的俄语系学生,他们在进入这所兵营之前,专门接受了三天的保密教育,而且一个个都和汉华重工签了保密协议,承诺不把自己工作的内容泄露出去。
一场规模空前的资料整理工作悄然展开了,工作人员们从那些积满了灰尘的档案袋中翻出一份份实验记录,将其进行编号,归类,并且撰写相关摘要,建立起一套检索系统。那些被鉴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则由专门人员进行全文翻译,然后迅速转交给相关单位,以便尽快应用于生产实践。
香港的钱元平律师也赶过来了,他为这座曾经的兵营带来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字样。这个研究所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是林振华委托钱元平在他所设立的专利基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钱元平目前已经正式成为汉华的一员,担任了技术情报研究所的主任。
除了情报资料以外,一大批机器设备也被运回了中国。陈天利用他的系统,贿赂了苏联境内铁路沿线的官员,于是这些官员就睁只眼、闭只眼地听任一列又一列的平板车拉着重型装备驶出了苏联的国境。
苏联机器给人的感觉是傻大黑粗,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用料充足,坚实可靠。一些重型机床的机身都是实打实的整块铸铁,这使得这些机床在运行时床身的震动十分微弱,能够更好地保证机加工的精度。
大多数的苏联设备都被送到了鲁中机床厂,其中有一些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些则会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性能提升一两个档次。鲁中机床厂作为一家生产重型机床的企业,需要进行许多大型机件的加工,这批苏联设备正好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真是好东西啊”看着一台从乌拉尔某坦克工厂拆解回来的6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鲁中机床厂的车间里被重新搭建起来,马胜凡感慨万千地对林振华说道。
在许多重型机械装备中,都会包括一些大型的锻压件,例如核电设备的外壳、大型水轮机转子、船用曲轴、重型机床主轴等等。要生产这些大型锻压件,必须依靠大型锻造水压机。在当时,国内只有上海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和第二重型机器厂拥有3台万吨以上的水压机,一重另外还有一台6000吨水压机。鲁中机床厂过去要锻造大型锻件的时候,只能送到上海重型机器厂去加工,十分麻烦。
如今,鲁中机床厂也拥有了自己的6000吨水压机,这意味着鲁中机床厂的装备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尚不足以与一重、二重这样的国内龙头企业平起平坐,但差距也已经十分有限了。
“老马,你猜猜看,弄到这台水压机,咱们花了多少钱?”林振华笑着对马胜凡问道。
“我估摸着,怎么也得奔着1000万以上吧?”马胜凡说道。建一台全新的水压机得花费几千万元,这一台虽然是二手货,但成色还非常新,所以马胜凡估计价格也低不到哪去。
林振华得意地说道:“我告诉你,这台水压机,我花了不到50万美元,合着人民币,也就不到200万吧。”
“才200万”马胜凡惊喜道,“这不跟白拣一样吗?”
林振华道:“可不是白拣吗?这50万里面,还包括了要付给这十几位技师的钱呢。”
说着,他指了指正在帮着安装水压机的十几位苏联人,安装水压机是技术活,没点经验还真是玩不转的。林振华在花钱买下设备的时候,就已经把安装的事情也一并谈妥了。
“这些人,如果能够留下就好了。”马胜凡小声嘀咕道,“小林,咱们鲁中机床厂过去没搞过这么大的水压机,我真担心咱们的工人拿不下来呢。”
林振华道:“这就看你马厂长的个人魅力了。如果你能够出得起钱,要让他们留在中国工作,也并非不可能。”
“他们要多少工资?”马胜凡问道。
林振华道:“我让人打听过了,他们现在在苏联国内的工资是一个月200卢布,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大约是0。6比1,也就是说,相当于330美元的样子,你能给得起吗?”
“差不多1000块钱人民币了。”马胜凡迟疑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价钱也不算贵,怎么着人家也是从外国来的嘛,工资高一点也是正常的。这几位干活的劲头还真是挺不错的。”
“呵呵,那就由你去和他们商量了。”林振华道,“老马,现在设备到位了,技术也有了,订单也积了一批,下面就看你老马如何做了。”
马胜凡把胸脯拍得山响,说道:“小林,你放心吧,就冲着咱们现在的技术实力,今年3个亿的产值,绝对没问题。明年做到6个亿,后年10个亿,我敢立军令状。”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379到非洲去
379到非洲去
林振华在忙活着筹备30万吨乙烯以及消化苏联资料的同时,一颗心还悬着另外的一件事,那就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南部苏丹的锡雅炼油厂工程。时下已经是1989年初,从非洲传回来的消息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马上就可以点火试运行了。
这个工程因为涉及到政治方面的考虑,最终是由兰武峰和齐月出面,在缅甸注册了一家名叫风林的公司来承接的。汉华重工把设备出售给风林公司,然后由风林公司再转卖给锡雅部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也全部由汉华重工方面派人前往非洲去完成。整个项目包括土建和设备在内,合同金额3亿美元,其中2。5亿由风林公司转付给汉华,余下的5000万就是风林公司的收益了。
当然,风林公司拿这5000万美元也不是没成本的,由于南部苏丹战乱频繁,风险四伏,兰武峰在缅甸组织了一支由知青战士担任指挥官的雇佣军,前往非洲负责项目的保卫工作。
炼油厂的点火试运行是一件大事,汉华方面决定派出有份量的领导前去参加点火仪式。在项目投产之后,汉华重工还要与锡雅部落协商项目款的支付问题。
按原定设计,锡雅炼油厂的年加工能力是50万吨原油,建成后,能够年产汽油和柴油约40万吨。当前周围几个国家的汽柴油价格平均是每加仑2美元,这样算下来,一吨汽柴油的销售价格大约在700美元左右,锡雅炼油厂一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2。8亿美元。
为了保证项目款的支付,锡雅炼油厂的产品销售将由中非两国的人员共同管理。销售收入在扣除成本之后,一部分留归锡雅部落用于百姓生活以及购买武器装备,另一部分就要汇往缅甸的风林公司。全部项目款加上利息,将用4至5年的时间收回。
这样大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前往的。但是,公司的董事长谢春艳、总经理苏宝成等都是50多岁的人了,如果是去美国、欧洲这样的地方去出差也就罢了,要让他们去非洲这种条件艰苦的地方,林振华也觉得于心不忍。不过,林振华自己似乎也走不了,因为妻子杨欣的肚子已经日渐大了起来,他马上就要当爸爸了。
“振华,锡雅的这件事,就由我去吧,你在家里侍候月子更重要。”在开会讨论这一事项时,项哲体贴地对林振华说道。
项哲的职务仍然是总经理助理,但与两年前相比,他这个总助的权力和地位都已经大不相同了。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整个汉华重工高层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项哲头脑清晰、办事稳重,是一个理想的总经理人选。相比之下,林振华的长处在于富有远见以及敢于开拓,但在日常管理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因此,他当一个董事长更为合适。
现在汉华重工的日常事务都是由项哲在进行管理,林振华成天东奔西走,搞点合纵连横的战略活动,两个人的配合十分默契。刘宝成和谢春艳在公司里现在只有一些象征意义,都是等着过几年退休,然后就把位子腾出来给这两个少壮派了。
林振华道:“这样不好吧,锡雅部落那边,最早是我接洽的,他们和我比较熟悉。这个时候我不出场,不太合适。至于侍候月子,我也插不上手,杨欣的爸妈都在,还有岑大嫂也说了会帮忙,我在不在场都无所谓的。”
“这可不行。”朱铁军说道,“小林,你们现在和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我们那时候生好几个孩子,谁也不当一回事。你们现在都是只生一个,这个时候你不在杨欣身边,她会有意见的。非洲那边,实在不行就我去吧。”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