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11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了一些中国口味的菜肴,这让老刀总算是找着回家的感觉了。在饭桌上,他手里握着一个大号的酱肘子,吃得满脸油光,眉开眼笑的。

    “老刀,我听说你这次是主动要求留下当人质的,不错不错,没给咱们系统丢人。”陈天端着一杯酒,走到老刀的身边,对他说道。

    老刀举起酒杯,和陈天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呵呵笑道:“陈处过奖了,其实我一看奥里酋长那个态度,就知道留下来也没什么危险,所以嘛,就主动提出来了。”

    陈天诡秘地一笑,道:“不过,我听说你留下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哦。”

    “什么原因?”

    “我听说汉华公司有个漂亮姑娘也留下了,你留下的目的,不会和她有关吧?”

    “陈处,这可不能乱说啊。人家咏梅可还是单身呢。”老刀的脸微微有点泛红。还别说,留在这里的几天里,他和罗咏梅相依为命,还真的擦出了一点点朦胧的火花。罗咏梅是个疯丫头,疯到二十八九岁了,还没有找男友,和老刀还真有些般配。至于下一步如何发展,那就看缘份了。

    陈天道:“我怎么记得你也是单身啊?”

    “我这个体型……唉,陈处,你从国内跑到这来,不会就是为了给我牵线的吧?”老刀连忙回避问题了。

    陈天收起了调侃的神色,压低声音问道:“老刀,你在这里呆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收获?”

    老刀道:“我和奥里谈过几次,和部落里其他一些有文化的官员也谈过,他们都说美国人曾经试图拉拢他们,想利用他们打代理人战争,把我们的势力挤出去。不过,他们也说了,在这一带,中国人的形象非常正面,有许多部落都愿意与中国人合作,而不愿意与西方合作。”

    “出来之前,我去调阅过档案。过去,咱们国家在这一带的投入不少,派遣过好几次医疗队,还帮当地修建过医院和学校。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好,应当和李惠他们当年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陈天说道。

    老刀点点头道:“我也向一些百姓了解过,他们对20多年前的中国医疗队印象很深,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说别的国家也有往这里派遣医疗队或者其他志愿者的,但那些西方人在当地人面前总是端着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只有中国人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尊重的。所以,他们对中国人觉得更为亲近。”

    “看出来,这些老黑还能分辨得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陈天嘀咕道。

    老刀道:“陈处,你可别小看黑人了,其实黑人只是性格淳朴一些,但并不傻,他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的。”

    “不傻就好。”陈天说道,“老刀,你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具体的任务等回到工地以后,我再跟你详细交代。”

    “是”老刀严肃地答应道。

    在陈天和老刀密谈的时候,林振华也正和奥里聊得红火呢,在一旁陪同他们聊天的,有朱铁军、李惠等人,以及沃赫尼部落的一些核心人员。

    “奥里酋长,这一次的事情,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不打不相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要精诚合作,共同建设属于非洲人的新家园。”林振华对奥里说道。

    奥里道:“林先生,关于这一次的事情,我非常抱歉。我向你保证,从今以后,我就和中国人是一家人了,你们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们需要我做什么,我都一定会做到。”

    林振华指着在另一桌上正喝得五迷三道的瓦希尔,对奥里说道:“奥里酋长,我们和瓦希尔部长已经讨论过了,我们希望能够把周围的20多个部落联合起来,扩大采油的范围,同时建设几家新的工厂。如果这些事情都能够办到,那么我们这20多个部落很快就能够富裕起来的。”

    奥里说道:“太好了,林先生,我愿意为你们去做联络其他部落的事情。我和很多部落的酋长都认识,我只要跟他们说,这个联盟是由中国人发起的,他们一定会愿意加入的。”

    林振华道:“为了表达我们对非洲人民的诚意,应李惠主任的要求,我们决定为当地捐建5所医院,每所医院包括100张病床。医院所需要的医生,我们会从中国聘请一部分,同时在喀土穆聘请一部分,最后就是在当地培养一部分。这5所医院建成后,将会极大地改善你们本地的医疗条件,尤其是降低婴儿死亡率以及疟疾、腹泻等疾病造来的死亡。”

    “是吗?这太好了”奥里拍掌道,他当然知道,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地方,新建5所医院能够给当地人带来多大的福祉。他扭头看着李惠,说道:“中国妈妈,这是你向林先生建议的吗?实在太感谢你了。”

    “奥里,你应该感谢林经理才对,这是他们汉华重工集团出的钱。”李惠笑着说道。捐建医院这件事情,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林振华提了一句,结果林振华就满口答应了,这让她也觉得非常感动。

    林振华答应捐建医院,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看到了当年援非医疗队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有意效仿一下。非洲是林振华对汉华重工的战略构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必须要精心策划,提前布局。建5所医院的投入大约需要一两百万美元,这些钱他完全可以从锡雅炼油厂的项目利润中支付出来。有了5所医院作为平台,他要想构建一个由汉华重工作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就要容易得多了。

    “奥里,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5所医院,都叫做汉华中非友好医院,而且将聘请李惠主任作为名誉院长。”林振华呵呵笑道。

    “是吗?中国妈妈,你真的要留下来当院长吗?”奥里对李惠问道。

    李惠微笑着说道:“我当然不能留下来不走,我在中国还有工作呢,而且我的丈夫和孩子们也都需要我。不过,我已经答应了林经理,我会经常过来,每年会在这里呆几个月的时间,处理医院的事务。”

    “对了,李姐,我倒想到一个主意。”林振华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一个点子:“我想聘你为我们汉华重工的亲善大使,专门负责我们公司对非洲的各种慈善活动,你看如何?”

    亲善大使是专门负责代表企业出面做各种亲善活动的代言人,亲善大使的形象直接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没有人比李惠更适合当亲善大使的了,只要把那张她抱着4岁时候的奥里的照片印出来,那就是活脱脱的一个中非友好的象征啊,比什么言语的宣传都更加有说服力。以李惠对非洲人的那份感情,她一定能够把这件事做得非常漂亮的。

    “小林,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李惠吃了一惊,“这事你事先也没跟我商量过啊,还有什么亲善大使,我哪懂什么外交啊。”

    林振华笑道:“李姐,我这不就在和你商量吗?亲善大使可不用懂外交,你只要想着如何在当地搞慈善事业就可以了,资金方面,由我们汉华重工提供。另外,聘请你工作不是无偿的,我决定,每年付给你1万元的报酬。”

    最后一句话,林振华是压低了声音说的,这种事情可不能让其他人听到。每年1万元的报酬,在当年绝对是一个高得惊人的标准了,但林振华愿意付出这么多钱。在后世,要聘请一位名人担任亲善大使,出场费可是论着百万计算的。在林振华看来,那些从小到大没办过一件人事的影星、歌星们的,连给李惠提鞋的资格都不够。

    “1万元”果然,李惠像是被踩着脚一样,几乎要跳起来了,“小林,你这也太夸张了,我一年的工资才不到2000块钱呢。”

    林振华小声道:“付给你1万块钱报酬,一点也不多。你为国家做的贡献,完全值这么多钱。这样吧,报酬的事情,我们回去再谈,亲善大使这件事,你就答应下来吧。”

    “嗯,中国妈妈,你来当亲善大使,我第一个赞成。”奥里也跟着起哄道。

    “可是,这符合咱们的外交政策吗?”李惠看着薛连山和姜雅菁,为难地问道。

    薛连山和姜雅菁小声地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姜雅菁说道:“李主任,林经理的这个任命,是他们企业的行为,并不违反我们的外交政策。在非洲开展慈善活动,也是我们外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你们以后注意加强和我们外交部门的信息交流,确保双方的行动能够保持一致,就完全可以了。”

    李惠微笑着点点头道:“那好,我就当好这个亲善大使吧。”

    388点火仪式

    388点火仪式

    在随后的几天里,林振华、李惠、陈天、老刀等人组成一个亲善代表团,展开了穿梭外交。他们在奥里和瓦希尔的陪同下,访问了周围的十几个部落,与这些部落的首领们畅谈友谊,相约结成合作联盟。

    当然,要让人家愿意与你结盟,并不是光靠嘴上说点漂亮话就能够实现的。林振华倚仗的,是汉华重工的经济实力,以及提供装备的能力。南部苏丹的这些部落经济上都非常落后,完全处于农业社会。林振华承诺为他们提供工业设备,帮助他们建立化肥厂、机械厂等等,这就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投奔过来。

    在陈天的倡议下,结盟的这些部落成立了一支联合武装力量,由中方的人员负责帮助进行训练。林振华带来的那些退伍兵摇身一变,都成了军事顾问,享受着走到哪里都有人敬礼的待遇。

    退伍兵们的军事素养也的确让这些部落民兵们叹服。奥里曾经让自己手下的民兵与中国退伍兵们交交手,结果毫无例外地都在三招之内被放倒了。奥里还亲自去看过退伍兵们在沃赫尼部落外面修建的那段野战工事,韩智勇亲自给他解释什么叫环形工事,什么叫倒打火力点,什么叫前出火力点,把奥里说得晕头转向。

    李惠对于林振华答应在部落地区修建医院的承诺非常高兴,但对于他派人去帮助训练部落民兵感到十分愤怒。在她看来,林振华此举,完全就是要在当地培育起自己的代理人,参与地区争霸,这与西方国家的行径毫无二致。

    当着非洲人的面,李惠没有与林振华唱反调,但到了私下的场合,李惠便向林振华兴师问罪了,问他为什么要在当地搞武装力量。

    林振华呵呵一笑,说道:“李姐,你应当记得一句话吧,叫做没有人民的武装,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

    这句话是李惠非常熟悉的,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她也是非常信奉这句话的。林振华这样一问,李惠有些愕然,她迟疑了一会,才答道:“可是,这是说咱们国内的事情,不能用在国际事务上啊。”

    林振华道:“李姐,你看,锡雅炼油厂建成后,当地百姓的生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而这必然会招致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窥瞰。如果他们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怎么能够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呢?”

    “有谁会窥瞰他们呢?”李惠不理解。

    林振华笑道:“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看到南部苏丹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国际帝国主义难道不会插手破坏吗?”

    “我真不明白,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李惠说理说不过林振华,只好自说自话地问道:“你们那位陈处长,到底是一个什么处长?我怎么觉得他有点心怀鬼胎的?”

    林振华觉得浑身暴汗,陈天是做秘密战线工作的,可不就是有点心怀鬼胎吗?李惠看人也的确是够毒的。不过,他没法向李惠解释这些,只能承诺道:“李姐,你放心吧,我们的所作所为,肯定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如果你们在这里胡作非为,我不会放过你们的。”李惠恶狠狠地威胁道。

    这样忙碌了十几天之后,终于迎来了锡雅炼油厂点火投产的日子。

    这一天,炼油厂内外张灯结彩,来自于各个部落的黑人群众聚焦在划定的安全区之外,唱歌跳舞,喜气洋洋地等待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锡雅炼油厂虽然只是一个年产50万吨的小型炼油厂,但建设起来之后,还是极为壮观的。厂区占地2000多亩,各种工艺管线长达100多公里,脱盐罐、加热炉、初馏塔、常压塔、汽提塔、减压塔等各种大型容器密密麻麻,原油罐、成品油罐等星罗棋布。除了这些生产设备之外,厂区里还有办公楼、宿舍楼、停车场、污水处理场、医院等各种设施,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座工业城市一般。

    汉华重工派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已经提前对各种设备进行了联合试运行,确认设备安装情况良好,具备了点火投产的条件。

    上午10点,锡雅部落的酋长毕尔姆与汉华重工派出的代表朱铁军一起,剪断了常减压加热炉前的大红彩带,宣布点火仪式正式开始。

    车间里的工人们按部就班地开始操作,他们按动电钮,启动了加热炉。燃料从喷头中**出来,在加热炉内燃烧起来。随后,原油通过输油管道,进入加热炉内的管子里,被加热成高温油品,然后再被输送到蒸馏、催化裂化等装置中,被分解为柴油、汽油和煤油。在这里负责操作的工人,都是当年石化机的熟练工,他们如今都已经是汉华重工的骨干人才了。

    工业部长瓦希尔一直站在汽提车间外焦急地等待着,当车间里传出第一批汽油已经提炼成功的消息时,他迫不及待地冲进车间,让工人为他装上了一桶刚刚炼制出来的汽油,然后拎着那个油桶,大步流星地跑出来,来到安全线外。他把油桶高高地举起来,对着围观的人们大声地宣布道:“快看,这就是我们自己炼出来的汽油我们拥有自己的汽油了”

    几名属下把一辆清空了油箱的汽车推到瓦希尔的身边,然后把瓦希尔手中的汽油注入了汽车里。瓦希尔亲自钻进驾驶室,拧动钥匙,汽车的引掣欢快地响了起来。

    “成功了”

    “这是我们自己的汽油”

    “我们有汽油了”

    围观的人们狂欢起来,瓦希尔开动汽车,绕着厂区缓缓而行,前来参观点火仪式的黑人们便跟着这辆用锡雅部落自己的汽油所驱动的汽车奔跑起来,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地喊叫着各种口号,厂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除了那些纯粹看热闹的人之外,参加观礼的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人群,那就是南部苏丹各地以及周边几个国家来的油品公司的代表。

    过去,中部非洲各国的汽油和柴油都是来自于外地,有些甚至是漂洋过海从美国、欧洲等地运来的。由于运输成本高昂,加上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当地成品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人均GDP才两三百美元的国家,汽油价格比人均GDP两万美元的美国还要高出一倍多。

    如今,锡雅炼油厂投产了,使用的是当地出产的石油,成本低廉,运输也方便,大家谁不想抢先一步与锡雅炼油厂签订供货协议。

    对于这些油品公司的代表,瓦希尔早有安排。他交代人专门把汽油、柴油的样品拿出来,交给各家油品公司进行检验。油品公司的技术人员用自己携带的设备检验过之后,一致认为,锡雅炼油厂炼制的油品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达到了进口油品的水平。

    这一来,大家便不再怀疑了,一窝蜂地涌向瓦希尔事先准备好的签约室,开始预订各种油品,一张张支票如雪片一般飞向锡雅炼油厂的财务。事后,经瓦希尔统计,短短半天时间,锡雅炼油厂就得到了7000万美元的订单,光预付款就高达2000多万美元。瓦希尔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他干了这么多年的工业部长,手上甚至连500万美元都不曾拿过呢。

    “朱先生,林先生,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锡雅部落带来了富裕。”毕尔姆站在高处,目睹着眼前的盛况,微笑着向朱铁军和林振华伸出手去。

    朱铁军、林振华分别与毕尔姆握了握手,并向毕尔姆表达了祝贺之意。

    其他十几个部落的酋长也都到了,他们纷纷走上前,向毕尔姆祝贺,同时表达了希望与锡雅部落共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大家都知道,那些黑乎乎的石油经过炼制之后,再从管道里流出来的可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了。大家心里充斥着各种羡慕嫉妒恨,但脸上都是笑吟吟的,就像自己家里发了财一般。

    锡雅部落在当地本来就是一个大部落,现在有了炼油厂这样一棵摇钱树,实力顿时又翻了一番。周边的部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投向锡雅部落,成为联盟中的一员,要么就是投靠一个外国势力,与锡雅部落为敌。

    经过林振华等人前一段时间的斡旋,这些部落都选择了前者,准备投奔到锡雅部落的麾下了。大家名义上是组成一个联盟,但实际上谁都清楚,这个联盟是以毕尔姆领导的锡雅部落为核心的,其他部落必须唯毕尔姆的马首是瞻。

    “毕尔姆先生,炼油厂已经投产了,我希望你能够信守过去的诺言,维护好我们之间的友谊。”林振华对毕尔姆说道。

    毕尔姆道:“林先生,你放心吧,我能够分辨得出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有那么多国家的人在这里推销他们的和平方案,但只有你们中国人脚踏实地地为我们建设了炼油厂,这件事让我更加相信了一点,中国人是我们非洲人的好朋友。”

    “谢谢毕尔姆酋长的信任,我期待着我们下一步的合作。”林振华说道。

    389砺炼的机会

    389砺炼的机会

    参加完点火仪式回到驻地,林振华先后接到了两个来自于国内的越洋长途。

    第一个电话是杨欣打来的,向他通报孩子已经平安诞生,是个七斤重的女孩。杨欣是在医院的产房里给他打电话的,作为副总经理的夫人,早有人帮着把电话线一直给她扯到了床头,这让她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林振华联系上。

    “小欣,你辛苦了。”林振华说道。

    “还好,生得挺顺利的。”杨欣答道。

    “女儿在旁边吗?”林振华问道,“让她过来接电话。”

    杨欣浅浅地笑了起来:“你瞎想什么呢,她现在连眼睛还睁不开呢,哪会接电话呀。”

    “那把她抱过来,让她哭一声给我听听也好吧?”林振华要求道,初为人父,能够听听孩子的哭声,也是一种幸福。

    杨欣为难了一会,说道:“她睡得正香呢,要不,等她醒了我再给你打电话吧。”

    林振华道:“算了,小欣,你还是先休息吧,我听人说,刚生完孩子很累的,你要多休息。对了,现在谁在你身边照顾你?”

    杨欣道:“我妈,还有效兰嫂子,有她们照顾就足够了,你不用担心。还有,佳乐也来过,对了,她是和小方一起来的,看来他们俩真的有戏呢。”杨欣说着说着就开始八卦起来了。

    “呵呵,那可太好了。”林振华由衷地说道,关于沈佳乐和方延武之间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而且一直都在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听说女儿已经出生,家里也没什么需要他操心的事情了,林振华便说道:“小欣,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不急着赶回去了。我好不容易到非洲来一趟,就顺便把这边其他的事情都处理完再回去吧。”

    “没事的,你安心工作吧,注意安全。”杨欣说道。

    “你放心吧,黑叔叔们对中国人好着呢。”林振华嘿嘿笑道。

    刚挂断杨欣的电话,没等林振华坐下来喝口水,铃声又响了起来。林振华拿起听筒一听,里面居然是何海峰的声音。

    “小林,非洲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何海峰问道。这一次非洲的人质事件在国内没有宣传,但林振华临走前还是向何海峰通报了一声。现在时间过去了快一个月了,何海峰是专门打电话过来询问此事的。

    “已经处理完了。”林振华道,“人质已经安全获释,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我们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现在劫持我们人质的沃赫尼部落已经成为我们最忠实的盟友了。”

    说到这,林振华便把李惠和奥里的事情向何海峰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听得何海峰唏嘘不已:“小林,这真应了那句老话啊,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想不到20多年前派遣援非医疗队的事情,居然能够在今天帮上你们的忙。”

    “是啊,老何,我从这件事里得到了一些启发,有些事情,我们的确应当提前布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许我们今天做的一点点事情,20年后就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呢。”林振华道。

    “你这个小林,总是能够比别人看得远一点啊。实践表明,很多事情,都让你说中了。就比如说现在的事情,你其实早就预见到了。”何海峰话里有话地说道。

    林振华心念一动,问道:“怎么,老何,出什么事情了吗?”

    何海峰压低了声音问道:“你在非洲,有没有听到有关国内的事情?”

    林振华抬眼看了看日历,时间已经是89年的四月底了,国内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林振华心里是有数的。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说道:“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何海峰道:“事情被你说着了,目前北京的形势不太好,思想很乱。我幸好离开了体改委,现在体改委的确成了风口浪尖,计委这边毕竟是经济部门,情况还好一些。北京这边,我担心会出大事。”

    林振华道:“老何,北京的事情,我在这里也听说了一些。我不在国内,也不知道事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过,根据我的猜测,这一次的事情恐怕不会太简单,会比86年那一次闹得更严重。这种时候,你可别犯错误哦。”

    “你放心吧,小林。”何海峰郑重地说道。如果换成别的时候,林振华这样没大没小地跟他说话,恐怕他已经要反过来教训林振华一番了,但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知道林振华是在为他担心,这份好意他是不能辜负的。

    “呵呵,老何,我失言了,其实你比我更知道该怎么做的。”林振华笑道,说完,他又想起了另一件事,连忙问道:“对了,老何,岚岚怎么样?她们大学生可是最容易冲动的。”

    何海峰叹道:“唉,我真管不住她了,她现在热血沸腾,成天在学校里也不知道干什么。难得回一次家,我随便说她一句,她能跟我辩论一个小时,满嘴都是新名词。”

    “要不……”林振华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其实,林振华在此前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想把何岚招到香山脚下的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去帮忙,只要把她困在山里,拖到七月份,等外面的事情尘埃落定了,也就不怕了。说心里话,他真的很担心何岚会在这一次的风波中出事情。

    然而,现在他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这种改变是源于与李惠的谈话。那一次,李惠对他说,一个人一生中应当有过挥洒热血的经历,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林振华想,对于何岚这一代人来说,这一次的风波是人生中一次不可多得的砺炼,对于何岚的成长应当是有好处的,也许他不应当剥夺何岚去经历风雨的权利。

    推而广之,对于其他的青年学生,也是同样的情况,谁能说经历一次这样的风波对于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呢?想到此,林振华也就决定不动用自己的金手指去改变历史了。

    “老何,岚岚那边,我觉得由她去吧。”林振华说道,“只是要提醒她注意一些安全就是了。”

    “我的想法,也是让岚岚去见见世面,所以也没有太多干预她。不过,你说得对,要提醒她注意点安全。”何海峰说道。

    “对于这种事情,她简单地参与一下,问题应当不大,但千万不要去当领导者。未来真的有什么变化,法不责众,普通学生应当不会受到牵连的。但如果当领导者,就很难说了。”林振华分析道。

    何海峰道:“你说得对,我回头会把你的话转告她的。现在我说话已经不管用了,你的话也许她还能听得进去。”

    接下来,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别的,何海峰对于林振华的非洲攻略十分赞同,他还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给林振华出了一些主意,林振华自然是言听计从的。

    接下来的几天,林振华与瓦希尔就未来锡雅炼油厂的生产以及偿还项目款的事情进行了磋商,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

    锡雅炼油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由汉华重工的工人负责运营,非洲本地的工人只能在一些辅助性岗位上工作。要培养一批能够在关键岗位上工作的本地工人,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项目款一共3亿美元,加上利息在内,最终锡雅部落需要向风林公司支付约3。6亿美元。这些钱将从销售成品油的收入中扣除,按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估计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还清。风林公司拿到这些钱后,将会把其中大约3亿美元的资金支付给汉华重工,余下的是风林公司的收入。

    对于汉华重工来说,这笔生意是非常划算的,汉华提供的设备按国内的价格计算,才1亿多人民币,加上运费、设备安装费等等在内,折算成美元不超过5000万,而最终能够拿回来的差不多有3亿美元,利润高得惊人了。

    “瓦希尔部长,下一步,你还有什么打算?”在谈完炼油厂的事情后,林振华问瓦希尔道。

    瓦希尔踌躇满志地说道:“这个炼油厂的项目非常成功,这让我对于做工业已经完全有信心了。下一步,我打算对炼油厂进行扩建,把产量提高到每年100万吨,同时增加合成氨和尿素的生产。我已经和宋启源先生谈过了,他在缅甸有一家航运公司,他愿意帮助我们运输成品油,把成品油销售到东南亚一带去。”

    “我看好你哦。”林振华呵呵笑道。锡雅炼油厂要扩建,瓦希尔毫无疑问还是要请汉华重工来提供设备的,这又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大项目。

    南部苏丹目的的确是非常贫困,但如果地下的石油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个地区要富裕起来也是非常快的。有了锡雅炼油厂这样一个项目作为示范,未来其他部落如果要建炼油厂,自然还是会找汉华的,这可就是一笔长期的买卖了。

    “瓦希尔先生,我们先把这个炼油厂经营好吧,等到挣了钱,我们还可以再上乙烯项目,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正在搞30万吨乙烯工程呢。”林振华在瓦希尔面前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馅饼。

    瓦希尔道:“我想我们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到时候,我一定请你们来为我们建乙烯工程。”

    390解决温饱

    390解决温饱

    锡雅炼油厂这边的运作,并不需要林振华亲自坐镇,前期在这里负责设备安装的孔海江和曹文强在管理方面做得都不错,还有一些老师傅把关,这就足够了。

    林振华安排孔海江和曹文强两个人担任锡雅炼油厂的中方经理,轮流驻守非洲,每次以半年为期,两个人都欣然地接受了。派驻非洲的人员有高额的出国补贴,孔海江是个很顾家的模范丈夫,曹文强则是成家不久,刚刚有了孩子,都属于很在乎收入的人,让他们继续留在非洲,他们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都说非洲的生活条件差,其实在锡雅炼油厂这里,中方人员的生活条件并不差。汉华重工是个非常讲究劳动保护的公司,为员工修建了宽敞舒适的住房,建了食堂、浴室、文化室等设施,各种条件甚至于比在国内还好。

    作为从外国来的技术专家,中方人员在当地还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瓦希尔曾经向他们暗示过,可以找几个当地姑娘来给他们侍寝,不过,所有的中方干部和工人都以有纪律约束为由断然地拒绝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朱铁军、姜雅菁、李惠一行就启程回国了,而林振华则和陈天、老刀等人留了下来,打算去看看汉华重工在非洲其他地方建设的项目。

    林振华等人到的第一站,是乌桑国的北方省。4年前,林振华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提出一个“用1000万美元打造一个工业体系计划”的口号,北方省是第一个响应者。如今,4年时间已经过去,当年播下的工业种子,如今已经开花结果了。

    听说林振华要来北方省,工业部长哈罗雷带着随从们驱车百里,到北方省的边界上去进行迎接。为了从中国进口各种工业设备,哈罗雷曾经去过几次中国,当时林振华也曾接待过他,所以彼此都非常熟悉。双方一见面,哈罗雷便扑上前来,给了林振华一个熊抱。不过,当他试图在林振华的脸上亲吻一番以示亲热时,林振华连忙闪开了。

    “呃,哈罗雷先生,非常抱歉,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这样的礼节。”林振华心惊肉跳地说道。

    哈罗雷大笑起来:“哦,我知道的,我去中国的时候,发现你们中国人非常含蓄。”

    “这位是北京颐东商贸公司的陈天总经理,这位是老刀先生,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员。”林振华向哈罗雷介绍道。

    哈罗雷又分别地和陈天、老刀拥抱了一下。抱老刀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麻烦,那就是老刀的腰围根本不是哈罗雷能够抱得过来的。

    “走吧,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我们北方省的建设成就。”寒暄完毕之后,哈罗雷对林振华等人说道。

    一行人重新上了车,林振华坐在哈罗雷的越野吉普上。哈罗雷亲自驾车,带领众人沿着新修的公路开始巡视整个北方省。

    北方省号称是省,其实面积只有中国一个地级市那么大,人口也只有80万。哈罗雷带着林振华一行首先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工业园区,在那里,林振华等人看到了一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那是当年朱晋文为哈罗雷设计的非洲版“地方五小工业”。

    “这是我们的化肥厂,是由你们汉华重工承建的,前年就已经投产了。现在我们这个厂子生产的化肥不但能够满足北方省的农业生产需要,而且还能外销到其他省去。”哈罗雷兴致勃勃地向林振华介绍道。

    林振华问道:“这么说,现在咱们北方省的农民都已经用上化肥了?”

    “用上了,我们的农业产量从前年开始就大幅度地上涨,前年上涨了30,去年又涨了30,如果今年天气没问题的话,我们有把握再增长30。”哈罗雷道。

    “三个30,这不就意味着粮食翻番了吗?”林振华道。

    哈罗雷道:“对啊,从去年开始,我们当地的饥饿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今年年初,联合国有一个小组来考察过,说我们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已经降到了20以下,属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好水平。”

    儿童营养不良率降到20以下,也的确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在当时整个南部非洲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25左右,乌桑国在南部非洲属于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个数字过去曾经到过30以上的。

    当然,非洲的这个指标并不算是最高的,据联合国的统计,当时印度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是66,孟加拉是68。至于中国,这个指标在当年也高达16。

    “这么说来,北方省也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了?”林振华笑着问道。

    “已经解决了。”哈罗雷自信地说道,“现在我们的目标不是解决温饱,而是要富裕。我们纳勒省长说了,在他的任上,要让北方省的百姓过上像美国一样富裕的生活。”

    “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吧?”林振华直言不讳地说道。

    “你看那个标语。”哈罗雷指着前方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对林振华说道。

    “呃……看不懂。”林振华道。

    哈罗雷这才想起来,当地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而林振华是不懂法语的。他连忙用英语给林振华解释道:“那上面写的是我们纳勒省长在竞选时候对选民的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北方省。”

    林振华只觉得背心一阵发凉,他突然很想去见见这位纳勒省长了,此君很具备穿越者的特征哦。

    “林先生,你看,现在刚刚过去四年,我们北方省已经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我们过去连一个螺丝钉都生产不了,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生产出拖拉机了。”哈罗雷说道。

    仿佛要给他的话做注解一般,随着一阵如坦克师开过一般的隆隆巨响,一辆装满货物的手扶拖拉机从地平线上冉冉开来,垂直向天的排气管里**出浓烟,就像一艘18世纪的战列舰一样威风八面。

    “这就是我们的农机厂自己生产的拖拉机。”哈罗雷自豪地说道,说罢,他又连忙解释道:“当然,拖拉机的图纸,是你们的朱晋文司长给我们提供的,现在我们的农机厂已经能够做到每月生产3辆这样的拖拉机了。”

    “嗯,这也算是零的突破吧,可喜可贺。”林振华讷讷地说道。这拖拉机看起来的确是有些太科幻了,不过,对于乌桑国北方省这样一个毫无工业基础的地方来说,能够自主生产拖拉机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钢铁厂,年产2000吨粗钢。”

    “这是我们的水泥厂,目前我们北方省使用的水泥已经完全自给自足了。”

    “……”

    一路上,哈罗雷如数家珍地向林振华介绍着北方省的工厂,所有这些工厂,都是这几年由中国帮助兴建起来的。从厂区进进出出的,则大多是本地的黑人工人,他们穿着蓝布的工作服,一个个看起来都充满自豪的样子。在众多的黑人中间,林振华偶尔也能看到一两个中国人的面孔,他知道,这应当是各家中国企业派来的技术人员,目前这些工厂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的。

    出了工业区,哈罗雷接着又带林振华等人去看了农村的新面貌,由于连续两年粮食丰收,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了,到处可以看到正在修建新房的农家。哈罗雷介绍道,这些农户建新房用的砖瓦、钢筋和水泥等,也都是本省自己生产的,价格比过去要低得多。据说,现在一些有钱的人家,已经开始使用铁艺的门窗了,这当然也是得益于当地钢铁厂的投产。

    “真没想到,仅仅新建了几座工厂,这里的面貌就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林振华由衷地感慨道,他用来作为对照的,是沃赫尼部落的情况,那边因为缺乏工业,看起来要比这里贫穷得多。

    “这还仅仅是开始”哈罗雷说道,“下一步,我们还要建更多的工厂,我们的百姓需要电器,还需要摩托车,他们要过现代人的生活。”

    “我想他们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的。”林振华道,“不过,要建电器厂,还有摩托车厂,投入可比建前面那些厂子要大得多了。你们现在的农机厂,造几辆拖拉机是没问题的,但要造摩托车,恐怕还差得多。”

    “没关系,我们会继续引进更先进的设备的。林先生,你们中国人能够提供制造摩托车的成套设备吗?”哈罗雷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如果你们能够付得起费用的话,我想我们能够提供的。”

    “太好了,我们现在只相信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设备是最好的。”哈罗雷说道,说完这话,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马屁拍得有点过头了,毕竟他是在西方接受过教育的人,知道中国的工业技术与西方相比,还差出不少。于是,他连忙补充道:“当然,我是指在同样的报价条件下,比如说,花1000万美元,没有哪个西方国家能够为我们提供整套工业装备的。”

    “用我们中国话说,这叫做物美价廉。”林振华笑着说道。

    “是的,是的。”哈罗雷说道。

    在北方省转了一大圈,哈罗雷终于把大家带回了北方省的首府坎戈市,他告诉林振华等人,省长纳勒已经在官邸准备了宴席,要欢迎来自中国的尊贵客人。

    391富裕生活的理想

    391富裕生活的理想

    北方省的省长纳勒只有30来岁,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他的脸上永远都带着微微的笑意,说话的声音带着一种磁性,似乎有点催眠的效果,能够让人迷迷登登地跟着他往前闯。毫无疑问,在非洲这样一片久经殖民统治刚刚获得独立的土地上,这种既有实力又有亲和力的政治家是最受选民们青睐的。

    纳勒与哈罗雷一样,也是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的,在他的心里,充满了西式民主的观念。但他也深深地知道,所有空洞的口号最终都是需要由实惠来支撑的,如果他不能给自己的选民兑现实惠,最终就会被选民们抛弃。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他在当选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