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说道。
安雁端着红酒杯走到熊立军面前,格格娇笑着说道:“熊哥,小妹哪能比得上你啊,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前天在酒桌上把人家的工业部长灌倒了,人家答应拿两万吨钢材跟你换价值4000万人民币的家电呢。你这一笔生意就相当于小妹十分之一的业务额了。”
熊立军苦着脸说道:“雁子,你可别提喝酒了,好家伙,老毛子的酒量你又不是不知道,为了让那家伙喝好,我到卫生间足足吐了三回啊,哥哥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在玩命呢。”
“林哥不是说了吗,俄罗斯遍地是黄金,错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所以,你就玩一回命吧。”安雁对于熊立军的境遇丝毫没有同情之意,她微微一笑,端着酒杯又向人群中走去了。
“唉,命苦啊。”熊立军自凄自怨地念叨着,然后也端着酒杯扎进了人群:“达哇里虚,我这里有质量上乘的彩电,二十一寸平面直角带遥控,你有兴趣吗?”
在宴会厅的一个角上,祁仲谋正在翻译的帮助下,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自称是某工业联合体负责人的俄罗斯官员进行着推销。俄罗斯官员听着祁仲谋嘴里所说出来的种种物资,口水都不知不觉地流出来了。
“你想要罐头?有的是,10个车皮,够不够?有肉罐头,蘑菇罐头,水果罐头,保证都是质量最好的。还有香烟,中国最著名的牌子,中南海,在中国那是最有身份的人才能买得到的,我给你弄两个标准箱。什么?我怎么能弄到,开玩笑,你到中国打听去,还是大家托着蛤蟆镜在街上买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做生意了,我的关系网大着呢。”祁仲谋手舞足蹈地诉说着。
“祁先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这些商品在俄罗斯的市场上都是抢手货。可是,我没有现金可以支付给你,你看有什么办法吗?”俄罗斯官员结结巴巴地问道,他实在是太想得到这些物资了,但整个俄罗斯,哪里能弄到现金来支付这些货款呢。
祁仲谋道:“我知道,这些事情在我出来之前,小林……哦,对了,我说了你也不知道,总之吧,组织我们到俄罗斯来的人就已经向我们介绍过了。没有钱不要紧,我们可以搞易货贸易嘛,你手里有什么物资吗?中国现在非常缺乏重工业产品,你有原材料、机器设备,或者汽车之类的,都可以,我们可以交换嘛。”
“重工业产品?”俄罗斯官员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突然眼前一亮,冒出一句话来:“对了,飞机,我有四架图154,你们要吗?”
“图154”祁仲谋也吓了一大跳,他知道这种机型,这可是最大起飞重量100吨,能够载150名乘客的大飞机啊。惊诧之余,他的心里开始快速地盘算起来。
祁仲谋的中意公司此前已经在俄罗斯开过一些商店,专门销售来自于中国的商品,但这些销售主要是面向零售市场的。这一次,林振华组织大家过来与俄罗斯官方进行贸易,走的是大宗商品批发的路子。
中俄两国的商品,其实有很强的互补性。前苏联过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市场上的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十分短缺。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采取了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大量承接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主要也都是轻工业。前两年,由于市场疲软,中国的许多轻工业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品滞销情况,全国的大小仓库里堆积着数百亿元的积压商品,急于要找到销路。
林振华在与皮尤津沟通之后,向国家计委提出了动员民间力量,与俄罗斯开展大规模易货贸易的建议。国家计委对此事高度重视,会同其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把积压商品卖到俄罗斯去,换回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种重工业产品。
祁仲谋本来就是一个赌性极强的人,遇到这样的好机会,自然是不甘落后。他把自己这些年经商所积聚下来的资金全部抽调出来,再加上银行贷款,足足凑出了价值几个亿的商品,准备到俄罗斯来大赚一笔。
在此前,他已经用那些积压的食品、服装、电器等商品换到了许多各色物资,这些在俄罗斯多得几乎烂街的物资,一旦运回国内就会身价百倍,这足以让祁仲谋这一次的俄罗斯之行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在他所收获的物资清单中,有钢材,有铝材,有重型机床,有载重卡车,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想往他这个清单上再添上四架大型飞机。
可是,我要飞机干什么?祁仲谋对自己问道。飞机和机床、卡车之类的东西不同,飞机只能卖给航空公司,可供选择的客户数量非常有限,而后面两样东西的适用面很广,很容易出手。祁仲谋有心想拒绝这位官员的推荐,可是心里却有另一个念头不可遏抑地勃发起来。
换回钢材和机床算什么?古往今来,有哪个私人能够从海外换回飞机来吗?如果自己能够做成这笔交易,那么即便是10年、20年后,仍然有人会记得自己的壮举,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
“这些飞机都是全新的,是我们当地的航空公司前年刚采购回来的,刚飞了几千小时呢。”俄罗斯官员见祁仲谋脸色阴晴不定,连忙强调道。
“好,成交”祁仲谋下定决心了,他举起酒杯,与对方重重地碰了一下。宾主双方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452自然时效
452自然时效
继5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中俄合作就这样展开了。为了让俄罗斯政府中那些新西方的新贵们在西方国家面前能够有所交代,中俄双方采取一种心照不宣的民间驱动的方式,把绝大多数的合作都交给了民间机构去完成。
数以百计的中国商人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跨国贸易,他们用中国积压的轻工业品和农产品,从俄罗斯企业那里换来各种重工业产品,然后再把这些重工业产品转卖给国内的企业,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当时的中国刚刚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对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还有一些商人则看得更远,他们组成财团,到俄罗斯去投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和森林等。林振华请吴荣祥带人去采伐的那3000平方公里森林,就是他和另外几十位企业主联合投资买断的。那些木材运回国内之后,能够加工成家具、地板以及其他建筑板材,正好迎合了中国家庭大规模乔迁新居后装修和更换家具的需要。林振华知道,国内木材市场的繁荣至少还能持续20年以上,谁手上掌握了森林资源,未来可就是财源滚滚的。
还有一些交易则是必须在官方层面上完成的,那就是军事装备方面的交易。由于受到海湾战争的刺激,中国军方迫切希望获得高新技术装备。俄罗斯方面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也顾不上考虑诸如“远交近攻”之类的顾忌,向中国提供了包括驱逐舰、常规潜艇、高速反舰导弹、重型歼击机等在内的一大批装备。从中国来的这些订单也让断粮多日的许多俄罗斯军工企业重新燃起了炊烟。
林振华是中俄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汉华重工,自然也成为在这项合作中得益最多的民间企业。
在这项合作中,汉华重工获得了上百名俄罗斯的技术专家,以及几百名高级技工,这些人才被分配到化工设备、机床、汽轮机、制冷设备等各个项目中,使各个项目的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有来自于俄罗斯的专家参与,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对于俄罗斯资料的分析也深化了许多。在原来,中国的研究人员们由于不了解俄罗斯方面的研究思路,看这些资料只能是一知半解。等到俄罗斯专家来了之后,给大家讲解了前因后果,许多困扰中国研究人员多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俄罗斯弄来的设备也不少,极大地充实了汉华重工的各个生产部门。这些设备如果要在市场上购置,起码得三五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林振华把它们从俄罗斯收购过来,也就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代价。在这些设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安雁、熊立军他们用积压的家电换来的。
除了人才和设备之外,林振华还从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工厂中淘到了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数千吨存放了多年的锻件和铸铁件。可别小看这些傻大黑粗的铁块,它们在工业生产中可是无价之宝。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从材料的残余应力说起。
钢铁在锻造或者铸造成型的时候,材料内部会产生出大量的残余应力。这就好比把一张坚韧的纸揉成一团,它会有一个自然舒张开的力量,看似平静的钢铁铸锻件内部,也有无数这种等待舒张释放出来的力量,也就是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使加工好的零件发生变形、降低构件的强度、降低疲劳极限等等。
为了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人们研究出了许多方法,包括对材料进行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或者进行一些机械处理等。在所有各种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自然时效处理,也就是把锻件或者铸件堆放在自然环境下,甚至让其经受日晒雨淋,使残余应力自然地消失掉。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应力,有些材料甚至要堆放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汉华旗下的机床公司要生产出高精度的机床,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就是机床底座的残余应力消除问题。机床底座一般都是大块的铸铁件,如果铸造之后不能消除掉残余应力,未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力逐渐释放出来,就有可能导致机床底座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到整台机床的精度。此外,机床在进行机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振动,如果底座有较强的残余应力,也会在这种振动下加速疲劳,出现断裂等损坏。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机床厂都有这样的传统,就是提前铸造好一些机床底座,然后堆放在仓库里慢慢地消除掉残余应力,过上十年或者二十年,再把这些底座拿出来生产机床。这种行为,有点像酒厂在酒窑里存酒。一座历史悠久的酒窑对于一个酒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一批存放多年的机床底座对于一家机床厂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林振华和马胜凡都是搞机械的,自然知道自然时效这回事。岑右军虽然过去不懂,但当上了机床公司的总经理,慢慢也就学到这些知识了。为了机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林振华下令铸造了一批机床底座,存放在一个专门的仓库里,准备让它们沉睡上二十年。但这种举措只是为未来预做的安排,机床公司眼下就要出产品,底座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在这个世界上,用钱几乎能够买到一切东西,但就是无法买到时间。过去没有做足积累,如今才开始做,颇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意思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林振华在俄罗斯的一些机床厂里发现了大批珍贵的机床底座以及轴类零件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都是已经堆放了几十年的,只等着要生产新机床的时候,就拿出来进行再加工。随着工厂的破败,这些半成品也就失去了继续保存的意义,林振华几乎是以买废铁的价格,就把它们买到了手里,然后不远万里地运回了汉华重工。
“这都是好东西啊老毛子搞工业,还是比咱们有经验啊。”在这些锻件和铸件运到鲁中机床厂的时候,马胜凡围着它们看了又看,啧啧连声地称赞着。在每一个铸锻件上面,都用红漆标着生产日期,放眼一看,大多数都是有着十几年以上历史的存货。
“这应当是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吧?”林振华猜测道,“我看资料上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里就存着许多大炮的炮管,一存就是几十年,目的就是为了让应力彻底消失。”
马胜凡点点头道:“这都是正确的做法,咱们国家能够这样做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过去我们鲁中机床厂也搞过自然时效法,不过一般也就是把铸锻件放上一两年,哪舍得一口气放上20年啊。”
技术科长王海胜道:“这没办法,主要是过去咱们国家太穷了,物资短缺,有多少东西就赶紧用上了。如果弄个机床底座放上20年,还不让物资局的那帮老爷们给骂死?”
林振华拍拍这堆铸锻件,说道:“各位,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可是千金难买的,大家可得珍惜一点。只有在生产高精度机床的时候,才能使用这些底座。如果是一般机床,就用新铸件,用人工时效处理就好了。”
“林总,你这话就不用交代了,这些玩艺可都是宝贝疙瘩,谁舍得随便乱用啊。”马胜凡哈哈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王海胜贪心地说道:“林总,看来这俄罗斯还真是有不少好东西啊,你就多跑几趟,多给淘换点回来。”
林振华道:“没问题,我已经交代了一些在俄罗斯搞贸易的倒爷们,让他们多到各家企业去打听,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有价值,就想办法弄回来。不过,我估摸着,从俄罗斯能够弄到的东西,也就是这些了,俄罗斯这些年的生产有些落后了,技术上比西方落后了一代,咱们要想参加国际竞争,还是得靠自己的东西才行。”
马胜凡拍着胸脯说道:“林总,这事你就不用担心了,咱们汉华机床公司,这几年差不多是一年一个台阶,如今在国内机床行业里面,咱们算不上是第一,起码也在前十之内吧。如果要说数控机床方面,咱们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是第一了。下一步,咱们就是要大发展,大扩张,争取早日进入国际机床界前十名的行列。”
马胜凡这话可不是吹牛,在过去几年中,汉华机床公司通过与国防科工系统的858厂以及美国的斯皮舍尔公司合作,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十几款高档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两款五轴联动机床。虽然目前五轴联动的加工精度方面还不尽人意,但毕竟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优化的问题了。
随着新产品的大量问世,汉华机床公司的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张,已经实现了几年前林振华提出的一年10亿元产值的目标,正在向20亿产值迈进。林振华给汉华机床公司找到了一个竞争目标,那就是日本的西乎公司。
453燃气轮机
453燃气轮机
林振华在鲁中机床厂呆了两天,视察了一下厂里的情况。随后,汽轮机专家张逸华也从浔阳赶过来了,马胜凡给他们俩派了个车,把他们送到了威海,刘向海正在那里的海军基地等待着他们呢。
自从接受了998工程总指挥这个职务之后,刘向海变得更忙碌了。一个航母工程所涉及到的领域多达上百个,每一个领域的事情他都要了解,以便协调资源,保证各部分平衡发展。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向海在国内马不停蹄地跑了十几个省区,走访了上百家企业和科研院所。
去年,为了引进前苏联的人才,刘向海挤出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和林振华、陈天一道,又跑了一趟俄罗斯。自打从俄罗斯回来之后,林振华已经有半年多时间没有和刘向海见面了。
这一次,刘向海到威海基地来看望刚从俄罗斯过来工作的专家,同时约了林振华到基地去和他见面。林振华知道,刘向海约他见面当然不是为了聊天叙旧,而是要讨论一些事关航母建造的重大事项。
林振华他们乘坐的吉普车来到海军基地的大门外,没等林振华下车去和哨兵交涉,迎面便跑过来一位年轻的海军军官,肩膀上扛着两杠三星,显得格外醒目。他跑到林振华的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喊道:“林经理,你好”
林振华愣了一下,待到看清对方的脸相时,连忙上前拉着他的手哈哈笑了起来:“我说是谁呢,原来是保星啊不对不对,我应当喊你……王上校了吧?”
王保星连连摆手道:“林经理,你就别跟我开玩笑了,在你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小兵。”
这时,张逸华也下了车,来到二人面前。林振华给他们互相做了介绍,张逸华瞪大了眼睛问道:“不会吧,王上校,你看上去也就是30出头,居然就是上校了?”
张逸华是搞航空的,和军方的瓜葛颇多。他知道,30刚出头的上校是非常不简单的,一般只有立过大功的人才有可能提拔得这么快。
王保星涨红了脸,不知道是害羞还是自豪,他解释道:“我是破格提拔的,主要是表彰我在南海作战时候立的那点功劳。”
“张工,你还不知道吧,五年前,保星在南海舰队服役的时候,正赶上中越南沙海战,保星就是带领战士们从越寇手里夺回红石礁的那位作战参谋。”林振华呵呵笑着向张逸华介绍道。
“了不起,了不起。”张逸华翘着拇指称赞道。中国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打仗了,参加过战争的军人,少而又少。像王保星这种因参加战争而立功的军人,的确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王保星被张逸华夸得有几分得意,不过他知道,林振华是刘向海的客人,甚至还是装备部长张智方的座上宾,在林振华面前,他还是要尽量保持低调的。
“林经理,张工程师,我是奉刘副院长的命令专门来迎接你们的,请你们跟我一起走吧。”王保星说道。
林振华笑道:“你们刘副院长可真够官僚的,居然派了一位上校军官来接我们,让我们怎么担当得起。”
王保星道:“其实,刘副院长是安排小柯他们来接你们的,正好我在场,听说是你们来了,我就主动要求出来接你们了。我记得,林经理第一次到上海去的时候,就是我去火车站接你的。那时候,林经理给了我很多教导,让我至今还受益非浅呢。”
“我给你教导了吗?”林振华挠挠头皮,实在想不起自己曾经对王保星说过什么了。
其实王保星这话也只是一种乖巧的示好而已,到底林振华说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王保星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扛着上校军衔,仍然能够把自己当成当年那个普通的警卫战士。
林振华让送自己来的吉普车原路返回鲁中去,自己和张逸华坐上王保星开的吉普车,向着基地内部驶去。一路上,林振华向王保星问起这些年的经历,王保星简单地介绍道:“南沙海战之后,我被提拔为护卫舰大队的副大队长,后来又被送到飞行员舰长班学习。毕业后,在某驱护支队担任副支队长。这一次,部队安排我到威海基地来跟俄罗斯专家学习,估计要呆一两年的时间。所以,我现在的身份是一名学员。”
“跟俄罗斯专家学习?”林振华念头一闪,笑着问道:“保星,领导的意思,不会是让你未来到航母上工作吧?”
王保星憨憨地一笑,说道:“这是部队领导考虑的事情,我是一名军人,只管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了。”
王保星这个回答,其实就算是一种默认了。他原来是在舰艇研究院当警卫战士的,后来到军校学习,属于有文化的一代军人。在南沙立功后,海军方面先是送他去飞行员舰长班学习,现在就让他到威海基地来向998工程的俄罗斯专家学习,其用意应当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从两年前开始立项建造航母,按最快的进度,也得十几年才能建成,届时王保星是40多岁,年富力强,正是担任航母舰长的最佳人选。
“保星,不错啊。”林振华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王保星,他现在可不能再把对方当成一个小战士了,人家可是未来的航母舰长哦。
大家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一幢面向大海的别墅跟前,据王保星介绍,这就是图奇诺夫和夫人柳莎在威海的住处。刘向海和图奇诺夫已经得到通报,正站在别墅前等待着他们,在图奇诺夫身边,还站着另外一位俄罗斯人,看神气应当也是一位牛人吧。
王保星在别墅前停下车,眼明手快地跑过来帮林振华和张逸华打开了车门,把他们接下车来,带到刘向海的面前。然后,他向刘向海敬了个礼,说道:“刘副院长,我已经把林经理和张工都接来了,您还有什么指示吗?”
刘向海还了个军礼,说道:“没什么了,保星,谢谢你,你去休息吧。”
“是”王保星又敬了一个礼,转身开着车离开了。他知道刘向海和林振华等人有重要的事情要谈,这些事情不是他应当关心的。
“小林,张工,一路辛苦了吧?走吧,屋里谈。”刘向海对林振华和张逸华说道。
张逸华和刘向海年龄相仿,经历也差不多,只不过刘向海是搞海军装备的,张逸华是搞空军装备的。两个人在过去也打过交道,算是比较熟悉的。听到刘向海的话,张逸华笑着指了指海滩,说道:“刘副院长,守着这么好的海滩,咱们到屋里去谈事,是不是太浪费了?我建议,咱们弄几张凳子,就坐海滩上聊吧。”
“我赞成。”图奇诺夫举起一只手,用生涩的中文说道。刚才,林振华把张逸华的话译成英文讲给图奇诺夫听了,图奇诺夫对于坐在海滩上谈事这个建议非常认同。
在基地里,不用发愁找干活的人。刘向海只是点了点头,便有几名警卫战士手脚麻利地搬来了躺椅、小茶几、遮阳伞等物品,在别墅前的海滩上一一摆好,还迅速地沏好了一壶茶,放上了一些水果和小点心。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这些警卫战士便自觉地退到了远处,以免干扰首长们的谈话。
“老刘,我说你现在也是够腐败的了。”林振华大大咧咧地坐在躺椅上,一边品着清茶,一边对刘向海开着玩笑。图奇诺夫等人也已经在躺椅上坐下来,享受着海边上清凉的海风。
刘向海笑道:“这些条件都是为图奇诺夫和布列斯同志安排的,他们从俄罗斯来到这里工作,我们照顾得周到一点也是应当的嘛。”
“布列斯?他就是布列斯?”张逸华扭头看着图奇诺夫身边的那名俄罗斯人,突然用俄语对他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话,神情似乎有些激动的样子。
那位叫布列斯的俄罗斯人稍稍一愕,也开始和张逸华聊了起来。两个人只聊了一小会,便显出十分熟悉的样子,互相握着手,哈哈大笑起来。图奇诺夫听着他们俩的交谈,时不时也插进几句话,聊得十分热火。
“怎么,老刘,这位是……”林振华奇怪地向刘向海问道。
刘向海介绍道:“这位布列斯同志,是图奇诺夫介绍来的。他原来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工作,是一位搞燃气轮机的专家。这一次,我专门请你带老张过来,就是想让他们俩认识一下,未来他们之间合作的机会还多得很呢。”
“燃气轮机?这可是一个好东西啊。”林振华赞道。
所谓燃气轮机,也是发动机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空气从发动机的进气口处吸入,利用叶片将其压缩升温,然后再喷入可燃气体,点火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一级一级的叶片做功,从而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中国古代传统的走马灯,就是燃气轮机的雏型。
在此前,汉华重工为了给45万吨乙烯的压缩机提供动力,开发了工业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的原理是利用锅炉将水烧开,产生水蒸汽,再把水蒸汽送入发动机,利用水蒸汽推动叶片做功。汽轮机的技术难度比燃气轮机要小,但由于要采用水作为介质来传递热能,因此热效率较低。
张逸华是汉华重工汽轮机项目的总工,但他本来的专业,却是搞航空发动机的,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与燃气轮机是一样的,美国的几款船用燃气轮机就是利用航空发动机改造的,称为所谓“航改机”。布列斯是俄罗斯著名的燃气轮机专家,张逸华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只是从未谋面而已。此时一听刘向海介绍布列斯的名字,张逸华自然是激动万分,直接与布列斯进行沟通了。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张逸华虽然没有布列斯那样大的名气,但毕竟也是在燃气轮机领域里浸yin多年的,几句话一说,便让布列斯另眼相看。二人惺惺相惜,一下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听到这个情况,林振华大致明白刘向海约自己来的原因了,他试探着问道:“怎么,老刘,你打算把我们老张挖过来搞燃气轮机?”
“怎么,舍不得?”刘向海反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没错,的确舍不得。我们的工业汽轮机刚刚投产,未来估计还有不少技术问题要解决。老张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他被你们挖走了,我这个产品差不多就折了一半了。工业汽轮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光是为乙烯工程配套,一年就能够做出上亿的产值。如果这个项目做不成,对我们汉华重工是一个重大损失,对于我们国家的乙烯装置国产化,也会带来困难的。”
刘向海装出生气的样子说道:“你个小林,我还以为你会说服从国家需要呢。你想想看,是国家造航母重要,还是你们汉华重工挣钱重要?”
林振华道:“刘副院长,国家也要讲理吧?当年老张他们因为运十项目下马而处于闲置状态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把他挖过去?现在好不容易我给他找到了一个发挥自己专长的平台,你们又拿着国家需要来抢人了,这还有天理没有?再说,我们汉华重工搞工业汽轮机,也是为国家服务,要知道,乙烯国产化项目,也是国家重点工程呢。”
以林振华与刘向海的交情,他自然不可能真的对刘向海生气,但如果刘向海执意要把张逸华挖走,林振华心里肯定也是有一个疙瘩的。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他会无条件地服从。在他看来,很多事情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做的,把张逸华留在汉华重工,哪里就不能搞燃气轮机呢?
刘向海笑了起来:“小林,放心吧,我不会抢你的宝贝疙瘩的。这一次请你们过来,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你们的工业汽轮机项目部,有没有可能扩展一下,加入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我们现在非常需要国产燃气轮机,这也是我们998工程的一个重大专项呢。如果你们有兴趣承担的话,我们可以委托你们来研制。”
“这可是好事啊”林振华闻听此言,精神头马上就来了,“老刘,你说的是真的?”
汽轮机和燃气轮机都属于原动机,其使用的领域有很多重叠之处。比如乙烯工程中使用的原动机,目前大多数是汽轮机,但张逸华曾向林振华介绍过,要将其换成燃气轮机也是可以的,而且具有效率高、起动速度快、体积小等诸多优点。
燃气轮机的价格和利润都比汽轮机要高得多,这也是让林振华心动的地方。但是,要搞燃气轮机,所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好远远多于汽轮机,所以林振华迟迟未能下决心开始开发燃气轮机。
如今,海军方面要搞燃气轮机,而且刘向海明确表示希望和汉华重工一起来搞,这可是一个极大的机遇。有了海军的支持,在技术、资金以及未来的产品市场方面,都能够有一定的保障了,林振华哪里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他一下子想到,可以马上把现在的汽轮机事业部升格为汽轮机公司,配齐班子,全力投入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发和生产了。
“我们目前还处于国内招标的阶段,国内有几家搞汽轮机的企业,我们都接触了一下。他们有些技术储备不足,还有一些目前汽轮机的生产任务比较满,没有兴趣开发新产品。所以,我就想到了你们,我记得你曾经有一次跟我谈起过燃气轮机的事情的。”刘向海坦率地说道。
按他话里的意思,他应当是先找了其他几家搞汽轮机的企业,在碰了钉子之后才想起林振华的。不过,林振华对此也没什么异议,毕竟汉华在搞汽轮机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个张逸华而已,其他方面的积累远不如国内几家老牌的同类企业。
“是啊,主要是老张是搞燃气轮机出身的,所以我就一直都在惦记着燃气轮机的事情。不过,我记得你不是说过要搞核动力航母吗?核动力,应当就不使用燃气轮机了吧?”林振华问道。
刘向海指了指图奇诺夫,说道:“这主要是图奇诺夫来了之后提出的建议,他认为,我们不应当一步到位地直接上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而是应当先搞一艘5万至7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这样能够尽快地积累经验。我们经过充分征求部队的意见,又反复讨论多次之后,决定按图奇诺夫的这个建议来做,先做常规动力,再搞核动力。要搞常规动力,肯定就是上燃气轮机了。此外,海军方面还在开发设计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如果有可能的话,动力方面也要使用燃气轮机的。”
“我们压力山大啊。”林振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可不是吗,航母是国之重器,这么重要的工程,其中一个重要部件交给汉华重工来完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如果最终拿不出合适的产品,或者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的就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事情了。
刘向海道:“没关系,我们会随时跟踪项目进展的。布列斯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燃气轮机专家,以后他就是你们汉华燃气轮机研究团队的一员了。我相信,有了他的参与,再加上老张的丰富经验,对了,还有你小林的组织协调能力,你们一定能够完成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的。”
刘向海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其实,海军装备部这边对于燃气轮机的国产化给出的时间表是非常宽松的,差不多留出了20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国内将通过进口燃气轮机来解决军舰动力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海军方面与乌克兰已经草签了一个协议,乌克兰将向中国出口急需的燃气轮机。
“你是说,布列斯未来就是我们的人了?”林振华问道,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刘向海所期望的喜悦之色,反而多了几分忧虑:“老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燃气轮机项目就是专门为海军搞的,不能应用于其他领域?”
刘向海愣了一下,问道:“你还打算用于什么领域?”
林振华道:“可以应用的领域多了。我们的老本行,化工设备领域,也是用得上燃气轮机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电力,使用燃气轮机作为火力机组的动力,已经是世界先进潮流了。我们如果能够在燃气轮机的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些领域我们都是想要去涉足的。”
刘向海此前并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听林振华这样一说,他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刘向海是军工系统的人,他考虑问题从来都是局限于军工系统之内的。但林振华是一位商人,他想的总是如何把技术应用于市场。
在此前,刘向海领导的推进器研究所搞出了喷水推进系统,林振华迅速地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与推进器所合办了推进器公司,目前,使用喷水推进系统的大型穿梭客轮已经下水了,市场前景极为诱人。
如今,刘向海给了林振华一个开发燃气轮机的机会,林振华想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市场,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老刘,你们军工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闭门造车。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惯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工科研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从而推进科研活动走向深入。”林振华开始给刘向海洗脑了。
刘向海点了点头:“小林,你说的这个,也有一些道理。我记得过去你就曾经向我说起过这种思想的。这样吧,这个问题我会向装备部再申请一下,具体如何合作,我们还可以再谈。”
454技术障碍
454技术障碍
沙滩上的这番谈话,只是一种务虚性质的探讨。第二天,刘向海召集了几名手下的得力干将,会同图奇诺夫和布列斯等俄罗斯专家在内,与林振华和张逸华又专门开了一个会,把各个方面的细节逐一敲定。张逸华作为汽轮机专家,主要是听取大家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林振华则以企业负责人的身份,和大家讨论有关进度、预算等方面的问题。
会后,林振华和张逸华没有再逗留,匆匆地告辞离开了,他们还要赶回浔阳去落实具体工作。布列斯没有和他们一起走,他将在威海再呆上几天,然后会有海军方面的人送他去浔阳,按刘向海的安排,布列斯将在浔阳工作一段时间,主要是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在从济南回南都的飞机上,张逸华逸兴遄飞,拉着林振华说长道短的,三句不离本行。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地被研究燃气轮机这件事给吸引住了。
“老张,我怎么觉得你信心百倍的样子啊?据我所知,燃气轮机可不是容易搞的,全世界能够搞燃气轮机的也没几个国家吧?”林振华忍不住给张逸华泼着凉水,搞科学这种事情,没有热情不行,但热情过盛也有问题。
张逸华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当然知道这东西不容易搞,如果容易搞,我还没兴趣了呢。就因为有难度,才有挑战嘛。”
“不会吧,老张,你今年多大岁数了?”林振华笑着问道,其实他是知道张逸华的年龄的,此问只是为了提醒张逸华注意一下自己的岁数而已。好家伙,都50多岁的人了,居然还在追求挑战,玩上心跳的感觉了。
“我是1940年生人,今年已经53了。”张逸华没有领会林振华的意思,他认真地回答道,“唉,再不抓紧时间,一转眼就该退休了。我争取在退休之前能够把这件事情搞出一个眉目来,这样也就不枉此生了。”
“老张,别着急。”林振华道,“只要你还有精力,你尽管干到70岁、80岁,都无妨。你没看贺老,也是70多岁的人了,不还在工作吗?我的意思,咱们搞军方提出的节点来做就可以,不要太玩命了。”
张逸华道:“不是玩命,林总,你是不知道,搞燃气轮机,咱们面前的拦路虎可是多得很的,随便一个障碍,就可能会拦住我们好几年。所以,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解决,把时间留出来,应付可能出现的障碍。”
林振华问道:“老张,你估计,咱们最主要的障碍是哪些?”
张逸华掰着手指头算道:“叶片的材料,叶片的加工成形技术,缸体以及传动部件的精密加工,还有控制系统。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这四个方面。至于其他不太严重的障碍,还有几十处,不过凭我们的努力,攻克这些障碍应当不难。”
“叶片的材料,咱们已经有一些积累了,搞蒸汽轮机的时候,咱们不是已经有一些材料了吗?二者应当是相通的吧?”林振华分析道。
张逸华点点头道:“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不过在材料的具体性能上,还有一些区别,这个可能需要委托华清大学方面帮助来解决。对了,那边不就是你妹妹在主持工作吗?”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也不能说是小芳主持工作,那里还是以安子轩教授为主的。不过,小芳最近的进步也很快,已经发表了好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了,安教授对她还是比较信任的。”
“嗯,这小丫头干活有点闯劲,我喜欢她这种性格。”张逸华赞道。
林振华笑而不语,他可知道,妹妹在小时候并没有这样的刻苦钻研精神,如果不是他精心辅导,林芳华恐怕是考不上华清的。这些年,林芳华在美国读书,回来之后又遇上了大乙烯攻关以及林振华被停职审查的事情,所有这些经历都让她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刚强和坚韧了。说实话,看着妹妹的这种变化,林振华也是挺欣慰的。
“精密加工方面,未来交给机床公司来解决。”林振华继续分析着项目的难度,“老张,你把加工的具体要求形成一个文件,提交给岑经理和马厂长,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搞研发。咱们自己的机床公司,为自己的项目搞配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控制系统方面,先让卫景文老师的电子研究所来承担吧。”张逸华也在出着主意,“老卫搞自动控制方面很有一套,不愧是我?(: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