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控制系统方面,先让卫景文老师的电子研究所来承担吧。”张逸华也在出着主意,“老卫搞自动控制方面很有一套,不愧是我们北航培养出来的。”
张逸华是搞航空出身的,和卫景文说起来还有点同门之谊,难怪会替他说话了。不过,卫景文领衔的电子研究所也的确不含糊,有十几名从各个电子所挖来的老工程师坐镇,还有几十名国内名校毕业或者国外归来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实力非常强悍。目前机床公司这边搞数控机床,其中控制系统的部分,都是依赖于电子研究所的。
“叶片成型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叶片是打算搞粉末治金成型,还是模锻成型?”林振华继续问道,他对于汽轮机的技术懂得不多,但大致知道这是两种常见的叶片成型工艺。目前,这两种工艺对于汉华来说都有各自的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够克服。
张逸华道:“我昨天和布列斯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比较倾向于搞模锻成型的,我也是这样的观点。不过,俄罗斯搞模锻成型有很好的基础,他们有全球最大的7。5万吨模锻机,锻压的效果很好。咱们国家没有这个级别的模锻机,锻压的压力如果不足,就很难达到我们需要的微观组织演变效果,叶片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
“模锻机……”林振华喃喃地念叨着,“老张,你觉得,我们至少需要多大压力的模锻机才够用?”
“最起码……4万吨吧。”张逸华迟疑着说道,“俄罗斯方面有7。5万吨的,咱们至少应当有4万吨的,才能和他们拉近距离。从我看到文献来看,少于4万吨的压力,很难实现燃气轮机叶片的精密加工。”
林振华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搞8万吨的呢?我倒觉得,要搞就搞大的,省得以后再升级了。”
“8万吨”张逸华的眼睛一亮,“如果能够搞出8万吨的,那就太好了。你知道吗,咱们过去搞大飞机,就是因为缺乏大型模锻机,机身大梁只能通过分段锻压的方式来制造,强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如果有8万吨模锻机,要重新上马大飞机也有希望了。”
张逸华这话是没错的,大型模锻机的水平,几乎就代表了航空业的水平。在后世,法国推出A380大型客机的时候,最关键的受力部件起落架就只能送到俄罗斯去,请俄罗斯用7。5万吨的模锻机帮着轧制。
“大飞机还是先算了吧……”林振华连连摆手,他被张逸华的雄心壮志给吓着了。大飞机可是一个吞金巨兽,没个上千亿砸进去,是很难砸出点效果来的。汉华旗下五六家公司,现在一年的产值加起来也就是四五十亿,要搞大飞机还差得老远呢。
“大型模锻,不仅是搞燃气轮机用得上,我们搞化工设备和机床也都用得上。有些设备上的耐压部件,都是需要锻压成型的,缺乏大型锻机,对我们的制约太大了。”林振华说道。
张逸华道:“林总,需要归需要,我也得提醒你一句,搞大型锻机可不那么容易,一台4万吨以上的模锻机,在技术上和资金上的要求都很高,咱们可得慎重考虑才行。”
林振华点点头道:“你放心吧,老张,我不是头脑容易冲动的人。大型模锻机的问题,我已经考虑了不止一天了,这个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否则我们的整个机械制造水平就无法提高。除了模锻之外,自由锻机也要考虑,起码应当有一台1万吨以上的自由锻机,才能满足需求。”
“林总真是干大事业的人啊。”张逸华由衷地感叹道。
林振华道:“老张,你就等着看吧。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等过两三年,公司的资金宽松一点的进修,就开始搞大型锻机,自由锻和模锻都要上。我估摸着,到那时候,国内的制造业也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了,我们上两台锻机,光是承担锻造的业务也能够把投资收回来了。”
两个人一路畅谈着,不知不觉飞机已经降落在南都机场了。两个人收拾起行李,下了飞机,公司派来接他们的司机徐忠早已站在出港口等着他们了,一见他们两个人走出来,徐忠便挥起手来。
“林总,看,小徐在那边呢。”张逸华指了指徐忠的方向,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没有听到张逸华的话,他的注意力被旁边几个人吸引住了。那几个人全都戴着长舌帽,一个个趾高气扬的,拉着行李箱,一边向外走一边大声地说着话。他们说话的方式很是特别,在同一时刻,几个人同时都在发出声音,似乎没有人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在听,他们只是急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
这几人的语言是一种林振华所听不懂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林振华对这种语言不熟悉,至少,他从里面听到了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语气助词:思密达。
455棒子来了
455棒子来了
“嗬,不错嘛,现在南都也成了国际大都市了。”林振华摇着头,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走到了徐忠的面前。
“林总,一路辛苦了,来,把包给我吧。”徐忠忙不迭地伸出手,便要帮林振华拎包。
林振华闪开身,指了指张逸华道:“小徐,你帮张工拎包就可以了,我还没到七老八十的时候。”
徐忠并不是林振华的专职司机,不过他也知道林振华一向不喜欢别人过于奉承他。听到林振华拒绝自己帮他拎包,徐忠也就不再勉强了,他走到张逸华跟前,伸出手接过了张逸华手里的包。
张逸华是50出头的人了,自然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年轻人的照顾。他空着手,呵呵笑着对林振华说道:“林总,你这不是讽刺我七老八十吗?”
“呃……失言了,失言了。”林振华道歉不迭。
三个人向着停车场走去的时候,林振华不经意地指着刚才自己看到的那几个外国人,对徐忠问道:“小徐,怎么,咱们南都现在也有韩国人了?”
徐忠扭头看了一眼,不屑地说道:“可不是吗,从去年中韩建交开始,韩国人到咱们江南省来的就越来越多了。南都还算少的,咱们浔阳才叫多呢,这大半年你不经常在浔阳,还不知道吧,咱们浔阳已经有了几十家韩资企业了。”
“有几十家韩资企业了?”林振华吓了一跳。
徐忠说的没错,这大半年时间里,林振华在浔阳呆的时间真不多,他一会跑日本,一会跑俄罗斯,即使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到处去视察工作或者和各式各样的单位谈合作,很少有在浔阳呆上几天的时候。像韩资企业落户浔阳这样的事情,他居然毫不知情。
如今的浔阳,不仅是江南省最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即使在全国,也是很有一些影响力的。汉华重工的规模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依托于汉华重工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企业,如今也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了。例如当年只有5台机床、18名工人的茂乔齿轮公司,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拥有几百台各式设备,近千名工人的规模,在国内齿轮行业里占有了一席之地。
此外,在80年代末的时候,林振华鼓动浔阳市政府参团去海外招商搞代工业务,并且拿出了上千万的资金扶持那些代工企业。几年过去,当年撒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形成了数百家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一个浔阳工业区已经初具规模了。
产业集聚这种事情是具有马太效应的,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了一个初步的工业区,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商到这里来投资。因为在这里投资建企业,很容易解决生产协作的问题,这比到一个不成熟的地区去投资要好得多。
南都市也已经看到了浔阳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厚皮涎脸地提出了一个南浔工业走廊的设计,要从浔阳到南都建立一条绵延100多公里的工业带。当然,工业带的建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在南浔公路和南浔铁路的100多公里沿线地区,已经形成了五六个工业集聚区,称为南浔工业群或者工业链,应当还是可以的。
自91年小平同志在南京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许多原来禁锢人们思想的观念被打破了,市场变得越来越开放,外资在徘徊观望了两年之后,终于不再犹豫,大规模地重返中国内地,其中,浔阳也成为一片颇受外资青睐的热土。
有了这样的背景,那么几十家韩资企业云集浔阳,也就算不上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了。只是林振华的脑子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总觉得在家门口看到一群韩国人是一件离奇的事情。坐在徐忠开的吉普车上,林振华突然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创意,他决定回到家之后,就抱着林菲上街看韩国人去,宇宙第一大国的来客,不围观一下,实在是太思密达了。
从南都到浔阳的公路,如今已经修得非常不错了,不再是林振华第一次去浔阳时候走过的那条颠簸不平的三极公路。徐忠开的是一辆挺新的切诺基,一路上开得非常平稳,只是速度始终控制在80码以下,让林振华觉得不太过瘾。
这样好的路,加上这样好的车,如果换成原来汉华厂的司机王擒虎来开,早就飚到120码了。王擒虎如今是集团总部车队的队长,轻易已经不出车了。
一转眼,就进入90年代了,有了很好的路,有了很好的车,还有满大街乱窜的思密达,林振华觉得这样的生活与自己上一世的记忆开始逐渐重合了。毕竟,在上一世,到93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记事了,脑子里留下了不少当时的生活场景。不过,历史也并非是在简单地重复,由于他的穿越,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最起码,在真实的历史中,浔阳在90年代是并没有这样繁荣的。
林振华坐在车上胡思乱想,不觉车子已经开进了浔阳,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面。林振华扭头看着窗外不时掠过的一个个工厂或者公司,在其中果然发现了不少外资企业的牌子,其中能够识别出是韩资的就有七八家。
“这些棒子,还真是无孔不入啊。”林振华调侃着说道。
徐忠不解地问道:“林总,你说的是什么棒子啊。”
“就是那些韩国人啊,怎么,你不知道这个说法吗?”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徐忠摇摇头,笑道:“林总,这又是你给人家起的外号吧?”
林振华道:“这可不是,他们叫做棒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史记记载,最迟在明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棒子了。”
“不会吧?”一直坐在后排座位上闭目养神的张逸华插话道,“我怎么没听说过?”
不得不说,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知识是比较全面的,张逸华说自己没听说过,也就意味着林振华的这个说法至少并不是什么正史上的说法。林振华其实也不知道韩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自称棒子的,他刚才只是信口雌黄而已,否则也不会让司马迁穿越到正德年间去写史记了。
前一世的林振华算是个网络青年,他对日本人带有仇恨,对欧美人有一种不忿,但对韩国人,他连生气的兴趣都没有,只是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待而已。不过,他的这种心态,在1993年的中国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当时,韩国企业和韩国产品刚刚进入中国大陆,许多中国人都非常崇拜韩国,曾经风靡一时的“韩流”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刮起的,一直刮到21世纪的前几个年份。
“林总,我倒是觉得棒子这个词挺贴切的。”徐忠说道,“我没有和韩国人直接打过交道,不过在时候在路上看到韩国人,的确觉得他们挺……”
说到这,他停了下来,一时找不出一个很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感觉。林振华笑道:“你是不是想说他们挺轴的?”
“轴?”徐忠愣了一下,随即便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这种感觉,叫做挺……轴的。”
轴这个词是北方人的说法,南方人并不习惯,不过,汉华公司也有不少北方人,所以徐忠也多少懂几句北方话。
“西海服装株式会社,高阳机床公司,武山电子,辰光机械……”林振华一家一家地念着那些韩资企业的牌子,脑子里突然一个念头一闪,不禁脱口问道:“小徐,你有没有关注过,在浔阳的韩国企业主要是哪个行业的?”
“哪个行业?”徐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毕竟只是一个司机而已,平时哪会去想这样的事情。
张逸华说道:“我倒是关注过,好像主要是机械和电子两个行业吧,对了,机械比电子要多,光是咱们汉华重工周围,就有好几家韩国的机床企业呢。”
“果然如此。”林振华暗暗叫苦。
机床是汉华重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林振华寄予了极大希望的方向。这几年,由于兼并了鲁中机床厂,汉华机床公司一举跃入了国内机床行业的前列,尤其是在数控机床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后,林振华非常清楚,汉华机床公司的优势只是相对于国内而言的,在国际机床行业中,不止汉华机床公司排不上号,甚至连整个中国大陆的机床工业,都是排名靠后的。在亚洲,机床工业最为发达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中国的机床生产只能排在亚洲的第四位。至于在全球来考察,则还有美国、德国、瑞士、波兰、捷克、俄罗斯等国家也是排名在中国前面的。
在前些年,中国市场上欧美以及日本的机床销售量并不大,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国家的机床性能虽好,但价格也比较高。国内企业一般只在高端机床方面会选择进口产品,低端机床都是使用国内厂商产品的。
但韩国机床企业进入中国之后,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欧美和日本都低,所以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低,正好能够满足中国大陆企业的需要。韩国的机床技术水平不及欧美、日本,但比中国要高,汉华重工引以为豪的数控机床如果与韩国企业相比,基本上是处于劣势的。
“棒子来了,情况不妙啊。”林振华苦恼地说道。
456产品规划
456产品规划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理解当年中国工业的憋屈了。在那时,欧美等老牌工业国家自不必说了,连韩国这样的后起国家,都足以在某些产业里对中国构成严重的威胁。
林振华是搞机械的,他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就机床工业而言,中国直到20世纪的90年代末,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尤其是数控机床方面,严重地依赖于进口。而一些韩国机床企业则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疯狂地吞噬着中国的机床市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推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举措,这才扭转了中国装备工业被动挨打的局面。到林振华穿越前的时候,中国已经有许多项装备技术进入了世界前列,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了。
那些年那些兔的那些事,真的让人不堪回首啊。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虽然有林振华的穿越带来了一些变化,但他能够影响到的范围毕竟也还是有限的。原本应当是被日资收购的鲁中机床厂,此时非但没有消失掉,反而成为国内机床工业中的佼佼者,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不再是在进口机床的围剿下毫无还手之力的那副样子了。
但是,诺大一个国家,仅有一个鲁中机床厂,是远远不够的。国产装备要杀出重围,必须集全国之力,抱团出海。林振华看着路边韩国机床企业的门牌,在心里暗自地盘算起一个新的方案来了。
回到浔阳家中,林振华与家人短暂地聚了一下,然后就到集团总部去见集团的高管们了。其实,他见到的家人也就是岳父岳母和女儿林菲。太太杨欣自打兼任了化工设备联盟的秘书长,就变得比林振华还忙了。此时的她正在南京筹备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竣工庆典,林振华只能等到去参加庆典的时候,才有机会和她见上一面。
“林总回来了。”
“小林辛苦了。”
“振华,这一趟有什么收获?”
在集团总部的小会议室里,集团的高管们乐呵呵地向风尘仆仆的林振华打着招呼。林振华挨个地和大家握着手,会议室里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一次我和张工到威海去和海军的刘院长见了一面,谈了一些事情,其中有一些事情对于咱们集团的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寒暄过后,大家分别落座,林振华开门见山地对众人说道。
“首先一个问题,是海军方面向我们提出了研制燃气轮机的要求。根据双方初步商定的意见,海军将向我们提供他们所掌握的燃气轮机资料,同时指派一位名叫布列斯的俄罗斯专家前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此外,国防科工委下属的几家企业也会向我们转让他们手里的一些制造技术。总体来说,就是由我们汉华重工牵头,组成一个燃气轮机项目团队,用10年左右的时间,搞出我们的第一代燃气轮机,用于装备海军的重点项目。”
“燃气轮机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啊,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把燃气轮机的技术拿下来,未来我们光靠吃这一项,一年百十个亿的产值也不在话下了。”化工设备公司总经理方延武感慨道。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机遇。”集团总经理项哲也点头称道,“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我们能够不费成本地把军工系统里多年积累下来的相关技术拿到手,这个价值就不得了。我赞成我们承接这个任务。”
制冷设备公司的总经理戴裕彬举手发言道:“林总,项总,我们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搞燃气轮机的话,能不能把我们制冷设备公司的需求也一并考虑进去。我们目前正在开发大型中央空调,据我们检索到的资料,日本人已经在搞使用燃气轮机直接驱动压缩机的中央空调技术。我们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跟上这个潮流。既然现在集团决定搞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不是可以把中央空调用的燃气轮机作为一个子项目包括进去?”
汉华制冷设备公司就是当年的江南实华电器厂,其前身则是江南省石油化工机械厂。从石化机,到江实电,再到如今的汉华制冷,这家企业倒是一直也没有和制冷技术分开。虽然在搞电冰箱的那些年里,厂子里把大型设备生产技术给荒废了。但自从林振华借美国H※H公司的名义对其进行收购后,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目前厂里除了家用电冰箱这个传统业务之外,还拥有了冰箱压缩机和大型商用制冷设备这两个新的业务方向。
在冰箱压缩机方面,林振华布局很早,后来又得到了美国泰戈公司的技术支持,如今汉华牌冰箱压缩机已经是国内知名品牌,占据了国内冰箱压缩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光此一项,一年的产值就是3个多亿。
大型商用制冷设备则是另外一个体系的产品,它包括了大型建筑物使用的中央空调、大型冷库使用的制冷机械等等,这种设备的销量不大,但每一套的价格非常高,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如果再加上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等费用,其价值就更不可小觑了。最为关键的是,家电电冰箱的门槛很低,利润空间不大。而商用制冷设备则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利润是十分丰厚的。
戴裕彬原本不是搞制冷设备的,但到制冷设备公司担任总经理以来,他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还好几次带着一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去考察,回来之后便开始谋划制冷设备公司的长远大计。按照戴裕彬的设想,未来制冷设备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家用电冰箱将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公司的主要业务将集中于大型制冷设备。对于这个设想,集团总部也是非常赞同的。
方延武道:“中央空调用的燃气轮机,技术难度远小于船用的燃气轮机,我觉得将其作为一个过渡产品来开发是非常可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能够迅速形成具有盈利能力的产品,回收研发投资。”
“这个想法不错。”林振华道,“这样吧,老戴,你找时间去和张工聊一聊,听一听他的意见。如果可行的话,集团可以支持你们。”
“好的”戴裕彬笑逐颜开。对于张逸华的水平,他一向是很信任的,再加上林振华此前也说过了,这是一个军工项目,还有俄罗斯专家的指导,弄出一款空调上的燃气轮机,应当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振华,你看,咱们现在汽轮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第一批汽轮机在江北石化的改造工程中已经投产试运行,使用方的反映非常好。现在又多了燃气轮机的项目,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该把原来的汽轮机事业部直接升格为正式的汽轮机公司了?”项哲说道,作为总经理,他考虑的永远都是经营方面的问题。
林振华道:“这件事我在路上已经想过了,而且和张工也已经交流过了。我觉得成立一个汽轮机公司是可行的,不过,老张是个搞技术的,只能当总工,当不了总经理,所以,咱们还得选拔一个总经理出来。大家有什么合适人选没有?”
合适的人选倒是有七八个,都是在汉华工作多年,逐渐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干部。大家互相议了一会,全面权衡了能力、性格、人品等因素之后,选中了一名叫做杨超的年轻干部。此人原籍海南省,在华青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到美国拿了一个企业管理的博士学位回来,属于文理双修的人才。他在汉华重工的集团总部工作了五六年时间,表现非常不错,这一次便光荣地承担了组建汽轮机公司的重任。
聊完燃气轮机的事情,林振华又开始说到机床上面了,他说道:“关于机床方面,海军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我已经转给老岑和老马了。”
在林振华当兵的时候,岑右军是他的排长,所以林振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称呼岑右军为“岑排长”的。时过境迁,如今集团规模越来越大了,二人都是集团的高管,在会议上再以排长相称,就显得有些不妥,所以林振华慢慢地也就换了称呼,改称岑右军为老岑了,不过,岑右军对林振华的称呼还是没变,依然称他为小林。
岑右军手里拿着一张清单,说道:“我已经看到这些资料了,对我们机床公司的要求不低。你们看,1600毫米数控立轴复合磨床;长度7000毫米,最大回转直径600毫米的船用曲轴钻削加工数控机床,要求动力刀具数不少于16个;850乘2500毫米四头定梁龙门铣床……哪一样也不是容易的东西啊。”
项哲道:“老岑,你这就说对了,越是要求高的产品,越能够磨练出我们的能力啊。现在咱们在机床这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够借着海军的这批订单,把咱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我们的主动性就大得多了。”
岑右军点点头道:“老项,我知道这点,我和老马商量过了,无论如何,也得集中力量把这一批产品搞出来。即使不说是为公司盈利考虑,就算是支援国防建设,我们也是责无旁贷的嘛。”
457挖墙角
457挖墙角
“老项,你刚才说咱们的机床产品竞争压力大,是怎么回事?”林振华把头转向项哲,对他问道。他原本就打算问一问有关韩国机床企业进入浔阳之后的情况,现在听到项哲主动提起此事,正好顺着话头往下说了。
项哲道:“振华,你这趟回浔阳来,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情况?”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公司周围,怎么一下子冒出了好几家棒子的机床公司?”
“呃……”项哲也被林振华用的棒子一词给噎着了,他顺了顺气,才回答道:“这几家……韩国企业,其实早就已经进来了,只是此前一直没有挂牌而已,咱们也没有特别在意。上个月,它们突然非常高调地举办了一个开业典礼,几家企业同时挂牌,鞭炮放得比过年还热闹,摆明了就是向我们示威的。”
林振华不屑地说道:“示威就示威吧,他们愿意在咱们集团门口玩剖腹,我都没意见,只要不影响咱们的正常业务就行。”
项哲苦着脸说:“振华,问题在于,他们的确影响咱们的正常业务了。”
“怎么?他们抢咱们的业务了?”林振华惊讶地问道,心下颇有一些诧异。照理说,一家新企业刚刚落地,内部要处理的事务还多得很,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影响到当地企业的经营。最起码的一点,他们招募员工,再完成培训,怎么也得几个月时间吧?
家居公司的总经理彭少哲说道:“振华,你有所不知,这些韩……,哦,对了,这些棒子们,干事可不讲规则了。他们一挂完牌,就开始挖我们的墙角了,做得非常过分。”
这就是自己人和外来和尚之间的区别了,林振华管韩国人叫棒子,项哲是不跟他一起胡闹的,但彭少哲则会捧林振华的场,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棒子这个词。
“挖墙角?”林振华一愣,旋即就明白过来了,“怎么,他们在挖咱们的员工吗?”
岑右军沉重地点点头,说道:“没错。他们一挂完牌,就在厂门口立了一个巨大的招工启事,招募有经验的技工,给出的工资是一个月1000到1200块,有特殊技能的,工资还可以面议。”
林振华倒抽了一口凉气:“1000到1200块?TMD,这是赤luo裸的挖墙角啊”
1993年,中国全国的职工年工资水平也只有3300元,合每个月不到300元钱。汉华重工由于效益好,工资水平比其他企业高出不少,加上年终奖之类,普通工人平均到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有600多块钱,这已经算是远近闻名的高薪了。
可是,韩资企业一进来,就打出1000到1200元的工资标准,比汉华要高了一倍。工人都是很务实的,谁也不会嫌工资太高。面对着高出一倍的薪水,肯定难免会有工人会动心的。韩资企业这一招,就是明显地在从汉华手里挖人了。至于汉华以外的企业里的工人,要抵御这种诱惑恐怕只会更难。
面对着这种挖人的招术,汉华方面可以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人家给出的薪酬标准高,工人愿意投奔过去,你又能说什么呢?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讲究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年代了,跳槽变得越来越容易。
要想留住人,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工资标准也提高到对方的水平,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对方只是一个小公司,最多百十号人,生产一两种产品。而汉华是一个庞然大物,有两万多工人,要提高工资,就意味着两万多人都要提。这个成本可就不得了啦。
事实上,就算汉华咬咬牙,把工资提上来,对方也还可以提得更高。人家要挖的,不过是区区几十人,但你如果要拼工资水平,就要带着几万人去拼,这种拼法是永远都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有人也许会奇怪,既然对方可以把工资提得很高,那么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提高工资呢?要说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
首先,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本身就比国内企业要高,产品的利润率高,能够支撑得起较高的工资。其次,外资企业最初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容忍几年之内不盈利,靠国外的母公司输血,但国内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如果国内企业真的要和国外企业拼工资水平,那么人家可以随口开出一个10万或者100万的标准,你还敢跟下去吗?
此外,国内企业的职工队伍是老中青三代,精力不济的老职工和正在学习技术的青年职工创造的价值比较低,真正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是年富力强的中年职工。国外企业一进来,就直接挖各家国内企业里的中坚人才,这样一来,它们没有安置老人和培训新人的负担,成本压力自然也就更小一些了。
其实,也不单是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这样做,有些新兴的国内民营企业也经常这样做,它们用非常优厚的高薪从其他成熟的公司那里挖人才,你原来年薪10万,我就给你20万,反正我只挖一个人,但我却可以让你余下的几百人变得人心思动。这种挖人的方法十分阴损,因为被挖一方的企业可能是从100人中间培养出1个优秀人才的,而挖人的一方不需要付出培训和淘汰人才的成本,直接就把别人选拔出来的人才挖走了。
整个90年代,由于外资的疯狂涌入,中国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纷纷破产倒闭,或者被外资低价收购。究其根本,除了中国企业本身技术水平不足的客观因素之外,大量关键岗位上的人才被外资企业挖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咱们有没有工人被挖过去的?”林振华问道。
项哲点了点头:“这一个多月,整个公司前前后后已经被挖走100多人了,这其中还不算那些去应聘而没有被接纳的。工人们中间已经有一些牢骚怪话了,说给自己人干活,不如给外国人干活。外国人给的工资高,咱们自己人太抠门了。”
“真是鬼话,公司给他们提供的住房,还有厂里的其他福利,难道他们都没看到吗?”彭少哲愤愤不平地说道。他治下的家居公司也有人被挖走,而且还有一些职工来向他请求增加工资,扬言如果不增加工资就要去投奔韩国人了。
“没办法,这也不怪那些离开的工人们,人毕竟都是趋利的。”林振华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说道,这种事情,既来之,则安之,着急上火也是没用的。
负责国内销售业务的何飞说道:“韩国企业的吃相非常难看,他们不但挖咱们的工人,还挖咱们的销售人员。他们给销售人员的待遇比给工人的更高,除了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高额的业务提成。我们销售部已经有几个人投到韩国企业那边去了,把手里的客户关系也带了过去,这对我们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了”听说客户关系被带走,林振华可真的有些恼了。培养一个市场人员的成本,可比培养一个工人的成本要大得多了。这些市场人员手里拥有的客户关系,都是付出了无数的开拓和维护成本之后才形成的。韩国企业只是给出了一些高薪,再加上业务提成的承诺,就把这些客户关系弄到了手里,这种做法在市场上应当算是非常卑劣的行为了。
能够掌握客户关系,是一家企业能够在一个新市场上站住脚的关键。此前,林振华还寄希望于韩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后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从而能够给汉华机床以及整个国内的机床行业带来一段缓冲期。谁知韩国企业根本就不想花时间去培育市场,而是通过直接挖人的方法从国内企业手中抢夺客户以及销售人员,这样一来,双方就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了。
岑右军安慰他道:“小林,你也不用着急,被挖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工人和干部还是比较稳定的。我和一些工人聊过,他们觉得,是公司出钱培养了他们,在这种时候如果抛弃公司,就太不道德了。他们都说,他们愿意和公司一起发展。”
项哲道:“刚才少哲说的那些也有道理,有些工人是因为考虑到公司里的各种福利,还有住房等等,所以也没有离开。刚才何飞说的客户关系的问题,我们已经分析过,损失并不是太大,有一些客户关系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能够拿回来的。总的来说,韩资企业挖墙角对咱们的影响,还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今天把这件事提出来,也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意思……”
正说到这,办公室主任毕敏突然推开门进来了,她看了看众人,然后走到林振华的身边,贴着他的耳朵小声地说道:“林总,你现在方便出去看看吗?杨文勇和杨文军在办公楼门口打起来了,杨文军口口声声说要见你呢。”
“杨文军?”林振华皱了一下眉头。这时候,透过会议室的玻璃窗,已经能够听到楼下隐隐传来的争吵声了。林振华迟疑了一下,对众人说道:“大家继续议吧,我下去看看。”
458杨文军的选择
458杨文军的选择
林振华随着毕敏来到办公楼下,只见门口已经围起了一群人,几名保安和路过的工人把杨家兄弟分别拉在一边,正在好言相劝。
杨文军看起来情绪还比较稳定,不过脸上却有几道指印,嘴角还隐隐有点血迹。据林振华的经验判断,这应当是被他哥哥杨文勇打的。杨文军的个头比杨文勇高出了五公分,体格也显得健壮一些,但每一次冲突时,他都是挨打的一方。杨文勇手把手地教弟弟如何装配机床,每回他觉得弟弟偷懒或者出差错的时候,都是要动手打人的,杨文军从来不敢还手。不过,也许正得益于杨文勇的暴力教学法,今天杨文军的技术已经不比哥哥差了。
反过来看杨文勇,则完全不同了。虽然有几个人拉着他,但他还是拼命的挣扎着,嘴里骂骂咧咧地,叫大家放开手,以便他上前去把杨文军一顿老拳打死。杨文勇是个技术痴,车铣刨磨样样精通,在机床装配方面更是顶尖高手,但他的情商却不是太高,有点二杆子的劲头。
当然,杨文勇打人也是分对象的,在整个汉华重工,杨文勇只打杨文军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他其实算是非常老实本份的一个。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打是亲,骂是爱。他认为自己打弟弟是为了弟弟好,哥哥打弟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文勇,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打人了?”林振华走到杨文勇面前,黑着脸问道。
保安和工人们把杨文勇放开了,在林振华面前,杨文勇自然不敢造次,他讷讷地说道:“林总,文军那兔崽子说要去你办公室找你,我不同意,他非要去不可,所以我就动手了。”
林振华斥道:“文勇,你怎么说话的?你和文军是一母同胞,他是兔崽子,你是什么?”
“我没有他那样的同胞”杨文勇气乎乎地说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文军要来见我,你为什么不同意?”林振华有些纳闷地问道。
杨文勇看了看周围的人,一句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指了指杨文军,说道:“你问他吧”
林振华给站在自己身边的保安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盯好了杨文勇,然后自己走到杨文军的面前,对他问道:“文军,你想见我?”
杨文军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林总,我有点私人的事情想向你汇报一下。”
“私人的事情?那文勇为什么拦着你?”林振华问。
“他……他有点神经病。”杨文军低声说道。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杨文勇已经听到了杨文军的小声嘀咕,不禁大怒,嗷嗷叫着又要上来打人。
“这样吧,你们两个,都到我办公室去。”林振华说道,虽然像这种工人打架的事情还轮不到他这个集团董事长来处理,但杨家兄弟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是因为杨文勇是他当初从永禾乡带出来的,算是他的自己人。二则是因为这兄弟俩如今都是机床公司的顶梁柱,属于值得领导特别关注的职工。
杨家兄弟俩顺从地跟着林振华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几名保安跟到林振华的办公室门口,终于不便再跟进去了。不过,他们也知道,有林振华在场,杨文勇应当是不会再动粗了。
“好了,有什么事,你可以说了。”林振华让杨家兄弟俩分别坐在两张离得挺远的沙发上,然后自己坐在办公桌后面自己的大班椅上,对杨文军说道。
“文军,你不许说”没等杨文军张口,杨文勇先厉声地喝止了。
杨文军微微一笑,看着林振华,不吭声。不得不说,这孩子的确是挺聪明的,他知道这个时候不吭声是最好的,因为这样林振华就会迁怒于杨文勇,从而能够让他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果然,林振华瞪了杨文勇一眼,说道:“文勇,你乖乖地坐着,没让你说话就不要说话。该不该让文军说话,难道我还要你教吗?”
听到林振华这样说,杨文勇一下子就哑了,他只能恶狠狠地瞪着弟弟,想用眼神把他给吓唬住。
杨文军见林振华把杨文勇给按住了,便坐直身体,平静地说道?(: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