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一场春梦(正式修订版) 第 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作者:萧东楼

    序一

    不过是个传说

    韦芈/文

    《不过是个传说》,这是我看到第三个题目,该小说之前另有两个版本,最初题为《猎人笔记》,后又更名为《回忆之前,忘记以后》,但是最终又回到了现在的书名。当时东楼通过网络将故事概况和未完篇传给我,并谦逊地邀请我作些建议,可能是熟不拘礼,兼之鄙人禀性素不知天高地厚,粗略翻阅后,立时感觉结构有点芜杂,太多蒙太奇式的闪回,无形让阅读产生障碍,且三条主线并行推进,更使整体节奏显得松散。我将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转述于东楼。之后东楼几易其稿,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直至眼前这个定稿版出现,因为彼此是朋友,我再次有幸先睹了全篇,这次阅读很轻松,初稿时存在的缺点荡然无存,现在的成稿堪称是篇成熟作品,原先的芜杂被轻易化解了,作者游刃有余的运用暗示、穿插、暂停、倒回,控制着小说空间和时间进程,猎头这条线也被适当的简略,只在结尾处才稍作提起,也仅作承上启下之用(我假设本书将是东楼系列作品的组成之一)[萧东楼按:虽不中,以不远矣!]。

    与东楼是同代人,出生在七十年代上半叶,于九十年代汹涌地进入社会,文化以及生活背景的共通,让共鸣显得轻而易举。就如同希腊诗人埃利蒂斯所吟唱:“我将剃成光头,为所有青葱者传教;我将从黑夜里走出来,走向每株无花果树的晨祷;精神振作,衣襟里兜满,天蓝色玫瑰和紫罗兰。于是我将点燃所有勇敢的水滴,我啊,比一切都勇敢。”诚如斯言,那时的无畏发自肺腑,我们从废墟中出生,精神与物质上兼备三元性格,残留的英雄主义情节,以及返古的道德观念,再配上群体乐观的狂欢心态,身历那个时代的人,根本无力讳言美好,我曾在自己一个短篇里写道:“九十年代初期,连阳光都明媚别致,天空不像现在这么多的云阻挡着,阳光直射每张青葱面庞。”真实而言,太阳其实别无二致,只是彼时此时心曲不同。

    东楼的这本书有许多生活中的影子,体裁既为小说,免不了有虚构成分,但本篇很多内容源自作者真实从商经历,也因此与同类商业小说颇有不同。不同源于气质,就如同两女子背人站立,一个乌发云鬟,另个发髻凌乱,无须转身,人的心底总有美丑上下的预判。说句通俗的话,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尤其被大量七宝楼台凭空捏造的商业小说败坏了胃口后,再看此书便如饮甘醪。题曾为《不过是个传说》,内容未必如题这般轻松,读者更多看到掩饰不住的凝重,但好在也同时看出解脱,这种解脱寄生在大彻大悟基础上,类似庄子鼓盆。作者都习惯对回忆凭吊,通过笔墨直抒块垒,这是过程,如同蛇蜕,成长总由旧躯体里萌生。小说主角是盛世软件的高层,当年那场IT风潮曾席卷整个中国,男主角也属弄潮儿之列,众多海外新贵成功参照在前,国内无数年轻俊杰亦满怀憧憬,投资IT似乎是成功捷径,创立项目,风险投资商介入,然后股票上市,这个过程被许多人心理模拟,少年激扬不可方物,TO BE OR NOT TO BE ,根本就是个伪问题,但乌托邦总充满奇怪轨迹,大起大落,功败垂成,一连串灰色玩笑,让人无从判断生活究竟是幕正剧或是闹剧。

    九十年代是我们这代人第一个黄金时段,经过青春萌动后,或许可以佯装从容恬淡,但传说即是传奇,是现在过去式,无人可能真正释怀,也正如此东楼才能捧出呕心之作,以飨众多同龄者。

    序二

    江湖旧事

    殳文/ 文

    一个通宵的代价是泪流满面。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古时候有人将之称为软肋。萧东楼告诉我他写下这二十万字的时候,心里一直都在隐隐的抽痛,彼时,我颇不以为然。但当我以不可遏制的惊人速度将整本书读完的时候,我才惊诧的发现,脸上的泪水早已滂沱。

    仅仅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已跃然而出两个大字——江湖。这便是萧东楼的江湖。初识东楼,这个笔名没有给我过多的联想,仅仅是古龙的一部小说,以及里边的一个人物。见到他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书生,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的江湖气息。通过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我重新看到一个在江湖之间游走,在欲望和理想之间徘徊的萧东楼。无疑,这本书是成功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能够要求读者什么?感动、感动,还是感动。当你发现你一再对于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的时候,便是感动莅临之际。用风云际变来形容此书的内容再为恰当不过。萧东楼高考失意,开始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涯,拒绝了一个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女子,又走进了另一个让他感受切肤之痛的女子心灵。这些仅仅都是铺垫而已。全书的主体在创业之后娓娓展开。创业的艰辛、年少轻狂、不信任、友谊的建立、背叛、一个接一个的陷阱、人性、欲望、爱情、约定、成功、失败,错综复杂的纠缠交错着,萧东楼这个形象和整个故事逐渐在笔端丰满起来,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恩怨的江湖。我所能枚举的词汇远远无法涵盖本书的全部,而只是点滴的片断。

    阅读完全篇之后,许多片断接踵而来,在我的脑海中一再地以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袭来。我在思考,东楼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对于青春的纪念?或者对于胸中郁结的排遣?又或是强烈情感的宣泄?我一一否认了这些念头。我一而再的希冀自己能够找到一个词汇来概括东楼的表达过程。不知道是我不愿定论还是词汇量终究贫瘠了,我终于是没能找到。原本,或许,用一两个简单的词汇去概括总是一件荒谬而可笑的事情。

    相于东楼的轰烈而言,我的人生无疑平淡得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从他的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之处。这些共鸣其实很轻易,每个情感健全者都会有。只要你曾经爱过、痛过,或者单纯的在某个夜里曾经因为生活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徬徨过,便会被打动,甚至深陷,不可自拔以致泪流满面。如果说我的比喻成立,整本书的情节是萧东楼的江湖,那么这些文字就是萧东楼手中的那把剑。你或许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剑锋的凛冽,就已经被剑身所伤,血从心口上缓缓滴下,便完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感动。偶然间,我们不禁回问,这感动是否来得轻易了些?对于读者而言,这些感动兴许就像是一颗石子划过了水面,激起一阵的涟漪,可是对于写作者来说,它决不仅仅是涟漪。基于我对萧东楼的了解,我甚至可以在某些段落之间,找到他潸然落泪的痕迹。虽然是个印刷版的读物,对我而言,我似乎可以看到积聚在其中的酸楚和泪痕。勿庸置疑,是这些淡淡的痕迹打动了我。

    作为一个对于文字有着执念的人而言,萧东楼还能够在文本间留下令人感触良久的东西,实属难能可贵。他对于文本的要求是一丝不苟的,从这本书的几易其稿便可看出。之前我曾经断断续续的阅读过几个不完全相同的版本,每次我都同他说:“等你定稿的时候再拿给我看吧,我不想看到这些支离破碎的情感漩涡,它会影响我,让我受到不同的冲击。”我之所以会这样诉诸于他,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欲望横行情感倍受践踏的年代,我再也经受不了多次相同的触动了。让这样发自心底的伤恸一次全部通过,是我惟一的要求。可是在拿到了最终的定稿之后,我发现,这期间的冲击,着实过于庞大。它不像原子弹的攻击,一朵蘑菇云过后就哀鸿遍野烟消云散,所谓哀莫大过心死;它更像是今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卡特里娜飓风,呼啸而过,却后劲绵长,让经过之地都成为重灾区,不死方才得以继续受伤挣扎。我开始后悔为何没有将之前的几个版本一一仔细阅读,如果那样,我总能多少获得一些免疫力来抵抗这冗长的攻击。如今说这些显然无济于事,我惟一可做的,就是带着对作品的感动,写下我所感受到的信息传达给本书的读者们。

    不要小看一个人的江湖,更加不要小看萧东楼的江湖。虽然这仅仅是萧东楼以及老唐、石方、陶立群、毛毛、倪曼、老九、杨洋、谭剑铭等等等等一干人的江湖,但是,它和所有其他的江湖一样,是个名利的屠宰场,是个欲望纠织的网。其实,你我都在网中,都身处水深火热的江湖之中。《无间道》里有句台词,“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我想,任何一个涉及过江湖的人,到谢幕的时候,都会由衷的发出这句长叹: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将获得的一切还给江湖,只身抽离,各自采取不同的姿态。如同萧东楼的悄然离去,如同老九的锒铛入狱,如同谭剑铭的撒手人寰,如同一场场烟花的粲然覆灭,如同爱人的远嫁他乡……每个人的结局都不尽相同,但是,却又如此一致。

    尽然百转千回,却是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每个人都一样,每个江湖都一样,每个故事都一样……

    梦过,便笑了;梦醒,痛哭失禁……

    江湖旧事谁曾忘,不使英雄泪沾襟。一句旧诗,是以为序。

    【楔子】

    老唐的电话打进来的时候,我跟石方愣了一下,同时伸手去接。当时已经是深夜,偌大的办公室里,铃声显得特别刺耳。最后,我按下了免提。

    老唐的声音在电话的那头显得有些疲惫:“我们入围了。”我跟石方对望了一眼,如释重负,却也莫名的感到了疲惫。我们俩已经在这里绷紧神经等待了将近10个小时。

    老唐接着说:“刘总已经暗示了我明天的入围结果。妈的,这老头子真能喝,也真能玩,我这边给他安排的已经是今晚第四场了。不过,浮世会的小姐也真的很漂亮,很能干,嗯,很能干,哈哈。”

    听到最后一句,我跟石方也忍不住笑了。我们又交谈了几句,就彼此交待对方早点休息,然后挂上电话。大概是老唐的这个消息令我们感到兴奋,也大概是关于浮世会小姐的联想,出了写字楼,我跟石方不约而同地跟司机说:“去东莞。”车在夜色中一路向东莞飞驰而去。

    浮世会是怎样的我没见识过,但是我跟石方却一致认为这家恺撒宫的服务也是一流的。这里的小姐全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经过筛选的,然后由香港和台湾的培训师封闭培训两个月才给上岗。

    小姐们分为三档。第一档穿着短裙和恤衫,都是刚入行不超过半年的,且个头多在一米六左右;第二档穿着旗袍,都是入行有些时间,颇具火候,身高多在一米六五上下;第三档则穿着酒店制服,身高都在一米七上下,经验老到,功夫纯熟。当然,她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价格。

    石方一贯喜欢第一档的,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他喜欢那些风尘味尚浅的女孩子,这样便于他在享受的同时还可以有愉快的聊天。我经常把他这种行为称之为“精神阳痿”,他也认真点头说是确切。他很快就选中了一个学生妹模样的湖南女孩儿上钟去了。

    这里的部长跟我们都很熟,大家都管她叫君姐。君姐一屁股坐在我的沙发上,笑眯眯地跟我说:“东哥,有个昨天才来的靓女,扬州的,以前在总统酒店做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笑着跟她说有没有你说的这么厉害啊,再说我可是只吃素,这你是知道的。君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话不以为然,拎着手里的号牌:“那你要不要?”我一把顺过来,哈哈大笑。

    这个叫苗苗的女孩子倒的确没叫人失望,身材一流,样貌也出众,眉眼倒有几分像香港演员万绮雯。我疲倦地趴在那里要她给我松松肩膀。可惜还没按到腰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

    老唐在电话里的声音有些紧张,也有着按耐不住的兴奋:“东楼,你跟石方准备一下,按第二套方案准备资料和标书,不过要修改一下配置和报价。”

    “怎么?有确切消息了。”

    “嗯,如无疑外,我们一定可以凭这份标书入围到最后三家。”

    “摆平刘总了?”

    “这一关算是过了,但是能不能最终定局,现在还是未知数呢。”

    “好了,明天上午上班前,我们一定把新标书发到你的邮箱里。”

    在电话里我又跟老唐确认了一下关于配置和报价的具体细节,足足谈了个把小时。

    挂上手机,我有些遗憾地看着苗苗,跟她说:“打电话到服务台,跟他们说我加三个钟。”苗苗温顺地照做,然后我穿上浴袍一边向外走一边说:“等我一会儿,去去就来。”

    出来的时候问了一下服务生,石方那边还有差不多十分钟就要下钟了,想想就不打扰他的雅兴,索性等他一会儿。我看了会儿电视,服务生过来告诉我:“你的朋友加钟了。”

    靠!我骂了一句,打石方手机,电话居然无人接听。叫服务员过去询问,过一会儿回来说那边挂了勿叨扰的牌子。奶奶的!

    我叫了杯啤酒,喝了两口。

    这个滨海证券的项目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竞争也同样激烈,几乎国内的著名软件商全部都闻风而至。凭技术实力我们对自己的软件有绝对的信心,但是竞争对手的品牌与技术的综合实力实在比我们要强大的多。这一仗打得的确辛苦而且惨烈。在最后入围的几家软件商里,当时的我们尚属薄弱,成立不过两年不到时间。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公司的主要技术力量全部来自国家级的券商内部开发队伍,包括老唐本人。

    如果我们这次能杀开血路,突围而出的话,那么在业内我们就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因为在当时而言,大部分的系统集成商所作的项目基本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一单项目里90%以上全是硬件集成,说白了还是变相的硬件分销。而我们这一单如果顺利承接,软件开发及服务将占到整个项目的40%以上,这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软件开发商的角色,这也恰恰是我们盛世软件所追求的目标,所以这单业务对我们今后的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石方出来的时候,显得放松了很多。经过桑拿和小姐的按摩,此时的他看起来精神奕奕。我笑着叫服务生拿杯冻奶给他,他喝了两口,点上根烟才想起问我:“咦,怎么这么早出来的?你那个小姐可是恺撒宫这里的新进头牌。”

    我扬了扬手里的电话:“刚进房没多久,老唐的电话就进来了,讨论了一会儿明天招标的细节,报价和配置要做修改,还有些东西明天我们要在招标入围后立刻准备。”

    石方点点头:“这次滨海证券的项目对我们盛世软件可是太重要了,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我扔下手机,对他说:“电话说完了,方案你先改着。你小子享受完了,现在轮到我了。我要进去加时赛,那么好的姑娘可不能浪费。”

    石方笑着招手要服务生去储物柜拿他的笔记本电脑,我站起身走开时,他在我背后喊:“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我哈哈大笑。

    【第一章】我本善良

    01

    老唐是盛世软件最大的股东,也是我的世交。他父亲跟我老爸是当年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两年前,大约就是我从美国回来后的四个月之后,我接到了广州南方工业大学的MBA录取通知,在我犹豫着是否要南下的时候,老唐找到了我,把我约到一家绍兴酒馆喝酒。喝了几杯闷酒后,老唐告诉我他自己的公司已经开始起步,他知道我目前的状况,所以极力邀请我来广州,加盟盛世软件。

    当时的我正在公司的提拔下转到了总裁办做助理,并且担负着设备引进和项目申报两大重任,我几乎当场拒绝了老唐的邀请。

    其实拒绝的更重要理由是因为跟老唐家我曾经有过一段极为深刻的恩怨。

    事情缘于我当年的高考。

    人生的机遇就是充满了偶然。偶然的让人措手不及,偶然的让人无可奈何。

    高二的时候,在所有人的反对下,我选择了文科。这个选择首先让我的物理老师勃然大怒,动用了班主任和家长来对我施加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当时还在参加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选拔,并且是老师眼里的所谓种子选手。坐在物理老师的对面,我作出一幅诚惶诚恐的样子,以免对他雪上加霜,更怕让他火上浇油。

    “东楼啊,你能不能理智一点?”他的表情痛心疾首,恨地无环。

    我十分诚恳地望着他:“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学文科,而且我觉得我在物理方面也没有什么潜质,真的。”

    物理老师拼命的摇着手里的扇子,苦口婆心:“你有没有潜力我比你更清楚。我绝对的看好你!你现在的成绩在小组排名第三,而且你的数学底子在所有同学里是最好的,再有半年的集训,我相信你会有爆发力的!”

    我低头不语。

    “东楼啊,我一手带出来的拿金牌的学生已经有八个了,带完你我也会退休了,九九归一,你也让我有个完满的结果啊。”晓之以理无效后,老师又开始动之以情。

    说实话,我当时十分感动,以我的性格,几乎又要被感情软化,就在我即将被老师攻破底线的时候,进来了一个人。而我的老师又自作聪明地希望给我一记重锤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

    进来的是老师的女儿,我的师姐。成熟而且美丽的师姐。在我刚进高中的时候,她就从教学楼的三楼扔了一把尺子下来砸中了我,然后在我逆着阳光抬头看时,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这种成熟甚至带点狐媚的笑容毫无疑问地击中了我,使年少的我颇为神魂颠倒了一段时间。

    后来,进了文学社,做了副社长,在与前任交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就是她,已经在高三的她借着工作之便,不断地要我放学之后到文学社商量工作,回想起来,我更觉得自己当时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之后没多久,我受到物理老师的器重后,有一天晚上到老师家里“开小灶”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她居然就是我们老师的女儿。这个发现让我觉得惊恐不已,却让她觉得更加兴奋。

    所有的一切都在于她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接到了她的电话,说考上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择日就要去报到了,让我去她家。她有礼物要送给我作纪念。

    我欣然前往。去到的时候,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浴室洗澡。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翻看杂志,听着哗哗的水声,不免有些心猿意马。过了一会儿,师姐走了出来。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浴袍,饱满的双峰几乎要夺衣而出。师姐一边擦着湿淋淋的头发,一边在我身边坐下。头发把她的肩膀处弄湿了一片,身上不知道是沐浴液还是洗发水的味道,又或者是别的,总之闻起来十分诱人。我有些艰难地咽了下口水,坐开了一点。师姐又在坐了过来,我感觉到她薄薄的浴袍下面身体的火烫。

    突然,师姐将身体倒向我,主动将双唇压向我,我脑子里一阵晕眩,同时清楚的感觉到胸前有两处柔软的东西挤压着我,我感到呼吸困难。这时,师姐捉住我的手在她身上游弋着,浴袍也逐渐滑落。渐渐地,师姐的手越过我的胸膛,滑过我的腰,继续游走的时候,我突然清醒了过来,一把推开了她。我当时的心里充满了惶恐,甚至是恐惧,我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像一只惊恐的兔子。

    她去了天津,也写过几封信给我,我象征式地回了两封,便不再理会。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尴尬和羞涩,在这件事上我有种莫名的受伤感。接下来就彼此不再联络。在她走进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她放了暑假回家了。

    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冲我笑,我也很勉强地对她笑了笑。这个时候,我的老师捕捉了这个重要的信息,很暧昧地说:“你这样选择,你师姐也不会支持你的,对不对?”

    师姐笑眯眯地看着我:“东楼啊,听老师的话,继续努力吧,我们都很看好你!”

    物理老师不失时机地接了一句:“你师姐也可以抽空帮你补课的。”我激灵了一下,抬起头,看到师姐用水淋淋的眼睛看着我,薄薄的连衣裙胀满了她的丰满。我连想都没想,站起来给老师鞠了个躬,用最坚决的口气说:“对不起,让您失望了!”

    我的离去让我不得不再次使用一个词,落荒而逃。

    班主任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已经充满了疲惫,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几乎是坚决地做自己的选择。因为刚刚被父母轮番轰炸完的我已经让我产生了辩论赛的感觉,那就是我一定要辨赢。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的班主任是用一种很客观很朋友的角度跟我探讨了这件事的利弊。

    这让我感动不已。

    最后,他尊重了我的选择,并且鼓励我加倍努力,最后他表示了对我知难而进的欣赏。毕竟选择文科对我来说是要付出加倍和额外的努力。我要重新捡起历史、地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迎接挑战,而放弃掉自己已经烂熟的物理和化学。

    我进入文科班之后,发现我的一个判断失误。跟我同龄的人大概应该知道,90年代初的文科考试中,历史地理的考试已经变态到了什么程度,完全不是像我想象中的,凭自己厚实的历史地理知识可以搞定的。当时的考试已经将历史地理的知识解构之后,打乱揉碎,用边边角角的知识点进行所谓巧妙的组合来进行考试,这让我愤怒不已。

    若干年后,当我在大学里接触计算机是要学习五笔字型时,我产生了同样的愤怒和抵触。我不能容忍这样无理的拆分和解构。

    不过,为了我的理想可以进入自己喜欢的新闻系,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好在我的语数外根本不需要我在上面浪费任何心思,使我可以全神贯注的去打攻坚战。

    考前的几次预考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我每次的语数外成绩斐然,尤其语文,几乎每次只会扣掉几分,在满分120分的情况下,我三次都拿到了110多分,令人咂舌。忧的是,我的历史地理成绩平平,没有起色。我因此已经决定放弃了报考独占鳌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而决定报考仅次于它的武汉大学新闻系。

    现在的时代,由于一再的扩召,高考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可在我们那个年代,高考几乎可以是芸芸学子们十年寒窗般的梦想。

    命运,就在我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无情地玩弄了我。

    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世事无常。

    02

    那年的高考我感觉自己的运气出奇的好。

    考完语数外,我觉得把握十足,几乎可以确定自己的大概分数。语文我估计自己最多在客观题上扣掉2分,外语也是如此,数学我觉得应该是满分。

    接下来的政治,地理,历史才真的是让我喜出望外。尤其是历史,居然我考前最后一天做的四套模拟题里,撞对了5道多选题。如果你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你大概会了解我的喜悦,因为你会知道当年的历史考试里,多选题是个怎样变态的东西。

    我觉得命运之神在眷顾我,我开始后悔自己没有把第一志愿报到上海复旦新闻系,因为照目前的分数估计而言,那是绰绰有余的。

    我用来表达喜悦的就是痛痛快快地睡了几天,然后开始到处找同学去玩,跟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也安慰了不少这次不如意的朋友。毕竟十年寒窗,很多人也觉得以后的路将从此分岔。

    拿分数那天是个阴天,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盲目喜悦伤害了多少人,包括我的爸爸妈妈。那天是我爸爸陪我一起去的。走进校门,我不停地跟许多同学打招呼,老爸也不停地跟许多熟人打招呼,俩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远远地,我看到我的班主任迎面而来。我很远便向他挥了挥手,但是没有看到他的反应。我有点意外,按道理他应该很兴奋地回应我才是。于是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但是又迅速否定了。

    走近了之后,我笑呵呵地看着他,老爸也一样。班主任居然叹了口气,说出了这一辈子我都记得的那句话:“一时的失败不代表什么!”

    我难以置信地抢过了他手里的信封,的确是抢。我翻到自己的那一封,去拆开它,但我的手居然抖得很厉害,过了好久才抽出那张分数单来。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总分数,比我预估的竟然少了60多分!我几乎是有点歇斯底里的喊了一句:“不可能!”我一个分数一个分数看上去,都没错啊!最后,我看到了最上面的语文分数:69分!

    我的胸口像被一把铁锤狠狠地击了一下,瞬间有点窒息。老爸想要从我手里拿过那张纸,我下意识地握紧了它,老爸扯了两下,那张纸被我们从中间撕成了两半。我的心也在那一瞬间裂成了两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放手任那张纸从我手里滑落的,牵手分手放手都是你的手,这句歌词在我10年后听到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居然是当年的这个镜头。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转身走开的,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骑着单车回到了家,我只记得开门时母亲期待的眼神让我哭出了声,我只记得我走进自己的房间反锁了门,一头扎在床上便昏天黑地。回想起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了无助,第一次感到了世事无常,第一次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击,第一次深深地感到了自卑。

    后来妈妈说,那一次我整整睡过去40多个小时才醒来。

    师姐是第一个来看我的人。

    我半躺半坐在床上,不说话。师姐就坐在床边,看着我。午后的时光就这么悄悄的流逝着,由于安静,我们只听到蝉在不停地叫着。

    师姐的眼睛里流露着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柔情,但令我反感的是我觉得那是一种怜悯和同情,甚至有着某种幸灾乐祸,似乎我是因为没有听她和她老爸的劝阻,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于是我干脆扭过头去,不再看她。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我:“我爸和金老师去帮你查了卷子,喏,这是你语文卷子的分数清单。”金老师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他本指望我可以帮他挣到今年全省的单科状元,想不到成了最大的讽刺,就满分120而言,我的69分甚至都没有及格。

    我扭过头,接过了那张薄薄的纸。我看到我的客观题真的只扣了一分。而我的作文则是零分!

    我的手因为激动而不停地发抖。这是一个我根本无法接受的现实。残酷而且滑稽。

    师姐轻轻握住了我的手:“东楼,别这样。”她缓缓地把我的头搂进她怀里,试图让我平静。我感觉到她的呼吸,她的温暖和她的丰满。想到我曾经看到的师姐的身体,我感到一阵口干舌燥。

    师姐指引着我的手去探索她身上的秘密,她的身体像一个熟透了的蜜桃,饱满而多汁,充满了诱惑。

    一切的一切令我感到迷茫。但是我只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归宿,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师姐的动作温柔而炽烈,我在一片温热潮湿中找到了自己的去处,并且将多年的郁结倾泻而出。

    师姐走了之后没多久,老唐打了电话过来,说他从北京回来了。

    由于一些私人的关系,老唐认识高招办的一些人物,我给予了很大希望在他身上,希望他能够动用这些力量,帮我翻案。我真的不服气。现在,他从北京赶回来了,这个事实让我感动不已。

    我几乎是立刻赶到了他家。详细情况我都曾经在电话里同他讲过,所以今天应该是商议所有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可是进了他家的门时,我感觉到了一种气氛的异样。

    老唐的父亲黑着脸坐在客厅,老唐则在不停的抽着烟,我说的许多话都似乎石沉了大海,毫无回应。直到最后,我终于疲惫了,我终于再一次受到了伤害,甚至是感到了一种耻辱!我不再作声,起身走出门,在我起身的一刹那,老唐似乎想说点什么,但是终究还是没有作声。

    事后我才从老爸那里知道了这件事的隐情,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关于提干的问题上,老唐的父亲跟我老爸产生了冲突,后来用了些小动作但却最终没有成功。原来他始终没有咽下这口气,但又抬不出什么道理放在桌面上,一口怨气压到现在,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反倒释然了。我跟老爸老妈说:“咱不去求人!无所谓,学不了新闻我就接受第二志愿,去学国际贸易!”说起来,我应该感激他们,是他们的狭隘激起了我的豪气,放下了包袱。

    03

    此刻的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无边的阳光照过来,对我而言,却是无边的黑暗慢慢笼罩过来。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敲打着键盘,看着一行行字出现在电脑的屏幕上,看着过去的我面目模糊地出现在我的记忆里,支离破碎。

    我不知道能有多少真实的自己出现在这些字里行间,我不知道能有多少碎片可以被我拼凑成完整的自己,我只是看到自己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哭泣着,寒冷着,不肯点去那能够给予片刻希望和温暖的最后一根火柴。

    04

    暑假静悄悄的过去了。我收拾行装踏上了火车。老爸送我的,老妈和弟弟没有来,去看电影。老爸的车把我们一家四口从家里接上,在电影院门口放下他们俩,继续开往火车站。

    在我军训期间接到弟弟的第一封信,信上说到,老妈在我们的车绝尘而去的一瞬间泪流满面。

    我一个人,第一次,单独坐上飞驰的列车,离开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用火车行驶的时间来丈量距离的话,这把尺子的刻度是六个小时。目的地是一个九朝古都,一个以牡丹闻名天下的城市。我做梦也没有想过,我憧憬了十年的大学之旅是这样展开的。火车开到一半的时候,我跑到车厢连接处抽了我生平第一支烟,而且被烟呛出了眼泪。

    校园里十分安静。这是一所军校,而且是全军的唯一一所外语院校,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同样的面积在其他院校可以容纳几万人,但在这里,只是两千多人。后来我知道,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原先的一大部分教工和学员分离出另外一所院校迁至南京,这里只剩下了外语系,成为了一所纯粹的外语院校。

    我是这所军校第一批地方学生,有这么一个现象也是因为军校响应中央号召利用自身优势的教学力量为地方培养应用专业。我成为这里的第一个非纯粹外语专业国际贸易的第一批学员,走在这样一个校园,我丝毫没有欣喜,只是充满了怨恨,怨恨造化弄人。

    我始终在自己的所有文字里甚少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在我看来,那是一段充满着颓废和消极的时光。事实证明,在每一次人生的转折点,我用于疗伤的时间都十分之长。在我毕业之后,有一次借公务之便再次回到了校园,在我的眼里一切竟是如此的陌生。

    那段时间压抑、忙乱、迷茫而不知所措,与现在的大学生不同的是,我们当时接触社会十分之少,加上我所处的是一所管理严格的院校,而且那个年代尚没有如此发达的网络,我们的生活往往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面。

    音乐和啤酒似乎是所有描述大学生活的人所必然要提到的元素,大抵因为音乐能给人精神的寄托,啤酒可以给人肉体上的放纵,当然,在很多人的回忆里,还有姑娘。这个似乎在精神和肉体上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不论如何,那是一段青春,过后便会一去不返,哪管你喜不喜欢。

    05

    老唐跟我在那家绍兴酒馆里就着茴香豆喝了差不多六壶一斤装的黄酒。对于他的建议,我始终不置可否。老唐最后红着眼睛,满嘴酒气地说:“东楼,你小子清醒点儿好不好!不论当年的事情如何,我们总算是世交一场。我现在刚刚创业,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帮我,还要可靠。你说我他妈的还能找谁?”

    我笑了笑,冷笑,接着喝酒。

    老唐叹了口气:“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难道你还想我们两家就这么着冷战下去么?好歹也是曾经亲如一家人啊!”

    我抬眼看看老唐,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什么,心里不觉难过起来。我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答应他我会考虑。

    “东楼,我明天就启程回去了。这是我的手机号,到时候给我电话。”

    那一晚,我没睡好。

    接下来的日子,在我为是否南下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所在的那家外企发生了一件意外的突发事件,这件事令到我做了我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走!。

    为求心安,我到香火鼎盛的大相国寺求了支签。我心事沉重地捡起那根签,准备找位大师去解签。可是当我看到那只签上的字时,我笑了笑,将签放回神台,头也不回地迈步向外走去。

    那根签上写了五个字:孔雀东南飞。

    我拨通老唐的手机时,他那边人声嘈杂,他告诉我公司正在搬家,明天准备正式挂牌。我说明来意后,老唐大声地笑了:“几点到?我去接你!”

    06

    我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机关单位晃荡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应聘进了一家美资企业,做的是特种印刷行业。当时这家公司SUPERPAPER刚刚进入中国,在地方上极受重视,在它之前有一家名为成晋的加拿大公司也来谈过,几乎进入实质阶段时,它的技术含金量受到了政府的质疑而仓促下马,它的老板程晋是一个加籍华人,在项目停滞阶段离奇失踪了,项目因此搁浅,而政府资金和合资的国营企业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好在时隔不久,这家SUPERPAPER在一次国际技术交流的会议上和地方政府的项目负责人得到了接洽的机会,无独有偶,他们掌握的技术也是这种无碳印刷,在谈到一定深入阶段时,政府方透露了与程晋的成晋合作的一些事宜,SUPERPAPER的老板JACK揭露了真相,原来这个程晋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的手头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和资金,他在不久前还和JACK签订了合作意向,原来是打算空手套白狼的。

    政府方面十分庆幸那个项目的中止,更加庆幸得以遇到了这项技术的真命天子,于是双方经过几轮的磋商,迅速签订了合作意向,并且将该项目的前期运作加以延续。这些都是我在进入这家公司不久从我老爸口里的得知。老爸是在政府口上负责技术把关,这个项目虽然不归口在他旗下,但是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是他以前的下属,故而我得以知道了这家公司的来龙去脉。在经过几轮的面试笔试后,我进入这家公司的商务部,协助中方副总负责前期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令我心动的是,项目进展到国庆节后会有去到美国总部考察培训的机会,时间长达半年。这个机会对于我当时的资历来说虽然渺茫,但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我加倍努力的工作着,以期能够有这样的幸运降临。

    幸运之神在耍了我两次之后终于良心发现地眷顾了我:我得到了出国的四个名额之一。当时在确定人选时要求是副总,技术负责人,设备负责人和商务负责人。而在几乎定局时大家发现了一个疏忽,那就是语言问题,一个副总、两个总监和商务部经理全部都不具备语言的沟通能力,而前三者又是必须要去的,最后临时决定由我这个商务主管代替商务部经理前往,并且担负整个考察班子的翻译工作。96年的时候,在内地出国,尤其是去到美国,那还是一件绝对值得珍惜和兴奋的事情,更何况我不过是个刚刚毕业的学生。

    接下来就是繁琐的政审啊、签证啊等等问题,我的兴奋度在那几天持续上升,由于许多问题还没有落实,不可以和好朋友分享,所以我忍得很辛苦。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总是有着许多许多按耐不住的惊喜。不过事实证明,我应该忍住,因为果然一波三折,签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那是一家兄弟公司给到我们的提醒,之前他们的总经理助理就在签 (:

    ) ( 广州的一场春梦(正式修订版) http://www.xshubao22.com/2/215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