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己这些人的脸面看可往哪里放啊。
个人都在关心个人的问题,财政部的人和打捞本身没关系,他们基本就是来打酱油的,连政绩都轮不到他们捞,也就不关心这里边的而利益归属。
只是考虑到自己这方面的风险和承受力,问张辰道:“张总,我们按照之前的打捞方案,得出的预算费用在一点八亿元左右,现在这份预算也要重新来做了。我想问一下,唐韵停在港口的三艘打捞船要多少租金,还有其它的各种费用都是多少,这个您得给我们一个准确的数字。”
过亿的打捞费用张辰是早就知道了的,却也在亲耳听到的时候愣了一愣,不得不说这个数字的庞大,这些官老爷也太会花钱了。
想着怎样才能把这些钱最大限度省下来,可又不能让别人太记恨了,皱着眉头笑了笑,问道:“一亿八千万,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都是些哪方面的费用,有没有详尽的明细?”
“呃,因为没有最终确定,所以明细还没有完善,目前的预算也都是根据各家给出的数据统计的。这其中包括前期勘察和购买设备的费用一千四百万,打捞工作组的日常工作开销一千一百万,还有打捞局的打捞费是九千万,设备的定制是两千万,修建临时码头要一千两百万,从码头到博物馆的气垫转运费是九百万,这几样是大头,其他的就都是一些百八十万或者三五百万的。”
“九千万?”张辰已经彻底被震在当场了,他两次出去搞深海打捞,距离要比这里远的多,人工要比这里多,各种消耗也都大很多,但是两回加起来也没用了九千万,打捞局这一下就要九千万,还要定制打捞设备,这不是敲诈吗。
“把他们的明细给我看,我倒要见识一下,怎么一个打捞,才能一次花掉这么多钱。”
伸手接过打捞局的明细备忘,仔细看过之后,张辰越发的本亏了,得亏是把打捞局的那家伙赶走了,要不这计划还真就让他搞到天那么大。
一个三十多米长十几米宽,重逾千吨的沉箱,只是造价就高达近千万,一顿上号的钢材也不过三千块,一千吨钢材加上锻造费用和利润下来,了不得也就是五百万,可是这里居然要了九百八十多万。
两艘打捞船每天的租金达到八十万,这是一个比沉箱价格更为恐怖的数字,这个价格可以让一艘运输船拉着南海一号六百吨重的身躯往返于天津港和阳江最少五次,但是在这里却只是两艘万吨级打捞船一天的租金。
而唐韵三艘两万多吨的打捞船,连着人吃马喂的最高标准下来,也不过才平均每天六十万而已。这还是唐韵的打捞作业都在远离中国的海域,船上的各种如卫星云图等装置和设置需要大量的资金驱动,否则可能连四十万都用不了。
张辰越看越是动气,看了两条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这简直就是在抢钱啊,他现在也是纳税超级大户,对于这种肆意挥霍纳税人钱财的家伙十分痛恨,真是这家伙已经被赶走了,否则张辰真会忍不住抽他一顿。
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张辰把手里的明细往桌子上一扔,道:“计划肯定是要改动的,而且切改动会很大,就是为了这些费用,我也给对这计划做个手术。”
说完看了看财政部的人,他知道财政部的人对他有点小气愤,觉得他趁着这个时候插进来,而且一进来就把打捞的主力赶走了,这不就是在为自己的赚钱大计扫清障碍吗。所以才把唐韵停在港口上的三艘船提出来说事,那意思估计就是说,你把人家赶走了,带着自己的三艘船过来,你不就是要弄钱吗,给你这个机会自己开口,看你好意思要多少。
而张辰先这么说,也是要给财政部的人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不要把自己想成和他们一样,也让他们知道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不沾国家便宜的人。
话锋一转,面带微笑的样子有福和煦的春风们好像刚才那个根本不是他一样,但是现在的话才是正经的软刀子了,会让财政部的人很受伤的。
“我相信经过修改的计划将会更加的简单、方便,也更加的节约开支,应该用不到原计划的一半吧。我本人也是一个纳税人,我的公司每年都要缴纳不下十亿元的税赋,也没有享受过一天合资公司的超规格待遇,所以我特别痛恨浪费和贪污那随人钱财的人和事。
这个什么沉箱打捞发我也是坚决反对啊,这个耗资太庞大,而且操作起来相当的不方便,沉箱进入海底以后,会对船体周围的淤泥造成积压,且压力无法进行人为的估算,也就无法百分之百的保证沉船的安全。
所以要放弃这种冒险且劳神费心有花钱的方法,直接采用钢索网起吊的方式来,这一点上我们唐韵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支撑,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沉船安全出水。这样一来,就能把打捞这一环节的费用降低在原来的一半左右,如果速度够快的话还会更低。
前期的勘查设备已经购买了的就这么用着,还没有购买的那就停下来,唐韵的设备虽然不能说多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足够用了。既然打捞的方式已经改变,那么打捞设备就没必要再采购了,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不到让大家吃大户的程度,能省的就省省吧。
我们的而打捞方法可以直接在其他码头上岸,临时码头的修建也就免了;紧跟着下来的就是这个什么九百万的气垫转运费,这个也同样不需要了。
怎么样,这么算下来是不是打捞费用缩减了很多,也许会有很多人爱背地里骂街吧,管他呢,我要做的就是把最正确、最安全、最快捷并且能够带爱最好效益的打捞方式提出来,给国家节省开支,给我节省时间,也给你们诸位节省勾斗的机会。”
!#
第四零九章无稽之谈
第四零九章无稽之谈
财政部的工作人员被张辰的话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本以为唐韵能干是能干,但是来参与“南海一号”的打捞,还通过军机处特意安排,也一定是冲着钱来的。
原本计划一亿八千万的打捞费用,在张辰三裁两剪之下,就被缩减到了一半以下,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割去大多数人的利益,只在打捞的费用上下狠手,这九千多万里边,有八千多万都是打捞和后续的运输等费用。
看来人家真的是来帮忙的,要不哪有上赶着把自己的利益往外推的啊,在这份计划里边,唐韵能够拿到的钱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给他们自己职员的工资,真正落到张辰手里的,估计也就三两百万,算是意思一点辛苦费吧。
要说唐韵一点利益也得不到,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利益不会在这么点打捞费上,只要张辰能够顺利把“南海一号”弄出来,并且让唐韵介入到后期的研究工作中,唐韵和张辰在其他方面一定会得到好处的,那样的好处要比打捞费值钱多了。
张辰在完全看过之前初步拟定的打捞计划后,才知道为什么要找他来参与打捞,如果按照原定的打捞计划,将会先在国内建造一艘打捞船,同时还要建设临时的码头,用来打捞的所谓“沉箱”也是临时打造,而且这一整套的打捞方案根本就没有任何人使用过,根本就不知道有几成的把握可以成功。
想要看到之前那套方案的成效,最少也要再等两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沉船在水下已经那么多年了,谁都想早一天能够捞出来,正巧唐韵在打捞业务上初放异彩,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军机一号怎么可能会放着不用呢。
军机一号找张辰还真是找对了,如非张辰参与到打捞工作组来,要多花近亿元的资金不说,还会把南海一号放进水里去折磨。
而这种沉箱打捞法一旦被使用,并且出了成绩的话,这样的打捞方式就会被广泛采取,到时候不知道会要枉费多少的钱财。
要说这种沉箱打捞法,真的是乏善可陈,也不是没人称赞过这种打捞方式,但是这要和正规的打捞法相比起来,首先耗资庞大就是一个弊端,没有几个国家的官员能够像我们国家这样,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强大”和与众不同,多花个三倍两倍的钱完全无所谓。
沉重的沉箱运到沉船地点之后,用打捞船上的吊臂放进水里,再用超过沉箱本身数倍的重物地沉箱造成压力,使得沉箱能够到达规定的下沉位置,把沉船罩起来。
接着又要用超过十厘米直径,好几吨重的钢质横托梁从沉箱地步的一边插到另一边,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技巧和引导,只能是凭着感觉一点一点来,一旦海底的淤泥密度不稳定,托梁的穿过就会成为最大的难题。
想要把一根弄过去都难得要死,何况是几十根呢。在水质混浊的海底淤泥部分,再遇到风浪天气的话,就准备为打捞“南海一号”而要制作的那只沉箱,据说有三十多跟,就这些托梁怕是也要最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插进去。
沉箱顺利出水后,并不能当时就打开,而是要带着淤泥由拖运船遇到临时搭建的码头处,再通过几百米的气囊滚子送进博物馆里。
不说其它的,就每打捞一艘沉船建一个码头这样的荒唐事,就足够让人崩溃的了,再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啊。
张辰算是基本上把之前的打捞方案彻底否决掉了,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按照唐韵的模式来,好在唐韵已经有过两次成功的打捞经验,在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拿出来的计划都要比之前的计划完善。
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唐韵打捞团队的专家和“南海一号”打捞工作组在唐韵已经成型的打捞计划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整,其他不完善的地方要等到打捞船进入沉船海域做过观察之后才能定下来。
午饭是在工作组下榻的酒店吃的,吃过饭正要回到会议室去继续讨论一下各单位和部门的分工,就被等在会议室门前的几个记者拦了驾。
“南海一号”沉船的打捞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只要宣传到位了,不只是阳江能够受益,这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在科教文方面,更是有弘扬历史文化和推动古文化研究的深远影响力。
一名广州当地媒体的记者冲在最前面,满脸带笑地来到众人面前,看样子应该是对工作组进行过很多的采访了。
拿起她手里的采访录音机,对工作组一个当地的文物局官员问道:“宋局长您好,我是《华海消息报》的记者林薇,能问您两个问题吗?”
没等这位宋局长开口,就提出了她的问题:“这次在南中国海域发现宋代沉船是一件万众瞩目的考古大事,关于‘南海一号’的打捞进度工作组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安排和计划?
据说阳江市已经取得了‘南海一号’沉船的展出权,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计划已经展开了,按照打捞工作组的计划,‘南海一号’最快能够在什么时候与广大市民见面?
我们已经看到在码头停泊着三艘打捞船,我想请问宋局长,这三艘打捞船是否为这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而来,具体的打捞任务将会由那家单位承接,我们是否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个采访?”
说是问两个问题,张嘴却是叽里呱啦一大堆的话,不说拆开来的小问题,就是综合起来看,也已经是三个问题了,这是记者采访的口头禅,在有些时候,两个也可以代表无穷大。
宋局长看了看面前的录音机,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在今天之前打捞工作组接受过很多次媒体的采访,回答其问题来也很流畅,可是今天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了。
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其他工作组同僚,大家都是一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的表情,只好是继续把头向后扭,看看张辰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唐韵董事长,目前工作组的实权人物,是不是允许接受媒体的采访。
张辰知道这时候很需要有媒体来宣传,这也是一个提升古文化影响力的大好机会,他怎么能禁止这种采访呢,巴不得多来一些媒体记者,能够有大量的外媒记者就更好不过了。
并没有做出组织接受采访的举动,也没有不高兴和不喜欢的表情,只是微笑着跟宋局长点点头,示意他可以接受这个采访。
可是总局长转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子针对刚才的问题自己好像没太多可说的,本来今天面对记者时候可以有很多话题聊,但是张辰一上午的时间里基本上已将把原先的打捞计划完全否掉了,现在还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举着录音机的记者也发现有些不对劲,今天的气氛和以往完全不同,工作组的人好像的了失语症一样,一改往日里那种兴冲冲的神态,该不会是有什么变故吧,难道那艘沉船出问题了?
可是看着又不像啊,如果真的出了问题,他们哪还有心思去餐厅里喝酒啊,不早就被叫回去给上级领导训斥了吗,这里边一定有问题。
宋局长一向比较喜欢和媒体打交道,可是今天却很不痛快,会不会大问题还要看看身后的那个年轻人,这人应该不是什么领导吧,哪有这么年轻就能比宋局长还官大的呢,虚实什么特派员一类的吧。
她正在琢磨着想找出其中的关键,一名中枢台记者却认出了站在人群中的张辰,她曾经在已经更名为《文明五千年》的《又是一年春来到》节目现场见到过张辰,也知道中枢台和唐韵、星光合作的事情。
带着他的摄影师挤身来到工作组人群前,冲着张辰道:“张先生您好,我是中枢台的记者曹媛媛,我在演播大厅看过您录制节目,我也是您的粉丝呢,我能采访您吗?”
张辰对这名记者倒是没印象,不过既然有这么多的记者来了,那肯定是听到什么消息或者估摸着时间来的,这种官方性质的工作组都会配合官方喉舌媒体的宣传,今天的采访是肯定要进行的了。
点了点头笑着道:“当然可以采访了,我们是在进行官方的水下考古工作,又不是来盗捞珍惜文物的,没有理由躲着不见人。”
他并不是工作组的大领导,还是要对一些身份和年纪都长于他的副总指挥客气一些,也好体现出官房的所谓面子,跟记者说完话,又对身侧的毛局长道:“毛局长,我看站在楼道里也不是办法,咱们干脆进会议室吧,给这些媒体记者开一个小小的新闻会,也罢我们接下来的动作跟媒体朋友通报一下,您看怎么样?”
除了中枢台的曹媛媛外,也只有几名文物和收藏类的媒体记者知道张辰,其他的媒体记者都不自导张辰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够在这个吨位级领导如云的工作组中有直接的话语权,甚至连主持工作组日常工作的毛局长都要听他的意见。
但是包括哪些收藏类和文物类媒体的记者在内,所有的记者都在羡慕曹媛媛,能够和工作组中内阁的重要人物搭上关系,以后的采访就容易多了,更容易得到最新的消息。可随之一想,人家是中枢台的,又是漂亮小姑娘,肯定要比其他人更招人待见,没得比的。
进了会议室,工作组和媒体分两边坐定,张辰站起身来,对众媒体记者道:“各位媒体的朋友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辰,是刚刚加入本次打捞工作组的,今天主要由我来回答各位的问题,其他几位领导为我作补充。好,现在开始吧,我们先从刚才第一位提问的记者朋友开始。”
那位《华海消息报》的记者林薇没想到张辰还是让她来第一个提问,还以为张辰会偏帮中枢台的而记者呢,刚刚的问题她还没有忘了,站起身来把刚才问宋局长的问题又提了一遍。
张辰再听了一遍,呵呵一笑,道:“你这两个问题的涵盖面很广啊,估计要把今天各位记者朋友三分之一的问题都问出来了,那好吧,我就按照你的提问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位记者的提问可是不短,旁边总有熟悉记者会的工作人员把问题在便签上记录下来递给张辰,张辰收下便签向对方点头致谢,却没有去看上边的内容,他要是连这么几句问话都记不住,用意念力淬炼过的大脑可就白给了。
依旧保持着笑容,道:“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是一个拥有超过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古到今有过无数的璀璨文明,‘南海一号’沉船就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南海一号’从发现到如今,已经是差不多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中,‘南海一号’的的探查和打捞计划也随着我们从无到有、稳步发展的水下考古事业共同进步着。目前,我们已经有了接近于完整的打捞计划,只等着最后的一两个小问题定下来之后,就可以进行打捞业务了,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
阳江市的确是取得了沉船的展出权,也会在阳江市建设专门展示南海一号和船载文物,以及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的博物馆,目前拟定的名称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信用骨料多久,‘南海一号’沉船从水下打捞出来,经过先期的修复和保养,就会运抵博物馆,长期对外进行展出。
至于什么时候能和游客见面,这个问题我们真的没法回答,这要关系到建筑公司对场馆建设的进度,还要关系到相关单位的支持等等的很多方面,这个都不是我们工作组能够做主的。
但是只要进展顺利,一年半到两年之内应该是没问题了,这段期间里,‘南海一号’会交给文化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修复、保养和研究。
港口码头上停着的的确是三艘打捞船,也的确是为了这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而来的,具体的打捞任务将由唐韵和海事局打捞工程处共同完成。
唐韵的人现在就在这里,我本人也是唐韵的一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问的,只要是不涉及到商业机密之类的问题,我一定知无不言。”
这是“南海一号”打捞工作组第一次正式向外界公布,沉船打捞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并且对后续的相关计划初步做了解释。
媒体的鼻子一向都很灵,脑子也不会差太多,通过这些话应该也能够知道,离“南海一号”沉船出水已经不远了,应该是派人长期盯着打捞工作组的时候了,第一手的资料绝对不能错过了。
第二个提问的当然是中枢台的记者,就看着她和工作组的人能拉上关系,其他的记者也不会和她抢。
曹媛媛见前边的记者提了那么多问题张辰都很有耐心的回答了,就想着自己也应该提多一点问题,就算和打捞无关的也可以问一下,也许以后就有可能用到呢,还有就是一定要给张辰做一个专访,逮住他一会很不容易的。
站起来先是很有礼貌地向张辰和工作组的人问好,才又问道:“张先生,我可以问一些这次打捞作业以外的问题吗,或者说是关于唐韵的问题。”
张辰倒是觉得这个中枢台的记者很有意思,能够用在演播厅看到自己录节目为由来打招呼,还用她是自己粉丝这一点来促使自己答应她的要求,却不知道要注意防着其它的媒体。虽然是比较大胆,也比较头脑灵活,但是却不懂得怎样去勾斗,估计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吧,倒是愿意回答她的问题。
“嗯,港口停着的三艘打捞船是唐韵的,那么那艘巨大的游艇应该就是张先生的‘琳琅甜心号’了吧。我是一个狂热的游艇迷,但是这辈子生错了人家,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一生都没可能拥有一艘游艇了。
张先生,我可以到你的游艇上去拍照吗,我真的太喜欢游艇了,我保证只有我自己上去,连助理都不带,而且我还保证绝对不会把照片传出去,可以吗?哦,对了,我哥哥就是《文明五千年》的副导演,您应该见过的。
接下来是我的正式提问,最近已经有一些针对‘南海一号’的消息传了出来,有些专家说,‘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价值最少值三千亿美金,而整艘沉船的价值更是可以和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
我想请张先生说一下,您对这些说法是怎么看待的,持怎样的态度,在您的认识里‘南海一号’和它所运载的文物价值几何?”
张辰被这个小女孩记者的问题问的有些无语了,明明是沉船打捞的记者会,她却偏偏要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还把她的哥哥拉出来走关系。而这些问题又偏偏在她看来很重要,甚至超过了她本职工作应该有的提问。
但是既然同意人家提问了,就不能不回答,保持微笑道:“首先我要说,你的问题是我在所有记者会中见到最有趣的,我也能够从你的问题中看到你对游艇的热爱。
你哥哥我的确是认识的,不过你想上船拍照的事情要完后再说,我现在还不知道它会不会出海去。我们在天津和厦门都有投资造船厂,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介绍你给游艇会的总经理丽娜。普罗林认识,她同时也是一名最出色的游艇管家,可以对你的爱好有所帮助。
而你提出‘南海一号’价值的问题,我还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哪个人的嘴里传出来的,不过我这里唯一的答案就是否定,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南海一号’的价值虽然很高,但是不论在市场经济价值,还是学术研究价值这两方面,都远远没有你的提问中那么高。”
!#
第四一零章打落水狗
第四一零章打落水狗
张辰的话不止让工作组的人愣在当场,就连对面的记者们也都一个个满脸的惊讶表情,哪有这样的人啊,别人都是恨不得把沉船的价值吹到越高越好,可他却是要往低里说,好像这事和他没关系一样。
张辰环视一下周围变得有些凝固的表情,心里也明白,在现今这个社会里,太过于说真话就会得罪很多人,即使没人怨恨你,也会把你当做精神病或者脑子不够用的人,价格越高不就越对自己有利吗。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张辰,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即使沉船真的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也要在有了确切的资料再说,而且现在还没有对沉船做全面的探查,也没有完全把沉船打捞起来,谁又能保证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呢。
张辰在心里为现在社会的扭曲和畸形而感叹,倒也没有说出来去惹所有人厌,毕竟这个社会还是大多数人生存的社会,把问题说明的太尖锐了,只会让自己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为了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继续笑着解释道:“我这样说也许会让大家很惊讶,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是凭什么断定沉船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在没有把沉船打捞出来之前就做出这样的判断,是不是有些太过于主管和武断了,而没有站在科学和可观的角度去。”
其实他心里在说:我早已经看过那沉船了,里边装的都是制式的瓷器和秀吉斑斑的铜铁器,没有多少顶级货存在,也许有某一款的瓷器从来没有出现过,器形也很精美,哪方面都当得上精品,但是架不住它多啊。就像是在关家老宅子里找到的四大天王等金银币,每一枚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把几万枚全部放到市场上来,那价值还不是只有哗哗暴跌的份儿啊。
只不过这话永远不能对别人说出来,该解释的一样还得解释,“我们曾经预测过,这艘船可能载有瓷器六到八万件,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数字,这么大的船也能够装得下这些货物。
但是,这是一艘沉船,在沉没的过程中是要打碎很大一部分瓷器的,首先从数量上就无法准确判定了。也许只会留下几千件完整无损的瓷器,也许会有一两万,或者三四万,这都是一件说不定的事情。
可是即使最高估算的八万件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多高的价值。从我们在周围找到的瓷器来看,这是一艘商船,运载的都是外销瓷器,以及一些铜铁器,还有少量的鎏金物品,这就证明船上并没有当时的主流或者贵重物品。
既然是商船,那就又有一点可以拿来作为举证,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商品基本都是统一制式来制作的,瓷器更是一样。所以说这艘船上的瓷器也许会很多,但是重复率也会相当高,我估计会有数千件一样花色的瓷器也有可能,这样的瓷器是不可能爆出惊天高价的。
即使整船八万件瓷器全部完好无损,即使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个不可能,让所有的瓷器都变成五大名窑,也不可能达到三千亿美金这样一个夸张地数字。
除了瓷器以外,船载的铜铁器都已经受到严重腐蚀,失去了该有的市场经济价值。如果单从经济价值去考虑的话,绝对不可能值三千亿美金,三亿美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估价。
当然,我们打捞南海一号,并不是为了那船载的文物去谋利,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沉船和其他文物,对南宋时期的造船工艺、航海技术、远洋贸易、瓷器制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复制出一些当时的文明。
这艘‘南海一号’很重要没错,它为我国水下考古界带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次的打捞也能够为水考工作提供大量可供参研的标本,把我国的水考工作进一步推向成熟。
但是和兵马俑相比,还是没有可比性的。‘南海一号’只是一艘商船,并不是皇帝座船,里边的文物不可能记载更有价值的内容,这一点和兵马俑记载了秦始皇丰功伟绩和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文化没办法相比。
而且两者文物的数量也没法相比,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且也只是挖掘了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的兵马俑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南海一号’上边最多也就有十来万件文物,远没有兵马俑的规模庞大。
另外从年代、文化、代表等等方面都不能相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海一号’和兵马俑所承载的信息不一样。
这些都是一说就没止尽的话题,谈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在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总之有些传闻不能信。”
张辰今天根本就是要自己一个人来应付这些记者,不会给其他的打捞工作组成员留下说话的机会,这样就能够通过媒体把打捞的具体方式稍稍透露出去一些,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之后,即使想变更一种方式也会有更多的困难挡在前面。
而且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也的确没什么可以说的,他们之前的打捞方案被张辰直接否决,至现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唐韵的打捞计划,就是想说点什么在媒体面前表现一下,也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应对。
张辰面对记者的各种提问都很从容,丝毫不紧张地回答着各个方面的专业问题,通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记者提问,连带着记者和工作组的人,都对唐韵的打捞方案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虽然涉及不到细节方面,但是也足够他们去琢磨了。
记者提问到了最后的几位,也就是这个时候,张辰才发现,这些记者来到工作组进行采访居然是一个小阴谋,一个针对他的小阴谋。
如果不是自己够有钱没准备在打捞上大赚特赚,也因为之前的两次打捞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而只是通过关系进入到工作组来捞钱的;说不定还真就因为今天下午的采访而出了问题,隔两天也许就让人下了副总指挥的名头,连带唐韵都给赶出工作组也说不定。
提问的是一名普通媒体的记者,那个报社的名字张辰甚至都从来没有听说过,那名记者用一种带着专注别人**小辫子的戏谑语气问张辰:“请问张先生,据我们所知的消息,工作组曾经做出过一份打捞计划的报价,当时交通部下属的救助打捞局广东分局做出的预算应该在九千万左右。这个价格是建立在码头等辅助设施全部建成之后的基础上的,而且打捞局只有一艘打捞船会较长时间工作,另一艘只是参与很短时间的打捞作业。他们的两艘船在设施完善的条件下都要有这么高的预算,不知道唐韵的三艘船这么早就停过来,是不是已经算作进入打捞程序,而唐韵的这三艘船到最后又会拿出怎样的一份预算呢?”
上午曾经提过同样问题的财政部工作人员这时候已经要等着看这个记者的笑话了,他上午时候虽有那么一问,也只不过是看张辰太盛气凌人,想要让他明白一下自己也是来捞银子的而已。
真要到了张辰拿出一份超高金额的预算来,他一样会毫不犹豫都把资料和预算报上去,这些不是他能管得事,既然人家能够这么干,就不会有顾虑,他要做的也只是配合人家吧工作做好而已。
可是张辰最后的回答,却让他大为惊叹,从没想到过,像这种顶级豪门的太子爷们,居然也有不挖国家墙角的,还反过来要尽量压缩和节约开支成本。这样的人的确值得别人敬佩,如果所有的太子爷都这样了,那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可惜却只能想想而已。
现在这个记者又提出这个问题来,很显然是单河涛背后搞鬼的,他以己度人地认为张辰也是来捞钱的,知道港口的三艘打捞船之后,肯定会有想法的,三艘船每一艘都要比他们打捞局还没有建成的那艘要大很多,这样的船下水参与打捞,费用怎么可能会低了。
这个单河涛倒不是个完全的傻子,也知道龙城张家不会因为这种龌龊小事而记恨上他,更不可能因为这个就对他打击报复;反正他以后是不会再有机会往上升了,也不怕在树立几个敌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跟自己抢走。
可是他哪里会想到,张辰根本就不是为了利益而来的,如果不是有种汉民和军机一号的劝说,他都不可能参与到这个打捞工作中来,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带着唐韵的团队再去捞上两网,那才是属于唐韵自己的东西呢。
所有工作组的成员都想通了这个关节,全部带着一种笑眯眯的表情看着对面的这个记者,看看等下他的面部表情会有多丰富。
张辰怎么能不知道他的用意,本来只是把打捞局寄出去也就算了,单河涛却来这么下作的手段,看来不整治他是不合适了,这也算他自寻死路活该吧。
冷笑两声后,对这个记者道:“你幸亏是来这里问过之后才准备去发表的,否则你的这个消息会将你和你们报社,还有那位给你们透露消息的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呵呵,看来这单河涛还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这位记者朋友,还有在场的其他媒体朋友们,我现在就来公布一份曾经的打捞经费预算,这份预算因为涉及的金额过高仍被否决掉了。这份方案的出处就是这位记者朋友嘴里的打捞局,我想这位记者朋友和单局长关系一定不错吧,否则你怎么可能知道只有工作组内部才知道的预算金额,还是在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外出的情况下。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唐韵这次参与打捞,根本没有打算赚取多少的利润,要远远比九千万低出去。而这个九千万的预算并不是打捞局的全部报价,他们还列出了两千万的设备采购款,造假一千两百万的临时码头也归他们建设,而从码头到博物馆几百米的气垫转运价格更是达到了差不多三万块一米。
这些费用我们唐韵是完全不需要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和他们收取同样打捞费用的同时,也能够为这次的打捞省出最少四千一百万来。
我们的打捞船是有三艘,但是一天的费用加起来还不到他们的一艘船,而且我们的打捞周期也会很短,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我想最多再有四个月,‘南海一号’就能够出水了。
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但是我还是要警告你,炮灰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我会把你的提问当做是对我的一种挑衅。所以你一定要有作为炮灰的觉悟,如果单河涛无法给你所答应过的东西,并且你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你可千万不要后悔。”
威胁,这绝对是**裸的威胁,这个记者还真有点怕了。工作组的人和记者们全都愣住了,对张辰的言行感到十分的莫名其妙;甚至连窗外的苍蝇都被吓到了,忙躲在玻璃一角不敢发出声响。
张辰今天的表现都不知道跌碎了多少人的眼镜,先是一进工作组就把打捞作业的主力赶走,接着又全盘否定了之前的打捞计划,把打捞计划的预算降下来一半还多,批判某些专家提出的关于“南海一号”价值的乐观预测,现在又对媒体记者的挑衅问题回报以威胁。
也多亏了打捞工作组属于官方的机构,如果是私人机构的或者是娱乐圈里发生这样威胁记者的事情,怕是要被媒体的挂起来鞭尸的吧,可现在却没有人会为这个被张辰威胁的记者说话。
眼看着打捞工作就要全面展开了,而且很明显张辰在工作组中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个时候得罪了他,不想进行后续报道的尽可以试试看。而那个不知名媒体的记者,明明就是来捣乱和使坏的,还不能让人家报复回去吗;再说那么小的一家媒体,读者有没有两千人都不一定,谁会愿意给他助阵呢。
近两年来,张辰受陈老和宁爷等人的熏陶,已经一改往日那种骄傲到不屑于对别人报复,或者是挺打落水狗的心态,也渐渐领悟到有些时候面对无耻的人,就要一棍子打死才是正道。
这时候当然不会留情了,对面前的记者们道:“各位都是和工作组联络了很久的,也许很奇怪今天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场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之前负责打捞作业的应该是打捞局广东分局,但是因为单河涛局长无法融入这个集体中,所以被工作组开除了,他今后将不代表工作组发布任何的消息和公告,也不会再和工作组有任何联系。
而他之前提出的预算之中,有大量不符合事实的地方,支取的款项也有很大的问题,这些我们都将对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具体的处理意见会由他的主管部门做最终决定。
今后但凡是由单河涛公布的打捞消息,还请大家要多多留意,我们工作组是不会随意通过一个行为操守有问题的人来对外联系的,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好了,今天的提问就先进行到这里吧,我们接下来还要讨论打捞作业的具体细节,各位也都要赶着回去完稿,咱们下回在正是的记者会见面吧,希望那时候已经可以正式开始沉船的打捞工作了。”
送走了媒体的记者,张辰继续和工作组的成员简单讨论了打捞作业的程序,然后又趁着天色还早,大家一起驱车前往码头,乘船到沉船地点进行现场勘测。
工作组有几十个潜水员的配置,随时对沉船进行勘测和挖掘,也会对沉船周边的淤泥等地方进行采挖,偶尔会有一件瓷器护着一些瓷器碎片被挖出来。
张辰要来勘测沉船,并不是需要对工作组目前的安排进行指点和考察,只是新他想通过意念力再次确认一下,沉船是否还像他上次看到的那样,有没有在近期的挖掘中被损坏掉。
都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专家是怎么想的,居然会说“南海一号”之所以这么久还能够保存下来,船体的木质没有完全腐烂,就是因为这些海底的淤泥把沉船掩埋了,以至于沉船和海水有了一定程度的隔离。
张辰看到这个判断结果之后,很是无奈的笑了一阵子,现在的专家们还真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连这种最无知的借口,都能被他们找出来当做金科玉律,这已经不是学术上的问题了,很大程度上还涉及到了自身的人品和别人眼中的价值
唐韵迄今为止已经打捞出了四艘沉船,距离海面最近的也要比“南海一号”深得多,也没有被淤泥掩盖的痕迹,可偏偏每一艘都保存的很不错,并没有因为海水的浸泡而严重腐蚀。
倒是那些海底的淤泥,不但有泥土沙石的成分,还有大量海洋生物的排泄物,以及微生物等等的存在。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在这种微生物极其丰富的环境下,会有什么对沉船的保存有利的方面,这不就是在自欺欺人吗。
也许所有的专家都不敢轻易的捞出南海一号吧,或者怕接受不了沉船有大量损坏的现象,或者怕在打捞的过程中把沉船损毁了,正因为这?(: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