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也许所有的专家都不敢轻易的捞出南海一号吧,或者怕接受不了沉船有大量损坏的现象,或者怕在打捞的过程中把沉船损毁了,正因为这些种种的原因,所以才给了打捞局做出各种小动作的胆量,也让他们有了插足打捞计划的机会。
!#
第四一一章厚实的家底
第四一一章厚实的家底
用沉箱打捞沉船的方法从来没有被人使用过,想出这个方法的人倒也算是个奇才了,不是说他的方法有多么好,只是这样的打捞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延长遮羞期,也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可以找到更多貌似合理的借口。
如果真的用沉箱去打捞“南海一号”,这艘沉船面世的时间至少要延迟十几年,打捞起来的时间都要延迟三四年,这其中可能会发射管的变故就太多了。
用沉箱连船带泥的捞出来,送进博物馆的水池子里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之后,才开始进行船载文物的挖掘,整个过程中没有那个观众和游客可以看到这一切。
以“保护沉船微环境”为借口,沉箱的打开时间就可以被无限期地延后,即使打开沉箱,也要对内里的淤泥逐层挖掘,也许在沉箱进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五年之后,也许是在十年之后,或者是更久远的时间之后,才会有消息传出来。
这期间不论发生可什么事情,沉船在逆向进入沉箱的过程中损毁了,或者是在挖掘的过程中损毁了,又或者因为继续在沉箱中被淤泥腐蚀而损毁了,种种样样的原因,都可以归在沉船在打捞之前就已经损毁这一条上。
确切的说,沉箱打捞发并不是真正的沉船打捞方法,真要算什么方法的话,那也应该是最佳逃避责任的方法,属于沉船打捞中逃避责任的万金油,却是很适合谷内官场环境下的考古工作使用。
有好的结果,可以拿出来给大家长面子;没有好的结果,也可以拿来当做万能的遮羞布;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百试不爽。
张辰有时候不愿意去多想这类的事情,只要深入的看进去,就会看到很多龌龊和无耻的东西。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知道了,却不能就那么说出去,说出去也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的不爽利。
拿这次的沉船打捞来说,里边的猫腻很容易就能看穿,如果只有打捞局一家,是绝对不可能把事情搞到这个地步的,甚至连设备定制的费用也都加了进去,还有码头的修建和气垫转运也都交给打捞局来统一操作。
这里边可就不只是单河涛在出力了,其他的方方面面可能都有人参与了进来,文化部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干净,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们,更是逃不过利益的诱惑。
张辰已经强横地把打捞费用的预算缩减到了之前的一半,这可是断了很多人的财路,正所谓“毁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相比那些失去了赚大钱机会的人,面对着自己的“杀父仇人”心里应该不会很不爽利吧。
他们不爽利,张辰也不爽利,剩下不到原来一半的费用预算,其实还是可以缩减的,只是他无法把那么多不必要的工作人员都赶走,那样会得罪很多的人,恶性循环下去对龙城张家也是不利的。
如果让唐韵单独来执行这次的打捞,费用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万,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私人企业开出那么高额的薪水,居然要比政府的打捞行为还省钱,这绝对是一种严重畸形的存在。
一想到这些龌龊事,张辰就对这次的打捞大失所望,他自己从来都是恨不得离这些肮脏事远远的,现在却是要深入其中,而且还要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真不知道这次打捞之后,会不会因为忍耐过久而心理变态。
在发现打捞时间的一部分内幕之后,张辰就已经决定了,如果想要唐韵今后还参加公立的打捞作业,这种事情就不能存在,否则他真的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忍到几时。
至少要和军机一号反映一下,这里边的漏洞也有点太大了,只是打捞一艘沉船而已,就能够把近亿元的资金贪墨掉,那么一直以来又有多少钱被吞掉,长此以往下去,又会有多少钱被吞掉。
饶是张辰财大气粗,也不得不为这些蛀虫们的能耐而感到害怕,为了一己之私利,居然联合起来搞龌龊,不惜以毁掉极为珍稀的“南海一号”,也要把钱捞到自己手里,实在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
如果每次的打捞都是这样一个情况,张辰肯定是不能就这么忍着,他宁愿得罪更多的人,也要把重点的打捞项目让唐韵独家承接了,花钱少不说,还能够确保打捞的成功率。
哪怕是坑了国内的水下考古业,也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而且有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国内的水考业能够得到多少的进步,积累到多少的经验,还真是没什么可期待的,不毁了这个新兴不久的行业就不错了。
张辰坐在船上闭目沉思,也不和其他人说话,包括唐韵的人都没有打理,这让工作组的其他成员都有点不舒服。要说张辰今天还真是立威了,现在的工作组中,没有谁愿意惹张辰不爽利的,不只是怕张辰手里的任免大权,更加的不愿意看到张辰的怒火。
不过也有对张辰很羡慕的,还上来回都是豪华游艇,出入还跟着保镖若干,以私人企业的身份领导国家机构的专家进行打捞工作,而且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样的生活谁不愿意过啊。
到了沉船所在的海面,不远处正有一艘普通的工作船停在那里,几个穿着潜水服的人带着笨重的氧气罐子跳进海水中,想来是在下面进行沉船环境的观测,这些人倒是在打捞作业中最没有利益的,他们是真正水考工作的主力,也是真正愿意为这项事业奉献的人,没有奉献精神的大多数早就当官去了。
张辰没有理会其他的工作组成员征求他意见的眼神,也没说是不是让大家上工作船去接受一下工作船上蝼蚁们的朝拜,就那么坐在船上持续地闭目沉思着。即使是没什么眼力的人,也知道这种状态叫做“思考”,这个时候是最不能被人打扰的。
在意念力的作用下,张辰能够清晰地看到沉船的全部,外部轮廓和内部的结构,以及船舱里装载的货物,以及几具零星的尸骸。
这艘船并不像那些狗屁专家们所属的那样,因为淤泥的包围才没有**,只有穿的头部和曾经长时间露在淤泥外边的船舷一部分是保持着半腐朽状态,早被淤泥包裹着的部分,已经**损毁的很严重了,要比张辰上一次观察时更加严重。
在船底的几处,甚至因为淤泥中微生物的腐蚀,已经呈完全腐朽的状态,只要轻微的给一点外力,就会从本来的船体上脱离出去。
船体内部的船舱中,不但有大量的货物,还有不少的淤泥沉积,但却不是全部的舱内空间都被淤泥塞满了,有些船舱里甚至有一半都是真空的。
船舱中也有不少腐朽了的地方,甚至比外部的**更加严重,囚真的用沉箱来打捞的话,单是沉箱加重的下压力,就能够把淤泥挤向船体,从而让船体的腐朽处被大面积损害。
真是很难想象,按照原来工作组的打捞计划,当有一天那只巨大的沉箱完全打开后,发现里边的沉船已经严重损毁了,那些专家们那回事怎样一个心情。
估计最多的回事庆幸吧,多亏当初采用了沉箱打捞,否则还不得当场出丑吗,有了沉箱的存在,只要对外界宣布沉船在海底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和沉没时候的撞击等原因已经严重**,无法正常进行展示,就可以逃避掉所有的责任。
至于说考古的收获,那当然是有的,不是还捞出那么多的瓷器和金属器具吗,那也是一大收获的。反正已经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请来几家媒体对幸免于难的文物狂吹恶捧一番,不但能够消除掉沉船损毁的不利影响,还能够让这次的打捞变得更加有意义,这不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南海一号”上的文物大多数都是一些当时的外销瓷器和铜铁器,其中的瓷器也有一些不错的,但是却没有特别精品的,唯独是年代比较久远一些,在工艺上完全达不到精品的程度。
更不可能像有些人判断的那样,大多数都能够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真要顶级的话,能有十分之一进入二级文物就不错了。毕竟沉船里的文物只是当时的对外贸易商品,不可能和真正精致的官放造办贡品相媲美。
船载的金属器具就不说了,绝大多数度已经严重的腐蚀和损毁,唯独瓷器中还能挑出少量能够进行修复的来。
按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的规定,瓷器类的文物和藏品想要定为一级文物,就必须要符合“时代确切,在艺术上或工艺上有特别重要价值的;有纪年或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造型、纹饰、釉色等能反映时代风格和浓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献记载的名瓷、历代官窑及民窑的代表作。”等条件。
很明显传声的文物还不能达到这些条件中的一半,所以说,过早对船载文物做出盲目的积极和乐观的定位,是严重背离考古学宗旨的行为,甚至会带来考古研究中的造假现象,绝对不值得提倡。
张辰看过船上和船体周围的淤泥内所掩埋的东西后,并没有把意念力收回来,而是继续让意念力顺着沉船向偏西的方向延伸,到了五百多米外的一堆海底淤泥处才停下来。
在那里的一小片淤泥覆盖下,还有一艘沉船的残骸,只不过那残骸也有点太残了,完全看不到船的样子,只是一间船舱的一多半而已,勉强能够从它侧面的弯曲弧度和上下左右的木质结构中看出和普通木质房屋的区别来。
就是这么一间船舱的残骸,它的价值却不必“南海一号”低一点点,甚至还要高出许多,就因为在这间已经九成以上毁容的船舱里,有几件文物可以证明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却又在过往的几千年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成分。
这些东西都是张辰在早些时候观察南海沉船的过程中发现的,类似于这样的可以在历史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沉船还有三四处,属于南中国海三千多艘沉船中最有价值的几处。
虽然沉船已经很破烂了,而且被深埋在海底,但是里边的东西却是价值奇高,随便指出一处来,就要远超过南海一号的价值,甚至要超过好多个南海一号的价值。
长期以来张辰都在考虑,这几处的沉船到底是要公布出来,还是在打捞的过程中帮国家捞起来,又或者收入自己的囊中。
公布出来是首先被排除了,那些官老爷们没事干就喜欢扯皮,勾心斗角的相互角力,没有几个愿意在正事上多下功夫,到时候他们不捞,反而便宜了那些盗捞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张辰最终又放弃了收入自己囊中的打算,南中国海是中国的海域,那里的沉船张辰一艘也不会碰,这个是要坚决地坚持的。
但是又不能专门去等在那些沉船点附近的打捞作业,天知道那会等到什么时候,即使那些沉船已经被大自然掩饰和遮盖的很好,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不可能被奇特的盗捞者发现,“南海一号”不就是意外之下的发现吗。
而且在盗捞者之外,还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因素,就是海底的地壳运动,大规模的海地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让这些沉船消失的可能性增大好多倍,也许就再也找不到了。
最后,张辰还是决定,对机会还是自己先把这些东西捞起来,再有打捞机会的时候,顺便装模作样地捞出来就好了。这次打捞南海一号正是一个机会,把距离它几百米外的这个目标先捞出来,而这个目标也是几个目标中最重要的两处之一。
意念力产看过之后,确定那多半间船舱还在那堆淤泥下面掩盖着,里边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样静静地躺在那个对它们来说并不狭小的黑暗空间里,等待着有人将他们取出来重见天日。
探查过沉船之后,张辰睁开眼睛看看船上的人们,装作刚刚想通某些事情的样子,道:“我们过去大致看一下,也不用登船了,工作船有人照顾就好,我们回去再讨论一下,明天就要进行取样了。”
对于张辰雷厉风行的做派,工作组的人也没话说,他不属于任何行政机构或者编制内,背后又有足够强大的背景和靠山,个人的事业也完全不需要什么支持,想要拿着以后如何如何的话来小威胁一下都不可能,只好是顺着他的意思转头再回去。
回到工作组做下榻的酒店,张辰这次就没有那么多咄咄逼人了,改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和毛局长讨论道:“毛局长,我们已经简单讨论过打捞的相关注意事项和打捞方法,这两天我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和进度表出来,然后送到京城那边去报备。明天我就打算先让机器人下去采点样回来看看,你这边还有什么要安排的吗?”
张辰能够这么问一句就是很给面子了,毛局长之前在那份打捞计划里也有自己的利益,上午时候被张辰一句要上报到军机处给吓得没了调子,这时候早就不再抱有夺利的幻想,能顺利完成这次工作就不错了。
闻言也不摆出正厅级官员的架子,只是告诉张辰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做,有什么需要他的地方他都会不遗余力的给予支持,然后就离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了。
远远在码头上看过去,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在第二天亲自来到打捞船近前的时候,工作组的成员们才真正的发现,这打捞船好大啊,要比交通部打捞局刚刚定制,两年后才会交付使用的那艘所谓“亚洲第一浮钓”的“华天龙”还要夸张好多。
这是众官员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么大的打捞船,也是第一次直面唐韵的雄厚实力,看着眼前三艘一百六十多米的巨型打捞船,而且还是一下子就三艘,心里不约而同的泛起一个念头,这唐韵的家底还真厚实啊。
前一天记者提问的时候,中枢台的那名记者就曾经提到过张辰的游艇,而且还被张辰允许上船拍照,大部分的工作组成员也都没当回事。觉得不就是一艘游艇而已嘛,又不是没有见过,那名记者可能是太喜欢游艇了,自己有没那么多钱去买,想要亲自上游艇去近距离感受一下。
今天真正面对琳琅甜心号的时候,才发现这艘游艇绝对值得任何人为他而疯狂,一百多米厂的船身,上下七层甲板,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宫殿一样。
虽然在广东这样的地方可以见识到各式各样的游艇,但是却从买有见过这么大个头的,所有人都肯定地认为:只有游轮才能够比得上这艘船了。
前往沉船海面是要大家一起去的,张辰邀请工作组的成员和他一起乘游艇过去,中午还可以在游艇上吃顿便饭,下午回去的时候在乘坐工作组的船。
要说谁不想坐坐这样的游艇,那绝对是哄鬼的话,尤其是这帮大大小小的官员和专家们,上了游艇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还要张辰和安排人带着它们去参观。
!#
第四一二章拒绝扶持
第四一二章拒绝扶持
倒是毛局长为官多年,又处在一个相对高的位子上,多年来也习惯了沉稳,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参观的兴趣,而站在甲板上看着跟在游艇后边的打捞船。
不无感叹的道:“惭愧啊,我们发现‘南海一号’沉船都已经十几个年头了,还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到头来还得依靠民间的力量。虽然有进入晚,没基础,体质管束等等的许多借口,可没做到就是没做到啊。
这些事想起来都让人脸红,唐韵才成立多久,不到三年吧,就做出这么漂亮的成绩,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可是我们上马水考的年代要比你的年龄还要长,却没有再这里边取得什么成绩,除了空耗饷银之外,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出来。
要说水考项目里边有没有猫腻,我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的,我个人也不会强烈禁止这一点,我认为如果一个真的有能力做出成绩,拿一些好处也未尝不可。
本来我们国家在考古上的支持就有限,有很多考古工作人员的日子其实并不那么好过,很多时候我也就不是卡那么紧。
但到了最后还是很失败,即便我愿意在相关的费用里边松松手,可是却没有什么人在水考工作上能够落下实惠。可想而知,我们的水考事业有多么惨,放着机会都抓不到,这也是许多年来我们在考古工作上的一大心病。
不过现在好了,虽然唐韵只是私人企业,但好歹也算是中国人自己的队伍,能够做强做大也一样是为国争光,也给了我们一块遮羞布啊。
昨天夜里我和大部长通电话一个多小时,一直在谈你和唐韵,部里打算把唐韵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希望能够通过唐韵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考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水考人才,不知道唐韵是不是可以帮这个忙。”
政府机关的官员就是这个样子,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顺便惦记着别人那里的,就连菜地里的都不会忘了盘算。这还没有开始打捞呢,就想着以后的更多事情,连怎样利用唐韵都提上日程了。
可唐韵哪那么好利用呢,张辰是个人精式的家伙,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如意算盘。以唐韵现如今的实力和地位,还需要什么扶持吗,说不谦虚一点的话,除军机处这种真正掌握最大权利的机构外,还有那个部门能够有资格扶持唐韵,文化部里也有点太看得起自己了。
说白了就是想借用唐韵的力量,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人才,还要在前面说上那么一大堆冠冕堂皇、忧国忧民的话,希望用道义的砝码让天枰倾向于他们。
对于这样的事,张辰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淡淡笑了笑,道:“毛局长,说实话我个人是很愿意为国家做一些事的,可唐韵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培养新人的地步,我也没有狂妄到认为唐韵有这样的资格,这件事还是由国家亲自解决吧,我们唐韵可不能付出了以后还背上一个耽误国家考古科学进步的罪名。
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这里,其他的也都被没空去考虑,目前就是抓紧时间,大家通力合作,尽快把‘南海一号’打捞起来,我也就能够给种副部长和军机处一个交代了。”
张辰这话说的应该是很含蓄,但是也很明白,不但拒绝了毛局长培养人才的计划,也含蓄地告诉他,自己接触的是种副部长,而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大部长。如果他非要拿大部长出来和自己说话,还要绕过最直接联系张辰的军机处,把军机一号也绕过去。
帮着进行一些打捞作业,或者参与到考古研究当中去,这些张辰都能够同意,哪怕是少赚点钱或者不赚钱也可以,但是帮着培养人才可就不行了,那个是要涉及到唐韵机密的。
唐韵所有的打捞团队成员都签过保密协议,对于唐韵的打捞地点、打捞对象、打捞数量等方面的消息都是不许外传的,另外还有唐韵的船上也不那么干净,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想弄沉印度海军舰艇之类事情,这些都是不能给其他人知道的。
张辰本来就不愿意和政府的一些机构有太多的瓜葛,能够参与打捞和后续的研究工作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再要有其它要求当然是难上加难。让他帮着带人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是以带人为途径,实则是帮着毛局长他们刷政绩或者疏通以后的捞钱渠道,张辰自问他的操守还没有那么下等。
当然,如果把毛局长换成是他的师兄和师叔伯们,只要不涉及过分的贪腐,他都会欣然应允,甚至会为这件事专门想个法子。但是很可惜,毛局长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正确,还抛出一个永远都不会存在的扶持来引诱他,这就更让张辰看不上了。
毛局长也没指望着一次就能说动张辰,准备就是要做长期工作的,可是没成想,张辰连一次都不给他机会,刚刚开始说这件事,就被张辰给堵的死死的,以后再谈也就真正成了一句空话和虚话,再见都不一定有多少机会。
毛局长并不知道张辰为什么这么快就拒绝他的提议,甚至没有意识到正是“文化部终点扶持对象”这一条让张辰生起了多么大的反感,以他作为一个部委官员的优越感,享受着国内官本位社会制度给他的荣耀感,自认而然地认为唐韵应该为受到文化部的扶持而兴奋。
张辰决定不再理会毛局长,打了个招呼就独自回到他的办公室去了,他现在真是只负责打捞沉船好了,其他的一概都不想多管,这里边实在是太乱了。
工作组的一干人等简单参观过了游艇,虽然卧室等地方都没能参观到,可也算是开了眼界了,国内目前还没有第二艘这么豪华的游艇呢。倒是海事局的人,因为这艘游艇的特殊性,对它有些了解,但是游艇上的超大空间和奢华程度,也着实让他们羡慕和震惊了一把。
和工作组的探查方式不一样,唐韵虽然有几十个潜水好手,护卫队的人也受过严格的潜水训练,但是极少会有工作人员亲自下水的时候,正常情况下都是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
都说钱花在哪里哪里好,这话真不是吹的,上百万美金售价的水下机器人对这点做了很好的诠释;使用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不但能够保证每一个成员的安全,机器人的精细也远远超过人在水下所能达到的程度。
工作组的工作人员看着唐韵的打捞船上放下潜水机器人,眼里的羡慕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有了这种可以长时间在水下工作的机器人,打捞工作能够少受多少罪啊。其他的先不说,光是每天好几次的潜水局可以免掉了,而且这种机器人据说可以捡起掉落在海底的米粒,比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还要惊喜,简直就是水下考古的利器啊。
可是这种东西太贵了,超过千万的售价让大多数看上它们的人望而却步,国内的水考工作本来就不是很厉害,根本没机会使用这种顶级设备;即使这次的打捞费用超过了一亿,可也一样拿不出钱来买这种高级货,人工还是目前唯一可以使用的水下探查手段
水下掩埋沉船的淤泥样本在午饭前就已经取到了,吃完饭就得出了相应的化验结果,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白腐菌等会导致木质严重损坏和腐烂的菌群和微生物,而且越往里边靠近中心位置的淤泥,所含的危险生物两就越大。
这个发现也让工作组的很多人后怕起来,如果不是张辰及时阻止了沉箱打捞发,而是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下去,这艘船即便捞出来,也是一艘偶真正意义上的破船了,别说拿去展览,能有多少学术研究价值都不一定。
到了现在,工作组成员才算是真正的相信了张辰的能力,都没有到现场看过,也没有参加之前的讨论,就能知道沉船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同时还断定沉箱打捞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弊端,不是高手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不论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砍掉了,还是因为张辰年轻,或者是因为张辰一上来就表现出的强势而讨厌他和轻视他的人,这时候没一个不对他肃然敬佩的。要是没点真本事,谁能这么狂啊,还是军机处出面作安排。
下午稍晚一些的时候,工作组的成员就全部上岸去了,他们可没有张辰这样的条件可享受,也不会为了工作就住在海上,每个人在夜里都会有各种鸡鸣狗盗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些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严密到不可分割了。
张辰当然乐意他们都离开,这么一帮子人里边没几个是好东西的,跟他们长时间待在一起,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恨不得和着衣服跳进海水里去泡一泡。
工作组的人回去就要坐工作组的船了,张辰倒不是小气到不舍得送他们一程,但是却不能惯这种毛病,三次五次下来就会形成习惯,好像必须要这样似的。你要是不能天天接送,背地里骂的,冷嘲热讽的,各种不对付的话就出来了。
只是第一天请他们感受一下,毕竟自己的游艇就泊在那里,完全不招呼就显得没礼貌了,招呼过这一次之后,也算是和同僚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缓和。
本来张辰也不至于这样,可毛局长那番话却让他大为反感,连带着对整个工作组也有些厌恶了,当然不可能在为他们考虑一点点。
今天之后张辰就要住在船上了,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打捞的顺序和节奏搞出一个书面的东西来,这个是需要在文化部和军机处备案的,接着他才能去把“南海一号”几百米外的那间船舱里的东西捞出来。
然后他还要安排好这里的工作,再返回京城去,蒙古之行只能在夏天的农历六月,这个事是刻不容缓的,今年必须要去一趟,否则再去就要到明年了,谁知到明年会不会还有其它的事情呢。
张辰留在海上,先把预计的打捞过程详细做个计划出来,工作组那边简单跟他们说一下就可以了,以他们的经验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张辰也懒得和他们商量,这是最终还是得由军机处拿主意。
“首先由水下机器人对沉船所在海底部位进行清理,把淤泥和沉积在海底的各种杂物清理出来,这些淤泥和杂物还不能扔掉,还要再细细过一遍,把可能会遗漏的文物或者碎片之类的筛出来。
接着还是由水下机器人对沉船外部进行清理,将腐蚀船体的淤泥和海底生物粪便等等,以及船体外部的附着物都完全清理干净。
第三步就是整理船舱内所运载的货物,也就是‘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了,这个过程中会对沉船进行可修复的破坏以方便将船载文物打捞上来,最后在沉船打捞之前把破坏的船体进行修复。船载文物也会在打捞上来的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分类和入库存放。
最后的一步就是沉船船体的打捞了,他们并不使用浮筒好充气等方法打捞,而是直接将钢网和钢缆垂进海底,由水下机器人牵引着从沉船底下的淤泥中把钢网搭过去,然后直接进行提升作业。
我看他们这个所谓的由机器人牵引链接钢网,估计就是和我们的网兜那样,从底子上吧东西兜住了,然后再一次性全部提起来,这样看来倒是一个很安全的方法了。
按照这份计划上边列出来的时间,整个打捞过程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因为堆积在沉船周围的淤泥之类的比较多一些,这一部分的情况不太乐观,完全清理出来大概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清理船载文物大约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船体的提升需要时间最短,有几个小时就够了。
这些步奏都完成之后,还要多周边再进行一次周边的清理,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鱼的文物留下,这个也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比起之前打捞局他们联合给出的计划,时间上的差别完全没有可比性。以前是在担心怎么打捞出来,多久才能打捞出来;现在则是要发愁打捞出来放哪里,通过什么方式来存放和保养,真是天差地别啊。
总理,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唐韵的三艘打捞船已经开始初步的工作了,您这边还有什么要改动和交代的,我记下来一并给他们发过去。”
隔一天的军机处里,种汉民手里拿着张辰发来的传真件,正在给军机一号汇报工作,说话的时候嘴角都不忘了咧出一道笑来,可见他心里的确是真高兴。
刚刚接到传真的时候他都不大敢相信,没想到“南海一号”这么快就能打捞出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多次跟张辰确定没问题之后,才赶过来给军机一号汇报情况。
军机一号看起来也很高兴,这在文物界可是一件大事,对历史的研究考证有着极大的作用,毡衬这小子还真是争气啊,刚刚过去一两天,他就已经拿出绝对强势,和雄厚的实力,把打捞工作搞的井井有条。
拿起手边的笔,就像往常一样,把这件事记到最重要的那份工作记录上去,才笑着开口道:“你给他回个话,让他放开手脚好好干,这个计划不用做改动,也不添加意见,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操作就可以了。”
就在种汉民给军机一号汇报的同时,张辰已经把当天的清理工作安排好,带着人来到了他要亲自打捞的目的地五十米外的海面上。
跟着张辰两年多时间下来,六大金刚或者其他的护卫队员,都对他有了一种特别的崇拜,总认为他能够做到一切的事情,这种崇拜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一份盲目的信任。
正如此时此刻一样,张辰说他要下水里去看看,他总感觉这次打捞不止这么简单,也许从这里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跟着它的几个人马上就相信了,而且也很放心地让张辰不带护具就潜入水底二十多米,连他们都不用护具,张辰自然就更加的不用了。
只是分出几个人带着渔叉鱼枪,在不远处跟着张辰,以备有什么不时之需。虽然很可能永远都用不到,但是该做的还得做,上次张沐被绑架的事至今都历历在目,那可是这些大头兵的耻辱,以他们的骄傲,绝对不允许危险的事情再发生。
张辰本想直接拒绝掉,但是回头想想,这都是他们的一片心意,一点都不接受也不合适,也就任由他们跟着了。他们是如愿地跟上来了,张辰就不得不分出一份意念力来覆盖在他们的周围,这也是有鲨鱼出没的,偶尔中奖也会遇到鳄鱼,张辰也得照顾到他们的安全。
张辰不能直接就往那间船舱的地方去,目的性那么明显很不好说清楚的,反正这里的海水也不是特别深,氧气又是足够用,总要来来回回的转上一小会儿,才能像是恰好发现一样找到那里。
!#
第四一三章崖山遗物
第四一三章崖山遗物
张辰穿着泳裤背上氧气瓶从琳琅甜心号的船尾跳了下去,一阵急沉来到接近海底的位置,意念力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船尾部以丁志强和崔正男为首的六名护卫队员也已经整装待发,不过装备就要比他丰富多了。
海底世界也分好多种类的,两百米以内的深度是完全可以见光的植物生长区,两百米以下就很难见到有植物了;有完全不见光的千米以下深海区,也有只存在微弱蓝光的八百米区域,还有三四百米的弱光区。
而全球各大洋之间,也因为各种自然现象的不同,而成就了不同的海底风貌,有的是一片荒芜光秃秃的,有的是珊瑚和水草密布看起来枝繁叶茂的,也有只是水草或者其他海底生物的地方,总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美妙。
“南海一号”沉没的这片海域,海底的景色并没有多漂亮,各种不同的鱼类穿梭其间,既没有丰茂的水草和海藻,也没有遍布的珊瑚或者珊瑚礁,最多的就是密布于海底数不尽的贝类,海藻只是间落其中,看不出这片海底的美丽在哪里。
张辰也不会去管这片海底为什么没有丰茂的海藻和珊瑚,他的专业是文物和收藏,这个还不在他需要研究的范围之内,这次下水的目的也只是捞出那几件珍宝,扫去一层后顾之忧,其它的可以一律不管了。
进入海底之后,张辰就来回地四处闲逛着,这边捡起一只海螺看看,那边又拿过一只海蚌敲打一下,就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晃了半个钟头多,才开始向着反方向的船舱所在地游去。
这一路上,张辰就表现的认真起来了,用随身携带的金属探测棒不停对海底上偶尔凸出来的部位,或者是看起来有些可疑的部位戳戳点点,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后边跟着的护卫队员们只是负责应变突发状况,对于张辰要做的事情几乎是完全不懂,在他们的概念里,只要保证张辰本人的安全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张辰才会同意他们跟着。如果换做是弗雷德里克那样的资深专业人士,东西捞出来以后或许会因为兴奋而忽略了其它问题,但是在海底的行为,是肯定会引起他们疑惑的。
真正在海底搜索沉船和文物,并不是只靠着一根金属探测棒就能够做到,张辰即使装的再像,在专业人士的眼里,也不是没有破绽的。
所以张辰才会在下水之后往反方向搜索了一小段距离,然后再着过头来向着正路过去,沿途的不断动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掩饰,这样才能通过护卫队员不大清晰的叙述迷惑到所有人。
一路上张辰左戳右点的搜索着,还这就给他找出了几十枚散落在海底的铜钱,和几只跟“南海一号”上前期打捞出来的铜环一样的东西。这也证明南海一号上的货物在沉没的时候,或者是沉没以后,曾经散落到周边很远的范围内,对“南海一号”上散落文物的后续打捞提供了更大的搜索范围。
又是半个小时左右过去之后,张辰才来到了那间船舱真正所在的地点,拿起探测棒在泥丘表面戳了几下,尾部红绿相间的指示灯就亮了起来。
船上有一部和这只探测棒相连的仪器,上边也有七个红绿相间的小灯,当探测棒探测到有金属存在的时候,会发出一样的闪烁,能够通过探测棒发出的信息做出判断,探测的地点是否会有金属物体的存在。
七盏小灯分别是四红三绿,没多亮起一盏,就代表探测对象内部金属的属性更高一级,七盏全亮则是代表有黄金或者铂金的存在,闪烁的频率则是代表金属物体的数量。
这样的事情张辰是不会给别人功劳的,同来的几个负责仪器操作和文物收录的专家都是张辰的师兄,而且涉及到师门的关系,也只有他们才会在最大程度上为张辰保密。
看着显示器一侧七盏灯全部亮起,闪烁的频率也超过了每分钟一百五十次,董老的一个弟子兴奋道:“小辰这家伙的预感果然厉害,真就让他找到东西了,而且最低也是黄金的,估计重量不在一百公斤以下,这小子还真是有一套。”
顿了一顿,才有拿起对讲机呼叫安镇忠,道:“安队长,东西已经找到了,现在你安排人,让他们带上信号检索器放快艇过去吧,看看小辰有什么要交待的,需要什么样的运输工具。”
琳琅甜心号上也没有多少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对于张辰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奇迹,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这时候的欢呼只是因为再次找到宝贝,并不会因为张辰的发现而兴奋,可见习惯对于人类思维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之大。
韩奎亲自驾驶快艇来到张辰所在位置上方的海面,等到张辰浮上来以后,把他拉上快艇把对讲机给他,和船上的专家们安排具体的打捞事宜。
那间船舱被埋在两米多厚的淤泥下面,只是人力挖掘的话,估计最少也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挖到,要加快速度就必须使用机器人了。
张辰并没有回游艇上去,等下会有一艘打捞船过来,这下面的文物要比“南海一号”上的重要很多,他必须要在打捞船上现场指挥。
这个额外的小型打捞任务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张辰在“南海一号”清理工作开展的初期,就以“给唐韵的人留出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理由,为这个任务单另留出一艘船来。不论事后的宣传会怎么说,在这次打捞的本身上,这个荣誉只属于唐韵的团队,旁的人不可能真是享受到这种兴奋和成就感。
工作组的打捞人员对于他们只被允许登上两艘打捞船一直就很不解,但是接到的指令就是本次打捞工作中一切都要听从张辰的指挥,出于一贯以来形成的听话乖宝宝心态,也没有多问为什么。
反正只要能让他们参与打捞就可以了,这么先进的打捞船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现在要做的就是跟着唐韵的工作人员学习,别的事还顾不上去考虑呢。
现在看到刚刚开始清理工作,就有一艘打捞船要离开,心想也许是人家本来就预计投入两艘船吧,毕竟是私人企业,不能像公家单位那样只围着一件事转。
要说让打捞船从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挪过来,远没有直接放机器人过来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脱了裤子放屁的事。
以打捞船普普通通二十多节的速度,过来一下也就不到两分钟的路程,但是?(: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