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第 12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要说让打捞船从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挪过来,远没有直接放机器人过来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脱了裤子放屁的事。

    以打捞船普普通通二十多节的速度,过来一下也就不到两分钟的路程,但是轮船的起锚、发动、行进、停泊等等程序下来,就要把这个时间增加到差不多一个钟头。

    可张辰不愿意这个事和“南海一号”扯上太多的关系,就必须要这么放一次屁,搞出这么一个多此一举的怪异行为来。

    五十多分钟后,唐风号停泊在了张辰指定位置,船上的操作人员全都是907退下来的护卫队员,船停下的位置正好适合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吊臂等设备也在最合适的工作范围。

    不得不说907的训练科目之全面,所有的成员对各种交通工具都极为熟悉,操纵技术也是一流的,真是想不通当初为什么就要裁汰掉这么多的精英成员,只能说这种决策太畸形了。

    这间船舱在海底的存在类似于陆地上的墓穴,周围全部是密度比较大的海底淤泥,船舱呈倒扣状盖在海床上,里边形成一个不是太大的空间,里边的海水早已经被地下的淤泥吸收,现在差不多等于是真空状态了。

    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把舱里的东西捞出来,要比打捞“南海一号”上边的文物困难好多,首先要保证淤泥下的空间不会因为突然被破开而垮塌,从而进入大量的海水破坏掉内部的环境,或者被夹杂在淤泥中的石块进入到舱体内,这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

    一旦有海水和石块进入舱体,里边的一部分文物就很可能被破坏掉,虽然还是能够抢出一两件,并且捞出不会被损坏的文物,但是在要求完美的张辰看来,这次打捞就相当于是失败了。

    如果是陆地上的墓穴,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即使有很多的水和淤泥,也不会成为困难,只要从没有水的地方打一个洞下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舱室内的空气环境,就可以进入到内部去把文物取出来。

    但是在大量淤泥堆积的海底,这种问题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那个很容易就能进去的通道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淤泥的密度再大也是淤泥,只要有空隙就会被填充进去,除非把一定深度的淤泥全部挖掉。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又面临着已经腐朽了的舱体被海水的压力破坏这个难题,那样给舱内文物带来的损害更大,很有可能会被海水一下子冲到别的地方去,这个过程中的损失就是无法估计的了。

    张辰是有办法,他可以用意念力将一定的海水变成类似于墙壁的存在,阻止大量的海水进入舱体内;也可以使用意念力把淤泥的形状固定,不至于进入的通道被淤泥填充。

    但是这些都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去做,现在有一百多人都在唐风号上,两台机器人和十几个深水探头都需要传回海底打捞现场的画面,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通过探头传回到显示器上,所有会引起别人猜测和怀疑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摆在张辰面前最大的难题还不是这个,而是他怎样他才能够解释清楚他知道舱体内的半真空状态,这个一样会引起所有人的怀疑。

    舱体内的十几件文物中有两件是金属的,所以才能通过使用金属探测棒来圆怎么找到这些文物的谎;但是打捞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超出人类所知范围的“异象”,这个可就不是能够轻易解释通的了。

    思来想去,张辰觉得也只有冒险一试了。先让机器人去把堆积的淤泥挖去一部分,把舱体最坚固的部位露出来,通过意念力保证舱体不会被海水的压力破坏。

    这时候再提出下面可能会是真空的说法,就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让他们都进入到如何避免海水对舱体内的文物造成损坏的思考中,接着才好在打捞上做手脚。

    在露出来的舱体处放置一根大直径的钢管,并且在掩盖舱体的小泥丘上找一个比较平衡的高度挖出一个环形的内凹壕圈,覆盖三层泡沫压缩包,每两层压缩包之间用塑料进行隔绝,再配合一定量的压缩空气罐。

    而张辰则是携带必要的真空袋子和弱光灯,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压缩包之间,靠近露出来的舱体附近等待。

    所有的一切都布置好后,先引爆最外一层的压缩包,将泥丘和海水做最初步的隔离;接着遥控打开一部分的压缩空气罐,把这一层的海水尽量挤压出去。

    然后就是引爆第二层压缩包,继续使用压缩空气挤压隔层里剩余的海水,等到海水基本都被压缩空气挤压出去后,张辰进入到那根已经准备好了的钢管内部。把里边剩余的海水手动排出去。

    这时候,压缩包所释放的大量泡沫已经在泥丘上形成一个被围起来的密封空间,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挡外部的压力,隔绝海水进入。

    张辰进到钢管内,并且排出剩余的海水后,引爆最里层的泡沫压缩包,这个密封的空间就拥有足够的强度对抗海水所带来的压力了。只要不出现强烈的地壳运动,至少在四十八小时内,泡沫掩盖下的空间就是坚固安全的。

    崔正男担心张辰的安全要跟着一起进去,也被张辰以他不懂得保护文物的借口挡了回去。一切都按照张辰的预设顺利进行,最里层的泡沫完全固化后,轻轻打开几片舱体的壁板进入到内部。

    用意念力进行观察和亲眼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好像是张辰在大海上想象宁琳琅跟宁琳琅站在他身边的感觉一样;就像照片或者荧屏不论多么清晰,都无法和实物相比较。

    舱体内里边的文物数量并不多,只有十几件,但是却件件让人怦然心动,一眼看去就不想再把目光移开了,张辰才踩在木板上十几分钟都没有再挪一步,他很难下定决心先把哪一件收进袋子里去。

    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在泡沫保护层形成的过程中,和进入沉船内部后,因为氧气不够用而给张辰造成负担,破坏这次的打捞作业,船上的工作人员给张辰准备了四套氧气罐,足够张辰使用到第二天晚上,这也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去欣赏船舱内的文物。

    虽然只是在弱光灯下,而且还是散乱着的,却并没有影响到张辰细细地欣赏,直到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张辰也不想因为对几件东西的着迷而给人笑话,这才开始捡起散落在倒转过来的舱壁上的文物,同时也没有忘记用意念力对舱体和部分文物进行修复。

    只有张辰知道这只是一间船舱,并不是一艘沉船,可这样的话却不能对其他人说明。船上的工作人员还在想象着沉船内部构造的时候,甚至连负责通过探头观察的成员都没来得及反应,张辰就已经打破了三层泡沫从里边出来了,带着十几只密封袋子爬上了等候在一边的快艇。

    张辰离开舱体上到快艇后,并没有让韩奎启动发动机,也没有收回意念力,而是用意念力继续包裹着舱体,等待着海水把舱体塞满。这间船舱是里边文物的最佳证明,想要揭开那一段历史,这间船舱就必须保下来。

    张辰刚刚上到快艇,还没有来得及把潜水服和氧气瓶全部除去,先让韩奎把这个消息告诉船上还在等消息的人,以免他们没有观察到自己上船,被下面冒着气泡正在进水的洞口给吓到了。

    待到下面的舱体内已经注满了海水,张辰才让韩奎开船往唐风号方向去,他要给船上的工作人员一个惊喜。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为了保证下边“沉船”和文物的安全,把泡沫保护层搞到最稳妥,整船的工作人员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

    张辰在之前已经知道了舱体内都有什么样的东西,也一样在亲眼见到的时候内心欢喜了好久,船上的人估计连想都没想过会是这些宝贝,相信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打捞成果一定会让他们欣喜若狂的。

    快艇往唐风号驶去,韩奎一边开船,一边问张辰道:“张先生,今天的收获一定不小吧,我看有不少的玉石印章,会不会是皇帝的玉玺啊?”

    张辰笑了笑,道:“你倒是眼贼,这么黑的天了,都能看清楚袋子里的东西,上船去给你们一个大惊喜。”

    上了船,一种专家们都围了过来,另外两艘船上的专家也抽空过来了一部分,都等着看看张辰带回来什么好宝贝呢。

    唐韵负责玉器和雕刻研究的一位专家拿起桌上装着最大块印章的袋子打开,拿出里边的螭虎纹印章来在灯光下一看,差点失手把东西掉到地上去。

    稳了稳心神之后,还是不大敢确定,带着一丝的疑惑,问张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天皇。张总,这玩意儿是宋制九寸见方的,该不会就是那枚定命宝吧?”

    张辰笑着答他,道:“这还不算什么,我在下面一共找到六枚玉玺,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可以为确定都是宋皇室的御用品,我猜测这些很可能就是崖山遗物。”

    !#

    第四一四章唐韵永远是唐韵

    全文字无广告第四一四章唐韵永远是唐韵

    “崖山遗物?”崔正男跟着张辰久了,倒也知道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对于具体的内容并不可能很可了解,崖山海战就更不知道了,还以为“崖山”是什么人的号呢。全文字无广告

    转头问张辰:“师兄,这‘崖山’是什么人啊,我听范老师念上边的印文,应该是皇帝玉玺一类的,他是那个破国的皇帝吗?”

    张辰看着他笑道:“正男,这‘崖山’不是什么皇帝或者名人的别号,而是一个地名。离我们这里也不太远,就在广东新会市南边,银洲湖的出海口,西边的叫‘汤瓶山’,东边的就叫做‘崖山’了,这两座山一只向南边延伸到海里,就像在进出通道上的一座大门,所以也有‘崖门’这个叫法。

    我说的崖山遗物,是指在南宋末年的时候,蒙古人侵略中国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人对蒙古侵略的最后一次有组织抵抗。

    在这一战中,南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年仅八岁的赵昺(bing),被他的忠臣陆秀夫背着跳海殉国,抗元大奖张世杰也在离我们这里不远的海陵岛附近海面殉国,十万多人跟着南宋末帝投海殉国,宁死不降,宣告了宋王朝的毁灭,元帝国的建立。

    从那一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被殖民统治;中国**发展的进程被也打断,被迫接受异族文化的侵袭,无数的中国人沦为满意通知下的牺牲品,甚至连女性的初夜权都被剥夺,婚后的第一胎往往都会被堕掉,以保证汉民族血统的纯正。

    自从南宋灭亡,汉文化也就开始变味,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宣告借宿,所以我们现在就有一句话叫做‘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里指的就是古典意义上的中国。”

    张辰怕崔正男不明白,还专门强调了现代中国和古典意义中国之间的区别。

    毕竟是一段惨痛的历史,这话说的大家都有些凄然,但是不面对历史的真相又不可能,张辰也愿意让崔正男他们都多知道一点这方面的知识,讲一下及很有必要了。

    叹了口气,接着道:“传说崖山海战之后,元军找到了一具身穿龙袍。头戴龙冠,身上带着一枚玉玺的男童尸体。元兵都不以为那是宋朝皇帝的尸体,自然只把玉玺看在眼里,拿去交给他们的头领。当头领确认是南宋末帝的尸体,派人搜索的时候,尸首已经被当地的百姓偷偷安葬了。

    一说就有收不住的架势,这些话放到后边再说,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些东西吧,针对这些遗物展开研究,很可能会改变历史上对崖山海战结局的推断和猜测。”

    说着,张辰打开其它的几个密封袋子,把里边的东西取出来,一一放在桌上,让大家都来看看。有损毁的都已经被他用意念力修复到了**成,倒是不虞现在拿出来会有什么损伤。

    最先被拿出来的,自然是另外的几枚玉玺,大小从两寸见方到五寸见方不等,材质全都是清一色的和田玉,有单独的螭虎钮,也有双龙的和五龙、九龙的,数量不一。

    桌子已经被清理干净,并且铺上了软布,张辰就直接将玉玺的印面翻过来,让大家看个清楚。

    侧面的纹饰暂时还没人去注意,只是看到正面的印文分别是“大宋受命之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天子信宝”,船上的所有专家这时候都快下意识地要屏住呼吸了,眼前的这一幕是在太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这些玉玺都是真的,这绝对将会是一个疯狂的发现,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水下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更是要排在所有水考科目的第一位。全文字无广告

    唐韵那位负责玉器和雕刻的专家这时候抱着手里的那方大印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他是古玉器方面的权威人物,对于历朝历代的语气和雕刻技法有着极深的研究,他手里那方“定命宝”其实并不需要多看,以他的眼力很简单就能分清真伪。

    他也的确是看出来了,只是有些不敢确定自己所在的环境是不是梦中,这才有了刚才对张辰的一问,等到张辰把其它的五枚玉玺都展示出来,他已经更能确定自己的判断了,这并不是做梦,也不是谁拿来开玩笑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宋朝皇帝玉玺。

    走过去放下手里的大印,把桌上的其它五枚玉玺又看过一遍,兴奋道:“没错,没错,这纹饰和雕工的确都是宋朝宫廷匠造的款式,着些都可以确定是宋朝皇帝玉玺无疑。这么多的玉玺集中在一艘沉船上,这,这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努力定了定心神,才又抬起头对着张辰,道:“张总,你说的没错啊,这只可能是崖山遗物了,除此以外再没有任何一种解释。”

    张辰把十几只袋子里的东西全都取出来之后,拿起其中的一件龙袍,道:“大家来看这件龙袍,明显的南宋风格,大小也是**岁儿童的尺寸,和这些玉玺在一起,应该是宋末帝赵昺的冠服。

    还有这边的铜炉,你们看这里边,还有没燃尽的炭块,应该是沉船之前还在燃烧着的。还有这些香炉、玉带、龙冠、配饰等东西,也都是帝王专用的制式。

    可是为什么这些东西没有出现在崖山战场,而是出现在了历史上张世杰投海殉国的阳江附近海域呢,这里边有不少可挖掘的东西啊。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元军在新会附近的海域找到的并不是宋末帝的尸首,或者可以更大胆一点假设,是不是元军根本就没有找到身穿龙袍的尸首,只是拿一具**岁儿童的尸体来冒充呢。

    如果这样的话,有很多疑惑就可以解开了。在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人们心中最至高无上的存在就是皇帝;不管他是一个小孩子还是老朽,哪怕只是一个仍在襁褓中的婴儿,只要他是皇帝,就能够统领所有的军队和全天下的老百姓。

    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已经那么多年了,也没见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这个孱弱的政府,转而向蒙古人献媚讨好,当然有部分的汉奸和卖国贼是很正常的,哪个国家在遭遇灭国之危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票人跳出来为害,民国的时候不就有很多吗,那时候还不至于有亡国的危险呢。

    只要有皇帝在,就会有忠肝义胆的人围绕在皇帝身边,支持着摇摇欲坠的江山,把皇帝稳稳地保在龙椅上。而皇帝,也是这些忠义之士的主心骨,也许皇帝昏庸、愚昧,甚至是残暴,但是依然会给他们以奋斗的信心和希望。

    这一点从满清政府的最后期就能看出来,洪秀全扯旗造反,山东的捻军、河北的匪患、来自国外的诸多列强,还有宠宠欲动的民主革命人士,在那么危如累卵的形势下,依然会有不少人死忠于鞑子朝廷,何况是南宋汉人正宗的皇帝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那种形势下,朝廷及岌岌可危,皇帝的行在因为战乱时常更改,而各地的抗元力量有无法做到统一的号令和行动,只是知道一味地保护大宋江山社稷,把侵略者赶出去。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要追随和效忠的皇帝死了,连象征皇权的皇帝玉玺都被蒙古人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会不会成为抗元力量的噩梦,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会不会丧失了斗争下去的勇气。”

    不只是唐韵的各位专家,就连护卫队员和船员,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在这里听你张辰说话的,这时候全都有些明白过来了。

    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相互之间用眼神传递着彼此的不可思议,如果真是向张辰说的这样,那么这崖山海战会不会就是一个酝酿了很久的大阴谋呢。

    丁志强看了看桌上那些象征南宋皇权的物件,若有所悟地对张辰道:“张先生,你的意思是说,蒙古人为了打击各支抗元力量的信心和信仰,而导演了崖山海战这个大阴谋。

    先把宋军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然后用一具假的皇帝尸首,以及一样可能是假的玉玺,摧毁他们抵抗蒙古人的信心,让他们失去抵抗的理由。在没有了奋斗和努力的目标后,所有的热情也就会渐渐冷却下来,而蒙古人就可以顺势而为了。”

    张辰抿着嘴点点头,道:“对,从我们现在找到的这些文物来看,的确很有这个可能。”

    说罢又拿起一枚玉玺,道:“玉玺是从秦朝开始确定为皇帝专用印记的,从那秦汉时期的八玺,到武则天时期的九玺,再到北宋时候的十二玺,南宋时候已经达到了十七玺。皇帝即使是逃亡,也不可能不带着玉玺,何况是随大军转移的皇帝呢,至少这天子八玺是必定要携带的。

    我们这次捞上来的玉玺中,甚至有‘定国宝’这样从秦朝到南宋历史上最大个头的玉玺,那么其它的南宋十六宝中的大多数都应该在一起。玉玺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如果皇帝被异族人逼到要跳海,那肯定是要带着所有的玉玺一起的,为什么会单单带着一枚去跳海呢,即使当时的皇帝年幼不懂,那么背着他一起跳海的陆秀夫不可能不懂的吧。

    我们再来说这个宋末帝,崖山海战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跟在众军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吗,徒增负担而已,所有的大臣都会请皇帝现行离开躲避的,哪有让一个小孩子皇帝留在战场上的可能。

    张世杰并没有在崖山战死,是因为他作为保护皇帝的大将军,带着年幼的皇帝先行离开了。但是崖山海战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这才认为复国无望,在阳江附近的海域投海殉国;或者是他们被元军追赶,逃无可逃之下,选择了以死殉国;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张世杰投海的海域找到这些玉玺的真正原因。

    要说蒙古人的有多么会打仗,那纯粹是吹牛,他们之所以能够策马纵横与欧亚大陆,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残忍和狠毒。他们没有战略后备,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面对那种惨无人道的野兽行径时,都会显得很无力。

    以前人们都说蒙古人善于打硬仗,总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我却觉得他们耍阴谋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而且最擅长的很可能就是耍阴谋,真以为靠着高头大马和强弓利弩就能打遍天下吗,他们的阴狠狡诈也是很出名的。

    他们在崖山海战之前,就应该准备好了这个阴谋,只等到开战之后,就抛出所谓的宋末帝尸首和玉玺。见过皇帝的人很少,能从尸体上辨认出来的就更少了,但是玉玺作家就没那么容易,差不多有点级别的官员都有自己辨认玉玺的方法,所以他们的士兵只带走了玉玺,而没有带走尸体。

    这样做还有一点用意,那就是让宋朝的百姓亲自告诉他们自己,他们的皇帝已经死了。老百姓谁见过真正的皇帝龙袍冠冕是什么样的,肯定是看到穿龙袍的就以为是皇帝了,而那时候大多数的官员战死的战死,失散的失散,即便能找来几个人,也不是当下就能找到的。

    连军队都败了,老百姓还能有什么对抗的勇气,再加上皇帝一死,更是完全低头了,拼着心里的那一点忠义,赶紧把尸体埋了才要紧,省得那边蒙古人明白过来以后转头抢尸体。

    你们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蒙古人可以的宣传,还有谁会怀疑皇帝的死讯。不管是什么人,活在世上就会有理想和追求,当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破灭了,不复存在了,除了悲伤和逃避,还能再做什么呢。

    虽然找目前我们的发现看来,宋末帝并没有死于崖山海战,但是当那具假的宋末帝尸体出现的时候,宋王朝已经灭亡了。”

    张辰说完,看了看身边的众人,表情多少都有一些凝重,这样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人们不愿意多提及的,转移话题道:“得,说着说着就又绕回去了,咱们这里已经能够确定这些文物都是南宋末年的皇家御用品了,那么就看看咱们唐韵这方面的专家里,都有谁愿意参加到接下来的相关历史时间研究中,我这边也好给文化部提前说一下。”

    张辰的这句话让所有船上的人再次感到迷迷糊糊,一个唐韵的专家很是不解地问道:“张总,这东西是你亲自捞起来的,而且用的还是咱们唐韵的设备,这几应该是咱们唐韵的藏品了啊,为啥还要和文化部搞合作研究呢,咱们内部就能轻松搞定了。

    就以他们文化部和咱们唐韵的关系,这次能帮着他们捞‘南海一号’就已经很给面子了,难道还不值得它们付出一点回报吗。

    我可是看过它们之前的那份打捞计划,简直就是荒谬之极,又是什么沉箱,又是什么水晶宫的,不明白的听了还以为是拍动画片呢。也真亏他们能想得出来,一个打捞计划就能执行十几年,还要把沉船放在富含微生物的淤泥里边继续待上十几年,拿出来还不早就全沤烂了,还能研究个什么啊。

    而且这些东西到了他们手里也好不了,迟早也得让他们拿去刷政绩,搞不好哪天再给弄丢了,最后还是便宜了不知道哪个官老爷,张总你不就白忙活了吗。”

    要说面对这么有意义的宝贝,张辰没想过据为己有那是骗人的,他在舱体里刚刚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在私吞还是公开之间做过好一番挣扎了。不过折回头来想一想,有想法归有想法,真正做起来他就做不到了。

    摇了摇头,道:“我们可以顺便捞起来,但是却不能私自截留下来,该是国家的就是国家的,这个便宜咱们不能占。我们也不是非要这些文物不可,唐韵的藏品那么多,足够我们自己内部进行研究用的,而且以后还会更多的。

    我们可以在其他国家的海域进行打捞,下一步也会到其他国家去做考古,但是我们自己国家范围内的,不论是陆地上的墓穴,还是东、南、黄、渤还的水下文物,别人我管不了,唐韵是肯定不能碰的。

    文化部和交通部在打捞方面毫无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完善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现在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的前进,一点点地积累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好歹要比他们强很多,技术力量和设备力量都有优势,帮帮忙,带一带他们也是很正常的,真正下手去考古的,有几个是官僚呢,还不都是普通的考古工作者。为了帮助他们得到更高的待遇,享受到更多的尊重,我们做这些也是值得的。

    这些文物我们交给文化部,还要在军机处备案的,这么贵重珍稀的文物,相信没几个人敢轻举妄动的。不管他们是拿去刷政绩也好,还是想办法打其它的主意也罢,咱们只要做好咱们的事就够了,唐韵永远是唐韵。”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四一五章启程回京

    全文字无广告第四一五章启程回京

    提出把这些文物留在唐韵,并不是唐韵的工作人员有多么的贪婪,也不是他们总想着占便宜,没有一点点的公益之心,只不过唐韵在皇室印玺方面的藏品太少了,只有从吴世ПΣ乩锏睦吹娜睹鞒耒艉驼懦教曰焕匆幻读晒耒簟⒁幻短拼耒簦勾锊坏娇梢灾С殖中芯康某潭取#ㄈ淖值缱邮槊夥严略兀?br />

    如果能留下这批文物,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六枚宋朝皇帝玉玺加入唐韵的藏品行列,对于古代皇家印玺文化和古代官造玉雕艺术的研究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这些东西如果交出去,唐韵当然可以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去,但是却要处处受到制约,绝不可能像在自己地盘上那样,可以事事由着唐韵的规矩来。

    而得到这些东西的人,却不一定会善待这些宝贝,因为保存不当和人为的失误而被损坏了的文物还少吗。到时候这些宝贝最大的用处,就是被得到的人们拿来搂钱和换名声,它们本身的价值将会很少被体现出来。

    唐韵的专家有这样的念头,一是为了丰富唐韵的馆藏和研究资料,而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珍品文物不会被损坏,尽量去挖掘它们的更多价值。

    不过张辰对这些倒是很无所谓,很多事情不是他们想管就能管得了的,尽量做到自己该做的就是负责人,对于自己管不了的事,强行插手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出现自己控制不了的局面,那又是何苦来哉呢。

    在决定交出这批文物的时候,张辰就已经想好了,这些东西只能交给文化部,不能够算在这次“南海一号”打捞的收获中去,这两件事必须要分开来处理。而唐韵交出这些宝贝的条件,就是这些东西的研究课题要以唐韵为主导,按照唐韵的意向来定制研究计划。

    唐韵只要能够抓住这一点,把最前期的研究课题完成好了,之后这些东西也就只有展览和作为历史证物的价值,唐韵是否拥有都无所谓了,就不信今后找不出比这个更好的玉玺来。

    唐玉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们见张辰如此坚决,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趁着东西还没有交上去,跟张辰提出要先期进行一番简单的研究,或者可以翻出几套赝品来,也算是聊以自慰了。

    临了也不知人群中谁说了一句比较感慨的话:“现在基本的信息已经是有了,只等进过详细的研究和论证之后,就能够确定当年时间的真相。可是这次的事实真相,却是我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十几年以来,唯一一次不想知道的,心里真的很矛盾啊。”

    这一句话就把话题再次引了出来,马上就有人接口道:“谁说不是呢,虽然蒙古人进入中原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他们对全社会造成的破坏远远大过了建设,每想到这些都会觉得很惋惜。可若不是南宋的朝廷软弱,出了那么多的奸佞,蒙古人也不一定有机会得逞。这事总是让人有一种憋屈的感觉,拿出来说心里不痛快,不拿出来研究又觉得对不起历史和真相,左右为难啊。”

    抱有这种想法和心理的人是大多数的,不是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不会明白,汉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在南宋和明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断层,在这段时期中,有很多的汉民族文明因为被查禁和毁坏而遗失掉。

    张辰一直以来都认为,百年以前的所有历史都不可尽信,尤其是经历了两次殖民统治之前的宋、明两朝历史,其可信度应当是所有历史中最低的。

    历史永远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张辰从来没有相信过那些胜利者的胸襟可以或达到为自己的敌人大吹大擂的地步,能够公平公正地盖棺定论就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再有一些史客出于拍皇帝马屁的心理,自然会把他们之前的敌人尽可能的丑化,甚至是妖魔化,以此来讨皇帝的欢心。

    元人并非华夏正宗,当然要把宋朝的皇帝和朝廷都无比的丑化,这样才好让老百姓都对之前的政府死心,投入到元帝国的怀抱中取接受蹂躏。

    有很多很不负责任的人,都在鼓吹中国在元朝的时候如何如何的强大,如何如何的征服了几乎半个世界。但事实的真相是,元人政府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统治中国呢。

    通常人们都会说,元代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这是我们今天华夏大一统的环境下所说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蒙古人和中国人是要分开来说的,元代的中国说直接点,应该叫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被殖民统治。

    元政府存在了九十多年,一直到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殖民政府,建立了又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国家,蒙古也一直没有被划入到中国的版图中来。

    而是在明以后的满清政府,把蒙古划入到了他们的版图,再夺取了明政府的统治权,整合成为一个更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有很多人都在鄙视朱元璋,说他尊蒙元政府为正朔,也曾经跪拜过元顺帝。好比是民国政府也把清朝统称为整个的中国,那样就可以继承清朝全部的地盘和经济,那些都是有政治目的的,政治永远都是那么的龌龊,实在不好拿出来说事。

    要说满清和蒙元两个殖民王朝的统治者如何残害汉人,如何抑制汉文化的延续和扩张,打着怎样的旗号来实施毁禁汉文化的阴谋,这些都是罄竹难书的血泪史,别说一个人的只言片语,哪怕有一百部二十四史,也不足以述说其中的万一。

    我们现在生活的和平年代,已经是一个大中国的概念,由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共同组建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大家全都有统一的称呼,叫做“中国人”。

    我们不能因为历史上的某些问题,就去排斥其他的民族,那样的确是不公正的;我们理当大方一些,既然是由胜利者书写历史,我们也没必要在计较太多,最总不还是汉民族通知了全中国吗。但是我们去看历史,也不能因为现如今的各民族大团结,就去扭曲历史的真相,把曾经的屈辱史拿出来给侵略者歌功颂德。

    现如今有不少的历史界人士对南宋末年的一些忠义之士做出贬义的评价,类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某些人嘴里被说成了是愚忠腐朽的南宋小朝廷,阻碍了全国大一统的步伐。

    对于这一点,张辰和陈老、董老等人也探讨过很多次,认为还是不应该以今日的思维去辨证近千年前的历史,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首先来说,当时的蒙古人入侵宋朝,其实要和当年的日军侵华性质是差不了太多的,都属于是异族和别国的侵略,而文天祥等人则是为了汉民族而坚持,并不是简单为了一个腐朽和昏聩的政府。

    再说了,当时的朝廷最高权力代表只是两个或者三个孩子,他们能昏聩道那里去,也只不过是一些奸臣当道而已。张辰个人甚至认为,如果当时有一只极为强悍的汉民族**武装出现,一定会有大把的忠义之士去投靠的。

    而侵略宋朝的忽必烈,他是一个在宋人严重的蛮夷,是一个茹毛饮血的番邦怪物,是一个可以娶嫂嫂和后母当老婆的无伦之人,怎么能够让这样的人来统治汉人呢。

    而且蒙古人入主中原,必定会成为剥削阶级,绝不可能用温和平等的方式融入社会,汉民族在异族人的统治下,不但要接受阶级压迫,还要接受更为残酷的民族压迫,这是所有的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蒙古人进入中原成殖民政府后,不但打死压迫其他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等等的方面都是以蒙人为主导,其后果之糟糕也就不难预见了。

    更为让人恐怖的,则是梦人对其他民族的人性的剥夺,除蒙古人外的其他民族男性无权拥有女性的第一次,每一个新婚妇女的初夜都是属于蒙古人的,导致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把第一胎的孩子流产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掉,这在医疗条件极度落后的十三世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虽然因为蒙古人缺乏自己的文化,又因为足够强大的军队而对文化相对轻视,所以蒙古人的统治在文化上要比满清的通知更好一些;也因为蒙古人原有的疆域广阔,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但是却绝对没有想某些砖家和叫兽们所鼓吹的那样,说什么蒙古人统治中国期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扩大了中外交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腐朽软弱的南宋来相比,中国历史总是前进了。

    这些无稽之谈听着都会让人觉得很扯淡,社会是有了一些进步,但却不是因为蒙古人的统治而来,任何人统治社会都会进步,但是蒙古人统治期间,中国的社会进步却是缓慢的,一快一慢之间,就已经是退步了。

    蒙古人在统治期间最大的民族经济交流就是吧全国各地的黄金都搜刮到大都去,让马可波罗看看蒙古人的钱多人傻,写下一本游记替他们吹嘘,以便引来日后的欧美列强洗劫中国。

    而他们统治下最大的文化交流,就是让所有人都留了一个纱傻不啦叽的阿三头,人们起名字也只能以数字为名,大家相互之间喊名字都跟报数似的,真不知道这叫什么文化。

    社会的进步是随着文明进步的,封建社会时代的科技和文明,绝对孕育不出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而蒙古人的文明还属于早期中等奴隶社会,一个这样落后的文明来领导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还能够让社会有什么样的进步,这才是史上最荒谬的事。

    但是现在主流社会的形态就是这样,所有的一切都要说大说好,一切以稳定发展和官员屁股下面的椅子为重,很多实话是不能够说出来的,即便是历史也只能按照之前的历史来算,不同的声音还没叫响就会被塞了哑药。

    现在遇到这样一件事,遇到了这样一些可以改变历史上某些记录的文物,难免就会让人想起相关的一些历史记载和事件,发出一些感慨和不愤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张辰也算得上一个愤青了,而且是一个民族自豪感极强的愤青,只是在很多时候因为需要面对不同的换进和圈子,而没办法显露出他愤青的本质。

    现在听到有人这样说,心里也有些唏嘘,但是当着唐韵这么多工作人员的面,他做为老板同样不能表现的太激愤,那样只会让生出事端的可能性变大。

    附和着安慰了几句之后,就打发众人先去休息了,明天起来还要继续“南海一号”正式打捞前的淤泥清理工作。淤泥中夹带着很多或完整或破损的文物,每一铲的淤泥都要经过严格仔细的分辨之后才会被处理,一天两班倒的工作强度之下,休息不好可是不行的。

    压抑着内心的愤懑,张辰在打捞现场继续待了两天之后,对淤泥的清理工作做了进度部署,这才又带着六大金刚之三的安镇忠、崔正男和韩奎,暂时离开“南海一号”打捞工作组,带上新打捞道的十几件未来的国宝级文物向京城折返。

    还专程到当年发生海战的海域去看了看,对着曾经雕刻着“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现在却已经是被炸毁了的崖山石壁缅怀了一阵,才又吩咐开动游艇继续前行。

    这一次来南海参与打捞,丽娜也被张辰带上了,他实在是受不了工作之余没有一杯上好的咖啡来调剂心晴。他自己也不能时刻准备给自己煮咖啡,丽娜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也很辛苦,让她放松一下的同时,也能帮帮自己。

    听着张辰在崖山石壁前念念叨叨的说了一气不知道是什么的话,她只是在后边跟着看的时候听到有“张弘范”这个人的名字,而张辰在这之后就显得有些情绪不大好。

    出于一个管家对老板的关心,丽娜还是决定找到张辰问一下,端了一杯威士忌交给张辰,问道:“先生,您自从在那座山壁看过之后,心情就变得不怎么好了,这可不是一件让人感觉很好的事。也许我不该多嘴,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一下,我听到你又说起‘张弘范’这个人,他和您有什么关系吗,到那里去是不是为了纪念他?”

    张辰相对有些小郁闷的心情被丽娜的问题一下子就给击散了,虽然她能够说流利的普通话,这两年来在中国也学习了不少的知识,甚至能够用天津话和别人交流,但是对于这么久远以前中国人都不一定有多少知道的历史,还是无法 (: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