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第 12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箱子打开后出现在他眼前的画面一半是黄的,另一半则是绿的v辰看得很清楚,还释放出意念力去观察了一遍,看看自己是否在连番的冲击下脑子开始当机,而分不清最基本的颜色了。

    但是意念力下呈现的画面依旧是和刚才肉眼看到的一样。黄的依然是田黄石,大到差不多铅球大小到拳头大小;绿色的也是田黄石,最大的有张辰两个拳头大小,最小的也有鸭蛋那么大。

    这下张辰实在是被刺激的过量了,大喊一声“天呐”。把正在挑选首饰的宁琳琅也吸引了过来。

    一路走过来的宁琳琅也着实被刺激到了,若不是着急张辰这边的情况,也许在半路上酒杯吸引过去,和张辰一样迈不动步自了。

    走过来看到箱子里的东西后,宁琳琅也是有些脑袋发懵,接着就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把东西拿到眼前来仔细观察。

    每一种不过石头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的色泽、手感和比重等等问题,只要是行家里手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待看清楚之后,宁琳琅还是有些无法相信地问张辰:“师兄,这是绿田黄石啊,而且是这么多的绿田黄石。我们该不会是在做梦吧?难怪在近两百年间有记载的绿田黄石出现几乎不存在,原来都被人收罗起来了,这人真是太厉害了,这可是大手笔啊。

    虽然前边那些箱子里的翡翠、羊脂玉和那些上品的宝石都是极为难得的,但是就针对国内的收藏市场和珠宝市场来说。田黄石的吸引力无意识最大的。尤其是这么好品质的田黄石,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如果拿出来销售的话,绝对可以拼掉所有的珠宝类商品。

    而这些绿田黄石就完全了不得了。百年之内几乎不得一见的珍宝,又是顶级的品质°以让收藏界沸腾到超过一百度。居然这么多的绿田黄石,还是完全接近透明的嫩绿冻石♀简直让人不可置信啊,是什么样的权力和财富,才能让一个人收集到这么多的绿田黄冻石啊。”

    说到这里,宁琳琅向前走了两步,去到最后那只大箱子前,一边打开箱盖,一边道:“师兄,这只箱子里边是什么啊,也是田黄石吗。我想应该不是了吧,绿色的冻石已经是最顶级的极品了,难倒还会出现像钵种破云青那样的奇迹,出现更加奇特到从没有出现过的田黄石品种吗?”

    箱子打开后,果然是不一样的东西,在大箱子的里边是一个一个的小箱子。取出一只来打开了,里边露出加了棉花坐底的明黄色绸缎,绸缎之中包裹着的,是一块大约拳头大小,血红血红的,红到快要滴出血来的,几乎呈透明状的石头。

    “师兄,这是什么石头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虽然透明清澈不如钵种翡翠,红艳饱满达不到满血的鸡血石,柔润细腻也差过田黄冻石,但是却能够兼而有之,这种石头也太奇怪了吧。”宁琳琅还真没见过这种石头,红到极致的艳红色,快要到透明到钵状,就像凭空多出一块奇形怪状的血红色钵。

    张辰继续拿出几只小箱子,一一看过之后,都是同样的一种石头,继续用意念力进行观察分析过后,拿出一块石头,把石头放到强光灯的灯光直射的路线上。

    在强光灯发出的光线穿透了他手里的那块石头之后,变作更加强烈的血红色光线,所照射到的范围也要比之前扩大了好多。光线所达之处,不管之前是什么颜色的物体,全部都变成了红色,再没有其它的颜色存在,完全变成了一片血红色的世界。

    张辰看到眼前景象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是他自己曾经整理过的一段文字“午时三刻,其时阳气最烈,至于烈日之下,其光如血,仿若阿鼻地狱……,子时至阴,至于月下,红光〕氲,久久不散……”,说的不正是眼前的现象吗。

    当下心里暗道:种传说中的东西果然存在,本以为就是人们以讹传讹的结果,没想到真正见识过后才知道,效果要比出说中更为炫丽♀也许是因为古代没有现代科技世界这么强烈的灯光吧,但是那种传说中的犹如地狱一般的景象,却是没有什么感觉,估计古人对于自然科学现象比较敬畏,惶恐之下也只能想到低于这个词来形容了吧。

    可是为什么在夜晚的时候红光会变得像是氤氲之气了呢,这里也是阴暗的地方。而且是上百年没有见过阳光,现在的时间又是深夜,为什么没有出现那种氤氲之气的红光呢,不会是记载有错误的地方吧。还是自己整理的时候搞错了呢。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石头,以后有的是时间去琢磨和研究,现在紧要的事情还是快快把这里的东西都点验清楚,收拾好了抓紧时间回市区的酒店去。

    回头看了看已经目瞪口呆了的宁琳琅,张辰把石头收起来,道:“琳琅,这种石头你的确应该没见过。但是你应该听说过它的大名。唐朝时候吐蕃王朝的第三十三任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到中途求亲,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的礼单中,就曾经出现过这种石头。

    但是在那之后,应该就没有在史料中出现过相关于这种石头的文字了。只是在某些传记和杂记,以及民间的记录中出现过,记载的也只是一些含糊不清的内容。我也只是把所有的相关记录都集中在一起,一条条罗列整理出来之后,才知道这种石头居然会有这种神奇的功能。

    今天见到这些石头。我也只是觉得很像,并不能完全确定就是那种传说中那种石头↓好想起它奇怪的功能,拿起一块来试试看,没想到还真就是那种传说中的石头。看来只要是有记载的东西就很有可能存在啊。”

    宁琳琅恍若大悟,瞪大了眼睛盯着小箱子里的石头看了看。又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张辰,道:“师兄。你是说,这石头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吐蕃当惹雍湖女神贡觉玛的歌声孕育出来的宝石吗?天呐,原来传说是真的啊,这种石头居然是真实存在的。

    当惹雍湖的女神的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睡觉、吃法、歌唱和舞蹈,睡觉和吃饭不好说什么,那既然有了歌声孕育而成的宝石,会不会有舞蹈孕育而成的宝石呢。

    还有就是刚才师兄你把那石头放在灯光下的时候,投射出来的那种红光好神奇啊,居然能够把光线所及范围之内的所有物体全部都照成红色。如果用这石头做成首饰,岂不是在阳光照射之下到处都是红色的世界了吗,那得多美啊,这可就不是能够用价值来形容的了。”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宁琳琅歪了歪脑袋,又道:“可是,这种石头是在光线照射下才会出现这种异象,如果没有足够强烈的光照,那就不一定能够有这样的效果了。”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话还真不是白说的,宁琳琅就这么无意的一句话,马上把张辰不明白的地方给打通了♀石头之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发出强于正午日头照射下的红光,完全是因为光线太强了,这里又完全被照耀得像白天一样,那种夜晚的现象当然不会出现了。

    古人所说的夜晚阴气盛,只不过是因为月光其实只是反射的太阳光,又在一片漆黑的天地之中,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强烈的效果。就像用手电筒在夜里投射出去一样,找到稍远一些的那种光线不正是若有若无的吗,而且还有些或明或暗,有时候还有那么一点有若实质的样子。那么,这石头在月光下投射出来的光线,岂不是和那种手电筒的光线有些相似吗,说是氤氲之气也很有可能啊。

    自己想通了,给宁琳琅解释起来,也就很容易了,把一块小一些的石头用双手捂起来,放在偏一点的光线中。

    这时候,光线穿过人的手,在照到石头上,投射出的光线果然若了很多,在对面同样强烈的光线下,弱到几乎已经快看不见了,但还是有些似虚似实的样子。

    待宁琳琅看清楚了,才又收起石头,道:“这石头的构造奇巧的很,在强光和弱光之下,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但又不会完全绝对。就像它的外在表现一样,比起最好的来总是差一些,但是却又能够包容兼有,这的确是一种很极端却又很结实的存在。

    不过你说的那个舞蹈孕育而来石头,我想应该是不存在的,能够这一种就是天地的厚赐了,你还想要多少啊。”

    见过这神奇的效果后,宁琳琅看着面前被打开的十六只小箱子,每一只里边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红色宝石,心里的确是有些佩服。

    道:“传说中这种石头是极其难得的,只有在当惹雍湖的湖底才会有,而且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难怪自初唐之后就在没有了确切的消息,我想大部分都是被人给收藏起来了吧,最后落在了这位奕?的手里。”

    张辰看着宁琳琅有些小孩子似地说话,笑着解答道:“哪有你想的那样,从初唐的松赞干布时期到清末的奕?时期,那可是一千三百多年的跨度,怎么可能会发生你想的那种事,而且也不只是鬼子六的手里有这东西,否则我看到的记载又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上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和大唐的两位公主,把佛教逮到了当时的吐蕃国,从而成为了那里的传统宗教。而传说中则是认为,佛教在吐蕃地区的传播和盛行,惹起了当地众神的愤怒,集体离开了青藏高原,搬到了更加美丽的地方去♀里边自然就有当惹雍湖的女神,所以自那以后,没有了女神的歌声,这种宝石就再也不可能产生了。

    其实我认为,这种宝石应该是当惹雍湖内某些特殊的地质和元素,结合了某一时期的地质变化而产生的产物,本来就没有太大的量,也许只有个百八十块,采多了自然就没有了。而鬼子六这边,应该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你看看他藏在这里的东西,不也都是到处收罗来的吗,如果真让人去到当惹雍湖去捞这种宝石,估计怕是一块也弄不来。”(未完待续。。

    第四三七章瓘靖二妙

    张辰不得不承认,财富总是能够在拥有足够权力的人手中像滚雪球一样急速的积累,并且这些人总能够得到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和物质,而这些财富和物质的背后,却是无数的生命和血泪、汗水。

    不说之前张辰得到的那几处宝藏,就那这次鬼子六的宝藏来说。这里边有大量的和田羊脂玉,那都是血汗和生命换来的;这些被叫做“贡觉玛之歌”的宝石,因为足够的稀有,其中的代价就必定更是让人咋舌了。。

    包括最先的那些金银,那些东西是染血最多的东西,在任何一个时代,金钱都是罪恶的源头。可以说黄金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直伴随着黄金的血汗,能够在这里堆积三千多吨的黄金,这里边的罪恶就很显而易见了。

    而到了这里,才是清点出这座地下建筑中不到一半的面积,还有大约三分之二需要清点。

    尽管张辰手上的那只戒子已经有足够大的空间了,装下这里的所有东西所需要的空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可是在肉眼看来,这座地下建筑宝藏里边的东西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个字“多”。接下来张辰就再次感受了一把。

    当时在吴世ПΣ乩镎懦降玫焦罅康母叩的静模徊还抢锸且虻刂埔耍昧松蕉蠢镆桓鱿蛞槐哐由斓拇笕芏矗懦皆谕獗咧荒芸吹揭桓霰砻娑选?br />

    而在这座地下建筑里,因为是专门为了存放这些东西而建造的,所有的东西都在眼前,只要有了光,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一进大门的右手边,向内差不多十米的地方开始,一堵整齐的木头大墙就码在那里,四米多高的高度很有些压迫感。细看就会发现,这堵墙是用一根根大小相若的木头码成的,一直延伸到一百三十多米以外。

    张辰前后走了两遍。大致看了一下,里边的地方也用意念力观察过之后,发现这些木料大约在差不多三万方的样子。都是一些名贵的料子。

    好料子难长是千古不变的,时隔两百多年,吴三桂手里的那些木料和这些料子相比,差别就已经不小了。这些料子在尺寸上根本和张辰在吴世ПΣ乩锏玫降哪桥静荒鼙取?br />

    那里边有过超过七十公分的沉潭紫檀,也有过差不多尺寸的黄花梨,而这边的最大尺寸也就是四十多公分,还只是占了一少部分,更多的都在三十多的样子。

    在所有料子中。最名贵的紫檀、海黄、金丝楠都比较少,其他一些次一级的料子占了大多数。看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些名贵的料子就已经开始很稀少了,这倒是和业内的说法很相似。

    鬼子六在料子那么难的的年代,还能搞到这么多在当时已经算的上大的料子,也不愧他大亲王的名号。当然鬼子六这里也有好东西,生长、寻找都很不容易的瘿木和沉香木他倒是搜刮了不少,张辰粗略算了一下。竟然分别有一千六百三十七方和九百零九方。

    说来着满清皇家毕竟也是霸占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两百多年。多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至少在享受这方面学的就很不错,这一点在满清皇室和贵族们的衣着、器物等等的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从清中期到清晚期,这些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向着骄奢淫逸的方向发展,直到最后满清的灭亡为止。

    看看这里如此多的顶级木料,还有那些金银。各种顶级的珠宝玉石,以及数以千计、万计的首饰和文玩。哪一样不是为了享受而准备的。

    这鬼子六都谋定了要造慈禧的反了,还要在这里备下如此多为了享受的物件。这种奢靡算是已经浸入到谷子和思想里边了。就好像慈禧老妖婆曾经的一句话“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各种荒奢享受,百姓国民的死活又有什么呢。这样的人统治下的国家,不败亡也就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好在这鬼子六的计划没有能成功,否则的话,就照眼前这个场面来看,这家伙上位以后在享受和排场上,怕是要比他那老妖婆四嫂只强不弱啊,满清灭亡的确是国家之大兴,民族志大兴。

    张辰算得上是一个有些愤青的人,这时候也不能再想下去了,越想就越是觉得窝火。这么伟大的一个民族,有着那么多的辉煌文明,遇上几个败家子,被异族蛮子给糟蹋的不成体统,还要处处受人欺压,实在太悲哀了。

    把这些木料也收起来,本来就布置的仅仅有条,显得很有次序的地下建筑的里,显得更加的空旷了。

    收起了十张二十页的阴刻仕女图黄花梨屏风后,转身又是一个满是大小箱子的区域,其中还有一些盒子放在几案上,这就是最先张辰认为的书画区域了。

    这片区域的箱子,张辰也都已经用意念力查探过了,完全没有危险,里边也的确都是一些书画,后边的箱子里装的则都是书籍。

    不过这时候张辰的计时器已经第五次进行了提醒,之前在文玩和玉石那边因为有多很大的震撼,已经花掉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候已经就要到天亮的时候了。

    两人越发觉得要加快速的了,眼看着一箱箱里边很有可能就是某大师或者宗师作品的书画,两人也顾不得再仔细欣赏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今天如果不能赶回酒店去,恐怕会搞出麻烦。

    张辰只能是清点一下数字,然后再把这些书画作品全都收进戒子里边去,接着再赶紧清点处理那些书籍。

    那些书籍可是要比轴子多太多了,只是像刚才那种装玉石的箱子差不多大的红酸枝木大箱子,就有近两百只,其它小一点的箱子也有五六十只。张辰已经猜到,那些箱子里边装着的,很可能有一部最大的大部头古籍,但是其它剩下的箱子里,就真不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书了。

    毕竟经过满清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和高压文化政策之后,能够留存下来的有价值的古籍就已经是屈指可数了,再到了饱经战乱祸害和洗劫的十九世纪中后期。还能留下多少有价值的古籍呢。

    前边是三十多只装满了轴子的箱子,张辰在收拾的时候也专门用哪个意念力去观察过,里边很少有明代之前的。按照比例来算的话。清代的占大约七成,明代的占两成多一些,还有一些是元代的,符合宋代特征的只有不超过二十幅。唐代的别说一幅了,就是一根轴头都没有。

    这鬼子六再能耐,地位再高,也不可能搞出本就没有的东西吧,毕竟唐代之前的书画作品实在是太少了。张辰屡有奇遇也不过才有那么一点点。那可是汇集了不同时代的多少收藏人士的努力才能够做到的,鬼子六从出生到死也不过是六十五年的时间,想必也不可能全用来收罗玩意儿憋宝吧,其它政务什么的总是要占用主要的生活空间。

    可是张辰又总觉得不可能就这么简单,这鬼子六既然能够搞到无法想象的十六块贡觉玛之歌,还能弄到那么多的珍奇文玩,手里总应该有那么几幅绝世佳作吧,没有几幅拿得出手的压箱底字画。怎么配得上晚晴第一亲王这个称号呢。

    收起三十五只箱子。抬头的空当正好看到了长案上那些单独放着的轴子,不由得把自己又鄙视兼唾骂了一气,怎么能把近在眼前的这些东西忽略点呢。凡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手里,能够单独放出来的,那必定都是最特殊的。

    所谓最特殊。不是最好的就是最垃圾的,可能够用最精美的外盒包装。摆在最昂贵和奢侈的紫檀木长案上,哪能是最垃圾的吗。

    意念力马上飞奔而出。穿透了一直有些像小首饰箱子一样的木质盒子,里边卷起来很厚,应该是一幅超长的长卷轴子,看样子应该在十米以上了。在意念力的作用下,出现了三圈蓝色的光芒,这是七百八十年前的,那时候已经是宋宁宗赵扩当政了。最晚也是一二二四年,南宋理宗赵昀都登基上位,拜占庭帝国的迈克尔八世皇帝都已经诞生了。

    不过也算是不错,既然能够单独拿出来,没有和其它的宋代作品放在一起,那就一定有它的出彩之处,想来也是一幅难得的佳作了。再往后看,宋代的有,元代的有,明清的都有,想来都是一些大家名作。不过张辰已经不想去看了,时间紧迫之下,如果不是唐代或者之前的字画,张辰实在是不舍的拿出时间来了。

    单独摆在外边的轴子拢共也就六十多件,已经看过去有四十多件了,依然是在宋以后的时间段徘徊,真个是没有更早只有更迟,甚至都已经出现了清中期的轴子。

    张辰真的快要灰心了,一个亲王,手里难倒真的连一幅有年代的作品也没有吗,那可是距离现在一百多年前啊,好玩意儿比现在多得海了去了,怎么可能没有呢。

    张辰也在想,是不是换个方向从后向前看一下,也许是按照年代的远近摆放的呢。想想之后还是按下了这个念头,怎么看不是看呢,半途变卦是最要不得的,还是照着自己之前的顺序继续向后观察。

    就在张辰越来越觉得可能会失望,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在刚才就改变战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最后的八幅了,其中有五幅大轴和三幅长轴。

    宁琳琅易已经能够从张辰打开一只只花盒时候的眉眼之间看到一丝的不舍,张辰之前已经和她说过自己在找什么。顺着师兄的步子看过去,已经剩下最后的八件了,宁琳琅的心要比张辰还紧张,不知不觉的应经手心出汗了。

    已经挂了一百多年的鬼子六果然还是没有让张辰这个找到他宝藏的家伙失望,就在倒数第八幅的时候,张辰从意念力中看到了一层淡红色的光芒在流动。

    这下没错了,终于是找到一件唐代的东西,这以后应该都不会太晚了吧。继续再看下去,接着又是两副一层红色光芒的,都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了。那个时代可是有不少的名家,最最牛气的,就是那位当之无愧的华夏古今画坛第一人了。

    有了这三幅唐代的,张辰更加有兴趣往下看了,再往下一定会有更加让人兴奋的东西。以顺利起来,果然是越来越顺,经历了一层红色的光芒之后,直接跳级来到了三层和四层各一件,接着又是四层。

    张辰已经完全兴奋了,这可是很了不得的啊,都是南北朝后期到隋代的物件,哪怕是随便一张名人写了字的纸片,也都是超级的存在了。而张辰对于这个时代的书画作品也很感兴趣,他手里已经有不少了,更是不介意能够把这时代的大家作品收罗个齐全,虽然这个想法很疯狂,也很飘渺。

    张辰鼓励自己继续看下去,看看还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接着又是一件有一层红色光芒的,这件或许更加的有名气一些,或许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所以要放在最后这一块。

    再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只画盒了,盒子的样式也有些古怪,比装正常大轴的盒子短一点,又比一般正常长轴的盒子长了不少,而且厚度和宽度也很不一样,都要比一般的盒子超出来一截。

    张辰缓步走过去打开黄花梨木的盖子,里边装着两幅长轴,差不多都是五六米的样子,在意念力的观察下,两幅长轴便曾都流动着八层红色的光芒。果然在最后的都是了不得的东西,这可不仅仅是从年代上说的,能够被后世人这么善意珍藏的,又用了这么好的盒子,必定不是俗物。

    这两幅长轴一出现,张辰的脑子里自然地就闪现出了两个人的名字,在那个时代,能够并列在一起的,又在书画方面人如其名的,也只有那两位了。

    宁琳琅一直跟着张辰,早就看到了他脸上越来越浓的笑容,正想问张辰为什么不一一展开看看,只是打开盒子看一下就好。

    正好这时候张辰开口叫她一起把这两幅长轴拿到一边已经清空了的一方长案上,展开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之作,能够让鬼子六珍而重之地放在最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两个人各拿一幅长轴,在同一边开始展开。因为张辰之前已经用意念力修复过的原因,这两幅长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破损的地方,明晚期的装裱和西晋时候的文字纸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两幅绝世书法名品。

    有了这两幅长轴的吸引,宁琳琅也忘记刚才要问张辰什么的,只顾着眼巴巴盯着眼前的长轴,越看越觉得眼熟。

    还没有完全展开,小嘴巴里就已经惊呼出四个字:“瓘靖二妙”

    第四三八章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感谢:宇宙的影子、魔刀小子杀同学的月票支持!

    宁琳琅说的没错,眼前的两幅长轴的确是西晋时候被称作“瓘靖二妙”的卫瓘和索靖的真迹,当世只此两幅,除此之外张辰都没有听说谁还见过这两人的大作。。

    卫瓘,字伯玉,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之一,书法世家出身,三国魏和西晋时的人物,官至大司空和征东大将军。他的父亲卫觊就是三国时候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同族的侄女卫铄名气更大一些,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说起卫瓘来,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邓艾父子、钟会、姜维,这些人全都是死在他手上的,但是最后他也没有善果,在八王之乱中被贾氏设计杀死。

    另外一个索靖和卫瓘也算是很有些渊源,索靖字幼安,也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后来在西晋做官,后来和卫瓘同在尚书台一个衙门共事,被时人称为“一台二妙”。而索靖的舅老爷,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正是卫瓘的授业恩师。

    卫瓘、索靖,包括卫瓘的儿子卫恒,都是师从张芝,并且各自从张芝的书法中衍生出了自己的特点。按照卫瓘的说法,就是“卫瓘学到了张芝的筋腱,卫恒学到了张芝的风骨,索靖学到了张芝的血肉。”

    卫瓘和索靖两个人都擅长章草,也就是草化后的隶书。卫瓘的书法娟秀流美,抛却了当时隶书中的波折笔画,已经出现了后世草书的雏形。索靖的书法质朴而厚重,下笔深浅有度,转展出稳健而轻灵,被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所称赞。

    这两人在西晋时期的书法界和官场,都是大行其道,尤其是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足以影响到整个两晋时期的书法走势。后世的官场和书画界也多以二人为效仿,甚至有人用他们来和诸葛亮、周瑜相比。说如果瑜亮同朝,未必不成为第二个“一台二妙”。

    对于宁琳琅能够认出这瓘靖二妙的真迹,张辰也是有些诧异。在今天之前这两人已经被认为没有作品传世。唯独能够鉴于纸上的就是北宋的《淳化阁帖》中收录的卫瓘《顿首州民帖》,但是这《顿首州民帖》的笔体和笔法跟今天这幅卫瓘的字之间差别可以说是好大啊,真不知道这丫头是怎么认出来的了。

    宁琳琅也看到了张辰诧异的眼神,“嘻嘻”笑了笑。道:“这点师兄你就不如我了吧,我在几年前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的童汝超童爷爷那里见过一份叫做《往圣贤学铭》的残缺拓片,就是卫瓘的字,和这幅卫瓘的字完全一样。

    之所以我恩能够够说出‘瓘靖二妙’来。这就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了吧,能够写出不逊于卫瓘的章草,又能够被人和卫瓘并列放在一起的,除了同时代的索靖之外,应该就没有别人了吧。”

    “呵呵,丫头你不错,通过几年前见过的一份残缺拓片,就能够断定一幅这样的字。别的不说。首先你这份细心和自信就很了不得了,眼力那可就更是没话可说了,师兄为你骄傲。”宁琳琅的表现实在是没话说,张辰当然要为她高兴。

    收起了这两幅长轴,在打开倒数第二的那幅长轴,能被鬼子六单独放在这里。这幅同样也不是凡品。刚刚展开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睛里就删除了异样的光芒。直到后半部分展开,看到了边上的名款。两人差啊点就跳起来了。

    跃然纸上的“张旭”两字,的确值得让人欢欣鼓舞。唐代的书法能够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狂草在其中的作用那个是不可忽略掉,而张旭和另外一个狂草大师怀素就是狂草最为代表的人物,素来有“张颠怀狂”之称,以赞誉两人在狂草上的杰出成就。

    要说这幅大轴,并不像之前两人的作品那样,不属于是绝世孤品,但也是当世独二的真迹之一。且不说其珍贵和稀有性,单单说它对于唐韵来说,能够弥补这一项上的空白这个好处,就足以让张辰和宁琳琅兴奋了。

    另外一幅张旭的狂草作品,正是在辽博馆藏的《古诗四贴》,在此之前是唯一传世的张旭作品。不过很多业内的老爷子们都觉得,那幅作品虽然的确是真迹,可却没有完全体现出张旭那种狂到疯癫的草书意境。

    相信这幅大轴出现在唐韵之后,不但弥补了唐韵在张旭作品上的空白,也能用更加完美和巅峰的狂草,来弥补一下几位老爷子的遗憾。

    单独放在外边长案上的轴子中,只有最后的八只盒子里边有符合张辰要求的,这只是相对而言,有些宋明时代书画家,其艺术造诣和作品都不在前人之下,还有很多人远超于前代。张辰选择更早之前的隋唐两晋的作品,相对比较重视,只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年代之久远,存世之稀少。

    相比宋明或者更晚一些时期的作品,这些前代的作品中,有更多张辰所不知道的信息,可以提供更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例如早起的装裱技术、纸、墨、笔等等的问题都很值得探讨和研究,包括早期的其它玉雕、青铜、漆器等等的文玩,都有区别于相对后世的作品的地方,同样这也是几乎所有人都对早起的物件更为重视和关注的原因。

    这八只盒子里一共是九幅轴子,张辰已经看过了其中的三幅,虽然都是书法轴子,可每一幅都可以称得上美不胜收,想来除了唐玉馆藏的王羲之那两幅轴子能高过一筹,也就只有那幅不是很完美的《古诗四贴》勉强能凑个近乎,其余的还真没有其它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按照之前的排列顺序,张辰也能够看出个大概,这最后的三幅式书法,前边的应该都是画作了。留出来的这些里边一共是六十四幅轴子,只有三幅字画被单独拿出来放在了最后,看来这鬼子六爱画胜过爱字,满人那种盲目骄傲而又在文化上自卑的畸形心理始终都在作祟。

    其余的六只盒子中,有三卷长轴、一卷横轴和莲两卷大轴,张辰同样对这几只轴子充满了期待。他一直忍着没有用意念力去透过纸张观察,就是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惊喜。之前他已经有了六朝四大家和董展的作品,在两晋南北朝和隋末唐初这个时代里,最为顶尖的画坛高手里。也只有两位的作品他现在还没有了。

    一卷长轴打开来,是倒数第三只盒子里边的,是一幅两米多长的仕女图,纸面宽约三十二公分左右。画面上共有八位女子的画像,依次都有题诗在侧。

    画上仕女的表情带着一丝异域风情的味道,穿着却是一水的汉家服饰,作者用刚劲稠叠的手法进行表现,画上的侍女们身着罗纱。紧贴在身上,像是刚刚落水被捞上来一样,显得躯体更加婀娜多姿,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这幅画作上并没有见到款识,只是在卷首题有“浑若天成”四字,其后是颜真卿的题诗一首,以及一种藏家的题跋和泠印。

    再接下来又是一副近两米的长轴,画面是校尉轻骑出营。同样没有款识。只是在画作的一角有明显就是后续的“武骑图”三字,再有其它的除了一首欧阳修的题诗和卷首鬼子六的“曹衣出水”四字之外,也就是一些题跋和泠印了。

    第三幅则是一卷大轴,近一米的长度,宽达六十厘米左右,画面内容是佛陀正身像。运笔风格和前两幅毫无二致,带有很明显的西域风格。显然不是正统的中原画法。

    这幅画最为夸张,整个画面上几乎已经没有再能下印的地方了。光是乾隆的鉴赏印和题跋,一共就有四处之多,其它的一些历代名家也有不少留了印记的。如果这以后想要再用印,怕是就要用在题跋上,或者改用很小的泠印了。

    一口气看完了这三幅画,张辰也是颇为感慨,道:“这曹仲达一个乌兹别克斯坦人的后裔,在南北朝以画技为进身之阶,也能够官至大夫,这可不是小能耐就能成就了的。琳琅你看他的这些下笔,几乎可以用流水线来形容,永远都是一般的整齐和统一,丝毫没有除了框的,哪怕是一点尖头都没有。

    个人又在画技中融合了西域画法和他师从袁倩学来的陆氏画法,再带入一些当时社会环境必要的因素,这样的作品虽然只是单一的墨本作品,却也足以称得上艳若群芳了。”

    张辰想象中希望出现的已经实现一半了,剩下的一般就要看接下来的三幅画作,这三幅画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真的如张辰所想,唐韵的书画展厅必然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不能,张辰倒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却难免会由一些失落。

    伴着张辰的担心和希望,一幅长卷缓缓展开。这算是一幅比较长的卷轴了,加上装裱的卷首、题跋等等,足有五米多长。看着越来越长的画面,张辰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内心的兴奋让他忍不住地就像喊出声来。

    展开以后的长卷看起来没有什么十分奇特的地方,只是一副年代久远的绢本白描手卷,长卷的内容也很容易辨认,日本的大阪市立美术馆里就有一副极为相似的,那幅和这幅的名字甚至都一样,叫做《释迦降生图》。

    讲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候的场面,天王双手按膝,后边是神态安详的侍女和凛凛威然的武将。净饭王小心翼翼地怀抱着初生的婴儿释迦牟尼,王后一脸紧张的神色跟在后面。

    画面中所有的一干人物、鬼神、禽兽等等俱都惟妙惟肖,或威严,或端庄,或慈祥,货谦卑,或张牙舞爪,或轻舞飞扬,每一笔都显出了作者在作画时做投入的无尽想象力。

    这个画面一改之前传统的铁线画法,采用衍生而来的兰叶线代为勾勒,不论画中人物的衣饰,还是鸟兽的羽尾,又或者是鬼怪的须发,俱都活灵活现。尤其是画中人物身上飞舞的衣带,仿佛有清风吹过,随之翩然跃起,全无半点娇柔之感。

    虽然日本也有一幅类似的,但是要论起辈分来,那可就不能只是按照相似来说了。这幅作品在意念力之下有一层红色的光芒流动,那可是距今一千两百六十年到一千三百二十年之间的的东西,那时候可是唐朝。

    而日本的那幅呢。据传说也都只是宋朝的物件了,这也只是传说而已,是不是清中期或者清晚期的也都不好说。也只有某些日本人当做唐朝的来看。

    即便是按照传说的宋朝来说,那也是晚了几百年之后的东西了,不论从作者来讲,还是从画作本身来讲。所处的时代都是营养的差别巨大,这幅画说成是日本那幅的老祖宗也都一点不为过。

    这幅《释迦降生图》的作者吴道子,和王维一起被封为画坛的祖师爷。这个祖师爷可不是那些理发业的祖师爷吕洞宾,卖槟榔的祖师爷韩愈,旅馆客栈行业的祖师爷关二哥。糕饼店的祖师爷诸葛亮,卖酸梅汤的祖师爷朱元璋之类的那样,都是来自于传说和神话故事。

    吴道子被称为画坛祖师爷,那可是有官方认证的,身上背着唐肃宗李亨御封的“画圣”称号。这个画圣的名号,多少年以来都列位在四圣之中,与书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和诗圣杜甫并称。

    之前只有日本大阪有衣服传说宋代摹本的《释迦降生图》,而国内曾经盛传的那幅《八十七神仙图》并没有被认可。张辰也看过只不过是清代的画匠臆造的而已。完全和吴道子拉不上关系。

    吴道子的画意义之重大非比寻常,有了这幅长轴,张辰的心里就算是安稳下来了。这幅画代表的是古代画坛遂高荣誉获得者,时至今日依然是所有画坛人物内心所向往的圣人,能有这样一幅画和王羲之的真迹在唐韵坐镇,那唐韵就可以成为书画收藏者的圣地了。

    张辰在之前只是希望。并不敢确定会是一幅吴道子的大作,哪想到还真就被他给猜中了。而且还是这样一幅绝世佳作。

    当下不禁叹道:“真不愧是吴道子啊,画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刻画的如此形象而逼真。尤其是这衣带飘飘的手笔,这应该就是最完美的“莼菜条”了,看起来还这就像是在随风摆动一样。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画作居然真的流传下来了,而且还保存的如此完整,这可是华夏画坛的大喜事啊,相信世博和太师叔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这吴道子的画功的确不同凡响,传说他的画法中融入了张旭和贺知章的书法,以及公孙大娘的剑法等众多当时名家的绝技,这才自成一派,开创了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的‘疏体’画派。

    琳琅啊,咱们这下可是大有收获啊。之前有那些宣德炉,巨幅屏风,贡觉玛之歌等等的,已经够让人心跳加速的了,现在又冒出这样的宝贝来,我看这在往后边去,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惊喜,这一次真是抄上了。”

    心里放松了,接下来的轴子是不是像这幅一样,或者还有一些其它的惊喜,也就不是十分重要了,张辰一直以来也是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这时候自然越发是了。

    还有两只盒子需要打开看一下,本来张辰的得了一幅吴道子的长轴已经很满足了,准备把这两幅留下来事后再看,不过看着两卷轴子衣服是横轴一幅是大轴,也就是看一眼的功夫,索性展开来看一下也好。

    第二幅画一展开,张辰的手已经握紧成了拳头,狠狠地想着空处挥舞了两下,嘴里仿佛喝叫一般的发出一声清脆“好”。

    有时候惊喜就在刹那之间,如果张辰没有打算在这里展开另外的两幅轴子,而是等到离开之后回到了酒店或者京城再看,当然也会因为看到了而欣喜,但却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惊喜,其中的喜悦之间的差别就是天上地下了。

    这一幅大轴的内容是十六罗汉前往听佛祖说禅的路上,从画风和笔力等方面来看,与前一幅《释迦降生图》如出一辙,边上还有宋徽宗和明宣宗的题跋,总总迹象都足 (: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