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以再让公司培养起无数的新人。所以,成本的上涨势必会导致新人的上位,而那些之前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们,就会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要是公司处在盈利丰富的情况下,那么养这些老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公司的盈利微薄,那么老人就像是一颗毒药,会把整个公司给拖进深渊。资本的世界从来都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美好,没有利润,那还叫做资本世界么?公司的股东们,不会把自己到手的财富白白的给那些员工。
佐藤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那个美国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支撑公司为他撑腰的最根本原因,绝对会是因为工资的问题。毕竟,就算那个美国人的技术再好,他才到公司,就算高层再怎么重用,他的薪酬也绝对没有在公司干了三十年之久的佐藤高。既然同样的技术实力,那为什么要付高价挽留佐藤,而不是低价挽留美国人?
现在佐藤仅仅是一个个例,吴一平之所以看重他,有着技术方面的原因,毕竟佐藤在刀片涂层上面的研究经验,比起国内现有的科技来说,高出一大截。日本人不在乎的人才,不代表现在的华夏也不在乎。
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一平想要千金买马骨。有了佐藤的先例,再加上之后还有一番动作。到时候相信日本的工业界内,就会有他们东方工业这个小公司的印象,佐藤的名气在日本工业界来说,还是有一些的。再挖两个人,到时候别人肯定会知道东方工业。
虽然印象可能是人傻钱多,不会是尊重人才。但这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就是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等到日元上涨,然后导致成本增加,那些企业开始对老人们动手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东方工业。
像佐藤这样的人都能进的公司,而且待遇良好,那自己呢?谁比谁不行啊?到时候,绝对会有源源不断的工业界老人们加入东方工业公司。
有了这些各行各业的人才,刘东的工业帝国梦想就会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至于老人们的薪酬嘛,等到那个时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刘东没有出晕招,在日本圈钱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有了钱,还怕付不起那一点点工资么?
再说了,付给这些人工资,又不是不会创造利润。到时候圈人的同时,在圈上一批机械,工厂都可以开起来。只要有工厂,还有技术,哪里会愁赚不到钱?到时候在国内开工厂,刘东难道还会亏本不成?
这样即赚了钱,又为国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技术经验,简直是好处多多。刘东哪里会手软?所以,一个佐藤仅仅是开始,相信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投奔东方工业。
第四十五章一份清单
更新时间:20120921
有了佐藤的加入,铃木的工作显然好做很多。他最开始下手的就是佐藤之前的团队,由于有了佐藤这个榜样,佐藤那个团队最为好挖,虽然挖的人不算太多,一共也就才不到20个人,但他们一个实验室,精英基本上就囊括在这二十个人之内。
可以想见,在被挖掉了一个实验室的精英后,佐藤之前所在的实验室,算是彻底的瘫痪了。要想再重新把这实验室建立起来,明显不是短时期能够办到的事情。
为了这事儿,负责实验室的课长直接打包袱走人,至于那个美国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算是为佐藤报仇了。
整个团队被挖,尤其是这个团队之前还是日本钢管公司的下属研究室。这件事情在日本工业圈子里面也开始小范围的流传开来,大家都在打听,这个东方工业公司,到底是哪里来的势力,他们怎么就敢这么做?难道不怕引起众怒?
再说了,你要是挖小公司的墙角也就罢了,但东方工业公司却挖的日本钢管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摆明了就是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有了这样的论断,大家都在看日本钢管公司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日本钢管的动作显然是迅速的,当铃木开始挥舞他的锄头时,他们就已经有所发觉,但由于公司太过庞大,所以做出决定的时间往往就没有小公司的动作快。等到日本钢管准备和那些研究员们好好谈谈的时候,一封封辞职信就已经放到了那个倒霉的课长手中。
到最后,那批人也没有挽留下来。但日本钢管公司也开始查起了东方工业的底细。这一查不要紧,却把日本钢管公司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本他们以为这些人是被日本的竞争对手给挖走的,虽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但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可当他们查到东方工业公司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东方工业公司是一间非常清白的公司,才注册没多久,表面上的信息就像是一张白纸。
当然,这样的答案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日本钢管公司发动了自己的关系开始彻查。在日本,属于芙蓉财团的日本钢管,本就有着巨大的能量。他们想要在日本本土查询一些东西,基本上是没有难度的。
东方工业公司虽然清白,但日本钢管想要查到幕后的一些东西,却是很容易的。等到把东方工业公司幕后的控股公司查出来后,他们却茫然了。东方工业的幕后控股,居然是在美国的公司。
对于美国人,日本钢管公司也不得不开始慎重起来。虽然查到的那个美国公司,依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在美国,那些公司的事情着实不是那么简单的,谁知道这些公司背后,又是什么大鳄?于是,他们就开始一步步的抽丝剥茧,缓慢的拨着那重重的迷雾。
越查下去,日本钢管公司越是纠结,因为他们很明显的感觉到,那个所谓的美国公司,好像也是一个空壳,他们的资本居然来自开曼群岛。地球人都知道,开曼群岛上面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最喜欢在那个地方扎根的,却是金融行业的公司。
而这东方工业公司,却是个做实业的。虽然到现在,东方工业公司都还没有一个厂区,连机器也没有听说他们有定制。但是,既然东方工业公司挖人的方向都是做工业的人才,那么他们的发展必定会是在工业这一途径上。
所以,日本钢管公司纠结了。一个做工业的公司,母公司却在开曼群岛,而这开曼群岛的公司,也是和别的公司交叉持股,到最后这资金都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可以说是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
这个手段,明显不是日本人自己的手段。明白了这点的日本钢管公司,就不断在猜测。到底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亦或者是苏联人?但是,无论日本人如何想象,他们却从来没有把华夏人当成目标。不是他们却发现想象力,实在是这个怀疑太过可笑。现在还极度缺乏外汇的华夏,哪里有能力来和日本的公司抢人才?不被日本人挖墙角都是烧高香了。
更何况,这个东方工业公司,出手财大气粗,比起他们日本钢管公司,也是不遑多让。这样的公司,又怎么可能是华夏的企业?但是,人被挖了总是要有个交代的。这不管是美国人,或者是德国人,亦或者是苏联人,在他们日本钢管公司眼皮低下挖人,显然是在挑衅他们。
于是,日本钢管的高层就做出了决定,既然这个东方工业想要在日本做工业,那么就联合新日铁,还有三菱重工,这些机械制造企业,给东方工业公司找点麻烦。
只要是东方工业公司需要的机械,一律不卖。要想拿到设备,你就去美国,德国,反正本土的企业是不会卖给他们任何一个零件,包括螺丝。努力抬高东方工业的运营成本,让他们一个螺丝钉都得进口。这样的措施,相信新日铁那边,和三菱重工那边,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毕竟,这是东方工业公司首先不遵守行业规则,这样的愣头青,相信其他几家财团也不会喜欢,日本钢管公司能成为第一个受害者,那他们未必不会成为第二个。所以,为了他们自己,也必须这样做,万一东方工业以后做大了,岂不是会挑战到整个行业的底线?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着。
既然做出了决定,日本钢管公司也就不在闲着。对东方工业公司直接打压,显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既然知道这个东方工业公司仅仅是一个子公司,那就不能直接对他下手。要不然,你弄垮了东方工业公司,他幕后的人又会开起一个西方工业公司,这样封杀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
所以,直接对东方工业公司的业务下手,才是王道。原料进不了,机器也要国外运回来,就是做出产品销售了,在日本也没有市场。这样一弄,就不信东方工业公司的幕后老板不急。开公司为的就是赚钱,要是不赚钱了,他开公司来干嘛?
挖了人还想要在日本站住根脚,真当日本钢管公司是肥肉,谁想要咬上一口就能咬啊?虽然直到现在,东方工业公司还没有任何关于生产方面的动作,仅仅是在小规模的挖墙角。但日本钢管公司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既然你挖人,就必须要产生效益,不可能把人挖过去了白白的养着,那样不科学。
对于日本钢管公司的动作,吴一平显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压力,因为现在,刘东根本就没有打算要在日本建立工业公司,那样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挖人是为了储备,而不是现在就要他们产生效益。
说实话,这些挖墙角挖过来的日本人,刘东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他们直接就上岗,而是把他们当成种子。这样大代价挖过来的人,仅仅把他们当成一般的技术人员,实在是太过浪费。他们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经验和观念。对于市场的把握,对于国际工业企业的了解。这些东西,是国内那些工业人员所不具备的东西。
让这些日本人交给国内人经验,才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也就是说,刘东准备把这些原本在日本作为一线的研究员,转换成二线的教授,让他们把自己的学识和知识,交给更多的华夏人。至于这些日本人以后会不会顺从刘东的意志,那完全不用考虑。
不说他们之间签订了合同,就算偶尔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交给华夏人,那完全可以换一个。在日元升值后的日本社会,工业方面的人才显然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那个时候,人才绝对不会嫌少,你不干,大把人需要这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刘东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人是否愿意教授学员。
有了这样核心的指示目标,吴一平的工作就是写名单,然后让铃木去继续干那份光荣而又伟大的挖墙脚的工作。由于现代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刘东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马上就展开每一个行业人才的招收工作。这其中就需要一个重点,而刘东就把这个重点放在了他材料科学所熟悉的范畴当中,材料研究方面和精密机床方面。这两个方面的人才,就是吴一平此次的目标。
虽然日本钢管公司联合其他几个巨无霸企业,开始对东方工业公司实行打压政策,但铃木挖墙角的锄头依旧没有丝毫的放松,拿着那份经过专业人士点头的名单,铃木开始辛勤的挥舞起自己的小锄头,默默的干着自己的大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光是日本钢管公司发现了铃木挖墙脚的动作,就是新日铁,佳能这些公司,也发现有些员工莫明其妙的开始辞职,虽然总数不算多,但源头都在东方工业公司。这下,日本的业界也慌了,开始大喊起狼来了。
第四十六章国内来电
更新时间:20120922
“老板,看来我们的工作非常成功啊。你看看,这工业时报上面都开始报道起我们公司挖墙角的行为了。那些小公司被弄得人心惶惶,就怕第二天铃木上门拜访。甚至有些公司,直接贴出了铃木不得入内的字样。看来,小日本也慌了。”黄三水拿着一份传真在刘东的面前晃了晃。
“慌了?还不至于。只不过铃木这家伙,做事的确太恶心了,那些大公司还无所谓,反正财大气粗。那些小公司就没办法了,哪里能眼睁睁的看着铃木上门挖墙脚?当初找上铃木,还真就算找对人了。这家伙,是一点道义都不讲,用好了,是条好狗。我看下个月,叫老吴给铃木加工资。这骨头要多给点,他才会卖命嘛。”刘东坐在大转椅上,笑呵呵的说到。
听到刘东的话,黄三水也笑了。从一叠传真当中拿出一张纸,放到了刘东的面前,说到:“老板,这挖人的工作虽然在铃木的带领下,有着出色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进度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大。那些巨无霸企业,对于员工的福利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技术人员,还是很少接受铃木的橄榄枝。虽然我们做出了努力,但重点的那些人,没多少表示愿意到公司的。”
“这事儿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熬着,他们总会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的。只不过到时候,就该是我们压价了。现在我们挖人,也只不过相当于做个广告,对于到底能挖过来多少人,并没有强求。我们现在工作的重心,还是在日本的金融市场上面。林家兄弟这段时间弄得怎么样?”刘东开口问到。
听到说起林家兄弟,黄三水的脸上满是叹服。要是他不出国门,没到香港这里,根本就无法想象,钱还可以这样赚的。虽然黄三水在国内的时候,也算是眼界比较开阔的人,从改革开放以来,他就明显的感受到了国家的变化。
但是,当他走出国门后,再来看这个崭新的世界后。却发现,他之前自以为开阔的眼界,就像是乡巴佬一样可笑。原来这个世界上,真有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还有那略显得神秘的金融市场,这些东西,在国内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的买卖,那是要平等交易的。你手上有货,你才能卖东西。而现在林家兄弟他们搞的那个期货,却是手上没有任何东西,一样的可以买卖,就像是国内空口说白话一般。但就这样,他们居然也能赚钱,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内,他们交割的期货,居然也有上千万美元的进帐。
这可是美元啊,国内最缺的东西。在这里,却好像直接从银行里面拿一样容易。有那么一些时候,黄三水都有一股冲动,想要和林家兄弟一样,去期货市场上捞钱。
但是理智告诉他,真要像林家兄弟一样,他去期货市场只有送钱的份。别看林家兄弟弄得是风生水起,但那有前提条件,第一个他们自己本来的专业知识就很过硬,再加上老板刘东的大方向指出,这样才会有他们的良好收获。只要缺一条,林家兄弟捞钱的行动,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所以,在一番纠结之后,黄三水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的本职工作,替刘东处理情报上面的东西。
刘东的五人团队,可以说是囊括了各种不同的人才。虽然人少,但工作能力是极其强大的。虽然现在还有限于之前在国内的眼界,不是那么开阔,但是大家的学习能力是极其强大的。
就是陈洁这个才从学校毕业的小姑娘,现在跟在林家兄弟身后,能力也是与日俱增,假以时日,未尝不能独挡一面。现在五个人当中,最悠闲的可能就算是周青富了。由于刘东暂时还没有进军苏联的计划,所以周青富的工作基本上是陷于停滞当中。
但是,周青富也有他忙的事情。到了香港,他开始接触那些花花世界,开始努力的学习那些上层人物的礼仪,还有那些富豪们玩乐的东西。时不时的刘东还让他去澳门玩玩赌博什么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毛子准备的。相信在香港待上那么几年,周青富绝对会有明显的变化。再去东北当倒爷,依照刘东的人脉,相信会接触到不少真正的高层。到时候,才是他发挥才能的舞台。那些苏联的二代,被见识过市面的周青富一拉拢,相信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刘东问起林家兄弟,黄三水就把他们的现况说了一下:“林家兄弟现在还在期货市场上转悠,也捞了不少钱,他们下一步打算进入股市,把钱分散开来,吸纳那些大公司的闲散股份,等过段时间,再抽出来,应该也会有一个良好的收益。”
“这个不错,但是叫他们别忘了正事儿。现在我们仅仅是占点小便宜,明年才是大头。对了,叫他们注意欧洲和美国的银行情况,他们注意了没有”刘东继续问到。
“听他们兄弟说,现在银行那边好像还没有什么动静,而且诡异的是,不但没有什么动静,而且相当的平静。这几个月以来,居然没有他们多少消息流出来。要不是老板你之前的推论,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些银行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推论,现在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银行就会有大动作了。反而是日本的银行,最近是动作连连。林家兄弟在想,是不是弄一下日本第一劝。”黄三水拿着传真说到。
“日本银行有动作?看来小鬼子也发现事情有些不妙了。不得不佩服他们,危机意识相当强大,美国还没有露出他们的意图,日本人就有感觉了。但是,日本注定了就是美国的一块肥肉,再怎么挣扎也毫无异议。至于林家兄弟要打第一劝的主意,那还是算了。现阶段,我们还是要蛰伏,不能让小鬼子注意到我们。等到那些银行有了动作后,我们再行动也不迟。出头鸟的事情,我们不能做。”刘东想了一会儿,才对黄三水说到。
“对了,老板,国内昨天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你大伯升职了,恭喜老板你了。”黄三水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马上就把刘东的注意力给转移了过来。
“什么?大伯升职了?怎么现在才给我说啊。你当时就应该告诉我的啊!”刘东有些不满的说到。
“我也想啊,但是当时打老板您的电话打不通啊。叫我怎么通知你呢?”黄三水很无奈的耸了耸自己的胳膊。这还是他最近看美国大片学来的手段,在他看来,是相当的有范。
听到黄三水这么说,刘东才突然想起。自己的电话昨天的确没电了,怪不得他打不通。这年月的大哥大,上个电池就像上子弹夹一样,相当的不方便。没事儿的时候,刘东很少用上他。
虽然这年月在香港,你拿个大哥大也会显得非常牛。逼,但刘东自认为,拿个几斤重的板砖,有些影响他的形象。所以平日里,刘东基本上是不会用那个大哥大。而且到现在,刘东为了一些考虑,也并没有配备专用秘书,所以,让秘书拿这杀伤性武器的愿望,还是没能够实现。
既然知道大伯升职了,刘东虽然人在外,但好歹也要打个电话回去,向大伯庆贺一下,要不然,那就是不讲礼数。等他回去后,还指不定会被家里人怎么说呢。
于是,刘东拿起办公室里面的座机,给大伯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大伯刘长征的秘书李平贵,刘东一向叫他李哥。这人现在也是接近四十岁,副厅级别。在官场上,算是相当的年轻有为。而且李平贵是大伯相当看好的一个人物,现在大伯上了正部的位置,李哥差不多也快要外放了,一个实职的正厅级工作,那是绝对跑不了。
所以,刘东和李平贵说话也是相当的客气。
“李哥啊,我是刘东,大伯在么?听说大伯身上的单子又重了,请他注意,要保养好身体啊。”
“哦,是小刘啊。刘主任现在正在开会,一时半会儿走不开。多谢你的提醒,我会转告刘主任的。对了,听说你现在在香港,过得怎么样?”李平贵笑呵呵的问到。
“托李哥您的富,我在香港还凑活,最近又小赚了一笔。等过年的时候,差不多就要回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在聚聚。您的工作问题落实得怎么样了?想必已经安排好了吧?准备去哪个省啊?”刘东问到。
“具体到哪里,还不太清楚。大概会到岭南吧,去江口市当一个副市长。到时候离你可就近了。”李平贵说到。
江口市?刘东听到这里,就是一愣。李哥怎么会被安排到江口市呢?这地方可是那些改革派的最前沿阵地啊,一般人根本就不会安排到那个地方去。作为特区,这个时候,去那个地方,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第四十七章新的动向
更新时间:20120922
看来这其中,南巡首长还出了一些力气啊,要不然,作为刘家的人,怎么的也不可能去那种地方。南巡首长这是在表态啊!
但想归想,刘东依旧马上说到:“恭喜李哥了,没想到你居然被安排到那里去,这可是寄予厚望的地方啊。以后我刘东,可就要仰仗您的照拂了。”
听到刘东这样说,李平贵笑骂到:“扯淡,你小子,就知道在哥哥面前打马虎眼。别整那些虚的,李哥我现在心里还没谱呢?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都还不知道。刘主任还说,要我听听你的意见呢。赶快给哥哥我支支招,要不然,这事儿没完。”
听到李平贵这样说,刘东也认真起来了:“支招什么的,我刘东还没那个能耐。我就是有些建议,希望刘哥你注意。在那个地方不能违背潮流,但是,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该发出声音的时候就要发出声音,不能当应声虫,要不然,你到那个位置上,早晚是要下来的。想必我大伯也是这样和您说的。多的东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我不是体制当中的人。有些东西,没有实践的依据。”
听到刘东这番话,李平贵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小子,真不知道这些年怎么过来的,水平一下就提升上来了。怪不得就是南巡首长,也表扬过他,这样的觉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刘东能闯出名堂,并不是浪得虚名。
知道了李平贵被调到江口后,刘东又和他聊了两句,然后就挂断了电话。仔细想了想这里面的道道。
刘长征作为刘家的长子,很明显是刘家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刘家以后的政治走向。
原本的刘家,虽然是南巡首长的人,但政治倾向却并不是和南巡首长一样的。相对来说,刘家可以算是个中间派。对于改革这样的事情,即不支持,也不反对。
当然,也算不上是保守派,要不然,刘东的大伯刘长征,也不会在计委上班。有些事情,刘家和保守派也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在当时整个政治环境下,刘家是大家积极争取的目标。
老爷子虽然政治地位算不上国内顶尖的那种人物,但在那个时期过来的人,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也算是不可小觑。所以,作为中间派,刘家也有自己的资本。
但现在,由于刘东的所作所为,让老爷子认识到,改革的必须性,所以,老爷子的观点也有了一些改变,渐渐的从中间派,变成了改革派。虽然老爷子有了这种意向,但是南巡首长可能觉得,还是不那么保险。于是,刘长征的秘书也就被安排到了江口市。
别看李平贵仅仅是刘长征的秘书,但有些时候,秘书可以代表着自己的领导。李平贵到江口市,就表示刘家,至少说是刘家的二代,坚定不移的支持改革。这样动作下来,南巡首长也算是把刘家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对于现在并不是那么平静的国内,想来冲击力也是蛮大的。
对于南巡首长的手腕,刘东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既然刘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要做出决断。畏首畏尾,在这样大是大非面前,绝对站不住脚。想要两面讨好,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做了,就要一往无前。
再说了,江口这个地方,可是出政绩的好地方啊,只要李哥在江口站稳了脚跟,就相当于拿到了上副部的门票。别看正厅和副部就相差一个阶,但是没有政绩,没有后台,那一般人绝对是上不去的。这一阶的差距,就像是科级到厅级之间的差距,可谓是云泥之别。上去了,就是封疆大吏,上不去,你依旧不算是最中心的那群人。所以,对于李哥的安排,南巡首长也算是给了个大甜枣,并不是随便扔火堆。
大伯动了,想必自己的老爸也快动了。本来就是连环起来的事情,现在既然开动了齿轮,那后面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一步步的会到位的。
国内的事情大致就是这样,对于现在的刘东来说,也就仅仅需要知道而已。他现在,小胳膊小腿的,也没能力掺合到这样的大事情当中来。努力把自己当前的工作做好,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转眼之间,又过去了三个月。香港的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在屋外,基本上就相当于在烤火炉。这样的天气,对于北方人刘东来说,显然是不怎么舒心的。
香港的炎热和北方的炎热完全是两个概念,北方炎热,是一整天见不到下雨的,火红的太阳从早上,一直要到落山。而香港的炎热,却是时晴时雨。上一刻钟可能太阳晒得你想要晕倒,可下一刻,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淋湿了大街后,不到五分钟,又是太阳出现。
这样的天气,就犹如股市一般,老是坐着过山车。
刘东现在基本上天天猫在办公室里面,除了有必要,基本上不出去。感谢发明空调的那个人,让刘东能够存活在香港。
刘东现在的公司,位于中环,著名的皇后大道中。要说著名,在内地人的心中,对于皇后大道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罗大佑唱的皇后大道东。这首歌,可以算是引领了一个时代。还记得罗大佑撕心裂肺的在那儿吼道:“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可能内地人对于这首歌的感触不是那么深刻,但在香港已经待了半年之久的刘东来说,很清晰的明白了这首歌的含义,这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香港人的宣言。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那是他们努力换来的成就。
当然,话题有些扯远。这个年代的中环,已经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在这里租住办公楼的公司,十有八九都是做金融行业的。刘东虽然是个外来户,但在这个地方落脚,依旧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他在这有朋友,渣打银行,虽然钱已经没放到他们银行了,但对于刘东这样潜在的客户来说,替刘东在中环找一个不太大的办公地点,对他们来说,根本就算不上是个事儿。于是,就在四个月前,装饰一新的办公室,刘东一伙儿人开始入住。
这里作为刘东在香港的落脚点,算是一个重要的单位。林家兄弟虽然也有自己的办公室,但在三个月以前,也搬了过来。吴一平由于日本公司的事情,直接就在日本坐镇。现在,在香港办公的,就剩下四个人。
虽然核心的成员并没有增加,但是那些跑腿的人就多了起来。原本两百多平米显得有些空旷的办公室,现在却因为多了好些人,而显得拥挤起来。
刘东虽然是老板,但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没有打算做一个甩手掌柜。所以,他每天也是按时上下班的。由于林家兄弟也把办公室搬了过来,所以,刘东又有了自己的专职秘书,那就是陈洁。
经过大半年的香港生活,陈洁越发成熟的同时,打扮的品位也在不断的提高,适应了香港潮流的她,现在对于穿职业装,穿丝袜,打扮ol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再也不用像第一次来香港的时候,下飞机还在那扯着自己的裙摆。
又是一个星期五,刘东照例早早的来到了公司,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了那台相当古老的mbi个人电脑。说是相当古老,那是在刘东的眼中,用惯了后世那些电脑,对于这台现在来说很先进的286实在是看着眼晕。
虽然苹果公司也推出了他们的个人电脑,但刘东不是后世的果粉,对于现在苹果那粗制滥造的个人电脑,着实无爱。相对来说,mbi的机器虽然依旧蛋疼,但好歹能用。苹果的电脑,等哪天刘东想做收藏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去买两台苹果的电脑,作为收藏来用。
刘东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他的办公室门很快就被敲响了。接着,门就被打开,一身黑色ol打扮的陈洁,出现在了刘东的面前。
陈洁手里托着一份文件,批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对着刘东说到:“老板,林先生他们说有最新情况,需要您过去一下。”
刘东正在看着那发绿的mbi荧屏,听到陈洁这样说,回过头来,眼前一亮,笑眯眯的说到:“好,我知道了。我说陈洁啊,你是越来越漂亮了,等今年过年回去,不知道你们家里人会不会吓一跳。”
听到刘东打趣,陈洁很彪悍的回答到:“吓什么,我表姐现在还在羡慕我呢。上次我把在这边照的照片给寄了回去,我表姐羡慕死了。本姑娘天生丽质,我妈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吓到。”
“你就说伯母,干嘛不说伯父?我好像记得,某人前些日子接了个家里来的电话,哭了好久的鼻子,不知道这某人是不是忘了。”刘东有些坏坏的说到。
这事儿可是他亲眼所见,虽然陈洁的老爸算不上是个老古板,但看到陈洁穿着时尚的衣服在香港拍的这些照片,依旧被气得七窍生烟。这样的观念,哪里会不被陈洁的改变吓一跳?
第四十八章迷雾后的屠刀
更新时间:20120923
(ps:今天这一章晚了点,对不起。但蒹葭还是厚颜无耻的向大家求点收藏和红票,感激不尽!)
因为林家兄弟有正事儿找他,所以,刘东在打趣了两句陈洁后,就老老实实的和她去了林家兄弟的办公室。
来到林家兄弟这边,刘东就看到一群人在那忙碌着,刘东看不上眼的268,在这却显得异常忙碌,放着的四台电脑,都在辛勤的工作着。
当林天豪看到刘东来了后,拿起一份资料就对着刘东说到:“老板,美国那边有动作了。”
“哦?什么动作?不会那么早吧?”刘东有些诧异的问到。
现在才八四年的七月份,离广场协定还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美国就算动作再快,也不至于快到这种程度啊。不太了解金融市场到底如何操作的刘东,有些纳闷了,这事情是不是有点发展得太快了?
看到刘东面上的不解,林天豪拉着刘东就进了他们两兄弟的小办公室,叫上自己兄弟和陈洁,就关上了办公室的门。讨论这种事情,人越少越好,虽然外面的那些人,也是刘东的员工,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让他们知道的为好。
等到四人坐好以后,林天豪就拿起他手中的一份报纸,递给了刘东,示意让他看看。
对于英文的原版报纸,刘东看着也无压力。他们这些做技术的,要想理论知识达到最前沿,就不能等别人翻译之后再学习,必须要紧跟潮流。所以,对于英文这样的国际性语言,刘东也是认识的。
看了报纸,刘东依旧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这份报纸上面是关于美国国会讨论币值压力的问题,但这应该并不代表有什么东西啊,美国国会上面要谈的东西多了,币值这个问题,又不是第一次谈到。
看到刘东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林天豪有些无奈了。要说刘东完全不懂金融,那是扯淡。刘东的一些理论,比起他们这些圈内人都还要有依据。但是,偏偏老板有些时候,对金融并不是特别敏感。
虽然林天豪要是没有刘东的指点,也看不出这报纸里面的内涵。但是,林天豪这个被刘东指点的人现在都明白了这里面的含义,刘东这个创始人却不明白,让林天豪有种教师父的感觉。
但这事情,他现在又不得不说,于是,林天豪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说到:“老板,你再仔细看看。这个报纸上面提到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了。现在他们讨论的是对于某些事情错误的改正思路啊。也就是说,现在美国已经有意向改变卡特总统的施政方向了。”
听到林天豪这样说,刘东再傻也明白了。这美国是要统一他们议员的思想问题啊。看来,这货币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里根的钱袋子,里根现在就在改变这一情况。现在是国会,指不定过段时间就是美国银行要动了。
想到这,刘东马上就意识到,美国有可能率先贬值自己的货币,打压货币的上升势头,然后再观察其他国家的反应。
于是,刘东眼睛发亮的对林天豪说到:“林哥,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美国干他一票?”
刘东这一开口,林天豪这个业内人士马上就明白刘东说的是什么意思了。美国现在已经有了贬值美元的打算,如果他们搭上这班顺风车,那也是大有可为的事情啊。
现在资金放在日本,虽然依旧在升值,但是,那个涨幅因为不敢操作太大的手笔,所以显得不是很大。还不如暂时的抽出来,大肆做空美元,然后再在日本开多头。这样一涨一跌,利润是很可观的。
而且这样一来,也不会遇到阻力。美元是自己想跌下去的,而不是刘东他们操作而跌下去的,顺势而为,跟着美国那些巨头们后面捡便宜,那些巨头也应该不会说什么。毕竟,大家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想要美元跌下去。
所以,到时候也不会有人吃饱了撑着,专程和刘东的资金过不去。等把美元砍下去一些,日元肯定是要升值的,毕竟,日本政府在美国都没有发言权,现在仅仅是让你的币种涨点,这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日本,也就只有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而不敢对美国说一声不。短时期日元上涨,也就成为了可预期的东西。虽然可能时间不会太长,日本政府肯定会暗地里自己贬值日元,让日元回到相对稳定的价位上。但这里面就会有个时间差。要是把握得好,日本政府会以为是美国干的,而不会注意到刘东这笔小小的资金。
先喝一口日本的热血练练手,之后的行动成功的把握也会大一些。而且,只要把握时机好,这完全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动作,绝对是值得做的事情。
林天豪想到这里,眼睛也亮了起来。这不但是个赚钱的好机会,还是一个练兵的好机会。他现在弄来的这些人,有一些是新招收的,虽然这些人在香港也有一些名气,但由于和林家兄弟并没有磨合多久,所以他们这些人之间的配合有些生疏。
放到一些小动向上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是干这一行的,所以都明白该怎么做。但是,要是大问题上面,就需要一个领头者。由于大家之前不是在一起合作的,配合起来就不会太过紧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到知根知底的阶段,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既然有这么好一个机会,那这个还没磨合多久的新团队,就要磨合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人适合在一起,而哪些人又不能待在这个新的团队里面。等这次行动完了之后,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到时候工作一番,这个新成立的团队就会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队伍。对于之后的行动就更有好处了。
有了这么多的优点,林天豪哪里还不愿意,于是对着刘东说到:“老板,这是一个好主意啊。既然老板你有这样的意思,那我们就稍微做大一点。我们手里现在大概有一亿两千万美元的资金,干脆就分一半出来,用到这次行动当中来。这样也可以考验一下我们的新队伍。”
一亿两千万美元的资金,这还不算刘东置业招人所花费的钱。这就是林家兄弟这半年多来的表现,给刘东净赚了两千万美元。这就是金融市场,一个充满魅力,也异常残酷的地方。
手法好的人,能在这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手法不好的人。就只有亿万富翁进去,百万富翁出来。林家兄弟的本领本来就不错,再加上刘东在大势上予以指点,这样的情况下,净赚两千万美元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就是这两千万,也都是林家兄弟很小心,唯恐让别的资金发现才攒下来的。要是林家兄弟动作大一些,多赚一倍的资金都是小意思。
当然,那样就会引起日本方面的注意,下场就不会怎么好。在这半年当中,林天豪至少看到四条过江龙在日本这个市场上面折戟沉沙了。那些资金,就是小觑了日本市场,觉得这美国嘴里的肥肉,反正都逃不掉,不如先让我咬一块下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