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1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老板,开个工厂不是需要很多钱的么?依照您的能力,怎么的也要弄个上亿规模的工厂啊,那样对于资金,是有一些压力的啊,难道不是?”林天豪这个时候比起刘东更诧异。

    听到林天豪的话,原本在一旁喝茶的陈志豪一下就笑喷了出来,开口说到:“林生,你这不是在开玩笑么?上亿规模的工厂,那得多大啊?先别说地皮什么的,就是人员,你去哪儿找呢?再说了,要真开那么大的厂在大陆,卖什么东西啊?现在大陆市场可不是那么开放的,原料什么的,都还是需要计划,这样的情况下,你叫老板开上亿规模的厂,那纯粹是在开玩笑。”

    刘东这个时候也接口到:“林哥,看来你在金融市场上混得太久了,对于实业太过陌生了。在大陆,别说一亿美元规模的厂,就算是我开个一千万美元的厂,那都算非常大的了。而且,这钱还不用一次性的给,分期一点点的弄,等这么多钱花完了,在日本的市场上我们早就收手了。这和做金融不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上百亿的资金对冲。”

    听到陈志豪和刘东两人的话后,林天豪才知道自己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连忙说到:“原来是这样啊,那我的确不太清楚,既然开工厂需要周期,那现在开倒是刚刚好,什么手续拿下来,再建厂房什么的,到下年年底的时候,差不多就能够搞定,刚好可以开工。”

    “是啊,我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决定先建工厂。要不然到时候资金放到那里没地方用,那才叫糟糕。现在开工厂,购买机器,然后建造厂房什么的,招人一类的事情,也是虚要时间的。所以,等这边的事情忙完了以后,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人去大陆,香港这边一些人留守就行了。”刘东说到。

    第五十七章回大陆前的准备工作

    更新时间:20120927

    回大陆开厂,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原本刘东以为,要先等到日本签订了广场协定后,才会有足够充裕的资金,来建设一家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但是没想到这次居然赚了那么多,所以,有些事情就应该提前了。

    之前就向南巡首长保证过,以后赚了钱,就会回国投资,不会忘本。现在既然有能力了,当然要回国了。再说了,现在回国,还有光宗耀祖的意思,刘东可不是那种锦衣夜行的人。

    对于某些人,或者某些层次来说,刘东必须要做出一副强势的手腕,才能够震慑得住。要不然,他低调过头了,别人就会把他当成绵羊啃掉,所以,有些事情该高调的就应该高调,老是低调也不行。

    既然打算回国建厂,那有些事情就必须要提前处理好。香港这边,因为关系到以后的发展,所以就算回国了,这边也是重点。既然作为重点,那必须要有人镇守。

    林家兄弟在金融方面那是人才,但是要说到集团的管理,那就不行了。为了让香港这边能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一个管理型的人才。虽然香港这类人才比比皆是,但要让刘东放心的,好像除了陈志豪,别人也不行。

    除了陈志豪和林家兄弟必须要在香港呆着,陈洁也不能回去。虽然她现在十分想念家人,但香港这边金融方面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更何况现在金融行业正在激烈的战斗着,这么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那绝对是巨大的损失。所以,陈洁也不能回去。

    作为刘东情报方面的专用人才,黄三水在香港能接触到的信息,远远不是大陆可以比拟的,他也不能回去。所以,刘东数来数去,居然发现,能回去的人除了他之外,好像没有别人了。要知道,吴一平现在都还在日本呆着呢,香港的人都不能动,日本那边的人就更加不能动了。为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吴一平还得在那坐镇。

    这个时候刘东才发现,公司快速发展虽然是好事儿,但太快的发展,人才方面的进度就有些跟不上了。就犹如后世电影里面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刘东现在就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困局,原本觉得差不多刚刚好的人才,现在却是一点都不够用。

    别说香港这边,就是日本方面,吴一平最近的工作量也是大大的增加了,但因为那边公司现在仅仅只有他一个能够拍板的人,所以,即便是再累,他也没办法把某些工作交给别人。

    美国那边,刘东倒是知道陈志豪用猎头公司弄到了一个人才,叫什么迈克的。但那边也是刚刚脱贫。还远远达不到能够把人才输送出来的地步,现在,要回国了,扳着手指头的刘东才发现,回国后居然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这还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刘东不是没打过国内那些人才的主意,但想想还是只有算了。这年月,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像是熊猫宝宝一样稀有,别说国企这些单位抢着,就是部委、地方,这些大学生也是香饽饽,实力差点的单位和机关,都弄不到一个名额。他刘东还是个私企老板,凭什么能弄到这些熊猫宝宝?

    别说国家同意不同意,就是那些大学生们,估计也看不上刘二哥这私人企业。所以,在国内弄人才的事情,还是只有先放下,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样,本科不如狗,博士遍地走的年月。再说了,就算那些大学生愿意到刘东的公司来,刘东还未必能看得上这些宝宝,要工作经验没经验,要能力也不一定有能力。非得培养个好几年,才能说是刚刚合用。

    刘东现在不缺钱,但最缺的却是时间。他哪里有空来培养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所以,国内的人才也就只有先放下这个念头,必须要放眼国际。

    美国欧洲什么的,那个离刘东还是太远,他的手也没那么长。所以,最实际的还是要在香港本地取材。香港地虽少,但高素质的人才却不少,在香港的大学当中,每年都会培养出很多人才,虽然刘东对于应届大学生无爱,但在香港,想要找些能撑得起场面的人才,也不是那么困难。

    刘二哥现在,啥都缺,但就是不缺钱。既然不缺钱,在香港这个金钱社会,想要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人才,也不是那么费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刘东就不信,他开出大价钱,就没有人肯上他这条船。

    为了之后能在国内马上就把架子搭起来,刘东这段时间也在忙活。底层的和中间结构的那些人才在香港的确是非常容易找到,但是,要想找一个合适的,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在香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好的人才都被那些企业用着呢,刘东虽然有钱,但充其量仅仅算是个暴发户,虽然他这个暴发户的确是很有钱,但是在香港却没有多少底蕴,想要从那些大公司把这样的人才挖过来,困难还是蛮大的。

    但好在刘东这一年来,在香港也算是有些关系,和渣打银行,太古商行这些高层都有着良好的关系,刘东需要找一个总经理的事情,也在他们的照顾下,在一些圈子里流传。

    尤其是太古商行,横跨好几个业务范畴,他们的实力很强劲。但他们手头也没有刘东需要的工业人才,所以,他们也只有帮刘东宣传一下。

    忙活了半个多月,刘东才在猎头那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才。

    这个人叫樊以君,之前在香港一家设备制造厂做总经理。对于工厂的管理经验很丰富,而且了解国际市场变化,对于公司的发展思路也是很明确的。这样的人才,刚好就是刘东需要的,所以,刘东毫不犹豫的就签下了他。

    终于,在八五年的元旦,刘东把工厂的管理人员都弄好了一个框架,剩下的,就是下面的员工。这些人,回国招聘才是最合算的。

    人员弄好了,设备也需要准备。刘东最开始的打算,是准备制造工业刀具,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削切工具。要说到削切工具,可以算是华夏现在工业的一个盲点。虽然现在华夏能够制造出工业刀具,但是那个质量,却是不怎么样。

    国内出产的刀具,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却极为不耐用。不仅如此,有些设备还完全削切不了。这样的工具,就算再便宜,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每年华夏宝贵的外汇资源,都有一部分要用到购买国外刀具,虽然总量不多,但要知道,这个刀具是消耗性产品。不是说你买一件刀具,就可以用很久。

    这玩意,就是一个消耗用品,用不了多久,就必须要换,便宜的进口刀具,一般都要几百美元,就更别说那些昂贵的进口刀具,价格成千上万,现在的华夏根本就用不起。但就算是便宜的进口刀具,也是需要外汇来购买的。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外汇支配权的国内工厂,根本就不能生产某些设备,照成了产品低端集中化,竞争激烈,最后一大片工业厂家,不得不倒闭。

    要说起这个工业刀具,虽然行业规模不大,但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刘东现在即有技术,也有能力弄出这么一个华夏极缺的工业工厂,那为什么不下手这一行?

    尤其是在国内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他也不会触动到别的利益集团,还会在高层留个好印象,钱也能赚到,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刘东第一个选择进入的行业就是工业刀具。这点,从他第一个挖的人是佐藤金一就可以看出。

    设备这东西,美国那边自己的公司就能搞定,刘东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的心理,很理所当然的购买了美国公司的产品,用不了两个月,这些设备就能漂洋过海,到达华夏。

    弄好了一切的,刘东,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他带着团队回国后,就马上可以开始工作。在半年后,就可以把工厂建设起来。相信只要产品出产,那绝对会供不应求。

    因为刘东根本就没有打算像那些国外公司一样,只能用外汇结算帐目,可以收人民币。这样一来,那些国内的设备企业,哪里还会不到刘东的公司去买东西。相对于外汇的难搞,人民币他们是绝对不会缺乏的。

    八五年的一月十号,刘东带着自己新的团队,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国内。这次,刘东比起走之前,资本雄厚了好几倍,而且,团队的规模也扩大了许多,而且,团队人员的结构,也复杂了很多倍。

    跟他回国的,不仅仅有华夏人,还有日本人,美国那边的公司,也派过来了一个经理级别的人物。所以,在首都机场,刘东一行刚下包机,就受到了首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欢迎。

    不但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派来了工作人员,就是市委也派出了秘书长迎接,市政府方面,更是派出了一位副市长,也就是刘东的四姑丈,王卫红,可谓是相当隆重。

    (求收藏,各位看书的巨巨,别忘了收藏哦!)

    第五十八章老爷子的吃惊

    更新时间:20120928

    要说刘东的面子再大,那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市委秘书长的到来,当然不是为了迎接刘东,他们是为了迎接刘东带来的那些外国投资者。

    要知道,这次回国,刘东可没打算把自己给抬到阳光下。所以,他给国内传递的消息是,他从国外拉回来一笔投资。有个美国公司看上了华夏的发展前景,准备在华夏开办一家现代化的刀具生产企业。

    对于刀具的意义,是个工业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意义。现在有外商在国内开办这样的工厂,而且产品还是销往国内的,更重要的是,外商还透露出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的好事,怎么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来拉来外资就是一笔很大的政绩,现在这企业更是对工业机械有着巨大的作用,政府派出这种阵容,也是理所应当。

    由于刘东并没有透露他就是这所谓的外企真正的老板,所以,那些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和他握握手就搞定了,轮到刘东四姑丈王卫红的时候。

    王卫红才笑眯眯的对着刘东说到:“小东,不错嘛,还知道拉外资回来,没有忘本。在香港待了那么长时间,黑了好多,还瘦了些,看来你的日子也不是那么潇洒嘛。”

    听到四姑丈的打趣,刘东忙说道:“姑丈,我哪里敢忘本啊。要是我敢忘本,第一个得收拾我的不就是小姑么,我可从小就被她收拾,这心里都有阴影了。”

    “你小姑?现在还在上班呢,抽个时间,我们聚聚,也问问你在香港怎么样,这一年了,你在那边的具体情况我们都还不知道呢,前两天你小姑还说起你呢。”王卫红说到。

    “行,你们什么时候有时间就叫我,随叫随到。只要我还在京城。”刘东拍着胸脯打着包票说到。

    两人又说了两句后,一行人就上了汽车。由于之前有安排,所以,刘东他们到了京城,也不再像以前,去借别人的伏尔加开,现在,一排的奔驰,五六辆,全都是刘东从国外弄回来的。比起市委安排的车,还要气派。

    等到了在首都的办公室后,刘东安排了一下,示意晚上樊以君带队后,他就先回家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没回家,刘东也有些想念父母了。

    晚上,刘东和刘胜利来到老爷子那里,向老爷子汇报工作。

    老爷子这一年来,不但工作顺利,由于确定了以后刘家的发展路线,坚定不移的跟着南巡首长的路子,这段时间过得非常不错,老大现在也是升了一格,下面的三代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了机工部,开始走向其他部门,工作稳定。所以,别看老爷子年长了一岁,但精神却比一年前要好很多。

    看到刘东回来,老爷子也难得的推掉其他工作,专程听刘东汇报。

    对于自家老爷子,刘东自然不会再有什么隐瞒,把这一年时间自己所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都告诉了老爷子。当老爷子听到刘东在金融行业里面圈了四个多亿美元后,非常的震惊。

    “我说小东,你可别开玩笑。这金融行业就有那么赚钱?你挥挥手的工夫,就弄来了四个多亿美元?这简直就象天方夜谭一样。要知道今年我们整个国家,招商引资的数目也比这多不了多少,你一个人就弄了那么多,怎么可能?”

    做了一辈子工业的老爷子,虽然年轻那会儿也知道金融行业资金数目是非常大的,现在改革开放后,也逐步的了解了一些国际上的事情,那些动辄百亿资金的动作,也不是没有。

    但是,那都是别人的事情,离老爷子太远了。现在可好,自己的孙子刘东不声不响的却弄了这么多钱,难怪老爷子不信。刘东才多大?二十岁左右,毛都还没长齐,动作却大得离谱,三代的那些人,老爷子还没见过比刘东更能赚钱的。

    看到老爷子不信,刘东马上就开始爆内幕:“爷爷,你知道这次我拉回来的那个公司,和我是什么关系么?”

    听到刘东这话,老爷子摇摇头,他哪里知道这事儿?每天大事儿都还忙不完,这样的事情,还不到他们考虑的层面。

    “这个公司,明面上的确是美国公司,管理人员也都是美国人。但是,实际上,这家企业却是我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替我打工的。说白了,这次投资,就是我自己的主意。包括那些技术人员,都是我派人从日本挖来的。单单就是为了挖这些人,我就用了一百多万美元。要是我没赚钱,我哪儿来的底气挖人?哪儿来的底气投资建厂?”刘东开口说到。

    老爷子听到刘东这话,先是一愣,然后就骂了刘东一句:“败家子,你挖人就用了一百多万美元?真当这些钱不是钱啊,要你真的钱多得没地方花,我来教你怎么用。没看到现在国家外汇那么紧张么?还在这些地方浪费,你挖日本人都能用那么多钱,那你干嘛不在国内找人,不但节省外汇,还为那些人安排了工作,一举多得的好事儿,你却偏偏去挖外国人,难道外国人就比我们自己人多两个胳膊?”

    听到老爷子这喝骂,刘东纠结了。他要不挖人,在国内哪里去找这些人才?难道最后还和机工部抢生意?那老爷子不更骂得欢了。再说了,这些日本人人,的确对得起他开的工资,这些人刘东都是准备拿来做种子的,培养自己的人才。要不多花点钱,那些日本人能跟着到国内来么?

    但老爷子的心理刘东也明白。现在的国内,把外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是那些能创汇的企业,想要申请外汇购买机械,那都必须得精打细算,能少一分是一分。这样的前提下,刘东却大手大脚的花一百多万美元来挖人墙角,对于老爷子来说,哪里还会不生气。

    这其实就是两种观念上的区别。刘东开源,但不节流,花钱不是那么节省,看的是以后的效益。但老爷子这辈人,穷怕了,一分钱掰成两份花,那是常有的事情。像刘东这样大手大脚,老爷子自然不乐意。

    所以,刘东也就只有老老实实接受着,等老爷子发泄完。

    老爷子骂了一会儿刘东,也就乏了,又对刘东说到:“既然你赚了那么多钱,想来你这准备在国内开的工厂,规模怕是不小,准备投资多少?在哪里投资?做什么东西?都说道说道,让我也来看看。在外闯荡了一年,你的本事有没有长进。”

    听到老爷子提起自己的工厂,刘东马上就来了精神,开口说到:“这次回来,开这个工厂,规模可能不会太大,但是投资却不少,初步估计,应该五百万美元左右。”

    听到投资不少,老爷子眼前一亮,但后面听到刘东说五百万美元,当时就发飙了:“五百万美元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也要看人来。你这小家伙,手里攒着上亿的美元,回来投资却只有五百万美元。就这,你还说投资大,你真当你爷爷我老糊涂了?”

    “哪儿敢啊?爷爷,我说的可是实话,这的确是个大投资。五百万美元的投资,可没包括机械,人工这些钱。我说这五百万,可单单就是地皮,工厂建筑的投资,难道这还不够大?”刘东问到。

    “地皮和工厂,你就准备花五百万美元。你到底准备建什么工厂啊?你可说了规模会很小,哪里能用这么多钱?”老爷子有些纳闷的问到。

    “爷爷,五百万美元对于国内来说,是挺多,但是,在国外,这点钱可不算多啊。我可是打算做工业刀具的,没有高的标准,哪里来的好产品?再说了,我可还打算弄个培养基地,专门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这五百万,不算多。等日本那边的资金抽回来后,我还要继续投资,争取在五年之内,投资能达到一个亿美元,这样,也好有个交代。”刘东道。

    “做刀具?这是不错,你手上有技术么?如果有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好,那可就太好了,下面老是有人抱怨,说我们自己弄出来的刀具不行,弄得很多机械都加工不出来。要是你公司的技术好,能弄出好东西,到时候爷爷给你去推广。”听到刘东是要弄刀具,老爷子也了起来。

    刀具的问题可是一直都困扰着华夏的工业。没改革开放那会儿,国外搞技术封锁,不但技术弄不到,就是买也没地方买。那个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那要是提起来,可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老爷子当年可是这么过来的,那个时候,他可是华夏工业界的几个巨头之一,对于这小玩意,可是费尽了心思。但当时国内的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虽然有老一辈人在研究材料科学,但需要材料科学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那些科学家们,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这小玩意?所以,这东西一直都困扰着大家。

    第五十九章选定地址

    更新时间:20120928

    后面下大力气来弄这小玩意,虽然弄出来了,但是那个技术依旧不过关,虽然也能加工,但是打滑、断裂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困扰着华夏的工业人。

    再后面虽然可以在国外进口刀具了,但那是要花外汇的,而且刀具还是消耗性产品,用完了又要用外汇买。外汇本就不富裕,哪里还能多买这些东西?

    所以,除了一部分必须要用外国刀具的机器加工,其他的还是用国产的,那个弄得是相当狼狈。如果刘东有新的技术,对于国内的机械局面,必定有所改观。所以,老爷子也忍不住对刘东打包票,包推销。

    “技术那是肯定有的,爷爷,你可别忘了我的老本行是做什么的?材料科学这块,我好歹也算是人才,刀具需要的材料,我还是有些把握的。不但如此,我在日本挖的那些人里面,就有一个团队是专程做涂层的。这样一来,我相信只要工厂开工,那弄出来的刀具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比起国外的那些刀具,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刘东自信满满的说到。

    听到刘东的保证,老爷子笑了。虽然他现在是在中顾委,但他好歹是国内的老工业了,看到工业方面能有好发展,当然了。

    “那你准备把这工厂弄到哪里去?东北?还是华北?”老爷子开口问到。

    东北作为华夏的工业基地,基础相当扎实。很多大型工业企业,都落户到这里,可以算是华夏的工业心脏。弄到东北去,刘东公司的产品,也可以就近销售,而且扩大工厂规模的时候,那里也有很好的条件。

    至于老爷子为什么又说到华北,那是因为工厂如果在华北,因为海运方便,铁路顺畅,对于刘东产品推广到全国,有着很大的好处。两个地方的条件都好,所以老爷子也不知道刘东准备把工厂弄到哪里。

    对于老爷子的考量,刘东当然明白。但他早已经拿定主意,这两个地方他都不会去,就准备在首都扎根。东北虽好,但现在还不是他进入的时机。等到过几年,国企被推向市场,那个时候,才是他进入的好机会,不但有现成的厂房,还有现成的机械,最重要的,就是有现成的工人。

    那些在工业上做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才是最大的财富。现在去东北,国企的日子还红火,刘东就算眼馋也挖不到手。还不如等到那些国企快要倒闭的时候,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那样利益才能最大化,才会有震撼的效果。不但会为自己弄到足够的人才,还会为国家减轻负担,赚了钱还有政治资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所以,东北那地方,刘东暂时不会去。至于华北,那地方刘东也没有打算去。华北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对于刘东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去的理由。他现在要做的产品,本来就是小件,用不着海运。华北的便利条件,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诱惑力。

    之所以选在首都,刘东是想招聘人才。首都人杰地灵,高校遍地,虽然现在这些大学生还很难被自己留用,但是,刘东却看上了那些大学里面的教授。

    这年月的教授,那是真的教授,而不是后世的叫兽。能在华清和这些高校任教的老师,都是有着真本事。就连中科院的那些人,也有在这些名校教书的。所以,这丰厚的师资力量,足够让刘东眼馋。

    搞工业,搞科学,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刘东虽然有着后世的经验,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懂,就是材料科学这一块,他不懂的东西都还很多。

    刘东前世虽然也是材料科学方面的专家,但他的领域也仅仅限于金属材料。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还有复合材料这些领域,他也是搞不懂。所以,别看刘东在材料科学方面有着多出这个时代二十多年的经验,但是,他也不是全能的。

    为了以后公司快速的发展,和掌握必要的科技技术,刘东就必须要有无数个研究团队。机械工业设计、材料科学、精密工程等等关系到工业发展的学科项目,他都必须要人才,大量的研究员和科学家,来从事科技革新的事业。

    而这些人,刘东也不可能全都招揽得到。所以,他就必须要找到能和他合作的单位,或者个人。而学校,就是这么一个卧虎藏龙的地域。后世所说的产学研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和这些学校进行联合。

    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劳力,不仅让学校有了充足的经费支持,那些学校的老师们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于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有着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学习到的都是过时的技术。而那些合作的企业,也因为有了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谓是多赢的局面。

    现在国内还没有谁提出这项建议,刘东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要是把公司设立在首都,不但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从学校走出来,还会和那些学校打好关系,进而形成新的合作联盟。

    有了那些教授们的新型技术,刘东公司的产品就不会出现断层,这样一来,只要有着充分的资金,那刘东的公司就会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产品,在市场上,会有更加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刘东一开始就打算在首都扎根。

    现在还没有谁想到打那些学校老师们,教授们的主意,刘东要是捷足先登,绝对会得到巨大的回报。要知道,这年月虽然这些教授老师们的学识那是响当当的,但是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知识绝对不成正比,生活比较富裕的老师很少见。

    要刘东提出合作的事宜,绝对会得到那些学校的鼎力支持。毕竟,那些专家教授也是人,他们也需要生活。刘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只要不是傻子,他们都会接受。而且,他们也不是白白的享受刘东给予的资源,他们也需要为刘东服务,一些课题的研究,就需要他们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在首都扎根的好处刘东是早就想到了,现在既然老爷子问起,刘东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老爷子毕竟见多识广,有些刘东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老爷子肯定会想得到。

    听到刘东说要在首都开厂,然后还想要和那些学校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老爷子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小东啊,你说的这事儿,还是有点问题啊。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人开这样的先例。要是你这么搞了,以后出现问题,打板子可就会打到你的身上。而且你要开的这个公司,明面上来讲,还是个外资独资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和学校的那些老师们关联在一起,可能有些同志们会有意见的。”

    老爷子说有些同志会有意见,这是必然的。因为现在大学里面的那些教授老师,不少人还参与了国家机密的那些工程建设。要这些人和外国人搅和在一起,难保不会泄露些什么机密。对于国家安全来说,有着很大的隐患。只要某些同志认为这事儿需要防范,那刘东的意思根本就行不通。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谁敢马虎?

    听到老爷子这么一说,刘东才想起来,这年月远远不像后世那样开放。在后世,别说这样的合作简直就是小儿科,就是学校那些教授主动找外企,希望出售专利的事情,都是屡见不鲜。那个时候,可没有人揪着国家安全问题说事儿。

    但老爷子的担心,刘东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更加合适的提议。

    “爷爷,既然对于外资那么敏感,那如果是国内独资的研究所呢?那就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反正我有钱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我就单独出资一千万美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物理研究所,然后我再用这个研究所,来和那些学校进行合作,这下,其他人应该就不会有意见了。”

    刘东这样做,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刘东这个研究所,本质上来说,他仅仅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非盈利兴致的。这样的单位,不会碰触到现行私企的雷区,就算刘东招收再多的人,别人也不会有意见。我这研究所是搞科学研究的,可不是搞盈利的,这样就能堵住那些想要攻击刘东的人的手段。

    这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再和学校进行合作,那是强强联合的事情。学校有人力,也有能力做研究开发,但就是缺钱。而刘东没有人力,也暂时没有能力做研究开发,但就是钱多,相互综合一下,那就是好事儿。要知道,国家对于高科技研究成果,那都是相当重视的,每一次的重大突破,相关人员都会受到嘉奖。

    这样的情况下,就不怕某些人不满意。到时候研究成果出来后,如何进行分配,那就是再商量的问题。反正刘东绝对不会吃亏就是了。

    有了这样的好处,刘东当然要把公司建立在首都。所以,工厂选址的问题也就搞定了。

    第六十章陪同考察

    更新时间:20120929

    (今天应该是下新书榜了,看在蒹葭可怜的份上,求各位大大不吝收藏。)

    在老爷子那聊了一晚上的刘东,第二天又拜访了大伯二伯他们,还送上了一些从香港带回来的礼物。看到那花花世界带回来的东西,大伯二伯没多大反应,但大伯母二伯母她们,可就坏了。

    尤其是刘东在香港弄回来的那些低调而又奢侈的衣服,让她们十分满意。这年月,她们虽然是高官家眷,但出国的机会却根本没多少,以前结婚的时候,还可以去去苏联,可惜后面关系恶化以后,要去也就只有去阿尔巴尼亚这些地方。虽然那边也是欧洲,但经济形势却很恶劣,哪里能有什么地方好开眼界的?

    现在刘东虽然没带她们去开眼界,但这些礼物化妆品衣服什么的,她们也能感受得到这低调当中的奢华。反正这些东西是刘东孝敬的,她们就算收了,别人也不能说什么。所以,对于刘东礼物上心的程度,就不是大伯二伯他们能够比拟的。

    老一辈的礼物刘东弄了很多回来,但也没忘记给同辈的那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买礼物。大家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老一辈强很多,所以刘东就尽可能的弄一些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回来,有些已经开始工作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们,送的东西就是表化妆品什么的,不显山露水的那种。

    刘东这一忙活,就是一个星期,其间那些红三代们,刘东也是走得很勤快。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还低,但几十年后,他们的发展潜力可是不可限量的。现在早早的打下基础,以后也好留个情面。

    刘东这一走动,在四九城某些圈子里面,都建立了正面的形象。都说刘二哥仗义,今天算是见识了一回了。那些活泛的红三代们,可不是什么井底之蛙,刘东送出去的那些东西,价值可能算不上多大,但绝对是用了心的,不是那种大路货,打批发。这点,正对那些人的胃口。

    他们不介意你送东西好坏,他们介意的是你的诚意,诚意到了,什么话都好说。这世界上,懂得做人的人,永远会活得比那些不懂得做人的人滋润。

    花了一个星期,刘东拜访的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他回归四九城的消息,也算是散了出去。虽然刘东没想过要弄得人尽皆知,但既然这消息散出去了,也不算没有好处。至少,等他在京城新的工厂弄出来后,不会有不长眼的人出来找麻烦。

    既然决定了要在京城建厂,那厂址也不能随便选,必须要实地的考察一番,才能做出决定。好在这年月,京城虽然大,但后世那些四环路五环路都还没建设,就连二环路,要建成都还要等上好几年,现在的京城,也就只有三环路是已经建立好的。

    所以,刘东要选厂址,完全可以建在三环以内,现在这些地方,可不像后世那样寸土寸金。别说靠刘东的背景,就算是他弄的那个所谓的外资,想要在这些地方建厂,市委那边,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相反,还会鼓励,地皮什么的问题,绝对不会出现卡壳。

    星期一的一大早,刘东和公司的其他人,连带着陪同的土资局、规划局、城建局的工作人员,还有市委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西区。他打算在这地方把工厂给建设起来,因为毗邻火车站,以后货物的运输也比较方便。

    这些政府部门的人员,对刘东弄过来的这个外资,可谓是相当的重视,每个部门最少都是派出了一个副局长,就是市委那边,也派出了一个副秘书长,让知道国情的刘东觉得,这外资的牌子,有时候比自己的牌子还响亮。

    他相信,如果是自己来投资,投资的金额一样,甚至还多一些,都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头头脑脑陪伴。但要是外资,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那些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刘东是公司幕后老板的缘故,所以一个个的都去拍那个美国来的经理的马屁。弄得那个叫做查理的经理,很是尴尬。虽然他也不知道刘东才是大老板,但是这一群人当中,他也不是拍板的人,从美国来的时候,公司就告诉过他,这次华夏一行,指挥权在一个香港人手里面,那个人叫做樊以君,正在他身后左看右瞧。

    查理虽然没有接受过华夏官场的熏陶,不懂得尊卑关系。但他还是知道,在负责人面前,自己说什么事情都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些华夏官场上的人,帮助实在不大。

    最开始那些人围着查理转的时候,查理还以为这是华夏人好客的本质,心里面还在想,这次的华夏之旅,果然是与众不同,但越到后面,他从翻译口中听到的话,就越觉得不对劲。因为这些人,居然在开始问工厂需要建造多大规模,然后初步投资什么时候会到位。

    这些东西,查理哪里知道?他过来负责的是公司机械方面的事情,也就是相当于总工程师一类的角色。这些工厂运营的事情,不是应该问总经理的么?

    好半响,查理才明白,应该是这些家伙弄错了,于是赶忙解释到:“哦,亲爱的各位朋友,我想你们可能弄错了些问题。我虽然也是公司的负责人,但是我管理的仅仅是技术和机械方面的事务。对于公司运营的事情,你们应该去找樊以君先生,他才是这次公司派过来的总经理。”

    查理说完这些后,为了表示自己说的没错,对着后面慢慢走的樊以君说到:“樊以君先生,我想你应该解释一下。要不然他们都误会了,我可对运营公司这类的事情,不那么了解。”

    听到查理的话后,樊以君说到:“哦,亲爱的查理。你难道不知道我一直在找合适的位置么?整个西城区那么大,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不是那么容易。你看看,这一片很多居民区,明显不怎么适合作为工厂,我现在在想,到底在哪儿有合适的。”

    樊以君和查理用的是英文对话,那些政府的翻译很及时的把他们两的对话翻译给了那些头头们。一下子弄得那些头头们尴尬不已,闹了半天,他们居然没找到正主。

    也怪不得他们,樊以君是香港人,而查理却是美国人。在他们想来,外资里面,话语权最重的,应该是外国人,而不是香港人。之前的招待宴上,虽然樊以君的身份大家都了解到了,是总经理,但查理的身份也不低,是总工程师。和樊以君的身份是对等的。

    在对等身份的情况下,自然是外国人身份要高一筹。哪里能想到,这外资也有华夏人做主的时候。于是,就闹出了这个乌龙问题。好在这些能当官的,脑子都不太差,既然知道了错误,当然就要弥补,于是,围在查理身边的大部分领导,就转移了阵地,围到了樊以君的身边。

    这下,樊以君却郁闷了。原本比较安静的环境,被这些官员们的恭维给打破了。要是在平日里,樊以君怎么的也要和这些人打打关系,毕竟以后他还需要靠着这些官员们,他是华夏人,自然知道现管的威力。但现在是工厂选址的时候,这个事情可不能马虎,再和这些官员打交道,谁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老板今天可跟在一起的,不能浪费老板的时间啊!

    于是,为了避免继续被这些人纠缠,樊以君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请问一下,这个片区明显是居民区,我们在这里考察,岂不是浪费时间?难道你们的工厂,都是建立在居民区当中的么?”

    在香港,开办工厂,绝对不能开在居民区,要不然,机器开动后,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那投诉罚款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工厂周边,一般不会有居民区,除非是工厂的员工宿舍,才会建在工厂附近。要不然,打官司绝对会让工厂主赔得倾家荡产。樊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