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1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会让工厂主赔得倾家荡产。樊以君可不想以后因为这个事情,而被投诉。

    听到樊以君的问话,其中一个规划局的官员就奇怪的问到:“工厂难道不能建在居民区?没这个道理啊,只要有空地,哪儿不能建设呢?这和居民区有什么关系么?”

    “当然不能建在居民区,工厂机器开动可是有很大噪音的。要是建在居民区,那居民们难道不会投诉?在香港,要是把工厂建在居民区,会被罚款,而且是巨额的罚款。难道这里不是么?”樊以君比那个规划局的官员更吃惊的问到。

    听到樊以君这样说,那些官员的脸都有些变化。这居民投诉工厂的问题,他们可没遇到过啊。反正在工厂周边住的,一般都是厂里的职工或者家属。要不把居民区弄在工厂周边,上下班怎么办?

    这香港还真是奇怪,噪音大了都还要投诉,还有没有一点觉悟?还有没有一点思想?没有工厂,那些工人哪里来的钱?哪里能维持生活,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还投诉,第一次听到这么好笑的笑话!

    第六十一章红星纺织厂

    更新时间:20120930

    想到这,其中一个规划局的副局长就开口对樊以君说到:“罚款?谁去罚啊?这点樊老板你放心,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这个居民区,本就是为了方便工厂员工而建立起来的。他们都是工厂的员工,工厂的噪音,对他们绝对没有任何的影响。这次我们把你们带到这里来,其实就是要从这工厂划出一块地皮出来,给你们建厂用的。”

    听到自己的工厂是建在别人工厂地皮上面的,樊以君本能的感觉,这事儿有点不靠谱啊。他本来还以为这些官员们会给他们单独安排个无主的厂区,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要知道,和别的工厂争夺地皮,本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现在,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居然还在对方的手里,万一对方不满意,那以后关于厂房的问题,可是有很多的啊。

    想到这,樊以君也不敢怠慢,急忙对那个规划局的副局长问到:“先生,你的意思是说。你们给我们找的工厂用地,原本是其他工厂的地皮?这样岂不是很麻烦?难道就没有比较干净的地皮么?没有任何责任纠纷的那种。”

    樊以君的忧虑那些官员们马上就明白了。但明白后,他们却觉得有些可笑。还是规划局的那位副局长,开口解释到:“樊先生,我想你应该是误会了。我们为你们公司提供的地皮,绝对没有任何的麻烦。这点你们可以完全放心。”

    “之所以说这是红星纺织厂的地皮,主要是当初他们弄的地皮比较多,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利用过,放在这里完全浪费。由于你们公司需要的地皮并不大,仅仅只有500亩左右,要单独划出这么一块地皮来,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在想,干脆把这红星纺织厂的地皮划给你们一块。他们这边也刚好有3000亩闲置的土地,就算你们以后工厂扩建,也绝对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那个规划局副局长解释到。

    “但是,这个土地的使用权不是应该在那个红星纺织厂的手上么?你们怎么能把他人的土地直接交换给我们公司呢?难道他们不会起诉我们。”听到规划局副局长的话后,樊以君更觉得,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

    因为到现在为止,那个规划局副局长口中的红星纺织厂的人员都没有到场。这就表明,这事儿他们不知道。两个外人在打主人的主意,并且是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样的事情能是好事儿才怪呢,要真在这里开厂,以后官司可就断不了了,那他还开什么厂啊?老板还不得气死?

    刘东在一旁自然也是听到了那个规划局副局长的话,对于规划局副局长的意思,他也很明白。事情并不是樊以君想的那种情况。

    事实上,要说这个工厂的用地,刘东也算是一个知道内情的人。他好歹是在机工部长大的,这些工厂的事情,哪里能瞒得过他。这规划局副局长也算是一番好意,而且算盘打得也不错。

    由于刘东他们要建的工厂面积着实不大,要想弄块新的地皮,有点浪费的感觉。但以前建设工厂的时候,可没少了预留地。由于最开始那个年月,这些工厂建设出来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所以,对于地皮一类的资源,那个时候相当宽松,根本就没把这地皮的事情当一回事儿,一个工厂,想要圈多大地,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都能批下来。那个年月,人们的思想一直都是,这些工厂属于国家的,土地也是属于国家的,工厂拿着国家的土地,那还不是左手换右手的事情么?所以,那个年月,只要是个工厂,面积都大得离谱,也不管以后到底用不用得着。

    但到了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起来,外资也开始在国内投资,私人企业也开始渐渐有了活力后,土资局的同志们才发现,不知道当初怎么搞的,那些工厂一个个面积都大得离谱,实际使用面积远远达不到这么多地。弄得土地资源都开始紧张起来了,于是,对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渐渐严格起来。

    要是其他地方,这种严格对于外资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个事儿。该划的地方就划,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对于首都来说,执行得就比较严格了,毕竟天子脚下,某些政策的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尤其是,樊以君他们需要的土地算不上多,500亩,那么点地方,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放下。要是划一块新的土地出来,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正好,红星棉纺厂这,有那么一块刚好合适的土地,一直闲置着。与其让红星纺织厂这边一直浪费着,还不如把这块地利用起来。红星纺织厂这,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们现有的土地,根本就用不完,土资局找上来,给就给了。又没涉及到多大的利害关系,这点面子,红星纺织厂还是要给的。

    所以,这些人就把樊以君一行给带到这里来。樊以君就算再明白华夏人的做事风格,但毕竟是个香港人,对于内地的了解,远远算不上是透彻。对于这种在香港算是大问题的事情,当然会有反应。刘东虽然明白,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意思和樊以君解释。

    香港地少人多,当然会把土地一类的资源看得非常重要。但这里是国内,就算是在京城,也没多少人明白土地的价值。要等他们明白过来,这红星纺织厂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土地了,这可都是钱啊。

    但樊以君的考虑也有些道理。现在这些人不明白土地的重要性,不代表他们以后都不明白。尤其是这个红星纺织厂,以后可是要破产的,当时因为土地是在三环以内,光靠地皮,就肥了好多人。要以后红星纺织厂的人因为这事儿闹起来,终归是个麻烦事儿。

    于是,刘东在一旁对着那个市委的副秘书长问到:“周秘书长,你看看,那个樊以君有点不满意啊。您看是不是换个地方。要知道,在他们香港,对于土地是十分看重的,只要是牵扯到土地的问题,那都是大问题。别人好不容易来投资,至少要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吧?”

    周秘书长一听刘东的话,马上就答道:“哎,刘东啊。不是我们不给外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你作为明白人,知道我们现在对外资的态度问题。实在是他们要的地太少,500亩的样子,你叫我们从哪儿去找这么一点地方?红星纺织厂这,就刚刚好,就算以后要扩大规模,三千亩的地皮,也应该够了。哎,要他们实在不想沾这块红星纺织厂的地儿,那我们也只有给他们换个地方。你说这外资也真是的,投资不少,但要地盘却那么点,一点都不大气。”

    听到周秘书长的话,刘东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人是觉得樊以君他们要的地盘小了,不够气派。这话,让刘东有点哭笑不得。这要地少还是他提出来的。因为想着首都的地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在后世,这三环以内的地方,可都是寸土寸金的。要是地盘弄大了,很难批下来。

    结果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心,居然被他们无视了。还主动要求把地弄多一点。既然是他们主动提出的,那刘东也不再客气。有钱不赚王八蛋。既然你要我弄多点,难道我还不敢下手?

    于是,刘东对着周秘书长说到:“周秘书长,原来你们是觉得,他们地要少了,不好划分是吧?既然这样,我也来凑个热闹,我也要点地。”

    刘东这话让周秘书长有些纳闷,刘东拿地来干嘛?

    但想归想,周秘书长还是开口问到:“你拿地来干嘛?别人外资是开工厂,你拿地难道也是开工厂?我说刘东,你的资金不是跑香港去了么?怎么又想起在国内来发展呢?”

    “我在香港就不能在国内投资啊?周秘书长,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华夏人,赚了钱还不能回报国家啊。本来说这事儿过两天和你们说,既然你现在问起来了,那我就说了。我准备在国内弄一个科研所,专门研究高科技的。所以,也需要一块地皮,正好你们嫌外资要的地少,那我可以和他们合作拿下一块地啊。反正我们公司和他们公司熟,想必他们应该会同意。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要知道,我准备的投资可不小。拿下的地也少不到哪里去。”刘东开口说到。

    “哦,你刘东说不少,那应该是少不到哪儿去。一年前你可是在那些外企手里面,弄了一个多亿美元回来。既然你有心要弄地,那你说说,到底要多少,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周秘书长开口说到。

    能在首都做市委的副秘书长,周秘书长的身份也不简单。别看他还不到四十岁,要算起来,他可是正宗的红二代。老爷子现在都还健在,在首都也算是一股势力。虽然和刘家没多大的交集,但也不是那种敌对的关系。所以,对于刘东,周秘书长还是很客气的。

    第六十二章土资局的地皮也不富裕

    更新时间:20121001

    “我的要求不高,马马虎虎给我准备个一万亩,那就差不多了。”刘东好像很不在乎的语气说到。

    “一万亩,你的要求还不高?弄个研究所,你就要一万亩的土地。你真当这土地是大白菜啊,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亏你说得出口。别说一万亩,就是五千亩,都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更何况,你这弄的是研究所,要那么多土地来干嘛?”听到刘东那语气,周秘书长差点没被这小子狮子大开口给吓着。

    在周秘书的印象中,别说你一个私人研究所,就是首都的中科院,也没那么大面积。还马马虎虎一万亩也就够了,这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别说三环以内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给刘东。就算有,这报告要是打上去,不被上面的人骂死都算祖上烧高香了。

    亏得刘东敢开口。要换一个人,周秘书长理都懒得理他。但这人是刘东,他却不得不留意。现在的三代当中,最出色的人就应该算是刘东。

    虽然他不混体制,但他的能力却是谁也不敢小瞧。一年前就能从那些外国企业手里面,靠一个专利弄来一个多亿美元,周秘书长还没听说过其他人有这样的本事。就是那些在体制当中的人,单单靠自己,谁能得到南巡首长的召见。这事情对于外人那是个机密事情,但对于周秘书长这个层次来说,算不得什么。

    听到周秘书长说一万亩扯淡,但五千亩很困难。刘东的眼前就是一亮。他刚才说一万亩,也就是说说而已,他也知道,这么多地,基本上不可能拿得下来,尤其是在三环以内,这就更是天方夜谭。

    三环以内的京城,也就那么大一点点的地方,虽然算不得小,但要一次性弄个一万亩土地,根本就周转不过来。零零碎碎的土地绝对是超过这个数目,但连在一起的,却根本就没有。

    一万亩,也就是个笑话。刘东刚才也不过是在漫天要价,就等着周秘书长坐地还价了。本来没想到要多少,但周秘书却说,五千亩很困难。这潜在的意思,刘东又如何不明白?五千亩困难,但不是不能。这就有了突破口。

    于是,刘东开口说到:“周秘书长,我可不是在胡说啊。你要知道,我对于这个研究所,抱有很大的期望。初步的投资,就要一千万美元。五年之内,我准备投资一个亿美元。一万亩的土地,还真算不上多。”

    听到刘东的投资数额,饶是周秘书长知道刘东有钱,但也不由得变了脸色。初步投资就是一千万美元,五年之内,投资额能达到一个亿。这可是大买卖啊!要说这么大的投资,一万亩土地真算不上多。可问题是,现在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连在一起的土地啊。

    虽然周秘书长不是管理土地资源的,但他在首都待了这么多年,首都是个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一万亩连着的闲置土地,他还真没见过。就红星棉纺厂这闲置的三千亩土地,都是在土资局挂上号的。要不然刘东他们要土地,土资局为什么第一个就找上红星纺织厂?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闲置出了名的。

    但为了慎重起见,周秘书长还是把土资局的那个副局长叫过来,开口问到:“老王,你们土资局现在备案的,闲置的土地,有没有连接起来达到一万亩的那种?”

    “一万亩?周秘书长你还真是会开玩笑。要真有这么多闲置的相连土地,早有人惦记上了,哪里还会留到现在?就连我们那里挂上号的闲置土地,总额也就才两万多亩。要不然,我们能把樊老板他们给请到这来么?直接划一块地方给他们不就行了。”王局长哭笑不得的回答到。

    对于土地资源的紧缺,王局长体会得最深刻。早些年,还没改革开放那会儿,首都的土地资源已经开始缺乏了。当年首钢,不也只有窝在石景山那边么?虽然那里也算是在首都,但实际上,离三环都还有好一段距离。

    首钢的总面积,不也就才一万二,不到一万三亩。他们都得靠边站,就更别说其他的企业了。周秘书长这一开口就是一万亩的土地,那还真是有点想当然了。

    王局长的话刚说完,周秘书长就对着刘东说到:“听听,你听听,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你这一开口就要一万亩土地,我们在这边上哪儿去给你找啊?你就算投资数额再大,也没戏。”

    “周秘书长,你这可不对了。我现在可是商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我的本分。我开价高了,你可以砍价嘛,有来有往才是正理。”看到周秘书长那鄙视的表情,刘东不慌不忙的说到。

    “商人,你这哪儿是商人啊,你这纯粹是在伤人嘛。一万亩土地,你还真敢要。还要连在一块儿的。这个还真没有,就是五千亩,我看也悬,刚才听王局长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不到哪里还有五千亩连着的闲置土地。就是红星纺织厂这边,总面积也就才五千亩多一点,闲置面积差一点三千亩。你说说,我去哪儿给你弄这地去?”周秘书长头疼的对刘东说到。

    王局长是周秘书长招来的,刚才他没听到刘东和周秘书长之间的对话,对于刘东忽然要一万亩土地,那是相当好奇的。于是王局长开口问到:“刘东,刘大老板,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不是说外资要建厂才需要土地么,怎么你也想起来要土地了?难道刘老板你也准备建厂?”

    “我倒没有建厂的意思,但是我却要弄个研究所。所以,也需要一些土地,当然是越多越好。我好歹是赚了点外汇,怎么的也要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嘛。所以,我刚才就和周秘书长说,要点土地,谁知道京城的土地那么紧张,连一万亩都弄不齐。”刘东叹气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王局长也开口附和到:“谁说不是呢。本来这京城地儿还算宽敞,但架不住人多啊。好几百万人口,哪里还能有多余的地儿啊。刘二你想要弄一万亩地,那绝对不可能,就算是五千亩,现在也没那么大一块的闲置土地。这红星纺织厂,就算是西城区最大的一块了。其他的地方,还不如这个呢。现在你介绍的那个外资还不想要这地,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王局长的话算是给刘东透了个底,要是想弄大点的面积,别的地方没有,安排不了,就只有这个红星纺织厂才刚刚好。要是你刘二拉过来的外资还不满意,那大的地皮是绝对没有第二个的。

    王局长这话,算是实话,刘东也明白,要想再找其他的大地方,还真不好找。但这红星纺织厂的地皮,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这两年看不出来,要过两年,京城的地价涨上来了。刘东他们拿的地皮可就烫手了,到时候红星纺织厂要和自己打官司,那就郁闷了。

    毕竟,这地皮是红星纺织厂看在土资局的面子上才让出来的。并且由于相关政策,这个土地还不用收转让费。这就为以后埋下了隐患,要是到时候红星纺织厂要在这上面闹,那可就头疼了。就算是外资,也要搞得灰头土脸。刘东回国不是为了抢夺别人的财富,而是为了打造一个基地。犯不着为这点他还看不上眼的钱而留下任何隐患。

    所以,如果不把红星纺织厂的事情搞明白,刘东是绝对不会接手这个注定会留下隐患的东西。如果实在在三环以内弄不到地皮,那也就只有向还没影子的四环走了。

    就在刘东和周秘书长一行人说话的同时,他们的脚步也没有闲着,沿着一条大路,来到了那个红星纺织厂。由于刘东他们面子大,陪同的领导级别也比较高,所以,还没到纺织厂的门口,就看见那大门前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一堆人在那纺织厂的门口围着,显然是来欢迎刘东他们的。

    作为这一行人里面的最高领导,周秘书长当仁不让的走在了第一位,当然,樊以君这个外资的总经理,也是有资格和周秘书长走一起的。刘东不爱凑那个热闹,就老老实实的在一群人中待着,即不显眼,也不冒格。要是不认识的人,绝对会认为他是陪同的工作人员。

    看到周秘书长打头走了过来,那个站在最前面的,明显是厂里高层的中年男子,上前两步,紧紧的握住周秘书长的手,满脸堆笑的说到:“欢迎欢迎,没想到今天周秘书长您亲自到了。我代表红星纺织厂的全体职工,对周秘书长的视察表示欢迎。”

    “不敢当,郝厂长。我今天可不是主角,我是陪同外资企业来看地皮的,你可不能搞混淆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樊以君先生。樊先生,这位是红星纺织厂的厂委书记郝仁同志。”周秘书长介绍到。

    听到周秘书长的介绍,郝仁又把双手递向了樊以君,大声说到:“欢迎樊总经理来华投资,我代表红星纺织厂的全体职工,对你表示热烈的欢迎。来,里面请,先去我们厂里面坐坐,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要互相多走动啊。”

    第六十三章土地置换概念

    更新时间:20121002

    郝仁的热情把樊以君弄得有些莫明其妙,他是来干什么的,难道这个叫做郝仁的负责人难道会不知道?抢了他的地皮,他居然还会这么热情,实在让在香港长大的樊以君搞不明白。

    难道这个郝仁,还真就是好人?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现代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要真是这样,樊以君还真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但樊以君也不是三岁小娃娃,郝仁的这幅表情,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他可不能随便就下定义。

    虽然不明白这郝仁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刘东他们一行人依旧跟在了郝仁的身后,毕竟,这红星纺织厂是郝仁的地盘,要不给他面子,多多少少有些影响。再说了,周秘书长他们都和郝仁在一起,刘东这些人不跟着,谁去陪刘东他们看地皮啊?

    就在一群欢迎的人群中,刘东一行人走进了红星棉纺厂。

    等到了红星纺织厂郝仁的办公室里面,刘东才发现,这个红星纺织厂的日子,好像也不那么好过。因为郝仁的办公室虽然大,但这办公室里面的摆设却极为陈旧,那些椅子,上面的漆都掉了。就是郝仁的办公桌,也不是后世那种上好的红木大方桌,而是漆都快掉完的老旧桌子。

    大家入座后,郝仁指挥着工作人员,给大家倒上茶水,才对着周秘书长说到:“周秘书长,条件艰苦,还望海涵啊。现在厂子里面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也就只有将就一下,招待不周,招待不周啊。”

    周秘书长好似知道郝仁有什么困难一样,还没等郝仁把下句讲出来,周秘书长就抢先说到:“有困难嘛,那是正常的,大家都有困难,也不仅仅是你们红星纺织厂一家的事情。但是,你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克服这个困难,你们未必没有光明的未来嘛。”

    听到周秘书长这官样的话语,郝仁叹了一口气,说到:“哎,说是这样说,但做起来难啊。周秘书长你也是知道的,我们这个厂子,机械老化问题严重,产品也没有多少优势。而且我们是供应本地市场。这几年来,京城的变化那么大,好多人都不喜欢我们厂子里面做出来的东西。要说那个样式是差了点,但是质量绝对好啊,你看看我这一身衣服,还是当年我进厂的时候分配的,到现在不都还穿着的么?就这质量,凭啥卖不出去啊。”

    郝仁一边说着,为了证明他的衣服质量确实好,还把衣服的一角捞了起来,双手用力的撕扯了两下。衣服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说明郝仁的确没有说谎。

    看到郝仁这又把话题带偏了,周秘书长咳嗽了两声。说到:“老郝啊,你们的难处我们是知道的。这样吧,等到樊先生他们的事情定下来后,我们政府会给你们拨一笔款子,到时候,你们利用这笔款子,来搞搞创新。说不定你们红星纺织厂又活了呢?要知道,现在的东西,一般都不愁卖的。”

    听到有款子下来,郝仁的眼前一亮,但没过一会儿,又黯淡了下去,没精打采的说到:“周秘书长,这款子是好东西,但是,我们厂子的情况你也了解,不仅仅是款子到位就能有个好出路。我和张毅合计过,我们厂的产品主要是生产线有问题,还有服装的设计思路有问题。这两个问题才是重心啊。”

    “不是说了给你们一笔款子么,到时候你们换机器啊。”周秘书长有些不耐烦的说到。

    听到周秘书长这话,郝仁愣了一下,然后才没好气的说到:“周秘书长,你这玩笑可就开大了。我们厂虽然不大,但也有好几千人。这么个厂子,要换设备,你觉得拨的那点款子能够么?我们现在连工资发放都困难,一笔款子哪能把这些事儿都给办了?”

    这个时候,刘东插嘴说到:“郝书记,你说你们这个大个厂子,连工资都发不起,是不是有点过了?现在你们的东西还会愁卖么?”

    刘东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说这类国企什么时候最好过,那就要数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这个阶段。由于刚刚改革开放,社会上的物资不用再凭票购买,那些才挣到钱的人们,消费热情那是相当强劲的。这年月,刘东还真不知道,有哪个国营厂子是因为东西卖不出去而困难得连工资都发不上。

    要是郝书记没乱说,他们这厂里的东西质量没问题,那应该是能销售得出去的啊。这年月,钱不就是为了买物资的么?红星纺织厂的东西又没有质量问题,那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

    郝书记原本是对着周秘书长发难的,没想到刘东却跳出来提问。虽然不知道刘东到底是什么背景,但能跟在这一群人后面,还敢主动发问,想来也不是路人甲,于是郝书记开始解释到。

    “要说在其他地方,东西做出来了,是没有卖不出去的道理。但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是首都。本来那些个老京城人就比较挑,外来的人也不好对付。我们厂里的东西虽然没有质量问题。但是由于设备跟不上,也没有什么好的设计师。弄出来的东西那些人说不好看,再加上我们国营的东西,又没有定价权,服装价格稍微贵了些。结果,大多数人都不买,产品越积越多,越多越做,堆积起来,钱都堆在那些衣服上了,哪里还有钱来发工资?”

    郝书记这话,说的就是现在的国企行情。别看现在国企很吃香,但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很快就会被那些乡镇企业吞噬掉市场,结果就破产倒闭。只不过郝书记他们遇到的情况,有些提前了。

    而且,像他们这类国营厂子,比起乡镇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生产成本过高,而且自己没有定价权。本来这些问题至少得要好几年后才会爆发出来。

    但红星纺织厂比较点背,他们的产品是给首都人民服务的。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首都人民见多识广,对于那些落伍的东西有些看不上眼,这就导致了红星纺织厂的悲剧发生。

    虽然刘东才接触这个郝书记没多久,但是从郝仁的一言一行来看,他比起后世有些国营厂的厂委书记来,要好很多。至少他知道厂子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还在积极的争取救回厂子,而不是暗地里把厂子给掏空,算是一个真正的好书记。

    但是这个好书记如果没有外力的因素,确实很难改变红星纺织厂的现状。最后破产倒闭,就是唯一的出路。

    难得遇到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厂委书记,刘东不由得起了指点的心思,开口对着郝书记说到:“郝书记,按你这么说,要是你们厂子有着足够的资金,就能够起死回生?”

    听到刘东这话,郝书记想也不想的就回答到:“那当然,我和厂长合计的时候,就觉得,厂长里面主要就是没有那么大一笔资金来改变。如果有资金改变,那厂子就能活过来。”

    “那郝书记你有没有想过,你们其实不差钱?而且还很富有呢?”刘东说到。

    郝书记听到刘东这话,愣了,想了半天没有想到,现在穷得快要发不起工资的厂子,哪里会很富裕?于是,有些狐疑的看着刘东,希望刘东给他一个答案。

    看到郝书记那眼神,刘东很认真的说到:“郝书记,难道你不觉得?你们这个厂子的地皮很值钱么?如果把这地皮给卖掉,那你们厂子哪里会差钱?”

    “卖地皮?这玩意也能卖?拉倒吧,这玩意不能吃也不能喝。除了建厂房能干嘛?就算卖了,能值几个钱。我们这三千亩的闲置土地,能换回来多少?买机器都不够。”听到刘东说卖地皮,郝书记的兴趣一下就下去了,没好气的说到。

    看到郝书记那表情,刘东就知道,郝书记虽然是个好书记,但对于土地的价值,根本就没有概念。要不然,也不会土资局说一下,他就放手。虽然也能得到一笔资金,但那毕竟不多。所以,郝书记才对卖地皮没什么兴趣。

    郝书记不感兴趣,不代表刘东不会继续说,他可是就准备在这个事情上把郝书记给拿下来,好好说说自己的土地置换概念。也给其他的国企提个醒,虽然不知道效果会如何,但刘东却要把土地的价值给传扬开来,以后国企破产,也少走一些弯路。

    “郝书记,你听说过土地置换这个概念么?”刘东问到。

    “土地置换,那是什么概念?我老郝没听说过。”属于老派人物的郝仁,对于这个目前在国内没有先例的东西,当然不了解。

    “土地置换这个行为,本来是政府行为。但是呢,我今天要说的土地置换,却是私人行为。郝书记,说白了把,就是我看上了你们厂的这块地皮,准备把他全买下来。而你们把地皮卖给我,就有了充足的资金,那样再买机器什么的东西,难道还会难么?”刘东道。

    “你们把这地皮买下来,那我们厂怎么办?不行,绝对不行。你这事儿不靠谱,简直就是在胡扯。周秘书长,这人怎么净扯淡,没一句靠谱的话呢?”听到刘东要把自己的厂地皮给全买了,郝书记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土地都没了,厂放哪里去?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第六十四章土地的价值

    更新时间:20121003

    听到郝书记的话,刘东哭笑不得。他要不是真想要这块土地,哪里用得着在郝书记这里墨迹?对于郝书记说的土地都卖了,去哪里开厂的话,刘东更觉得好笑。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郝书记不懂的变通,实在是这个年月,可能还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土地置换这种方法,按照正常的情况,起码要九十年代才会有人提出。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土地与土地,也是有不同的。

    就象这个位于三环以内的一大片土地。要是后世,只有脑袋被驴踢了的人,才会在这么高地价上建造一家纺织厂。随便开发个楼盘,亦或者是做成商业区,这大把的银子就能进帐,何必去做吃力又不讨好的实业?而且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业,这根本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但现在,大多数国人却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土地不拿来盖厂房,能拿来干嘛?种地?这地也不见得会肥沃到哪里去。所以,也怪不得郝书记说刘东在扯淡。脑子里面没有那个念想,当然不会觉得土地有多么的珍贵。

    别说郝书记了,就是土资局的那些人,现在明白土地就是金钱的道理的也可能没多少。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和郝书记随便就这么说一下,就弄来了三百亩的土地,而且以后要是扩建,完全可以把三千亩的土地全都弄去。这便宜,可是占得太大了。

    刘东不管他们之前有没有这个概念,但现在,他却要把这个概念给说出来。因为他看到郝书记和周秘书长那模样,就知道后世为什么那么多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协议,最后都签订了。那是因为,这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人,根本就没有把土地当成一回事儿,亦或者是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却偏偏要装作不知道。

    做为一个重生人士,刘东虽然见不得有多高尚,但有些事情,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做的,还是要做一下。尤其是现在那种卖厂房不算地皮价值的事情还几乎没有的时候,刘东要首先这么做了,并不会触动那些庞大的利益团体。对于自己也没有什么危害性,还会引起高层的注意,知道刘东是个厚道人,不爱占国家的便宜,对于刘东的正面形象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有这么多好处的情况下,刘东就开始说到:“郝书记,可能你还不知道我的身份,这是我的名片,你看一下就知道了。我没有必要和你开玩笑,如果我不是真正看上了你们厂的这块地皮,我是不会和你说这些话的。”

    刘东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郝书记。名片这玩意,对于郝书记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作为国营厂的书记,虽然手下也有好几千个人,但名片这东西,他还真没有。就算平时那些客户要联系方式。大多数时候,也是随便撕下一张纸片,然后再用钢笔写上个联系方式。

    这么正规的东西,郝书记还真没用过。尤其是刘东的名片,他可是花费了很大心思,不是用一般的纸张弄的名片,而是上好的翡翠。这个时候,翡翠的价格虽然也算不得低,但远远达不到后世那样的高度。

    正好刘东在香港的时候,弄到一块很大的紫水地的翡翠。本来是打算弄个佛像什么玩意的,但有一回看到香港的一个富豪,居然用水晶打造的名片,他一下就想到了自己的翡翠。

    既然有富豪用水晶打造名片,为什么自己就不能用翡翠来打造?正好自己有一块翡翠,与其做成佛像,还不如拿来弄成名片。虽然现在看起来,价值算不上多离谱。但等个十多年,那这翡翠的名片,可就是身份的象征了。比起什么黄金打造的名片来,用翡翠玉石打造的名片,可就不那么俗气了。而且还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让别人不敢小看。

    郝书记虽然在商业上的见识不是太广,但他的眼睛可是能认识好东西的。刘东那翡翠名片一上手,他就知道这玩意是真翡翠,而不是什么玻璃做的假货。能想出用翡翠来做名片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尤其是这翡翠质地还不错。这下,郝书记也得正眼看看刘东了。

    刚才刘东和他谈话的时候,用的是正宗的首都口音,之前还以为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但刘东的表现却不像。而且刘东说话的时候,周秘书长也没有打断,后面再听了刘东的话语,郝书记也搞不清刘东到底是干嘛的。

    现在正好刘东给了郝书记一张名片,郝书记也想知道刘东的底细。但看了刘东的名片后,郝书记虽然了解到了一点情况,但还是感觉很模糊,因为刘东的名片上仅仅只有三行字,第一行写着,刘东。第二行写着环亚国际集团。第三行,仅仅是一个电话号码,看那区号,就是首都的。

    这么一点信息,根本就分析不出多少情况。仅仅知道这个一直在和自己说话的人名字叫做什么。那个什么环亚国际集团,郝书记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再加上这么一个号码,郝书记那是真的搞不明白了。

    虽然他很少见到有人发名片,但不等于他没有接到过名片。刘东这名片明显和别人的不太一样,这不一样不仅仅表现在名片的做工材质上,也表现在那名片的模糊上,一般人的名片,好歹那个公司名字后面,会写上自己在公司里面的地位,譬如总经理、厂长、书记什么的。但刘东这个就写个公司的名称,职位是一个字都没有透露。

    所以,看了刘东名片的郝书记,对刘东的印象仅仅是这家伙是个讲究人,身份也不一般。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别的任何印象。郝书记的迷糊刘东当然明白,但他不想再多透露些东西,该给郝书记看的东西也都看了,自己的具体身份也不是他可以接触到的。

    反正对于郝书记来说,刘东只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就行了,其他的东西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郝书记,可能你不太了解土地的价值,对我说的把你们厂这片地皮给买下来,存在着很大的疑惑。觉得这个地皮不值钱,对么?”刘东认真的问到。

    “刘兄弟,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厂的这个地皮很值钱?那就算值钱,你也不能把地皮都弄去啊。你弄走地皮,我们厂子怎么办?你不可能叫我们厂子给搬到天上去吧?”郝书记有点想不通的问到。

    “说得好!郝书记,既然您这一问,那我就要解释一下土地置换的问题了。你们厂子,在哪里开都不影响你们的工作对吧?不会存在任何的问题吧?”刘东说到。

    “这倒是。我们厂只要有厂房,有机器,在哪里开都可以。”郝书记回答到。

    “那这样,我们在这三环以外的地方,给你们工厂再找一块地皮,然后把厂房建起来,弄好机器。你们能不能开工?”刘东继续问到。

    “那当然可以,可我就不明白了。这搬来搬去的对你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厂要在这,厂区是现成的,厂房也有,什么都齐全,搬走还要重新置办这些东西,那不是白白的浪费钱么?你们在三环以外弄块地皮,不是一样的么?”郝书记十分不解的问到。

    “这就是土地的价值。说白了,我对您这厂房什么的,真看不上眼。我能看上眼的,也就您这块地皮。您想想,这地皮是在三环以内的,现在看着好像没什么。但要过个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了,您觉得,这个地皮难道还会不升值?我现在看好的就是这土地未来的价值。这下您应该懂了吧?就像郝书记你要弄新的机器来换代产品,现在弄机器是要钱的,但如果把机器弄回来了,您就可以赚钱。都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一个是投资实业,而我仅仅是投资地皮。”刘东开口说到。

    话到了这里,就算郝书记再不明白这地皮到底有多值钱,但也知道刘东是真心实意想要拿下这块地皮。而且,刘东还说了这地皮可以卖给他,让郝书记他们另外找地方把工厂给弄出来。

    说实话,郝书记是心动了。因为刘东说这地皮值钱,真想买下来,那再怎么说也得给个几百万吧?以刘东这气势来说,几百万才能算得上值钱。

    他郝书记不需要多了,三百?(: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