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那他们主事的人叫做什么?”刘东很感兴趣的问到。对于这么个意料之外的角色,他还是相当好奇的。能在这个年月就想到造汽车,可不是一般的魄力。一汽不都还在和大众合作么?他们都还要学习经验,更何况是这样的手工作坊?
“仰承,他们的领头人叫仰承。我是听他们这样说的,反正大概就是叫这么个名字。”吴一平想了一会儿说到。
仰承?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啊!刘东听到这个名字后,就觉得这个家伙在前世绝对不是小人物,应该很有名气。要不然,他不会有这样熟悉的感觉。
仰承,汽车。汽车,仰承?这两个词语关联在一起后,刘东一下就想起这主是谁了。第一个在美帝上市的华夏国企概念股,后面又引进宝马生产线。可谓是改革开放后,资产操作的行家,以后华夏十大风云人物。
这么一个人物,居然现在就开始想要造汽车了。刘东吃惊不小,他还以为仰承这个家伙,是九十年代和汽车厂合作后才想弄汽车,没想到现在他就有这样的想法了。
对于这个人,刘东说不上欣赏,也说不上反对。他的确有个汽车梦,也的确是在为自己的汽车事业做贡献。但他却把实业和金融概念搞混淆了,一味的追求金融性,而忽略了实业是如何做的。所以,他最后还是悲剧了。
这么一个后世的风云人物求到自己的头上来,刘东一时间也想不到该如何处理。虽然他现在只是个小人物,但不安份的小人物注定会有自己的舞台。本来和自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现在和环亚特钢搭上关系,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最后,刘东还是决定,顺其自然。他要是有钱买自己的钢材,那就卖。单纯的买卖关系,想必也没有什么牵连。
于是,刘东对着吴一平说到:“他想要弄汽车就等他去弄,反正我们就卖钢材,其他的与我们无关。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吴一平说到。
“那我们就准备开炉,希望能够一炮而红。做出最好的钢材来,别浪费了我们的期望。”刘东道。
说完,刘东就顺着吴一平的指引,走向了准备好的高台。他等会儿就得在高台上,等着第一炉钢出炉。
上午九点整,由吴一平这个环亚特钢的总经理下令,开始炼钢。
随着吴一平的一声命令,早以准备好的工人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做起了自己的工作。由于用的是苏联人的技术,所以新的设备采用的是转炉炼钢,而不是日本人的电炉炼钢。虽然电炉炼钢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处,但产量小,用电大,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华夏这样一向比较缺电的国家来说,用转炉比起用电炉来,更为划算。
最重要的是,由于采用的是苏联的先进技术,即便是用转炉,依旧比日本人卖到华夏的二流技术要好很多,而且产量大。有这样好的条件,刘东又怎么会去用电炉。
由于之前就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现在这第一炉钢表演性质就很浓烈。所以,不但速度快,而且产量不小,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第一炉钢就新鲜出炉了。
看到火红的钢板炼了出来,在岗位上的师傅们一阵欢呼。尤其是那些奋进厂的老人们,看着那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做出来的钢,都激动得自言自语:“出炉了,奋进厂又开始炼钢了!”
而在高台上的刘东看到第一炉钢顺利出炉后,算是松了一口大气。接下来,只要经过检验,证明这出炉的钢达到标准。那么,环亚特钢就算是正式开始生产了。想着这钢材在国内的紧缺,只要证明这批钢合格,那一炮而红就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就在刘东焦急的等待中,环亚特钢的特聘总工程师,吴亚明老先生,出现在刘东的面前,他拿着一叠资料,看起来比刘东还要激动。
等走到刘东面前的时候,吴亚明激动的握住了刘东的双手,说到:“成功了,成功了。我们的产品经过检验,完全符合原定标准,并且还有少许提高。这个水平,那两个国内的厂是绝对比不了的。我们的产品是好样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一炮而红
更新时间:20121121
刘东明白吴老先生那话里的意思,比那两家厂生产出来的钢板好,那就说明了这炉钢是非常的完美。国内这项技术,他只授权了两个钢铁厂,而这两个钢铁厂拿到这份授权后,已经生产了三四年。
就这样娴熟的技艺,却被他现在轻松超越。难怪吴老那么激动,这样的荣誉要说出去,厂里的钢材绝对剩不了,他们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而且还是大家抢着要。
对于这样的结果,刘东并没有感到有多么的意外。首先,自己的设备,就不是国内那两家企业所能比拟的。他们的设备再好,能比自己这苏联原装设备还好。能让列夫捷特开价八十万美元,这些装备的实际价值根本就不用说。
其次,这个耐磨钢的技术,可是刘东给出去的。虽然当时刘东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做钢铁这一行,但是有些东西依旧保留了。就比如生产的技巧问题,这些东西并不属于技术范畴之内,没有这些技巧并不会让这耐磨钢生产不出来。
所以,当初刘东压根就没有想过把这些小技巧也交出去。但现在既然自家的钢铁厂要炼这种耐磨钢,自然不能小气。所以,早在设备调试的时候,刘东就给吴老说过炼钢需要注意的一些小技巧。才生产三四年的技巧,能比刘东二十多年的技巧更高明?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刘东的钢铁厂弄出来的钢铁,比那两家钢铁厂的钢铁更为良好,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第一炉钢,明显是有表演性质。什么东西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而且炼钢的前期工作是早就做好了的。这样的条件要是到了量产,肯定是达不到。所以,三个方面来看,那两家钢铁厂输得不冤枉。要是环亚特钢在以后的生产过程当中,有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稳定率,那这样的钢材,就算是放到国际上,也有很多人抢着要。
刘东明白,但吴老的心情他也需要理解,所以刘东说到:“吴老,这可全都是你的功劳啊。所以,您来我们这,算是来对地方了。以后啊,我们还要炼更多的特种钢出来。而且种类也不能单一,而这些,就要靠吴老你了。”
对于吴老,刘东是相当的尊敬。这位老人家,可不是冲着刘东的高薪来的,虽然刘东给他的薪水相当不低,但能把吴老请来,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别看吴一平和吴老同姓,但就吴一平,隔着吴老的成就,那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吴亚明吴老,现在也有六十七岁高龄了。作为以前铁都钢铁的总工程师,吴老在华夏钢铁界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的几本书,作为高级教材,在大学当中供人学习。
虽然人退休了,但他在铁都钢铁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来刘东的环亚特钢,不过是他对环亚特钢好奇。因为刘东打出的口号就是,只炼特钢,不炼粗钢。
这样的口号,在现在,可是没有多少人敢喊出来,而实际做的,仅仅就刘东这家才开张的环亚特钢。不是大家不想全炼特种钢铁,实在是你不炼粗钢,那多余的人员如何安置?再说了,全炼特钢,你也得有那个技术实力才行。这个东西,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达到标准的。
所以,最开始吴老是本着好奇心来到环亚特钢的。他是真想见识一下,一家全炼特种钢的中型钢铁企业,是如何生产的。他们有那么多技术储备么?他们的设备可靠么?他们的技术人员能够达到要求么?
但到了环亚特钢后,吴老就再也离不开了。看到那先进的苏联货,他对设备这一关没有丝毫的疑问了。有了这么多好设备,硬件条件足够过关。而听到这家私人企业的真正老板就是才成立不久的特种钢特技术联盟的发起人后,他对于技术储备的疑问也消失了。再后面,看到刘东从各大钢铁厂里面挖来那么多年富力强的骨干技工后,最后一个疑问也没有了。
不但如此,看到要技术有技术,要硬件有硬件,要人才也有人才的环亚特钢后,吴老是自告奋勇,要当环亚特钢的总工程师。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刘东哪里会反对。正好吴老现在也退休了,算不上是挖铁都钢铁的墙角,所以,一份任命书下来,吴老就被刘东任命为环亚特钢的总工程师,年薪十万。
要知道,吴老在铁都钢铁的时候,什么福利都加上,他一个月的工资一千多块钱。一年下来,加上所有奖金,吴老的收入大概能有一万五人民币左右。这样的工资,在这个年月绝对是非常高的,别人还在为了一个万元户的名头报道的时候,吴老一年的工资就能让他成为万元户,而且还有很大富余。
即便是退休了,吴老的退休工资依旧不低,再加上稿费什么的,生活绝对很滋润。而现在刘东为了聘请吴老,直接就开价十万人民币。而之前他想的却是,十万美元的年薪。这样的条件对于吴老来说,那也是很低的。要到了国外,以吴老的资历,年薪百万美元那绝对非常轻松。
但吴老知道刘东要支付他美元的时候,并没有答应,甚至十万的年薪,吴老都想不答应的。他来刘东工厂,只是为了发挥余热,看看国内的钢铁厂是如何走向摆脱低端产品困扰的。要不是刘东软磨硬泡,十万的年薪吴老根本就不会答应。
所以,从这点就能看出,吴老绝对是那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物,值得所有人膜拜。
听到刘东的赞美,吴老却不答应:“你小子就知道给我灌迷魂汤,这个耐磨钢我以前都没做过,哪里能对这炉钢指手画脚?这耐磨钢成功了,只能是你们的事情。弄出这个东西,也算是给我出了一口气,我还没退休的时候,去那两个钢铁厂,学习学习,他们把这钢的技术宝贝得什么一样,只给我看现成的成品,就怕我偷学了一样。现在好了,咱们厂也能做这个,而且比他们做得还好,下次遇到那几个老家伙,非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
说完,也不待刘东答话,拿着手里的资料就往回走。他刚才出来就是为了给刘东报喜的,现在正事儿也说完了,当然得回到厂房里面去,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他的指挥。总工程师的头衔,不是白给的。
吴老的报告,坐在高台上面的其他人也都听到了,有祝贺的,也有酸溜溜嫉妒的,还有羡慕得流口水的。能来参加环亚特钢开炉典礼的,除了本地的官员之外,基本上都是和钢铁行业有关的人。
祝贺的那类人,很显然是想要从刘东的手里买产品的。毕竟,这玩意现在还是稀缺资源,尤其是环亚特钢做出来的这种耐磨钢,现如今能在国内生产的,除了两家特大型的钢铁企业之外,就只有刘东这个中型的环亚特钢。和刘东打好关系,那以后提货也有个由头。
至于酸溜溜嫉妒的,那肯定是本地钢铁行业的人。铁都能叫铁都,那是因为本地的铁矿石资源丰富。资源丰富了,做这一行生意的人肯定也就多了,原本规划到这里的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就不少,而且头上还有一个巨无霸顶着。虽然是国企,但也要讲究效益,现在是经济挂帅,你的厂要是没有单子,厂里的人饿肚子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来大家都不好过,也没有个攀比的对象,就连铁都钢铁效益都不好,大家都是苦哈哈,也就不攀比。哪里想到刘东这个突然窜出来的家伙,手笔不是一般的大,十个钢铁厂都给他吞了,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刘东厂子里面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能赚钱,但他们却沾不上光,别人吃肉,他们连汤都喝不着,哪里会不羡慕嫉妒恨?没直接用眼光把刘东杀死,都算是刘东皮厚,顶住了压力。
至于羡慕的,那就纯粹是过来看热闹的人,特种钢可是紧俏货,而且环亚特钢的特种钢,还是紧俏货当中的紧俏货,全国那么大,之前仅仅只有两家企业能生产,现在虽然多了刘东一家,但一个中型的钢铁厂,一年能有多少产量?哪里能满足早已饥渴很久的市场?眼看着那钞票就要源源不断的进入刘东的口袋,哪里能不羡慕?
可以说,当吴老说出第一炉钢指标合格,并且还小小的比其他两家生产的钢铁质量好后,刘东的环亚特钢,算是真正的一炮而红了。
相信等会儿散场后,那些人肯定会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广而告之,而且由于钢铁领域的特殊性,这样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就会流传得很广。到时候,有需要的人肯定会来找刘东,挥舞着钞票在厂门口提货。这样的紧俏物资,那一向都是手快有、手慢无。
而那些前来观礼的领导们,也在和刘东一起剪彩后,急急忙忙的走了。虽然他们和这特种钢没有什么瓜葛,但人总得有朋友吧?万一这个消息对于朋友有用,那也得赶快。紧俏的物资,总是会有他的价值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细节问题
更新时间:20121122
第一炉特种钢的出炉,意味着刘东的环亚特钢开始走向征程。对于一心想要在实业立足的刘东来说,无疑是踏上了一大步。虽然他早在几年前就有了一家刀具厂,而且销路还不错,一年的营业额能达到上千万人民币。
但是,刀具厂的原料并不是刘东自家货,而是委托首钢代为炼制的,为此,刘东还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刀具厂在刘东的心中,仅仅是一个来料加工的地方,虽然这个来料加工到目前为止,国内仅仅只有刘东的刀具厂能生产,显示出了极强的科技实力,但依旧不能让刘东满意。
而钢铁厂,才是刘东最为看重的东西。有了自己的钢铁厂,之前不方便弄出来的配方现在就可以完全放手做,而不用怕其他麻烦。而且,钢铁厂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产业,可以支持的东西有很多。
就比如说刘东的机械厂,以后那些钢铁的原料,就完全可以靠自主生产,而不用再和其他的钢铁厂签订一些条约。这样,不论是成本上,还是保密上,都对刘东的公司有着巨大的好处。要不然,刘东干嘛非要那么折腾,又是去各大钢铁企业挖墙角,又是去苏联捞设备,还要接下十家饿得半死,就等着倒闭的钢铁厂。他又不是慈善家,没有足以让他心动的利益,又怎么能够做出这些事情来。
第二天,刘东又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能出席这次会议的人,仅仅只有他、吴一平、吴亚明、还有陈洁。现在陈洁作为刘东的专职秘书,刘东到哪里,陈洁就必定到哪里。
看到就这么四个人,刘东开始询问起钢铁厂真正的实力来。在外界,对于自己的钢铁厂,肯定是能怎么夸耀就怎么夸耀。但自己人坐在一起,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他们是必定要知道钢铁厂实际存在的一些困难,要不然,画出再宏伟的蓝图,也根本实现不了。
刘东第一个问的就是吴老,虽然吴老来公司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钢铁这个行业当中打拼了一辈子的吴老,想要很快的摸清情况,那根本就是没有一点困难。
“吴老,我想请问一下,现在我们的钢铁厂实际上还有什么问题。这个事情是必须要搞清楚的,要不然,我们就算计划再好,也会出现问题。”
听到刘东问到自己,吴老也不客气,直接说到:“我来到公司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大致已经摸清楚了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出现,但一些小问题还是不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师傅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公司的机械。”
吴老抬了一下自己的眼镜,继续说到:“虽然我们的第一炉钢是顺利出炉了,但是,不要忘了,这第一炉钢铁基本上就是表演性质的,虽然看上去做得很好。但即便是最熟悉这个机械的员工,在操作的时候也很不熟练,除了那些苏联来的专家,我们的人对于这样好的机械,明显有一种畏惧感。”
“畏惧感?他们怕什么?”刘东奇怪道。
“怕什么?怕把这些机械弄坏了。虽然大家都是老钢铁了,但是这样先进的设备,还真没有用过,就怕一个不注意,就碰到设备的哪里,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他们要想半天才敢做下一步的动作。其实别说他们,就连我,这么好的设备也没有弄过。这些设备,要是国家弄回来的,那基本上都会是放到研究院去,而不是拿来实际生产。老板你倒是大方,但大家怕啊。如果不克服这样的障碍,那么实际产量上,绝对会出问题。别看设备先进,而且技术也不差,但有了这样的畏惧感,到最后可能刚好能和国内那些中型钢厂产量打个平手。”吴老叹息到。
本来还对钢厂有着巨大期望的刘东,听到吴老这个话后,眉头一下就皱了起来。他还真没有想到,设备太好了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但这样的事情的确很可能发生,刘东可知道,现在国内的那些企业,效益不好的厂子用的那些机械,年代久远得比他老爸的年龄还大。
有些厂子,就连三四十年代伪满洲的那些设备,都还当成宝贝。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虽然这些老爷爷机械很让人头疼,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钱买新设备的捞工厂,只要设备还能用,那就等于工厂还能开动,创造价值。
而他们还能用的标准,就是只要机械还能够动,那就是可以用,即便是有着散架的风险,只要一天还没散架,那都还得用。相比起那些爷爷机器,刘东这一水儿的先进苏联货,的确就像瓷娃娃一样金贵。
在目前国内对外的企业当中,能够用上这样机械的工厂,根本就没有,就算那些特大型钢铁厂,用的机械就算是国外进口的,那也必定是离最先进的机械要隔着一代的差距。哪里能像刘东这样,不但没有隔代,还是最先进的,而且还是原装货,这样的待遇,是足以让任何的人眼红的。
想当初这些机械才从苏联那边弄过来的时候,就连中科院都在眼馋,不但中科院,就是军方也很眼红,要不是他们出不起价钱,再加上刘东又保证供应新型特种钢,说不定这批机械就被上面给征用了。
虽然下面的人肯定不会知道这些秘密,但机器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再加上苏联来的专家团师傅们,哪里还会不明白,这些机械就算是在苏联,也是顶尖的好东西。
这批机械有了这么好的背景,那些工人又怎么敢像对待一般机械那样对待这批苏联先进设备?有畏惧感,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苏联机械代表的就是结实,就算真想要搞破坏,把这些机械弄坏,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耐不住这些机械金贵,他们不自觉都会小心翼翼。
知道这个事情,刘东就得把他解决。他把好设备弄回来,不就是为了产量么?要是怕弄坏机械而变得畏首畏尾,那产量怎么上来。比起这些老一代工业人,刘东这样新一代的工业人,对于机械的感情就没有那么深厚。
后世,华夏成了世界工厂,什么机械没有,就算是那些比较敏感的机械设备,只要在外面不露面,一样的也还有些。在加上后世科技发展,很多原本根本就没有的机械,也变成了白菜,所以,那个时候的工业人,就算爱惜机械,也不会像现在的人这样宝贝,在他们的心中,产量更加重要。
而刘东虽然在现在这个时代也待了好几年,但是后世的一些理念,还是时不时的钻了出来。所以,他对于机械并不会像现在这些工业人那样宝贝。再说了,这些所谓的宝贵机械,他弄过来的时候也很轻易的到手,这样的情况下,他当然不会感受到机械的宝贵程度。
所以,当吴老提出这个问题后,刘东就对着吴老说到:“吴老,这个事情就要你亲自来做工作了。这些机器,弄来就是为了生产产品,而不是娇小姐,不是宝贝疙瘩。我要的是产量,如果产量提高不上去,那我干嘛弄这么好的机械回来?机械嘛,他的价值不在于本身,而在于他能创造多少价值。所以,只要不是故意要毁坏机械,这该用还得用,不能背包袱。要是以后机械出了问题,只要不是故意,或者懈怠造成机械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
有了刘东这句话,吴老点头说到:“既然老板你都不怕,那下面的人当然也不能怕。你放心,只要工人们没有畏惧感,依靠这么先进的设备,我们的产量绝对会比其他所有的中型钢铁厂高。”
听了吴老的保证,刘东又问到:“那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问题没有?”
“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关于工人的磨合,还有规章制度,这些东西,下面的人都可以搞好。我们的一期工程,争取在一年内,也就是今年,就全部弄好。到时候,只要有充足的原料,那么我们的年产量最高能达到两百万吨,而且全都是特种钢。这样的产量,足以缓解国内特种钢缺乏的问题。”说到这,吴老一脸兴奋。
两百万吨的产量,要是放到后世,可能一个小型的钢铁厂就能够完成。但是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后期,一个年产量达到两百万吨的特种钢铁厂,在国内绝对是一颗闪耀的新星。
也不怪吴老兴奋,就算是刘东听到有这么高的产量,他都觉得热血沸腾。去年全国的特种钢产量为一千万吨左右,而自己环亚特钢一期工程完成,就能有两百万吨的产量,基本上就相当于全国特种钢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还是一个中型钢铁厂的产量,要是四期工程全都完工,那么环亚特钢在华夏的钢铁行业当中,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到这里,刘东哪里能不兴奋?
第一百四十八章忽然醒悟
更新时间:20121122
别说在现在,就算在后世,一个年产量在两百万吨左右的特种钢铁厂,在省内都算是大企业。有了这么一个钢铁厂在自己手里,那绝对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
虽然现在钢铁价格并不高,即便是特种钢,也卖不起暴利的价格。尤其是国内现在钢铁价格,依旧没有放归到钢铁企业,还是在部委定价,看起来是很亏本。但从长远利益上来看,如果刘东的钢铁在国内打响了名气,以后想到特种钢,就想到环亚特钢,那么,刘东就算是成功了。
上级部门不可能永远把持着定价权,这个权利早晚是要下放,而且距离这个下放的时间并不会太长。那么暂时忍一忍,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环亚特钢现在的实力,虽然总体上和那些巨无霸企业比不了,但论到尖端技术,国内的那些钢铁企业,就算是特大型的钢铁企业,在环亚特钢面前,依旧没有任何的优势。
有了这么个高的起点,难道还怕比不了那些特大型企业?而且这还仅仅是一期工程,等到二期工程做完,三家中型钢铁厂合并成为一家钢铁厂,硬实力都能提到大型钢铁厂的范围之内。而且由于环亚特钢的软实力,只要进入到大型钢铁厂的范围之内,那么就能把大型钢铁厂甩得远远的,就算和特大型钢铁厂叫板,也有着一定的底气。
这样美好的前途,又怎么不会让大家精神振奋?当三期、四期工程全部落成,那么一个崭新的特大型钢铁厂就会屹立在华夏世界当中。只要产能跟得上,就算是占领国内一半的特种钢市场,也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没有行政干预,那么,其他特大型钢铁企业根本就不会是环亚特钢的对手。
细节性的问题都讨论完毕后,刘东就对着吴一平说到:“关于人员方面,我们还需要招收大批的工人,而这个,就需要你来努力了。虽然现在招人是划归总公司陈志豪来管理的,但他那边最低培训的也都是中层干部,而底层的员工,就需要你们自己来处理。我们一期的工人是足够了,但是还有二期、三期、四期,那样需要的人员实在太多了,如果你不尽快的准备好,到时候就会出问题。”
“老板你就放心吧,这个事情我们是很关注的。对于吸收更多的员工,其实地方政府也很支持,虽然我们是私人企业,但只要招收员工,地方政府就会大力支持。尤其是这边,你也知道,想要找活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们的福利待遇并不差,所以想要找底层的员工,并不困难。”吴一平说到。
虽然前一段时间因为骨干员工的问题,把吴一平弄得焦头烂额,最后还是刘东出面,才把这个事情办下来。但这并不代表环亚特钢招不到一般的人手,环亚特钢缺的,仅仅是骨干员工。而一般的岗位,那绝对是大量的人来争夺。
这片老工业区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没落了。重工业区的荣耀,已经缓缓的离开了这片土地。剩下的只有那些破旧的厂房,还有长满荒草的厂区。由于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区域,原本红火的工厂也没有了经济来源,那些老厂子的一般工人,现在的待遇的确不怎么样。
环亚特钢要招收这些人,真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且,现在这样的情况,还仅仅是个苗头,要等到九十年代,这里的境遇会更加艰难。后世,为什么会提出要振兴老工业区?就是因为这里已经破落得不成样子了。
国家的转型发展阶段,必定会有阵痛,这是一个沉重的无法回避的话题。刘东这个后来者,虽然知道这样的情况会发生,但是他的力量毕竟还很薄弱,虽然对于私人力量来讲,他已经是在成功的巅峰。但相对于华夏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他那一点资本,根本就不够看。
想到后世这块土地上那些纯朴的人们,受到的种种磨难,原本还很兴奋的刘东,情绪一下低落起来。
“地方政府支持,那就好。我们也要做出表率,一般的工人,那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招收吧。只要不影响到我们工厂的正常运作,也不影响到其他工厂的正常运作,那就招吧,最好是能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完成招收工作。”刘东缓缓的说到。
虽然这个命令,并不会帮助到太多的人。但对于现在产业不多的刘东来说,也就只有先这样了。他也是突然想到了关于这片老工业区的种种情况,后世那一幕幕的悲剧,虽然他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报道也是没少看。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悲凉。
钢铁厂就算办成特大型的钢铁厂,依旧不能够解决太多的问题。所以,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就必须要其他的产业来完成。
想到这,刘东赶紧对着陈洁说到:“你现在记一下,等有时间去调查一下,什么工厂需要的劳动人手比较多,也就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把现在钢铁厂的事情弄完后,你就去办这件事情,一定要认真调查。”
听到刘东忽然冒出这么一个命令,陈洁很疑惑,本来在谈钢铁厂的问题,怎么刘东又说起了题外话?但作为一个合格的秘书,陈洁没有问任何的问题,就把这个命令记录下来。
刘东现在可以说是在未雨绸缪,现在老工业区还没有到那么落魄的时候,虽然也很艰难,但并没有到绝境。他现在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准备局面的恶化。
以前的刘东,梦想是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王国,为了这个目的,他在金融业来回滚打,在苏联引进技术。当有了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后,刘东的实业发展得非常顺利,现在就连工业的基础,钢铁产业他也建立起来,可以算得上是阶段性的成功了。
但是,就在刚才,当他想到这片老工业区的时候,突然发现,他那所谓的工业王国,仅仅是一个空中楼阁。一个只顾自己的事业,而不懂得周边环境变化的人,是不可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在华夏古代就有一句话,那就是: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起多大的压力。刘东现在也能算是成功了,但他的成功带着偶然性,是绝对不可能有人能够复制这种成功的,除非那个人也是穿越而来。
偶然性的成功,就代表着根基不稳,一艘大船如果根基不稳,遇到大风暴就只有被摧毁这一条路。而刘东现在没有被摧毁的根本原因,那是因为刘家在上面顶着。
刘东没有根基,而刘家有根基。刘家的根基现在就是刘东的避风港,但是,这个避风港并不牢固,维系这个避风港的纽带是血缘关系,而不是刘东的企业有根基。就相当于原本只能承受一个人的船,现在承受了两个人的压力,而且其中一个人还在迅速膨胀,可想而知,这样的根基是多么的危险。
而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发生,刘东就要自己造船,再造出一艘能承担重量的船,这样才算是有自己的根基。
如果刘东没有想到老工业区的那些人,刘东就不可能想到船的问题,而如果刘东没有想到船的问题,那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相当于船已经承受不起重量了,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而那个时候才想造船,就晚了。
虽然刘东并不会从政,但是公司也需要业绩。这个业绩并不是说刘东公司需要赚多少钱,而是刘东的公司对社会有多大的价值,一个只想着赚钱的而从未想过回报社会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政府是不会允许这样的吸血鬼存在,不论是在华夏,还是在所谓自由和平的国外,每个企业都会要回报社会,才能赖以生存。
最直观的东西,就是那个企业的形象。如果一个企业的形象良好,那么他未来的道路绝对会很宽广,如果一个企业形象不好,那么他的道路就慢慢的变得狭窄,直到这个企业化为历史的尘埃。而企业形象,说到最本质的东西,其实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而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一个企业需要做到的业绩。如果没有做到这个业绩,那企业的根基就不会稳当,而根基不稳,只要有风浪,那立马就会垮掉。而在这个时候,就不会有人来想着帮你一把。
好在,刘东之前虽然没有想得这么深入,但他毕竟有这样的意识,他的第一桶金,虽然把技术卖给了外国人,但他并没有忘了国内,还无偿的授权了两家国内的钢铁企业技术资料,这个就是贡献。
而后来,他在国外赚钱了,也没有忘记在国内投资,为国家解决工业刀具的困难,这也是贡献。当他从苏联买来技术资料的时候,并没有想着独吞这些技术资料,而是拿出来共享,创立了特种钢特技术联盟,这还是贡献。
所以,刘东这一路走来,其实并没有忘记形象。这也是他能在国内拿下这么多钢铁企业最根本的原因,因为国家知道他的贡献。要是没有这些事情,刘东想在国内弄起钢铁厂,根本就不可能。在四九城,比他牛的红三代多了,但能达到他现在境界的,却一个都没有,这就是那些人贡献不足的原因。
之前是朦朦胧胧,而现在刘东想起了老工业区的那些人后,算是把这个底线看得更加清晰了。而看清楚这个底线后,刘东的思想也有了本质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于他公司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一百四十九章大众来客
更新时间:20121123
一个公司的定位,会关系到公司以后发展的规模。而刘东现在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无疑是让公司以后发展的道路更加平坦。由于他忽然想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感这个高深的东西,所以不免就在铁都多待了两天。
关于以后环亚特钢发展问题,还有会见一些铁都当地的领导干部,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在铁都待了小半个月。本来这没多大的问题,毕竟环亚特钢是他的企业,下企业调研,也不是不可以。
可还没等他把环亚特钢的事情解决好,大众公司的高层居然组团来到了铁都,为的就是刘东。要说这样关于集团的事务,一般不是由下属的企业来谈判的,而是交由总公司处理,也就是环亚国际。
但大老板一直都在铁都,弄得大众就算想要谈判,也没人能做得了主,由于他们迫切希望,正好刘东现在还在环亚特钢,所以,他们干脆就来到了铁都,打算和刘东面对面的谈一些合作上的事情。
要说刘东和大众公司的合作,还要追溯到几年前,刘东挖掘第一桶金的时候,那年月的刘东,无疑是非常幸福的。虽然小日本没被他砍下多少肉来,但大众这个冤大头,却结结实实的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四千五百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足比北美区域多出了一千万美金,当时大众算是心头滴血。
但这几年来看,大众并没有亏本。由于当时路易斯坚定的拿下了这项技术,大众的高端车现在在欧洲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奥迪这个原本被毁掉的品牌,现在在欧洲高端车品牌当中,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小。
众所周知,高端车是暴利产品,由于奥迪的成功,大众现在的资金也变得充裕了许多。而且这两年在大中华区桑塔纳的成功下线,让大众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巨大市场当中的活力。就算他们加班加点生产,订单依旧能排到几个月以后,而且这个趋势在这两年尤为明显。
作为第一个在华夏大陆吃螃蟹的外资汽车企业,大众靠着来自华夏的利润,近两年财务报告非常喜人。所以,对于大中华区就更加重视。而大众重视的结果,就是想让自己的高端车品牌奥迪,进入到华夏这个庞大的市场。
虽然桑塔纳在华夏卖的价格非常高,但在大众的眼里,这个在华夏的高价格,要换到欧洲去,那依旧只能是低端价格。为了获取更加庞大的利润,奥迪这个品牌,就不能不进入到华夏这个区域,相比起桑塔纳来,奥迪能得到的利润,显然更为丰厚。
虽然至今仍有一些董事对于华夏是否能够消化奥迪这样的高端车表示忧虑,但是在华夏待了那么多年的大众大中华区经理,却明确的表示。虽然华夏现在大部分人依旧买不起汽车,甚至于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并不代表华夏的消费潜力低。
华夏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注定了即便是少数人能够买得起汽车,但那少数人却是以这个庞大人口基数来划分的。要真的把这些少数人拉出来单列,相对于欧洲那些人口来说,并不会有明显的逊色。所以,大中华区的总经理认为,就算是奥迪这样的高端品牌,华夏也依旧能够消化,并且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再说了,奥迪这个品牌虽然被大众自己脸上贴金誉为高端品牌。但实际上,在欧洲,奥迪虽然这两年来发展迅猛,但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奥迪这个品牌,只能算是中高端品牌,比起奔驰、巴伐利亚(宝马)、劳斯莱斯、布加迪、宾利、保时捷、法拉利等等品牌,差距依旧很明显。
而上述汽车品牌,在华夏小范围之内,已经开始装备起来,虽然渠道不是那么正规,但的确存在。既然这样的品牌华夏人都能小规模消费,那奥迪就更不是问题了。
有了大中华区总经理的这份报告,大众总公司也开始考虑在华夏制造奥迪轿车,实现轿车本土化。因为如果奥迪这个品牌想要在华夏扎根,就必须有自己的工厂,要不然,仅仅靠进口,关税等等一系列问题,会导致奥迪这个品牌遭遇滑铁卢。
想要本土化,那就得找到合适的材料来源,发动机变速器这样高科技的东西,当然不能够在华夏实现本土化,就算是他们想,华夏也弄不出来合格的产品,而且这类高科技的东西,关系到大众的核心技术,也不能随便授权。
但是其他的东西,只要华夏能够生产的,那在华夏找寻合作伙伴,就没有丝毫问题。而且由于人工、消费等问题,在华夏采购原材料,也会省下很多钱。
作为奥迪汽车耐磨钢材技术的提供者刘东,他新开的环亚特钢就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当中,虽然当初刘东在他们的身上割下了一块肥肉,但这些年也算是回本了,而且这个技术的价值还在增加,所以对于环亚特钢,他们也是非常期待的。
虽然刘东授权了国内两家特大型钢铁厂这项技术,但他们的产品本就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