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5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来蛲ǎ灰跋斓轿颐钦5墓ぷ鳌!绷醵谒档健?br />

    听到刘东这话,陈洁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这样公然挖别人苏联墙角的事情,不偷偷摸摸的做,反而还要正大光明,这算是什么逻辑?

    看到陈洁那一头雾水的样子,刘东就把他之前考虑的那些事情给陈洁慢慢的讲述了一遍。如果苏联人才失业仅仅是少数问题,那么刘东肯定只有偷偷摸摸。但像现在这样普遍失业的情况下,刘东不但不需要偷偷摸摸,怕被克格勃发现。还要光明正大的和苏联政府方面合作,把这些苏联现在看起来是负担的人,给拐带到华夏去。

    那样苏联方面能够得到政绩和金钱,刘东这边也可以得到人才和人脉,甚至以后刘东还可以做为苏联和华夏之间人才输出的纽带,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要是做成了,刘东能得到的资本就太大了。到时候,不管是苏联还是华夏,都得记住刘东这个个人,只要官方想做这样的事情,就绕不过刘东,刘东完全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无冕之王。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打算,刘东准备在列林格勒待两天,马上就飞莫斯科,他完全可以因为这件事情而拜访叶利钦,甚至于现在的苏联当权者戈尔巴乔夫。

    对于这些相当于失业的人群,最希望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绝对是戈尔巴乔夫。虽然他是理想主义者,并且手腕也不够果断,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想让苏联这个国家走上更为辉煌的道路,只可惜他仅仅是一个赵括,而不是廉颇,撑不起那样的大场面。

    相信现在的戈尔巴乔夫,也肯定是在为这些失业的人生活问题而烦恼。如果刘东的建议能得到他的采纳,那么对于华夏和苏联,两方面都有好处。戈尔巴乔夫这个人,只要是能够让苏联好起来的方法,就连美国人也敢用,就更别说还是阶级兄弟的华夏人。

    只要刘东不去碰触那些关系到苏联核心事业的人才和储备,相信戈尔巴乔夫也会看到这其中的好处,然后给予刘东大力支持。当然,这个事情现在仅仅是刘东的一个想法而已,具体怎么实施,还得细细考究,并且还要告诉在国内的老爷子,让他也参谋参谋。

    刘东准备把这个计划,叫做互惠互利,相互依存计划。苏联摆脱人才们的生存问题,华夏能得到这些人才而可以高速发展,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的确可以叫做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对于这个计划的成功,刘东是非常有把握的。如果事情做得很大,他还可以在这件事情上,狠狠的坑苏联人一笔。主要是,他还有个杀手锏放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百一十九章再会叶利钦

    刘东的计划,暂时也没有对太多的人讲。等到了列林格勒,刘东就把列夫捷特留下来,继续替他招募还有打听人才的去向。而他却带着一群人,又飞回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在去莫斯科之前,刘东在列林格勒的大使馆用大使馆的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家老爷子。当老爷子听到了那么具体的数据后,对于刘东的应变表示赞赏。老爷子也认为,如果刘东还依照以前的计划行事,对于刘东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和苏联官方合作。

    但是这个事情,还需要刘东自己好好把握。毕竟,老爷子远在国内,就算听取了刘东的意见,那也不可能遥控指挥。但大方向上,老爷子也是同意刘东和苏联方面接触。

    老爷子是老工业,当然知道苏联的工业能力有多强,当年华夏的工业基础的建设,就离不开那些苏联的专家。而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并且还可以从官方渠道上来操作这件事情,让刘东去打打前锋,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到了莫斯科,刘东一行人就住进了公司设在苏联的办事处。说是办事处,还不如说是公司设在莫斯科的一个销金窟,一栋占地面积相当大的沙俄时代的大别墅,据说还是当年一个伯爵的产业。这两年周青富很多事情,都是在这个办事处完成的。

    在莫斯科能够进入到这个办事处的人,不是高官,就是巨富,还有那些企业的高管,可谓是往来无白丁。

    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刘东就必须联系到真正的苏联高层。在苏联,虽然现在办事说话最大声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但刘东认识他,他却不可能认识刘东。就算听说过刘东的名字,他也不可能能够立即接见刘东。毕竟,别人现在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的角色,刘东这个屁民,还真不能够上他的那个席面。

    别说戈尔巴乔夫了,就算是叶利钦,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想要见到就能见到的。刘东到了莫斯科的时候就给叶利钦去过电话,但叶利钦要见刘东的时间,都还要等到一个星期之后去了,就这,还要看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有特殊的情况,这个时间还得调整。

    对于叶利钦这样安排,刘东并没有觉得多么的意外。虽然去年自己来到苏联的时候,叶利钦还亲自欢迎过自己。但那个时候,叶利钦的权利并没有现在这样稳固,而且当时刘东多多少少也代表着国家层面上的意思。所以那次到苏联,叶利钦亲自迎接,并不算坏了规矩。

    而现在,刘东想要见叶利钦,就算再大的事情,只要没有显露国家层面的意思,那都只能算是私事儿。能给刘东安排在一个星期以后见面,那都是叶利钦非常厚道的结果了。

    在这一个星期当中,刘东也并不是在白白的浪费时间。他带着自己的团队,亲自去了苏联建立在莫斯科的各个高等学院,还有那些研究所,拿到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早就被克格勃警告了。但刘东不一样,先不说他公司和叶利钦这样的巨头良好的关系,就说周青富这两年的努力,就足够建立起一张很庞大的关系网。

    刘东有钱,也舍得在苏联方面花钱。这就照成了周青富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名气是相当大,一个舍得花钱的外国人,无论是走到哪个国家,都是会受到热烈欢迎的。而且周青富依靠着刘东给予的人脉,不断的公关,并且也从来没有在莫斯科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在克格勃的档案里面,资料是非常清白。

    这样一个公司的老板去一些不太敏感的地方做考察,并没有触及到苏联的核心利益,苏联方面也乐意让刘东见识一下伟大的苏维埃政权的强劲实力。所以,苏联方面不但没有给刘东设置任何障碍,甚至还派了两个人来保护刘东的安全。虽然这个保护,不无监视的意思,但多少也能证明,刘东在苏联的确是非常吃香。

    过了一个星期,叶利钦办公室的电话打到了刘东这边来,告诉刘东,明天上午八点半,叶利钦书记将会在他的办公室会见刘东,时间有一个小时,希望刘东能够抓紧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他的事情解释清楚。要不是刘东之前就和叶利钦那边说过,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叶利钦商量,单单是想要和叶利钦打个招呼,然后再联络一下感情。叶利钦办公室的人,肯定一分钟的时间都不会给刘东。要联络感情,可以等叶利钦下班之后再谈,不可能占用他的工作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刘东带着周青富和陈洁,时隔一年之后,再次的来到了叶利钦的办公室。

    当刘东见到叶利钦之后,发现叶利钦的气场,比起一年前更强盛了。如果说一年前和叶利钦见面,叶利钦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外露的气势,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叶利钦的大气磅礴。但现在,刘东面对着叶利钦,虽然没感觉到有任何的气势外露,并且叶利钦还在微笑着看着刘东,但刘东发现,现在的叶利钦,就像一片汪洋,深不可测。

    这种感觉,刘东在自家老爷子身上常常体会得到,但就算是刘东的大伯,刘长征,也没有这样的气场。刘东心里不由得感概,果然是什么人,走到什么样的位置,他的气势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看到叶利钦坐在他那椅子上,对着自己微笑,刘东上前走了一小步,然后微微鞠躬,对着叶利钦说到:“亲爱的第一市委书记叶利钦先生,很能够再次的见到您。您这两年的光辉事迹,就连我们华夏也有不少人知道。”

    “刘东先生你太客气了,不知道你的祖父现在身体还好么?对于他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本人是万分钦佩的。”叶利钦微笑着问到。

    “非常好,谢谢您的关心。”刘东谨慎的回答到。

    “这就好,你们请坐吧。你们今天的来意,我大概是知道一些,但太过具体的东西,我也不是很了解。对于你那份庞大的计划,你能够详细的说明一下么?”叶利钦挥手,示意刘东他们坐下再说。

    听到叶利钦这么快就进入了主题,刘东没有任何意外。到了叶利钦这样层次的人,基本上是不会打什么哑谜的。他们的时间很宝贵,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浪费,所以很多事情,他们都是直来直去,节省下那些打机锋的时间,去处理更多的事情。

    于是刘东也不浪费时间,从陈洁递过来的包里面,拿出了一叠经过他整理后的资料,然后放到了叶利钦那大办公桌上,轻轻的推到了叶利钦的面前,之后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去。

    给叶利钦的这份资料,刘东肯定不可能写太多的内容。只要把那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计划方案的主旨,让叶利钦明白,就算是胜利。其他的旁枝末节,自然有下面的人来操办,叶利钦并不需要太过清楚那些细节性问题。

    刘东做这个方案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苏联方面的感受。毕竟,这事儿说一千道一万,主旨还是在挖苏联的墙角。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理由,但最中心的思想,的的确确是要把苏联培养的人才给弄到华夏去。这点,无论报告说得再怎么动听,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为了避免叶利钦的反感,刘东这份计划,肯定不能显得咄咄逼人。好想缺了华夏,这些苏联的人才就得在家里面饿死。要真这样写,就算刘东和叶利钦之间的关系再好,这个事情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在写方案最开始的时候,刘东就要把自己这边的位置给定得低一些。就好想让那些苏联的专家教授,去华夏工作,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度过生活的困难时期,但刘东的计划书却要写成华夏十分需要这些苏联专家到华夏去工作,如果没有这些苏联专家们的帮助,华夏的四个现代化就好想要停滞一般。

    那些苏联去华夏的专家教授,就好似活菩萨一类的人物。至于他们去华夏之后,是否会因此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够提起的。反正这个计划书,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单方面的夸大苏联专家去华夏之后,对华夏帮助的重大意义,而对那些专家在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不能过多的提及。

    反正这样报告上面的一些小手段,只能够欺骗一下底层人民,对于像叶利钦这样的高层来说,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之所以这样写,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苏联方面那过于强大的自尊心。

    别人现在,好歹也是世界的两极之一,无比的强大。你一个外国人非要说他们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些高级人才如果没有刘东他们的帮助,最后的生活条件将会非常的糟糕。无论是谁这样说,都不会获得苏联方面的好感。

    第二百二十章互惠互利(求订阅)

    很多时候,装孙子是很有好处的。就像以前华夏万邦来朝,所谓的来朝,那就是朝贡。那些小国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给华夏送贡品?不就是因为你就算送一片鹅毛给华夏,那华夏也会回给你几箱金子,那个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个事儿。这就是装孙子的好处!

    越是把姿态放低,苏联方面的隔阂也就越少,再加上苏联这边的实际情况也并不是那么好,多谈判一下,说不定这个事情就办成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刘东就把计划书公司这方的位置,摆得很低,然后无限拔高苏联方面的光辉形象。虽然这样的小手段,像叶利钦这样的人物,不可能看不穿。但看不看得穿是一回事儿,他了不乐意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让他有个好心情,更加有利于这个事情的进展。

    叶利钦看刘东给的文件看得很快,几分钟就看完了。这要得益于叶利钦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文件的大致内容,然后今天再初略的看了一下,差不多也就知道了刘东这文件的主体思想。

    等他放下了文件,然后就看向了刘东,原本微笑的脸变得严肃起来,说到:“刘东先生,你这份东西,我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啊!你也知道,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想要和美帝抗衡,最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军队,而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专家教授。现在你居然想打这些人的主意,难道你是美国派来的人?”

    如果换一个人,被叶利钦这样问,肯定会吓得面如土色。在苏联这个国度当中,只要和美国沾上边,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像刘东这样的外国人,要是在苏联的国土上和美国人沾上关系,那基本上就可以去克格勃报道了。就算是在国外有相当大背景,不会因此而去克格勃报道,那也会被苏联礼送出境,再想来这,那难度就不是一般大。

    但刘东却没有丝毫的变化脸色,因为他知道,叶利钦这样说,不过是想要占据主动权,先声夺人,说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而叶利钦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他对于刘东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要不然,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说。只要这样说了,对刘东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于是,刘东很轻松的反问到:“叶利钦书记,你觉得我有可能和他们联系上么?我如果有那样的背景,也不可能来到苏联这片土地上,国内不会那么愚蠢。我的计划,到底如何,相信叶利钦书记你非常清楚。在目前来说,这个计划对于伟大的苏维埃是有好处的,这点你不能否认。”

    “有好处?我怎么没看见?我就看见了你这小家伙,开始对我们伟大的苏维埃人才开始动起了歪心思。这可不是一个友好的举动,这个事情,你有和你们国内商量过么?”叶利钦依旧沉着脸说到。

    “当然还没有,如果我对国内说了。我想这个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办成。他们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但我却不是。虽然我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当中,但叶利钦书记你也清楚,我并没有从政的意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商人,一个仁慈的商人,并不是万恶的资本家。”刘东开始卖弄起自己的理想。

    “好吧,小家伙,收起你那一套吧,你知道这东西对于我来讲,并没有什么用处。我们还是谈一谈实际的问题,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我们之间,还有四十分钟可以谈这件事情。希望你能够在剩下的四十分钟里面,打动我。”叶利钦说到。

    听到叶利钦这样说,刘东知道,前。戏也都差不多了,叶利钦并不想再打马虎眼。于是,刘东拿起了那份计划,开始说到:“您知道,我是个商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对于商业上的敏感性。而我自己觉得,我对这样的敏感性,还算是不错。我们先抛却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单单是讨论商业上的问题,您觉得怎么样,叶利钦书记?”

    叶利钦听完刘东这话,点点头,示意刘东继续说。

    看到叶利钦这样子,刘东继续说到:“我们国内,现在正在搞的改革开放,相信对于您来说,并不陌生。改革的主要前提,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这个我们有,改革需要的资金,我们国内挤一挤,也有,江口市现在的发展,您也有看到。所以这些东西,我们国内虽然缺乏,但并不是没有。可是,有了一个稳定的政局,还有一个不错的金融环境,并不能代表这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围绕着人来运转的,只有人,才是最为主要的东西。”

    看到叶利钦很耐心的在听取自己的意见,刘东顿了顿,又继续说到:“人是最重要的,而高级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您也知道,我们国内现在人才虽然不算少,但对于那么庞大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那就实在少得可怜。虽然现在国内也开始不断的培育人才,但由于我们国内高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速度,早就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了。正是由于这样的事情,导致我们国内的发展,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好象伟大的苏维埃,现在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避开就能解决的。而我这样的商人,感触也就更加深刻。”

    “是的,改革总是会出现问题的。无论再好的计划,它都会有着自己的不足点,这个是必须得承认的。如果没有任何问题,那也用不着改革了,伟大的戈尔巴乔夫同志,也是这样说的。但是,我们要坚信,只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力,还有永不言败的精神,一切困难都将会被我们解决掉。”叶利钦说到这里,一脸神圣。

    “我毫不怀疑这样的结论!并且为这样的思想而喝彩,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可以运用到各种行业当中去。我也正是学习了这么伟大的思想后,才发现,我们双方是有很多互补的地方。”刘东接口说到。

    说完这话,刘东又看了一眼叶利钦,看到他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刘东就知道,刚才的一番话,很对叶利钦的胃口。无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意志都是非常坚定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登上那样的高位。太祖的理论,放到同类人身上,都会引起共鸣。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人才方面的资源跟不上,所以脚步很有可能因此放缓。要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个能够速成的事情。正是如此,做为一个华夏人,我也同样感到焦躁不安。”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不咸不淡的说到:“小朋友,你之前也说过,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也相信你们国家,会克服这个困难,然后大踏步的前进。”

    “如果没有其他的方法,那我也就只有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国内发展放缓自己的脚步。但现在,当我来到了伟大的苏维埃时,我发现了另外一个广阔的天地。这片天地,可以为我们国家解决掉这一麻烦。所以,我今天不得不来到这里。”刘东说到。

    “这么说,你这个计划,是代表着你们国家的意志?”叶利钦严肃的问到。

    “不,当然不是。虽然我们家族,在国内有些地位。但这样的大事情,别说是我,就算我的家族,也不可能作出任何决定。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代表国家的意志?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如果我们的计划执行得非常好,那最后可以衍生到国家的层面上去。但这并不是现在,而是在不久的将来。而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仅仅是一个初级的计划,一个关于我们公司的初级计划。其他的东西,我也没有资格去谈。我现在能做的仅仅是为叶利钦书记您,描绘出一张美好的蓝图。”刘东很谨慎的说到。

    刘东这话,算是说的实话。虽然计划当中的确是有这样的方案,但他现在,并没有资格在这样的方案上,插上一手。他唯一能影响到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公司。

    但不否认,如果这个互惠互利计划越做越大,那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成为国家战略方面的计划。虽然那样的计划,对于刘东自身,是没有一毛钱的好处。因为那样的计划,能够获利的,都是政治资本。

    但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在政坛上混的刘东,就算拿到再大的政治资本,对于他个人来说,没有多少实际利益,最多以后能够进入政协,混个政协委员。那玩意,对刘东的意义不大。

    第二百二十一章伴君如伴虎(求订阅)

    “蓝图?”叶利钦想了一下,然后说到:“的确是个很有前途的计划。但是这个前途应该是对你们公司,或者你们国家更加有好处,而对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好处并没有那么明显。”

    叶利钦这话,摆明了就是在压价。如果真对他们苏联没好处,他这个堂堂的莫斯科第一市委书记,政局委员,会在这样的正是场合上,耐心的听刘东的计划?

    “叶利钦书记,您要知道,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国家,人民的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要保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不是资本世界那些肮脏的资本家,我们不能不对人民负责。解决好人民的问题,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刘东慢条斯理的说到。

    果然,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点头说到:“是的,我们党的利益,就在于人民。如果没有人民,就不会有我们伟大的苏维埃。现在我们的人民的确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相信,在我们的领导下,人民会再次的挺过这道难关。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最终一定会战胜美帝!”

    如果说刘东是个纯粹的商人,那叶利钦就是纯粹的政客,或者应该叫做政治家。刘东考虑问题,一般是从商业角度上来出发的,但叶利钦却不是。无论任何时候,政治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要他选择政治利益还是商业利益,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政治利益,哪怕这个利益,会实际损害到商业的利益,那也会在所不惜!

    刘东的这份计划,叶利钦之所以这么在乎。不是因为这其中会让多少人受益,那点利益,他根本不会考虑。他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如果他促成了这件事情,将会在他的政治资本上,添上多么浓厚的一笔。

    失业人口,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会是一个不安定的因数。在华夏,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人口高速增长后的不安定因数。

    而现在的苏联,明显也是有着这样的倾向。虽然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和华夏不太一样,但殊途同归,现在的苏联,的确是有很多人,丧失了生存能力。虽然在官方数据上,这些人现在都还过得非常好,每天都能吃到土豆炖牛肉。

    但到了叶利钦这个层次的人,有哪个不知道。这群原本是苏联基石的工人阶级,现在已经成为了苏联的一个严重负担。由于这么多年来,苏联一直把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在工业上面,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意味着苏联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跨入了工业国家的范围之内。但是,工业的过度发展,然后对于农业的过度不重视,造成了现在苏联国内一个很窘迫的现实问题。那就是苏联虽然占据着很多号称粮仓的地区,但日常的生活物资,却根本跟不上苏联人民的生活需求。过多的产业工人,让原本做为根基的农业产业,变得非常的脆弱。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的冷战,苏联基本上是以一国之力,在抗拒全世界的力量。虽然苏联有很多的小弟国家,面积也非常广阔,但是和那些资本国家比起来,根本就毫无可比性。就如前文所说的,单单是一个英国能够实际影响到的面积,基本上都不会输于苏联。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苏联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到军事上面,对北约形成压制,对于民用方面的物资,当然会感觉到不够用。可到现在,虽然戈尔巴乔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想要改革,把这不平衡的地方给他弄平衡了,但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事情。

    苏联高层,无数人在想着如何破解这道难题。而就在现在,叶利钦却发现,在刘东这里,已经有了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操作好,对与他叶利钦,那就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政治资本。以后就算想要再进一步,也不是毫无可能。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政治资本放到自己的面前,叶利钦才会很有兴致的和刘东谈起了这个计划。

    “是的,我坚信伟大的苏维埃会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带领下,走出现在的困境,这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叶利钦书记,我想请问一下,伟大的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现在有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案?当然,我这并不是要有意窥视苏维埃的机密,仅仅是从友好的角度上出发。我们华夏有句俗语,叫做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如果您方便,可以把这事儿告诉我,毕竟,我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或许能够解决一定的麻烦。”刘东有些忐忑的问到。

    如果不是关系到自己的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刘东百分百不会打听这样关系到苏联国家机密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敌对势力知道,绝对是一件麻烦无比的事情,尤其是对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绝对可大可小。要是叶利钦往大了说,别说刘家能不能保住刘东,就算是华夏,也得赶紧和刘东脱离关系,并且还会牵连到刘家。

    毕竟,华夏和苏联之间,关系并不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就算是北韩,这样死心塌地当苏联小弟的国家,苏联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说出这样的机密,就更别说之前还冲突不断的苏联和华夏。

    但刘东知道,现在问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危险,但危险并不是特别大。现在的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的解密资料已经说得很清楚。别说是刘东这样的华夏人,就算是苏联的死敌美国,现在不也有专家,在帮助他们实行改革么?

    美国人都可以知道的情况,对于刘东这个华夏人来说,当然也可以。但是,前提必须是刘东会给予苏联的改革,带来帮助。而现在刘东的那份计划,就是这么一块敲门砖。

    正是有了这样的依仗,刘东才会在明知道有危险的情况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刘东还知道,叶利钦这个人,对于华夏还是有着足够的善意。虽然这个善意,是在于华夏能够给予他足够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但毕竟是善意。而且论到私人关系,刘东和叶利钦也不错,在他还没发迹的时候,刘东就指示过周青富给予叶利钦一些必要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东和叶利钦的利益是一致的。

    果然,当叶利钦听到刘东这个有些无礼的问题后,虽然眉头皱了一下,但没多久又恢复了原状。叶利钦抬起头,仔细的看了看刘东,才说到:“年轻人果然有些时候,会作出一些不经过头脑的事情,即便是你这样出色的年轻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还好你这次是和我交谈,要是换了另外一个人,现在招呼你们的就该是克格勃了。”

    叶利钦这话,虽然没有威胁的意思,但也让人不寒而栗。就算是知道了叶利钦不会拿他怎么样的刘东,也被叶利钦那气势,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从一个苏联的真正高层口中,说出苏联的暴力执法机关,并不是一件让人的事情。

    这下,刘东也觉得,自己刚才,的确有些大意了。虽然知道结果,但也不是全无危险。如果叶利钦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准备拿刘东去邀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刘东的身份,仅仅是一个商人,而没有其他多大的背景,那就算叶利钦拿下刘东,也从华夏敲不出什么油水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和刘东一起干那件人才输出的事情,为自己攒下一份庞大的政治资本。但刘东却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华夏的刘家嫡孙,这样一个身份,运作得当,对于叶利钦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那样的好处仅仅只有一次,能得到的资本也不会有和刘东合作那么多。但耐不住那样做,对于叶利钦来说,是一个见效很快的做法。并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简单。比起要累死累活,想要出成绩还是一个未知数的人才输出计划,可谓是各有所长。

    这就要看叶利钦是否是一个短视还有对自己能力有所质疑的人了。如果叶利钦包含了以上两点任何一点缺陷,那么刘东仅凭刚才那一句话,就会让他重生回来所做的努力,化为乌有。并且,刘家也会损失惨重。

    想明白了这点的刘东,更是冷汗直冒。虽然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叶利钦根本没有打算把他拿去邀功,还在继续跟着刘东的思路走。但是,这其中的危险性,并不是很低。刚才刘东那样做,的确是太大意了。

    华夏古代就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法,虽然现在的叶利钦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他以后,也是一个能够登顶的人物。揣测这样的人的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刘东有着来自后世很多的解密资料,那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资料毕竟仅仅是资料,面对真人,肯定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叶利钦那话,算是结结实实的给刘东上了一堂政治课。就算有着再大的把握,也别把自己放在危险当中。那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第二百一十二章杀手锏(上)(继续求订阅)

    有了刚才那翻叶利钦不知是提点还是威胁的话,刘东发现,主动权好象一下子就到了叶利钦的手中。如果之前刘东还感觉胜券在握,那么这个时候,刘东已经感觉到,如果自己还抱着刚才那样的心思,一定会被叶利钦扒得,连内裤都不会剩下一条。

    像叶利钦这样的政治家,并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够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虽然刘东占据着重生者的优势,但对上这样的老狐狸,并不是很能占据优势。

    毕竟,前世刘东最大的成就,也就不过是学术界的。学术界的手腕,比起官场上的凶险,那绝对是小儿科当中的小儿科。就好象面对着叶利钦,虽然之前他好象一直都占据着主动,但仅仅是因为一句话的误差,叶利钦就轻描淡写的把主动权拿到了自己的手中,不显山不漏水,比起之前刘东的上串下跳,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想到这,刘东才切实的体会到。就算自己的手中拿着最好的牌,面对着这样的巨头,也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别看之前叶利钦还笑眯眯的,对刘东好象很和善。但真到了叶利钦想要拿东西的时候,刘东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手中的牌再好,打不出去也是枉然。

    刚才刘东还想从叶利钦最重视的政治资本上入手,让自己占据更多的优势。可叶利钦一出手以后,他不但没有占据更多的优势,更是把之前的劳动成功,一分不剩的全交到了叶利钦的手里。现在看来,刘东自己,也就只有做做技术,像政治这么深奥的东西,他真没天赋。

    看着说完那番话,又变得好象很和善的叶利钦,刘东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既然这话题都说到这份上,刘东也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一路走下去。

    “叶利钦书记,您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计划书,虽然目前来说,仅仅是只有我们公司能够参与。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毕竟,这能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您可能不知道,在来莫斯科之前,我就已经去过一个小镇,然后仅仅在那一个小镇上面,我们公司就招到了三十四名符合我们公司标准的人员。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刘东开口说到。

    “哦?你们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了?难道你觉得没有我们的同意,那些人员就能够自由的出入国境?”叶利钦眉头又皱了起来。

    “当然不是,如果事情能够有那么简单,我想我现在,就应该不会出现在您的办公室里面。您知道我仅仅是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必要,一般情况下,是不怎么喜欢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无论是在我们国内,还是在国外。因为通常来说,和政府部门打交道,都意味着麻烦。商人是最讨厌麻烦的,即便是我和您之间有着一些友谊,但我其实也仅仅是希望我们能够在休闲的时间见面,而不是在您的办公室里面。”刘东一副愁眉苦脸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明显是在缓解气氛的话,叶利钦也微笑了一下,然后说到:“既然这样,那你招收那些人,岂不是毫无意义?如果我们政府方面不批准,那些人岂不是白让你们养着?做为一个资本家,你也不合格啊!”

    “当然不是,就算我们不能把那些人才带到国内去,其实也可以在苏联研发我们公司的产品。我想这点并不违反苏维埃的法律。只不过那样一来,原本想要大规模招聘的行动,我们公司就不得不忍痛割舍。您知道,相比起我们国内低廉的物价,苏联这边,并不是很划算。如果你们政府部门一直不批准这项决议,那么我们公司就仅仅只有招收一小部分顶尖的人员,做为重点开发设备的实验室。而不是像我计划当中的那样,大规模的招聘,然后立即实行量产和扩大化。”刘东解释到。

    听到刘东又说起了计划,叶利钦问到:“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果我们苏维埃通过了你们公司的这项计划,那对我们苏维埃,有什么好处?还有,你们会招收多少人才,关于哪方面的?”

    叶利钦说这话,刘东就知道。关于计划的事情,现在算是切入了正题。叶利钦很想知道,自己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让整个苏维埃满意。

    别看现在这些高级人才,一个个都过得惨兮兮的,好象他们现在的作用,仅仅是能够给苏维埃造成大麻烦。但如果这些人真是麻烦,毫无好处,那苏联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丢弃掉。想要找个理由把这些人打发了,那还不容易?

    但是,这些人可是苏联这么多年来的劳动成果结晶啊,每一个高级人才,不论是工程师,还是教授、专家、甚至是一般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宝贝一般的存在,不知道花费了苏联多少年的功夫,才辛辛苦苦养成的。

    当年苏联打赢二战的时候,国内经济可以说是一团乱麻,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们不也依旧的把德国的那些技术人员给一窝蜂的拉回了苏联的国内。奥迪这个汽车品牌,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苏联人弄垮的。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技术人员,抑或者是那些技术人员的家庭成员,都是一个不剩的拉回到苏联国内。而奥迪汽车,还仅仅是苏联那茫茫人才掠夺当中的一个小浪花。

    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苏联都还坚持把这些人给带回苏联。如果这些人真是废物,那苏联还会这么费劲么?开什么玩笑,真当他们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家啊?

    而现在苏联的情况,比起当年来说,还好很多。尽管苏联现在也是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烦,那些以前非常宝贝的工业人员,现在的生活都是上顿不接下顿,但至少饿死人的情况,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得到这些人才,你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

    要是仅仅因为这些人才吃不上饭,就要让他们自谋生路,去华夏,然后为华夏的建设添砖加瓦。苏联方面绝对会毫不犹豫,任由这些人才饿死,都不可能放他们出去。给潜在的对手增加综合实力,苏联才没那么傻!

    所以,就要看刘东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这个代价并不能让苏联方面满意,那就算是做成了这件事情,对于叶利钦自身,有着巨大的政治资本,他也不敢答应下来这个事情,并且还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刘东的计划。

    好在,刘东在之前,就准备好了一个杀手锏。而这个杀手锏,绝对会让苏联方面非常满意。现在,也该是到了放出这个杀手锏的时候了。

    于是,刘东坐直了身子,然后对着叶利钦说到:“叶利钦书记,我那份计划上面,有几条限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您没有注意到,我现在可以对您解释一下。我仅代表我们公司表示,我们初步的招聘计划,是不会少于三百人,而这三百人,我们给予他们的薪资标准,是无论他们之前在苏联薪资高低,我们都会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而且如果他们任何一个人作出突出贡献,我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