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5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无论他们之前在苏联薪资高低,我们都会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而且如果他们任何一个人作出突出贡献,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点我们公司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如果到时候我方任何一条违约,那我们和那些人之间的合同,就会自动作废,并且还会赔偿当事人一年的工资。他们随时可以从我们公司出去。”

    “相当不错的薪资标准,这点对于那些人来说,相当优厚,非常不错。”叶利钦平淡的说到。

    “第二点,我们公司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招聘苏联方面的武器专家,即便是他仅仅会做步枪和军刀,这类人才我们都是不会招聘的。毕竟,我们公司是民用公司,并不是军工企业,而且我们国内也不会允许有一个私人的武器生产厂家。”刘东又说起了第二点。

    对于这点,叶利钦却不怎么满意。苏联的军工产业,比任何国家想象当中的都还要多。后世世界黑市军火交易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步枪就是ak家族的产品。那还是在苏联解体以后,流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全是旧货。可想而知,能够提供全世界军火交易的苏联,当年的军工产业有多么的发达。

    甚至可以说,苏联的小作坊里面,都可以生产这些杀人武器。这么泛滥,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的从业人员有多少。而现在,刘东却作出了这样的承诺,那不是把这些人的出路给堵死了么?

    苏联是很在意自己的军工产业人才的流失,但不代表一般武器的专家他们也很在乎。除非是那种高端的产品,火箭、卫星、导弹、航母、抑或者是核武器这一类的产品。一般的军工产品,即便是他们能做t72,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因为这样的人,在苏联那强大的军事实力底蕴里面,实在是太多了。要是刘东仅仅需要民用的技术人才,而忽略这些人,那对苏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相比起民用产品的人才,军用产品人才的范围更加宽广。就算现在苏联也很需要军事设备方面的人才,但就算淘汰下去的那些人,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对于这个消息,叶利钦反而觉得很不满。要一视同仁嘛,做军工的,也是能够做民用嘛,何必把这条路给堵死了呢?但是叶利钦也明白,邻国华夏,的确是不允许私人制造武器装备,对这类人,看管得非常严格。所以,就算刘家在华夏的力量不小,但这点也必须遵守。不得不说,这点对叶利钦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第二百一十三章杀手锏(中)

    说了两个条件的刘东,看着叶利钦那略显不满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打着什么主意。虽然刘东的政治敏感度很低,但关系到商业方面的东西,多少也能触类旁通。

    要说苏联现在失业工人当中,最大的一块是哪个方面,那绝对是军工。说来很好笑,苏联在这世界上赖以生存的东西,就是他强大的军工,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他们那庞大的军工,才导致了苏联现在经济的困境。大家都去做军工了,那别的行业还要不要发展?

    戈尔巴乔夫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始裁撤苏联的军工项目。这并不是他自废武功,而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苏联虽大,但要想一直保持这种强盛的武力,显然是行不通的。

    要说强大,美国强大吧?要真正论起军事实力,苏联奋斗了这么多年,最鼎盛的时期,才能达到美国百分之六十的综合国力。而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也很强大,但他们的军事力量,都还控制在自己可消化的范畴当中。

    而且美国卖的军火,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外销,还能赚上很多。但苏联呢?为了保持对抗的局面,军火是生产出来了,但要说起军火创造财富,那是百分百的赶不上美国。

    为什么?那还不是因为苏联的小弟,那都是真正的小弟,一个二个都是穷光蛋,就算想要买武器,也没钱。但苏联为了让这些国家不倒向美国,即便是那些国家没钱,苏联也得做亏本买卖,让那些国家武装起来。

    可美国呢?他却做得比较用脑子,那些他控制的小弟,别人不叫小弟,那叫盟友。单单是一个称呼上的区别,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差异。而且美国人还很会做生意,别人好歹是资本主义国家,做买卖那是天赋机能。

    他们知道只有把蛋糕做大,利益才会更大,所以美国很会培养自己盟友的造血能力,但这种培养,又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下。就像他们对以色列,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可以算作是中东的霸主,那些阿拉伯国家,根本就不是对手。

    但为什么直到后世,以色列都没有一统中东半岛?不是因为他们征服不了阿拉伯人,而是因为美国的制衡。因为美国人知道,如果让以色列全吞下中东,即便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那也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中东地区,虽然打打闹闹,但没有说把国家都灭掉的时候。

    这就是制衡,正是因为有美国的制衡,以色列才不能吞下中东这块肥肉,空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依旧只有缩在那么小的一块土地上。虽然他们时不时的就要欺负一下巴勒斯坦,但他们也不敢真把巴勒斯坦人给全都赶出去,最多弄个聚居点,然后驱逐巴勒斯坦人。

    而有了以色列这么一头恶狼在侧,中东地区的人就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美国人的军用品,又有了一个很好的销路,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有钱赚干嘛不赚?

    有了多个像中东这样的地区,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他们却可以靠着别人以战养战来补充自己的能量,端是一桩好买卖。而苏联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力量被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牢牢的固定在了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想要去美洲非洲,那根本就不可能。

    而没有了外来的血液补充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苏联的军事实力就算再强大,根基也不可能安稳。再加上现在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军工这个超级吸血怪兽,当然得大刀阔斧的砍下去一部分。要不然,戈尔巴乔夫哪里有钱来推动自己的改革?

    这样一来,军工产业的从业人员,就成为了一个包袱。原本叶利钦还想着让刘东从这里面做点什么。但刘东可不想碰触这个雷区,所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限制说了出来。

    当然,刘东也不是毫不眼馋这些人。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刘东不要这些人,可以说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但当他这段时间来实地考察以后,却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忧完全是毫无道理的。苏联就算常规武器生产的人员,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就算弄上几千这样的人,对于苏联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眼中,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障碍,需要被清除掉。有人能出一定代价解决这个麻烦,对于苏联来说是好事儿。

    而现在之所以不要,是因为这些人虽然让刘东眼馋,但实际上对于刘东的意义并不大,他又不能做军工,拿这些人来有什么用?真正在意这些人的,是华夏的政府,而不是他这个个人。

    军工人才,对刘东来说,不但不是一个能够增加实力的东西,相反,还是个麻烦。要谈这些问题,不应该由他来解决,而是由政府来。当然,如果到时候政府需要他的帮助,刘东也会义不容辞,但这并不是现在。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公司的事情搞定,通过计划,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其他的,都可以拖到以后来做。

    要现在他就把什么事儿都办好了,那政府就可以白捡便宜。不是刘东不想让政府捡便宜,主要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都不会珍惜。政府要是很容易得到这些人,那自然不会觉得刘东有多大的功劳。只有等到那边碰壁以后,找不到门路,不得不让刘东出面,才会体现出刘东的价值。这点,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是有共通之处。

    看到刘东说完两点之后,就不再说话,叶利钦大致也明白了。刘东的条件就这么多,但是,这个条件,叶利钦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还没有听到什么关于有利于苏联的消息。

    虽然之前刘东说了,会给予那些人才应有的待遇,并且还相当不错。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包含苏联的利益,注意,这个苏联,并不是个人,而是苏联政府。

    刘东的条件的确是有利于那些工人,但对于苏联政府来说,这其中的利益并没有体现出来。别看这些人现在好象是苏联的包袱,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让这些人稳定下来,是个不择不扣的麻烦。

    但是,别忘了,这些人的价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能因为苏联的一时窘迫,就把他们本来的价值给忽略了。苏联这么多年来攒下的家底,耗费了无数的资源,岂是说丢掉就丢掉的?要真这样,苏联政府大可以不必维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让他们自谋出路,那样,绝对会有大把的国家和企业,争相跑到苏联来挥舞自己的小锄头。

    人才,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即便他们现在再怎么窘迫,只要他们还没变成白痴,或者已经死亡,他们脑子里面的知识,就足以让他们生活无忧。现在他们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政府方面造成的。如果没有苏联政府方面的制衡,他们去了国外,个个都能生活得很好,又岂会是现在这样连面包都吃不起?

    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价值,现在的苏联,只要是没有人能出得了让他们政府心动的条件,宁愿让这些人在苏联国内连饭都吃不起,也不能让这些人随意的走出国门。而刘东,刚才虽然给予了那些工人很不错的利益,但却没有考虑到政府的利益。如果刘东的计划仅仅是这样,叶利钦绝对不会答应实行这个计划。

    “刘东先生,你的筹码,在我看来,确实不错。至少,对于那些工人的筹码,非常不错。但是,你不要忘了。这些工人是属于伟大的苏维埃,苏维埃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他们的最终利益,都应该是属于苏维埃。而在你的阐述当中,我并没有看到有多少有利于我们苏维埃政府的条件。你觉得,这样合适么?”叶利钦眼睛微微一缩,质问道。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依旧不急不徐。因为他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叶利钦的问话,并没有感到诧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了国家的利益,哪里来的小家利益?

    “叶利钦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向您说明,并不是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是早就有了应对的方案。当然这份方案,暂时来说,仅仅只能应用于我们公司,至于因为这个方案而衍生出去的另外的方案,可以以这个条件为参考,但最终选择权,并不在于我们这里。”刘东平静的说到。

    因为刚才的一句话,而造成了之后交谈当中对自己不利的因数。所以,现在的刘东变得非常谨慎。说话的时候,都要细细的思考,想着自己的话里面,是否会存在漏洞。

    他实在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更多的代价。之前叶利钦那话,就是一个警钟,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第二百一十四章杀手锏(下)(求订阅)

    听到刘东并没有忘记这么重要的问题,叶利钦脸上的微笑又露了出来,说到:“那么,你们公司,准备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刘东听到这话,又从包里面,拿出一份资料,然后递交给叶利钦,并且同时开口说到:“鉴于苏联现在的形势并不是非常好,我代表我的公司,私人捐赠苏维埃政府一亿美金,用以执行这项计划。不知道叶利钦书记,是否满意?”

    一亿美金,不是个小数目,就连身为苏联最高层的叶利钦,也不由得微微动容。现在的美元,可不是后世那样经过美国再三贬值后的美元。别看刘东好象很轻松的就赚了三十多亿美元,就以为现在的美元不值钱。

    那纯粹是妄想!日元升值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时有发生,这还是在美国再三考虑之后,才作出的决定。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美国财团,在里面动用了自己的力量。要知道,日本这个时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的实力,并不像表面当中的那么脆弱。换个国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这样操作。

    就算是苏联,身在日本的一侧,想要动日本的经济,都百分百不可能。但由于美国的先天优势,是日本人的保护神,日本人就算再不情愿,那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栽。就算这样,最开始的时候,美国那些财团,也被日本人弄得相当难受,要不是最后美国政府出面,还不一定能搞得定这件事情。

    别看刘东好象很轻易的就从日本赚取了大笔的美金。但实际上,这件事情,除了刘东这个重生者之外,别人想要像这样赚钱,根本就不可能。时机,机遇,再加上先天优势,还有对公司的绝对掌控,才会成就刘东那样的奇迹。奇迹之所以叫做奇迹,那就是因为奇迹的不可复制性。就算刘东再来一次,也不一定能够比上次做得更好。

    所以,别看刘东一开口就是一亿美金,好象很霸气一样。但实际上,刘东的心里,还不知道怎么肉疼呢。这割肉的好事情,哪里会经常发生?赚钱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得脚踏实地。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其中的困难程度,绝对不会像表面当中那么简单。

    尤其是刘东这一亿美金,还是无偿捐赠的,并不需要苏联,付出什么代价。这玩意,可不是贷款,给了苏联,还能再拿回来,这钱要是给了,那就是白给,想要拿回一点东西,都不可能。一亿美金,纯粹就是敲门砖。虽然这块敲门砖的是有明确目的,就是想要拉回那些技术人才,但白白的给苏联一个亿美金,就算是华夏政府,也做不到这么大方。

    正是因为这个,一开始刘东就说,这条件仅仅能用于他们公司,如果由这个计划衍生出去的其他谈判,最多只能做参考,决定权在于别人。他可不希望这个条件成为惯例,要真是这样,以后政府方面和苏联谈判,绝对会遇到极大障碍。那个时候,刘东可就要成为靶子被别人打了。

    “说实话,小朋友你的决断非常令我惊讶。不愧是刘家的人,就连做生意都这么有气势。说实话,一亿美金的价码,的确非常打动我。就不知道你准备用这一亿美金,交换多少人员过去?”叶利钦开口问到。

    “一千人,最少要一千人。而且这一千人当中,必须是高级工程师这个级别的人,低于这个标准,不能算在这里面。”刘东很坚定的说到。

    一千个高级工程师级别的人才,这才是刘东为什么那么大方的真正原因。一个亿的美元啊,现在华夏都还极缺的东西,就被刘东这么轻易的给了苏联政府。要不掏出一点好货色,对得起刘东出这么大的价码么?

    听到刘东这话,就连叶利钦也忍不住暗中骂娘。一千个高级工程师级别的人才,真亏得刘东敢开口。这比起狮子大开口还要夸张,起码相当于是河马大开口。真当这些高级工程师是大白菜,想怎么挖就怎么挖?

    他们苏联的确有很多人才,而且高级工程师这样级别的人才也不少。但这是要重全局来看的。叶利钦不是工业白痴,他知道一个高级工程师在一个工厂当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般的小厂,比作坊还要正规一些,员工能达到几十个的那种厂,都还不一定能用得起高级工程师。

    可刘东倒好,一开口就是一千个,还绝对不能少。怪不得刚才刘东那么大方,原来根子在这里。一个亿美金,就想要换回一千个高级工程师,这笔买卖,别说刘东想做,就是叶利钦,现在都想做。

    实在是太划算了,别看一个亿美金看起来很多,但要平均分到每个工程师的头上,仅仅只有十万美元。十万美元啊,就能挖到一个高级工程师,这价钱,就算卖白菜,也没有这样便宜的卖法。他叶利钦要真敢这样干,第二天就得被人捅到政局会议上去。

    所以,叶利钦这个时候也不淡定了,用很严肃的话对着刘东说到:“刘东先生,你觉得这样的计划,有可能通过么?十万美元一个高级工程师,天啊,你比那些美国的资本家还要奸诈!如果你这个计划能够实行,我保证,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苏联现在那些还处在半就业状态的工人,他们绝对会一个都不剩下。全世界那么多的公司,绝对会把他们全都瓜分光,连一根手指头都不会给我们苏联留下!”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很淡然的点了点头,说到:“的确,我自己都为我这份贪心感到惊讶。但您要相信,我是一个有理智的人,肯定不会作出一些看起来天方夜谭的事情。而且我也不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破裂。那绝对会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看到刘东还这么淡定,叶利钦忽然发现,原本握在自己手中的主动权,却因为刚才的发火,而又回到了刘东的手中。他刚才那番话,让自己这边原本高高在上的优势,一下破灭掉了。

    不怪他叶利钦不淡定,不能从容的面对问题。他现在好歹也是苏联真正的高层,要说养气的功夫,绝对不会低。就算刘东的大伯刘长征在叶利钦面前,都占据不了什么优势。

    但在刚才,叶利钦的确被气到了。一千个高级工程师就像大白菜一样被刘东划拉了过去,他能不急么?本来现在他们这些人,就在为资金的问题发愁,而现在刘东恰好能够给予他们帮助,原本是一件的事情,但刘东却因为有这样的依仗,对着苏联狮子大开口,他叶利钦能不急么?

    但现在,叶利钦也意识到,刘东肯定还有什么后续的手段。要不然,以刘东的聪明,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件事情要真这么做了,绝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刘东的后续手段,才是他最大的依仗。但这个后续手段,叶利钦直到现在,也摸不出个头绪来。

    价钱什么的,刘东也不可能再往上加,如果他要加价,那之前就不会出那样的价码。而除了价钱,这计划当中,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刘东利用的呢?即便是以叶利钦的睿智,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清刘东要下手的地方。

    看到叶利钦那微微有些茫然的神色,刘东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前被叶利钦那话,打压得自己说话都有些畏手畏脚。而现在,他却扳回了一局,叶利钦不知道他下一步的动作,对于刘东来说,就是一场胜利。能够让这样的老狐狸都猜不透的东西,刘东是足以自傲了。

    叶利钦不愧是以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在微微茫然了一下之后,又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对于他来说,被刘东这样的小家伙给暗算了一次,实在不是什么好回忆。但正事要紧,刚才虽然微微失利,却也不是毫无收获。至少叶利钦知道,刘东真正的底牌,是比白送一亿美金都还要珍贵的东西。

    一亿美金都让叶利钦微微吃惊了,没想到刘东还有更加优厚的条件。这个时候,叶利钦也对刘东那个计划能否成功,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真有了足够利益能打动苏维埃,他叶利钦是经办这事情的主要负责人,绝对会捞到一笔浓厚的政绩。单单一亿美金都让他心动了,更好的东西,他也想见识一下。

    看到叶利钦恢复了过来,刘东也不再吊着叶利钦的胃口。把自己真正的杀手锏给放了出来。

    “叶利钦书记,如果一亿美金您觉得很少。那么我还有一个条件,应该是能够打动苏联政府的。那就是,我这一亿美金换到我们公司的那些人员,在为我们公司工作八年以后,我们将会无条件的把他们归还给苏维埃政府!也就是说,我们公司给予那么多优厚的条件,仅仅是希望那些高级人才,为我们公司工作八年的时间。而那一亿美金,就相当于我们公司暂借苏联人才的佣金。”刘东一字一顿的把自己的杀手锏给说了出来。

    第二百一十五章天坑(求订阅)

    叶利钦这两年来,不能说是非常顺利,毫无障碍,但绝对是青云直上。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让他吃惊的事情不多。但没想到今天这个惯例却被刘东这个来自东方国度的小家伙给打破了好几次。

    虽然叶利钦并不是非常了解刘东,称不上是泛泛之交,但也说不上关系很铁。到了他这样的位置,能和他关系很铁的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同盟军。刘东在叶利钦面前,一向是表现得财大气粗,就犹如现在,张张嘴就是一亿美金白送。这年月,能有这样手段的人不多,但刘东这个年轻人,却是其中一个。

    按理说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不达到目的就罢手的。既然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当然得要连本带利的给捞回来。可刘东倒好,他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居然仅仅是想要这些带过去的高级人才,为他服务八年的时间。

    这笔买卖,别说叶利钦看不明白,就算是刘东这边的陈洁和周青富也弄不明白。刘东这条件,可从来都没有和他们讲过。要不是这个时候是在叶利钦的办公室里面,周青富和陈洁肯定会第一时间发问。

    仅仅想要拥有这些高级人才八年,就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样说来,其实和苏联外派专家,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是工作几年,一样的是到国外公司去,还一样的要付出高额的代价。刘东这计划,基本上就相当于彻头彻尾的苏联援外计划。

    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苏联援外,都是以国家为单位,个人和企业,根本就沾不上边。这纯粹就是一个援助国家计划的翻版!刘东的脑袋抽了,这是叶利钦的第一印象。

    不可能不抽,如果仅仅是翻版一下援外计划,刘东根本就用不着和叶利钦打交到,直接和下面的人接触,一样的可以把这个计划给实施下来,何必动用到叶利钦这样的高级干部?援外做为苏联的传统项目,做了也不是一次两次,可以说是非常的熟练。就算刘东这个计划有些变故,仅仅是相当于原先的援助国家,改为现在的援助企业,这也改变不了是援外计划的实质。

    所以,叶利钦才会说刘东脑袋抽了。为了确定刘东说的话是否明白,叶利钦再次确认到:“小家伙,你这份计划,好象和我们苏联一直有的一项计划内容上差不多。仅仅是改变了援助对象,把国家改成了私人。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听到叶利钦这样发问,刘东点头到:“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份计划,你们苏联方面其实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仅仅是一个变种计划,其实很容易通过。”

    听到刘东说得这么简单,叶利钦反而不太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这个事情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用通过叶利钦,刘东以他在苏联的人脉,都可以做得非常妥当。而且根本就用不上花这么大的代价。先不说一亿美金的问题,单单就是那些人才的工资,都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而苏联向其他国家派外援专家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待遇条件之外,当事国给予的待遇条件其实是由苏联方面拟定的,虽然在那些援助国当中,看起来工资很高,但要换到苏联去,其实也就是平均水平。但刘东刚才却大包大揽的还要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并且还有额外的收获。

    这样的待遇条件本就比较古怪,再加上现在那些苏联专家们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其实用上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完全把他们的问题给解决掉。那刘东又凭什么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刘东是资本家,而不是专门做慈善的。他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凭什么要把好处全都给苏联,真当两国人民友谊牢不可破?那就是扯淡,别说叶利钦不相信,就是刘东也肯定不会相信。

    但偏偏刘东现在,却提出了这么一个让苏联方面无法拒绝的提议,为的是什么?有时候,看起来是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吃亏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件事情,叶利钦怎么看,都觉得有阴谋在里面,可他无论怎么看,再仔细的回想起刘东刚才给出的条件,都是明明白白的,说得非常清楚,只要按照这样的条件把合同定下来,苏联无论如何都不会吃亏。

    但这样实在是太过轻松和简单了些,对于苏联方面,占据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叶利钦可不相信,刘东这个能够直接和自己对话的人,真的会那么仁慈,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

    所以,面对着这样大好的局面,叶利钦反而是犹豫了。虽然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问题是出在哪里,但这其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叶利钦非常相信这个感觉。

    看到叶利钦听到自己的话反而犹豫了,刘东并不着急。反正无论如何,叶利钦是不可能从这份合同上找到一丝一毫的漏洞,他当然不会着急。至于刘东是否真的是在做慈善,那就只有刘东自己一个人知道。

    说实话,对于自己这个计划,刘东是相当满意的。这绝对是一笔坑爹的大买卖。只不过这个爹,换成了苏联,只要做成了这笔买卖,苏联以后哭都哭不出来。

    刘东不是慈善家,叶利钦猜得非常正确。但刘东从什么地方坑他,他绝对想不到。如果他能想通,他就是一个像刘东一样的重生者,但他却并不是,所以就算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刘东的大坑,是挖在哪个方向的。

    刘东给出来的待遇,是绝对没得说。对于现在的苏联来说,绝对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事情。不论是他给予那些人的高待遇,还是那白送的一亿美金,苏联都绝对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贪婪的北极熊,是不会放过任何占便宜的机会。

    而刘东正是看出了这点,才会放出他的杀手锏,让这件事情能够完全的打动苏联政府的任何一个人。刘东那八年的时间,就是这个天坑。

    苏联援外,为的是资金还有影响力。那些外派的专家教授,不但能够在国外得到实际的操作经验,还能够给苏联带回来很大的财富。他们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吃了其他国家身上的肥肉后,还要让其他国家感恩戴德。

    并且,这样的机会,还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享受到的。那些国家看重的是什么?还不是苏联的先进技术?为了能让自己国家的技术水平提高,就算暂时的阵痛,也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刘东和那些国家的目的一样,也肯定会受到这样的剥削。但是,刘东一开始的目的,就没有打算把这些人给还回去。别看他提出那些挖来的苏联专家,只要为他们公司工作八年,就能够再次的回归苏联,只要有这个限定,刘东怎么可能能继续的把这些专家留下?

    在一般情况下,刘东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毕竟,面对着苏联这么个庞然大物,刘东一个小小的公司想要毁约,根本就是自寻死路。但刘东可没有打算在一般情况下,实行这个计划。

    重生者的优势就在于这个地方,后世的很多大事件,都可以加以利用。这个金手指只要用好了,绝对能够卷起惊天财富。之前刘东抄日元,也就是在动用这根金手指。而现在,面对着这些苏联专家,他同样的祭起了自己的金手指。

    现在是一九八七年春天,而八年后,就是一九九五年的春天,刘东在那个时候,就得把这些苏联专家给还回去。要不然,苏联就会找刘东的麻烦。

    可是熟悉历史的刘东却知道,苏联在一九九一年就得完蛋,连九二年都撑不过,就更别说三年以后的九五年。那个时候,刘东和苏联的合同,早就因为苏联的不存在,而失效了。没有苏联这个国家,刘东就算想还人回去,那能还给谁?

    还给俄罗斯?那不可能。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很大一笔遗产,但是这个合同,苏联就不一定能够继承了。只要刘东这边强硬,俄罗斯能把刘东怎么样?白纸黑字上面写明白了,刘东可是和苏联签订的合同,和你们俄罗斯有一毛钱的关系么?

    而且那个时候俄罗斯的老大可是叶利钦,做为俄罗斯的总统,岂能在苏联的文件上签字?并且还是自己当年在苏联的时候达成的协议,要真签了,他到底是苏联的高管,还是俄罗斯的总统,单单这点,就有他犹豫的时候了。

    更何况,在记忆当中,九五年的俄罗斯,情况可不怎么好。内忧外患一堆事儿,就够叶利钦头疼了,就更别说这些人才的去向问题。他那个时候,哪里还有精力来管这些人?是整个俄罗斯重要?还是这些人才重要?叶利钦这么理智的人,怎么可能分辨不清楚。

    就算他到时候想要做些手脚,刘东再给予一些利益给叶利钦,就足以让他闭上自己的嘴巴。

    第二百一十六章掉坑里了(求订阅)

    所以,别看刘东好象什么条件都是向着苏联的,但实际上,等到这批人才到了华夏以后,和苏联的关系基本上就断绝了。再过几年,等到苏联解体,这些人才不都成了刘东的了?

    那个什么八年的约定,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法定效力。苏联都没了,刘东还能和苏联执行什么合同?开玩笑。刘东之所以想到这个坑爹的方法,不过是因为当年苏联解体以后,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

    那些原本苏联援外的专家,很多都是因为苏联不存在的问题,而被那些被援助的国家给拉拢了。等到俄罗斯缓过劲儿来,都没说什么,刘东这样做,根本就是毫无风险。那些国家是无意当中捡了个便宜都没事儿,刘东有意要占这些便宜难道还能出事儿?

    叶利钦就算再能耐,他也不会想到,等过了四年以后,他就是推动苏联解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想不到,那他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刘东的坑埋在什么地方。

    刘东老神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等着叶利钦决断。而叶利钦,这个时候也还是没想明白,刘东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即便是这样,他也不会相信,刘东真是来做慈善的。但刘东的条件,他真是难以拒绝。

    在他想来,刘东既要给予那些人才优厚的待遇,又要给予苏联政府足够的好处,而且仅仅让那些人为刘东服务八年的时间,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亏本的买卖。

    但叶利钦最多是想到刘东可能会在资金上做手脚,或者是等到这些人到了华夏以后,刘东依靠他在华夏的势力,不准备履行给予那些苏联专家们的待遇,把这部分克扣掉。反正苏联已经得到好处了,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说不定对刘东这样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在叶利钦的想法中,这样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依照苏联现在的困难程度,要是刘东真这样做,依照他在华夏和苏联的人脉,事情还真有可能摆平。反正苏联政府的好处是得到了,至于那些专家教授,只要不是非正常死亡,艰苦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没看到整个苏联都在受苦?他们苦点算什么?

    想到这里,叶利钦越是觉得,刘东很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做手脚。于是,叶利钦自以为抓到了刘东的马脚,微笑着说到:“小朋友,不得不说,你的这个计划,对于我们苏联非常有好处。我怎么想也想不到拒绝你的理由,但是,你也知道,由于我们两国之间的生活方式有些差异,如果让那些苏联人民觉得在华夏过得并不是很舒心,我们政府方面,也得花费精力去安抚那些人。所以,你不觉得,应该对于我们政府方面,多给予一些优惠条件么?比如说是无息贷款什么的。”

    叶利钦这话,很明显的就是要卖掉那些专家们的利益。他这意思就是,只要苏联政府方面得到更多的好处,那牺牲一下那些专家们的利益,也不是不可以。相反苏联政府还会帮助刘东,这样的条件,也算是投桃报李。

    但刘东可不知道叶利钦那想法,听到叶利钦还想让他付出更多的利益给苏联政府。刘东就觉得,苏联不愧是北极熊,这么优厚的条件,都还想再让他多出点血。

    虽然叶利钦是说让刘东给予苏联政府一些无息贷款,而并不是无偿捐献,这钱终归是要还的。虽然一个政府,向一个私人索要贷款,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真有好处,那也不是毫无可能。当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也给整个欧洲放贷么?并且效益还不错。刘东虽然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他身家也不小,弄个几亿美元的贷款,也不是不行。

    可知道苏联结局的刘东,又怎么敢贷款给苏联。这纯粹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借无还的买卖。等到苏联解体以后,他这钱找谁要去?叶利钦都不可能点头。再说了,刘东本来付出的代价就够大了,那些代价足以让刘东把这些人拿到手,他又凭什么要多给予苏联好处?真当他是慈善家?

    于是,刘东毫不犹豫的开始哭穷起来:“叶利钦书记,您也知道。我的公司还是个小公司,我个人的资产也不怎么丰富。如果我有那个能力帮助苏联,那我是绝对不会犹豫的。可现在为了帮助那些苏联专家,我已经算是砸锅卖铁了,公司的现金流动,都有可能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哪里能拿得出钱来?我都还想找苏联政府借点钱呢,哪里还有借钱给你们的实力?”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认为刘东以为他并没有看出刘东自己那些小把戏,于是忍不住提醒到:“小朋友,我们苏联政府可不是白要你的这些贷款。如果你换到华夏的那些专家,认为你给予的那些待遇实在是太过苛刻,不想再为你做事,岂不是会变得糟糕起来?而你如果贷款给我们政府,我们政府方面,就可以为你排忧解难,安抚那些人有可能产生的愤怒,让他们好好的工作,即便是再艰苦的环境,也可以以革命精神克服的。”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忍不住想要呸他一脸唾沫。那么好的条件苏联人都不满意,那还有什么条件他们才能满意。叶利钦这话,简直是毫无道理。还艰苦?再艰苦能比在苏联更艰苦?连面包都吃不上?

    但好在刘东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人,要真这样做,老爷子都保不住自己,而且这单生意也要黄。于是,刘东忍着胸中的那团怒火,准备好好的给叶利钦解释一下。但当刘东看到叶利钦那眼神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刚才好象领会错了什么东西。

    叶利钦那话,还有更深沉的含义。好在刘东脑子转的快,想着刚才叶利钦那番话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再结合刚才叶利钦那略带诡异的微笑,刘东一下子就明白了,叶利钦到底想要说什么。

    但正是因为明白了叶利钦到底想要说什么,刘东才更郁闷。天地良心,他是真没想过要克扣那些被自己拉到公司里面的高级人才的薪资,这冤枉实在是太大了。这些人,只要拉到国内去,都将会成为他公司的骨干,对于自己公司的骨干,刘东又哪里会舍得让他们不满,即便做不到巴结的份上,至少也要让他们舒服满意。要不然,岂不是白费了他一番功夫?

    刘东可知道,在高压下的科研成果,可比不上在舒适的环境下能研究出的成果多。那些人既然被他请回去了,为了让自己公司多出成果,当然得把那些人招待好。克扣薪资,实在是扯淡,也不知道叶利钦怎么会想到这个方面,还那么煞有介事的把这当成条件,让苏联多占些便宜。

    但不管刘东怎么吐槽,叶利钦这话,他是必须得回答的,要不然,叶利钦一直扯着这个问题,实在是个麻烦。

    “叶利钦书记,你完全可以放心。那些专家教授一类的高级人才,我们公司肯定会好好招待,不会让他们觉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毕竟,当年苏联援助我国的事情是有先例的。我们知道该如何满足那些人的生活需要,这点您完全不用担心。并且,我们还会和那些人签订合同,只要他们能够确认我们公司给予的待遇低于苏联的平均水平,他们完全可以单方面的撕毁协议,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点我们会写进合同当中的。”刘东很认真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再看到刘东那表情。叶利钦知道,刘东这话,应该不是开玩笑。因为这样的事情只?(: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