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7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南巡首长第一天询问,第二天就能从情报部门了解到最详细的情况。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南巡首长也不怕刘东说谎,因为没这个必要。两天的谎言,能干什么?虽然国内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到国外去,但是要考证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是很迅速。因为刘东都把经过给说了出来,一条条的梳理,立马就能得到最详细的资料。在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情况下,南巡首长也难得的开起了刘东的玩笑。

    听着南巡首长那口气,刘东就知道那个宰大户的说法,其实是南巡首长的戏言,所以也并不害怕,反而装可怜的说到:“首长,您这可就不对了。要不是您一定要我说明资金的来源,我能把事情说得这么详细么?就算在我们公司里面,能知道这些事情的也仅仅是其中几个高层,您拿着这事情来吓唬我,有失您的风度啊。我这钱来得也不容易,您要是宰大户,我可受不了啊。”

    “我说你是大户,你就是大户。你看看现在国内,有几个国企有你的底气壮,几十亿的美金,还能当作流动资金。要是那些国企老总知道了,还不羡慕死你。你不是大户,谁是大户?四年的时间,让你弄起这么大的规模出来,你的财运,还真是不小。我的要求也不多,下次你要赚钱的时候,也记得给我们打个招呼,让我们的人,也跟在你后面,捡点便宜。大家都是自己人,不能只有你吃肉,我们连汤都喝不着。这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友情嘛,我说小刘你也不对。不能有了孙子,就忘了我们的革命友情嘛,晓得你孙子有这么大的挣钱本事,还在我们面前遮遮掩掩,下次让其他的同志,来好好的批评你一下。”南巡首长说这话,好似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带部队的时候。

    那年月,各个部队打仗,要是打了胜仗,缴获了物资,绝对是要大家都分一分的。就算刘老爷子他们是后勤系统,没有缴获,要出了新的家伙,各个部队的老总司令,都是要过来化缘的。多少不论,但必须得分一分。南巡首长这话,就好似当年大家打土豪时,占便宜一样。

    刘东不明白这样的革命友谊,但老爷子被南巡首长这话一钩,又记忆起当年的情况来。

    感慨的说到:“老首长,当年谁不是有好东西都藏着掖着?这能怪我?要是我不把门看紧点,刘老总就要找我的麻烦了。他们批评就批评,谁叫他们没有生出这么好的孙子来。这怪不着我,老首长你这可是强人所难了。”

    听到刘老爷子这话,南巡首长双眼一瞪,说到:“哪里有这么多说法,你的不就是我的?我的不就是大家的?大家的不就是国家的?反正今天这事情,是你孙子吃肉,我们汤都没得喝。你要是不给个说法出来,看同志们朗格收拾你!”

    “收拾就收拾,反正都快要去见马克思了。我还怕他们收拾啊?”老爷子也把手一摆,那架势就是你爱怎么的,就怎么的。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看到两个老人这话题越说越远,刘东插话到:“首长,爷爷,你们这聊天的事情是不是该放一放了?我们现在还讨论正事儿呢?关于我们公司的投资计划,首长您觉得行不行?多少也得给句话啊?”

    刘东这一插嘴,算是让两个老人说不下去了,老首长敲着桌子,想了一下才说道:“你这个投资的事情,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并不代表一定会通过,还得上会上讨论研究一下。但你的思路和实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真的投资,该给你的优惠,还是会给的。我看,应该给你争取外资的优惠。”

    所谓的外资优惠,刘东很明白,那就是如果他投资,就按照外资的优惠条件来办理,这可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条件。这年月,绝对是内资比不过外资,就算到了后世,这差不多一样。

    可以给外资开放的领域,国内的资本就只有眼馋着,国营的还好,多少能够插进去掺合一下。但要是私人资本,那就对不起,你就算再有钱,那也不行,多个领域,是绝对不会给你开放的,这就相当于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要是刘东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是以私人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的,那绝对有无数的麻烦等着他。想要把他计划书上所有的项目都落实下去,基本上只有做梦。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那些国内的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宁愿挂个外资的牌子,就算不是全外资,那也得弄个中外合资的牌子。老板是能移民就移民,就算是个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岛国,那也可以。

    就是因为这投资的环境,实在不利于国内资本。如果以国内资本进入市场,那比起外资来,绝对是多很多麻烦。不是那些老板不爱国,不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纯正的华夏企业。实在是因为国内的法规本就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国企,抑或者是私企。只要把公司做大了,你要不挂个外资的牌子,那麻烦真是不少。

    但仅仅只有外资待遇,肯定是满足不了刘东的胃口,于是刘东说到:“给予我外资的待遇,这事儿都不用说,根本就不能当成条件来讲。我的钱,可都是美元,而且我的公司总部,也是在香港注册的,要这都还不能算是外资,那什么才能算是外资?非要给我扣个国内民营资本的帽子,那也说不过去啊!”

    “你小子,还真给我讨价还价来了?能给你争取外资待遇,就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要什么?你的资本的确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但是你这个人,可是我们国内的,除非你不要你现在这个华夏的身份,那就算给你定个私人资本,也是能说得过去的。”南巡首长说到。

    听到南巡首长这话,刘东就知道,南巡首长居然是想把这个外资的身份,当成条件来讲。这可不行!于是刘东说到:“要真是这样,那我就不以我的名义投资了。我们总公司的总经理,他可是香港人,以他的名义投资,总不会还是私人资本了吧?可惜啊,要是以他的名义投资,他在公司能够调动的资金,可是没有我这个老板多啊。撑死了能让他调动两三亿美金,再多的,就需要我这个老板出面了。首长,您看这样行不?”

    看到刘东居然拿投资的额度,来否决他拿外资待遇来当条件讲,南巡首长不爽了。但如果刘东硬要这样做,南巡首长也是毫无办法。要是还不知道刘东企业的规模,南巡首长还会拿这笔资金去向的问题,让刘东屈服。

    因为除了华夏市场之外,刘东别的地方也放不下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但是刚才听完刘东的解释以后,南巡首长这个时候,可没有把握了。因为刘东就算不在国内投资,那也是有地方投资的,无论是在美国股市上面,还是在日本市场上面,刘东的资金都有去处。尤其是现在的日本市场,南巡首长都能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现在的日本,可是处于上升期,随便什么市场,只要投入进去,就没有说亏本的。

    要是刘东真下定决心,不在国内投资,对于刘东的影响未必会有多大,但是对于国内的影响,可就非常大了。十个亿美元啊,而且还是以实业投资。这能够拉动多少产业链的提升,单单想一想,都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要这十个亿美金真没投入到国内市场当中,南巡首长可就不好办了。

    这个时候,也别拿刘家之前的问题说事儿。因为只要让那些人知道,刘东的手里的确是握着那么庞大的一笔资金,那就算刘东不投资国内,也不会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可是让国内的这些政治大佬们,明白了钱的用处。为了一个无关紧要,并不能当成杀手锏的东西,而把一个手握数十亿美金的大老板,给逼到了对立面上去,这只有傻子才会干出来。

    好在南巡首长对于谈判的事情,也不陌生,前几年为了香港的问题,他就没少和外国人谈判,而这些年,为了引进外资,谈判的事情也做得不少。

    之前他是把刘东当成自己的晚辈,而现在谈到利益的问题,刘东既然那么坚决,南巡首长就只有把刘东当成对手了。角色一变,南巡首长也换了思路。

    “这个外资待遇,你们公司可以享受,这点就不用说了。我们来谈下一条,关于你们公司那个环亚特钢的事情。对于你们公司有意打造一个特大型的特种钢铁厂,我们国内是表示欢迎的。现在国内大搞建设,也在大力发展,对于钢材的需求,尤其是特种钢材的需求,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既然你们公司有益于做这方面的事情,那我们政府方面,也会给予你们相应的优待。”南巡首长说到。

    第二百八十章和南巡首长谈判(下)

    既然涉及到公司以后发展的实际性问题,刘东也顾不得什么尊老爱幼的美德传统,开始正式进入角色。

    “优待?什么方面的优待?具体是什么,首长您能说明白一些么?”刘东问到。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因为我之前并不知道你们公司准备大力发展特种钢铁事业,而我也对具体的事项不了解。首长也说过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没有调查,当然也就没有发言权。”南巡首长幽默的说到。

    能让南巡首长叫做首长的,并且还说出了那句话,除了主席,就没有别人。既然南巡首长没有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刘东也不追问。对着身旁的陈洁说到:“你记下来,首长说了。会给予我们环亚特钢相应的优待,标准嘛,就应该参照我们国内那些国有钢铁企业。”

    听到刘东对陈洁说的话,南巡首长皱着眉头对陈洁说到:“小同志,这点可不能记哦。我可没有说,这个优待条件是参照国有钢铁企业。刘老板这话,可是当着我的面在说谎哦,这样不好,很不好嘛!”

    刘东可不管这些,反而对南巡首长说到:“既然是优惠条件,当然是要参考国内的那些国有钢铁企业,要不然,怎么能算是优待。我们可是外资,我记得别的外资,也是享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到我们公司这里,就不能享有这样的条件了?”

    “他们享有这样的条件,那是要和我们国内钢铁企业合资,而且还要对我们国家实行优惠政策。但你啥子都不给,就想要这样的条件,当然不行。要是你也答应这样的条件,我就答应给你这样的优惠。”南巡首长说到。

    南巡首长说的这钢铁企业,指的就是宝钢。三井为了宝钢的建设,给予了国内很多方面的合作,虽然到后面是坑了华夏,但现在嘛,三井的那个条件,确实很诱人。

    而刘东目前还没有三井那样的气势,所以想要享有和三井一样的待遇,当然不可能。但既然刘东提出来这个条件,自然是有他的筹码。

    于是,刘东对着南巡首长说到:“他们给国家的条件,我给不了。但是,我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弥补国家的损失。这样吧,以后只要是我们公司旗下的企业,对国内的贸易,都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这个条件比起三井给予的优惠,应该还要好很多吧?”

    “你的口气还不小,三井是什么公司,你的公司又是什么公司,这个能比么?看起来用人民币来结算,好像是我们国家占了便宜,但你能提供的业务到底有多少,还不好说。如果只有这个条件,那我觉得还是少了点。”南巡首长反驳到。

    听到南巡首长并没有一口回绝自己的话,刘东就知道,这事情,有商量的余地。于是刘东就开始说起自己公司的优势来:“三井家大业大,的确是我们公司不能比的。但是我们公司也有我们公司的优势,首先,我们公司现有的业务,已经为国家省了很多外汇,我们公司的刀具厂,已经发展了两三年,在这两三年当中,我们可是一直都是使用的人民币来结算。这其中省却的外汇已经不少了。以前国家,要用精良的刀具,可是只有用外汇来买。而现在,由于我们公司的原因,在工业刀具这一块,国家已经不用花费多少外汇了,除了有限的一些刀具我们公司不生产,其他的都是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已经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刀具?这个我听你爷爷说起过。这个算是一点,那还有其他的呢?仅仅是一个刀具,还不够。”南巡首长慢条斯理的说到。

    “还有特种钢,以我们国内现有的生产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国内的需要。虽然如今我们环亚特钢,年产量仅仅只有两百万吨左右。但是您也看到了我们公司的计划,争取在十五年之内,把两百万吨的年产量,逐年提高到五千万吨的年产量。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国家在特种钢材方面消耗的外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我们公司决定,只要是用于国内销售的特种钢,都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这长远的利益方面,国家可没吃亏,不是每个人赚外汇都会像我这样容易,这点南巡首长您应该知道。”刘东又打出了一张牌。

    “这个嘛,还勉勉强强。还有其他的呢?我记得,你的产业规划,可不仅仅是这么点哦?”南巡首长狡黠的问到。

    “这不就结了么?我之前就有说过,只要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以后都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我们公司还有那么多的产业,能让国家吃亏么?要知道,我建设这些项目,可都是实打实的美元啊,这里面,就给国家提供了多少外汇储备。有这么多的条件,难道我们公司还比不上三井?”刘东说到。

    “算你过关,叫那个小同志记好。以后我们国内采购你们公司的产品,都是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这点就是我的条件。”南巡首长说到。

    “对了,这一条仅限于国有企业,国内的私有企业,并不享受这样的待遇。如果私有企业想要享受这样的待遇,我们公司可以另行谈判。而且,我们现在的谈判,都仅仅适用于国家,或者是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并不在我们的谈判范围之内。”刘东加了一条。

    对于刘东增加的这个条件,南巡首长并没有表示反对。私有企业的事情,他还管不着。这次谈判,首要的任务就是和国家企业有关,私有企业,还不在南巡首长的谈判范围之内。

    而刘东之所以单独提出这一条,那完全是因为以后私有企业的发展,并不比国有企业发展慢,甚至在很多方面,国有企业根本就竞争不过现在那些所谓的个体户。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是因为这次的谈判,就让他们占便宜了,刘东就亏死了。

    他还想着,以后该如何从那些私人企业手里面,捞点外汇出来,在国际市场上,通用的可是美元。要现在就把美元全都花了出去,换成人民币,以后国际市场怎么办?要不通过其他方法弄点外汇,他的公司又怎么能叫国际化的公司?

    谈完了这个事情,南巡首长又说出了下一条要点:“关于你那个移动通信的业务,也有个问题。现目前,我们国家这一块的业务,都是由邮电部管理的,如果你要进入这个领域,就要和邮电部打交到,我也做不了主。但是目前为止,就连国际上的那些大型企业,也在邮电部碰壁了,移动通信这个业务,他们是抓得很紧的。这个谈判,我是做不了主。”南巡首长说到。

    南巡首长这话,也没有乱说。虽然他现在在国内的声望很高,要硬下命令,也不是不行,但这样硬下的命令。难保下面的人不会阳奉阴违,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刘东。这些部委,在某些时候,其实自由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是坚决不同意,就算是南巡首长说了,也没用。

    因为当初划分职能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他们的职权范围,他们想要越权很难,但是想要守住自己手中的权利,那绝对是没问题。没看到铁道部,就算二十年以后,也相当牛叉,就连政局委员,他们也可以不买账。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当初划分职能的时候,他们的职能范围就是管理铁道,只要和这方面有关的,别人就算再强势,想要插手也困难。

    至于南巡首长说的,邮电部把通讯领域的职能,抓得很牢。在刘东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他们之所以把通讯领域抓牢,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很大一部分利益都在这里面。这年月,电话都还不普及,大多数人都还在用电报。这玩意,按字来算钱,在当下来说,那不是一般的贵。

    而刘东将要涉及到的领域,和目前邮电部赚钱的范畴,并没有多少重叠。只要没有利益在里面,想要让邮电部退让,就比较容易了。通讯这一块,刘东仅仅是想要做载体,也就是手机。

    并不包括什么牌照,还有什么线路,抑或者是网络这些大头的东西,他把载体做出来,也变相的是在让邮电部能够应用手机这个载体来赚钱。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刘东相信,想要说服邮电部,不会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南巡首长说什么需要刘东和邮电部去谈具体的东西,刘东并不怕,只要有合适的利益,相信邮电部门也不会不给他刘东面子。刘东可是非常知道移动通讯的前景是多么的远大,中移动可是世界五百强当中都能算是霸主的企业。而中移动还仅仅是邮电部分离出去的一个部门而已。相信有了这样的合作前提,邮电部绝对不会拒绝这块蛋糕。

    第二百八十一章南巡首长的难题

    有了把握的刘东,对着南巡首长说到:“通讯业务这一块,我会和邮电部去商量,如果他们不合作,我自然也就不会开展这项业务。但如果有的谈,那谈好以后,我希望首长你能够给予我们公司优惠政策。”

    “要是你和邮电部谈成了,优惠政策肯定是要给你们的,这点你不用担心。对了,还有你那个机械厂的问题,一下就开六家机械生产工厂,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国内的那些机械生产厂家?要是出现问题,地方上也不好做工作。”南巡首长问到下一个重点。

    “应该不会,我们公司将要建设的机械生产工厂,基本上不会和现目前国内的那些生产厂商重叠。因为我们公司,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如果技术实力过于平庸,吃亏的反而是我们的工厂。有了从苏联来的那些专家教授,我们公司的业务开展,会避免国内现有的优势项目,只有国内现在生产不了的机械,我们才会生产。这样,我们公司和国内的那些机械生产厂,就不会有业务上面的冲突。”刘东解释到。

    “这样好,不能让国内的那些厂家吃亏嘛。你有这样的心思,我就放心了。现在,你们公司大致的目标,也算完成了,具体的优惠事宜,到时候你们公司就直接和地方政府谈。我想地方政府方面,也不会拒绝你们公司的投资。接下来,我觉得应该讨论一下我们国家对你们公司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请求。”南巡首长点上一根烟,然后说到。

    “只要保证我们公司在国内的正常利益,国内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我们公司能够办到,都不是问题。不知道首长您要提出的要求,具体是什么?”刘东认真的问到。

    既然南巡首长对他的一些要求,都没有意见,刘东也不是不识时务,自然要投桃报李。他又不像其他的外资企业,想要进入华夏市场,又要压低出资额度,最希望的就是挂个名头,实际上的资金却由华夏方面出。

    现在的他,资金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宽裕。而且他也没有国内那些企业,对于外汇的那种非理性的渴望。拿到外汇在手里面,就绝对不想把这外汇用出去。他可知道,以后华夏的外汇,会越来越多,直到外汇多得花不完。要现在就把这些还很值钱的外汇当宝贝一样放着,以后就只有越来越贬值的份。

    后世的外汇,可是远远没有现在的外汇那么值钱。不在外汇最有价值的时候,把这些外汇换成自己的实际利益,等到外汇已经没有现在这样让人心动的时候,那就浪费了。所以,现在的刘东,是尽可能的把自己赚取的外汇,变成实际的东西,而不是待价而沽。

    “刘东,你这几年一直都在国外,可能对我们国内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不太了解。就算你爷爷,也可能有些东西没有和你说过。但现在,我要和你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变得越来越好了,但并不是毫无问题。有些地方,可谓是触目惊心,但是这是改革当中的阵痛,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因为这些阵痛,而停下我们的改革脚步。我现在就代表国家,向你提出一些要求,如果你能够办到,希望你不要拒绝。”南巡首长一改之前那种轻松的模样,变得严肃了很多。

    看到南巡首长的模样,再听到他那话的含义,刘东只觉得嘴里发苦。看来又有重要的事情,要他来一肩挑了。但刘东也知道,这类的事情拒绝不了。只想得到回报,而不给予投入,这样的好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尤其是在这样的国家层面的东西上面,私情什么的,都要淡化,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利益。之前南巡首长对他是有求必应,而现在,也是到了刘东回报的时候了。

    于是,刘东尽管心里觉得压力山大,但还是点头说到:“首长,您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如果我们公司能够做到,我一定努力。”

    虽然不能拒绝,但刘东也多少给自己留了余地,并不是拍着胸脯保证什么东西。那样,南巡首长绝对不会介意,把刘东卖了数钱。国家与个人的利益相比,在南巡首长的心中,当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刘东那话里的余地,南巡首长自然也能听得出来,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就把自己的要求给提了出来。刘东之前的要求,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现在南巡首长要提出的东西,同样也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这件事情做好了,也会实现双赢的局面。

    “不知道你对我们国家那些军工企业,有什么看法?”南巡首长问到。

    刘东不知道南巡首长为什么一下就把话题扯到军工企业上面去,但既然南巡首长问了,刘东也就只有随大流的给一个答案。毕竟他不知道南巡首长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要是随便说,谁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他的知识,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后世,稍微说多一些东西,那就超前了。

    在一般人面前超前一些无所谓,但在南巡首长这样的伟人面前超前,那可就是大问题。要是引起了南巡首长的兴趣,盘根问底,那就完蛋了。

    “军工企业,很好啊。正是因为首长您的高瞻远瞩,才让我们国家的军工企业,有了涅磐重生的可能。如果我们国家现在依旧大搞军工,那直接就会拖累全盘,就算我们想要搞经济,也不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毕竟,我们国家的底子本就薄弱。两方面一起发展,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会变得很慢。而现在的国际形势相对稳定,如果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军工,那就不符合潮流了,还不如先把经济搞起来,那样再拉动军工企业,成效会更加显著。”刘东捡着南巡首长比较爱听的话说到。

    但南巡首长是什么人?一生当中,艰难困苦,荣华富贵,都享受过,哪里会被刘东这一点点马屁给拍到?刘东这话,虽然符合实际,但仅仅发展一个方面,也是会付出代价的。这点南巡首长明白,而他要说的问题,也是关于这方面的事情。

    “是啊,只发展经济,有他好的一面。没有军工这个吞金兽,经济方面的投入,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问题。但是,没有军工,就没有国防,一个国家的国防要是出了问题,那我就会成为国家的罪人。”南巡首长略带担忧的说到。

    虽然刘东不知道南巡首长这担忧到底是真是假,但从后世实践表明,南巡首长提出的二十年内无大战的说法,的确是非常可靠的。虽然国外老美总是打这里,打那里,但是和华夏直接冲突的情况,别说二十年,就是三十年也没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南巡首长那高瞻远瞩的目光。

    但是,这话刘东也不能说,虽然他自己明白后世的发展历程,但知道是一回事儿,要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于是,刘东安慰的说到:“现代社会,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爆发全球性的军事冲突了,在有核威慑的前提下,随便是哪个国家,想要挑起世界性的军事冲突,都不是那么容易。美国和苏联,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两个国家,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但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他们不也一直在避免走火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核武器既是利器,也是保卫和平的依仗。只要我们国家保持现在的地位,国防就不会出现问题。”

    “希望吧!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因为我决定的原因,而让我们国家出现水深火热的局面。不说这个问题,你刚才说军工,只说了有利的一面,但是害处,你却没有说出来。我说的国防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却是现在政府比较头疼的问题。我的要求,就是关于这个事情。”南巡首长说到。

    听到南巡首长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刘东大概已经明白了南巡首长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削减军工建设,说大了对国防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但要说小了,对某一类人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这一类人,就是那些军工企业当中的工人。别人不了解这群人有多庞大,刘东这个出生于机工部的人,却知道,这个人群的数字,比起外人想象当中的,还要高上很多。

    削减军工,对这群人有着最为直观的影响。而南巡首长所谓的头疼,大概也就是这个方面。因为只有人,才会让南巡首长头疼,如果仅仅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在南巡首长的眼中,都不会是多大的问题。

    别看现在国内对于外资觉得很宝贵,就以为现在的国家,还是如十年前那样穷。实际上,虽然现在国家依旧没有摆脱贫困的环境,但要单纯的论到经济实力,比起之前,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要不然,深圳速度怎么来?要没有大笔的资金投入,再快速能快速到哪里去?

    第二百八十二章首长是好人啊!

    所以,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在南巡首长这个层面上的人,都不会认为是问题。也就只有人员的问题,才会成为南巡首长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了解当年国防军工建设的人,可能对于南巡首长关心这个问题感觉莫名其妙。但对于刘东这个多少了解内幕的人来说,才知道这个问题,绝对是大问题。

    当年主席提出的,早打大打打核战的理论,然后基于当时国际形势极度不稳定,又提出了三线建设,直到八零年,这个项目才叫停。而且,当年的环境和后世的北棒差不多,都是实行先军后政。

    那么多年的发展,直接就造就了一大批的军工项目落成建设。而八十年代以后,又要改革开放,优先于经济建设,两方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忠诚于国家,但实行的计划,却是南辕北辙。之前大力发展的军工,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军工项目可以直接叫停,可那些为军工发展奉献一生的人却停不了,到点退休的人还好一些,而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好安排,但处于这个中间点的人,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发了。

    三四十岁的人生,正处于劳动丰富阶段,他们既没有退休的年龄,也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可以转行。在这不上不下的位置上,厂子却没有了,这些人的生活,有多艰难,就可想而知。

    而这些人,也并不是钱就能解决的。他们有工作能力,并且经验丰富,是最好的工人,但是,现在国内却没有给予他们发展的平台。而要国家一直养着这些人,也不可能。正是因为多种原因,就连南巡首长也认为,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虽然在八三年的时候,就已经让国务院,成立了三线办公室,一个是要解决现在那些军工企业过于分散的问题,而另外一个就是要解决这么一大批成熟劳动工人工作的问题。但这几年,重心发展在经济建设当中的国家,要解决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显得非常无力。要是这个人数少,那还可以安排,但是这个人数,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能够承受的范围。

    大厂还好一些,可以转产,像后世那些名牌电视机,长虹,熊猫这些,都是由军工转产的。但是三线建设当中,更多的却是那些分散的,零散的小厂。

    这样的厂子,要说技术力量,没有多少。就算有技术力量的,人员也没有多少,分散开来,拧成一股绳,基本上就不可能。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南巡首长都会感觉棘手。

    虽然目前来说,刘东仅仅是猜测,南巡首长的目的在于那些三线军工人员工作的问题。但是,刘东对于这个猜测,却是坚定不移,也就只有这样揪心的问题,才会让南巡首长皱眉头。

    果然,当南巡首长说完之前那些话后,又说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了半生的三线军工人员。这几年过得很苦,国家没能力照顾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现在,就要为那些人,谋求一条新的路子,而这个方面,就需要你来帮忙了。要说起来,他们都还算是你的叔叔阿姨,你现在有钱了,也不能忘了他们的艰辛。”

    听到南巡首长果然是说起了这些可敬的人,刘东也真诚的说到:“首长,您就说吧,我需要怎么做?只要我能做得到,在不影响公司运营的情况下,我都能做到。无论是出资建设发展基金,还是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我都可以。我们公司计划书上面,新启动的那些项目,只要他们能做的,我都会尽量招收他们。毕竟,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优势。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这样的好工人,我就算在外面也招不到,现在送到我的面前,我又怎么会推到外面去?”

    刘东这话,非常真诚。因为在苏联挖墙脚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这批人。因为他挖墙角回来的那些人,都是高级人才,要他们去做工厂的一线工人,姑且不论他们做不做得好,那个人力成本,就算是刘东也负担不起。

    那些挖回来的苏联人,最适合他们的岗位就是工程师,老师,研究员,项目启动组等等高端的岗位。而第一线,却只适合那些经验丰富的工人。

    在没和南巡首长谈之前,刘东对于计划启动,最头疼的方面就是人员不足,不是高端的人,而是战斗在一线岗位的那些人才,八级工他羡慕不来,六级工他是有多少就能要多少。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工人,他也是缺得利害。

    之前环亚特钢建设的时候,他就吃够了这样的苦头,他还正琢磨着,怎么拐来一批能够启动计划的产业工人。却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南巡首长就主动提出来,送给他一批,这样好的事情,要是他不答应,才是真的傻了。

    刘东接纳这一批来自三线军工产业的工人,对于自己公司那些工厂建设,有着巨大的好处。只要硬件建设好以后,他就不会为软件方面的问题而苦恼,不论是以后产业升级,还是扩大现有产业,有了足够的产业工人,他刘东就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这个年月,还没有几个人,能有刘东这么好的条件。那些三线军工出来的工人,是不是好工人?这点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南巡首长又会为这些好工人的出路犯愁呢?那是因为现在的国家,基础太过薄弱,就算是有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让这些人来做。

    而那些国企呢,现在虽然过得滋润,也在招收员工,但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底蕴,有着自己的人才培育系统,所以这些来自三线军工的人员,他们根本就看不上。就算是勉强塞进去一些人,但因为这些人员总量巨大的问题,想要只依靠国企就消化掉这些人员,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那些私人企业,或者说是乡镇企业,现在他们的事业都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招收这些熟练的产业工人,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因为这些企业,能生产出的东西,技术含量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多弄几遍,也能弄好。

    农民都能弄好的东西,那要这些比农民价格更高的工人来干嘛?所以,这些优秀的工人,除非自己把自己的价格降到农民工的水准,要不然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来做。

    而等过了这些年,那些私人企业升级以后,再想要招收这些优秀的工人,就更加不可能了。因为现在还年富力强的工人,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是接近退休的阶段,哪里还有精力来做工作?所以,在前世,这些优秀的工人,命运都不太好。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些私人企业,还有国企抗拒接手这些军工产业工人主要原因,那就是,这些年富力强的工人,在这个年纪段,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如果仅仅只有一个人,这样的工人很好办,直接可以扔进集体宿舍,十多个人住一个房间,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了家庭就不一样,有老婆(老公),还有孩子,再叫别人住集体宿舍,先不说你自己那一关过不过得了,单单别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都是一个问题。

    这么多的麻烦事儿放在一起,才是这些工人不能够被其他工厂接受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要解决这么一个人,就得解决一家人,招收这样的工人十个,就得解决十个家庭的问题。

    而房子问题,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也就导致了大批的工人就算有能力,也找不到工作,就算是找到工作,不能给他们解决住房等等问题,也不会让他们安心工作。这么复杂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能解决,但是不敢解决。那些私人企业想解决,却又没能力解决。这才是核心问题。

    而这一切,对于刘东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首先,他是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他也不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公司成立时间短,没有底蕴,这些人的到来,就是给他增加公司底蕴。对于别人来说是麻烦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反而是好事。

    只要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让这些人安心的工作,等到这些人的二代成长起来,就能起到接班的作用。那个时候,刘东就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公司人力不够,因为那个时候,那些二代在他们公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的熟人都是在刘东的公司上班的,这样的情况下,就有着足够的向心力,让这些成长起来的二代,继续为他工作。

    种种好处的情况下,就算南巡首长不主动提出来这个问题,等到刘东公司真正开始建设项目的时候,刘东也会主动的提起这个问题。现在好了,南巡首长居然把主动权都交到了刘东的手上,刘东哪里还能不满足?

    要不是这个地方太过严肃,而他也正在和南巡首长谈判,刘东都想大笑三声,来发泄自己的兴奋情绪。

    第二百八十三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然,南巡首长开口提出这个要求,也并不能说他吃亏了。实际上,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面来看这个事情,对于刘东,对于国家,双方都大有好处。

    对于刘东而言,能够弄到这么多熟练的工人,以后国内工厂的生产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有了那么多来自三线军工的工人,刘东工厂的根基就会变得非常的扎实。

    这些人,可不是那些私人小厂,随便招收来的那些农民工能够比拟的。相对于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工,这些从军工厂出来的工人,在业务能力上,完全是云泥之别。

    尤其是这些已经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老工人,更加不是那些随便找来的农民可以比的。当然,这不是在贬低农民,而是术业有专攻,要工人去种田,那也只有抓瞎的份。

    虽然刘东知道,能在现在还留着的那些工人,肯定不会有八级工这样的国宝,就算是七级工,也很困难。但就算是五级工,六级工,甚至是四级工这样的工人,对于刘东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

    要知道,他环亚特钢这么久,华夏工人当中,技术最好的人,达到五级工的水平都勉强。如果能够有一批庞大的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