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8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不定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会气得吐血。

    如果环亚公司在苏联的根基很深,就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拿美国的美孚石油来说,美国和苏联,可谓是水火不相容,只要能够相互打击的时候,就绝对没有留手什么的说法。美孚石油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代表美国,但他们在苏联的投资也并不少,无论苏联的政局是如何的变动,美孚石油在苏联,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

    一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美国的石油公司,却在苏联这个敌营当中,混得相当滋润,就连小鞋匠斯大林这么大沙文主义的人,在最辉煌的时候,也没有说想要把国内的美孚石油给清理出去,这就是美孚石油的底蕴。

    别说一个小小的叶利钦换掉的问题,即便是戈尔巴乔夫被换掉,美孚石油在苏联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这就是美孚石油的底蕴,不以政局变动而变动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而刘东的环亚呢?虽然看起来好像活力十足,这几年的发展也是像坐了火箭一样。但是,政局变动,就能让环亚陷入水深火热当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够证明这一点,国内之前的那个麻烦,不就是因为叶利钦的问题造成的么?

    那还仅仅是余波,就让刘东出二十亿美金来摆平这个事情,虽然这二十亿美金,其中十亿美金是早就打算投资到国内,看起来好像是一箭双雕。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因为环亚的底蕴不足,要是底蕴足够,别说是余波,就算是刘家倒了,刘东的公司都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刘东的环亚和美孚石油这样的巨鳄的巨大差距。

    而造成这样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底蕴不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刘东公司的共同利益者,并没有多少。基本上都能算得上是单打独斗,所以,别人针对刘东的公司,就没有别的势力前来帮忙。

    如果刘东的环亚,在国际上和jp。摩根,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些老牌家族拉上关系,那么不论国内国外,想要打环亚的主意,都不得不考虑外在的因数。如果没有充分的利益,和绝对的理由,就没有谁会傻乎乎的去招惹环亚。

    而现在,正好环亚需要一个在苏联本土上有着一定势力的同盟,既然有钱这么做,那当然就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同盟。用几年的时间来。经营,到时候就算是叶利钦那边,也不得不多多考虑刘东公司的利益。

    有了这样的考虑,刘东就开口确认到:“好吧,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必须在叶利钦之外,再在苏联找一个稳固的盟友。虽然目前来说,我们仅仅是只能金钱开道,但是我希望你们以金钱为契机,几年之后,获得几个不单单是用金钱就能够信任的盟友。最主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挂上等号。”

    “这个问题,老板你就放心吧。只要有了老板你点头,我们保证,能够在几年之后,在苏联有着我们共同利益的盟友。”既然刘东赞同他们的提议,罗伯特也不吝啬自己的承诺。

    对于一个玩银行业的人来说,让双方或者多方的利益结合,实在是很拿手。要知道,成功的银行家,可不仅仅是会让银行变成存取款机,而是要让银行的钱活过来,以一个小小的支点,翘起一片庞大的产业。就像三井那样,他们虽然在多种行业当中有着自己的利益,但他们最为核心的业务,永远是有一家金融机构在里面,就像三井银行。

    而日本六大财团当中,劝银财团最为主要的核心,就是第一劝银行。可想而知,在现代财团势力当中,银行业发挥了多么积极的作用。

    以前刘东是没有能力让环亚的银行业发展起来,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做为已经憋得快发疯的罗伯特,哪里能摆脱一个让自己功成名就的机会?

    计划既然已经定下来了,其他的事情就用不着刘东来操心,以后到底选择哪个苏联的本地势力做为环亚在苏联的盟友,这个问题让周青富来解决,绝对比刘东做得更好。在对苏联的经验上,周青富比起刘东来要强太多了。刘东一向都奉行,专业的事情就要让专业的人来做,要是事事自己亲力亲为,那请那么多专业人士来干嘛?喝咖啡么?

    又在苏联呆了两天,把所有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以后的刘东。又一次孤零零的踏上了回到华夏的飞机。这次来苏联,真算得上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且都相当的孤单,来的时候没几个人,走的时候也没几个人。

    坐在飞机上,看着渐渐远离自己视线的地面,刘东在想,不知道等自己下一次过来的时候,林家兄弟他们,会带给自己多大的惊喜。有了自己那么大的授权,相信他们肯定会在苏联干得非常不错。

    莫斯科到京城的飞机,需要坐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这年月的飞机,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舒适,即便是所谓的贵宾票,刘东也没有感觉到有多贵宾。只不过这年月的空姐,比起后世那些空姐,看起来要美丽大方多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当然,刘东也知道,这些空姐,看看也就可以了。要想像后世那样搭讪,或者留一个电话号码就想沟女什么的,绝对是妄想。因为这个年月的飞机,尤其是飞国际线的这些空姐,别看个个美丽大方,好像十分诱人。

    但明白的人都知道,这些妞,个个都是带刺的玫瑰。这并不是说她们不够温柔,而是说这些空姐背后,个个都是有大背景,想要玩玩就扔,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空姐,做为一个比较高贵的职业,远远比后世要值钱多了,没有一定的背景,相当空姐,那绝对不可能。指不定随便走过去的一个空姐,她的老爸或者是爷爷,就有可能是部级或者部级以上的大员。想要玩玩就扔,不知道得有几个脑袋才敢干出这样的蠢事来。

    知道这里面猫腻的刘东,自然不敢随便乱搭讪。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间或睡一下,补充体力,就等着下飞机。

    到了京城国际机场,刘东下了飞机。走出候机大厅以后,才看到来接自己的人。比起在苏联获得的待遇来说,刘东在京城机场,还远远不够资格能叫人把车开到机场里面去。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承担的风险,绝对要比在苏联玩这一手要大很多。刘东又不是一个十分骚包的人,当然就不会做出那样愚蠢的事情。

    来机场接刘东的,并不是刘东想念已久的陈洁,而是环亚驻京城办事处的一个老工作人员,一个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少妇。她老公是某地方驻京办的主任,而她的跟脚在部委,正好当初刘东开公司要招人,她闲得无聊,就来应聘,结果被录取了,从八四年干到现在,也算是环亚京城分公司的老人了。

    看到是这个女人,刘东诧异的问道:“张姐,今天怎么是你来接我啊?陈洁呢?她怎么没来?”

    “老板,你这可就不对了,难道我来接你,就有那么掉份?你这也太打击人了吧?我也不想过来做电灯泡,把你们小两口的好事儿给打搅了,但没办法,现在陈洁忙得两脚都不沾地,哪里有时间来接你,所以也就只有委派我来了。要是老板你不乐意,我去打个电话,把陈洁给换过来。”张姐装作很委屈的说到。

    第三百四十九章还是缺人啊

    听到张姐这话,刘东赶忙求饶,要再听她说下去,还不知道她要说些什么。由于张姐进入公司比较早,再加上张姐和刘东也满熟悉,所以,刘东的老板架子,根本就摆不到张姐的面前来。

    等上了车,刘东才换了个话题问道:“最近公司的情况如何,和邮电部的谈判下来了么?”

    “还能怎么样?邮电部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答应下来,那做事儿也是拖拖拉拉。能在年前把协议弄好,就阿弥陀佛了。他们做事,就从来没有快过。倒是几个工厂的选址,现在争得利害,还有两个工厂的地址没有选好,正和陈总扯皮呢。”张姐一边开着车,一边对刘东说到。

    “就只有两个工厂的选址还没选好?这速度很快嘛。我在苏联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其他的地址给选好了。工作很到位,就不知道那些地方,开出了什么样的价码?”刘东听到仅仅只有两个工厂的选址没有确定,心中就放下了担忧。看来自己这个投资的把戏,还是很能吸引人的。

    “开出了什么价码?我这个小小的员工又怎么能知道。你要问这个,直接找陈总,我就负责打杂。”张姐装作可怜的说到。

    “你还是小员工啊?在公司里面,你也是老资格了。我记得你现在是京城分公司的副总级别,等以后公司的业务重心放到京城来,你还要升格。要你都还是小员工,让那些才进公司的人怎么办?”刘东可不会被张姐这表面的可怜所迷惑。

    因为公司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像张姐这样的人,虽然才进公司三四年,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老员工。只要张姐自己的能力不差,这次京城分公司升格,总会给她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就算是比不上陈志豪这样的老总级别的人,但混个重点区域的副总,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等到了公司,刘东走进了办公室,就看到陈洁一个人趴在董事长办公室里面在写写画画,就连刘东进门都没有察觉。

    看到陈洁这么认真,刘东悄悄的走到陈洁的身后,然后一把抱住陈洁,笑着说到:“那么认真?连我进来都没有察觉,看来我得好好奖励你了。”

    被人突然一下给抱住,陈洁先是一惊,但听到刘东的话以后,身子就软了下来,可怜兮兮的说到:“你先别说什么奖励不奖励的了,等我把手上这事情处理好再和你说话。你不在这段时间里面,我和志豪哥可是连休息都没有一天,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你再不回来,我们就得进医院了。”

    听到陈洁这么说,刘东被弄得怪不好意思的。公司刚刚做出决定,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大陆来,可谓是千头万绪的时刻。而自己这个做董事长的人,却一个人跑到苏联去。

    虽然刘东自己知道这次去苏联的收获有多么的巨大,但相比起陈洁他们的工作来说,好像就有点悠闲了。想到这,刘东不由得有些讪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看到刘东还在抱着自己,陈洁有些脸红的问道:“这次去苏联顺利么?有什么收获,之前你把林哥他们和罗伯特都叫道苏联去,是干嘛呢?难道这个时候,你还准备在苏联加大投资的力度?”

    由于这年月的通讯手段并不是很保密,尤其是刘东这样被克格勃严格监控的人,他在苏联打出去的电话,可能说了哪些话,克格勃比他自己还了解。所以,刘东压根就没敢在电话里面提什么事情,仅仅是给大家打了个招呼,其他再多的事情,就连陈洁和陈志豪都不清楚。

    听到陈洁这么问,刘东开口说到:“这事儿一时半晌也说不清楚,还是等陈哥回来再一起说。你先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干净,我给陈哥打电话,今天晚上大家出去吃个饭,顺便好好的休息一下,别把身体拖垮了。”

    在苏联这段时间,刘东弄的事情真不少,一个个的解释起来实在太麻烦,还不如等到能知道消息的人都来了之后,再把事情都给说出来,那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会造成误会。

    既然都到了办公室里面,自然不会再让陈洁一个人在那处理公务,所以刘东也开始处理起那厚厚一叠的文件。由于最近公司的动作比较大,包括建设新工厂,和有关部门谈判,还有人员的招聘,重心的转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就造成了大家都非常忙碌的现状。本来很多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很多小事的级别都很高,下面的人处理不了,所以在陈洁这里堆积的文件就变得多了起来,即便是陈洁每天仅仅只睡五个小时,那么多的文件,一时半会儿也处理不完,再加上某些文件还需要加急处理,这就更加让人头疼了。

    等到桌面上的文件全都清空,刘东一看表,居然一惊过了两个多小时。如果这些文件让陈洁一个人来处理,那还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去了,陈洁那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甚至还是把这时间说多了。要遇到加急的事情多了,就算连续工作两天,也不是不可能。

    看到陈洁原本娇艳的脸,现在都变得有些苍白,刘东不由得心疼起来。轻轻的抚摸着陈洁的脸颊,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刘东这样子,弄得陈洁很不自然,脸颊上的肌肉扯了一下,露出一个微笑,表示她明白。就在两人含情脉脉,准备做更进一步的动作时,董事长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了。

    还没看到人影,就听到陈志豪的话在办公室里面响起来了:“老板回来了?还真不容易啊。去苏联游山玩水了一个多月,却让我们像老黄牛一样矜矜业业,我说老板,你要再不加工资,我就要……”

    话说到这里,陈志豪的声音却嘎然而止,因为他看到了刘东的手正捏在陈洁的脸上,两人的脸相距不到十公分,并且还在快速的往回缩。就算陈志豪再不通人情,也知道自己好像来的不是时候,就更别说陈志豪以前也算得上是花丛老手,哪里不明白,自己好像是打扰了老板的好事。

    于是刚才那话还没等他说完,就换了一个话题说到:“不好意思,我进错办公室了,你们忙,你们继续,我什么都没看到。”说到这,就准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但既然都被陈志豪撞了进来,刘东还能说什么,于是没好气的说到:“不给加工资你就要干嘛?陈哥,说话可得凭良心啊。难道是我让你们这么累的?自己不找几个合用的帮手,却偏偏怪在我的头上,这可不是什么厚道人能说出来的话。你自己说,难道我不让你们招人?自己工作不努力,事儿多了还能怪我?”

    听到刘东这么说,陈志豪不乐意了:“我找帮手?那也得有人啊,现在公司正在大力发展的时候,就算我找到合用的人,也得赶紧的往下放,就怕下面的部门人手吃紧。我容易吗?什么时候老板你一下给我弄过来两百个管理型的人才,我就能轻松一下了。但这样的人是那么好找的么?”

    “两百个管理型人才,你也真好意思开口。要这人才都像大白菜一样,我们公司早就进五百强了。还用得着你说?你自己都说不好找,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又不管这一块,我记得招人的事情,好像是你自己在负责的吧?”刘东被陈志豪那大胃口给吓了一大跳。

    两百个管理型人才,可不是说的那些中层人员,而是能够独当一面,就像任大道这样的人。别说两百个,就算一下子拉到二十个,刘东都得做梦笑醒。

    别看每年这样的人从大学里面出来的挺多,就算刘东没有打算在国内和那些部委和国企抢人,在外面每年也能招收他几十上百个,但是,这些才从学校出来的人,哪里能立马就用上?不在公司里面磨个两三年,你压根就不敢让这些人出来。

    所以,虽然环亚每年都满世界招收应届大学生,现在环亚国际总公司里面,起码堆了三四百个这样的人。但是大浪淘沙,能够撑过三年的能有三分之一的人就偷笑了。而这三分之一的人,还不一定每一个人都适合下放到各个公司。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学生,八四年的时候招来的人,当初招收了一百多个左右,但到现在,依旧留在环亚的,仅仅只有不到三十个,而三十个人当中,能够下放到各个公司的,不到十五个人。

    但环亚从八四年到现在,建立起了多大的规模,十五个人,放到这么大一个公司当中,可以说是连个水漂都打不起来。要不是这几年陈志豪他们不但挖应届大学生,还挖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人,再加上从公司内部提拔,环亚公司可能连下面公司的基本框架都搭不起来。

    陈志豪一开口就是两百个人,就算放到ibm也能把他们弄得伤了元气,还真好意思开口。

    第三百五十章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刘东想立马把这次在苏联的收获一股脑的给大家说出来,分享一下喜悦。但是没想到人才的问题,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程度。

    连陈洁和陈志豪这样的公司老总级别的人,这段时间都是恨不得一个人劈成两半用,就更别说下面的工作人员该有多忙。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那公司别说发展,不一下崩溃都算运气不错了。

    现在环亚的情况就好像一口吃撑了的胖子,虽然慢慢来,肯定能够消化掉目前获得的养分。但环亚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刚刚吃饱了,马上又要吃东西,脆弱的消化系统,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再不梳理一下,就算用江中健胃消食片,都绝对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只能活活的给撑死。

    尤其是公司现在,正在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大陆来,这就更加需要把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给松开一个口子。就算不能立马就解决掉人才紧缺的问题,那也必须让公司能够缓一口气,要不然,就得完蛋。

    以前公司的重心放在香港,就算人少一些,在香港那种小地方,也能撑得下来,就算总公司的人遥控指挥,前线的事情也会很了解。但大陆不一样,尤其是现在这年月,通讯并不发达的时候,每一个分公司,那都得是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能担当得起来,而不能像在香港那样,总公司的人还能帮帮忙。

    在大陆这个地方,总公司的人就算想要遥控指挥也指挥不了,大陆这么大的地方,最下面的事情根本就不了解,那和常凯申公遥控作战,没有太大的区别。

    每一个地方都要一个能够过得去的人,而环亚这次进入大陆的市场,本就是大动作,根本就不是按部就班的来。一下扩大起来,原本就紧缺的团队,哪里能够分那么细?

    听到刘东的话,陈志豪差点就哭出来了:“老板,我这招人都快被香港那些报纸给批评得体无完肤了。你还要我怎么样?齐家这两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如果不是我把他们家的那些人才给弄过来,他们还能活得很滋润,现在半死不活,完全就是我们公司逼的,弄得我现在去参加香港那些酒会,别人都离我远远的。那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我走近了,他们的老板怕我挖人。那些老板和我走近了,就怕我打他们公司员工的主意,我容易吗?”

    陈洁听到陈志豪的话,很认同的点了点头:“志豪哥说得不错,我们环亚,林家两个哥哥,是那些酒会的座上宾,罗伯特这个环亚银行的行长,同样是那些酒会的座上宾,就连任大道这个才上任环亚矿业的人,也是那些酒会的座上宾。但偏偏志豪哥这个总经理,是绝对不受那些酒会的欢迎,即便是必须要请志豪哥的时候,其他的人都离他远远的。他在香港招人的手段,就差没有直接绑架了。你还是别为难他了。”

    陈志豪这些事情,当然是不会拿给刘东这个老板来讲。但是陈洁这个董事长助理,却非常明白。所以即便她这段时间累得要死,也没有抱怨过陈志豪什么。因为她知道,陈志豪已经很尽力了,一百分满分的题,他都做出了三百分,再压榨也压榨不出什么东西了。

    刘东也是第一次听到陈志豪这事情,要真像陈志豪说的那样,刘东还真怨不得陈志豪如何。本来环亚国际总经理的头衔,即便是在香港也会很让人心动,无论出席什么酒会,都该是受人吹捧的。

    但就因为陈志豪挖人的手段太多,弄得他成了环亚最不受香港人欢迎的人,这让刘东这个老板,实在是很汗颜。人民公敌的滋味,可不是那么好享受的。

    但公司缺人这个瓶颈,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虽然刘东在国内建设新工厂,有南巡首长的保证,能够解决一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问题。但就算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以环亚现在一个人当三四个人用的程度,这一小部分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之前招人的老路,现在已经不太能够跟上环亚发展的步伐了。如果还不想个新的点子,说不定什么时候环亚就会无人可用,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环亚的步伐停下来是小问题。最怕的就是引起雪崩效应,一连串的事情足以把环亚拉入深渊。

    但从什么方面入手,一时半会儿谁也想不到。刘东倒是想拉国内那些大学生的青苗,可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现在的华夏,大学生还是包分配,各个部委就能吃下一大半的人,再加上那些国有的大型企业,哪个不需要人才?

    国内人才本就稀缺的年月,刘东还和那些部委企业争,能不能争得过是一个问题。就算能争得过,能拉到手的人也绝对不会多。总数才那么多,大家分一分就没有了。为了那屈指可数的人才,却要得罪那么多的大陆本地势力,实在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内的应届大学生,就算招回来,也不能立马就用上。国外那些贴近企业的大学生,都还得锻炼两三年才能拉出来做事。就更别说现在的这些国内的大学生,空背着一个天之骄子的名头,实际的能力,可能还并不怎么样。招收大学生的事情,对环亚来说,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我们公司该怎么办?现在人才的缺乏,已经是制约我们公司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要不好好解决,我们公司就会出现大问题。陈哥,你也想想办法吧,当然,为了你不进一步被那些香港公司敌视,香港那里的人才,我们公司就先不去想。还是想想别的出路,今天要不把这事儿解决完,我们就不吃饭。”刘东下定决心的说到。这一刻,刘东直接就把苏联的事情忘到了一边去。

    听到刘东这话,陈志豪算是松了一口气。要让他继续在香港挖人,说不定那些香港企业就真的要发飙了。环亚现在缺的不是中层员工,这样的人才解决还是比较容易的。环亚现在缺的就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那种高层次人才,这样的人,本就是企业的宝贝。要是小公司被挖走了这么一个人,说不定就得乱起来,即便是大公司,一个两个无所谓,但多了也得头疼。

    香港能算得上是人才济济的地方,陈志豪都弄得人人喊打的局面,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对于公司有多么的重要。对于某些人来说,一百个中层的员工,可能都比不上一个高级员工。尤其是像环亚这样的企业,总公司,分公司,各个子公司,再加上子公司的分公司,哪一个独立的部门不需要一两个这样的人来镇场面?中层员工那是有钱就能招到,但高级员工,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股权激励的。

    而有了股权这个东西,那些高级人才跳槽的可能性就要底很多。不是刘东舍不得股权,关键是要挖的那些人,在他们本来的公司就有着股权,放弃现有的股权激励去新的公司,那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大。除了那些本就有心思跳槽的,或者是那些还在努力想要闯出一个新局面的人,谁又会舍弃一个安定的环境,到一个新的陌生地方打拼?

    当年刘东拉陈志豪的时候,那可是软硬兼施,最后才把不情愿的陈志豪给拉了过来。要知道,当初的齐家,总资产才多少?而分给陈志豪的股权,还仅仅是九牛一毛,那时候陈志豪都得考虑半响,如果不是齐家的人太不仗义,他还不一定会跟着刘东干呢。

    原本准备放松一下的陈洁,现在也不得不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人才的制约,不光是他们这些高层能够感觉到,就算是下面的人,那也能感觉得很清楚。最为明显的就是总公司办事效率的问题。即便是陈洁她们十分努力的在工作,一份文件从下面递上来,然后批准了放下去,也得一两天,这还是加急的那种,要不急的,十天半个月能够下来已经很不错的了。

    三个环亚的头头脑脑,在董事长办公室里面,开始思考起这个头疼的问题。而这个时候,后世那些经验也没给刘东带来多少帮助。一个原因是当年刘东根本就不太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后世在华夏突然崛起的公司,到最后能够真正站起来的公司,屈指可数,根本就没有什么借鉴的意义。

    就拿后世第一届央视标王来说,别说第一届,就算是第二届,第三届,无论是孔府宴酒,还是秦池酒业,抑或者是中山爱多,哪一个不是靠着标王迅速崛起,但又骤然陨落?

    他们快速发展是借着标王的东风,而环亚的发展是借着金融方面巨量的资本。本质上来说,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根基不牢,但又快速的发展,最后完蛋。

    而环亚目前还能撑得住。但如果人才这个方面跟不上环亚发展的脚步,犹如央视前三届标王一样迅速陨落,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这其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那三家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公司的运营出现问题,而刘东的环亚意识到了,并且还在积极的努力去改变目前的状况。

    但能否逃脱孔府宴、秦池、爱多这些企业那样的命运,现在来说,还不清楚。

    第三百五十一章国企的人才资源

    本来环亚之前就有过一次关于这样的议题,并且还做出了成绩。如果依照普通企业的发展速度来看,完全可以撑到自己公司能够造血的时候。

    可环亚不一样,不但赚钱迅速,上项目的速度也不慢,以前的那些方法放到这个时候,已经是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了。必须要另辟蹊径,才能有所作为。

    但另辟蹊径又何其困难,如果事情真那么容易解决,环亚也不至于成现在这幅模样。陈志豪连着提了几个建议,都被大家一口否决。要么他的建议不太对题,要么这个建议只能适合于长期,想要短期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行。

    弄了半天,陈志豪泄气的说到:“要不这样吧,我们去登广告,让看到广告的人给我们想办法。我就不信,喏大个华夏,就没有能够想出怎么招人的办法来!”

    陈志豪这负气的话一出口,刘东就好似找到了什么点子,但一时间也没什么头绪,连忙问道:“陈哥,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我说广告啊,我们想不出办法来,就让别人给我们想办法。三个臭皮匠,不也能赛过诸葛亮么?说不定就有人能够想到好的方法。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来个有奖征集,在各大报纸上面打广告,就不怕没有人能够想出办法来。”陈志豪回答到。

    陈志豪这话,算是彻底的把刘东点醒了,刘东立马激动的说到:“对啊!广告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们可以直接打广告啊,这问题就能立马解决!”

    听到刘东对自己这负气的话敢兴趣,陈志豪自己都有些怀疑的问道:“这事儿真能成?老板,你觉得让他们想办法,这事儿可行?”

    听到陈志豪这话,刘东恨铁不成钢的说到:“陈哥,你怎么还想着让别人给我们公司想办法这事儿呢?我们既然登广告,那我们又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呢?直接登广告招人不就行了么?哪里还用得着让别人想办法?”

    刘东这么一说,陈志豪才算是明白了过来,他刚才思维走进了误区,就想着用广告让别人给想办法。却没有想到直接打广告招人岂不是更加合适,这段时间连续不停的工作,把脑子都给弄糊涂了。

    而陈洁这个时候也插嘴道:“对啊,我们打广告招人。把工资福利待遇一说,肯定会有很多人来。一下就能解决我们现在人手短缺的问题,华夏人口上十亿,从这么多人当中挑选几个合适的人出来,实在是太简单了。我们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方法呢?”说完,一脸懊恼,好似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一样。

    别说陈洁懊恼了,就是刘东自己,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觉得自己是个棒槌。就想着在外面挖人了,却忘了要说到人才,华夏的人才其实并不少,无论是什么行业,那都是有人才的。

    虽然在华夏整体十亿人当中,人才的比例非常少。但要想想华夏的人口基数,这人才再少,也不可能是一两家企业能够全部吃下的。之前刘东只把自己的目光看向了那些学校里面出来的青苗,却忘了华夏除了这些青苗之外,还有一个成熟的人才市场体系,那就是那些工作多年的人。

    要知道,在华夏之前的几十年里面,由于某些原因,学历这玩意,其中一代人压根就不可能有。仅仅是以学历来选拔人才,那未免太过片面。

    这些人,可能文化程度并不高,小学能力强的都大有人在。但如果不把这学历问题当成重点来看,看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比起才从大学出来的那些应届生,绝对要高很多。之前刘东压根就把这个人群给忘了,现在想起来,心疼得肠子都青了。

    如果不是陈志豪突然说到广告,然后让看到广告的人给公司想办法,刘东压根就没有联想到华夏人才市场当中,还有一个庞大的体系他根本就没有重视到。

    这个体系,在华夏建国以来,为新的华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政策的原因,现在这个体系已经开始逐渐凋零,国企这个问题,无论是谁在华夏做企业,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以前刘东对国企的概念就是,国企拥有着完备的工人体系,刘东眼馋的,也就是这个体系,包括二十亿美金的投资,刘东都想到了要让南巡首长给他找这么一群人来干活。但是刘东却偏偏忽视了,在国企中的高管,其实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忽视这么一群人,有着很多的客观原因。就比如说中小型国企,甚至某些大型国企,因为社会的改革,都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而这么一看,刘东就对这些国企原本拥有的那些高管,评价不高,认为这些人压根就不顶用。

    但现在一想,这些人如果真的都是酒囊饭袋,他们又凭什么从茫茫的工人大军里面,脱颖而出?这些人才的埋没,有自身的原因,但也有政策的原因。如果以偏概全的认为这些人都是能力不行,那实在是有眼无珠。

    陈志豪和陈洁自然不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让刘东在联想之余,心中掀起了多大的波浪。看到刘东听完自己的话以后就开始沉默,陈洁有些担心的问道:“阿东,怎么了?难道这个方法不行么?你发什么呆啊?”

    陈洁这话,把正在沉思的刘东给惊醒了,看到陈洁和陈志豪关心的眼神,刘东咧嘴一笑,说到:“我真是个白痴,放着那么好的资源不去利用,却偏偏要从更窄的地方想办法。我们之前,真是太不应该了!”

    “什么跟什么啊?老板。你又想到了什么东西?”陈志豪听到刘东莫名其妙的话以后,不解的问道。

    “我是说,我们之前招收人才的门路,是走错了方向。放着大批现成的人才不用,却偏偏要去培养自己的人才,不但浪费时间,还跟不上我们公司的发展步伐。弄成现在这幅模样,实在不应该。陈哥,我给你说,我现在已经彻底的把人才的短缺问题给解决了,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们公司从此以后,就绝对不会因为人才的问题而烦恼。”刘东兴奋的说到。

    “真的?老板,你想到了什么方法,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陈志豪十分感兴趣的问道。

    “陈哥,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吴一平当年是做什么的?”刘东并没有一下就说出心中的答案,反而是考校起陈志豪来。

    “吴一平?我记得他最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在国企里面做事吧?后面老板你看上了他的能力,然后从国企里面把他给挖了过来。现在我们公司工厂这一块,基本上都是由他来负责的,能力很强。”听到刘东忽然问起自己的同僚,陈志豪不知道为什么,但依旧很客观的评价起吴一平的能力来。

    “对啊,吴一平是我当年从国企里面挖过来的。而我们现在缺人,不也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么?之前我们看那些国企,仅仅是看到他们的普通成熟工人,但是却忽略了国企当中的高管。吴一平的能力,放到整个国企当中,并不是那种独一无二的。而就是这样的人,现在都能把我们公司工厂这一块的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如果我们从国企高管方面入手,岂不是就相当于有了源源不断的高管人才?那时候,我们还怕什么人才缺乏的问题?要知道,国内国企这一块,可是有太多人可以挑的。分给我们公司九牛一毛,就足够改变我们公司目前的劣势。”刘东越说越兴奋,开始憧憬起美好的未来了。

    听到刘东这么一说,陈志豪算是彻底的明白过来,刘东居然把目光看向了国企,很担忧的问道:“要是一个两个人,我们挖过来也没什么,但我们的缺口很大。要大批的挖人,是不是有些麻烦?”

    “完全没有任何麻烦。陈哥,我给你说,这两年的国企,可不像以前了。以前国企红火,想要挖人很难。但现在嘛,很多的国企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我们就算不从那些在职的国企高管挖人,那些不在职的国企高管,都足够我们用的了。这样,我们不但不会和那些国企起冲突,还会为那些过不下去的国企减轻负担,完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刘东虽然不混国企,并且这两年来很少关心国内的事情,但是依照大势,现在很多国企的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

    只要刘东付得起价钱,现在那些已经开始生活困难的高管们,绝对是能挖多少挖多少,完全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刘东他们现在缺乏的是管理型的人才,按照一个国企就有至少一个的标准来看。就算是真挖过来两百个管理型的人才,也不过是跑了两百家国企而已。但以国内国企的数目上来看,两百家,完全是九牛一毛。m

    第三百五十二章目标,央视!

    做事情,一旦打开了思路,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而打开了思路的刘东,也觉得之前烦恼人才不够的事情,实在是个笑话。

    亏得他还自诩为十分重视人才,却连国内现在最大的一个人才库,国企的事情都给忘到了脑后。想想后世多少大拿,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都是呼风唤雨,而追溯到他们的老底时,很多人都能看到国企的烙印。

    可以说,国企这么一个产物,为国家培育的人才,在某个时期来说,绝对是远远的大于学校的培养。而这么大一个人才资源库,之前无论是刘东,还是公司其他人员,居然都选择性的视而不见。要不是这次实在是被人才的问题困扰得连公司的运营都可能出现问题,刘东他们还不知道要过多久,才会想到这个问题。

    而到了那个时候,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国企过不下去了以后,都开始自己在创业了,哪里还能轮得到刘东来挑挑拣拣?而现在,恰好是国企混不下去,而还没有一个正确引导方向的时候。很多人还在进一步观察情况,脱离这个范围的人,毕竟还是一个少数。还有很庞大的一个群体,依旧在国企这么一个氛围当中过着,现在去挖墙角,绝对能收获满满。

    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刘东他们接下来就要讨论该如何把这么一群人给拉到公司来。打广告,这是必须的。也只有广告,才能让那些人知道,环亚需要他们,他们应该在一个更加好的平台发展。

    但打广告,也要看看到底在什么地方打,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现在的广告行业,还没有像二十年以后那样,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你都能看到无处不在的广告,就算在警车上面弄办证的广告,也不是没有人做过。

    而现在,能打广告,并且还要在很大范围当中都有影响力的渠道,就不是很多了。这年月,在墙头上贴小广告的,都不可能是正经的公司,而且这个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传播的范围也很小,完全不能够满足环亚国际的需求。

    那么,剩下的两个比较大众的方法,一个是在报纸上打广告,另外一个就是在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