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9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但父母,岳父岳母等人,不做参考。最下面有一个选项,国外和国内,选择国内就在国内后面的小框里面打√,选择国外就在国外后面的小框里面打√。

    看到果然如徐丽所说的那样,老王有些激动。之前因为徐丽说的那话仅仅算是小道消息,他并没有太过深入的和自己老婆说,也就随口说了一下他可能能得到出去旅游的名额。原本仅仅是想在老婆面前卖个乖,没想到他老婆对这旅游的兴趣却挺大,后边连着两天都在打电话询问关于旅游的事情。

    可徐丽说完之后就没有动静了,他还以为徐丽的消息不准确,没想到今天居然就真拿到了这么一张纸条。还真能国内国外随便选。只有老天才知道,这年月大家对于国外是多么的憧憬。

    六七十年代,如果谁家有海外的关系,那谁家就吃不了兜着走,而现在,如果谁家有海外关系,那可就牛气烘烘,就连当地的统。战部门,也得上门来登记。即便那些人的海外关系还能不能联系上都是一个问题,也丝毫抵挡不了大家的热情。

    如果他老王能带着一家人去海外逛一圈回来,也能算得上是海归了。想到这,饶是老王这个岁数,都不由得淡定不起来。做梦嘛,不止年轻人会做,上了年纪的人,也是会做梦的。只不过现实把这些人压得太死,就算是做梦了也是一笑而过,压根就不会把涟漪留在心中。

    看到老王有些激动,吴一平笑着说到:“这国内国外都可以去,老王你想好去哪里了么?要我说啊,你们一家就去国外走走,看看国外的月亮,到底是不是比咱们国内的圆,等回来以后,也可以给大家伙儿吹一吹牛。”

    听到吴一平这么打趣自己,老王憨厚的说到:“这事儿还得问我媳妇,我媳妇说在国内旅游,就在国内旅游。要是我媳妇说去国外,那我们就去国外。媳妇说去哪就去哪,这要和她商量。”

    早就知道老王是个怕老婆的吴一平,没有嘲笑老王,而是说到:“行,你就和你老婆商量商量,到底去哪儿,尽快的给我个答复,给你三天的时间,三天后就把选好的答案告诉我,我到时候也好往公司上面报。如果选择去国外,还得把你们家里面要去的人的有效证件拿到公司来,公司给你们统一办旅游护照。这事儿挺麻烦的,所以你要尽快的做出个决定。”

    “那行,我让我媳妇参考一下,就给经理你答案。”老王乐呵呵的说到。

    像老王这样的人,在公司里面不算个小群体。既然刘东都已经做决定,把这个旅游的福利政策尽量放宽。只要是环亚公司的人员,很多都有机会拿到出去旅游的名额。当然,这个政策目前来说,还是以行政人员为主体,科研那一块的人,这次并不在适应范围之内。

    要真把那一块也放进去,说不定就得出乱子。要知道,搞科研的人群里面,可是有很多老毛子,之前刘东和叶利钦达成的协议当中,这人可不少。在那些人还没有老实下来的时候,如果刘东就发放去国外的福利,谁知道他们到了国外会不会去就想着不回来了?

    再说了,真要把科研人员那一块也算上,三千人都打不住。就算刘东真有心,这么多人那绝对是个麻烦的事情。那些人,也就只有以后再分批次的出去,至于这次,那基本上是没有可能。

    第三百八十一章国外旅游不热门?

    当刘东从陈志豪手上拿到最终的旅游名单人数的时候,有些出乎意料,纳闷的问到:“你们没有统计错?怎么要去国外旅游的人那么少?还不到五百人?要知道,这次旅游总人数可是4127个人,怎么就五百多人选择去国外旅游?而且多数人还是香港或者国外的雇员,是不是你们为了省钱,故意让大家都选择在国内旅游?”

    不怪刘东会这样想,实在是现如今这出国旅游的事情太少了,可以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就连那些政府工作的人,也不一定有机会出国旅游。多少人盼着能出去转转而不行。刘东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大出血,一千万不够,那就两千万。总之是要让大家对这次旅游的事情铭记于心,就算以后不在环亚工作了,谈到这次的事情,也要一炫耀的口吻来说。

    但他却怎么也没想到,真把这么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给大家了,反而真没几个人去,四千多人,总共才五百多人选择去国外旅游,而且还大多数并不是国内的人员。这点,实在是让刘东感觉非常奇怪,只有把这个现象归功于下面的人怕总公司承担不了那么多人出国的费用,所以积极主动的暗示大家。

    反正如果刘东是处于那些国内人员的位置上,他想都不会多想,直接就选择在国外去旅游。毕竟,对于那些人来说,国外绝对是一个新奇的地方,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去看看,实在是犯傻。天知道这次旅游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次的机会。

    看到刘东那疑惑的神色,陈志豪苦笑到:“这个我们下面的人员,还真没有谁多嘴,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地方。别说老板你奇怪,就连我也奇怪。你们大陆的人不常常都在说,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么?都羡慕得不行,怎么真轮到这么好的机会时,却没有几个选择去国外。”

    “真不是下面的人为了省钱,故意暗示的?”刘东依旧表示很怀疑。

    “真不是,这事儿我说了老板你肯定不信。正好吴一平这两天在京城,我把他叫过来了,他现在算是在一线待着。这个问题,他是最有发言权的。”陈志豪自己也想知道答案,所以乘着吴一平过来的时候,他直接就把吴一平叫到了京城分公司这边来。

    听到吴一平现在居然在京城,刘东挠头说到:“既然他来了,那就叫他进来,我也好久没看到他了。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他在铁都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就在这时,刘东的办公室门被推开了,刚才话题的主角吴一平自己推门进来,还没等他坐稳,他就说到:“过得好不好,这事儿老板你自己还不知道?铁都那边又是扩建,又是新弄地皮开发动机厂,我一个人连轴转,老婆都说了我好多次了。还好老板你发散心,终于让我们有一个休息的时候,要不然,说不定我什么时候就得牺牲了。”

    看到吴一平那脸上的疲倦,刘东不好意思的说到:“这不大家都忙么。等过了这段时间,公司实业走上正轨,也就差不多该轻松下来了。那些安排过去的人,你用得怎么样?顺不顺手?”

    环亚扩张速度实在是太快,只要在环亚里面工作一年半年的,就没有说有轻松的,这事儿刘东也知道。但没办法,谁叫时间不等人,如果不在现在把基础打好,等过几年,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想要以现在的成本完成这么大的项目,基本上都不可能。所以还不如让大家先累一下,等到公司转入正轨以后,再轻松。至少那个时候,该做的事情差不多都做了,就等着现在的工作得到回报。

    比起以后再慢慢发展,不但跟不上国际脚步,还会格外浪费资金来要好太多了。如果能在九零年之前,把现在所有在发展的项目步入正轨,那么之后就可以查漏补缺,慢慢调理。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谁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复?

    至少刘东就知道,再过两年才开始搞建设,国内的阻力都不小。想要快速的通过项目,压根就是妄想。也就现在大家都积极的时候,把基础打下去,以后无论别人怎么动,环亚的基调都是已经弄好,剩下的东西慢慢来都不着急。

    听到刘东关心的话,吴一平坐上了沙发,然后才开口说到:“顺手,当然顺手。想当年我也是从国企里面出来的,老板你安排过来的人,大多数都是有这样的背景。大家算是有着共同的经历,磨合什么的,都要好很多。要是仅仅给我派些才从学校里面出来的娃娃,那我才不好安排。现在这样,刚刚好。我们那有个老王,在统筹方面的工作经验很丰富,算得上是一个悍将,用得好,说不定还有潜力可以挖。”

    做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人,吴一平对于具体的事情搞得要比陈志豪这个总经理都要清楚。所以他对那些人该怎么用,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而不会笼统的把人归纳为行政,抑或者是一线技术员,按大划分来规划,而是更为细致的调用每一个人。

    “好用就行,等过两天快过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来开一个工作总结大会,把咱们这几年来的工作发展做一个统计。反正最近这两年环亚金融那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进项,所以咱们就得乘着有限的时间,把咱们环亚公司的底子给打牢实。未来两年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实业上面,所以到时候老吴你肩膀上的担子,还要加重一些。”刘东开口说到。

    虽然环亚每年都有搞年前总结,但之前几年认真在搞的,却没有多少次。因为环亚这两年因为环亚金融的疯狂吸进能力,就连大家睡觉的时候都在迅猛发展,搞年前总结太麻烦,可能今天是一个样,过两天又变成另外一个样。发展速度太快,连总结都不太好做。

    但现在却刚好,环亚金融的主力被刘东放到苏联去了,香港那边,也就只做做最基本的业务,没有什么大动作要做,也没有什么能做的,基本上盈利预期就可以做得比较准确。再加上环亚在国内又大资金投资,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可能再过两年,环亚的账目和资料,就会被弄的一团乱麻。到时候别说别人看着麻烦,就连刘东他们看着也头疼。

    所以,乘着这么一个时候,刘东就想着把自己的家底拿来数清楚,并且做好一个大致的规划,不至于到以后连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虽然环亚现在有着完备的审查制度,但如果上层都管理混乱,再好的制度也是白搭。

    “那行,我过两天就回去,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完了,就回来开会。对了,听志豪说,老板你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旅游选择是国内,而不是国外?”说完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吴一平主动的把话题转了回来。

    “是啊,我就觉得奇怪。去国外不是很多人的梦想么?怎么公司真要让大家去国外旅游了,反而没有几个人去。是不是下面的人暗示什么东西?”刘东问到。

    “这事儿我之前也没有搞明白,后面听到下面的人说,我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想去国外。”吴一平开口道。

    “为什么?难道这不是好机会么?要知道,就算是国内的那些厅级干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们也出不去。而那些处级的干部,最喜欢的就是去国外转转。这事儿应该挺时髦的啊?怎么到了我们公司,却成了冷门呢?”听到吴一平说他知道答案,刘东连忙问到。

    “说白了,就是大家对国外感觉太陌生,心里没底。虽然公司是组织大家出去,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连国内都没去过多少地方,现在一步就到国外,很多人接受不了。别看大家老是拿国外说事儿,恨不得立马就能在国外生活。但真让他们做出选择,大家都没那份心气。再说这次很多入选的人,才进公司没多久,对公司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谁知道咱们组织旅游,把他们送到国外去是干嘛?真要出去了,遇到什么事儿,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国内好歹大家都是用中文说话,遇到麻烦也不至于太离谱。但要去了国外,你说话写字别人都看不懂,被人卖了都还不知道。所以啊,大家觉得,还是在国内旅游好一些,方便,实惠。”吴一平把大家的顾虑给说了出来。

    听到吴一平这话,刘东才算明白为什么有国外旅游的机会没人去,原来是这样的。要是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普通人对国外的了解也不少,自然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现在,虽然都在说国外好,但国外具体好到什么地方,一般人谁知道?别说普通人,就算是那些官员,对国外的情况懵懵懂懂,出去的人闹出不少的笑话。这样的情况下,刘东这个国外旅游的事情,当然会受到冷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事情太过超前,接受不了。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对于环亚这个大家庭,还觉得很陌生,没有安全感。

    第三百八十二章众人回归

    明白了大家为什么不选择国外旅游的刘东,觉得自己之前想要建立起企业文化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没看到现在给大家真心发福利,都没有多少人选择接受?这难道还不是企业凝聚力出现问题么?

    如果环亚在大家的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那这次去国外旅游的人数,肯定会多很多。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用担心,在国外会遇到什么麻烦得不到解决,凡事有环亚公司在前面顶着,大家都用不着怕。

    而在一旁的陈志豪,这个时候也说到:“看来老板之前说要建立企业文化,增强咱们环亚国际的凝聚力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啊!要是大家对环亚的认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那就绝对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这事儿我看得下大力气来抓,务必要使大家对我们环亚真正的认可!”

    “这事儿不急,企业凝聚力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好的。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才会让大家放心。我想等这次旅游完以后,肯定有很多人会对我们环亚有新的认知。在那个时候,再适当的加强一下宣传,不能说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但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刘东虽然有些纠结,但还是很清醒的说到。

    要说新招收的这些人,比起一般人来,更加能够认同企业这个大家庭。因为很多人都是从国企里面出来的,一辈子都在企业里面干,无论是在什么企业,他们都会放下很多戒心。服从力强,适应力强,只要环亚能够保证良好的福利待遇,就不愁不能给大家收心。关键就在于要坚定不移的做下去,而不是朝令夕改。这点对于环亚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对了,老板,这次去旅游,你去不去?”吴一平问到。

    “我也想去啊,可惜我跑不掉啊,我们家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过年前后。今年我爸又得回来,我就更不能到处跑了。所以我也就只有羡慕你们了,弄到最后,我这个出钱的人却连旅游的名额都没有,我找谁说理去?”刘东苦笑道。

    又说了一会儿话以后,吴一平就告辞了。他这次来京城,可不是专程向刘东来报道的,还有大把的事情需要他处理。要真把时间耽搁了,说不定年会都参加不了。

    吴一平走了以后,陈志豪也出了刘东的办公室,他做为环亚国际的总经理,事情也不比吴一平的少。原本还热闹的办公室,一下就只有刘东一个人,显得十分冷清。

    当然,刘东是不会觉得有什么冷清的感觉,因为他的事情也不少,把旅游的疑问给搞明白了以后,他也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就比如说,把散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公司管理人员给招回来开年会。

    公司几个核心人物,除了陈志豪,刘东,陈洁三人这段时间是常驻京城之外,别的核心人物,可是在全世界到处跑。尤其是黄三水,为了建设一个效率能和三井物产媲美的信息体系,他是在满世界挖人墙角。

    不论是企业的人,还是政府的人,只要能用钱买回来,他都不会吝啬。之前环亚国际事务所的投入,早就看到了成果,无论是最开始八五年日本的广场协定,还是后面的公司兼并收购,抑或者是八七年美国股灾的时候,那些外围的具体情报,有哪个是离开了环亚国际事务所掌控的?

    正是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收集部门,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什么样的益处,所以不论是黄三水这个正管领导,还是刘东这个董事长,对于情报网络的建设,都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在股灾以后,环亚一口气吃成了一个大胖子,刘东就更加不会吝啬情报网络的建设了。

    虽然环亚当中明面上的账目,对于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注资并不怎么多,在环亚整个体系当中,除了真正的高层之外,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存在感一直都相当的低。但实际上,刘东在这上面可没少花钱,而且花钱的手笔,比起科学研究所来说,也不逊色多少。

    正是因为有着大笔的资金砸进去,所以黄三水的手下能人很多。不论是以色列的摩萨德,还是英国佬的军情六处,抑或者是美国的cia,甚至就连苏联的克格勃成员,黄三水都通过周青富的关系,弄到了一些。

    当然,这些人之前在自己的部门当中,并不是负责对国家情报网络的建设,对于那样的人,刘东的环亚拿来没什么用。这些被黄三水挖墙角退役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商业情报工作的。只有这样的人,才符合环亚的工作要求。

    这么多世界各地的人员收拢,黄三水自然不可能在香港就把什么事情都完成了。所以,全世界各地到处跑,就成了他的常态。可能今天还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明天就能在瑞士,后天又飞到了意大利,一个星期在飞机上的时间,有时间比他在床上睡觉的时间都还多。

    黄三水算是跑得最多的人,但却不代表其他的人跑得少了。就拿才被刘东扔到苏联去的林家兄弟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少从苏联飞往世界各地。搞金融的人,狡兔三窟的事情可不能少做了。不多在一些地方建立起一些伪装,别人直接就能把你的资金源给掐断。尤其是帮助像叶利钦这样不甘寂寞的人,那就更得小心谨慎。

    刘东如果被他们抓住了现行,可能还会有机会没事儿。但他们这些人要是被克格勃给抓住了,人间蒸发都是轻的。所以,林家兄弟和罗伯特一行人,也没少到处跑,就算在苏联,也不是每一个时间都会呆在莫斯科。苏联那么大,比整个欧洲地区面积都还要大,他们就算在苏联境内活动,那活动范围也不小。

    还有周青富,虽然苏联现在环亚的苏联办事处都被刘东撤掉了,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轻松下来。恰恰相反,他不但不能轻松下来,还得更加的努力,克格勃把他的关系网拆得七零八落,想要恢复以前的态势,还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如果不努力工作,周青富又怎么能提供林家兄弟还有罗伯特他们这些人的安全保障?

    至于任大道这个才被提上环亚高级管理层的人,也是没有轻松到哪里去,做为环亚矿业的第一任掌门人,任大道表示压力山大。如果说之前在环亚公司里面的矿业部门不起眼,但现在在刘东大量注资以后的环亚矿业,也能算得上一条小鳄鱼。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全球矿业行情都比较低迷的时候,手握着十亿美金现钞的任大道,无论是走到哪里,对于那些只能看着矿石不能拿来当钱用的矿业主来说,都无意于天使。

    大多数矿业集团是有钱,但他们的钱都是固定资产。就像矿山,地皮,机械一类的东西。真要让他们拿出现金来,绝对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这年月,全球的矿业市场都不景气,供大于求。矿石再美好,它也不能直接等于富兰克林。

    所以,为了早日把手上的钱花出去,在别的矿业主面前当大爷的任大道,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连最为混乱的非洲,他也去实地考察过,虽然去考察了以后,任大道对于近期在非洲置业表示非常的不可靠。但非洲兄弟们的热情,他还是见识过的。

    尤其是那些当地部落的酋长,对于任大道这个黄种人十分的看好,还拿出他们部落珍藏的美女来招待。

    当然,这种在意的表现,让任大道更加觉得压力山大。那些非洲美女,他实在没福气享受。这也是他暂时放弃非洲置矿的一个理由,他不能把同胞们往火坑里面推。至少目前不能!最少也要打消那些当地部落人的热情才能做考虑。如果真有口味重的人,他也不介意拉几个去非洲撑场面。可惜,目前的环亚矿业,还没有吸引到这样的人才。

    数来数去,好像就只有刘东这个董事长,相对来说轻松一些。所以,联络大家回到京城的重任,就放到了刘东的身上。就连陈洁最近,那也是各个工地在跑,务必使工地的建设进行起来。

    一番通知下去,总算是把人都给通知到了。剩下的,就是等还在全球各地飞奔的同仁们,回到京城。

    在年味日渐浓厚的京城里面,刘东一边叫下面的人整理资料,一边等着大家的回归。终于,第一个回归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黄三水。在把一个主管日本商业情报的cia前雇员给挖到手以后,黄三水的工作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而黄三水的回归,算是拉响了环亚高层回归的浪潮。在他回来后的第三天,呆在苏联那能把小兄弟都冻得没感觉的四个环亚高层,也联袂的回到了相对来说比较暖和的京城。好久没有回大陆的周青富,一时间都还适应不了京城的气候,差点没生病。

    四个在苏联晃荡的人都回来了,任大道也和拉丁美洲的辣妹告别,踏上回家的旅程。等到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回到京城以后,吴一平这个离京城最近的人,反而是最后一个到达的。

    第三百八十三章回忆过去

    在离着八八年春节还有十天时间的时候,环亚目前所有的高层人员,都回到了京城。这一次聚会,算是两年来人员参与最为齐全的一次。

    当所有人坐到环亚京城分部的会议室里面的时候,都不由得满面红光,就连在苏联遭遇滑铁卢的周青富,也比较开心。尽管苏联那边的情况到现在都还不是怎么乐观,但环亚总体发展的脚步却非常喜人。就算苏联那边不是那么满意,也改变不了环亚这一年来喜人的成绩。

    做为环亚的老人,周青富当然会感到自豪。想当年,才投入刘东麾下的时候,虽然资金不缺,但手下的人就小猫两三只。环亚集团都还是一个空壳子,正是有着他们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在这么短短的四年时间,从无到有,把环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既然总体成绩良好,一点点外部的小挫折,也不是那么容易把环亚打倒的。

    看到人聚集得那么齐,刘东笑着说到:“咱们这些人啊,有多久没有这么整齐的见面了?尤其是周青富,这几年在苏联一直猫着,实在是太辛苦了。让我们为周青富的辛苦耕耘,鼓掌!”

    说完,刘东就带头的鼓起掌来。这鼓掌,自然是有些安慰周青富的意思。任谁在公司其他部门大踏步发展的时候,自己负责的地方却出了纰漏,别说发展,生存都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不是自己的主要原因,也会相当纠结。尤其是在那些新加入这个高层级别的人面前,更是没脸见人。

    为了让周青富的内心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刘东第一个肯定的就是周青富的工作。虽然目前来说,周青富的工作因为叶利钦的关系,远远算不上功劳,但在苏联那天寒地冻的地方待了那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尤其是以后苏联或者说是俄罗斯,将会是环亚的一个发展重点的时候。要是周青富这个主要负责人都失去了信心,岂不是让环亚断了一条腿?

    所以,必须得给周青富打气。什么样的鼓励能迅速恢复周青富的信心?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下,是非常有效果的。

    看到刘东带头鼓掌,其他的人也跟着鼓掌。周青富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果,大家又不是看不到,别人不了解,他们还能不了解么?公司科技上的成果,有多少是周青富从苏联顺来的?科研人员方面的拉拢,周青富也是功不可没,还有苏联那庞大的市场,优质资源,有哪个能够离开周青富的工作?

    虽然目前来说,这些东西还并没有为环亚取得多少的回报。但大家都是真正的精英,如何能不明白,这些底蕴方面的东西,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多重要?虽然目前来说,苏联那边环亚公司受挫严重,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因为周青富的原因。商人碰到政治问题,受伤实在是太正常了,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否决别人的能力。尤其是周青富这样在苏联一呆就是几年,默默工作的人,就更加不能忽视。没看到老板第一个点名表扬的都是周青富么?这就意味着周青富在老板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看到刘东第一个表扬的就是自己,周青富要说不激动,那是假话。天知道他在苏联的时候,承受了怎么样的煎熬?尤其是叶利钦才下台那一段时间,不但外部形式极为恶劣,公司内部不稳的情况,也让他伤透了脑筋。还好刘东这个老板一直在对他打气,过了这么久,算是有些恢复信心,但却再没有什么豪情壮志。

    原本周青富还以为,老板会对他冷处理。毕竟环亚这些年来,唯一吃亏的事情,就是在他手上发生的。如果不处理一下,就不好和别人交代了。但没想到刘东不但没有处理他什么,反而是第一个表扬他,这让周青富的内心里面,是五味俱全。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看到周青富这样子,刘东又说到:“不要太激动,这是你应得的。虽然你在苏联的工作,并没有为公司明面上取得多少财富,但你在公司底蕴上的发展,谁都不能磨灭你的功劳。如果没有你在苏联的活动,咱们环亚科研所,可就是无米之炊。哪里能有那么多整理都整理不完的资料?如果没有你在苏联的工作,咱们环亚科研所里面那些苏联籍的科学家们,又怎么能安心工作?所以,你的功劳很大!在咱们环亚,只要是做出贡献的人,不会有人忘记的!”

    刘东这话,可以说是对周青富说的,也可以说是对大家说的。如果一个企业连员工的功劳都淡漠,那又会有哪个人愿意真心为企业做事?所以,功劳这一块,必须要牢牢记住。当然,失误的地方,也得记住,万一有人不把失误当成一回事儿,环亚岂不是要为那些失误的人买单?

    周青富在苏联的事情,可以说基本上和他自己没关系。政治上的东西,别人想要牵连你,难道还找不到借口?所以这事儿也只有认栽,至少在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就得乖乖听话,要不然,别人不介意把你碾死。只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公司受到损失,刘东还是相当宽容的。说到底,他自己其实也要为这事儿负一些责任。毕竟,他是知道叶利钦要倒下的。

    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既然过去了,那就让他过去。人不能老是沉浸在回忆里面。

    所以,刘东就找了一个比较欢乐的话题继续说下去:“看到这次来有这么多人,我其实非常高兴。不为别的,完全是因为环亚的发展,早就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想大家也都不可能想到。四年前公司里面只有小猫两三只的情况,在四年后居然发展成为这幅模样,直接受雇于我们公司的人,都有差不多上万人。如果等到我们公司的实业工厂再开工,我们公司的雇员起码还得增加好几倍。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预料到?反正我是绝对没想到的!”说到这,刘东笑了起来。

    刘东一笑,大家也都笑了。要是谁在四年前告诉他们,四年后的环亚会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这家伙发神经了,有病,得治!但现实比想像更加夸张,环亚确实在发展了四年以后,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就连日本原本算是一个壳公司的本岛地产株式会,现在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多少日本的精英想要进入工作,都不得而入,甚至就连那些政界人士,也有不少想要跟着本岛地产株式会混。这样的情况,谁能够想到?就连刘东这个重生者,也没有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快。

    环亚这四年来唯一在不断做的事情就是,扩张、扩张、再扩张。好似一个无底洞,根本就看不到涨停的时候。

    要说对其感受最深的,除了刘东这个董事长,陈志豪就是最有发言权的。做为刘东之下统筹全局的人,他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环亚的活力,尤其是不断扩张的时候,他这个总经理居然有一段时间,专程负责新招收人员。

    要知道,一个公司要闹到总经理都开始主抓招聘,要么就是这个公司太小,除了总经理就没别人。要么就是招聘工作对于公司来十分重要,需要总经理来亲自处理。环亚公司自然算不上是小门小户,所以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招聘人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刘东话一说完,陈志豪就很感慨的说到:“我当初也没想到,那个时候,刚好被齐家的大少爷排挤,老板就把我挖了过来。当初还想着,这个公司能过多久?是不是需要一边在公司工作,一边给别的公司投简历。没想到我简历是弄出来了,但人却一直没走掉,就这样拖了四年。到现在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因为别的公司给不了我这样的待遇。”陈志豪说到这里,自己也笑了。

    他当初哪里能想到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当时齐家在他眼中,还是个庞然大物,凛然不可侵犯。但现在,别说不可侵犯,就算是陈志豪在齐家的面前咳嗽两声,齐家的人也得哆嗦好一会儿,就怕环亚对他们齐家动什么手脚。仅仅四年的时间,环亚就达到了齐家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高度,他陈志豪虽然在香港业界不是那么受欢迎,但也没谁真的敢说他陈志豪什么,这就是公司带个他的天然光环。

    刘东和陈志豪先后开口,勾起了大家的回忆。不用说刘东和陈志豪两个人,其他个个人在环亚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周青富这个能在苏联翻云覆雨的角色,在还没有被刘东挖到环亚之前,仅仅是一个边境上小有名气的倒爷。吴一平在还没被刘东挖到环亚的时候,他还在为自家儿子结婚钱犯愁。

    黄三水更是差点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陈洁也不过是一个才出大学的青涩少女。看看发展四年的环亚,让人很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第三百八十四章盘点家底

    四年前,又有谁能够想到,环亚的发展会达到现在这样的地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外如此。古人想要打天下,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要一生的奋斗。但环亚现在都已经算是基础雄厚,而用去的时间不过是四年。

    看到大家都在回忆往昔,刘东也没有打断大家的回忆。今天能到这里开会的人,可能除了罗伯特在进入环亚之前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之外,其他的人之前要么就是失败者,要么就是还没有多少经验,而就是这么一群人,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奇迹,就算再怎么陶醉,也不算过分。

    好一会儿之后,刘东才开口说到:“环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但我们也不能老是把时间浪费在回忆当中。咱们环亚,以后还有更加远大的前程,要是就这么止步不前,实在是有些可惜。就拿咱们现在这京城分部来说,几年前可能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但现在这里,已经配不上咱们的身份了。大家现在,最少的人也是身家好几百万,多的甚至几千万美元的身家。难道不觉得以后开会应该换一个大点的地方么?”

    刘东这话,算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尤其是罗伯特。更是直接接口说到:“是啊,我亲爱的老板。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太符合我们环亚的身份,想想美国多少公司,还没有我们公司的规模大,但他们的办公环境,实在是要好太多了,至少,我们应该准备一个高尔夫球场,还有游泳池,马场等等东西。”

    听到罗伯特这话,刘东差点没被罗伯特的野望给吓到,高尔夫球场?这玩意除了罗伯特和林家兄弟会玩,其他的人谁会?游泳池倒是不错,但京城这地方,隔三差五的就来点风沙,修个室内的不用钱啊?至于马场什么的,更是浮云。

    要知道,环亚京城分部这边总共才多大面积?建个马场大家都不用办公了!这可是在二环路啊。没见过这么奢侈的。而且赛马在国内又有几个人能玩?不是摆设是什么?

    看到刘东的脸色因为自己的话有了变化,罗伯特很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还是陈洁站出来给大家圆场说到:“高尔夫球场什么的,还是算了,那玩意没几个人会玩不说,也没那么大地方给大家用。再说了,我们这些人,一年能有多少时间在四九城待着?建这些玩意压根没用,至于游泳池倒是可以考虑,但京城这里的天气,却不怎么好,完全白瞎。”

    “对啊。这些东西你就别惦记了,真要是想,以后有机会就去苏联建,那个地方,地广人稀,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京城这边,还是算了吧。”刘东也适时的开口说到。

    “真是太遗憾了。老板既然觉得这个地方做为环亚京城的分公司落伍了,是否已经有了更好的主意?”罗伯特也不再提之前的话茬。

    “是的,既然我们公司未来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国内来,那么目前京城这边的分公司升格就成了必定的事情。毕竟,做为华夏的首都,这里对我们公司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所以我决定在工厂建设的同时,在环亚科学院那边,建立起一个新的环亚综合办公场所。以后就做为我们环亚在华夏地区的总部。”刘东开口把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

    “这个主意不错,说实在话,咱们环亚现在都那么大规模了,居然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场所,实在是有些影响公司的形象。香港那边虽然我们公司租用了差不多一栋大厦做为我们的办公场所,但毕竟还是有别的公司在其中办公,算不上我们环亚自己的产业。如果能在京城这边建立起一个以我们公司名义存在的综合性办公地点,无疑会提升我们公司在世界的知名度。”陈志豪这个时候发言说到。

    “我就是有着这样的考虑,所以才决定在京城建立起一个我们公司的办公场所。毕竟,咱们环亚发展到现在的高度,已经不是想要遮掩就能遮掩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的站出来,迎接世人的眼光。”刘东肯定到。

    黄三水前不久才给刘东报告,说美国人和日本人那边,差不多已经察觉到了环亚的存在。也就是说,环亚在日本人身上刮下的钱,和在美国人身上刮下的钱,他们原有的主人已经隐约感觉到了环亚金融的触手。

    对于这点,刘东倒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想要一直隐瞒下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代社会,又不像古代,通讯不够发达,只要把事情做得够隐秘,成为一个公认的谜案也不是不行。

    现代社会,只要别人有心去查证一些东西,总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更何况环亚在香港又不是什么特别隐秘的公司,这么大个金融港口,和外界接触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有心,美国人和日本人想要查到环亚头上,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既然如此,再装低调也低调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走出世界,曝光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虽然太过耀眼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至少可以让那些吃人都不吐骨头的财团少做一些地下的手脚,减少一些麻烦。

    “这个主意不错,正好科研院那边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利用起来,放在那里实在浪费,一举两得的事情,又花不了多少钱,正好合适。”周青富也开口说到。

    八八年这会儿,房地产还不是什么支柱性产业,也没多少利润可言,商品房市场都还没有出现,就算盖一个几十层的大楼,也用不了多少钱,花费一亿人民币,别说一栋大楼,就算是多盖一个小区都是绰绰有余的。一亿人民币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个大数目,但在环亚这个暴发户面前,还真不够看。环亚现在的情况套用后世的一句名言,就是不差钱。

    说完了盖楼的事情,刘东又把话题换到了其他的地方。

    “既然是叫大家来开会,当然不能把我们的主要目的给忘了。现在,就给大家报一下喜讯,让大家更加准确的认识一下环亚国际。看看这四年来咱们的发展,到底积累下多少产业。”

    刘东话一说完,陈洁就站起来,拿起文件,走到了正?(: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