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旧暇褪窃仪湍艹龀晒摹?br />
这玩意出现的时间总共还没有一百年,实际产品出现的时间就更晚了,想要弄到新的产品,砸钱绝对能够加快进度。虽然砸钱看起来有些傻气,但这些东西的实际应用领域,那也是非常挣钱的,就和开印钞机差不多。
你想想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储存卡,就算是64g的,它的成本能有多少?如果除开必要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投资,原材料的成本压根就是忽略不计,沙子这东西能值几个钱?但把它变成晶圆,然后做成储存卡,转手就是好几百块钱,这还是大降价以后的价钱,才出来的时候,没有几千块你压根买不到。
这玩意,可不是黄金钻石那些饰品,本来的原材料就够贵,再一加工,能卖到天价。晶圆说白了就是沙子弄出来的,沙子能卖几个钱?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沙子是精挑细选以后弄出来的,不是什么沙子都能拿来做晶圆,但沙子就是沙子,你就算说出一朵花来,它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大把的沙子变成晶圆,然后倒手卖出去一片就是至少几百美元,那一片的重量才多少?只要想想这里面的利润,刘东的心就在乱跳。抢钱都没这么快!
当然,晶圆厂这玩意,现在刘东也就只有计划计划,因为目前环亚还没有人能够带头搞这东西,再加上设备什么的,也不齐全,要想弄,还得等两年。
但无论是液晶,还是闪存,抑或者是音频压缩技术,在未来的产品市场,都是无穷大。只要搞好了一个,环亚电子就算是吃喝不愁。但现在崔晓明这个环亚科技的掌门人,很明显的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他也的确有道理,想要强制上这些项目,那效果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于是,刘东无论如何,要把崔晓明这观念转变过来:“晓明,这事情是很重要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别看我随随便便说的三个技术发展方向,好像有点不靠谱,但实际上,我是很有考量的。就拿闪存技术来说,你想想它现在是在哪个公司的手上?有了东芝公司这个大招牌,他们只要想从这个项目上面盈利,就不可能不推广,而以他们公司的实力,想要推广闪存,难道还不容易么?我们环亚是要搭顺风车,而不是自己把事情全都扛下来。”
“我知道东芝公司很强,但和闪存类似的技术,在国际上也不是没有,还有些技术,是掌握在因特尔、德仪他们的手中。而消费类电子产品,欧美的市场可比日本的大多了。要是他们也有兴趣,东芝又算得了什么?”崔晓明无奈的说到。
听到崔晓明这个话,刘东笑着说到:“你担心的原来就是这个啊?东芝在这些大头面前,是算不得什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因特尔和德仪这样的公司,可不可能做市场产品?他们的观念,可是做上游的供应商,而不是下游的市场商。这本质性的区别,就让他们和东芝完全不会形成竞争模式。除非那些欧洲佬和美国佬,改变了自己的经营模式?但这种可能,实现的几率会有多大?只要不是这些大拿亲自出手,你觉得东芝会没有对策么?想想东芝的闪存技术,可是和三星分享的。这两个公司走到一起,又有多少市场商能够比得上?尤其是在他们专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这么说,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那液晶呢?还有音频压缩技术。索尼的随身听,虽然和这个技术有些关系,都是用在同一种类产品上,但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两者可不搭边啊。”崔晓明依旧没有打消自己的顾虑。
“液晶的厂商,又怎么可能是弱手?你可以去黄三水那边看看,现在到底有多少的厂商在搞这玩意,只要你看看数据,就知道我为什么对这项技术那么有信息。有着这些大佬在前面冲,我们在后面捡便宜也不是不行。至于你说音频压缩技术,这个倒没有谁在意,因为目前来说,随身听依旧是索尼一家独大。但是索尼的随身听,一直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产品弄出来的音质,其实并不是很完美,而音频压缩技术,就是填补这项空缺。只要我们取得突破性进展,那在产品绝对优势的面前,你觉得索尼会是我们的对手么?”刘东问到。
“但老板你也知道,产品是否先进,不代表这个产品一定就能盈利。我们这样单挑索尼的举动,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啊?以我们公司现在的实业力量,和他们打对台戏,会死得很难看。”崔晓明难得的幽默了一下。
但这份幽默当中的含义,却是实实在在。别看刘东这又投资,那又建厂的,好像环亚公司的实业规模很大。但这些东西,在目前来说,绝大多数都还处于纸面上的,那些大型工厂,在目前来说,最多也就是处于打地基的阶段,就连厂方,都还没有盖起来几个。
最主要的是,刘东这些实业力量,虽然在国内算是很不错了,但拿到国外去,那就实在不上眼。无论是东芝或者是索尼,甚至是三星,他们的实业产业,论起来都要比刘东现有的身家还要多。而就是这么一个幼儿园和拳击手之间的较量,却让刘东正大光明的喊了出来,也难怪崔晓明会说会死得很难看,他这都还算是很文明的说法了。
刘东听到崔晓明这话,心情虽然有些沉重,但依旧说到:“我们现在和索尼比起来,那的确是幼儿园和拳击手的区别。但是我们又不是现在就要和他们打对台戏,我们手上,现在可是啥东西都没有,产品出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与其现在想这些不靠谱的东西,还不如多想想我们该如何面对科技上的难关。再说了,我们又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只要把产品给弄出来了,依靠国内市场,我们就死不了,运气好还能登录他们日本攻城略地,到时候杀到索尼的老家,你看他们还能耐得起来不?”
刘东这话,算是驱散了一些阴霾的气息。索尼是庞然大物不假,但环亚也不是好惹的,背靠着华夏大陆这么庞大的市场,怎么看都死不了。再加上产品的先进性,就算是索尼也没有什么办法封杀。
第四百二十六章八八年的主要工作
当然刘东的话说得是霸气了一点,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想想前世零零后的小年轻,有几个知道什么叫随身听,什么叫walkman?索尼这个产品,早就被源源不断的mp3、mp4和多功能手机挤得不知道哪儿去了。就算是日本市场,除了怀旧的人把索尼的walkman当成古董来收藏之外,基本上就没walkman什么事儿了。
崔晓明这下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刘东是想弄出环亚电子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不是随便跟风。
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到:“也就是说,除了液晶和闪存是我们公司跟风,这个音频压缩技术,未来就是我们环亚自己的主打产品?让别人跟着我们干?”
“就是这个意思,咱们环亚也得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不是?现在乘着没多少人注意到这一块,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把技术框架和专利给弄出来,以后别人想要跟风这个产品,就得给我们公司付专利费。这也算是一个尝试,我们环亚不能一直让别人领跑啊。必须要在赚钱的同时,有着自己的产品优势。液晶和闪存我们只能喝点专利的汤,但这个音频压缩技术,我们必须走在别人的前面。”刘东开口总结道。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环亚科研这边保证不掉链子。环亚现如今虽然家大业大,但还没有自己的拿手产品,虽然有些东西技术上是实现了突破,但想要转换成生产力,还得慢慢努力。现在就拿这个音频压缩技术,成为我们公司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当中的突破口。”崔晓明狠狠的说到。
“有这样的决心就行了,这些东西都需要慢慢来弄,不能急于求成,反正我们环亚电子这边是不会着急的。三五年弄不出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但有一点我得提醒你,不论是音频压缩技术,还是液晶技术,或者是闪存技术,我们都需要弄到尽可能多的专利,以便以后定制规则的时候,我们公司能够占据一定的份额。只要把规则制定下来,那我们就等着数钱吧。最好是弄到一些关键性的,别人怎么绕也绕不开的专利,那样别人就算想要扔下我们环亚也不行。东芝、夏普这些厂商,现在是走到我们的前面去了,但他们也没走多远,我们努努力,还能追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刘东说到。
“行,老板你都这样说了,要我们环亚科研还不出点成绩,就说不过去了。未来几年的时间,我们会把多余的闲置人员,都安排到这些技术研究上面去,努力弄出我们自己的拳头产品。”崔晓明拍着胸脯保证到。
而这个时候,崔晓明也不再提这些技术以后会不会被别的技术挤压市场的问题了。因为就算挤压了市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他看来,刘东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盈利方面是有考量的,但更多的考量,应该是出于对技术力量的渴望。就算最后市场没了,也能积累一些技术和市场之间关联的经验,以备以后再一次的尝试。
反正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环亚一家人在干,只要是有能力的大企业,或者是财团,谁的手上没有大把的所谓废弃的专利?现在看来,环亚也是需要走到这一步了。这就意味着,环亚是真的有心在实业上扎根,而不是依旧把金融行业当成主力。这对于搞科研的崔晓明来说,绝对是好事儿。
谈完了崔晓明的环亚科研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接下来刘东就要给陈志豪布置任务了。要说八八年,环亚的工作着实不少,但能用到刘东这个大老板的,反而不多,因为今年是准备大搞建设,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专人去管理的。
而刘东显然不是这样的专人,甚至就算陈志豪也算不上是,他要弄,也是交给下面的人搞,他自己知道结果就成。而刘东说起来,比他还要悠闲,只要把任务下达了,他管都不用管,到最后看看效果就行。
所以别看事情挺多,麻烦到刘东的事情,反而变得少了。那些工地工厂什么的,也不能有事儿没事儿就把刘东这个大老板拉下去体验生活不是?刘东能够偶尔的下到工地视察,就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勤快了,要天天去,下面的人工作也不好搞啊。
刘东转过头来的时候,陈志豪正在喝咖啡。看到刘东转过头来看着他,他就知道刘东肯定有事儿要交代他,于是陈志豪放下咖啡杯,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看到陈志豪这幅模样,刘东说到:“豪哥,至于搞成这幅模样么?又不是给下面的人开会,需要正经,你这出去旅游了一圈,难道还学会了新的能力?”
“你别老提旅游的事儿行不?你都说了八百遍了。至于那么大怨念么?今年你只要把工作安排下去了,基本上就没什么事儿了,到时候你就算去南极都行。何必和我这样的打工仔生气呢?”陈志豪装作无辜的说到。
“好吧,我不提这个事儿了。我们现在说说,关于今年,或者是今明两年的工作计划。首先,我们的厂方地点和工作目标是早就定好的,这点不需要多说。而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所有工厂一期工程什么时候能弄好,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工。这点,就需要你这个总经理来协调了,还有环亚特钢那边,增加产量的事情,也是个麻烦。”刘东说到。
“由于我们公司从年前就开始弄工程的地皮,所以打地基的那些坑洞,基本上都挖好了。由于工厂很少要动到高楼,所以这些地基是比较好大的。反而是环亚科研那边,也就是老红星厂那边的地皮,比较麻烦。”陈志豪说到。
“怎么麻烦了?那块地不都是我们自己的么?想要怎么弄就可以怎么弄啊。”刘东诧异的问到。
“是我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关键是那片地我们是要做为环亚国内总部来建设的。为了以后环亚的总部不至于显得太过拥堵,我们就必须要建设高楼,而高楼的地基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必须要相关部门测量。虽然他们那边不至于给我们下绊子,但他们的工作效率老板你又不是不了解。他们那边一天没有测量完,我们就一天不能动工。这费的时间就多了。”陈志豪郁闷的说到。
别看红星那边地是环亚的,但要在国内搞建设,你离开了相关部门压根就玩不转,要是弄不到批文。你就算弄个五十层的高楼,别人也能说你是违章建筑,想拆你楼的就能拆你的楼。
如果是别的地方,看在环亚这尊大佛的面子上,该省的东西就得省,完全不需要环亚开口,地方上自然有人大开绿灯。但京城这边不一样,所谓天子脚下,你就算放个屁,都要测量一下是否污染了空气,就更别说盖一群高楼。
俗话说得好,不到京城你不知道官小,不到香港你不知道钱少。在京城这个地方,你一个广告牌砸到十个人,说不定里面有着厅级头衔的就得有两三个。这样的地方,凡事都得按照规矩来办,某些事情,就算上面想给你减免,都减免不了。
而这盖高楼的事情,显然就在不能节省时间的范围之内。这可是在八八年,京城总共都没有几栋上百米的高楼。而在环亚国际这边,光是规划当中,就起码有十多栋上百米的高楼。这么多高楼贸贸然出现,会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关部门都得慎重。
相关部门那边一慎重,环亚这边就只有抓瞎。而且你还不能有什么怨言,别人相关部门不就是为了保护京城百姓么?万一出了什么事儿,谁担得起责任?
所以,老红星厂的那一片地,虽然是规划好的,但实际动工的情况,是所有正在开工建设的工程当中,进度最为缓慢的一个。再加上建设高楼的工期,本就比建设厂房的工期久。原本计划是能在九零年的时候就能发挥大陆总部的作用,但如果一直拖着,九一年都还不知道能不能够交付使用。
关系到这么大的问题,就算是刘东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这京城的地方,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本就是制定法规的界面,你却想要闯红灯,先不说闯这红灯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单单这越界的行为,就绝对不会受人待见。京城这地方的老古董可不少,万一谁看不惯了说两句,刘东哭都没地方哭。
所以,就算这相关部门拖拖拉拉,刘东也只有看着。指望用外力改变这样的情况,明显是会出问题的。
“这事儿你就不要管了,反正只要没有规定说京城不能盖高楼,我们那边的地也没问题,那这事儿就算他们拖个一两年,最终还得让我们上。我现在考虑的事情是,大兴刀具厂放那里,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刘东若有所思的说到。
第四百二十七章在京城打好根基
原本在讨论京城这边工程进度缓慢事宜的陈志豪,陡然听到刘东又说起大兴刀具厂,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到:“大型刀具厂放那里不合适?怎么会不合适?”
看到陈志豪接过自己的话头,刘东开口说到:“那我问一下你,老红星厂那边的地皮,在我们环亚内部未来的定位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仔细考虑过?”
“老红星厂那边的地皮需要怎么考虑?”陈志豪更摸不着头脑了。
“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环亚未来在大陆的总部旁边,却放了一个噪音很大的机械加工厂,有些不合时宜么?国外那些大型企业,有几个总部是和工厂建在一起的?除非是那种只有一个工厂的大型企业,要不然,工厂和总部都是分开来的。”刘东有些郁闷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么说,陈志豪才明白刘东为什么说不合适,但他依旧没感觉有什么不对的说到:“这没什么啊!虽然大兴刀具厂和我们公司大陆总部是在一个地方的,但老红星厂那边的地皮可是很大的,大兴刀具厂完全不会影响到总公司那边的事情。就算以后总公司扩建,大兴刀具厂在京城随便挪个地方不就行了?用得着老板你怎么费心么?”
“随便挪个地方?亏你想得出来。你当这京城的地皮是大白菜,想怎么拿怎么拿?大兴刀具厂如果以后扩建,规模也不会小到哪里去,到时候我去哪儿给大兴刀具厂找厂区啊?京城就这么大一点的地方,搬到哪里都不合适。”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不对吧?老板。京城这边好歹是首都,怎么可能没有地?想想之前我们弄来的老红星厂的地皮,不也没怎么费劲么?难道再新弄一个地方,在老板的眼里,就有那么困难?”陈志豪诧异的问到。
“我现在想弄地倒是不难,再弄几块红星厂这么大的地皮都没问题。但问题是这样做实在是太招人恨了,用不了几年,等京城地面的地皮资源都没了,绝对会有人打我们的主意,为了几块地就和人闹出大麻烦,我可没那么傻?红星厂这块地已经不小了,我们要再贪心,等过两年有人回过味儿来,肯定会出大问题。这事儿你就不要想了。”刘东说到。
“有老板你说的那么夸张么?京城的地皮不够用,这可真够新鲜的。虽然现在京城里面住的人实在不少,但要说地不够用,那绝对不可能。到时候就算现在的地不够用,那也可以往外扩嘛,四环不够扩五环,五环不够扩六环,就算扩到十环,也没问题。怎么可能会地不够?”对于老板的想法,陈志豪很想不明白。
香港那边是的确没有地方能扩,所以才没办法。但京城这边不一样,上下左右都是陆地,想要扩建其实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做为首都,就算从其他地方把地弄过来,也不是麻烦事儿。
“的确可以这样扩!但豪哥你有没有想过,这地价的问题?扩到十环的地皮,能和三环内的地皮相比么?这之间的差价,现在还看不出来,因为在国内还没有什么房地产的概念,但市场经济体制下,你觉得房地产这行业,上面的大佬会不重视?想想你们香港那边的地,再想想京城的地,等过个几年人的脑子都活动开了,你再计算一下现在还不值几个钱的红星厂地皮到底多少钱。那样你就能明白,我为什么不敢多拿地。”刘东语重心长的说到。
如果陈志豪对于京城未来房价没有什么印象,但刘东一提到香港的地价,他就什么都明白了。虽然前几年因为谈判的事情,香港的地价是回落了不少,但这两年因为经济的发展,香港的地价又上去了,环亚也因此受益不少。
想着未来京城的房价要是像香港那样,陈志豪不自觉的打了几个寒颤,要按照那样来算,单单就现在的老红星厂地皮,那可就是几十亿人民币。如果刘东多弄几块地皮,现在看不出来,过个几年要都涨到这么高的价格,别说那些有本事的人会眼红,陈志豪自己都能眼红死。
几千万就能弄到一大把的地皮,但过个十年八年,这地皮就能涨到上百亿去,谁能不眼红这些地皮?怪不得刘东说这些地皮是个麻烦,刘东是看不上这点地皮的价值,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这世界上,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刘东这样赚钱。到时候为了这些地皮,别人就能给刘东动刀动枪。
更何况,要说到价值,香港那些地皮还未必会比京城的地皮值钱。香港虽然是金融港,但真正论到地位,又如何能够和华夏的首都媲美?真要按照市场经济走,再开放一下房地产行业,这些地皮那就不是地皮,而是金矿。就算刘家的本事能守住这些金矿,但实在太惹人恨了。
“还是老板你想得长远,我就没想到真正把京城这边的地皮按照市场经济运作,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看来这地皮我们是不能多拿,有一个红星厂这么大的地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陈志豪心有余悸的说到。
“你这下明白了?未来我们环亚,最多也就只能是在老红星厂这么一块地皮上转转,别的地皮,我们根本就不能染指。这样一来,问题可就大了,我们现在的总部虽然不错,但以我们环亚以后的发展格局,总是会和大兴刀具厂碰头。你以后也不希望好好的总公司办公室,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刀具厂的那些噪音吧?”刘东问到。
听到刘东这么说,再想想那样的场景,陈志豪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绝对不行。我们环亚好歹也算是大企业,怎么能这么丢脸呢?看来这刀具厂,是不能在这块地皮上待下去了,那片地方,要尽早的规划出来。不能等到大兴刀具厂扩建了,把厂房盖起来以后,我们再做打算,那样实在浪费。”
“是啊,我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我的想法就是,未来老红星厂这片地,就将是我们环亚大陆总部的办公区,而不掺杂其他任何的事物。如果以后条件允许,我们环亚就拥有两个总部,香港那边的总部主管国外市场,而京城这边的总部,主管国内的市场,这一内一外,就相当于我们环亚的两条腿,缺了谁都不行。我相信以国内那么庞大的消费基数,国内总部肯定会十分忙碌。”刘东畅想的说到。
“嗯,老板你这意见不错,分工明确以后,工作效率都会变得不一样,不至于双方互相推诿责任。那我们现在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大兴刀具厂以后到底放到哪里去?正好现在京城这边工程还在做审批,如果能尽快的找到地方,那我们总部和大兴刀具厂的新厂房,也可以同时开工,顺带的还能把大兴刀具厂扩建一下。”陈志豪兴奋的说到。
“我刚才说了,我们不能把地皮这块肉都给吃完了,连汤都不给其他人留下,那样纯粹是自己找不自在。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点便宜都不占,那样也不符合我们环亚的利益。这个度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必须要让他们无话可说。现在三环以内的地是最好不要碰,因为本来就没多少,再让我们一抢就没了。但我可没说,现在的四环我们也不能占地方。”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四环?就现在京城这边的四环?这路都还没起来呢,那边还大把的农田,我们现在就去那儿抢地?”听到刘东说四环,对京城也有些了解的陈志豪张口就问到。
“是啊,我就是说的四环。虽然现在路都还没弄好,但你也不能否认他就是四环。虽然现在看起来是有点那个啥,但我们也要展望未来不是?想想之前我们拿下老红星厂这边的时候,那个时候三环内是个什么样子?而现在你再去看看,三环内还能有多少地方是闲着的?只要看看这京城的发展速度,你完全可以估计到四环需要多久就能开发起来。乘着现在四环那边还没人看重的时候,就算我们吃下一大口来,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对于别人来说,我们就是在拿钱往地上扔,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那不过就是花尽量少的钱,做最大的保值。咱们在日本那边,做的不也是这样的事情么?”刘东说到。
“老板你这说得倒也是,现在四环那边车都还没有通,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四环这个名词。如果我们现在真去那里弄上个一万亩的地,别人压根就不会理会。而等到别人想要理会的时候,咱们早就不知道持有这些土地多少年了。于情于理,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老板你这可想得够长远的。”陈志豪拍马屁的说到。
“我这也不过是给我们环亚打地基而已。以后我们的发展重心,肯定是要牵扯到国内来的。如果在京城这个政治和金融的中心都没有我们公司的地盘,别人也会小看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未雨绸缪。”刘东丝毫没有自满的说到。
第四百二十八章九五年之前的产业布局
想想国内的市场,那基本上就是无限大。后世多少企业就靠着华夏混日子?三星要不是没有华夏的市场,他早在九七年那会儿,就因为资不抵债倒下来了。但后面三星混得好好的,连思密达都说全宇宙是他们的,可以想想,华夏救了多少思密达。虽然这些思密达让人感觉恶心,但华夏的市场救了他们,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那边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靠着华夏市场,他那些薄皮小汽车往哪儿弄?反正欧美市场是没他什么事儿了,他要敢把他们往华夏卖的薄皮小汽车往欧美卖,欧美那些洋大人,就敢给他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就连欧美,要不靠着华夏的市场,还不知道他们没有madeinchina怎么过日子,没有价廉物美的madeinchina,他们能过上那么悠闲的日子?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
所以,只要刘东环亚的产品能够占据华夏的市场份额,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来。到时候,刘东想像的老红星厂地皮,是否能容纳得下环亚大陆的总部,还真是个问题。老红星厂地皮虽然看起来不少,足足有三千亩。
但华夏那么大的市场,仅仅三千亩地方的总部,好像也会感觉很紧凑。如果真能在现如今的四环弄上一万亩的土地,以后总部的办公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别说十年够用了,就算二十年,也足够用了。
反正这些地方,以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办公,并不做其他的用途,把楼房建高一些,刘东就不信环亚不能弄出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比起香港那边就算有钱也拿不到土地来说,在京城这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如果老板你真的有意拿四环那边的地,我想现在正是时候。那边现在还荒凉得很,如果有我们环亚去投资,想必政府那边,也会给我们优惠。”陈志豪说到。
“这是肯定的。我们公司的考虑虽然是长远性质的,但政府那边是否能够想得那么长远,就不太清楚了。在任的那些人,巴不得自己任上能出政绩,而我们环亚买地皮,那就是政绩。这事儿你就看着办吧,我出面就不太合适了。毕竟,我四姑丈现在还在京城市政府班子里面混,多少需要避嫌。”刘东开口吩咐道。
“那行,我尽快的把这些事情都办好。如果到时候能多弄些土地呢?”陈志豪问到。
“多弄一些也没什么,以三万亩为底线,再多我们就不能要了。到时候正好可以把环亚科研弄过去,虽然环亚科研人不多,但他们做实验也需要地方,以后三环这片地方,只能是总公司总部,别的部门,都要撤到其他的地方。去四环也算不上多难,地方还大一些。这些你和崔晓明商量就行,我就不多掺合。对了,崔晓明,你们环亚科研如果有什么需要,到时候就可以和陈志豪他们协商处理,别什么事儿都往我这边放,大家都是环亚的人,互动一下也是应该的。”刘东又转过头对着崔晓明吩咐到。
“行,有需要我就找老陈。”崔晓明闷头回答到。
“对了,我四姑丈王卫红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调到荆北省去做副省长,到时候我们公司可能会去弄点相关的项目给我四姑丈当政绩,到时候你们看看有什么合适的项目就往那边放,反正那边要说到交通也算方便,至少有着长江这水路运输。”刘东又吩咐到。
“这事儿还得看,我们又不知道你四姑丈到时候分管什么东西,现在就考虑,实在太早,等他到了地方以后我们再接触也不晚。”虽然陈志豪不管政治方面的东西,但刘东这个老板的背景注定了有些时候,公司的利益得给政治让道,反正只要不亏本,陈志豪也不会说太多。
“那我们现在就看看我们国内的产业分布,再研究一下那些工人的安排。”刘东说起了下一个议题。
这个时候,陈洁摊开手里的文件,柔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的招工情况良好,由于有了之前的广告效应,我们公司招收到的,不仅仅只有管理人才,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的人才。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分流的人员,虽然他们有技术,但由于国企的管理僵化,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除了特殊类型的国企,很多国企现在都呈现出了疲惫的事态。经过黄三水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判断,在未来的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国企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现有的国企工人,很大一部分都将会被推入社会。”
陈洁说到这里,刘东插嘴说到:“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们公司就算是拼命往前冲,在工人的问题上,都不会出现问题。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熟练工人,即便是我们公司每一个实业企业,都把自己的工厂扩大到十万工人的高度,在工人问题上,都不会出现用工短缺。而且由于这些工人都普遍在国企当中做了那么多年,要论起熟练的程度,绝对不是我们随便在外面找几个人就能比得上的。这个宝贵财富,我们公司就必须要牢牢的抓紧。”
“每个工厂十万人的高度?那老板你还不如把国企都给接手得了。那么多人,再加上家眷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总数。”崔晓明翻着白眼说到。
“我这不是打比方么?再说了,就我们环亚将要生产的那些产品,哪里可能用得到这么多人?一万人的规模,就能和国企十万人规模的工厂产能相媲美,剩下的九万人我往哪儿放?”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刘东弄的工厂大部分都是重工业不假,但由于科学化的管理,再加上很多东西都用的先进设备,真要说到能用多少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这些工厂把产能开到最大,可能到时候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服装厂的工人多。
“老板的意思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环亚的那些实业工厂,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瓶颈,只要我们能够稍微加快一些速度,把产能提起来,那我们就能早一些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这些实业工厂开始成为环亚的赢利点,那么我们环亚公司的产业结构,就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陈洁开口帮腔到。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环亚和其他的新兴公司有个很大的区别,这区别就在于别的公司如果像我们环亚这样,才发展四五年的时间,那他们就算再有能力,这个时候他们也会什么都缺乏。人员缺,资金缺,技术缺,工厂缺。但我们环亚的发展模式和他们不一样,由于有着环亚金融的存在,我们环亚的实业,目前来说最为缺乏的仅仅是时间,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钱弄到的,但时间这玩意,却是钱不能买到的。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环亚就得想方设法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出更多的事情来,这样才能够弥补我们环亚和国外那些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而未来几年,就是我们的优质资源,因为国外那些有实力的企业,目前来说,进入国内市场比较困难。
只要我们早一天开工出产品,我们就嫩早一天的让华夏这个市场,认同我们的产品。在那些外资企业不能动手的时候,我们就要尽可能的抢占制高点。等到他们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们才有充分的应对时间。”刘东振奋的说到。
其实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刘东能够争取到的时间其实并不短,明年发生的事情,会让很多外国企业都裹足不前,而他们真正开始试水的时候,都要等到首长南巡之后。而那仅仅是在试水,而不是大规模的进入市场。
以刘东的经验来说,他们真正大规模的进入华夏市场的时候,起码要等到九五年左右,而在这之后,他们才会蜂拥而至。真正顶点的时候,那都得纳斯达克崩溃,互联网泡沫破灭,大规模的游资在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途径以后,才把目光看向华夏这个新兴的市场。
而现在才八八年,如果刘东的工厂进度再快一点,在八九年的时候,大部分的工厂,都可以开工了。再用两三年的时间不断的扩建,在九三年之前,目前这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企业,就能形成最大的产业规模。
而有了这些产业做为第一批实验的对向,在九二年左右,刘东就能靠着苏联解体,从那边弄过来无数的优质资源,再加上那边比白菜也贵不了多少的人才储备,刘东完全可以在九三年左右,就大规模的爆发产能,在九五年左右,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而那个时候,外资再进来,想要和刘东竞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毕竟,环亚的品牌已经在华夏市场驰骋了五六年,只要环亚品牌的东西质量没问题,绝对能够形成很好的口碑。再加上依托华夏大陆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外资不在国内建厂,他们都不可能会是刘东环亚的对手。
第四百二十九章铁都之旅(上)
刘东对于环亚实业的念想,是在九五年之前把产业布局给弄好,把市场打开。但这个想法,仅仅只能是他自己知道而已,不论是陈洁,抑或者是陈志豪,甚至是老爷子,都不可能有这么清晰的认知。
所以,在不知道环亚能够领先多久的时候,陈志豪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之前环亚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是放在金融行业上面的,虽然他对于金融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环亚前几年的发展是压根离不开金融的,实业反而是次要的。
现在环亚大规模进入实业,对于陈志豪这个总经理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虽然就算这次的产业布局失败了,对于环亚也不能说伤筋动骨,但多少是有些丧气。而刘东还把目标定得那么高,要抢占国内市场制高点,陈志豪表示压力山大。
但刘东都把目标说出口了,陈志豪也不能说办不到。要真这么说,环亚在实业当中的一系列投资,岂不是在打水漂?所以,陈志豪想了一下才说到:“我会尽量的把实业这一块的业务打开,让公司实业早日步入正轨。现在金融方面的事情,有林家兄弟两人和罗伯特撑着,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上面,绝对不辜负老板你的期望。”
“有决心是好的,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咱们环亚毕竟有很大的硬伤,和那些大型财团比起来,我们成立的时间太短,就算一时比不上他们,也不用太过丧气。毕竟,我们有着那么多的优势,只要环亚不出现问题,我们总有一天能够赶上他们,按部就班就行,不能把实业这一块逼得太急。”刘东开口到。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吧,接下来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今年大家的工作目标都比较多,需要公司支援的就开口,不要逞英雄。能顺利的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弄好,就是我们的胜利。”陈洁这个时候总结到。
陈洁这番话,算是给这次的会议下了一个注脚,等大家出了办公室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始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刘东把手头的事情弄完以后,就准备下到地方那些工地去实地考察一下。虽然工程进度每天都有专人报告给刘东,就算一天进了多少水泥这样的小事,刘东只要想查,也能查得到。
但毕竟是纸面上的东西,虽然足够详细,但并不是非常直观。刘东想要实地了解一下工程进度,就必须要下去看看。这样既表示刘东对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能让刘东更为直观的了解一下工程到底如何,是否一切正常。
过了一个星期,刘东带着陈洁和几个工作人员轻车从简的下到地方去,观看工程的进度。
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铁都这边,因为这边不但有环亚特钢,还有一个重型工业配件生产工厂。环亚特钢在扩建,这个重型工业配件生产工厂在新建,两家厂都在一个方向,刘东的第一站自然会在这里进行。
当刘东再一次的来到铁都,发现铁都这边比起上次来的时候,好像更加的破败。倒不是那些工厂厂房,抑或者是建筑物太过陈旧,而是街道上的那些人的气质,变得更加颓废。
虽然刘东并没有详细的去了解这些人,但现在在铁都生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属于国企这个圈子的,就算自己不在国企上班,但家里人总会有一两个是在国企里面。真正和国企不沾边的人,在这边是比较少见的。而国企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刘东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有着很深厚的研究,再加上刘东脑子里面相关的经验,就不难得出一些结论,就比如什么国企现在的效益不太好,尤其是重工业这一块,更是如此。
反倒是一些轻工业,关系到民生生活的国企,现在效益还算?(: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