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笤倨醋巴瓿桑僮鲆恍┖笮ぷ鳎凰掖闹魈宀糠郑潘闶峭旯ぁ?br />
而主体部分建设完毕以后,才开始船舶内部的建造。等到内部建造,设备装上以后,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船舶。就拿后世华夏从乌克兰买来的那艘航母来说,别看外表上没有什么变化,好似那艘航母是完好的。
但实际上,那艘航母到了华夏的时候,剩下的仅仅是一个空壳。除了外表光鲜,里面是啥都没有,别说火控这样的军用系统没有,就连动力系统,发动机这些玩意,也是一样没有。能用的,就是那个航母的外壳,就这样,也是拖拖拉拉十来年,才算是勉强到了国内。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老袁对刘东说船厂里面这些路完好的时候,之所以会用自豪的语气来介绍。那是因为这条路,在某些方面,就是衡量一家船厂是否能达到中型造船厂标准的一个标杆。
如果是小型的造船厂,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路。别看这些路外表好像和那些城市里面的路差不多,虽然很好,但看起来却不是那么稀奇。实际上,船厂里面的这些路,绝对要比城市里面那些普通路好太多了,拿那种路来比较,完全没有可比性。
就算是一般的高速公路,要和船厂内部这些路相比,那都只能说是弱爆了。毕竟,你一般的高速公路上面通行的车,最多也就才几十吨,连一百吨都达不到。但中型船厂里面的路,你要是连两百吨的承重都承不了,你都不好意思出来和人打招呼。仅仅看承重这一块,高速公路和造船厂内部的路比起来,都弱爆了。就更别说其他的那些指标。
如果高速公路都按照船厂里面的这些路标准来做,相信华夏就算二十年以后,都不会弄出多少高数公路来。因为那样实在是太费钱了,就连国家的财力,都顶不住。
只有高质量的路,才能承受那种几百吨重的大型船舶元件。越是大型的元件,就越是能弄出大船来。想当初,他们这些船厂,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资源,才弄出了这么一条路。而现在这些东西,全都便宜了刘东,让他在短时间之内,不用为路的问题,付出更多的资源。
什么叫船厂的底蕴?这条路就是船厂的底蕴。要是刘东仅仅是收购了一堆小型的造船厂,他压根就不会收获这样的路。小型造船厂,他们完全用不到这样的路。你能指望最多也就造个几百吨小船的船厂,能拥有承受两百吨以上元件的路么?就算造出来,他们也用不上。所以有些时候,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质量了,而小型的船厂,就不会有这样的质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袁在说到这些路的时候,那么自豪的原因。他们船厂凭什么能叫中型船厂?这条路虽然不是全部,但也是一部分。但就是这么一部分,也不是一个小型船厂能够比拟的。
想必老袁每次看到这条路的时候,都不免回忆起当初船厂风光的时候。那年月,大型的专用平板车,拖着重达上百吨的元件,从这条路上行使过去。那样的庞然大物,本就有着足够的威势,而他们船厂的工人,把这样的庞然大物组装起来,最终形成了能航行于。大海的船舶,这份自豪感,就算现在船厂落魄了,也掩盖不了。
当刘东他们行走在这条比正常八车道还要宽广的大路上时,刘东头一次觉得,这些环亚船业像收购垃圾一样收购上来的造船厂,也并不是想像当中的那么一无是处。有些底蕴,不了解内情的人,根本就不懂得其中的价值。
单单这条路,如果以现在的物价来重新建造,花费个几百万人民币,完全没有任何疑问。而仅仅是几百万,这都还是良心价,你要是二十年后,这样的路,你不弄个一两千万,根本就弄不起来。
所以,别看这条路好像很短一样,但含金量却对不小。当初环亚收购这些船厂的时候,政府那边,根本就没有计算这些路的价值。要不然,刘东仅仅花那么一点钱,哪里能完全的把船厂给收到自己的手中?
要知道,这样的路,可不仅仅只有奋进造船厂才有,其他两个能达到中型造船厂标准的造船厂,同样也拥有。对于那些不能利用这条路的人来说,这路的价值,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但对于刘东来说,单单就凭这几条路,就完全能够收回之前收购这些船厂的成本。
而路这玩意,不过是船厂底蕴当中的一部分而已。虽然这些船厂的底蕴,等到环亚船业真正入手以后,能用到的并不多。但就能利用的这一部分来说,不算那些工人,也不算船厂原有的地皮,都完全能够刘东付出的成本。
所以,当刘东一行人勉强算是把奋进厂的情况看完以后,刘东感到很欣慰。虽然当初收购船厂的时候,刘东并没有打算占政府多少便宜,但他的花费,依旧比那些完全把收购打包兼并国企的那一类人,要高很多。
这让闽省政府这边,都相当的满意。可即便花费比其他人都还高很多。但当刘东真正的考察以后,却发现当初的收购价格,实在是有些低了。可想而知,其他那些比刘东花费更少的家伙,在这样国企兼并打包分割的大局中,赚了多少钱。
最主要的是,刘东仅仅是做了这么一次,最多也就能算是兼职搞一下。而某些人,却是以收购国企为自己的职业,他们弄到手的企业,刘东完全无法想像是多少。怪不得那些外资这么热衷于在国内搞产业兼并,单单就这里面的利润丰厚程度,都足够让他们疯狂,更别说他们还有其他更多的目的。满嘴是油,都不能够形容他们的贪婪。
第四百七十九章打机工部的主意
当刘东他们一行人在这片拥有着三家中型造船厂和十二家小型造船厂的地方上待了差不多五天以后,刘东才对环亚船业现有的底子,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这其中,刘东得感谢老袁这个好向导,如果没有老袁这个在船厂范围内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很多东西,刘东都会忽略掉。
但好在有老袁,让刘东对船厂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地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老袁知道的有价值的地方,很多地方在未来的环亚船业当中都用不上,但能够用上的,也是不少。
不得不说,当初机工部那边弄出这些船厂来的时候,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他们没有一下子就把大型造船厂的底子给弄起来。但当初他们的规划,的确是考虑到大型造船厂的建设,所以很多地方,在那些船厂的范围内,都留有一定的余地,想要扩建,并不是像刘东之前想像的那么困难。
而且,如果想要扩建,还并不会影响到现行的某些有利于环亚船业的地方。这对于刘东来说,抑或者说是对于环亚船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
当一行人再次回到闽省分部这边的时候,在小会议室里面,张亚平脸都笑开了花。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当初收购的船厂,居然有这么大的潜力。
要说张亚平对于业务的熟练度,那绝对是没得说。但要说到关于船厂的专业知识,那就真心不怎么样。没办法,张亚平最开始的时候,压根就不是船业里面的行业人员,环亚虽然现在有很多管理上面的高手,但并不代表专业领域里面的高手也会很多。就拿船业来说,虽然后期刘东肯定会重点的招收一批人。
但最开始的时候,刘东那绝对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个时候,只要有人能够管理好公司,那就是好的员工,刘东哪里有挑剔的风范?而招收张亚平那会儿,刘东脑子里面基本上还没有什么造船的概念。到后面弄出这个概念后,才招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由于才进入环亚这个大家庭,地位自然不会太高,想要做到环亚船业一把手的位置,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算起来,张亚平仅仅是一个大众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一个专业行业当中的职业经理人。而张亚平当初来闽省的时候,都还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机会成为环亚船业的老大。
种种原因造就了,虽然那块地方是张亚平选择的,但实际上那块地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张亚平自己都不清楚。而就是这么稀里糊涂下来,当他快要成为环亚船业第一个老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选的地方,着实是一个妙棋。
这样的情况下,张亚平又怎么会不笑死?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给自己的未来弄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底,这样的事情,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传奇。至少对于张亚平来说,那是传奇。
对于刘东来说,张亚平这运气,也为环亚船业提供了助力。如果说之前刘东还觉得,让张亚平当环亚船业的第一任总经理,可能有些草率,但当看到张亚平选择的那块地方以后。刘东也不由得觉得,真让张亚平上位,说不定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毕竟,运气这一类的事情,本就太过飘渺,但张亚平却有这样的运气。刘东也不介意借着张亚平的运气,让环亚船业发展得更加美好,说到底,环亚船业是自己的产业,无论张亚平运气有多好,到最后受益的就只是自己。
刘东坐在沙发上,看着张亚平那笑脸,也笑着说到:“看来你之前的运气不错,要不是老袁这个好向导,可能我们还会忽略掉那些船厂的底子。但现在那些东西不但能为我们所用,还能让我们环亚船业的发展时间缩短很多,你的运气的确不错。还有老袁,有这么一个老同志能够帮助我们环亚,我们环亚也不能让他寒心。等以后环亚船业建设好了,你要好好的对待他哦。他这次的功劳,对于我们环亚船业来说,很大,那我们就算为他养老,也是值得的。”
听到刘东这么看重老袁,张亚平也为老袁高兴。虽然张亚平做为闽省分部的负责人,对老袁这样的底层员工,并不是太过了解。但由于老袁的工作特殊性质,张亚平这个经理,也没少和老袁接触。要不然干嘛当初张亚平在船厂里面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老袁,这是因为熟悉的缘故。
而能让刘东这个董事长都觉得老袁不错,那老袁以后的生活,不要太美好。张亚平相信,只要环亚不倒下,老袁的生活都会变得非常美好。而想要环亚一下子倒下,看现在环亚的架势,好像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就相当于老袁在有生之年,可以完全享受环亚的福利。这对于一个孤寡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而张亚平自己,其实对老袁的感观也很好。虽然到了老袁这个年纪,想要让他做个什么,基本上也做不动了,但老袁这个人有一条性子,很让张亚平满意,那就是责任心。要是换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每个月仅仅给他一百多块钱的生活费,然后让他在一个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看不到人影的地方生活,只有那种傻子,才会去。但老袁,却是坚持了下来,而且这时间还不短。
这么一个人,就像一个标杆。一个正面形象的标杆!如果环亚船业未来所有员工都知道老袁的事迹,想来会有一定的正面引导效果。就算没有刘东的话,张亚平也没有打算亏待了老袁,现在更是有了刘东的话,让张亚平可以更加灵活的对待老袁,给他安排一些福利待遇,想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老板,老袁这个事情,我肯定会办好的。其实就算没有老板你的话,我也会好好的对待他,现在像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船厂那边的寂寞,外人是不会了解的。但即便如此,老袁依旧无怨无悔的在那里守着。这样的标杆人物,我们环亚不帮助,还帮助什么人?”张亚平说到。
“嗯,你知道就好。这次有了老袁当向导,我们算是对船厂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那些能用的地方,我们就接着用,不能用的,才把他们推倒重建。对了,既然机工部那边早就有打算,把那块地弄成大型造船厂,当初肯定会留有资料和图纸。这样吧,我到时候看,能不能从他们那边把资料给弄过来,这样我们也能少走一些弯路。”刘东若有所思的说到。
“去机工部拿资料?他们愿意么?”张亚平先是一惊,然后又苦笑的说到:“我倒是忘了,老板你本就是机工部出身的,想来这个问题不大。要是真能把他们的资料弄出来,我们环亚船业,会少走很多弯路,这个点子,很不错。”
听到张亚平那话里的意思,刘东没有任何的不自在,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能用到的关系就尽量用,你不用,有人用。别把自己装得太清高,那样既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发展。只有傻子楞子,才会放着有关系不用,自己去打拼。
一个阶层有一个阶层的活法。到了刘东他们这个层次,最为在乎的不是这些小东西,而是在乎自己是否能创出一番伟业。要知道,即便是有人脉,有关系,他们这一类人,也不是个个都能闯出名堂的。
刘东他们这类人,对于一般人来说,有着天大的优势,这看起来是很不公平。就像后世很多人嚷嚷,如果我有什么什么背景,我也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一样。
但那些人就没有想过,刘东他们这些优势是怎么来的?那是父辈的荫蔽,但刘东他们父辈,难道天生就是站在高位上?说白了,这些优势,不过是几代人的积累而来的,别人几辈子人都在打拼,有一点优势,难道还不应该?
如果这都不应该,那当初你们的父辈不努力,这又怪的了谁?华夏现行的阶层,稳固的时间也不过才几十年,三代而已。当初要是一般人的父辈也像刘东他们的父辈那样努力,到现在肯定也能有成果,单单说刘东他们仗着父辈怎么样怎么样,着实太过片面。
正是知道了这些东西的内在含义,所以刘东用起自己的资源来,从来不手软。因为这些资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父辈他们打拼而来的,既然你们的父辈不努力,那又怎么能怪我们父辈努力让我们有资源用?这不符合逻辑嘛。
人类的社会,本就是在拼搏中前进的。与其羡慕别人拥有的资源和人脉比自己多,还不如靠自己,把这份差距给抹平。等到自己儿子出生以后,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荫蔽,那样岂不是比唧唧歪歪更有积极意义?
第四百八十章不能一蹴而就
但明白是一回事儿,是否把这个现实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现实。要不然,唧唧歪歪的人在后世,哪里会那么多?(实际上,蒹葭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可恨老爸非李刚啊!)
所以刘东也没有那么直白的说,我用人脉我自豪,而是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说到:“即便是我的人脉不在机工部,想要弄出这些资料来,也不是那么困难。第一,因为他们那些资料在我们环亚买下那块地盘以后,就已经变成了废纸,这样废纸,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我们想要,他们也能给。对于大家都有好处。第二嘛,既然他们有现有的资料,为了让我们尽快的熟悉情况,他们也得把资料给弄出来。我们能快些赚钱,他们才好拿我们环亚做宣传嘛。双赢的局面,我就不信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也不由得觉得刘东这话说得十分有道理。因为那些图纸,放在机工部那边,基本上没有任何的用处,毕竟,地方都被刘东给买下来了,他们还能把这样的专业图纸,弄到哪里去用?
别说等环亚船业倒闭,就算真有那么一天,也不可能是一两年能够办到的事情。而这些图纸设计的时间本就过了好多年,至少也得有十几、二十年,再等环亚船业倒闭,那个时候的图纸,早就不符合那个年代的造船厂建造标准了,就算现在刘东用他们的图纸,那都还要修改一些地方,不能全盘照用。等到环亚船业都倒闭那会儿,谁知道那个时候的船舶建造需求?而那些图纸,比废纸都还没用,机工部那边,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那行,这个事情就麻烦老板你了,我这边就等着图纸来。”张亚平开口说到。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那些造船厂的确有很多需要更换的地方,无论是设备,还是机械,抑或者是厂房的布局,都需要更改。但是,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利用的。总的来说,这片地方,的确很适合于建设大型的造船厂,国际上最为高端的五十万吨级的货轮可能这个地方弄不了,但三十万吨级的,我看还是能够弄出来的。这里的先天条件,的确非常优越。有这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我们环亚船业,也不能浪费了。”刘东想到自己在船厂那些见闻的时候,不由得感慨的说到。
“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环亚船业慢慢的来建造,总归是有一天,能够达到老板你的要求的。而现如今,我们环亚船业,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以培训练手为主。等到开始建设环亚船业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造船工人。”张亚平说到。
“这个事情我不急,我有这个耐心等待出成果。但是亚平,你可不能仅仅是看着我们船厂的事情,还要关注其他的方面。毕竟,就算是我们新的厂房建设出来以后,一艘船的设备,我们环亚也没有能力全都靠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就需要很多的关联性企业,我们薄弱的地方,就要加强和那些企业的联系。不能等到我们的船壳都造出来以后,才发现船舶内部的那些设备元件,我们却没有能力解决。”刘东这个时候担忧的说到。
船舶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能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见证,就在于建造船舶,并不是属于单一性产业,他需要得到支持的行业会有很多。不论是内部设备,还是一些装修,要用到的行业是方方面面。
刘东不担心船厂这边的建造能力,因为他之前就想好了该怎么解决船厂内部需要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资金方面,抑或者是人员方面的问题,他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是,刘东的影响力,也仅仅是限于环亚内部,他现在还没有多少能力,影响到外部的关联形企业。如果到时候船厂把船弄出来了,却缺乏相关设备,让船仅仅是一个空壳,那就实在太悲剧了。
虽然离着环亚船业建成自己第一艘船的时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毕竟有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只要按部就班,第一艘船建设出来,仅仅需要考虑的就是时间问题。而刘东就需要考虑,如何在环亚现有的资源当中,让关联形企业和环亚船业相匹配。
造船这一行,和环亚其他关联形产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无论是环亚特钢,还是大兴刀具厂,他们弄出来的产品,都是不愁卖的,现在完全是卖方市场,环亚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而其他环亚正在建设的项目,发动机厂看起来也需要很多关联形企业,但是那些关联形企业的产值虽然不少,但是专注某一个领域的工厂,需要花费的精力并不算多。所以,刘东可以大大方方的引进那些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他们的势力能够吃得下某一个专业的领域,也能够让他们赚钱。
不但是发动机厂,还有数控机床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制造厂,这些东西都是刘东所在的势力,能够吃得下的。即便是他们吃不下,还有别人能看得出来产业的前景,进而主动的找上门来。
但是船舶行业,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其他的东西,刘东可以自己弄出以自己环亚为中心的产业链,那是因为他弄的东西,国内其他厂家弄不出来,抑或者和环亚的东西,不是那么匹配。
但是船厂这一块,就算国内的底子再薄,那也不是能靠环亚一家企业能够撑起来的。刘东想要让环亚船业,成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中心,压根就是在妄想。别说其他厂家同不同意,就算是国家,也不能同意。毕竟,真正的船舶制造行业,牵连到的行业实在太多,刘东的环亚要真在船舶制造行业说一不二,那就是犯了忌讳,太多的利益牵扯,就算刘东的同盟军,也不会希望刘东或者说是刘家彻底的掌控这一行业。
既然不能以自己环亚船业为中心的弄出一个新的船舶行业产业链,那就是要让刘东的环亚船业,和其他国内的船舶公司做竞争。但这个竞争,并不是那么好弄的。因为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大的势力是国企,并且是非常强力的国企部门。
这和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弄出一个特钢联盟来,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别人如果不想加入到这个联盟来,那他们就得不到相关的先进技术。刘东以技术占据主动权,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船舶行业这一块,刘东的环亚,却不占据任何的优势,刘东就算想搞一个船舶行业的联盟出来,那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完全不能像钢铁行业那样做。就算弄出一个船舶行业联盟来,环亚依旧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那样反而不利于环亚。
所以,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亚船业的道路,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以技术优势来让自己获得主动权。说实话,当初刘东得出这个理论的时候,那是相当的纠结。因为环亚成立以来,刘东无论是在什么行业当中,都是一优势碾压别人,从来没有想过,万一环亚处于劣势,又该怎么去运作。
环亚金融的优势在于刘东的金手指,虽然前世刘东并不是学习的金融行业相关的学科,但一些国际上的大事件,是有参考的价值。所以环亚金融出道以来,还真就没有怎么吃亏过。
环亚特钢也是这个道理。刘东本就是这个行业的大拿,有着先进着世界的三十年经验,技术方面的先进,足以让任何工厂,都没办法和环亚特钢争夺高端市场,就算是那些国际著名企业也一样。
至于发动机工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还有数控机床厂,移动通讯技术这些方面,虽然刘东手上是没有现成的技术,但刘东却知道这些技术未来走向趋势,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发展几年,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这些厂在刘东眼中,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就算一时间只能国内称雄,那也是优势。
但船舶制造业,就完全是两回事儿。这东西需要牵扯到的行业太多,就算刘东有一些相关的经验,但也不足以形成代差性优势。再加上这行业的投入,就算是环亚这样的暴发户,也觉得头疼,想要依靠资金快速追赶,根本就是妄想。这还是国内的情况,要放到国外,那就更不用说。华夏在这方面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刘东的环亚船业,更是弱势当中的弱势。
所以就算有金手指,刘东也没能力把环亚船业立马拉起来。要不是等到环亚船业整合完毕之后,立马就会迎来二十年的发展牛市,刘东压根就不会进入这一行去找不自在。但就算有别人养着自已的环亚船业,那压力也是相当大,尤其是在配套产业上面,环亚船业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当年这些船厂建设几千吨船的时候,是靠国家调配的。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收购的那些船厂,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他们拥有的关系,完全不足以让未来的环亚船业利用。所以,一想到还要重新和其他关联形企业弄关系,刘东就头疼得利害。
第四百八十一章船业发展道路漫长
头疼归头疼,但事情要做还得做。好在这些事情,基本上不用刘东自己来处理,要不然,刘东非得被那些繁杂的事务给烦死。这样的琐事,其实应该由环亚船业这边的人自己来处理。
听到刘东对于如何联系那些元器件设备厂感到烦恼,张亚平就知道,该自己说话了:“这些琐事,就交给我们环亚船业吧。既然以前用到的老关系,现在已经用不上了,那我们就从新找关系。反正我们环亚船业也不是立马就能建出船来,慢慢找,总归是能找到的。”
“以我们环亚为主体的配套厂,现在你是不用想了。所以,你就得打算,如何在那些非配套设备生产厂商之间,选择一个更加适合于我们环亚的厂商。我记得弄船舶产业链的工厂,在闽省这边应该不少吧?”刘东对着张亚平问到。
“是啊,本来闽省这边,船舶行业,就是国内比较顶尖的省份,依靠船舶行业生活的人,并不算少。虽然环亚船业没有环亚其他公司那么好的条件,但有总公司的资金支持,我想环亚船业即便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能克服掉。”张亚平说到。
“有信心是好的,这段时间我也算是把环亚船业这边的底子给摸透彻了,该知道的东西也都知道了,该了解的东西也都了解了。所以我在闽省待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了。乘着现在,你有什么需要总公司帮忙的地方,就尽量开口。别等到遇到你们解决不了的麻烦以后,又让我再过来一次。你也知道,这两年环亚的实业正在打基础,虽然我这个董事长不会显得太忙,但最好还是在京城坐镇。老是到处跑,也不利于环亚的发展。”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想了一下,才确定的说到:“只要老板能保证资金的充足,环亚船业这边,基本上就不会遇到什么困难。至少一年之内,我们环亚船业,是没有那个功夫去做船舶的,等到一年后,弄出来的船,也不过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真正开始运营,至少也要两年之后。两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现在也不敢对老板你开口。等真正遇到麻烦了之后,我想老板你应该是有那个时间再过来的。船上的元器件问题,两年这么充足的时间,我们环亚船业自己应该能把他弄好。”
“既然你没有什么别的要求,那就这么说定了。环亚船业,必须在两年之内,做出成果。要是做不出成果,那我就只有换人了。虽然我给了你机会,但你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你自己的表现了。你放心,在外部条件上,我会给予你大力的支持。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环亚船业给我管理好,能让环亚船业,形成战斗力。等我回总公司了之后,我会给你安排一些船舶方面的专家过来协助你,专业上的事情,你可以问问他们。如果你不问也可以,这个看你自己如何选择。”刘东考虑了一下,对着张亚平说到。
刘东这最后一句话,意思就是让张亚平不要因为那些专业人士是自己派来的,就畏手畏脚。既然刘东能够让张亚平当环亚船业的总经理,那就代表刘东会给予张亚平充分的信任,只要张亚平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做出自己的成绩,那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对于刘东这比较隐晦的说法,张亚平显得很淡然。因为他知道刘东用人的习惯,而刘东这样吩咐,完全不出乎张亚平的预料。在环亚当中,能够当上二级部门的主管,那自主权都是相当大的。除非有一些大事需要配合之外,其他如何经营一类的东西,刘东并不会管理得太过严格。说白了,就是刘东会放权,也敢于放权。这也是环亚能够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刘东像某些人一样,一点权利都不想下放,并且对于自己选出来的人都相当的不信任,那么环亚无论如何,都发展不到现在的高度。甚至就算刘东的老本都亏完,也不奇怪。毕竟,当初环亚金融在外面弄钱的时候,刘东这个外行仅仅是提出了一些要点,至于具体的工作,刘东是基本上没有过问过。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原因,当初林家兄弟他们,在公司内部受到的压力才会没那么大,不至于走一步看三步,错过机会。
有了这一席谈话,刘东在闽省考察环亚船业的目的,算是基本上达成了。要说起来,刘东在环亚船业这边花费的时间,比之前在铁都和金陵的时候,还要多很多,算是很厚爱这个地方。
其实刘东也没办法,无论是铁都那边,还是金陵那边,情况都没有闽省这边那么复杂。在铁都那边,由于离着京城比较近,刘东偶尔去看看,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金陵那边,有刘东老爸在,就算刘东自己不过问金陵分部那边的事情,刘东老爸刘胜利都不会不帮自己儿子看着点。
也就只有闽省这边,离着刘东能够影响到的地方比较远,地方官员,都不算什么熟识,在加上环亚船业建立起来的根基,又是以前的老国企造船厂改建而来,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比较复杂,而且船舶制造行业,本就不算是小本生意,刘东对这里重视,实在没什么稀奇。
那天过后,刘东一行人又在闽省待了几天,而这几天,刘东打交道最多的,就不是自己公司的人员,而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既然环亚船业在这里扎根了,刘东也得拜拜码头,虽然之前来的时候就已经拜过了,但走之前,多少也得打个招呼。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他刘东多傲气呢,走了都不打个招呼。
虽然刘东十分厌烦和政府官员打交到,但也并不是说这个打交到的过程中,刘东就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在环亚船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问题上,刘东得到了闽省这边的一个承诺,只要不是太过为难的事情,无论是省委省政府那边,还是市委是政府那边,抑或者是最下面的县委县政府那边,都会给环亚船业打开绿色通道。
并且,刘东就船舶当中需要应用的船舶元件等东西,还和省政府那边谈了一下。省政府那边保证,只要环亚船业需要,在不亏损国企利益的前提下,国企那边是能满足刘东的要求,就会给予满足。虽然这份承诺,离着让其他国企工厂成为环亚船业附属产业链那样紧密的联系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多少也解决了环亚船业未来会遇到的一些困境。
相信等到环亚船业真正开工以后,从上而下的压力,再加上环亚船业本来的公关能力,在国内闽省这边的元器件供应厂商方面,应该不会遇到什么不开眼的家伙。
等到什么事情都弄好以后,时间已经到了八八年的六月。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北国的京城,还是在南方的闽省,天气都开始逐渐的热了起来。刘东他们初到闽省的时候,还要穿两件衣服,但当要走的时候,每个人穿一件t恤,就差不多了。
当刘东他们快要踏上去香港的飞机时,张亚平在车上有些不舍。毕竟,做为环亚的董事长,刘东在眼界上,比张亚平要开阔很多,多让刘东在他身边待一段时间,对于张亚平眼界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张亚平不像陈洁,也不是陈志豪那样的人,如果真正想要成为环亚二级部门的总经理,以他现在的眼界,确实有些勉强,毕竟,他从来就没有去外面的世界当中看上一看。而环亚现如今的二级部门主管,无论是哪一个,在国外待的时间都不少。
虽然不至于外国的月亮就一定要比国内圆,但某些方面,国内的知识,确实落后国外很多。这不是说一说,然后再埋头苦干就能够抹平的差距。而是需要真正的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才会了解到这差距到底是怎么来的。古人尚且有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的话,现代人也不能太过唯心。
但刘东做为环亚的老板,不可能能够一直待在一个二级部门总经理身边,道路,需要他自己走才行。刘东是董事长,又不是张亚平的保姆,需要张亚平了解掌握的东西,还是该张亚平自己去探寻。
当刘东他们上了飞机,飞机起飞了以后,刘东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对着陈洁说到:“国内的工厂考察,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们接下来去香港,倒可以好好的玩一玩。说真的,好像我都好久没有回香港去了,也不知道香港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陈志豪这个总经理,被我拉到国内去当苦力,香港那边的管理人员,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还真是个问题。”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等咱们到了香港以后,不就什么都知道了么?再说了,虽然陈志豪没有在香港坐镇,但香港那边,我们的人手也不少,我可听说,林家兄弟两人,现在已经回到香港了。有他们在,还有黄三水,你还怕什么?”陈洁对于刘东杞人忧天的话,没有一丝认同感。
第四百八十二章又回香港了
林家兄弟回香港的事情,刘东也知道,虽然之前刘东是让林家兄弟和罗伯特几个人,在苏联那边看着,帮助叶利钦。但林家兄弟,毕竟还是环亚金融的掌舵人,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无时无刻的都在苏联。
要是那样,环亚金融会出现什么情况,谁能知道?他们两人可不像罗伯特那么空闲,现如今环亚银行最大的业务,就在苏联,罗伯特就算在苏联一下子待个一两年,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林家兄弟可不行。
苏联那边现在的业务,能够用到林家兄弟的地方着实不算多,就算林家兄弟安排一些下面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处理得很好,再加上现在苏联那边又是戈尔巴乔夫做大,离着叶利钦上位还有一段时间。环亚公司在苏联的动作,也不宜过大,所以那边有没有林家兄弟坐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反而是香港这边,做为环亚对外投资的一个中枢,林家兄弟需要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偶尔离去一下,还能弄得好,要是久了,反而不利于环亚金融的发展。现在正好罗伯特还在苏联那边守着,所以林家兄弟更多的时间,是放在香港这边的。
现如今的环亚金融,触手已经接触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抑或者是欧洲那边,环亚金融即便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业务,但办事处的发展,却没有任何的落下。尤其是日本那边,随着全世界的游资都开始集中,现如今的日本那边,金融行业波动得相当的利害,虽然环亚并没有掺合进去的心思,仅仅是弄房地产这一个行业,但也不得不关注一下那些波动。
就在刘东脑子里面想着公司一些发展问题上面的时候,飞机已经降落在了香港的启德机场。
当刘东一行人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在刘东他们一行人的身上,那架势,比起在闽省的时候,更加利害。想想也是,毕竟香港离着赤道,比起闽省离着赤道要近很多,香港这边的温度,在同样的天气下,肯定要比在闽省的时候高一些。
还好,刘东他们下了飞机以后,就看到公司的车已经开进了机场里面,刘东他们仅仅只用走几步,就可以坐进汽车里面了。虽然现在刘东把主要精力都准备放到大陆那边去,但并不代表香港这边就要完全荒废。
毕竟,大陆和外界接触的范围,和香港完全没有可比性。要论到自由度,还是在香港这边要好很多。未来的环亚,刘东准备把他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内的,一个是对外的。
对内的总部,就是京城那边的公司总部,而对外的,就是现有的香港环亚来完成。一个对内,一个对外,既让别人能看得清楚,也能方便环亚公司内部的发展。
甚至如果有需要,刘东还可以在美国建立一个美洲市场总部,在欧洲建立一个欧洲市场总部。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并不是固定要在哪里。
在香港这边,刘东的配车自然会比国内好很多。在国内,刘东的座驾一般都是奔驰,或者是沃尔沃这一类的车。倒不是刘东不能弄到更好的车,而是刘东觉得没有那个必要。毕竟,你就算弄再好的车去内地,别人不认识,都是枉然。在这个年月里面,能够认识奔驰车的人,已经算是很高端了。至于什么劳斯莱斯一类的世界级商务名车,他们除了能在图片上看到之外,现实当中,是绝对看不到的。
而能看到那些车图片的人,也不是一般人,刘东要弄一辆劳斯莱斯去国内,反倒没有奔驰车这么能够震慑人心。而且相比起劳斯莱斯那昂贵的过关费用,奔驰车反倒好不少,而且认识的人更多。所以刘东也没有骚包到在国内开劳斯莱斯的地步。
但在香港这边,刘?(: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