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塘恳幌拢趺囱俊?br />
“求之不得,真有专业的人士过来帮忙,那我就放心了。苗部长你也知道,自从我从商了以后,机工部那边的事情,我就很少去问,虽然知道一些机械方面的东西,但毕竟算不上是专业,有了专业的人来做,我们也好看菜下筷子。那我就敬候佳音了,就不知道这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刘东有些探寻的问道。
“意外?能有什么意外,又不是做军火生意,哪里有那么多的意外。只要你那边没有意外,我们这边是绝对没有意外的。国内的机器虽然能用,但也就仅仅是能用而已,真要是好东西,还得是进口。你在机工部待了那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么?有好的货源,你们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只要能弄到好东西,就算让我亲自为你请功,也没有任何问题。”苗部长在电话那头拍着胸脯保证到。
“是,当然是,民用的东西嘛,现在国内正在搞现代化,我们公司这也算是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做贡献,能有什么意外呢?看来我还真是杞人忧天了,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苏联这边的事情处理好,到时候就要请你们的专业人士来帮忙了。我相信,这个项目肯定会让我们三方都满意的。”刘东也笑眯眯的应承到。
“那好,先就说到这里吧,我去准备准备。这个电话号码能够随时联系到你吧?”苗部长在电话那头又问道。
“嗯,能够联系到我。最近几个月,我都会在苏联这边,这个电话号码就是我们苏联这边办事处的电话号码,内线的号码,即便是一下联系不到我,也能联系到我们的工作人员,保证可靠。”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这么一保证,苗部长嗯了一下,表示知道了之后,就把电话给挂掉了。
等刘东也把电话挂了以后,刘东立马就站了起来,给了陈洁一个深情的拥抱,高兴的说到:“总算是有人入局了,这下我们的项目,算是有了着落,就等着赚钱了。”
看到刘东这么激动,陈洁有些不以为然的说到:“这么激动干嘛,这样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干过,也没见赚多少钱。现在不过是重操旧业而已,我们环亚特钢那些设备,当初弄过来的时候,也没有见便宜多少,还有那钻井平台的技术,也没少花钱。都是在苏联这边弄到的东西,那些都价钱便宜不了多少,你又何必这么激动呢?”
“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我看你现在可能还没有搞清楚这个项目到底有多丰厚的回报。要不然,你绝对不会这样说。我们当初在苏联这边弄设备的时候,才弄了多少?充其量不过是单买,就算走了门路,那也不会便宜太多,给个友情价,就算很不错的了,最主要的是,打破了苏联给我们的技术枷锁。
但现在我们再弄这些东西,就好似在批发。搞批发无论是在哪里,都会给个便宜的价格,这点在苏联或者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道理。要不然,凭什么叫做批发?
可我们卖出去的东西,可不是批发的价格,而我们从国内运东西到苏联这边来,也是按照批发的价格来的。这一来一去,里面的利润,难道还不够多么?你觉得我们把苏联这边的设备拆到国内去,我会让国内的那些企业按照批发价格来算钱么?
小商品搞批发,赚钱都不算少,就更别说这样的大型设备,一个价值五百万美元的设备,我们加价两三百万美元,国内的那些人都会说我们厚道,简直就是平价贸易。这些设备卖得多了,你觉得我们会不赚钱么?”刘东激动的问道。
听到刘东这么一解释,陈洁要是再不明白这里面的利润,那她就真的愧对了这些年来的锻炼了。小商品搞批发尚且能弄出一大批百万富翁,就更别说像刘东这样搞大机械批发的,一套设备赚个两三百万美元都算是厚道的价格,卖十套就是两三千万美元,卖一百套就是两三亿美元,如果生意好,这其中的利润,简直不比日本房地产那边的利润低。
而且,刚才刘东说那一套两三百万美元的利润,那都还不算是大的设备,要像那些整套的石油化工设备,一套就是十多亿美元的那种,就算一次赚个几千万上亿美元,都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情。如果到时候真的能开通这样的渠道,别说机工部下面的那些企业会涌上来,就算是其他的赚钱部委,比如什么煤炭工业部,石油总公司一类的正部级单位,那也绝对会给环亚笑脸看。
这样大批量的机械买卖,无论是和国家做,疑惑着是和下面的部委合作,甚至是和那些私人企业做,就没有不赚钱的道理。没办法,谁叫苏联这边的生意,都让刘东给包了?只有刘东才能有这样的渠道,别人想要绕过刘东都绕不过去,这就好像是托拉斯,你要么付钱买东西,要么就只有干瞪眼,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除非到时候出现别的竞争对手。
“现在苗部长那边算是被你拉上了船,但问题是现在这个事情八字都还没有一瞥呢,如果到时候列夫捷特这边没有货源供应,那我们公司该怎么办?”陈洁皱着眉头说到。
“不可能,如果列夫捷特这边没有货源,那苏联这边就不可能有货源了。要知道,列夫捷特的家族,本就是苏联这边管这方面物资的高层,他们都没有货源了,谁还能有货源?
其实我们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应该担心到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运作这个项目。这么说吧,只要我们有钱,列夫捷特他们导弹的生产线都可以给我们公司供应,就更别说并不直接生产军火的生产线或者其他的设备。
我们现在需要准备的就是资金,别的东西,苏联这边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当然,最开始交易的时候,我们走货的量肯定不会很大,这就需要更加精确的买卖。只有第一笔交易,或者第二笔交易完成以后,让这边的人看到我们公司的实力以后,我们才能够放心大胆的做这个买卖。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全力支持这个工作。
苏联这边的物资筹备,列夫捷特就能弄好,就算他弄不好,我相信叶利钦肯定也能弄好,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交易交给叶利钦来做,毕竟他是搞政治的,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政治条款,这点是我们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事情。最好就是全由私人交易,没有任何的政治条款,钱多点都行,反正这事情要是做了,我们怎么都不会亏,最多就是少赚一些钱,但终归是赚钱的。”刘东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记录着一些自己回想起来的记忆。
前世虽然刘东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但毕竟当时苏联解体的时候,国内闹得沸沸扬扬,政治上的问题很多,但关于民用上的东西却是更多。
当时整个苏联都崩溃了,民用物资上面的缺口,简直比华夏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都还不如,至少那个年月的华夏,虽然物资紧缺一些,但毕竟还是能够保证供应一部分的东西。但在当时的俄罗斯,就连最基本的保证都没有。就算有生产产品的公司,绝大部分都是设备放在那里,而并没有开工,因为他们的原料供应不足,明明知道赚钱,都没办法开工。
虽然目前来说,苏联还远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但这样的苗头,其实已经出现了,尤其是在大城市,像莫斯科这些地方,这次刘东他们过来,就看到很多人都无所事事的走在了街头。
要知道,这里可是莫斯科,苏联的首都,首都的表面秩序都无法维持了,就可以想象戈尔巴乔夫做得有多么的糟糕。也不怪叶利钦能够民选上台,在戈尔巴乔夫还沉浸在改革的喜悦当中的时候,叶利钦已经在想实实在在的问题了。
至少,叶利钦知道该如何给民众画大饼,而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理想主义。在大多数时候,民众想象的东西,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面包和牛奶,而并不是纸面上的改革与规划,那样高深的东西,他们实在是不需要了解得太详细,要不然,要那些高官来干嘛?
第六百零八章前景项目
再加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其实也没让那些现有的高官们有任何的好处,所以他们抵。制,也是理所当然。实际上的情况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但下层的老百姓不待见,就算是上层的结构人员,其实也都兴趣缺缺。
这样一个上不通天,下不接地的改革计划,要是戈尔巴乔夫真的成功了,那才是真的见了鬼。当然,刘东不会在意戈尔巴乔夫是否成功,反正他也算不上冲在第一线上面的人员,再加上他一个外国人,过度的关注一个国家的改革计划,也不是那么恰当,所以,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刘东是尽可能的不掺和这些事情,没由来的让人关注,那可不是他刘东的风格。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该想想如何赚钱。日本那边虽然经济总量不是苏联可以比拟的,钱也多,但由于日本并没有出现像苏联这样崩溃的现状,所以日本那边虽然刘东可以靠着机会赚上一大笔,就好似现在日本房地产上面的动作,撤出资金以后,弄出个一百多亿美元,并不算太过困难,但真正想要有大收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日本政府不会答应,美国这个日本干爹,也不会答应。真弄出大乱子出来想要浑水摸鱼,只能是把自己给陷进去,没有另外的路可以走。但苏联这边可不一样,过两年他们的国家都会崩溃,想要赚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苏联的经济总量比不上日本,但并不代表苏联就真的有那么差劲。前世刘东曾经看过一篇解密的报道,就是说当初苏联崩溃前的经济总量,那份报道写得非常的客观,翔实的资料自然也不少。
到现在刘东虽然记不起具体一些的东西了,但大致的东西,刘东还是知道一些的。就拿九一年苏联解体之前,整个苏联的经济量是当时华夏的四倍还要多。这可是四倍,而不是百分之四十一类的稍微高点的比例。四倍于现在华夏的经济总量,可想而知,苏联即便解体的时候,那也是庞然大物。也怪不得当初苏联解体以后,华夏无论是军方还是地方,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社会主义的领头羊挂掉,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就好比华夏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没了苏联的百万屯兵,对华夏的威慑力就大大的降低了。而且刘东当时看那份报道的时候,恰巧就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的时候,罗列出当时华夏和俄罗斯的经济总量显示,那个时候的华夏,经济总量反而是俄罗斯的四倍。
四倍对四倍,这样的数据也实在很有喜感。所以当时的刘东,记忆非常深刻。
接下来的一天里面,刘东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别墅里面的书房里面待了一整天,为的就是把预计要发展的项目,做出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出来,不至于到时候谈到实践的时候,却什么东西都没能拿得出手。不管是大方向上面还是小方面上面,任何预计都没有做,那样的生意,可不应该出现在环亚的体系里面。
等到第二天刘东再次醒来的时候,列夫捷特已经早早的到了别墅。昨天给叶利钦当了一天的跑腿,对于列夫捷特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折磨。要不是为了捞取足够的政治好处,即便是他现在跟着叶利钦混的,以列夫捷特混账的程度,也未必会亲力亲为的去跑腿。
当然,列夫捷特其实对于政治资本什么的,看得也不是太过重要。因为他的重心,还是在于经济上面。说实话,即便是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政治上面有很大的优势,但资本的力量,其实也算不上小。
和国内完全是两个概念,算上老毛子的贪婪,在一定程度上面,苏联那些真正的掌权者,没有一个不是有着深厚的资本底蕴。那些仅仅靠着官位的人,在苏联并不是十分的吃香。
和华夏完全的官本位比起来,苏联资本力量,比起官位来,也差不了多少,更何况现如今的苏联官场,本就不是那么好混的,戈尔巴乔夫虽然在改革上面很傻很天真,但并不意味着他清洗别人也会手软。
相反,他在苏联国内搞清洗,虽然不会像斯大林那样搞**消灭,没有那么血腥,但他处理起苏联的官员来,也绝对不会手软到哪里去,一个小问题,他都能牵扯到高层,只要和他不对付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毕竟,他搞的所谓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尤其是这些人还并不是那些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老百姓,基本上个个都拥有实权,要是戈尔巴乔夫的手段差上那么一点点,他现在也坐不稳那个位置。
叶利钦当初可以算得上是戈尔巴乔夫的左膀右臂,莫斯科这样重要的地方,都让叶利钦当上了第一书记,可想而知叶利钦当初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有多么的亲密。但叶利钦在会议上一反对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就立马把叶利钦弄得靠边站,虽然还呆在苏联官场的高层当中,但实际上无论是级别上,还是实权上,都有了大大的削弱。
也就是因为苏联还没有哪个高层真正被一撸到底,再加上戈尔巴乔夫手上也拿不出多少能把叶利钦彻底搞下去的手段。要不然,叶利钦或许会一夜之间,就从苏联副国级的高位上,变成普通的老百姓,如果真是那样,叶利钦即便再能蹦达,他也等不了两年的时间。
现在叶利钦有再起来的可能,自然精神抖擞,连带着列夫捷特这样对政治上没有多大需求的人,也不得不跟着叶利钦努力,多出去锻炼身体。
对于老叶拉他的壮丁,列夫捷特虽然心中不是很爽,但也知道他现在在苏联的靠山不能倒,所以只要叶利钦亲自吩咐的事情,列夫捷特也会老老实实的去办。至于今天叶利钦并没有演讲的需要,那列夫捷特自然就能够偷懒。
如果是刘东还没有来苏联的时候,列夫捷特偷懒的地方自然不会是在这个环亚办事处的别墅,而是会在某一个酒会上面。虽然戈尔巴乔夫因为国内粮食紧缺,颁布了禁酒令。但禁酒令这玩意,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或许有很大的威慑力,再加上他们自己也未必有那个钱来买酒,自然效果会好上一些。
但对于列夫捷特这样的人来说,在别人没有酒喝的时候,自己却可以天天烂醉,这样的幸福日子,是绝对能让他满足的。再加上喝了酒之后,再和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斯拉夫美女发展一些超越友谊的男女关系,那样的日子,才是神仙般的享受。
但现在刘东这个正牌的老板来到了苏联,再加上刘东又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项目,列夫捷特为了他以后能够长久的潇洒下去,也不能不暂时告别一下自己神仙般的日子,来到环亚这个办公别墅里面,等待着刘东的召见。
八十年代末,即便是苏联这个发达国家,晚上的夜生活,也完全不能和二十一世纪的国内相媲美,再加上刘东又有工作,自然不能到处走,所以昨天晚上当工作完了以后,刘东就上床睡觉了,以苏联这边的时间来计算,也不过是晚上十点多钟,连十一点都不到。
对于像后世那样不玩到一两点钟睡觉都不太适应的生活来说,现在刘东过的日子,就好似清教徒那样单纯。其实刘东也想晚上多玩一会儿,但在苏联这边,刘东还有正事儿要办,哪里有功夫出去玩,所以,昨天晚上刘东睡得还算比较早。
既然早睡,第二天当然能够早起。列夫捷特来的时候,刘东已经把早餐都吃完了,正好就可以和列夫捷特交流一下计划的问题。
依旧是别墅里面的书房,这一次的会议,少了一个吴一平,他从昨天开始,就在了解起苏联这边的技术机械资料,再加上今天要讨论的东西,更多的是倾向于经济计划,而不是实业购置,所以他并没有参加。
列夫捷特看到人员那么齐全,自然知道,刘东是在为新的计划做准备,而这个新的计划,和他有着莫大的关联,要是弄好了,他的资产翻上几番,都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所以论到积极,他绝对要比昨天在叶利钦身边当差的时候,更加的积极。
“老板,关于那个计划,我们公司准备从什么方面下手?具体到执行上面,有什么样的要求?”列夫捷特问道。由于昨天他在叶利钦那边,再加上今天早早的就来到了这边,昨天刘东他们谈话的内容,列夫捷特并不怎么知晓。
所以在谈论之前,列夫捷特也需要刘东给她详细的说一下情况,这样他才好考虑到底该如何入手这个计划。
第六百零九章宏伟计划
“关于这个项目,其实前天已经和你说过了。具体的东西,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的玩意,也就是需要苏联这边的机械。就好似当初我们环亚特钢弄的那些设备一样,只不过是那样计划的翻版,或者说是扩大版本。”列夫捷特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关键人员,刘东自然不会对列夫捷特有什么隐瞒的地方。
“扩大版本?也就是说,老板你有意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而并不是单纯的仅仅做几个买卖,而是大规模的交换计划?利用华夏国内的轻工业产品,或者是粮食一类的苏联现在极缺的物资,来换取我们苏联的一些机械?”列夫捷特虽然语气比较平静,但他那激动是怎么也掩盖不了的。
“当然,如果仅仅做一两次生意,我也用不着说是大计划了。当初环亚特钢弄机械的时候,我也从来都没有说过那是大计划,也就只有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才能叫做大计划。”刘东很自然的说到。
“那么我想仅凭我一个人,也许弄不了那么多的东西。毕竟,虽然我的能量在苏联这边还是有一些,但太过庞大的计划,我还是执行不了。”虽然列夫捷特口气中有叹息的成分,但表情上,却是越来越激动了。
因为他知道,越大的计划,对于他来说就越有力。虽然他一个人吃不下那么大的单,但人多了,总会吃得下。要知道,他可是从列林格勒走出来的人物,而列林格勒在苏联的版图上,可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列林格勒为基础的工业地带,在苏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么一个重工业城市走出来的人,他的人脉关系,包括他家里的人脉关系,在有钱的情况下,足够推动苏联绝大多数的工业设备买卖。列夫捷特一个人弄不了的事情,不代表他的利益圈里面的人也弄不了。
而对列夫捷特来说,他虽然吃不下所有的单子,但只要有买卖,依靠着环亚这条线,怎么也不会亏了他。只要别的苏联人不能从环亚这边直接联系,那就脱离不了他的掌控。
虽然单笔的买卖上面,他会亏上不少,但只要单子多了,他怎么都是赚的。反正到时候只要是做生意,环亚首先需要考虑的,自然是他这个自己人,也就只有在列夫捷特吃饱了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人。对于他吃不下的东西,才会转让给别的人。
这样一来,既有丰厚利润的大单,也会有薄利多销的批发,反正只要民间交易仅仅只有环亚一家的情况下,列夫捷特的油水绝对充足。
“放心,只要你能够提供得了我们环亚所需要的机器,我不会在意这其中你到底出了多少力。这么说吧,我打算苏联这边环亚收购的仅仅只有你列夫捷特一个人,或许如果叶利钦书记有兴趣,那也可以加上他。
你知道,我们华夏在机械设备领域上面,和苏联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样的情况,或许以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现在嘛,我们国内的情况,想必你也有所听闻,开始更新换代产品,有一些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亏损的局面。
这其中,有着成本问题,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国内的生产设备,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而苏联的机械,虽然在欧美地区,没有任何的优势,无论是价格上面,还是成本上面,和他们都有很大的差距。
但对我们华夏来说,却也算得上是先进的东西。只要价格在合适的范畴之内,再加上我们公司并不是以资金来直接运作,那么这条商业线,应该会有很大的价值。”刘东说到。
要是直接以资金来购买苏联的产品,那无疑是一种坑爹的交易模式。苏联人从来都算不上是什么好货色。即便是私下里面交易,他们也会随便的乱宰肥羊。他们不会在意这个肥羊是否乐意让他们乱宰,只会在意金钱上面,是否能够满足得了他们的需要,如果不符合,他们是宁愿把东西烂在自己的手里面,都不乐意薄利多销。
当年华夏搞基础工业,就没少吃这样的亏。如果当时不是只有苏联这一个卖家,华夏怎么也不会吃那么一个亏。但就是因为当初苏联的成功,造就了现在苏联人对于华夏的傲慢。
很多时候,那些苏联人都认为,华夏缺了苏联的设备,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再引进相关联的东西,所以原本仅仅只价值一百万美元的东西,他至少能给你叫出两百万美元的价格,而且还不想还价,并且其他的条件也非常苛刻。
正是因为这样,刘东就算是有钱,也不会直接用钱来买卖商品,而是用物资换物资的方法来运作这样的交易。钱嘛,那是明明白白放在那里的东西,一百万就是一百万,两百万就是两百万,没有多少的水分。
但如果是物资嘛,那就有的讲究了。如果苏联人安分一点,叫价比较老实,刘东同样也会以很老实的价格来卖东西。但如果苏联人坐地起价,那刘东也不介意坐地起价。原本仅仅只准备卖一倍价格的商品,刘东也有勇气卖个四五倍,反正刘东相信,他的进货价格,肯定会是很优惠的。无论是卖一倍价格,还是卖四五倍价格,环亚都有得赚,这就需要看苏联人到底打算怎么办,刘东其实也算是有坐地起价的本钱。
“我想我们环亚找到了一条好买卖。现在我的老家那边,很多工厂并不是很好过,虽然工资上面现在还有保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领到那么多的钱,很多以前在厂里面干得很好的人,现在在外面厮混的并不少。人员都尚且如此,就更别说设备了。
戈尔巴乔夫那个混蛋,现在根本就不怎么下订单,工厂没有订单,又怎么能够生存?他改革这里,改革那里,但就是没有想过,我们的工人该如何办?”列夫捷特愤愤的说到。
“或许吧,但这个事情好像和你的关系不大,难道你是准备去当政客?要不然为什么这么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你需要做的是,该如何赚钱,而不是去管那些工人该如何做。当然,或许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工人的买卖,就好像当年我们和叶利钦书记签订的那份合同一样。
真正有技术的工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能有他生存的空间。我想我们华夏现在,应该能够很满足那些工人的要求,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我想在华夏,他们是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当然,这个引进人才的项目,我们还可以再讨论讨论。我们现在,还是说说该如何购买设备的问题。”不经意间,刘东又想当人贩子了。
这倒不是说刘东喜欢干这样的勾当,实在是现在的苏联人,实在太好用了,就拿几年前刘东在叶利钦还在位的时候,和叶利钦签订的那项人才引进合同来说,依靠着那些科学家工程师,环亚这几年来的发展当中,在技术上,是绝对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别看这些苏联人是外国人,就感觉他们薪资待遇肯定是向那些欧美人看齐的,其实压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虽然这些苏联人的薪资待遇是要比国内那些人要多一点,但多的这一点,对于刘东来说,完全就不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的因数,而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确值得那样的价钱。
就拿最普通的工程师来说,他前些年从苏联弄过来的那些工程师,虽然普遍工资要比国内那些本土派们要多上百分之二三十,但他们的技术,却并不仅仅比国内那些工程师高百分之二三十,而是要多很多。这样的情况下,多付出一些报酬,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别说他对那些工程师多好,反而是他对那些人给的待遇比较低廉。
当然,那些工程师们,其实也并没有吃亏,比起在苏联的时候,他们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情况,在华夏生活,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比苏联要好很多。
至少,在华夏这边,他们得到的尊重,比在苏联那边得到得要多。因为在苏联那边,有很多比他们更牛的人存在。但在华夏这边虽然有,可并不是在环亚里面很常见。
作为一个在国内才崛起的新兴集团,环亚虽然资本雄厚,但成立的时间毕竟比那些老牌的企业短,所以论到自身培养的人才方面,完全和那些国企没得比。这些苏联来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当作顶梁柱来用,这样对于那些在苏联虽然也有身份,但并不算出奇的苏联人来说,实在是两种感觉。
再加上华夏并没有禁酒令,对于苏联这些在酒缸里面泡大的斯拉夫人来说,绝对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总总原因加起来,就让那些苏联人,即便是明面上工资并不算高,但幸福感绝对要比在苏联强上很多倍。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下,他们干活儿也卖力,连带着带徒弟什么的,也没有藏私。
这么多的好处算下来,刘东又怎么会不对当人口贩子感兴趣呢?别说一两千,如果有必要,刘东直接从苏联挖上一二十万苏联的工业人才,都不会介意,相信到时候国内的官方,同样也不会介意。
第六百一十章中间商的构想
前世苏联解体以后,尽管华夏算不上赚最大便宜的人,但收获也不算小,那几年,从苏联来到华夏淘金的工业人才,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要不然,华夏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就让国内军队实现现代化?
仅仅依靠技术,而没有人员来,就算有资料,华夏也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也就只有技术和人员都充裕的时候,华夏的发展,才会出现跨越式的增长。有了这样超前的眼光,刘东对于干人口买卖一类的生意,那也是来者不拒。
就在刘东打算在人才问题上多发挥的时候,列夫捷特又开口说到:“其实设备这类东西,对于我们苏联来说,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仅仅需要了解到你们华夏国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直接生产就可以了。老板你也知道,在某些领域虽然我们国家的产品并不算是最好,但对于华夏来说,也算得上是不错。
如果到时候我们再专业的针对我们将要服务的客户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在价格和质量优势之下,这些东西,不难卖出去。当然,老板你既然不准备直接用现金来购买物品,而是以物资来交换产品,那么这个事情,就更加不会是问题了。要知道,在我们苏联这边,现实的轻工业和粮食产品,硬流通能力上面,其实要比卢布要好很多。”
“这个事情我也知道,要不然,我也不会说以物资换物资,要说外汇这玩意,我们国内也抓得很紧,一般人也弄不到。即便是我,也会把这些外汇用到最为宝贵的地方,所以用外汇交易,无论是对于你们苏联人来说,还是对于我们环亚国内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反倒是以物易物这样原始的交易方式,在我们双方之间,都有很大的优势。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不把这个优势发挥得更加的出色呢?”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就在这时,在一旁听刘东和列夫捷特交流很久的罗伯特,开口对着正在对话的刘东和列夫捷特说到:“老板,我想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不知道老板你想不想听?”
“更好的主意?罗伯特,你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刘东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就是关于交易的问题,我想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如果真的按照我的计划来做,那么我想我们不但可以赚更多的钱,或许还可以规避一些苏联和国内方面的正当压力,就比如政治上,还有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避免。”罗伯特开口解释到。
“交易的问题?那你说说你的主意吧。”刘东有些感兴趣的说到。
“我想这个以物易物的贸易公司,不应该直接牵连到我们的环亚公司,我们环亚公司至少要在明面上,不参与这个计划,这样一来,即便是戈尔巴乔夫先生,想要找我们公司的麻烦,也找不到。而且在国内,不用我们环亚出头,面临的政治压力,也会变得更小一些。”罗伯特说到。
“明面上不参与这个计划?那我们环亚公司,在这次的项目当中,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刘东对于罗伯特突然提出的话题给吸引住了。
“应该发挥的作用?我倾向于一个服务性的位置,如果按照华夏的说法来说,应该就是中间商,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当然,实际上来说,这个项目依旧是我们环亚来做的,只不过明面上,不应该是我们环亚出头来做这个事情。”罗伯特慎重的说到。
“中间商?罗伯特,你这个说法很新颖。能说说具体的实行计划么?”刘东饶有兴趣的问道。
他当然知道,罗伯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虽然这个计划,看起来好像是合理合法,但实际上,无论是供货商,还是国内的消费者,实际上他们交易的东西,主要是苏联方面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完全符合苏联的利益。按照十年前的国内说法,那就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在那个年月,弄点羊毛都能上纲上线,就更别说这样的大型机械了。虽然现如今国内并不讲究这一套,而苏联貌似也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无论如何,那些大型的重型工业机械,本就是国家的工业命脉,苏联真正的上层,为了国家利益,未必喜欢把这些东西出口到华夏去。
虽然现在双方的关系已经解冻了很多的东西,华夏官方也在和苏联的官方做生意。但大家都知道,官方做生意,那都是带着政治条件的。真要按照官方的办法来办事儿,那这些苏联的东西,想要以正当的理由出口,华夏可会花费不小的政治代价,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弄得到那些东西。
但是呢,刘东现在的目的是要绕过华夏官方和苏联官方,以私人的名义,来做这些设备的进出口生意。仅仅付出金钱或者物资上的代价,就能拿到那些需要的东西,完全不用在乎苏联官方到底想要干什么。
和刘东做交易的,仅仅是苏联官方上的某一些既得利益者,而并不代表整个苏联国家,这样一来,说白了就是在走私,华夏官方自然会乐意这样对自己有益的走私,要不然苗部长这个正儿巴经的国家部级高官,也不会持支持的态度。但苏联官方就未必会乐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现在苏联是一个正常的国家,那么或许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毕竟下面的某些人,甚至上面的某些人确实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利益,但整个苏联,却是处于亏本的状态。这样明明白白走私的行为,其实应该受到严厉的打击。
但实际上的情况呢?却是苏联官方明明知道这样的情况不对,他们也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个问题。就好像几年前刘东从苏联进口的那些炼钢厂的设备,那些设备,都是苏联的尖端科技,原本压根就不可能用于出口,但刘东当时已经摆平了某些人,所以这些设备可以堂而皇之的从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面,经过多个俄罗斯地区和军区,完完整整的从漠河那边过境,然后装到位于铁都的环亚特钢生产车间里面。
这样的事情都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而且还是几年前就出现的事情,到了现在,苏联的情况不会变得更好,反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坏。到了现在**年的时候,别说民用的东西了,就算是军用的设备,甚至是战略性的导弹设备,只要刘东肯花钱,肯下时间功夫,也绝对能弄得到十套八套的,即便不是洲际导弹这样的大目标,中短程的导弹生产设备,刘东也绝对能弄得到。
只不过这些东西,至少现在刘东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国内也没有这方面的指示,所以暂时来说,那些设备也就只有呆在苏联的领土里面,慢慢的生锈,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在苏联这边弄设备,对苏联官方来说,就好像是在走私,如果情况一直良好,而且刘东也相信情况会变得良好,但是某些风险,也并不一定能够躲避,万一真有人要较真,强行查这个设备的交易情况,那么第一个受到重创的,绝对会是环亚。
现在罗伯特却提出了一个中间商的概念,刘东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仅仅是一个中间商,虽然暗地里环亚依旧控制着这个大局,但毕竟明面上环亚仅仅是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到时候真有人找麻烦,也出不了太大的问题。
“我想这个项目,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这个玩意,苏联的官方到底如何定义,其实也仅仅就是上面的那些人几句话的问题,万一他们抓着这个事情不放,那我们的合法生意,就会变成不合法的生意,那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变成白费功夫,甚至还会牵连到我们公司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样的风险虽然小,但确确实实是现实的。
所以,为了公司的安全,也为了公司能够更好的进行这个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公司就应该隐藏在幕后,而不是冲到台前,赤胳膊上阵,那样对于我们,对于项目,对于公司,都没有半点的好处。
想要让项目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我们也可以赚更多的钱,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创建一些空壳公司,来进行这个计划,这样一来,到时候即便是苏联官方较真,他们最多也就是干掉那些我们创建的空壳公司,而不会是我们的环亚。空壳公司灭了,我们可以再建无数个,只要环亚不出现问题,那空壳公司,我们是要多少就有多少。
但是环亚如果因为这个问题而出现危机,那么即便是我们有再多的空壳公司,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先建立几家用于进行这个贸易的空壳公司,到时候只要事情顺利,那这些空壳公司,就可以发挥出他们的威力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空壳公司
罗伯特刚把他的构想说完,林家兄弟就开始叫好,尤其是林天龙,对于空壳公司,绝对是情有独钟。想当年,环亚才开业那会儿,为了好好的阻击日元市场,环亚就没少创立空壳公司,维京群岛上面,到现在依旧有几十家环亚建立起来的空壳公司。
这些空壳公司,可以是美国的,可以是日本的,也可以是加拿大的,还可以是澳大利亚的,甚至就是巴西,阿根廷,南非,埃塞俄比亚,只要世界上有的国家,就可以建立起那个国家相对于的空壳公司。反正又没有真心想要开发那些国家,所以仅仅是挂上一个名,对于环亚来说,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
而空壳公司建立起以后,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对日元的阻击,还是对美国股市的抄底,来自全世界四面八方的国家公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始发力,在当时,确实把日本人和美国人弄得摸不着头脑。虽然后来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公司,都是空壳公司,但那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一段时间的事情了,环亚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就算他们发现这些公司是空壳公司,办公人员可能也就只有小猫两三只,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查封这些公司?开玩笑,那能有什么效果?那些小虾米能有什么作用,也就只有天知道。有了这样成功的例子,林天龙自然对空壳公司非常在行,在弄完日本和美国之后,先期弄出来的那些公司注销之后,林天龙又弄出了一些新的空壳公司,虽然直到现在,很多的空壳公司,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仅仅是他们那些空壳公司自身运作下来,也用不着环亚投入多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