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总之,这是一篇难得的短篇武侠佳作,本身还拥有改编长篇的潜力,柳敬亭在故事的结尾处留了两个建议:
一。短篇先出,然后跟作者联系,进行长篇改写,在《匠录》上连载;
二。长篇不必悲剧结尾,跟作者乐观明朗的行文风格略有不符,悲剧稍显刻意。
柳敬亭把自己的修改稿重新发给了常有道。然后在wc上敲亮丝:“老常刚刚递了一篇短篇武侠《清雨药师》,我看着还不错,你那边给的什么意见?”
亮丝回得很快:“模仿你的痕迹太重,《匠录》的读者只认你的作品,其他仿作可能不会有什么市场,而且,故事的结局太刻意,有些为了悲剧而悲剧,所以……”
柳敬亭立即明白了亮丝的思路,他认为《匠录》刊载的武侠小说。除了古庸生,再不需要其他人,这种选稿方式固然考虑到新人武侠作家和古庸生同场竞技的劣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稿的效率,但所造成负面影响更大。错过潜力新人还是暂时的事情,关键是会对《匠录》的长期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当所有武侠投稿都无法通过审核时。写手的积极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到时再有哪个写手到论坛一发帖抱怨一下,讨论氛围一出,《匠录》的声誉必然受损。
“我不准备把这个杂志办成私人杂志或者粉丝杂志,特别是武侠这一块,希望能有更多潜力作品进来,你对这个《清雨药师》模仿的特点判断很准。但是我觉得作者值得调教,想试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凡是领导征求意见,其潜台词都是:“就这么办!”
经验丰富的亮丝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立即改口道:“可以,我开始也有犹豫,认为这个作者虽然模仿,但是文字更跳脱和轻快,跟现下流行的青春小说比较合拍。”
柳敬亭发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回道:“说实话,我就是看中这一点,那行吧,这个稿子就定下来,作者的话,我就让老常来跟了。”
“可以,还有别的事情吗?”。
“嗯,寒假我可能要去英国,最近杂志的事情可能会比较忙。”
“我是乐在其中。”
“好,反正有事情就随时联系。”
“嗯,古神去英国那边是?”
“准备来年中欧文化年的一个合作话剧。”
“噢噢,我听老常说过,在网上看过那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流浪者》之前刊登了一篇专业分析文章,非常棒,特别是那个创意,现在已经有很多作者在借用或者受到启发,进行其他创新之类的。”
柳敬亭回了一个笑脸。
“那古神加油啦,为我们国家争光!”
“哈哈,我会尽力的。”
常有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反应显然没法跟亮丝相提并论,直接嗷嗷叫道:“这杂志才刚起步,作为灵魂人物却远走他乡,这个甩手主编也做得太顺溜了吧?”
“园长计划书都交上去几个月了,而叶崛早就跟那边联系好,我因为杂志的事情,拖了那么久,实在不好意思,再说,杂志这边的工作也都是些流程类的事务,我,充分相信你们。”
常有道发了一个“大汗”的表情,但是既然柳敬亭把康园长都搬出来了,他实在不方便多说什么,而且他也知道这次和剑桥那边的合作,对万象的意义非同一般,只好通情达理地理解道:“其实你把本子给他们之后,排练什么的还不简单,你象征性地去转转就ok了吧?”
“没那么简单,呃,其实好像也没多么复杂,毕竟这个本子最适合的地方就是英国了,他们理解起来应该会很容易。”
“总之,早去早回。”
“行,对了,那个《清雨药师》的作者你重点关注啊,我有预感,他会成为《匠录》仅次于我的王牌写手。”
“英雄所见略同!”
……
对柳敬亭来说,现在去英国的计划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就意味着他没办法回家跟父母过年,跟他一样命运的还有杨丽璐和康令月。
所以,柳敬亭十分抱歉地跟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作为文化工作者的爸爸对此表示十二分的支持,语气中那种自豪简直抑制不住,妈妈则显得很冷静,她才不关心什么文化年,她只希望儿子能回家跟自己过年。
不过,根据家里大事都由柳父做主这一原则,最后柳妈妈只好妥协,然后少不了又叮嘱出国相关注意事项,比如,冷了要穿衣服,饿了要吃饭,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一个人,不管你年龄多大,成就多大,在妈妈面前,永远是冷不知穿,饿不知吃的小孩子。
杨丽璐那边的交代也进行的挺曲折,当她通知父母过年要出国时,爸爸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认为什么工作能比回家跟家人过年更重要啊,当她说明自己是为了中欧文化年去工作时,爸爸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立即要着手安排那边的接应工作,被杨丽璐直接拒绝。
“得了爸,你变脸真比变天还快,”杨丽璐难得地撒起娇,“我们一行有几个人呢,那边已经安排好住宿的地方了。”
“噢噢,咳咳,那个璐璐啊,这事情不是爸爸不近人情,如果任务落到爸爸身上,爸爸也义不容辞。”
“您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个事实。”
“啊……是吧?”
杨爸爸尴尬结巴时,杨妈妈已经抢过电话,急着告诉女儿“英国生活的注意事项”
三个人当中,自然是康令月交代得相对流畅,一则康园长夫妇知道这事,一则女儿在国外生活多年,轻车熟路。
康令月临出门前,还不忘幽父母一默:“其实一直以来,总是这样打扰你们的二人世界,我已经很抱歉,这次正好……你们懂得啊。”
康园长只是微笑,文院长却皱着眉头,骂了句“臭丫头”。
……
除了柳敬亭、杨丽璐和康令月之外,学园另外派了一男一女两位接洽工作人员,基本负责几个学生交流话剧之外的所有工作,最重要的是确保柳敬亭的这次劳动成果。
因为看过剧本的康园长和文院长一致认为,倘若上面征用的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会更理想。
就在几个人确定好行程之后,学园副主席孙泊雅给那位女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机票已经订好,一共六张。”
第二百一十九章飞机上的陆小凤
文化年中所谓的民间交流,其实仍旧脱离不了官方的影子,比如这次万象与剑桥的联手,第一步就是提交申请书,做好官方备案,而这个申请书之所以能那么顺利通过,还是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征用后,上面给康园长和柳敬亭的一个补偿。
当然,在文化年的大背景下,异国高校的交流活动还是很容易通过审批,康园长之所以那么据理力争,除了拿到一个优先权之外,另外的目的就是彻底落实这件事,把后来任何可能的交流活动做成板上钉钉的铁案。
作为全国最牛学园园长,康育昌有这个自信,他坚信即使《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征用,万象仍有能力进行一次引人注目的跨国活动,而且不得不提的是,他对那个文质彬彬的男同学还抱有期待。
果然,当柳敬亭把全英文版《哈姆雷特》递上来的时候,他受到的震撼不是一点半点,就连一向对柳敬亭保持严格态度的妻子文保静,也看得拍案叫绝,夫妻二人甚至还围绕着那句“tobeornottobe”的经典台词争论了一番。
康园长认为根据上下文,这句台词应该翻译成“报仇还是放弃报仇”,文院长则认为应该翻译成“保卫真理还是苟且偷生”,二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又不好直接去问柳敬亭,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故意在女儿康令月面前争论了一番,引起康令月的好奇之后,她当然果断给柳敬亭发了短信问究竟,结果,柳敬亭把那句传颂至今的经典台词发了过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康园长和文院长看到这个翻译,相继陷入沉默之中,机敏的康令月看了爸爸一眼,看了妈妈一眼,说:“我说老爸老妈,你们演了这么一出戏,不就是为了这个答案吗,现在答案来了,你们倒是说说看法啊。”
“喂你这个臭丫头,我跟你爸什么时候……”
康令月笑得前仰后合。说道:“自我懂事以来,妈妈您从来没撒过谎,一看就是业务不熟嘛,是不是爸爸?”
康园长笑容可掬,坦然承认。道:“不管怎么样,这个还是尊重作者的意思。”
“爸爸你别唬我。我怎么说也是学比较文学的。这个翻译,应该是最贴切的吧?”
“是。”康园长道。
“那个,临去英国前,叫他来家里吃顿饭吧。”这是文院长第一次主动提出邀请柳敬亭,也是她第一次主动邀请学生到家里吃饭。
康令月和父亲相视一笑,似乎早预料会有这一天。
这次聚餐自然是柳敬亭有史以来吃得最紧张的一顿饭。比在宫家那次更紧张,以至于出门前被杨丽璐讽刺道:“看你惺惺作态的样子,好像是要见家长。”
“如果有谁知道自己要见的家长是两位博士生导师,你以为他能轻松到哪里去。不要说别人,你不更……”
“柳敬亭,你闭嘴!”
好在紧张只是在路上,再说,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到康家,而且席间文院长聊起《哈姆雷特》,更是他的专长,所以这顿饭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本来一切安排都是按部就班,叶崛提前去英国探路,顺便安排衣食住行,两位万象跟队教师商量好行程,准备买票,结果孙泊雅突然半路杀出。
六个人的票,意味着她也要一块去。
“哪怕是打打下手呢,就当是见见世面吧。”
万象园花何曾把姿态放得这么低,何曾这么谦虚过?
当然无法拒绝。
“没问题啊,正担心人手不够呢?”两位老师见多识广,顺势答应下来。
距离新年还有五天的时间,柳敬亭、杨丽璐等六人,从江海机场出发,飞往英格兰。
让柳敬亭没料到的是,今天的孙泊雅打扮得十分干净利落,简单的羽绒服搭配牛仔裤,黑色的靴子,扎一条马尾辫,而且,素颜。
孙泊雅这副打扮让柳敬亭意识到一个事实:真正的美女,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女。
孙泊雅、康令月加上杨丽璐,这是何其华美的阵容,登机的时候,柳敬亭和那位男老师差点被其他男乘客打,特别是一会跟杨丽璐聊天一会跟康令月聊天的柳敬亭。
“你丫什么条件,凭什么能有这个待遇?”这是大家普遍流露出来的表情。
登上飞机的时候,孙泊雅再次展现出其高超的人际洞察能力,她先微笑地安排杨丽璐和柳敬亭比邻而坐,然后客气地邀请康令月同座。
“会不会觉得有些可惜?”杨丽璐瞥了柳敬亭一眼问道。
“什么?”柳敬亭装傻。
“没能跟园花一起坐啊,演吧你。”
“哎,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做多疑。”
杨丽璐不动声色,然后,狠狠地踩了柳敬亭一脚,转过头不再理会柳敬亭,柳敬亭也不去招她,再次使出令狐冲前辈对付依琳小师妹的招式,兀自沉默了许久之后,然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当杨丽璐余光丢过来的时候,柳敬亭趁机莫名其妙地一笑,又摇了摇头。
“你得了啊,装模作样。”
“好吧。”柳敬亭做镇定状,保持沉默,然后把手提电脑拿出来,开机。
杨丽璐冷眼旁观,看着他打开电脑电脑之后,居然开始敲字。
“你真的假的?”
“一个真正热爱写作的写手,不论是在哪里,都能迅速投入角色。”
杨丽璐攥紧拳头,面色恨恨,几乎要动手打人,这个时候,看到柳敬亭打开一个名叫“陆小凤”的文档,突然灵机一动,侧了侧身,大模大样地看起来,柳敬亭也不管她,自顾自地敲着字:
“楔子”
“熊姥姥的糖炒栗子”
【月圆,雾浓。圆月在浓涡,月色凄凉朦胧,变得令人的心都碎了。】
“切。”
柳敬亭突然停手,转头看着杨丽璐,问:“切的点在什么地方?”
杨丽璐一怔,居然没办法接这个问题,想了好一会道:“假积极。”
“新杂志《匠录》马上就要出了,”柳敬亭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文档上,“写连载嘛。”
“不是有《书剑恩仇录》?”
“双开。”
杨丽璐突然住口,看着满脸认真的柳敬亭,若有所思。
“对了,我这里有篇投稿,你帮忙看看怎么样?”
柳敬亭说着又把《清雨药师》调出来,转动屏幕,对着杨丽璐,说:“先看一章,感受一下。”
杨丽璐也不推辞,调整了一下屏幕,仔细阅读起来。
十分钟之后,杨丽璐抬头看着柳敬亭,柳敬亭问:“感觉怎么样?”
“很好啊,虽然模仿,但是自己的风格也很明显。”
柳敬亭点头,正要讲话,杨丽璐问:“这个陆小凤,是不是接楚留香?”
“聪明,‘楚留香系类’马上就要完结,这批读者难免要闹书荒。”
“所以你就双开?”
“嗯。”
“你以为你是机器人?”
“我也希望我是。”柳敬亭苦笑。
杨丽璐再次沉默思索,然后声音压低很多,道:“这次去英国,又不是旅游,就不能无拘无束地休息一会?”说完即转过头,再不看柳敬亭一眼。
柳敬亭笑,然后说:“那我再写一段啊。”
说着,双手如飞,敲了第二行字:【但张放和他的伙计们却没有欣赏的意思,他们只是想无拘无束的随便走走……】
杨丽璐哪里经得住好奇心,回头看屏幕,恰好看到“无拘无束地随便走走”,有些嗔怪地瞪了柳敬亭一眼。
……
陆小凤是长着四条眉毛的奇男子,被称为“侠探”,拥有“灵犀一指”的绝学,和香帅楚留香齐名,不过——他当然没有见过飞机,因为设定不允许。
但
当陆小凤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身处近万米的高空中,一样的,凤舞九天!
第二百二十章让英国友人惊奇的话剧
此刻的杨丽璐当然不会知道陆小凤的意义,她甚至对这个名字有些意见。
“小凤,这是女孩子的名字吧?一个江湖侠客叫这样的名字,会不会有点——娘?”
“没有楚留香拉风是吧?”
杨丽璐一脸“那还用说”的表情。
“那个,你知道凤的意思吧,凤求凰听过?”
杨丽璐脸上“那还用说”的表情加重。
“所以啊,凤本来就是雄,小凤用作女孩名本来就是误会。”
“那‘小’呢?”
“可爱啊,这个人物的设定是有趣,可爱,现在没有故事支撑,你肯定觉得别扭,等陆小凤系列完结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他是可以跟楚留香并肩一下的,另外,这个陆小凤你就觉得不适应,以后你看到诸葛小花还得了。”
“你说什么,诸葛小花!你确定会用这个名字做主角?”
“呵呵,不仅用,而且他还是个武林大宗师,他不是主角,他的徒弟是主角,仔细想一想,一个传奇人物叫做诸葛小花,难道不是很带感?”
杨丽璐摇头,实在难以苟同,在杨丽璐的概念中,小花这样的名字,只适合出现在小学数学文字题中,是跟小红、小明、小刚等人分苹果排队站的存在。
柳敬亭进一步解释道:“你这样想,提到诸葛这个姓氏,大家第220章万象学园所有学生的智慧一起,也没办法想到,孙泊雅和康令月真正坐在一起聊天后,内容居然完全跟叶崛无关。
……
而叶崛这个时候正站在机场出口处等人,一身黑色风衣,配上他挺拔的身姿、英俊的相貌,真的非常非常,为国争光。
叶崛身边还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英国人,看上去,他们似乎很开心,不时跟叶崛说话,似乎对要接的人充满好奇。
这两个英国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本科生,男生叫奥斯丁,女生叫简妮,他们是《哈姆雷特》英国方面的负责人。
英国世界下午两点十二,来自江海的航班飞行了十三个小时之后终于降落。
简妮用英文说了句“他们来了”,叶崛微笑点头。
二十分钟后,柳敬亭、杨丽璐一行人推着行李箱走出来,叶崛刚要举起右手,突然看到孙泊雅,稍微怔了一下,继续举起手,叫道:“柳敬亭,这边!”
简妮和奥斯丁虽然中文懂得不多,但是对“柳敬亭”这个人名早已如哈姆雷特贯耳,听到叶崛一喊,跟着一起举手叫:“wearehere!”
两位万象老师率先发现叶崛,领着大家走了过来,大家相见之后,叶崛少不了又是一番介绍,两位英国友人用十分蹩脚的中文跟大家打招呼:“泥、们、浩!”
来自中国的朋友同样操着蹩脚的中文回道:“泥们也浩!”
大家都是年轻人,有没有真正的语言障碍,很快就介绍完毕。
让大家有些诧异的是,奥斯丁、简妮两位名牌大学的学生,见到柳敬亭竟然有种初见偶像的感觉,两只眼睛放着光芒,不停地打量着这位中国男孩。
柳敬亭坦然微笑,用英语开了一个玩笑道:“我觉得我身上要开花了。”
奥斯丁和简妮都是一笑,奥斯丁同样用英文回道:“我不知道你身上有没有开花,但是我知道你的笔一定开了花。”
柳敬亭也笑,转头看着杨丽璐,问道:“英国也有妙笔生花这个成语?”
杨丽璐横了他一眼,没有搭话。
奥斯丁见状,忙挺身而出,为柳敬亭解围,切换到蹩脚中文模式,道:“泥女朋友,真飘量。”
杨丽璐俏脸一红,忙用英文解释道:“我不是他女朋友。”
柳敬亭笑道:“英国朋友,真是不瞅眼色啊。”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都是莞尔一笑,康令月则似笑非笑地摇摇头。
出了机场之后,早有一辆白色中巴车在外面等候。大家相继上车,随意选了座位坐好。这一次杨丽璐十分避嫌地没和柳敬亭坐一块,孙泊雅再次出面救场,笑吟吟地在柳敬亭旁边坐下。
汽车开动之后,柳敬亭拉开车窗,看着异国的街道。转头跟孙泊雅说话:“你看过《纵横四海》这部电影吗?”
孙泊雅点头,道:“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主演的。”
柳敬亭颇为感慨道:“那是九十年代的电影了,在时尚之都巴黎取的景。”
“嗯,怎么了?”
“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场景是三位主演开着敞篷车在巴黎街头飞驰,记忆特别深刻。”
“然后呢?”
“巴黎是时尚之都,又是所谓世界花都,有多少明星能像他们那样毫无违和感地在巴黎驰骋?”
孙泊雅点头,接道:“我们国家有太多人。不自主地去美化甚至神话这些外国大都市,归根结底是骨子里遗传下来的自卑感在作祟,他们三位之所以没有违和感,是因为他们完全自信。”
柳敬亭不置可否,指了指窗外,道:“可是人家的天空似乎真的比我们的要蓝一点。”
……
尽管柳敬亭急着看他们的话剧排练成果,但按照叶崛安排,他们要先去住的地方。洗个澡之后去吃饭,饭后各自休息三个小时,晚上的时候才能去剑桥看他们的表演。
柳敬亭是个急性子。听到这种安排自然有些皱眉,叶崛却早有准备,劝道:“今天是《哈姆雷特》第220章,本身就具有不输于任何国度的魅力,再说,柳敬亭可是有《哈姆雷特》、《小王子》、《嫌疑人x的献身》加持的vip人物。
柳敬亭的vip属性在《哈姆雷特》正式表演后完全爆发,这部本就来自英国本土的传世经典剧作,通过柳敬亭的手,再现这个世界。
在场的观众虽然不够多,但是接连不断的掌声却彻底验证了这部剧的成色。
在《哈姆雷特》进行的过程中,现场的英国学生说的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amazing”。
amazing!
惊奇的。
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话剧,而这种惊奇,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二十一章剑桥校园的沸腾
莎士比亚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地位异常崇高,而《哈姆雷特》无疑又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深厚内核让无数“莎学家”为之痴迷。
这也是为什么一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能传世至今的原因。
今晚到大礼堂的人虽然不多,但作为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大学生,他们的欣赏水平仍不容小觑,先不说精彩的剧情,单是高频出现的经典台词就着实给他们带去不小的震撼。
本来是抱着打发时间,做好随时准备离场的观众,看完整部剧之后,甚至忘记离场,仍旧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话剧观赏体验中。
能关注到这么小规模的公演的同学,当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既然是话剧的忠实爱好者,当然能隐隐捕捉到《哈姆雷特》的伟大。
当演员出来谢场时,坐在前排的柳敬亭率先起身鼓掌,接着在场所有观众相继起身由衷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了舞台上的演员,其间不乏叫好声。
这个时候,主持人适时出场,说了一通放置世界所有舞台而皆准的套话之后,提高嗓音道:“今晚场上还坐着一位贵宾,一位来自中国万象学园的贵宾,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部精彩绝伦的话剧,就是出自他手,下面让我们欢迎《哈姆雷特》作者,我们中国的朋友——柳敬亭丈夫!”
在场的英国学生或许还有人不认识柳敬亭的,但是中国留学生,几乎无人不识,甚至还有几个留学生特意是为了看柳敬亭而来。
叶崛、孙泊雅和两位万象老师一边拍手,一边侧身让柳敬亭走出观众席。此时的柳敬亭对这种局面早已不再陌生,而且在话剧开始的时候,叶崛就已经提醒他等下要上台。
柳敬亭一脸诚恳微笑,快步走上舞台,还没站稳,就听观众席有人叫道:“古庸生,好样的!”
看来今天来现场的还有古庸生的武侠迷,柳敬亭颔首致意,英国那边的学生却有些困惑,不是说是柳敬亭吗。怎么又变成古庸生?
反应机敏迅速的主持人很快为大家解释了这个疑惑:“古庸生,这应该是柳丈夫的另外一个笔名吧?”
“是。”
“果然如此,好,那现在我们开始问话剧的问题,请问柳丈夫。你看完整部剧之后,有什么样的评价?原著的精彩呈现出了多少?”
柳敬亭沉吟片刻。认真用英语说道:“首先。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事,这部《哈姆雷特》的故事,虽然取丹麦的背景,但本身是属于英国,熟悉英国历史的同学一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台下有人附和。
柳敬亭续道:“其次,演员们的表演虽然有不流畅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时间不够充足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已经十分令人惊讶,谢谢所有演员。”
尽管在把话剧交给英国之前。柳敬亭坚信英国人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剧本,但是真正观看表演之前,柳敬亭还是感觉到一些莫名紧张,毕竟,这样的旷世名著若不能广泛流传,这个世界就失色太多,好在这些剑桥的精英们没有让他失望。
“最后,嗯,希望这部剧能更好,被更多人看到,”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坐在观众席的两位老师,想起他们交代的话,补充道:“也希望这次合作能给中欧文化年涂抹上一角不一样的色彩。”
随着柳敬亭的讲话结束,大礼堂观众开始散场,几个中国留学生,各自拿着几本武侠小说冲上舞台找柳敬亭签名。
签完名之后,《哈姆雷特》的两位导演终于抓住机会,拉着柳敬亭去聊天,而这当然也是柳敬亭一个晚上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三个人聊了一个通宵。
……
“从明白话剧是什么意思开始,我就接触话剧,这些年来,看过的话剧怎么也不会低于两百部,而昨晚随意看的一部名叫《哈姆雷特》的话剧,却是有史以来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部话剧,历史、爱情、理性、哲思,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分析,更让我吃惊的是,这部剧居然出自一个中国少年之手,没错,我昨晚看到那个来自古老中国的男生,听中国的学生说,他还是一位写功夫小说的作家,难以想象的东方天才!
噢对了,推荐喜爱话剧的同学不要错过这部《哈姆雷特》,因为这会让你后悔很多年,同时,推荐暂时不喜欢话剧的同学同样不要错过,因为你们会因此爱上话剧。”
这个帖子来自剑桥大学某公开论坛,可能是因为发这个帖子的id在话剧话题上比较有信服力,所以这个帖子发出来不到十个小时,就吸引了三四千的点击和三百多条回复,一时间成为论坛最火热的帖子。
受此影响,昨晚看了话剧的同学纷纷发帖陈述感受,字里行间对《哈姆雷特》颇多溢美之词。
一边倒的口碑自然能激起一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但同样会为话剧拉起大大的仇恨,特别是这个话剧还是出自一位异国人之手。
“我是不了解为什么这次所谓公演,我半点消息没得到,但是我能了解为什么论坛里会突然出现那么多赞美那部话剧的同学,这应该是一次毫无例外的推介,为显示两国伟大友谊?动机足够多,不必一一例举,奉劝各位一句,做推介,记得要发出不同声音啊,这么言辞一致,难以取信于人。”
这个帖子也是支持者无数,然后论坛顿时分作两派,开始辩论,和所有辩论一样,辩到最后,大家基本都忽略了最初的主题。
午饭过后,论坛的论题已经变成“一个中国学生,怎么可能写出让英国人喜欢的话剧”。
这个话题的出现瞬间将战斗的范围扩大,一些不明真相的本土学生只是看到这个论题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怒,果断发帖攻击,而同样不明真相的很多中国留学生自然不答应,同样果断地加入战团。
这场由《哈姆雷特》引起的辩论,掀起剑桥论坛许久未见的热闹场面,敏感的校园记者早已狂奔到正在指导话剧排练的柳敬亭的面前,正全身心投入话剧的柳敬亭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最后被缠得没法,把那句被文学评论界列为经典的断语抛给了记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柳敬亭讲完这句话完全把记者丢开,不停地小声跟话剧导演沟通着,这位记者眼见这种场景,深知继续待下去也问不出什么,而且这句话听上去简单,实际已经表明了态度,多说无益,安静地观察了一会,在笔记本上记了一些东西之后,悄然离开。
……
关于柳敬亭的争吵仍在继续,大家的情绪也逐渐失控,论坛的气氛因此变得剑拔弩张,最后终于成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校方负责人很快找到柳敬亭,柳敬亭这才意识到那个记者的问题,似乎是同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情况,只能用事实说话吧?”
柳敬亭说的“事实”自然指的是话剧全面公演,不料剑桥那位负责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立即接道:“既然这样,请柳丈夫赶出一篇文字发到《大学报》上,对这件事做一下解释,让好让同学们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情上。”
柳敬亭鉴貌辨色,立即明白了来人的意思,苦笑一下,点头答应,校方负责人这才满意地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起身离开,被柳敬亭留住。
“您稍等,你要的文字马上就有。”
柳敬亭说着向奥斯丁借了一支笔和一张笔记本的纸,开始书写。
校方来人大跌眼镜,惊愕地说不出话,奥斯丁和话剧的几位负责人也好奇地走了过来。
在大家的围观下,柳敬亭把雪莱的那首传唱不衰的不朽诗作《西风颂》写了出来: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半个小时后,柳敬亭把那张写满英文的纸递给校方的那位负责人。
一天后,这首《西风颂》吹至剑桥大学每个角落,论坛上关于柳敬亭的争吵刹那而止。
与此同时,柳敬亭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也被刊在《大学报》的头条位子。
一首诗,一句话,一下让这所世界顶级名校沸腾起来!
第二百二十二章忧郁王子,洒脱香帅
《西风颂》的伟大,当然和它出现的时代背景脱不了关系,当时的欧洲世界,各种工人革命运动盛起,机器的轰鸣声推动着大时代的向前迈进,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热血之下少不了各种冷血镇压,在这种大环境下,诗人以不畏之心,吟唱出生命的旋律,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不朽之歌。
然而,这首诗之所以能传颂至今,除了时代特色之外,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结尾那句隽永深邃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成为传世名句,激励着无数人。
而此时,这首诗就这样出现在剑桥大学,猛然地就来到了这些天之骄子的面前,一时间,他们甚至觉得有些无措,特别是那些桀骜自信的本土学生,接连几日对柳敬亭这位中国学生表示保留意见后,突然读到这首诗,感觉十分尴尬。
而当柳敬亭写这首诗的过程被爆料出来之后,这件事变得越发有趣。
“所有人亲眼所见,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那位来自中国的大男孩,的确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写的这首《西风颂》,当时他正在指导那部叫做《哈姆雷特》的话剧排练,所有演员均能作证。”
这个帖子正是奥斯丁所发,话剧公演在即,这样的噱头不拿来做做文章,简直就是奢侈的浪费。
这首诗出现之后,关于柳敬亭的文字能力自然再无怀疑,《哈姆雷特》也因此在大家面前好好地露了一小脸,接着,最新一期的《大学报》出来,大家看到柳敬亭那句官方回应。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鲁迅先生对《红楼梦》读者的那句评语类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所以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很快被文学院的那些理论研究者们看到,顿时引为金句,文学研究中有个说法叫做“阅读体验”,针对的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毕竟。读者才是一切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种研究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作者。
凡是声称“自己的写作和读者没有关系”的写手,都是在吹牛逼。
因为没有读者的文本等同于没有消费者的产品,即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此外,除了话剧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日常用品中都能用到这句评语,和另外一个世界一样。这句话很快成为流行语。《哈姆雷特》就这样火起来了。
……
“真正成功的广告语就是最终成为流行语,柳导这句话真是神来之笔。”
大年三十这天,来自万象的这批文化交流使者自然是要聚一聚,叶崛和孙泊雅三天前就在剑桥镇预订了酒店,席间,大家聊起这部话剧。叶崛情不自禁地赞了柳敬亭一句。
“应该是那首诗的铺垫做得太好,我读了好几遍,特别钟爱最后一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能需要久等,感觉很有意境。”孙泊雅接道。
杨丽璐突然说:“那句原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杨丽璐身上,康令月问道:“原文?你怎么知道原文?”
杨丽璐猛然想起那晚自己生病的情状,柳敬亭怕自己无聊,跟自己玩起翻译游戏,这首诗就是那晚上他随口念出来的,可是关于那晚的情况,她咬定自己是一无所知,现在突然被问起,一向不会撒谎的她顿时慌了,脸上瞬间飞红,一个紧张手抖了一下,筷子掉了一根,更加狼狈。
柳敬亭忙接话道:“之前做《哈姆雷特》的英文翻译,我顺手写了这首诗,让半仙帮忙翻译,所以她算是这个世界第一个读到这首诗中文版的读者,说起来,这次还这要感谢她,英文翻译,百分之九十是她的功劳。”
“噢,所以这首诗最开始是中文版?”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的跟队女老师严静接过话。
“对。”
柳敬亭不方便解释太多,干脆答道,同时,服务员为杨丽璐换了一双新筷子。
“信手拈来就是这样的水平,羡慕你的大脑。”叶崛道。
“运气好一点。”
“是天赋。”
柳敬亭谦虚一笑,不再解释。
晚饭之后,大家自由去逛这座美丽的乡村小镇,杨丽璐、康令月和柳敬亭一队,叶崛、孙泊雅陪着两位老师。
“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来过这里,剑桥镇在古老建筑保护方面做得很好,街道两旁的树木也是千姿百态的,特别有趣。”
康令月化身导游讲解道。
“这里的马术表演很有名吧,我记不清楚了。”
“半……”康令月顺口要叫“半仙”,结果刚叫出一个字赶紧住口,抱歉一笑,道:“小杨,你也来过?”
杨丽璐瞪了柳敬亭一眼,道:“很小的时候来过,记得看过一次马术表演。”
“剑桥对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杯马术比赛,有13匹马出自这个小镇。”柳敬亭自信道。
“你也来过?”康令月问。
“嗯,看了攻略啊,怎么,你们出国旅游都不看攻略的?”
杨丽璐和康令月齐齐向柳敬亭投去鄙视的目光,柳敬亭坦然续道:“这里的古董和艺术商品店比较多,回国的时候带几件。”
杨丽璐瞥了他一眼,道:“想掩盖一下自己的暴发户气质?”
“没有啊,一部分可以送人,一部分用来装饰我杂志办公室。”
杨丽璐正要继续出言讽刺,结果听柳敬亭说道:“说起来半仙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物件?”
“我?”
“是啊,《哈姆雷特》和这首《西风颂》,我欠你两个人情了。”
“我不用,这个不是说好了么?”杨丽璐皱眉。
“奖状和奖金是你应得的。跟我欠你的人情不相关。”
“喂,我可以插一句吗?”。康令月突然接道。
“康指导您说。”
“你们刚才说奖状和奖金?”
“噢,我是开玩笑的。”
康令月释然,心想:“这比赛都没开始,你就自定义得奖,当然是玩笑。”
“奖状指的其实是荣誉证书,我跟半仙之前约定过,《哈姆雷特》的世界冠军荣誉证书和奖金和她平分。”
“谁说要你的奖金了,你个俗人!”杨丽璐斥道。
“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这是规定。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你有什么资格拒绝奖金?”柳敬亭义正言辞地批评道。
康令月扶着额头,看着眼前两位“完全搞簇点”和“拥有莫名其妙自信心”的男孩女孩,问道:“这话剧比赛,不是还没开始吗。怎么你们就分起奖金来了?”
“啊?!”杨丽璐和柳敬亭异口同声疑惑道:“康指导你觉得《哈姆雷特》不能得奖?”
“这……”康令月看着两位不可置信的表情,突然觉得自己好内疚。好不合群。亡羊补牢道:“这当然是一定能得奖的啦。”
“是啊,只要看过剧本就知道了。”杨丽璐自然而然说道,让康令月又是一阵暗汗。
“好了,扯远了,半仙你喜欢什么,到时记得跟我说。别客气啊,康指导你呢,还有康园长和文院长,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么?”
杨丽璐又横了他一眼。轻轻哼一声,显然对这种做派不大欣赏,结果柳敬亭不经意地路过她左边时,轻轻快速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还有杂志的事情。”
杨丽璐反应敏捷,问:“你怎么知道?”这句话一出口,顿时叫糟,这等于是承认了自己暗地试着帮过忙。
柳敬亭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忽然说了一个字:“傻。”
当时,小镇灯光阑珊,英格兰清澈的夜空繁星点点,柳敬亭蓦然回首,对着杨丽璐说了一句“傻”,一下将那个俏丽的女孩激怒。
随后,“柳敬亭,你个猪,给我站住”响彻某条乡村小路。
……
中国新年之后,柳敬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中,剧情方面,英国两位导演都自动以他为主,台词的修改,有杨丽璐这位英文达人,自然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舞台和服装方面,有康令月这个老伙伴,柳敬亭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能传达清楚。
其他方面,叶崛和孙泊雅负责日常事物,包括衣食住行,安排每日出游活动等,而两位老师则负责跟剑桥校方沟通相关工作。
时间在有序的日子中过得似乎尤其快,半个月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哈 (:
)
( 重生之小说巨匠 http://www.xshubao22.com/2/2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