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一张短短的只有百余字的纸条,丁副相竟然看了足足五分钟之外,或许,这五分钟他是在权衡着什么吧,总之,他放下纸条时就果决地作出了决定:“一切按照赵无极同志说的办,我这就给首长汇报!”
工程院、科学院、科技部这三家的领导,绝大多数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有的人本身也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上级安排干啥就干啥,从来不给上级提条件,讲价钱,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服从。
赵无极关于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三家领导肯定是有资格看的,而且还对其极尽赞美,虽然动有些体制也会让他们个人的利益受损,但他们也不否认赵无极那份建议的价值。而赵无极作为科技部特聘“高级顾问”也正是科技部部长华太宾建议的。
但是,聘顾问也好,当选院士也好,华夏科学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品德,那就是有意见有建议都可以提,也敢提,但绝没有像赵无极这样搞突然袭击的;而且,赵无极提的这些要求,明显就是无理取闹嘛!
搞科技工作那么辛苦,出了成果向各方面的领导汇报,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吧,可赵无极到好,一来就限制领导人数,还要进行所谓的安检!难道,赵无极怀疑,我们的领导和科学家,都是敌国的间谍?
丁成毅当着三家领导的面,拿起电话就给首长办公室打了过去。电话接通后,丁成毅首先向首长汇报了下午的成果汇报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请首长指示。
首长说没有指示。丁成毅话锋一转:“首长,会议出了一点儿新情况,赵无极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
“啊,什么意见?”首长很平静地问道。
“赵无极同志对会议提出了几点要求……”丁成毅照着纸条逐条念给首长听。丁成毅念完后,就等着首长的回话。
大约一分钟后,首长传来了指示:“按赵无极同志说的办。下午,我将推掉所有的活动,来参加你们的会议!”
第271章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推掉所有的活动,来参加我们的会议?”丁成毅听到首长爽朗的声音,有如晨钟暮鼓一般不能平静。
一方面,他被突然而来的幸福砸晕了!首长竟然要出席一次普通的科技成果汇报会,这对分管这项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全国所有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另一方面,他也被赵无极在首长心中的地位也砸晕了!首长可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断不会因为赵无极与他私人关系好,就作出这种可能会引发很多猜想的决定,即便因为私人关系好,首长也可作出一个“尊重赵无极同志意见,对会议议程进行适当修改”的指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是,首长不是说的“尊重赵无极同志的意见”,而是“按赵无极同志的意见办”,更是要“推掉所有的活动”!作为副相,丁成毅知道首长下午是有两个活动的。一个是外贸工作座谈会,另一个是接待袋国的访问团。这两项活动,在当今的华夏,哪一项不比这普通的成果汇报会重要?
“电话通知华科院副院长立即去见赵无极,对会议相关议程进行修改;另外,我们马上到华科院去。中午饭,就在那儿用了。”
丁成毅本人,亦属于首长提拔起来的,在晕了一瞬之后,知道下午这个会议非同小可。如果出了秕漏,他无法向首长交差。当然,前提是要让赵无极满意。
当华科院副院长高远来到赵无极房间时,赵无极正在招待所房间里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讲稿《科技工作要做知己知彼》。
“赵无极同志,我们得到首长指示。下午的汇报会按照你的意见办。这是我们会议的议程及相关安排,您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高远的姿态放得很低,还用上了尊称。
“好的。”赵无极老实不客气地将会议安排全部浏览一遍之后,开始修改:“第一。媒体记者全部取消。如确有必要,可由华科院写了份新闻通稿给相关媒体,不超过500字的新闻简报就行了。”
“第二,非分管领导尽是减少出席。但这次因为已经通知到了,就算了吧。关于安检问题,我不是怀疑领导或其他科学本人是间谍。而是他们身边的人,谁知道谁不是间谍?如果间谍在领导或其他科学家身上将某一颗钮扣换成无线接受器,那我们会上的消息就全部泄露出去了。”
“第三,此次会议上提供给每个领导的文字资料,要全部回收销毁,不能从会议室中流传出去。”
“第四。成果汇报本身,主要讲讲填补了国内空白,几项成果的运用前景,以及与国际同行相比其水平位置就行了,至于具体的研究过程、方法、工艺,是绝对不能讲的。”
“此后,如果同行要来学习取经什么的。不但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同时要与成果拥有单位签订保密责任书。”
“高院长啊,我这不是吹毛求疵,因为我们的保密或相关方面的工作不慎,很多国宝级的技术资料,已经流传到国外去了,譬如倭国,他们利用其精细的工业能力,生产出的相关技术设备又高价回卖给我们,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有些事情,你们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知道的,而有一些,则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是,是。赵无极同志。我们过去的工作有很多失误。”高远姿态很低。
“高院长,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技术资料流传到国外,并不是指你们科技部、华科院或工程院的问题,他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即是华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领导者、主持者,却有责任阻技术的流失。”
赵无极这话,不但带有明显教训人的口气,还老气横秋的,当然,也是语重心长的。
与高院长谈妥,副相丁成毅也来看望赵无极。对这位副相,赵无极惟一知道的就是他是首长的“门生”,其他的,前世也好,这世也好,了解都不多。
华夏的政治格局确实很怪,就说这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吧,按理说应该是专业人士管,但华夏一般都不是;另外,像科技这类东西,官员的任免,不一定要搞什么任期制。
譬如一所大学,一个校长只任两届,这明显就不正常,因为学校还没形成风格他就离开了。这也是华夏大学甚至中学,都缺少风格的原因。
后世华夏的大中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除京华等少数学校有特色外,其他学校“校训”雷同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与其说这是校训,还不如说是“国训”,因为国家喜欢这样子嘛。
当然,此时不是赵无极发牢骚的时候,在与副相丁成毅简单地交谈后,大家来到科学院食堂,随便用了一点午餐,就进入午修时间。
……
会议,于下午3点准时开始。
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吴冕、一号首长、二号首长、三号首长、副相丁成毅,以及科技部、冶金部、机械工业部、教育部、华科院、工程院、三零三的负责人。
此外,就是在京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材料学专家们了。总人数竟然达到了700余人。
因为大佬莅会,汇报会临时变成了由科技部部长华太宾主持。
汇报会第一项,由政务院大管家刘正高宣读了中央、政务院、人大、政协、军部等五家联合发出的贺信。
汇报会第二项,宣读了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的联合奖励命令,奖励项目组研究基金100万元。注意,是“项目研究基金”不是个人奖励。
汇报会第三项,由三零三的领导介绍此项成果的相关研究人员:他们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项目指导小组组长赵无极,三零三物种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小组负责人、工程院院士麦正金,副研究员谢大义,副研究员蔡有勤,助理研究员彭勃,助理研究员凌则民。
介绍到这些人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客观地说,麦正金做的多是领导与服务工作,但除了赵无极外,他就是此次成果的最大受益者,甚至是第一受益者,而真正出力的谢大义、蔡有勤、彭勃、凌则民四名研究人员,只能分润其中很小一部分功劳。
三零三工程院院士陈达山,虽然也是搞材料的,但他的专业与赵无极此次的研究项目却不相关,因此,陈达山并没有在这个名单上。
至于给三零三特种材料研究所集体奖励、项目组荣誉等,可能要等到年终一并奖励。
汇报会第四项,请科技部特聘高级顾问、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赵无极同志作专题演讲。当华太宾念出这段话时,会场顿时再次爆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汇报会的重头戏。
“各位首长好,各位科学界前辈、同仁好!最近,我的风头很健,如果以媒体出场次数为准,我亦算是华夏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了(笑)。
最近,我获得的红本本也很多,横跨艺术、武术、科技等三大领域,都是国家级专家,我觉得,这是华夏对为她作出过贡献的公民的肯定,我心安理得,受之无愧!
但是,让我在这里发言,又有些惶恐,因为我目前拿的工资,是卢江县凤山乡乡长职务的工资!级别太低,而诸位级别太高,不对称啊。因此惶恐(笑)!”
“呵呵,我可不是伸手要官啊,我只是表达我此时的一种心态,在座的诸位,都是华夏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领路人,而我哪怕红本本再多,也只是一个末学后进。心太不正,这话自然就讲不好。也就是说,我这个演讲的目的,是求教式的,是希望引起讨论的。”
“古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古语的本意我无意在此卖弄,这话,放在今天的环境下,说的就是要注意机密,要注意保密工作,科技工作尤其重要,科技工作甚至应以保密为第一要务。”
“因为不保密,就意味着有可能我们辛辛苦苦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果,瞬间就会被别人轻松获得,而我们的努力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要做好保密工作,首先是我们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要做到知己知彼,可是,华夏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先说知己!科技工作的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长项和短板,哪强哪弱!几年前,华夏自主研发的长城和曙光大型计算机,其技术之高超,连米国军方都感觉到巨大压力。
可惜,我们的科学家并不知道自己的实力,被倭国人十分丑陋地进行了科技欺诈,‘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在与倭国人交换了一堆无用的技术资料后,倭国人于次年拿出了‘昭和1型’,而且,华科院还曾建议说,长城和曙光非常落后,建议改成民用!”
第272章爱国有方
赵无极浑然没觉得,他这话是在狠狠地打脸,打华夏科学家的脸,坐在前排的华科院的领导们,听到赵无极举这个例子,每个人的脸都红了。
虽然赵无极没给他们面子,但他们确实错了。
赵无极没有客气,而是继续着他的打脸演讲:“三年前,在倭国举办了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在会期,倭国对华夏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我们的与会代表受宠若惊。为什么倭国人这么客气呢,其实,只是我们的代表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让倭国蚕业代表大喜过望,倭国热情招待,只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
“前年,倭国科学家打着‘睦邻友好合作’大旗,参观了奉天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华夏科学家显得非常‘自卑’,把几乎整个自动化项目都拿出来请倭国人进行所谓的‘审定’,但是作为倭国此时完整工业自动化还只是一个‘雏形’,而华夏是已经成形的科技项目,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而已。去年,倭国对外宣布首次制造研发成功整体化工业自动项目。不知道这件事,某些人是否会感觉到羞愧?”
“让华夏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还助长了他国的实力!这样的人,该杀!”赵无极讲到这儿,暴发出了强大的气势!
“我建议科技部成立一个机构,专门审办科学界这种涉外交流事宜,哪些地方可以让外国人看,哪些话可以对外国人说,哪些内容可以拿出来进行国际交流。如果没有一个规则,不引起我们的警觉,这种上当受骗的事,还将继续上演!”
“此外,华夏的一些传统工艺。譬如宣纸制造技术、景泰蓝技术以及相应的工艺流程等,都是华夏无数代人智慧的结晶,可惜的是,倭国人已经窃取了这两项技术,国家利益遭受到了重大损失!”
“知己,就是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水平与实力。即便水平略差一些,也不能妄自菲薄,像那种请外国同行进行‘审定’的蠢事,绝对不能再做了。”
“上面是知己,下面是知彼!有人能说清楚外国人对华夏的态度吗?”赵无极环视了会场一眼,“你们说不清楚。即便你们能说清楚,你们的那种看法也是错的!”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国家利益至上,永远是我们对外工作的一项最高准则!”
“外国人来华夏投资办厂,你们以为他们是来做善事的?错!他们是来赚钱的!他们用我们的土地,用我们的劳动力。用我们的各类资源,来生产他们的产品,最后还得在华夏的市场进行销售。我不是反对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我们还要进一步开放,吸引更多的资本家来华夏投资建厂,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资本家的嘴脸,认清他们的本质,我们在招商引资中,用不着低头哈腰。低三下气!因为我们不是求他们,而是他们有求于我们!”
“华夏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一块巨大的无以伦比的市场,华夏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且也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老劳力,仅这两项。老外就不得不选择在华夏投资。”
“另外,对于外国政府,我们也必须认清他们的本质。不管是哪个阵营的国家,不管是什么意识形态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讲,任何国家都是自私的,都只希望本国好!另外,我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但白人对我们黄种人骨了里面是看不起的,更不愿意华夏由此发展而强大起来!否则,他们也不会搞各类技术封锁了。”
“我之所以主张对几个研究项目不要媒体采访,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因为我们必须懂得‘悄悄发财,打枪不要’的道理,事实上,华夏每取得一个进步,西方国家对华夏的制约就会强那么一分,在他们看来,华夏最好是一个弱国穷国,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早年,苏联希望我们与蒋集团划江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身边站立着一个巨人!”
“最近,我正在写作一套历史著作,名叫《大国崛起》,宗旨就一个,那就是让读者明白,大国崛起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意味着更多国家的衰落!
华夏要建设现代化,要成为世界的强国,也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远如欧米,近如倭国以及其他邻国,都会给华夏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
“我讲这些,并不是要证明外国人是洪水猛兽,而是希望我们头脑中要多一根弦,不要一厢情愿,只要把外国政府以及资本家的本质认识清楚了,即便外国人是一群狼,我们也要敢于与狼共舞,因为,我们华夏人也是有獠牙的(笑)!”
“上面,我讲的是知己知彼。到了这儿,我想诸位都明白了,技术保密的重要性。我听说国家准备出台一部保密法规,这是很好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得有法可依。
在此,我建议在制定保密法时,加重技术保密条文份量,要将技术保密提高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另外,我还建议,政务院应该汇同科技部、教育部以及其他部门,制定有关技术保密的行政法规。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外技术情报工作,不能老是外国人来打我们的主意嘛。”
赵无极讲完,礼堂中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特别是吴冕首长以及一号、二号、三号首长,更是鼓得起劲。虽然,赵无极这番讲话,虽然火药味十足,让一些领导和科学家差点下不了台,但是,对华夏技术工作的现状,以及对外国政府与外国人的分析,无不入木三分,而且充满着一种大智慧。
本来,这个汇报会是没有赵无极演讲的,原来的第四项,是科技部部长华太宾讲话,然后就结束了,但是,赵无极这个搅屎棒却完全打乱了会议安排,赵无极讲了这么多,自然得有一个领导出来总结呈辞,这样,就多出了汇报会第五项,请首长作指示。
“同志们,刚才,赵无极同志讲得怎么样啊?”首长上台坐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怎么样?”众人都在思考,大多数人都觉得讲得好,但是,首长和中央是什么态度呢,上面的态度不明,下面能随便表态吗?
这也是华夏政治的现状,明知是对的,但上级没有定论之前,下面的人多半不愿意做这只出头鸟。
“在我没表态前,大家不敢表态吗?好吧,我来说。赵无极同志讲得非常好,可以说,是我近年来听到的有关科技工作的最好讲话了。
同志们,我们经常把爱国这个词挂在嘴上,我也相信大家都是爱国的。但是,我从赵无极同志的讲话中,却体悟到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爱国有方!
赵无极同志说得好啊,‘不要一厢情愿,敢于与狼共舞’,仅仅12个字,就概括了华夏与外国的关系,就揭示了外国政府以及资本家的本质!
我们过去,‘一厢情愿’的事情,做过多少?可能没人统计过,我建议,把过去这些教训都统计出来,编印成书,让每个干部都读一读,看看我们做过多少傻事。
昨天,我留赵无极同志在我家吃晚饭,他讲了很多过去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准备改天请中央召开一个座谈会,我把赵无极同志的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讨论讨论。
大家别看赵无极同志很年轻,但他思想之深刻,之成熟,之远见,比我们很多同志都强。我感觉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深刻的意义,呵呵,我这不是搞个人崇拜,我说的是真的。有个词叫开卷有益,是说读书的;而听赵无极同志的讲话,也很有益处,我想今天听过演讲的人都会有收获。
譬如,奉天那个自动化研究所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但我们的同志在处理这事时,可能仅仅把它成了一个个案,并没有思考这个案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我们不把这个原因找出来,那么,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将再犯,而国家也将继续蒙受损失。
华夏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正在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华夏,而要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任务,必须要树立民族自信、科技自信!”
这时,赵无极臭屁地举起手来,“首长,还要加上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首长笑了笑,接着说道:“你们听听,赵无极同志说得多好,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华夏主义是错的,我们一切都不如别人,那我们的事业谁来完成?
最近一年多来,华夏思想界十分混乱,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这种不自信造成的。前次,赵无极同志给国家提供了一条情报,就是京都的那位所谓的时评家,他是接受了倭国人的政治佣金的,也就是说,是倭国人出钱,让他来批评华夏,赞美倭国!同志们,现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脑子里那根斗争之弦松懈不得啊……”
第273章秉性难移
首长的爆料,一下子让赵无极成了舆论的中心。尼媒,这赵无极到底有多么妖孽!不但是杰出的文艺天才、科技天才、医学天才,竟然还是情报高手?
赵无极老神在在地坐在座位上,并没有因为首长的爆料而产生任何情绪上的变化。反正,赵无极要想改变这个国家,必须得拿出真本事来,而且,这些本事将会越来越多,多到让所有人都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进入“四阳脱凡”境之后,赵无极的心性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普通的事,他已经很不在乎。他为国家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早已与华夏融为一体,如果有人要借此对付他,那么,他一定是整个华夏的敌人,赵无极绝对会像踩死一只蝼蚁一样将其灭掉。
这个民族,低调得太久了,自卑得太深了,那种历史上曾经的张扬早已不再,而传承下来的,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因为不正常的政治生活而产生的假大空套。
这个民族,必须要有一个张扬的人来作表率,以引领新的潮流和风尚。如果这种自卑不解决,所谓强国之梦终不过是黄粱一梦。
14日的学术报告依然在这个小礼堂举行。根据赵无极的建议,会议进行了细致的安检。本来,有首长们出席的活动,对现场以及出席的人员都要进行安检的,但那种安检,主要是针对安全的,譬如枪支、爆炸物、刀具等。
赵无极主张的安检,重点在于控制间谍器材的进入。
这个学术报告会,赵无极除了对自己的那份建议进行了阐述以外。主要强调了“科学认知”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科学认知,也即科学观。很多搞科技工作的,未必就有一个正确的科学观。譬如,他们做科学研究,很多人喜欢从既有的经验出发。这个,本来也是正确的,科学研究离不开既有经验的支撑。不过,经验是用来服务于研究的,而不是用来束缚研究的。这就涉及到科学观的问题,也涉及到科学方法的问题了。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项科学创造与发明,都是对物质世界认知的加深,也意味着对物质世界改造力度、改变结果的加强。每一项科学创造与发明,都会加深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
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必须要考虑到科学可能带来的后果,积极的后果与消极的后果。譬如核子武器的出现,其对世界的消极后果远大于积极后果。即便就是和平时代的核能技术,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也是骇人听闻的。
赵无极所讲的,其实就是科学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19世纪后半期起,科学开始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20世纪以来,科学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成为国家实力的支柱,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科学的影响在显著增长,但同时也发现了科学的某些负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颠国科学家、科学学奠基人J。D。贝尔纳(1901…1971)认为:科学需要“自我意识”,需要研究它的发展战略,需要使科学能够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因此,正确认识科学自身的结构,认识它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正确制订科学技术发展的路线、战略和政策。有效地进行科学技术事业的组织管理,已成为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突出课题。
虽然40年代就有科学学著作译介到国内,但华夏的科学学研究起步相当晚,70年代末期才在著名科学家们的呼吁下开始重视这一问题,近十年来出版过几十种专著。但是,这些研究都是相当肤浅的,介绍性的东西多,泛泛而论的东西多,真正靠谱的,能指导科学研究的东西并不多。
而赵无极的那份有关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显然就是科学学的领军之作,堂堂20万言,无不闪现着科学学的光芒。
赵无极在对建议的具体阐述中,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研究指导,对部分无法自言其说的内容,赵无极采取的态度是“猜测”,即我猜测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是一个好路径。
出席学术报告除了首长等人外,科学家们只有不到100人,都是华夏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这是赵无极一再建议缩小范围的结果。因为赵无极谈到的内容,包括那份建议本身,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被更大范围的人知道,并不是好事。
与首长的谈话,关于技术保密的演讲,有关“科学学”的学术报告,以及那份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这四招齐出,如果还不能对华夏的科技工作有所促进的话,赵无极也就无话可说了。
此后的赵无极,并不会就这些宏观的问题再说什么,因为他所面临的事情并不少。当然,对于各学科门类的具体研究指导,赵无极也会尽心尽力去做。毕竟,华夏在很多方面确实落后了。
4月15日下午2点,赵无极在华宣部一名副部长和教育部一名副部长的陪同下,走进了华夏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自近代以来,就是华夏主要思想的发源地,其“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一直被后世所津津乐道。
前世,赵无极对这所著名大学也心怀景仰,只是,赵无极根本没能力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不过,重生后的赵无极已经没有这种景仰之心了。事实上,京都大学在华夏排名靠前,但是,放在世界范围内看,其实力也不怎么样。
演讲的时间是下午2点30分到下午5点,其中赵无极讲两个小时,然后留下30分钟供同学提问。这个时代,京都大学的规模并不大,但也有万人以上的规模。面对如此规模的学生,除了京都大学的运动场外,几乎没有地方能够容纳得下。
因此,主办方很聪明地在主会场外,还设置了很多分会场,通过电视连线,将视频信号同步传播到分会场。
不用怀疑赵无极的人气以及号召力,在京都大学,赵无极早就成了女生们的偶像,男生们的膜拜对象。一听说赵无极要来学校演讲,即便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也在通过关系申请回母校来听演讲。
而本就在京都大学读大三的赵无际,以及获得了赵无极书法题字“心存梦,生如花”的魏婷婷,因为赵无极要来演讲,再次成了学校的中心,与两人打招呼,随时来拜访的人,数不胜数,弄得两人好几天都头晕脑胀。
在京都大学,赵无极自然讲的是他准备的第一部分内容,历史的迷雾森林。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赵无极的演讲由此开头。
赵无极话锋一转,但是,“当历史被记载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修正!”因此,历史的真实,除了正史记载以外,还有稗史野史,以及历史留下来的所有实物与文字。
于是,赵无极开始从周的“分封”开始,讲到秦的统一,直到明清。赵无极重点讲了“集权主义”在华夏的历史选择问题。
集权,是相对于分权的一个概念。集权,并不等于专制,也不等于独裁。华夏的历史,真要说起来就是一部集权史。华夏人拥有这样的土壤,也拥有这样的习惯。华夏的民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充分表明,华夏人,并不具备西文人那种所谓的民主意识。
于是,赵无极对西方与华夏作了比较分析。他举了一个例子:譬如5名普国人准备合资成立一个公司,这五名股东首先想到的是,除了投资外,我能为公司做什么,我适合在公司作什么;第一个人会想,我以前是搞技术的,我在公司就负责技术工作,担心一名工程师吧;另一个人说,我以前有过市场销售经验,我来搞销售吧……
但是,华夏人不会这样思考,他们首先想到的,我来当董事长、总经理,因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权力大啊,再说,钱抓在自己手里岂不是更放心一些?
另外,普国人一旦确实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后,都会尽心尽力去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尽量配合好别人;而华夏人在这一点上也是相反的,他们要求别人做好,要求别人来配合自己,处处要体现自己的权威;譬如在初步分工时,某人只是一个副总经理,他的职责就是配合总经理做好工作,但是,如果在某件事情上,总经理没有满足他的愿望,那么,接下来就不是配合了,而是不断地内斗、拆台,直到把公司搞垮,大家同归于尽了事。
华夏人常说的,“打伙的生意难做”,就是难在这里。
最后,赵无极总结道,华夏的未来,只有建立在对历史以及民族性格的深刻分析之上,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点,我们就会失去方向。
第274章工业化的力量
赵无极虽然谈的是历史,但是,给人的感觉一点儿也不枯燥。因为,赵无极作为重生者,自然有很多后世的结论,对历史的认知比这个时代的历史专家还要“透彻”。而且,赵无极在用词上也带有很多后世的时尚词汇,特别引人入胜。
上万名学子,可以说听得如痴如醉。
但是,事无绝对。华夏这些年来,确实滋生了一些异己分子,一些思想上的怪胎。赵无极在演讲到半途时,他的演讲台上,就堆满了提问的纸条。而且,赵无极想都不用想,这些问题特别尖酸刻薄。
在演讲的后半段,也有人高呼口号:“我们不需要说教,我们需要民主和自由!”当然,这些声音,迅速被演讲组织方给压下去了。
对于大学生们以“纸片”的方式的提问,是赵无极所要求的,这是他了解这个时代的最好方式。因为,一个时代的信号,首先表现在青年的身上。
但是,这些学子们显然不想让赵无极轻松过关。
这些纸条上的问题,大约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问赵无极个人以及人生问题的;二类是问华夏何时才能赶上发达国家,这一类显然是爱国焦虑症患者;三类是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譬如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的质问,有没有办法解决?这类问题,属于关心时政的现实主义者;四类则是直指所谓民主、自由,他们否定华夏传统文化与传统精神,对社会进行最彻底的改变,最好是全盘西化……
在赵无极看来,这些人。毕竟只是青年学生,比后世的“公知”可以说是差远了。后世的“公知”,往往先把自己置于公众的代言人地位上,从道德上讲,就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俺们是“为民请命”的人啊,难道,你还敢对付俺?
诚然,这些以“意见”为生的人,不乏真正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真的就是赤胆忠心。
作为重生者的赵无极,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华夏需要不同的声音甚至不同的力量,以涤荡一些陈腐的观念和习惯,但是,华夏绝对不需要那种动不动就要主张废除方块字、不喝咖啡就不与国际接轨的人。
问题:“赵无极先生,你怎么看待京都大学。你高考时没进入京都大学,是不是很失落?”显然,这是一个对京都大学很有优越感的学生的问题。
“京都大学是华夏一流大学,她拥有优良的传统,在国际上享有盛益。我当年没考入京都大学,不是我的水平不行,而是京都大学招生太少了。如果我因此而失落。那岂不是12亿华夏人都要失落?因此,既然华夏12亿人不会失落,那么,我也希望京都大学的童鞋们不要骄傲!”
问题:“听说赵无极先生的武功出神入化,而您的诸多文艺造旨也是大师级的水准,请问:您是不是感觉到很骄傲?(请说真话!)”这是一个对赵无极了解颇深的问题。
“人的能力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华夏有几句古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以为。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穷尽天地和自然,因此,我真的不觉得骄傲。我的路还很长,我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不断收获快乐。”
问题:“现在社会上,贪官污吏这么多,有没有办法可治?”
“正与邪,贪与清,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也即事物的两面,当我们意识到贪是一个问题时,其实治理就已经开始。古语说乱世用重典,我觉得有道理,但我更主张,和平时期也应该用重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贪,可能导致乱。
对于贪官,我向来主张以经济手段对付!他不是喜欢奢华的生活吗?一旦查出贪,让他的生活回归到平民生活之下,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赵无极这个回答,引发了热烈的掌声!
但是,没有人比赵无极更清楚,后世的华夏,其贪鄙之风达到了何等的程度,特别是无数的“裸官”,让赵无极一度十分失望,妻子儿女都移民国外了,竟然还允许其在位置上高谈这样主义那样理想,十足是华夏官场的最大讽刺。
假如是赵无极主政,子女当然可以出国学习,毕竟,华夏的教育水平相对还是比较差的;但是,一旦学成不归国,官员就应自动下台。至少,子女是否在国内工作,应作为官员作用的硬性规定。
在后世,赵无极曾经听到一个牢骚满腹的教师说了一句:“我们老百姓,无国可去,只有被爱国了。”这话,充满着无奈。
问题:“华夏为什么如此贫穷落后,真的是列强侵略造成的吗?”
这个问题,还真在赵无极的意料之外,从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京都大学名不虚传,确实是一个有思想的大学。
因此,这个问题,赵无极竟然出乎意料的思考了大约半分钟,才罗列出了答案:“这个童鞋的问题问得好,很有深度。我向来以为,华夏的贫穷落后,与列强的侵略有关系,但这个关系需要梳理和定位;列强的侵略,沉重地的打击了满清封建统治,让华夏能够睁眼看世界,同时也促进了华夏工商业的发展,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忘记列强强加给我们的耻辱,更不能赞美这种侵略。列强的侵略行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非正义的,都是一种罪恶的强盗行径!它对华夏的伤害,它对华夏的掠夺,不但是华夏民族的灾难,更是我们的耻辱!
华夏贫穷落后的真正原因,在于满清的闭关锁国守旧,对工业文明的排斥。众所周知,华夏在明末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明朝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比对农业宽松多了。其税率才三十税一甚至是不纳锐。但是,满清因为是马背上的民族,其生产力与文化处于半奴隶制状态,对于近代工业特别是火器,本能地恐惧和排斥。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一个事实。明末,华夏的火器譬如火枪,与西方并没有差距,甚至还略有优势,但是,满清在取得全国统治权后。将制枪作坊全部捣毁,将所有的火枪全部收缴入库,同时继续推行明朝中后期的海禁。
满清此举,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对多数民族的统治,但最大的恶果也由此产生,那就是华夏生产力从1644年开始。就处于停滞状态。而颠国,也正是在这个年代,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此后的近三百年历史,西方开始了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火车机车、机器、电器、汽车等划时代的技术产品极大地提升了西方的生产水平,而华夏。依然在天朝大国的美梦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赵无极无意煽动国内的民族仇恨,但是,历史事实也不容抹杀。华夏的历史,两次被少数族民统治,带来了两次历史的大倒退,这不能不引起反思:为什么亿万华夏人,会敌不过只是相当于华夏人口百分之一的异族,进而要接受其统治?
这些历史事实的本身,就说明华夏的文化出了问题。后世,有一种宣传口号。说华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赵无极觉得这个口号真是说出了一个大实话,因为,华夏确实太温顺,对异族太友好了,即便他在最强盛的汉唐。也仅仅是打了几场有限的“自卫还击战”而已。
君子动口不动手!华夏文化在独尊儒术特别是朱明理学之后,仅有的血性已经被温和的说教给稀释和湮没了。
问题:“有人说,一个华夏人是条龙,一个倭国人是一条虫;而三个倭国人 (:
)
( 重生之超级强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