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第 5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尹扬沉思了一下,因为这些都是在他脑子里反复考虑过多次的事情,所以他很快就开始把自己地想法表达出来。^^^^

    “古川是一个地处西南地陆地深处的小县。在交通和信息分享的基础建设上,肯定会有自己不足的地方,这在我们西南地区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每个县因为它不同的地理环境,矿产分布,人员情况,基础建设必然在存在劣势地同时,也会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这就要考察我们干部对本土的熟悉程度和观察思考的角度了。

    调整自己的角度。去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发现自己经济建设的潜力也因此就成为了我到达古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查阅了前三年地全县的财政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并迅速走访了全县几家典型的企业厂矿,了解它们过去企业发展过程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在面临的困难。

    根据世界投资家们的逻辑思维模式,那就是风险来临的时候,往往就是包含着巨大机遇到来的机会,那么我们公有制厂矿在受到市场强烈冲击地时候,这也是我们趁机调整产业,优化组织,规范管理,依靠国有企业丰富地生产资料人、物和场地优势,重新在市场设计自己的定位,然后根据确定地市场定位调动资源去争取生存的空间。

    这些就是我最初心里的想法,所以我就自然的对古川化工进行了破产重组,优化资源,改革体制的实际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晋秘书长在尹扬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停下来喘可气的当口,插话问道:“尹扬同志,那么当时在面对原古川县氮肥厂数千下岗职工的时候,难道你就没有一点担心?你要知道,你一纸令下,可是让这几千人从此彻底没了依靠啊?”

    尹扬反问了一句:“难道我不下这个决定,他们就有了依靠了吗?”

    晋秘书长愣了愣,但他随即就反应过来,说:“至少他们还有个盼头和希望。

    尹扬无言,他头又想埋了下去,不想再说话了,但他眼睛前忽然仿佛闪过了一张张熟悉的脸庞,那些人,那些事离自己是那么的近,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他猛的把头又抬了起来,说:“难道我们给他名义上的不破产,就真的给了他们希望了吗?让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等待中煎熬,把殷切的希望煎熬成深深地绝望,把火热的理想煎熬成无助的麻木,让一个个年富力强的本可在祖国经济建设上施展才华的年轻人,煎熬成白发苍苍的垂垂老者,这就使我们该做的事情?”

    晋秘书长脸上一片漠然,但却对尹扬有点冲撞的言语却并没有制止,甚至连打断都没有打断,任由尹扬激动的说了下去。

    “你们到过那些停产的厂矿去了没有,你知道他们天天在干什么?一个本应该机器轰鸣,工人们热火朝天生产的时间,整个厂区却响起的是一片片的麻将声,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党委书记在满是灰尘的办公楼里落寞的转悠。

    你知道他们的感受吗?你能够理解他们眼睛里埋藏的那种感情吗?”

    尹扬的语速越来越快,白皙的脸也微微有点涨红。

    他抓起了面前的茶杯,大大地喝了一口,有点冰凉的茶水还是不足以降下他现在爆发出来的那份激荡的情绪,他说:“古川化工今日的成绩有市场的作用和他们变革的原因,但其实他们成功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个他们埋藏在心里,为之不屈不饶的信念所必然的结果。

    为了这个信念全厂数千职工才会在代表大会上,迅速和县里达成破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上的一致,才会同意将三百万借给当时没有半点资产的古川化工,作为他们发展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启动资金。

    为了这个信念,他们的总工于工才会在厂子停产以后,拒绝了国内外众多公司的高薪聘请,而甘愿默默地寻找着让古川化工能够活下去的办法。

    也是这个信念,老周才会一直呆在古川化工,不肯调动。

    他们是傻还是真的不在乎所有诱惑力的东西啊?要知道,他们是群连基本生活费都得不到保障的低收入群体啊!”

    随着情绪的发泄,尹扬的声音慢慢地低了下去,房间里也陷入了一种沉默的气氛中。

    良久,晋秘书长才缓缓开口打破这份沉默:“尹扬同志,那么古川县水泥厂由一个正常生产,并且盈利的厂矿,又是怎样变成了股份制企业?而且原党委班子又是因为了什么,使你对他们大动手术呢?”

    尹扬抬起了头,他的眼睛里隐藏的是种忧伤。

    他良久才开口说:“一个以生产为基础,通过为社会提供它们需要的合格产品,并从中获得利润的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居然占到四分之一,后勤占了六分之一,在二十一世纪居然还采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备和工艺在生产,你认为它还是一个优质的企业?它还能够靠自己走下去?这些还很正常,没有问题?”

    第三部分 筑巢

    第一百二十一章 谈话(二)

    晋秘书长在尹扬连续的反问下,他把背往沙发上微微靠了一下,没有接尹扬的话;但却用始终没有离开过尹扬的视线示意尹扬并没有回答完他的问题。

    尹扬本不想继续说什么,他自己认为已经把话说的够明白的了,这也是他的书生意气使然,同时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遭受过重大挫折,一直是周围人关注的焦点和支配者自然而然养成的一种决策者的习惯。很多时候,他不自觉的习惯围绕着自己这个中心在转,这些他自己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察觉的,这也是每个人都会种存在局限性的根本所在。

    但晋秘书长显然比他更为坚定,他丝毫不为尹扬的反应所动,脸上一如刚才那般的沉静,他没有移动的眼睛随着时间的过去,带给了尹扬越来越大的压力。

    尹扬在感觉越来越差的时候,只好说:“晋秘书长,古川水泥从来就不是什么优质资产,恰恰相反,从一开始诞生它就是靠依赖政府,是我们国有化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它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一个所谓的企业,如果不改变它也只能够在那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而我们现在却在强调变国家统一协调的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大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这些企业根本不具备在新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事实也证明,我们大量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在不同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严重点的直接破产停产,轻微点地也是原有市场纷纷萎缩。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的寻求变化来应对这些和以往截然不同,如同颠覆般的状况,国家也积极的对一些重要的行业或企业给予了帮助和扶持,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能够通过变化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企业,它们有一个最明显共同点就是它们体制上进行了一致的改革,正是这些体制上的改革给这些企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竞争力。正是这些新地竞争力帮助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站住了,赢得了空间。

    那么我们要想发展经济,难道就不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审视我们企业真正面临的困难,将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变成我们实实在在地行动和措施吗?”

    晋秘书长没有评论,他在尹扬说完以后,先是长时间的沉默。^^^^不过这次他的眼睛移开了。没有一直放在尹扬身上。

    几分钟以后,晋秘书长站了起来,伸出了自己的手,说:“好,尹扬同志,上午我们就谈到这里。

    省委领导都出去了。还有一些事情必须我去处理,我们下午再接着谈。我个人把今天上午我们的谈话刚刚回忆了一下,你在经济工作上主要的工作思路就是求实务真,通过现场座谈,实地调研找出现在古川经济发展所面临地最大问题点并加以多方面地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和你们存在优势或机会,然后加以研究和决策。制定出适合古川发展的计划。是不是这样子?不知道我刚刚在听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正确你所想表达的意思。”语气虽然客气,但晋秘书长神情却非常严肃,严肃到了一种平板的程度,这让尹扬感觉很别扭,但尹扬无法抗拒,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和晋秘书长握手以后,晋秘书长就下楼去了,在走地时候。晋秘书长对尹扬说了一句下午想和尹扬继续他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

    尹扬明白晋秘书长的意思。这是在提醒他做一下这方面的准备。

    望着晋秘书长离去的背影,尹扬苦笑了一下。自己在这里没有任何资料,又不能够及时了解外面的情况,手机现在自己是想打也打不了,因为已经没有电了,而自己没有想到会在省委待这么长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带,包括手机的充电器。

    如果仅仅是谈自己以前地工作,那么这些也用不着准备什么了,自己脑子里早全部滚瓜烂熟了。

    经过一个中午的等待,晋秘书长如约而至。

    在这段时间里,尹扬除了吃下点食物,就根本没有把面前的书看进半个字。**

    晋秘书长进来以后,像上午一样两人坐了下来,他就开口说话了:“尹扬同志,上午我们聊了聊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从上午聊的情况来看,你能够大辂椎轮,从简到繁,由粗及精的开展工作,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一个县委书记,牵系是几十万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可是大事啊!那么既是大事,就要求你能够从大处着眼,深远布局,并要注意控制事情发展地各个局部间细节问题,因为这些也是影响你最终工作目标地一个重要方面。

    这样大小就有区分,又相互联系,尹扬同志,不知道你在经济建设工作中是怎么看这大小之分的?”

    尹扬心里不由一缩,晋秘书长刚刚这话和上午有着明显地不同,分明是出自两个人不同的语气和措辞,这里面蕴含了怎样的内容呢?

    尹扬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在心里先仔细的琢磨了一下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从刚刚晋秘书长半天话语间的变化来看,自己可能面对的是一道坎,这道坎既是自己的,又是古川的,既是障碍也可能是机会,尹扬慎重了起来

    “大才榱盘则大请大受,大匠运斤可使大地春回;见微知著须敬小慎微,小惩大诫可立大法小廉。”尹扬斟字酌句的认真回道。

    他随即就加以说明:“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一个县,一省,甚至一个国家论道根本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要先重视人才,放宽人才选拔的范围,提高人才吸纳的渠道,这是古川想要发展必须要做的第一个大的方面的考虑和行动。

    现在是市场经济,那么在讲奉献,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要讲究合理的待遇上的提高,这样也才会加强我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好的履行我们的职责,促进经济建设工作的快速开展,这也符合我们按劳论酬的基本原则。因此古川在经济建设开展的前面就对人事作了一个大变革,敞开怀抱,广纳英才,虽然还没有到大才榱盘则大请大受,但这是我对古川人事上的基本态度。

    例如原古川县旅游管理局的仇局长、分管县乡镇企业的赵副县长,他们都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充分证明这一点。

    古川县仅花了半年时间就从无到有,建立起了在全西南都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旅游产业,六个月下来,全县旅游产业已经突破月营业额五百万,这不是我们以往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全县乡镇企业也在政府没有伸手跟国家要一分钱的情况下,一个停产,一个亏损的企业都完成了自身的重建和优化工作,并顺利投产,其中古川化工已经有了月均百万以上产值的成绩。

    云龙水泥也在一边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完成了数百项技改工作,他们虽然在销售上还没有看见什么提升的成绩,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原来的销售额上,不但成功止损,而且开始盈利了,这证明它们的内部改革工作是取得了成绩的,而且这种成绩会在后续被持续的放大。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还刚刚起步,很多东西是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假以时日,等到他们完成技术积累,资产重组,加强管理以后,那么他们就能够吸引到来自各个方面足够的投资的时候,他们的春天就真正来临了,而这些都是这些专业的人才们所干出来的,对这样有突出贡献地年人才,我们是不是需要呢?”

    一句悠悠地问话,将尹扬的那份落寞和不甘淡淡地传了出去。

    晋秘书长也沉默了下去。

    房间里西斜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地板,把两人的影子都拖的很长很长,茶几上的玻璃杯中的茶水也呈现出了一种晶莹地琥珀色,映射着这光怪陆离的光线,似乎如同人们那变化不停,无法揣摩清楚的心思一样,让人看不透,想不明。

    第三部分 筑巢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谈话(三)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晋秘书长回过了神来,他说:“刚刚你说大才榱盘则大请大受,利用开放的人才机制广泛的吸纳人才,而后就利用大匠运斤加速古川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使古川大地春回的目的,可你想过没有,这些人才的到来会给我们基层那些肯干,苦干的干部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

    他们普遍文化不高,业务能力也受自身的限制而有诸多局限,但他们对工作的热诚和认真是令人敬佩的,建国几十年来,如果没有这些具有朴素品质的干部们无私的奉献,没有这些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干部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我们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晋秘书长这些话初听似乎有点强词夺理,感情用事的味道,可当你考虑到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贫困的农村地区,你就会知道越到更高的层面,他们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就越越完整。

    是的,我们也许可以集全国之力在局部地区去赶超发达国家,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的底子太薄,这些基础建设底子带来了公共设施、人才教育、工业体系、农耕畜牧等等方面基础差的现状,制约着我们不可能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快速发展,这是每一个清醒的国人都非常清楚的一点,但我们民族的复兴又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能够在全国拥有经济相对发展的地区,更要求我们能够改善占大多数人口和土地的暂时还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广大欠发达地区,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需要注意的重点,更是难点,使每一个领导者都在为之深思的课题。=

    像尹扬刚刚描述地这些,也许以尹扬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可以在古川造成局部地区的优先富裕和发展,但这适合应用到全省范围内展开吗?

    晋秘书长对此可不怎么乐观,如果只是古川个别地区,那么对省委来说也就缺乏特别关注的必要了。

    尹扬自然对晋秘书长的话会先仔细思考和理解以后才回答,因此他明白晋秘书长说这句话的含义,这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加严格的在要求自己,同时晋秘书长也是在给自己指出这次在全县乡镇干部闹起的风波中,一个根本性矛盾方面上的问题。**

    尹扬由此也不由想到干部们地组织和人事工作上来,他并不简单的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或两个问题引发的,这里面必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有多种矛盾和关系交错牵连的结果,就算没有这次追查饮水工程的这根导火索,它也不会因此就会缓和或得到解决,以后就不会爆发了,反而会更深的埋藏下去,对立和摩擦的程度会更进一步加剧,那么等到任何一个可能触发它地机会一旦到来,结果就会是比现在更激烈地爆发。

    同样。尹扬也不认为这单纯的是腐败问题或渎职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了一种变革所带来的各个方面一个被触动、抵触的阵痛,也涉及到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秩序地重新确立,价值观和衡量标准的不同则是大家产生矛盾的根本所在,再加上一些工作习惯上产生的惰性和局限,使众多变革需求的强烈和紧迫感日益加强,而对现有的干部们产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下必然就会像一团连接的一起地物体,在突然受到外来的压力作用,它就会分成向受压点两头分发的情况,一部份可以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另一方面则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另一个极端发展,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加强沟通和控制压力的施加情况。将另一个极端尽量的拉回来,不要造成太大的损失。

    但变革不可能是完美地,因为人是相对独立地个体,他们并不是毫无自主意识的生物,受自主意识地支配,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发展,但受自主意识的支配,我们也就有了矛盾和分歧。

    在古川。尹扬也多次从各种渠道和环境里听到了一些顺口溜。这些顺口溜可能比较夸张,也可能比较以偏概全。***但存在就有道理,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了我们在这些方面,确实还是有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比如自己刚刚到古川的时候,那个时候古川很多人还不认识自己,自己也喜欢每天晚上去一个面馆里吃夜宵。有一次在面馆吃面的时候,听到临桌有几个喝酒在人在行一个酒令很有意思,自己当时初听下觉的好笑,就记了下来。那个酒令大致上是这样说的:喝酒象喝汤;此人在工商!喝酒象喝水;肯定在建委!人均一瓶不会剩;工作一定在财政!喝酒不用劝;肯定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一口能干二两五;这人一定在国土!喝掉八两都不醉;这人他妈是国税!天天醉酒不受伤;老弟八成在镇乡!白酒啤酒加红酒;肯定是个一把手!酒后啥子都不怕;领导必定在人大!成天喝酒不叫苦;哥们高就在政府!一夜喝酒都不歇;保准任职在政协!

    但后来转过来一想,感觉这也不能够完全说是在说一个笑话或解闷的顺口溜,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部分干部在群众中的印象,这直接的影响了我们党和干部的形象,后来随着对全县财政支出和使用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下面干部作风问题的注意观察,尹扬发现这确实在古川干部中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他到古川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抓作风问题,并借此大力整顿全县各级政府和机关的财政和人事,消减开支,裁减编制外的人员,这些都帮助他提高了全县的财政利用率和亏空状况,也极大的提高了全县各个机关的工作效率。**

    尹扬心里慢慢的思考的这些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心情居然慢慢地平和了下来,他语气诚恳而坦然向晋秘书长一点点的介绍着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遇到的问题,他又是怎么分析怎么处理,这些最后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或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间,这对尹扬无疑就是一次洗礼和总结,很多当时没有来得及或没有想到的方面也在这个时候被自己发现了,他的整个工作思路变的更加清晰和完整了。

    这是他到省委以后,第一次不自觉的进入了这种状态,两人的谈话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越来越具体和细致,时间就在两人都没有注意的当口,悄悄地流走了。。。。。。

    晚上十二点多了,偌大的省委大院早已安静了下来,周围一片静寂,除了那低声在草丛屋角低低私语的虫鸣声,就只有偶尔的一两声树荫深处发出的夜鸟的叫声了。

    尹扬站在窗前,送走晋秘书长以后,他在这扇窗户前已经坐了两个多小时了,还没有了丝毫的倦意。

    今天的谈话给了他很大的收获,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原来是多么需要有这么一次思考的时间,自己原来认为计划或处理不错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换个角度和环境来看,原来也有诸多的不足啊!这些都让尹扬有些吃惊,同时也真正开始有了忧患意识。

    晋秘书长走的时候和他说的那句“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领导干部,就绝对不是一个负责和称职的领导干部。”给了他极大的触动和启示,他现在开始从心里尝试着来认真地对待这次省委的“谈话”了。

    “这对自己很有帮助也很有必要!”尹扬不断的跟自己说着这句话,努力让自己安静和平和下来。

    而尹扬不知道另一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巩书记在古川已经呆了三天了,柬省长则在今天早上就离开了古川,带着省委的部分同志到东部地区的几个县市检查工作去了。

    巩书记每天都会抽时间和晋秘书长通下电话,这既包含了工作程序问题,也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原因,那就是了解晋秘书长和尹扬谈话的情况,以及做出进一步的指示。

    刚刚巩书记就在听完晋秘书长的汇报以后就说:“你把和尹扬今天的谈话整理一下,加上我刚刚的补充,以省内部参考的形式下发下去,让各个县市的一二把手们发表发表他们的意见,但资料上不要注明所涉及的人和地区的具体名字,连发行也用省委党风建设小组的名义发。”

    第三部分 筑巢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影响

    第二天,一篇题为《浅谈经济建设中的体制与人才的关系与影响》的内部参考文章被省委以常规的渠道下发了。

    这篇文章没有显目的标题,也没有显赫的来历,它就很不起眼的夹在了省委的一大堆文件和报告中间到了全省每个县市一二把手的案头手边。

    郝方方自然也收到了这份内参,但他只粗略地扫了一眼,就把它放到了待处理文件栏以内,跳过去看其他文件去了,这种文章他当秘书时就看过甚至也参与写了很多,看到标题他就已经没有仔细阅读的兴趣了,|Qī|shu|ωang|对这类的文件他向来是放到一边,等到闲下来的时候才翻翻,给自己了解一下新的口号或精神,在开会作报告或写材料找素材时还有那么点用。

    但第二天他又看到了一份内参,同样是省委办公厅下发的,上面也有一篇《新的环境和目标下,我们干部应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还有一篇《干部制度中几点建议》,这样他有点奇怪了。

    他顺手拿了出来,放到了自己面前快速地看了起来,不堪不要紧,一看他心里就跳了一下,赶紧从头再次仔细逐字逐句的又再次读了一遍。

    他心里跳了一下的原因不是说这两篇文章有多么触及他的心灵,让他有震撼,而是这两篇文章里的话自己有不少熟悉的感觉,这让他心里比较惊讶,当他再次仔细看了一遍以后,他皱紧的眉头突然抖了一下。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了,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里的很多话他听过有人和他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那就是尹扬。

    有了这个记忆之后,他就越看越像,不仅和尹扬说话地语气像,就连里面说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的情形来看。都和古川非常相似,联想到尹扬现在所在的地点,郝方方不仅有些紧张,如果这些真是尹扬发表的,那么出现在省委办公厅的内参上,这代表是什么样的意思?

    郝方方赶紧按了一下桌角地一个呼唤器,他对闻声进来的工作人员说:“帮我把这几天省委下发的学习文件以及内部讨论交流的所有资料整理出来。^^^^马上送到我这里来,另外还有这两天省报、市报也给我找一份出来。”

    不能够不说,郝方方的政治嗅觉确实很敏感,在这方面他的智商他比很多干部都要出色的多,也许这与他一直在权力中心工作有一定地关系,但不管怎样,在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尹扬很多。

    巩书记到了古川以后,他才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他想的要复杂和棘手的多,当初他带领省委领导下来的时候。除了是想趁基层换届选举的机会到下面走走,了解一下我们村级党组和领导班子在经过了三次民选尝试以后,现在到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些改革的尝试给我们农村基层带来多大的影响?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他最主要想了解地东西。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尹扬的问题而来的,现在省委对尹扬地意见也很多,各种看法和意见都有,那么与其在省委长时间的讨论,还不如到古川去实地看看,这样反而可以更好促进大家对古川以及尹扬的了解,加深理解,有利于大家统一认识和意见。这对尹扬以后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此外,巩书记也有自己个人说不清的原因在里面,那就是北京那边通过前省委书记,自己的老上级、老搭挡给自己在尹扬的问题上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连老上级都开始抱怨了,自己与其坐在省委还不如干脆出去躲躲,等事情确定下来以后,那边也就没有好打招呼地了。

    巩书记可不是一个喜欢被人牵着走的人。他有自己的组织原则和工作态度。这些都关系到全省数亿群众的利益,他不会轻易妥协和退让。

    何况要想用好一个干部。那就要多关心和帮助,要适时的去了解他,这样才可以正确的认识这个干部多方面的情况。像尹扬也不能够说没有缺点或不足,他处理问题时理想化和主观化都是他工作经验不足,斗争策略欠缺的具体表现。

    他很讲究工作效率,所以他就忽视了加强与同志间地沟通和交流,很多措施在实施之前他都没有经过充分地宣传和座谈,给干部们理解和学习的机会,就强制性地推动下去了,这必然就会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造成诸多的问题被积压下来,也使他与上下级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比如他在云龙水泥改制问题上,在县里主要领导都还没有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就匆忙上马了,直接越过了当地的政府部门和县里的主管政府单位,这些怎么不可能让下面的人产生情绪?

    正确的事情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尹扬必须补上这一课,他先前干的顺那是有很多原因促成的,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原因,比如隔岸观火、强压下抑、旁敲侧击等等因素包含在了里面。

    所以自己必须尽早出面帮助尹扬缓和一下这些隐患,调尹扬去省委党校加强学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他暂时回避一下,通过在学习期间和自己,以及其他省委领导的交流,再加上他自己这段时间远离具体的工作(奇*书*网^。^整*理*提*供),空出时间和精力来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和思考,这将对他是一次质变的过程。何况他也确实需要时间来处理一下自己家庭的问题了,周歆的事情他早就已经听说,他很心疼啊!

    到古川来,自己就是要帮助尹扬稳定局面,消除影响,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他有点意外。

    首先,是市委对尹扬的高调表扬和充分肯定,但话却说的全部是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官话和公文,没有一点具体的东西在里面,好听的背后是深深地空虚。但这些话却又与古川基层乡镇对尹扬的强烈抵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印象那就是尹扬在喜欢喊口号,做事不顾实际情况,莽撞和贪功冒进。

    到了古川以后,这些乡镇干部紧紧地抱成了团,他们牢牢抓住了干工作要不要吃饭和以前遗留问题现任要不要解决这两点和省委哭诉。

    这些乡镇干部大造舆论,利用他们在古川庞大的人际关系和土生土长的复杂根系,每天都有大批的干部或家属手捧家里的账单或账本守在县委,见人就一哄而上或哭或闹或喊冤。

    而主要的一二把手则把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而做过的一些尝试,走过的一些弯路造成了一些还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摆到了桌面上来,跟省委和县委诉苦。

    大量的问题肯定是会解决,但这需要有个时间和过程,现在这些人故意把这些搞乱,不管眉毛胡子一把往上面捅,确实让人很是棘手。

    要知道,这部单单是一个乡镇,也不是古川一个县,甚至不是一个省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做出了不当的决定,那么不但在全省,甚至还会给中央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带来被动,那样的话整个局面就非同小可了,巩书记不得不慎重对待啊!

    也许正是这种敏感和特殊性,让他更被动的是柬省长在这个问题上,此时也发生了变化,他和自己有了不同意见,而且柬省长的不同意见还得到了省委很多同志的赞同,那就是对古川县委以前的工作要做严肃的认真的调查和处理。

    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的可不是简单的含义啊!

    巩书记已经非常的被动,尤其在柬省长去了东部地区以后,自己就更被动了,古川问题现在就紧紧的系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怎么处理也变成了他必须要下的决定和承担的责任。

    在这个时候,巩书记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让新的声音出现,这个声音要帮助他赢得全省领导干部们的支持和帮助,让他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能够主动的对这这件事情做出调整和调查,进而妥善的处理。

    巩书记不认为挥泪斩马谡在此刻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斩马谡那也是马谡确实有斩的理由,而尹扬不是马谡,自己也不是那个诸葛亮。现在在事情的逐步发展中,尹扬已经成了这个风波中一个影响微妙的因素了,内部参考也有了特别的含义。全省干部们都通过古川,通过内部参考第一次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这对这个内陆大省注定会产生深远地影响,甚至会对。。。。。。但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三部分 筑巢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查

    在全省最具影响力,发行也最广的报纸《省城日报》,今天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访谈实录,被访谈的对象是全省最重要的一个工业城市的市委书记,这个城市不仅集中了全省将近三分之一的工业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的一个除省城以外的准副省级城市。

    从它的行政级别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在全省所有城市中的特殊地位,因此这个城市的市委书记也一直是省委常委中最有含金量的一个位置,甚至比省城的市委书记也不相上下,在全省工业体系中的突出地位使它还略有胜过,比如它的前任就是现在的省委第一副书记柬省长。

    今天访谈的既然是一位以工业比重在全省占据了最主要地位的城市的市委书记,自然访谈的主题就离不开工业企业这个中心话题。

    该篇报道紧紧围绕如何抓住我省在国家整个西部大开发中有利机会,主动出击,完善我们的工业体系,振兴西北工业这个很大的话题谈了几点看法,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市委书记特别提到了省委内参中的《浅谈经济建设中的体制与人才的关系与影响》中所提到的一些观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于是第二天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经省委办公厅批准,这篇内部参考中的文章被省报独家转载,并开辟了专栏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这篇文章进行热评。此外,还特意对全省各主要地级市的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专访,当然访谈的主题都是不同的,但在不同的背后,有一个问题是一致地,那就是都被问及了对省委内参中的三篇文章地看法。

    这些记者们问的都很有技巧,他们不提内参。也不提文章的名字,但他们专门提这个文章具体的一些问题和事情,并请这些领导酌情回答,同时强调了这个问题是会见报的,言外之意非常的清楚,那就是这些天省报在展开对省委领导的跟踪报道的时候,连续附上了一组省委领导在下面检查工作时地图片,而这些图片中省委领导旁边总会出现省报的影子。这就给了所有人一个信号,省委主要领导每天必读省报!

    这个信号不可不强烈,也不能不让每个被访谈者高度重视,他们有的甚至在接到访谈预约的时候,还特意派身边的工作人员与省报的记者进行直接的接触,就是为了多了解一点访谈地各个方面的情况,最好是比较冷门和重要的内部的一些情况。

    对所有关心政治和时事的人来说。仿佛就是一夜之间,全省就掀起了一股学习内部参考的热潮。全省电视新闻,报刊杂志都在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对全省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意见的报道和讨论。而除了省政府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出面露了个脸以外,省委地反应很是安静。

    尹扬到省委这已经是第五天了,同时也是巩书记到古川的第四天。

    巩书记在这四天里见了大量的古川干部,他在第一天就和柬省长一起和全县乡镇地主要领导干部们见了个面,搞了个座谈会。

    会上他认真的听取了这些乡镇干部们的意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却全部记录了下来。*****

    然后他又和郝方方单独见了下郝方方,与柬省长发生分歧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产生的。在巩书记还没有明确表明态度的时候,柬省长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明古川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省委一定要尽快介入。对古川县委前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调查和总结。

    巩书记当时没有表态,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派出工作组,那么对古川县委将是一个沉重地打击,产生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这可能会让古川前段时期取得的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全部化作流水,而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让他更为让他担忧的是,如果这样做被否定的可能不是一个古川。而是会影响到全省的整个工作。

    尹扬在某种程度代表是另一种改革地尝试和突破。

    但他却无法说服柬省长和其他地一些省委常委,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古川县的部分干部情绪比较激动,就是尹扬此刻也是处于一种不稳定地状态,这个时候让尹扬出来解释,可能会让整个调查工作处于一种不理智和客观的状态下进行。他现在需要的时间,需要一点时间来安抚和理清整件事情的顺序和关系,他必须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那些误解所传来的压力。而不能给让这些压力影响到尹扬。

    他现在有点庆幸自己在第一时间做出的把尹扬抽离古川的决定了,现在看来就因为这个决定。所以自己现在还掌握了一点主动。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周歆在古川的突然出现。

    昨天下午,他让人找来了刘建设。

    见面以后,他和刘建设在里屋谈了很久,最后他们又打电话叫来了何少坤。

    何少坤和巩书记可不是那么熟悉,在接到刘建设打来电话的时候,他全身都绷紧了,心跳的很厉害,但却不敢有半点含糊和怠慢,根据刘建设在电话里的提醒,他先叫人去县城一个拐弯处等候,等自己的车一到,他迅速和对方换了辆车,让自己的车继续向前开去,而自己换乘的车则在原地不动。^^

    果然,自己的车刚刚开出不到二十米,有一辆灰色的面包车就跟了上来,这让没有多少政法工作经验的何少坤脸色铁青,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在古川县居然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跟踪自己堂堂一个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换车赶到了宾馆以后,何少坤被早就做了安排的工作人员隐秘的带进了一个房间,而后在省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了巩书记的房间。

    进了房间,刘建设看见何少坤难看的脸色,他笑了一下,说:“怎么?真被跟踪了?”

    看见巩书记在场,何少坤不敢和刘建设开玩笑,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跟巩书记问了声好。

    巩书记摘下了正在看文件戴的眼镜,指了下旁边的空位,和蔼的说:“少坤同志,请坐!”等巩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茶水给何少坤倒好了以后,巩书记才又接着说:“本来刚刚刘建设和我说古川有这么群人我还不是很相信,所以他就打电话给你,让你出趟门,说肯定有人会跟踪你!现在看来,这个情况不但是真的,而且还比较严重。”巩书记的声音不高,语气却很严肃。

    刘建设和何少坤都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巩书记,认真的听着巩书记的讲话。

    “但这也说明了对方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藏在了这里,对方也很心虚怕被我们发现,所以他们才会跟踪我们的纪检干部。”

    刘建设和何少坤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巩书记语气突然严肃了起?(:

    ) ( 脊梁 http://www.xshubao22.com/2/242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