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伊凡 第 8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认贼作父?”宋成云笑笑,“说的没错,不过就是太直接了,你知道,在汉语习惯里,我们一般不把话说的这么直接。”

    “那应该怎么说?”卡莫问。

    “你可以换个称呼,特别是在面对意识网之外的人,这么做虽然麻烦,但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误解,比如,你可以称他们为卡梅尔友好人士。”

    304 沙漠与星空

    这里是一片一望无垠的黄沙世界,站在这里的任何一点,朝着四周看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延绵不绝的沙丘,平常除了空气中风张扬的呼啸,这里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也看不到任何一丝生命的痕迹,任何人站在此地,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荒凉与酷热,以及这两者带来的深深绝望,这里是大自然的诅咒之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生命的禁区,撒哈拉。

    今天的撒哈拉相对比较平静,无风,下午最高温度56摄氏度,这个温度如果放在地球上任何一座其他城市,可能都会让人热的发疯,但相对于这个季节的撒哈拉,只能说是一般。

    在这黄沙世界与蓝天相接的尽头,被酷热空气微微扭曲的地平线上,渐渐出现了一个深绿色的小点,相对于这个寂静无聊的世界,这个小点的出现无疑让这里出现了些许生机,随着这个小点的越来越近,它的轮廓也正逐渐变得清晰,显露出更多的细节,宽阔的轮胎,粗大的轮胎花纹,轰鸣的马力,车顶上的风球,无线电……

    这应该是一辆沙漠越野车。

    即使是坐在车里,把空调开到最大,但车内的空气仍然滚烫,仿佛流动的火焰,李立天坐在驾驶位,头上裹着一大块被冰水浸湿的毛巾,但汗水还是顺着额头大颗大颗的渗出,如果他现在以这副模样出现在建筑工地,估计十有**会被当成一位农民工。

    “还没到吗?”在一处沙丘的阴影下,李立天停下车,皱着眉头问封敬亭,“你不是说开十几分钟就到,这都快一个多小时了,我觉得我们好像一直在绕圈。”

    “我知道,不过……不会是地图数据错了吧,不可能啊……”封敬亭低下头,再一次确定手中GPS仪显示的数据,脸上露出费解的迷茫,最后他还是看了李立天一眼,说,“再往前开一段看看吧。”

    李立天没有多说,只是把头顶上晒的已经有些发热的毛巾取下,放进内置的小冷柜中,又从里面拿出一条新的裹在脑门上,做完这些之后,他右脚猛的一踩油门,越野车就像一头怪兽一般,发出低沉的轰鸣。

    “等等,”就在车刚刚启动,准备加速的时候,封敬亭突然叫道,“停车。”

    李立天不解的看了封敬亭一眼,后者没有解释,而是径自打开车门,走了下去,随着他的这个动作,车外面瞬间涌入了一股热空气,李立天顿时就感觉,自己好像一只在烤箱里的待烤的鸭子,只是这么一熏,自己都快感觉要熟了。

    李立天扭过头,看了坐在车后面的伊凡一眼,他正趴在窗边上,一脸认真的看着车外的封敬亭,他似乎正拿着一个铲子,在轮胎后面的沙地里挖这什么,李立天随意扫了一眼,没看出他这么做是什么用意,他便随手从副驾驶拿过封敬亭的资料,随意翻了几页,然后又拿过那个GPS定位仪,看了一眼数据之后,好奇的朝着车四周看去。

    他知道刚才封敬亭为什么纳闷了,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资料上显示的位置,也就是两年前,政府组织乍得人在这里种下防沙林的区域,当时防沙林建成之后,自己还专门来视察过,为了让这片树林能够维持生存,卡梅尔还专门在这一带建立了许多“卡梅尔的恩赐”,作为这片森林的水源之用。

    白杨,红柳,骆驼刺,沙枣……当时这里看起来简直就像是条绵延的绿色长城,所有人当时都相信,治沙问题对卡梅尔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因为沙漠最大的敌人——水源,卡梅尔已经轻易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看它如何投降而已。

    但是近两年来残酷的事实表明,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道在他们看来,辛苦营造并将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如今似乎已经完全沦陷。

    两分钟后,封敬亭又回到了车内,不过手上好像多了一样东西,李立天看了一眼,惊讶的发现那是一段枯死的木头,木头上还挂着一块有些扭曲的金属铭牌,上面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防沙树木,禁止砍伐,违者必究。

    这是当时专门为防沙林制作的宣传铭牌,一般都是挂在树干上,起到提醒作用,当然,这种牌子提醒的对象主要是当时来自其它国家的游客,说实话,乍得这么大一个国家,除了沙漠,也没什么东西能当成旅游项目了。

    “我就说怎么也找不到,”,封敬亭小心翼翼的把铭牌从枯木上取下,又仔细的看了几遍,然后才说,“如果我猜的没错,当年我们种植的那些树木,甚至那些水利工程,如今都已经被沙丘埋在我们的脚下。

    “负责这里的官员呢?两年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难道就没人反馈?”李立天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管理方面,就下意识反问道。

    “这不能怪他们,是我考虑不周,”封敬亭主动揽过责任,“防风林总长度有几百公里,面积超过几十万平方公里,而乍得林业部门从上到下也不过几百人,之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人手不足,顾不过来不说,有时候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了解是不是需要汇报……沙漠地带气候严酷,渺无人烟,两年内上百公里范围出现几公里的小缺口而不能发现,也是再正常不过,像这种程度的覆盖,也就是一场稍大的沙尘暴的事,乍得现在连专业的气象卫星也没一颗,天气预报通常都不准,更别说检测沙漠气候了。”

    封敬亭一边解释,一边为李立天指着路,不多久,越野车又在另一处沙丘阴影处停下,封敬亭下车之后,捧着GPS和地图在沙丘下面四处转悠,他那一脸严肃的模样,让李立天忍不住想起电影中的风水先生。

    封敬亭回到车上的时候,宣布了他的结论:“水库也被埋起来了,原来的灌溉体系估计都瘫痪了,水都通过沙子渗进了地下,等于是浪费了。”

    李立天不是很懂:“你是说,变成地下水了么?”

    “也可以这么说,不过沙漠的地下水,和你印象中的地下水不太一样,”封敬亭说,“一般平原地带的地下水因为地形和土壤因素,总是互相连贯,是一个整体体系,地下有专门的储水层,就好像一条天然的自来水管道,但沙漠的地下水却不同,因为沙子吸水性差,而且沙漠蒸发系数高,大部分在地面的水都通过蒸发作用消失,剩下的,就通过沙层渗透到沙漠最低端,形成像池塘一样,相互独立的储水点,这些储水点一般都在地下数百米之深,水一旦渗进那里,几乎没有任何自然办法能够让它们出来,事实上,撒哈拉沙漠并不缺水,其地下水库的总水量,相当于尼罗河12年的总流量,但因为这些水都在地下数百米处,开采它们的代价实在高昂,所以,即使这些水真切的存在着,一时之间也难以得到利用。”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水的问题终究还是其次,毕竟我们可以通过魔法调水,最重要的,还是这里的沙子和风,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这种在沙尘暴中流动的沙丘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挡的,沙丘的平均移动速度是每年南下6公里,而且这个速度可能还在加快,种树环保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像沙漠索取更多的土地,也就是生存空间。”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难。”李立天撇了撇嘴,“要管住风,几乎是不可能的。”

    “是很难,”封敬亭说,“而且沙尘暴还不是唯一的麻烦,以前我在国内,去西北看过凉州一带的防护林,曾经听过说,因为天牛灾害,整个一座城市二十年的植树成果,几十亿株白杨树,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破坏殆尽,大自然的设计是如此精巧复杂,以至于人类只要露出一点破绽,就可能面临全盘皆输。”

    在回去的路上,封敬亭和李立天一直都在讨论有关如何沙漠的问题,李立天的想法比较简单,有着他一贯的风格,他建议建立横多更大的空间门,从各国引来许多高海拔的河流淡水,来强行弥补损失,至于封敬亭之前提到的蒸发作用和渗水,李立天认为,只要水足够多,能够超过这些消耗就不成问题,他甚至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撒哈拉与南极相联通,用这里的热空气去融化那里的冰,再用魔法将融水运回,南极洲的平均海拔是两千多米,而乍得不过一千左右,这一千多米的海拔差距甚至可以用来发电……

    当然,至于这建议可能引发全球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海平面上升,洋流紊乱,那就不是李立天需要考虑的了,反正乍得的海拔这么高,海平面再升,也不会对乍得有影响,气候再变,乍得也不会变的更差。

    “如果这个建议真能解决问题,我倒是认为,政治因素并不重要,”封敬亭又说,“如果真能成功,那人类能获得的事宜生存的土地,将远远超过因为海平面上升所失去的土地面积,真正的问题在于,整个计划的见效是在太慢,整个过程可能要数千年才能自然完成,让热空气融化南极冰川,再运回,改善沙漠土质,环境……这不是简单几代人就能完成的,而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确已经是迫在眉睫,真要这么做,可能没等沙漠得到改善,整个乍得就已经被沙漠吞并了。”

    “我倒有个想法。”两人说到正酣的时候,一直坐在车后面,没出声的伊凡出奇不意的说道。

    伊凡本来他天过来,是因为在空间站呆的太久,所以跟着李立天出来闲逛,顺便看看“沙漠风光”的,本来正准备离开,但两人之间的谈话却让他有了加入的兴趣。

    看着两人都回头看自己,伊凡开口说道:“你们还记得,我跟你们说过的那个夸父吗?其实按照意识网现在的力量,从事夸父级别的工程,已经不是不可能,刚才我听封敬亭说,沙漠当前最大的几个问题,就是风、热和沙,其中,风和热本质上是一体的,正因为非洲北部缺少水源,昼夜温差大,才容易形成相对剧烈的大气运动,而沙子本身是没有伤害能力的,所以,其实整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乍得太热的问题,而之前你们谈到过的调水,种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问题,而要解决热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

    伊凡说着,用手指了指车窗外,距离地平线不远的地方,一轮金色的夕阳正在缓缓坠落。

    看见这再明显不过的提醒,封敬亭立刻就明白了:“你是说,直接用魔法影响乍得上空的空间,减少直接照射量?”

    伊凡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这对于意识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巨型的照明术,按照目前的人数,真正动工做起来,最多也就一两年,如果集合全人类之力,几天时间就够了,一旦这个计划最终能够完善,我们甚至可以控制在地球上任意一处的日升日落,”

    ……

    伊凡回到蒙戈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了大半,因为空间站有事,所以李立天先回去了,而封敬亭则对伊凡的建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估计正去找安娜去计算“工程量。”

    按照封敬亭的说法,这种程度的“空间工程”如果能够顺利完成,那不论是对于卡梅尔,还是对于人类文明,其意义都是非同小可的,在未来,不考虑其他位面,人类的发展一般会往两个方向发展——往上,就是太空,宇宙,星球轨道,卡梅尔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尝试,早在三年前,由卡梅尔设计,欧美、Z苏等国代为生产的,一艘代号为“风筝1型”的试验型独立空间站,已经顺利“发射”,在同步轨道上进行预期实验。

    与其他空间站不同的一点是,“风筝1型”是一种纯粹独立存在的飞行器,也就是早设计要求上要达到自己自足,就像科学家曾经在地球上搞过的生态圈一样,遗憾的是,风筝一型的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仅仅一个月不到,在不依靠常规化学手段的前提下,空间站的空气终于恶化到人无法呼吸的程度,带过去的一些植物无法实现预计“回收二氧化脱,制造氧气”的功能,宇航员的食物也无法通过循环系统保证,风筝依靠最终还是被改建成和平号这样的太空实验室,和卡梅尔空间站一样,需要不断依赖来自地球的支持。

    风筝一型的失败并不让人感到失望,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按照地球当前的科技水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几乎可以这么说,只要人类能够解决不靠外物,用微型生态圈实现生存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人类终于可以在物质层面上,有和整个世界独立的资本和勇气,也是人类“生存水平”真正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除了外面的广阔世界,人类骑士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可供选择,这也是一直以来,长期为所有人忽视的方向——地下,或者说,星球内部。

    严格来说,星球内部适宜生存的空间并不算多,就拿直径上万公里的地球来说,因为温度过高,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区域都是一片炼狱,人类能够栖身的地方,也不过区区地壳曾,数千米范围之内。

    然而,比起太空环境,星球内部有许多优点,都是太空永远无法比拟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地下建立城市,对技术的要求远远低于太空,特别是在地球建造,地下城市唯一需要解决的,就只有能源问题,而不必担心宇宙辐射,材料匮乏,生态平衡等等,因为地下城市就和卡梅尔位面一样,许多东西都可以从星球本身寻求支撑,相比起人类自己制造的微型生态,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抗风险能力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食物,空气,材料,几乎人类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很方便在星期上获得,即使把地球换成月球也一样,最起码,从生存角度来说,地下世界是可以长期夸张的,而一艘太空中飞船,即使做的再大,在空间上也没有发展的余地,在超密集型农业,也就是只存在科幻中的“粮食工厂”还未真正发展出来之前,空间永远是制约太空技术发展的最大因素。

    起码,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要在太空中种粮食,还是显得有一些天方夜谭,因为人类目前能掌握的能量密度并不算高,即使是核能发电,也不可能用核能强行制造人造光,进行封闭性的农业种植,而魔法发电在星球本土搞还可以,搬到太空,对魔法的消耗,以及技术要求实在是太高,根本没有推广价值,如果考虑到下一步还要让飞船动起来,那就更不可能了。

    造出真正的宇宙飞船,哪怕只是恒星系内部的飞船,正是封敬亭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所在,这从他对空间站设计的执着,大概也能看出一二,但梦谁都会做,真正要实现起来,中间需要克服数不清的技术障碍,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就相当于古时候原始人造独木舟差不多,也就能在近海游个泳,划拉几下,或者往海里扔点漂流瓶,真要靠独木舟下海,一个大浪就能将他们全都打翻入水。

    伊凡“空间工程”的建议给了封敬亭很大的启发,在他原来的思路中,魔法这种东西就像一个小型作弊器,尽管他来卡梅尔已经四五年,可是潜意识当中,总是把魔法当成“锦上添花”的东西,能有用,起到帮助最好,就像魔法发电,但要真正涉及技术上的创新,还是要扎扎实实通过科学手段。

    但是现在回头看过来,封敬亭发现,宇宙飞船在本质上,也不过就是克服距离的一种工具,而如何克服距离,魔法已经给出了直接明了的答案,按照伊凡所说,以人类目前的力量,改造一颗行星部分空间结构都不成问题,那么何必还要转一个大圈,费尽心力钻研如何造船,换句话来说,都会飞了,还要学游泳做什么。

    想到这里,封敬亭又忍不住想起,伊凡之前所说的“挖洞”生存,如果这样来看,未来地球的发展,也可能是沿着“挖洞”的路线来进行,第一步是在月球上挖洞,生活在地下,人类根本不需要克服月球表面两百多度的昼夜温差,也可以建立“相对开放”的环境,因为地壳就是天然的空气密封舱,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封敬亭发现,在地球周围的许多原来他们认为不适合生存的行星,现在在技术上都有了开发的可能。

    就拿火星来说,表面寒冷,大气稀薄,如果按照以前的想法,人类想在火星上生存,做到如地球一般,完全开放性的生存,则必然要投入巨大的经历来进行大气环境改造,这种改造能不能做到暂且两说,就算改造成功,也没人能保证这个新建设的生态以后会不会恶化。但要是在火星地层下挖洞,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首先,挖掘的经济投入比造飞船小了不少不说,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月球上的氦三,火星上的铁矿,甚至考虑长远一点,海王星上的冰,这些东西本身都是人类未来需要大量利用的资源。

    其次,如果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想下去,封敬亭发现,挖掘本身甚至可以替代一些“宇宙飞船”功能,假设一下,在太阳系的小行星带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内部挖空,装载动力,这不就是一艘天然的宇宙飞船么?虽然这种“石头飞船”可能不太禁得起太高的加速度,结构上强度也有待考证,但如果仅仅把它们作为太空中的天然基地,却是再理想不过。

    不止是小行星,一些星球的卫星,也可以天然担负起这样的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行星级”的空间门联系下,所有这些独立的“洞穴”全都是相互连通的,就像地球上各大城市的空间门一样,现在只是“地球交点”,未来的某一天,卡梅尔极有可能制造出“太阳系交点”,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控制的区域,将超出目前数千万倍,而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却几乎忽略不计。

    305 两个新“朋友”

    伊凡还记得,四年之前,在自己第一次见到蒙戈的时候,这里只不过是乍得再普通的一个小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蒙戈还算的上是乍得的交通枢纽,但这里除了一个破破烂烂航站楼,和非洲其他村镇似乎没有一点差别,衣不蔽体的成年人,光着屁股满街乱跑的小孩,持枪的士兵,以及满街飞舞的蚊蝇。

    但是现在,比起国际上那些一二六的城市,蒙戈或许还差距很远,但是起码,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开始承认,蒙戈已经是一座城市的名字,而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

    世界交点带来的交通便利以及彻底改变了这个昔日的小镇,伊凡只是在街道一旁稍稍停顿了一下,就有一脸出租车停在他身旁,里面探出一张黑人司机的脸,用熟练的英语告诉他,不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世界交点,还是通往这座城市周边临时开发的“旅游区”,都有着不小的一段距离,他的话其实是在潜意识提醒伊凡,坐他的计程车会是最好的选择。

    受逃亡生涯的影响,伊凡在卡梅尔的生活虽然算的上一个“宅”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反感出门,正如计程车司机所说,从这里到世界交点还有好几公里的路程,对于不是经常出门的伊凡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散步机会。

    于是他对着司机轻轻摇了摇头,待后者离开之后,他抬起头,朝着道路尽头,远处一个朦胧的建筑身影的眺望,那是一座蓝白相间,侧面看来就像一个巨型体育场的庞大建筑,在伊凡看来,世界交点的整体给人的印象,就像是刚刚完工的一座全新城堡。

    尽管蒙戈已经在这四年内陆续扩建了几次,但相对于从空间门中源源不断走出的人流量,这里的街道总还是有着拥挤之嫌,在伊凡经过的这条街道上,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自全世界不同城市的人,操着不同的语言,打着不同的手势,当然,更多的是带一模一样的通讯器,在路边上每一处商场徘徊,而这些商场的名字,伊凡一眼望去,自己竟然还认不全,日文,韩文,中文,英文,俄文,甚至还有非洲本地不知名的文字,但不管商店招牌挂的是什么文字,里面的顾客都是一样的爆满,甚至在一家吃饭的速食餐馆外,伊凡看到排队的队伍都已经被挤出了门外,许多顾客顾客甚至就直接站在大街上等,

    唯一和其他城市稍有不同的是,目前在蒙戈的街面上,除了公共车、计程车这种公共性质的交通,几乎看不见任何私人汽车,因为现在乍得对汽车进口目前征收的是超过百分之两百的重税,而且对私人汽车的行驶有着严格的限制,在几名施法者和伊凡的眼中看来,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如果放开限制,未来可能会对蒙戈造成很快的影响,蒙戈的人流量巨大,城市空间本就不足,人只是靠两只脚走过来都嫌不够,更不用说加上汽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所有卡梅尔人都相信,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即使对生活的便利再大,最多也不过用上几年时间,按照卡梅尔空间站现在的建设速度,再过五年,卡梅尔可以容纳的人口,将远远超过当前的乍得,因此,现在几乎所有的乍得城市,私人交通工具都是电瓶车和自行车的天下,而这种制度带来的城市特色就是,在所有街道的非机动车道,旁边的商家都会特意往外建出回廊,用于遮阳和挡雨,所以,在乍得的街上散步,抬头是看不见天空的,这些回廊的支撑柱平均每隔几米就能见到一根,因此整座城市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宫殿。

    为了排水的方便,回廊顶端专门设计成朝外倾斜的斜坡状,其中还可以留下了一些分米见方的,各种图案的小孔,用玻璃封住,整个设计思路和一些建筑的屋顶差不多,在天晴的时候,阳光顺着这些小孔正好照射在人行道上,伊凡在走路的时候,就下意识看着地上的这些图案,他们有的是动物,有的是几何形状,还有一些,是很明显的文字,他稍加辨认了一些,发现这些文字有许多竟然是名字。

    在一个拐角处,一间写着“城市管理处”,看起来就像一家普通商店的办公室里,伊凡得知了这些文字的来源——这是蒙戈上任市长,也是一个普通荷兰移民的主意,游客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在这座城市中永远留下自己的姓名,用这种方式完成类似“到此一游”的功能,政府会负责维护这些“字窗”,并承诺如有损毁,将无偿退还款项,在这位蒙戈市长看来,这种方法既能让这座新城市在最快的时间能增加一些人文气息,也不失为是一种“旅游增收”手段。

    伊凡随口问了一下城管处的工作人员,有关留字的价钱,如果是要刻中文,他五个字外加一个着重号大概是要花100美元左右,平均一个字20美元,如果他要刻一些特别的寓意,比如情侣刻字,一个家庭刻字,或者增加什么图案,价格还要适当贵一点。

    伊凡记得曾经在李立天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过这一点,他说蒙戈市政府之前提出过一个申请,往外招聘几名刚从大学里毕业的美术生,专门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其中就提到过廊顶留字的想法。

    “两个人就要一千多块钱,你们怎么不去抢,”伊凡正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他听到一句稍感熟悉的中文,带着明显的宁州地方口音,他下意识的转身去看了一眼,看到一对完全陌生的情侣,男的正对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做出来的效果图,眼睛瞪的大大的,看起来是不能承受这个价格。

    这对情侣看起来还是学生,一千多块钱留两个名字对他们来说还是稍显奢侈,按照伊凡的了解,一千块差不多是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尽管这个名字可能会伴随着这座城市,留存的时间比两人的寿命还长。

    面对两人的质疑,工作人员只能抱歉的一摊手——因为两人手上没有通讯器的缘故,他们互相之间无法交流,这种情况在蒙戈很常见,以中、美、俄、日四国为代表的国家是从法律禁止意识网的,尽管在美国,一些州已经开始质疑这种禁令是不是有意义,但毕竟还只是在口头提出,在这些国家,关于意识网以及魔法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整整四年,但四年后的今天,几国政府对魔法的了解,似乎并不比四年前多多少,所以有关意识网是否对人意识有害,或者是否涉嫌控制人自主意识,一直也没有得出准确的做法。

    男人拽着女朋友的手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女的忽然站住脚步,眼光有些不可置信的朝伊凡的方向看来,伊凡心里暗道糟糕,正准备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时候,女孩一脸兴奋的走了过来,眼看着她准备放开音量惊呼出口的时候,女孩忽然又改变了主意,对着伊凡轻轻一笑,压低音量到:“你真是伊凡!”

    伊凡并未否认,他看了女孩一眼,只是传话:“怎么,我很有名吗?”

    女孩的男朋友此时走了过来,同时主动牵过女朋友的手,略带戒备的问:“晓娟,你们认识?”

    女孩回过头,两眼盯了自己男朋友一眼,但又很快意识到,自己这不是在和伊凡说话,身上没有通讯器,传话是不管用的,于是把嘴凑到男朋友的耳朵,悄悄告诉了他。

    男孩看着伊凡的表情简直就像灯泡一样,放出了神采,他激动的嘴都有些哆嗦了:“你知道吗?我们也是宁州大学的,今天刚上大二,你当年在图书馆坐的那张位置,现在简直都成了圣地,我还在学校还专门申请建了一个“魔法研究会”,我就是会长,我们会所有人都非常崇拜你……”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粉丝,伊凡有些哑然失笑:“是吗?”

    之前林泉就告诉过他,现在在许多国家,都涌现了一片“崇拜魔法”的人群,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更流行,虽然因为伊凡的低调,从不在公共场合出现,一开始许多普通人对卡梅尔的印象,还停留在李立天的形象上,把他看成是一个领导者,但是随着这几年的交流的增加,许多人已经开始了解到,伊凡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因为国家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卡梅尔许多场合,李立天也提到过“国王”这个字眼,而他自己也亲口承认过,自己不过是一位财政兼外交部长。

    据说,现在在宁州大学教书的老师,上课见有学生不认真的时候,都要对着伊凡做过的位置苦口婆心劝上两句;“我的课你们还别不愿意听,就是当年的伊凡,在我课上也是老老实实的,你看人家现在……”搞的好像是他手把手交伊凡魔法一样。

    “要不是我在一个学姐那里见过你的照片,我还认不出你,对了,你怎么会来这的?”被称为晓娟的人盯着伊凡问道,不等他回答,却又自己有了答案,“我,我知道了,你这是微服私访来了吧。”

    “只是随便看看。”伊凡一边回答,一边朝着前方走去,两人就像他的仆人一样,一左一右跟上了他。

    “诶,对了,忘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余晓娟,他是我男朋友杜伟,”余晓娟有些自来熟的自我介绍道。

    “你们好,”伊凡一左一右各看了两人一眼,问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告诉我,你刚才说,有我照片的那个学姐叫什么名字。”

    伊凡似乎不记得,除了赵真雪之外,他给谁留过照片。

    “是一位法律系的学姐,叫刘妍,听说今年刚刚毕业,就拿到了你们卡梅尔的蓝卡,她说她进大学之前就认识你了,她给我们看到照片,好像还是偷拍的……”

    说到刘妍这个名字,伊凡就下意识想起,那个刚刚见面,就怂恿他玩连连看的女生,在他认识的人当中,这种事确实也就她能做的出来。

    余晓娟看伊凡脸上露出了淡淡笑意,又大着胆子多问了一句:“对了,进你们卡梅尔工作到底要什么条件啊,我们学校好多毕业的都申请过,但就是通不过。”

    “不能通过是正常的,”伊凡随口解释了两句,“这两年卡梅尔的移民政策越来越严格,以前只要是个技术工人都能进,但是现在……卡梅尔和欧美一些国家在学术上的合作更紧密一些,一般招人的话,也是优先从那里的一些大学收。”

    “为什么?”杜伟对伊凡的回答有些失望,“是那里的学生更优秀么?”

    “这倒未必,”伊凡否认到,“主要还是考虑到,欧美的学生大多都有几年使用通讯器的经验,对意识网的熟悉程度高,你们知道,卡梅尔是一个靠意识网联结的社会,我们需要新来的移民和工作人员尽快融入我们的社会。”

    “那刘妍学姐怎么……”从伊凡的话当中,余晓娟已经意识到,她和杜伟现在畅想的毕业进卡梅尔,似乎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她还是下意识多问了一句。

    “刘妍是我的朋友,我们很早就认识,”伊凡说,“还有,他的一个男朋友卡梅尔全权公民,也就是你们说的红卡,根据卡梅尔的移民制度,红卡持有者每年都可以担保几名亲朋好友加入卡梅尔,她应该是用这种方式进来的。”

    “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有一个朋友有卡梅尔红卡,就可以担保我们进去?”在一个十字路口前等红灯的时候,两人齐声问道。

    “是这样的。”在说话间,伊凡看了一眼路口中正在维持秩序的一名黑人,他胸口别着一个六角形的徽章,发出淡淡的红光,这正是红卡持有者的标记,这意味着他被授权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情况需要使用魔法。

    余晓娟和杜伟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但从对方眼里收获的只能是失望,因为“魔法研究会”的关系,杜伟倒是认识一些卡梅尔的人,毕竟现在卡梅尔和宁州几乎是零距离,周末的时候,在宁州许多景点很容易就认识一些卡梅尔人,但他认识的这些人大多也只是蓝卡,也就是在卡梅尔有稳定工作,其中一些还是有居留期限的绿卡,连永久居留权都没有,至于红卡,他也只是听他们说起过,知道其比例相对于其他几种卡实在是小的可怜。

    “难道卡梅尔就没有一些特殊移民政策吗?”余晓娟有些失望的问,“听说卡梅尔是一个纯粹的移民国家,移民政策怎么比美国加拿大还保守,听说连投资移民都没有。”

    “也许只是卡梅尔不需要这么多钱吧,”伊凡盯着马路拐角处一栋正在施工的摩天大厦,抬头仰望那直入云霄的高度,随意说道,“投资移民目前仅限于乍得境内,门槛是两百万美元,创造15个以上的工作岗位。”

    “两百万美元!”余晓娟和杜伟无奈的相视一笑,如果他们有这个钱,至于连一千块的名字都留不起吗。

    “至于你刚才说的特殊人才,”绿灯亮起的时候,伊凡在抬脚的同时,对两人传话道,“确实有,不过……”

    伊凡话说道一般,马路中央那名黑人忽然朝着自己径直看过来,然后,身体笔直的转向伊凡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卡梅尔军礼。

    他认识自己,伊凡稍稍楞了一下,随机醒悟过来,对着他笑了笑,传话说:“礼毕吧。”

    在川流的人潮中,这个好像交通警察的黑人敬礼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跟着伊凡的两人却很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杜伟沉默不语,余晓娟却追着伊凡刚才的问题没放:“不过什么?”

    伊凡扫了两人一眼,摇头:“不过你们两个并不在符合条件之列。”

    “为什么?”余晓娟不太服气,“你说说看,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伊凡没有再回答她的问题,又过了一个路口之后,他回过头,对着两人笑道:“我到了。”

    余晓娟抬起头,出现在眼前的,不是世界交点又是什么。

    说起来,除了在设计空间门的时候,伊凡来考察指点过几次,但要说真的使用,他还确实没亲身用过,也许对地球人来说,空间门来往就像奇迹一般快捷,但对他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笨拙,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定向空间门就好比火车,只到达固定的站点,而他自己的魔法,就像是直升机,想停哪里,就停在哪里。

    所以,在进入大厅之后,伊凡就径自去了咨询台,询问去卡梅尔的空间门在哪里,世界交点的建筑实在太大,站在大厅里一眼望去,四处都看不到边,只能看到那成环状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走廊,如果要他自己找,即使动用空间之眼,估计也要费上一段时间劲,况且,他也知道,世界交点里面就像卡梅尔,按照规定是在没有紧急状况下,禁用魔法,任何魔法的使用都可能会被发觉,虽然对于他的身份问题不大,但引起安保人员骚动是一定的,作为一个国王,既然他同意设立这些规矩,那自己遵守,还是做得到的。

    “请问,去卡梅尔的空间门……哦,是你?”伊凡问题问到一半,那名工作人员就下意识的抬起头,两人都在这一瞬间,同时愣住了。

    是夏婧,虽然她的脸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但伊凡记住一个人,从来不是靠容貌,甚至不靠行为和身体,都是直接在灵魂上的触碰。

    记忆中那张原本标志白净的脸,因为大面积烧伤的缘故,现在看起来就坑坑洼洼的山水画,特别是脖子到左脸下巴那一块,都是暗红色的褶皱,看起来就像蠕动的毛毛虫,虽然脸型还保持着以前的模样,但是乍一看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能适应。

    “怎么?认不出我了?”夏婧苦涩的一笑。

    她很早就知道伊凡统治卡梅尔的消息,但此时的她,实在已经无处可去,前两天从新闻上得知郑家完蛋的消息后,她还有想过回去,但这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在卡梅尔的生活,她同样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以前最大的资本已经不在拥有,现在回到国内,可能连扫厕所人家都怕影响市容,而在卡梅尔,因为她曾经受到过的那次伤害,在工作中还能得到一些额外照顾,现在的她,已经洗脱了自己黑卡的身份,现在持有的是蓝卡,起码在生活上,基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我听说过那次爆炸案,但却不知道受害者有你。”伊凡对夏婧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对他来说,夏婧只是千千万万犯错者中,触及到自己的一个,当然,她所犯下的错误,在伊凡看来也只是一个笑话。

    “如果我记得没错,卡梅尔应该会负担所有这次事故的手术费用,”伊凡说,“像你这种情况,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整容手术?”

    夏婧没有回答,她只是抬起头,以一个工作人员的态度问:“请问您需要咨询什么问题?”

    她不想说,伊凡自然也不会多问:“去卡梅尔的空间门怎么走。”

    这时候,一直跟在伊凡后面的余晓娟和杜伟也已经排到了窗口,伊凡听见他们对着另一个工作人员问:“请问去卡梅尔要什么条件?”

    “凭卡梅尔的身份证就可以。”

    “如果我们没有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在两人刚来的时候,都已经问过了,他们办的是游客的临时卡,仅限于在一些特定国家通行,一般是免签国家,从目前来说,也就是从宁州到蒙戈,来看个热闹而已,之所以在现在提起来,只不过是因为看伊凡在旁边,看看有没有其他希望罢了。

    “如果有任何持蓝色或者绿色身份证卡梅尔居民作担保,并且经过移民部门批准,也可以在卡梅尔逗留三天到一周时间,”工作人员说着,同时指了指大厅墙上贴着的那些制度,“如果是红色身份证,则可以无条件逗留一个月。”

    “伊凡,”余晓娟扭过头,问伊凡说,“你能帮我们担保吗?我们只是想进卡梅尔参观一下。”

    伊凡扭过头,看着大厅墙上的制度,迅速浏览了一下,皱了皱眉头:“我似乎没这个权限,这些制度上没提到。”

    “啊?”余晓娟不可置信的看着伊凡,“不可能吧?你是卡梅尔的国王?没红卡?”

    “也许是他们忘了,我也一直没有了解。”伊凡说着,从兜里掏出那张属 (:

    ) ( 法师伊凡 http://www.xshubao22.com/2/244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