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伊凡 第 12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在战场上为他们构造了避难所。

    更重要的一点是,联军很快发现敌人根本没办法分辨空间盒子是敌是友——尽管双方都能在意识网中了解同伴的存在,但他们根本无法确定同伴的位置——在空间盒子组成的世界里,位置几乎是完全混沌不可测的。

    要理解这一点,就得从最基本的空间性质开始说起。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空间观是基于现实经验形成的,它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属性——就好比最基本的,如果两个足够“致密”的物质在空间中互相接触,他们就等于发生了碰撞,他们也许会合为一体,也许会互相弹开,也正是因为这种性质,物质对空间起到的参照作用,观察者可以制定“坐标”,用于定位,通常来说,我们把这种空间称为平坦的,或者平滑的,在这种空间中,如果划一条从0到10的线段,一个物体要直线的从0到10,必须经过沿路的1、2、3、4、5、6……

    但空间盒子的出现让这种空间观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空间盒子是由空间门组成的,空间门本身就是对位面的扭曲,可以想象,在无数的空间盒子作用下,整片位面已经可以说的是上是支离破碎,从0到10的距离不再是10,可以是任何数字,如果有一个连接0。1和10的空间门,那两点的距离就只有0。1,但要是换一个方向,也许距离会是12;21……总之,任何数字都有可能,空间的可度量性已经完全消失,所有人都发现,在这片诡异的战场中,没有人能回答“你在哪”这个问题。

    更不可思议的还不止如此。

    战斗人员很快就发现,如果在这里两个空间盒子相互接触,他们会在接触的瞬间又互相脱离——因为空间门本身的性质,就是在接触它的同时瞬间离开,也正是因为这个性质空间盒子才有“完全隐形”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尽管位面中,空间盒子的数量已经成千上万,密密麻麻,但他们互相之间是完全不会发生碰撞和接触的——甚至可以说,碰撞这个概念,和空间盒子的概念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他们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东西。

    在平滑空间中,两个物体碰撞,相互排斥,但在这里,他们则相互穿过,交换位置——这个性质在被后方的劳伦斯教授得知之后,他几乎当场失声叫了出来:“这简直就是另一套物理规则!”

    是的,如果把空间盒子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物质”,那么他们的这种相互作用方式,是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规则,许多物理学家相信物质和能量都只是空间的褶皱,事实上,空间盒子也只是一种特殊的褶皱而已。

    其实就是在现实宇宙中,类似空间盒子这样的“物质”也不是没有——不发出电磁辐射,也不和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只在引力上和其他物质相互影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暗物质,谁又能说的清楚,那些所谓的“暗物质”不是宇宙中,存在的大片“空间盒子”呢?

    事实上,这个猜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外星人的问题——他们不是不存在,只是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空间盒子和盒子外的物质一样,无法产生交集。

    这些发现和猜想,也算是这场战争对科学意外的一次贡献。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联军指挥部突然发现,尽管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失败,但也完全算不上胜利——结果甚至比失败还要尴尬——这种情况恰恰意味着,位面通道,或者说,这条防线已经名存实亡了!在这条战线中,双方就好像电磁波一样,互相穿过对方,直达自己的目的地。

    因为空间门盒子,联军在这几天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油料以及核弹,随时都可以发动一场战争。

    同样也因为空间门盒子,敌人的前锋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越过第六道位面,联军正在最后一道位面全力组织防守,但……恐怕用不了多久,发生在第一道位面的这一幕就会再一次重演。

    原本联军为了以防万一,在每一个位面中准备的核弹竟然全无作用——粒子辐射、冲击波、热辐射,这些东西都会完全穿过盒子,无法对其中的人造成杀伤。

    到了第六天晚上,最后一道防线出现了零星的空间盒子踪影,这个时候,联军企图使用空间切割来减少该位面的体积,让敌人出现的速度不至于太快,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景。

    但这起不到作用——卡梅尔在拼命切割位面的同时,帝国则在做着相反的事情,很显然,在这方面的比拼联军是完全不占优势的,帝国只要排上一名亿夫长全力施法,全卡梅尔的魔法配额加起来也不是对手,所以卡梅尔方面在意识到帝国的“反向切割”时,就主动放弃了这个企图。

    战争不可避免被帝国拽回了原先的轨道。

    帝国试探性的发动了几次侦察,都被充分准备的守军挡了回去,随后敌人暂时没了动静——但是据来自混在敌人中的那些战斗人员透漏,敌人正在第六道位面集结。

    ……

    在空间盒子中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一群大男人就像罐头中的沙丁鱼,互相拥挤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尽量闭着眼睛,通过意识网和空间之眼,观察盒子外的世界,因为一旦睁开眼睛,就只能看见彼此木然的眼神,比起战场的残酷,这种眼神更让人窒息。

    在他们周围,空间盒子的密度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大部分魔法军人夹杂在无数敌人的盒子中,开始往前线方向移动,因为大部分魔法军人都被调回去防守最后一道防线,战场上联军的空间盒子密度正在变得越来越低,这也使得他们出击的收益率越来越高——因为打到自己人的概率减少了不少。

    但这种程度的出击充其量只能算是骚扰,失去了反魔法系统的辅助,在黑暗环境中要发现空间盒子本身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这种骚扰帝**队一直保持相当的克制,只是默默的承受,没有贸然发动反击,这就好像一只正在被蚊子叮咬的狮子,如果伸出利爪在身体上挠,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就在这可怕的沉默中,帝**队不紧不慢的集合着,联军当然知道,当这只军队爆发的时候,对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

    所以联军迫不及待的先一步发起了反击。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联军通过空间盒子,不顾一切越过战区,向挖掘的前沿运送了总计数千万吨当量的核弹,其中大部分都是各个国家核武库中的存货,战略级核弹,在战争爆发初期各国就开始全力制造,因为当初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核平”,所以特别注重单颗威力,大部分都在百万吨级别,每一颗都可以让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人畜无存。

    这样的核弹现在已经准备了几十颗之多,在地球上,这些核弹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大国的精华区域,可以轻易将小国从地球表面抹去。

    第二个被发现的帝国位面是一个开放性的星球,体积比地球略小,三天前联军就想办法在这颗星球上“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对这颗行星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幸运的是,敌人对此毫无防备。

    这颗星球应该是自然形成的行星,距离恒星的轨道适中,它围绕的这颗恒星应该有不断的年龄,比太阳略大,目标是它的第六颗行星,具备三颗卫星,不过都很小,而且通常不同时出现,通常情况下是看不到的。

    从这颗星星周围的星图大致来看,这颗行星不属于人类已经掌握的太空范围,这就意味着即使它和地球处在同一个宇宙,遥远的距离也会是两者之间不可逾越的天堑。

    这颗行星上居民的人数应该超过两亿,行星上存在着大片沙漠——不少农业专家推测,那应该是过度种植农作物的结果,就好像现在地球的北非,以及中东一带,森林不多,大部分都是农作物,这也很容易理解,处在中世纪科技水平的帝国是不会明白什么是环保的,和双月星很类似,这些农业区域可以看到整齐划一的,用魔法开凿出来的河流。

    不过和双月星存在的最大区别的是,在农业区域中心,存在着不少用石头建筑造出的城市,城市的格局整齐划一,就像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方块,城市中居民密度异常之高,卫星结果显示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但可以看的出来,这些城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行政规划的结果。

    城市大部分都是“工业聚集地”,或者说是手工业聚集地,可以看到不少都是沿着矿山而建,城市上空浓烟滚滚,有利用煤炭的痕迹。

    和之前双月星的发现一样,在整个星球巨大的洋面上,没有发现任何船只的痕迹——很明显,魔法的出现让船只全无用武之地。

    不排除这颗星球有地下城市的存在,但在短时间内,联军已经没有时间去了解了。

    在联军的指挥部,相关的行动中,把这颗星球命名为“微土星”,因为土星是太阳系第六颗行星,而且比它大的多的多。

    对于“微土星”来说,这是非常普通的一天,按照地球通常的计时方法,大概在下午两点左右,当星球上大部分人还在进行他们重复了千百年的劳动时,许多居民发现,天空出现“战争传说”中,象征恶魔和死亡的“铁鸟”。

    因为意识网,帝国在地球上的战争经历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帝国,只是没有亲眼看到的普通人即使穷尽自己的想象,也没有办法想象那样的铁鸟,那种剧烈的爆炸是怎样一副场景,他们只能用比较感性,容日被接受的字眼来形容,比如地狱和熔岩,比如恶魔和诅咒,现在他们有福了,地球人决定主动来让他们开一次眼。

    轰炸机编队是分散出现在星球各地的,从整个星球最大的城市带开始,当第一颗核弹从天而降的时候,地面上即使是视力最好的人,也只能隐约看到一个黑色的小点突然从云层中笔直落了下来,就像一只被魔法击中的大雁。

    因为之前的战争经验,地面上的施法者很快意识到了危险,不过他们远远嘀咕了这危险的程度,就在他们等着在这个东西接近地面时,用魔法尝试捕获它的时候……

    城市上空,毫无征兆的绽放出光芒万丈的刺眼光芒,仿佛是有人突然把一颗太阳送到了行星表面,这道光是如此的强烈,仿佛天神的利剑,所有敢于迎着它看的人眼睛都被刺瞎了。

    除了光之外,辐射也带来了巨大的热量,在这颗“新太阳”的正下方,高大的花岗岩建筑就像奶油一样,黏黏的开始变形、融化,铁制品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火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开始剧烈的沸腾,在爆心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人几乎还没来得及产生任何意识,身体就被巨大的热量蒸发了,而在稍远一些地方的人,他们惊恐的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燃烧,许多人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只在地上留下一个被烧焦的痕迹。

    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爆心往外辐射近百公里的范围内,一场十五六级的超级飓风正在快速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所有的建筑就像积木一样轻易被推倒,在瞬间就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即使是数百公里之外,人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从地平线下升起的火光,以及陌生巨大的,充满着邪恶美感的巨大蘑菇云,在天地之间肆意张扬,向所有观众宣告死亡时刻的到来。

    418 无线“电”

    》从高空俯视,那些被核火球笼罩的区域中,城市连同在其中居住的居民,在顷刻之间消失,河流改道断流,农田成了巨大的火场,火墙在冲击波的助推下,疯狂的在平原上席卷,无数正在其中耕作的农夫用尽全力奔跑,但还是最终被火焰吞噬。

    沿着联军既定的轰炸路线,以各个大型城市为标志,一朵朵巨大的死亡蘑菇拔地而起,在被波及的范围内,生命如同浮尘一般被抹去,在距离城市稍偏远的地方,许多人呆呆的伫立原地,看着远方正在被抹去的城市,大张着嘴巴,大脑一片空白,在这种毁天灭地的力量前,他们的思维已经彻底中断,甚至连恐惧的本能也失去了,眼前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对他们所有人来,都是一个发生在眼前的巨大噩梦。

    每一架轰炸机都成了播撒死亡的使者,重要的城市,水利设施,聚居区,所有的轰炸机都在有条不紊的执行着预案上的轰炸任务,除了最重要的战略核弹,在针对一些目标的时候,许多战术性型核弹也纷纷大显身手。

    在帝国大部分平民看来,这就是一场来自上天的惩罚战争,从高高的云层中央,或者蔚蓝如此的晴空中,一道道利剑从“铁鸟”出发,从天而将,拖着一段长长的尾迹,最终集中地面,然后成群的人开始死亡。

    在轰炸任务进行的第一个时内,“微土星”百分之三以上的土地已经遍布战火,所有重要的城市可以已经人畜不存,据几家低空掠过的侦察机显示,帝国许多人都在尝试临时“建造避难所”,也就是通过空间门,前往能够容身的,比较安全的地下范围,但意识这张络在轰炸中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相比起联军的杀戮速度,这样的自保行为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但联军连这杯水车薪也不愿让其如愿。

    和地球人比起来,帝国对“地下”的概念非常的浅薄,从之前在双月星发现的几处地下“聚集区”来看,帝国概念中,所谓的“地下”一般也就距离地表几十到数百米,这样的“地下防空洞”在面对轰炸时,能够提供多少防护能力完全要看地层本身的质地,如果是在坚硬的整块岩层中挖的,在合适的距离上,这样的深度已经可以防备一般的型核弹空爆,但如果组成地层本身的质地疏松,比如是大量的土壤或者沙石,那具体的防护作用就非常堪忧了,最重要的是,当联军开始使用专门设计对付地下工事,可以钻透进百米混凝土工事的钻地炸弹时,这些用魔法自然挖成,没有任何加固的所谓“地下工事”,在巨大当量的核弹冲击波影响下,毫不意外的被震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地下坟场。

    轰炸进行的第二个时后,因为这颗星球的“高城市化率”,这颗星球两成以上的居民已经死于战火,这次轰炸算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杀戮速度最快的一次,两个时四千万以上的生命,平均每秒钟六千个人……以地球60亿人口的基数,出生速度也就一秒钟一个,死亡速度是三秒钟一个,从数字上来计算,核武器的力量是大自然力量的两万倍——或者,也就两万倍而已。

    联军轰炸的战术目的可以已经初步达成,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略效果——这一点也正是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的地方,因为直到现在,联军还没有看到任何帝国的支援行动,对于发生在微土星的灾难,帝国视若无睹,在持续轰炸的这段时间内,前线准备进攻的部队一直有条不紊的增加着,仿佛在这里发生的事情和他们毫不相关。{}

    ……

    失去一个位面在帝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那些在帝国扩张初期,就被灭世者用熔岩焚毁的位面,一直到现在还是绝对的生命禁区,在皇帝看来,地球人现在采用的这种方法不但“环保”,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就像一场盛大的烟火晚会。

    只不过这场晚会的入场券非常之昂贵,那是上亿条的人命。

    但对于皇帝来,死了多少人并不是他着重关心的,因为人死不能复生,他关心的是未来还会像这样死多少人——但从挖掘效率这一点来看,地球人要比他们快的多了,尽管铁铲已经集中了绝大部分人力想从其他“方向”挖通一条前往地球的通道,以达成突袭的目的,但这个计划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多少进展。

    所以对现在的帝国大部分精力还是集中在打通现有通道上。

    当联军负责突袭的轰炸机还在微土星上空盘旋,全力寻找每一处值得打击的目标,对刚从灾难中逃生的人群赶尽杀绝时,帝国在前线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就在这场防御战进行到第172个时的时候,双方在最关键点的决战爆发了,为了保证效果,帝国一次性动员了二十多个“亿”中最精锐的那部分施法者,卡梅尔方面也竭尽全力,把所有能动员的魔法资源全部用于这场战争,光在前线预备的魔法战斗人员就超过三万之数,几乎是现役魔法部队的大半。

    这场战争还是延续了之前那场战争的老路,只不过双方在投入的规模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之前帝国使用空间盒子还有一点试探和实验的意味,那么现在他们已经明白,地球人基本上已经“黔驴技穷”,认定了这种作战方式的有效性。

    以无数道指示激光在空间中交汇指示为信号,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在这片完全陌生的世界中开始了。

    因为巨大的数量,敌人的规模用肉眼都能看的出来,因为战前就散布的无数灯泡形成的背景光源,空间盒子让灯光在行进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扭曲,再加上这些空间盒子相互“穿过”,让光线形成多次扭曲,原本就像镜面一样平滑的背景开始扭曲,就好像在星夜中,无数的雨滴打乱了湖面,让星光破碎成点点碎金。

    无数用于进攻的空间门在一瞬间出现,空间盒子的伪装被切开,许多穿着黑色衣服,以及蓝色防化服的敌人影子就像显行的隐身人,出现在空气中,没穿防化服的立刻就毙命当场。

    在之前的几天战斗中,帝国的施法者也逐步适应了地球人的战斗方式,他们的反击也立刻开始了——大量的空间盒子开始朝着既有阵地,也就是几十个作为战场要塞的空间站移动,当他们接近之后,立刻开始用魔法大肆破坏每一处电路——他们已经非常清楚,空间站内的大部分武器都是需要用电的,只要破坏了电路结构,整个体系就会轻易陷入崩溃,一些富有经验的破坏者甚至已经从之前的俘虏脑袋里,理解了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知道什么是开关,什么是短路,也隐约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率。

    守军对此毫无办法,帝国一出手就是全力进攻,根本不留任何余地,空间盒子出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战争一开始,前线的兵力就开始骤然吃紧,每一个魔法军人都不断从意识以及耳机中,收到拦截目标的命令,平均一名施法者一分钟要释放三次以上用于进攻的空间门,以及五次以上用于移动自己的空间门。

    按照帝**队之前的经验,这样的破坏工作应该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找到空间站中的总线,任意将其中的电线短路,除了一部分特别重要的,自备电源的设备,空间站中大部分设备都将陷入瘫痪,但是这一次,让帝国前线施法者纳闷的是——他们完全找不到之前看到的任何电线设备,让他们感觉诡异的是,空间站内所有的激光武器,以及照明设施都还维持着正常的工作。

    尽管帝国的军人已经学会了释放假的空间之眼吸引火力——在空气中,真假空间之眼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假的空间之眼背后并没有眼睛,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之眼受激光打击的可能性,但专门负责反魔法对抗的kl3014也很快根据战场情况,找到了应对方法——真的空间之眼移动轨迹和假的存在很大区别,一个施法者可以同时制造几十个空间之眼,但不可能同时控制这几十个眼睛各自维持独立的运动轨迹,kl3014可以从它们的移动方式来判断具体哪个是真的,尽管这种办法准确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反空间之眼对于激光发射器的极低门槛(仅仅几十毫瓦而已),所以打击的效果还算不错。

    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对付反魔法络一直是帝**队一开始需要注意的事,切断电力已经成了他们视作习以为常的工作,但是在这次的战斗中,帝**人突然发现,以往这个战争中最通常的环节,今天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除非直接破话用电器本身,不然根本没有破坏的方法,因为到现在位置,他们连一根电线,一个闸刀都没看到。

    战前被认为是只要承受一定伤亡,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逐个破坏空间站中的全部用电器是不可能的,几十毫瓦的激光笔,反魔法监视器,照明用的灯光……这些用电器的体积都相当之,从施法精度的要求来对比,破坏一个激光发射器可能要比杀死一名士兵还要难,而他们的数量更是……什么叫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就是只要是有需求,能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就根本看不到尽头,想用人命来换这些工业品,也许穷尽帝国的全部力量也难以做到。

    因为这个意外的因素,在开战之后不久,战争就完全进入了联军的节奏——因为空间之眼使用带来的威胁,大部分空间之眼中的施法者都不可避免成了瞎子,战斗力打了大大的折扣,而与此相反,占据主场优势的联军施法者们已经放弃了空间盒子和空间之眼的战斗方法,改为战前就一直训练的“跳跃”战术,所以尽管在施法者数量上,帝国一直占据优势,但实际战场上却一直被压着打——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胜败的天平往往被一个很的技术细节所左右。

    ……

    无线输电技术在地球上并不算是很新鲜的名词,其方法在19世纪末就被著名的发明家兼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的特斯拉所提出,本质就是利用无线电携带能量的特性传输能源,只是因为限于现有技术,这种方法比起通常的电线传输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因为工业制造体系中赢家通吃的原则,所以无线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许多成果一直都躺在实验室,在电器市场上只占有很一部分份额,这种情况一直到“魔法电站”出现之后的这几年,因为电力价格大幅下降,才有了稍稍的转机,但也只是略有发展而已,一直到这场“魔法战争”的出现,这项技术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之前发生在地球上许多许多城市,以及后来纽约一带的战争,都让地球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有线输电是这场战争中,联军最大的一个薄弱点,不管地球人研发的新武器有多么精良,提出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只要敌人不顾一切干扰破坏电力络,很容易就将这些武器变成摆设,在进行战争的这段时间了,联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度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之前的尝试的双重电力系统,战前储电系统……

    但实际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双重电力系统只是稍微增加了敌人的破坏难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电力传输这个薄弱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如此,从纽约一战之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将注意力转到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无线传输。

    战场是最不怕浪费的地方,相比较有线传输容易被破坏,无线传输的高损耗已经完全可以被接受,所以相关的技术攻关立刻在各国实验室开始,电学方面的知识在地球上已经被研究透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具体技术的发展技术是一日千里,地球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有线传输的那套系统全部照搬到无线上去,对于大部分用电器来,最大的技术修改只是把插头改成了内置的接收线圈,其他的工作,就是试验如何才能取得更好效率,更好的使用效果。

    当联军决定反击的时候,各**方已经开始规模试验这些无线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以为日后的批量生产做准备,但谁也没想到帝国的反击来的这么快,眼下这里所有的很大一部分,之前还都躺在实验室里,属于“不太成熟”的那类产品。

    但就是这么一批试验品,已经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变数。

    ……

    帝国的施法者在前线热血奋战的时候,维伦则在后方着了魔似的翻找与电力相关的书籍,不论是从这些书籍,或者是从俘虏人员的脑子里,他得到的信息都是确凿无疑,而且相互一致的——能量绝对不可能凭空产生的,不通电还能亮的灯泡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就和战场上的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要让帝国的学者理解什么是无线输电,或者让这些俘虏主动帮他们思考这类问题,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在眼睁睁的事实和白纸黑字如此彻底的矛盾面前,维伦彻底茫然了!虽然理智上他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没错,但限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他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地球学者那样,以一种完全科学的态度来思考,在他眼里,看到的就只有意识中的现象——不用通电,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射的激光发射器。

    无知最大的悲哀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明明知道答案就在眼前,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但他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条件,却始终一无所获,就像现在的维伦,从战场缴获的一个不用通电的“灯泡”就摆在他面前,他用魔法从上到下,盯着每一个零部件,却还是不明白它不靠电就能自己亮的原理,这让他不自觉的想起之前听过的一种关于地球科技的观点——地球人制造的东西都只有地球人能用,就像他们所谓的“ai”一样,每一个产品都是具备灵魂的!

    以前维伦对这种论调很是不屑,因为它隐含着巨大的消极意味,但是现在,他内心深处也不免开始动摇了,就拿眼前这个最简单的灯泡来——就在前几秒,战场上这个灯泡还亮着的,但当它离开地球人的控制区域,就像具备灵性一样熄灭了。

    他询问了几个俘虏,他们都回答从理论上来,要让ai实现控制一个灯泡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是灯泡不通电就会亮,他们觉得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偏差——至于具体什么地方出现偏差,那他们就爱莫能助了。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

    法师伊凡的全面战争418无线“电”

    419 优势

    》就在两支军队在前线展开决战的过程中,帝国的铁铲和卡梅尔的那些实验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正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

    实验最枯燥的那部分工作在一天前已经宣告结束,概率既是一种运气,更是一种科学,在大量的实验次数下,一个理想的“直角”终于如期被找到,按照早就制定好的预案,实验室在最快时间内,用四种不同颜色的激光制造出“超立方体”的一个直角,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物理意义上的高维坐标系。

    正如英国人当年划定地球经度,把自己国家划为0度——丈量地球的起点一样,卡梅尔人也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国家在四维上定位0——两者的意义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后者丈量的东西比地球更为宽广。

    因为这次实验的成功,苏已经被卡梅尔王国破格授予“施法者”待遇,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魔法,虽然现在的他对于卡梅尔来说,还是一名“外国人”。

    在科研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一旦被突破,之后的进程往往都是一马平川,实验员们乘热打铁,开始24小时轮班大量制造新位面,因为有坐标系的参考,这些位面不会像之前那样,完全互相重叠,像肿瘤细胞一样互相重叠在一起,实验员们可以很轻松的进行筛选,在高维上沿着“直线方向”,将一个个小的位面串联成射往未知之地的一支利剑。

    ……

    作为卡梅尔最优秀的魔法军人,卡莫在实验过程中和苏打过很多次交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他之前听说了无数次,但因为自己儿时的经历,一直无法在感官上产生认同,在认识卡梅尔之前,他一直认为力量就是军人手中的AK47,成为卡梅尔一员之后,他认为力量就是手腕上的这块手表,就是它赋予自己在空间中,任意穿梭的魔法能力。

    但在苏身上,他觉得自己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他是数学研究员这个身份,苏其实是个很一般的人,在卡莫看来,很多时候他甚至显得有些孩子气,比如他得知卡莫曾经参与了数次战争,还饶有兴致的听他说起战争过程的细节,让他演示、模拟在战场上的行动,卡莫就像表演杂技一样,表演了一手他的绝活——在苏眨眼之间,消失又再次出现,手上多出一支刚刚还被苏牢牢捏在手上的铅笔。(1_1)

    如果在其他场合卡莫遇到他,一定会觉得他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非卡梅尔,对魔法感兴趣的外国人——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描述,只是有一点,在面对和他本身专业相关的问题时,苏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卡莫曾经问过苏一个所有人都问过,但又没有满意回答的一些问题——比如四维空间和三维有什么不同?他们现在做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苏的回答很简单:“没什么不同,只是更‘宽敞’了一点而已,实验的意义,就是为这个更宽敞的‘新房间’打上格子,方便找东西而已。”这个回答很朴素,卡莫一下子就理解了。

    在苏眼里,维度上的增加和单纯空间上的增加区别其实很有限,正如线是无数个点形成,在数学意义上,更高的维度也只是低维无数次的重叠形成的,让人着迷的不是维度本身,而是作为观察者的人类——正是受到我们自身的维度局限,我们才会觉得四维空间深不可测,在数学上,他们的规则都是同样的简洁易懂——当然,要理解这种简洁需要相当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好像在牛顿之前,所有人看待星星太阳感觉高深莫测是一样的,但现在,许多小学生也都明白,那些只不过是天上不断打转的大圆球而已。

    知识越多,世界也就越简单——知识的力量不在于它能制造多么强大的武器,而在于它可以让人以全新的眼光面对这个世界,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人才可以以全新的视觉对待身边的一切,而之后的创造、发明。制造,只不过是这个前提后,顺利成章的一系列行为而已。

    卡莫虽然不理解高维数学,但他明白的这个道理比高维数学本身还要珍贵。

    作为一个纯粹的“外行人”,卡莫在实验组的任务仅限于操作魔法,但就是他这么一个一窍不通的人,也隐约在实验过程中看出来,最终被定型的,那四道用于定位的激光给实验带来了多么大的便利。

    在之前“寻找直角”的过程中,为了尽快寻找更多的“接触面”,不同的位面之间大量重叠,用苏比喻来说,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好比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不断“画圆”——无数大大小小,位置不同的圆,这些圆互相直接重叠嵌套,如果不借用高维数学,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复杂到无人能够理解,苏一直把这种模型比喻为“肿瘤”,因为它毫无美感。

    但是现在,位面之间那种复杂的交错关系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连卡莫都能理解的清晰——在这些新组成的位面中,每一个位面最多只会有六个接触面——上下左右前后,一个方向一个,在这些位面中,每一个位面都只有三种颜色的激光出现——因为第四道激光和位面本身在高维上完全垂直,就好像沿着一个圆形做垂线,圆内的人只能看到这条直线垂直投影的一点,限于精度,这个点不是严格意义上“无限小”的点,所以只要测量精度足够,还算的上是可见的,只不过它非常之小,受精度限制,要到数十公里之外,才会清晰到被肉眼发现的程度。

    因为存在坐标系的参考,之前“纸上的圆环”不再交错,而是按照四维坐标系,整整齐齐的码在一起,就好像一个匣子里的玻璃弹珠(但相互之间不是三维弹珠那样,相互之间严格的相切,而是互相深入,因为要留下供人行走的通道,而且三维空永远也填不满四维空间),在这些“玻璃珠”空间内,实验者只要拿着感应器,依靠激光测距,就可以在任意一点得知自己所在的坐标,其中第一位坐标是该位面在“不属于自己那个维度”的坐标。另外三个就是这个三维内部的位置。

    如果说之前的实验是无数次枯燥的寻找,那现在整个项目就变成了施法者们“批量生产”,数千名从军队调过来,训练有素的施法者们在实验人员的指导下,朝固定方向开始不断生产“空间”,整个位面的“形状”已经从团状变成像几个不同方向延展的直线——对于前方会遇上什么,大家依然毫不知情,只是和之前所有的法师探索不一样的是,不论他们发现什么,他们都可以把“地形”绘制下来,可以保证下一次还能找到,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掌握方向。

    地球与皇帝数个位面的“相对距离”卡梅尔是知道的,卡梅尔和地球的相对距离也很清楚,按照最简单的数学法则,那也就是说皇帝位面肯定存在于以卡梅尔为圆心,这两个相对距离相加为半径的,这个“四维超球”范围内,而这些位面又具备很大的体积,也就是说只要卡梅尔每隔比这个体积小的距离制造一排空,就可以保证确保搜索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遗漏——这就好像在一张白纸上,拿直线划出无数的小方格,就可以保证不会有任何比方格大的物体遗漏。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长期工程从今天开始,也会成为卡梅尔的一项基本国策,就好像之前卡梅尔一直把扩大本位面的空间作为基本国策一样,其规模毫不亚于一群原始人刚刚走出熟悉的森林,开始试着测量整个地球。

    但只要工具正确,精度足够,就可以保证测量范围越来越大,或许迟早有一天,会发现整个更高宇宙的尽头——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也许,很有可能,到时候人们会发现他们又走回了原点——正如宇宙本身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高维球一般,这个更广阔的四维世界说不定也仅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五维球。

    当然,就在当前,卡梅尔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先找到地球——这应该不难办,仅仅是时间问题,然后根据地球的在这个更高坐标系的具体位置,在它周围一带设立一连串误导——铁铲肯定在往这个方向掘近,如果有必要,卡梅尔人可以制造一系列方向截然不同的“避难所”,来引开铁铲的注意,当然,更重要的任务是,先确保卡梅尔位面没有危险——虽然在伊凡的刻意下,卡梅尔距离地球有着很远的“绝对距离”,但在四维层面上,谁也不敢保证铁铲不会阴差阳错先挖过来。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一旦发现敌人的踪迹,卡梅尔可以顺着铁铲挖掘的路径,轻易逆向找到他们出发的位面,这就是技术领先带来的战略优势了。

    420 迷宫

    》对于帝国来,挖掘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对于尖镐来,这是他的使命,是他的人生,是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友分享】

    自从帝国和一个被称之为“地球”的位面开战之后,铁铲大部分成员都终止了他们之前进行的工作,将注意力转到针对“地球”位面的挖掘工作中来。

    和之前无数的位面挖掘一样,尖镐和无数的同伴被分到不同的路径,在纯粹由洞穴组成的未知世界中茫然的前进着。

    尖镐很喜欢他的这份“工作”,尤其是喜欢这种目标为一个位面的挖掘,法师们的洞穴又又隐蔽,还常常附带危险性,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转移,就像他之前挖到的那次一样,相比之下,挖通一个位面不但更安全容易,而且会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在日复一日的挖掘过程中,尖镐经常会不断想象自己发现“地球”时,会是怎样的场景,从意识中尖镐了解到,那应该是一个“奇迹”般的世界——所有的屋子里都是冬暖夏凉,数不尽的机械工具四处遍布,不论是出行,话,吃饭,睡觉,娱乐,各式各样的机器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最让尖镐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那位从地球上回来的先行者向他们这些铁铲介绍地球的大概情况时,提到过的一点——地球上的人因为楼盖的太高,甚至在楼里造了运人的金属盒子,他们管那叫电梯,意思是用电驱动的梯子。

    除此之外,电话,电视,电影,电扇,电脑,电灯,电椅(好吧,这个不算)……不管是能想到,还是不能想到的工具,地球人都有电?(:

    ) ( 法师伊凡 http://www.xshubao22.com/2/244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