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好!”郑畅一拍大腿,喜上眉梢,却让韩俊一怔,这又不是他家亲戚,至于这么高兴吗?
“郑叔,怎么了这是?用不用这么高兴啊。”
“怎么了?你小子考的不错啊。”郑畅一笑,显然,对于韩俊的成绩,他非常的关注,而且以他的位置,不难查出韩俊究竟考了多少分。
“嘿!那要不是郑叔帮忙,我也没机会不是?”韩俊恬着脸说道,他年纪小,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郑畅点了点韩俊摇摇头道:“你呀你,不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下好了,全三中都知道你这个高二的天才考上了大学。”
韩俊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又不是有意的,我之后就没去过学校。”
“刚刚老孙打来电话,说是你班主任把你提前高考的事儿捅到校长那,说是怀疑舞弊,希望彻查,张校长就把这事儿压给老孙了。他说他压不下去,怕捅到省教委,让我出面来着。”瞥了韩俊一眼,郑畅若无其事地说道。
“老孙?哪个老孙?”韩俊一愣,他没对上号。
“就是你们学校那个给你改档案的副校长。”
“哦,他啊。”虽然郑畅将事情说的挺严重,可看他的样子似乎并不太担心,既然他都不担心韩俊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把韩俊坑了,作为一手帮韩俊操作的郑畅也是一样。“嘿!这个老周,还不依不饶了,我碍他什么事儿了?那郑叔,你说怎么办?”
“本来还是有些麻烦,不过你今天来得早不如来的巧,有了这个东西,就不用我出面啦。”扬了扬手里的那张身份证。
“怎么?”韩俊不解,身份证他看了,是个二十出头的女生,靠她?韩俊不认为她有那么大的能量。
“附耳过来”,韩俊依言凑到郑畅身边,却听他如此这般的解释了一顿,韩俊一怔:“这……能行?”
“老周啊,你说的那个事情呢,已经查清楚了。”这天下午,周正良被张校长叫道了办公室,已经得到指示的他,必须要给周正良一个交代。
“是吗?太好了,事情是怎么回事?”周正良赶紧问道。
张校长道:“这件事完全是个误会,也不存在舞弊的问题,韩俊同学通过正常的渠道,申请了参加高考的资格。那,这个是关于他的申请。”说着,张校长把一张加盖了市教委公章的信纸递给了周正良。
可周正良一看之下,面色大为古怪。信纸上写着什么?居然是韩俊写给教育局的一封申请提前高考的申请书!字体是韩俊的没错,可上面居然写着“本人成绩稳定,优秀,特此申请提前高考,借以感受高考气氛。”
“这样也行!?吹牛连个草稿也不打?居然自称成绩稳定、优秀?还感受高考气氛?”周正良心下大汗,看了半天,摇摇头:“学生可以单独给教委写这样的申请吗?”
张校长摊摊手,说道:“应该是可以的吧,没见上面李副局长亲自批示的同意吗?”
“这……这也太儿戏了吧?”抖着这张申请,周正良颤声道。
张校长却笑笑说道:“有何不可?学生有把握,有实力,自然应该让他们去试试,你瞧,效果还不错不是吗?韩俊还考上了滨海大学的本科,还不占应届生的名额,一个虽然不多,可多少也能拉升一下升学率嘛。”
周正良郁闷非常,运了半天气,说道:“我想问问,今年全市有多少高二的学生参加了高考。”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毕竟所有的学校都在竞争升学率,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们呀,哎,要说我们这事儿知道的太晚了,早知道,就拉上一批尖子生去试试水了。”张校长似是惋惜地说道,差点没吧周正良气背过气去。别的学校不知道,可三中摆明了就韩俊一个人这么干了!
“这么说来,明年咱们学校高二的学生,也可以写这个申请了?”
张校长点点头:“申请是可以的,过不过就两说了。”
“市教委什么时候可以批复这样的申请的?”周正良不依不饶地问道。
而此时的张校长显然已经十分的不耐烦了,冷声道:“老周,如果你还想就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我建议你直接去问问李局长的好。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你们班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不是作弊,我还想给你记上一功,你看你上蹿下跳的,是不是不取消他的升学资格你就不满意?”
周正良愣了片刻,慌忙说道:“不是,绝对不是,我只是对这件事有点疑问……”他没想到张校长居然会火。
“疑问?世界上未解之谜多着呢,你光疑问还用教学吗?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心思用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学生能考上大学,那是他的本事!你应该替他们高兴,而不是挖空心思来找他们是不是舞弊!”张校长语重心长地说道,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让周正良心下惴惴。
看着周正良灰头土脸地离去,张校长摇摇头,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打了郑畅的呼机……
不久前给郑畅送去了那套户口证明之后,韩俊在忙碌中便多了一份忐忑,不过这份忐忑并没有持续多久,大约三天之后,便接到了郑畅的电话。
“小韩,你那事儿就算是那么结了,安心上你的大学”电话那头传来郑畅爽朗的笑声。
韩俊一怔,脸色不由有些纠结,说道:“郑叔,这么扯的办法也能过关?”
郑畅不以为意到:“扯?哪里扯了?我觉得不错啊。哈哈。”
“可要他不信呢?”韩俊不由有些担心道。
“你以为他真能过来找李局长对质吗?”郑畅反问了一句。
韩俊喃喃道:“要是我……我真去。”
郑畅呼吸为之一滞,差点呛道:“行了,你呀你,赶紧给李局长找块好点的石头吧,对了,上次你给我看的那些什么有造型的就不错,白菜,如意都行,佛就算了,他不信。”
韩俊点点头:“成!”
那天郑畅跟韩俊提议,让他写份申请,由教委来盖章同意就行了。可韩俊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教委居然有同意高二学生提前高考的这么一项“业务”。而且随便想想就知道这事儿十分的不靠谱。但有意为韩俊出出气的郑畅说,这个办法却比直接出面施压来的好。毕竟有压就有弹,单方面施加压力反而不好。这种方式有理有据,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更不怕别人诟病,有本事你就申请,同不同意就是我的事情了。
郑畅胸有成竹,既然李秀丽的户口已经落好,那怎么安排她就是李局长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不去“麻烦麻烦”他,实在过意不去。而有了李局长出面,这件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放下了电话,韩俊正准备去给他挑块石头,路过二楼的时候,却瞧见卫青元正在带着一个客人在二楼参观挑选,而无意间听到旁边两个姑娘的谈话,却让韩俊上了心……
ps:大年初一,先对各位书友说声过年好。年前究竟还是没有想到过年居然忙成这样,让我很纠结。这两天突击拜年,初三还要跟老婆去外地的丈母娘家。暂时一天一更,但质量还是会保证的。希望众书友不要吝啬手中的推荐票和书架上的位置啊!!
第一章香港客商
韩俊下到二楼,便瞧见卫青元正在带着一位客人流转于各个展台之间,专业的介绍,礼貌的动作,和煦地微笑,听得中年男子点头连连。
本来,在二楼,只有刚开业的时候,还有普通的客人上来看上一看,但毕竟价格实在过于昂贵,动辄上万元的价格渐渐的让人望而却步,一般的旅游团体的导游也不会费力让整团的游客上到二楼来。
不过,但凡能上到二楼来的,却都是有些实力的客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上每天韩俊都能看到一两个,而他们,也成了博物馆收入的主要来源。
本来韩俊对此并不在意,可留守二楼的另外两个姑娘的对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香港来的客人啊,得多有钱呀,这样的好事总是卫组长的,哎。”任谁都听得出她话里那浓浓的酸意。
“可可,得了吧,他那叽里咕噜的粤语你听得懂么?别小看卫组长呀,人家用的可是英语呐!多流利呀,不愧是大学生呢,那是咱能比得了的吗。”另外一个姑娘不无羡慕地说道。
卫青元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完全凭着她自己的实力。这么一说,叫可可的姑娘也没话说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俊拐了个弯儿,转到那俩姑娘跟前,问道:“那人是香港来的?”
一见是韩俊,两个姑娘吓了一跳,毕竟不干活还议论别人被老板听到了总是不好的,虽然韩俊年纪身又没有什么架子,但老板就是老板啊。对于韩俊,他们除了平常八卦一下,也不敢抱有轻视之心,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为博物馆的老板,不是自身能力突出,便是家世恐怖,这,是她们共同的想法。
“小韩经理好!”微微一弯腰,礼貌的问好之后,俩人点点头,算是回答了韩俊的问话。
“唔……”韩俊沉吟了一下,说道:“你俩忙”挥挥手让两个姑娘离开,便陷入了沉思“92年了,似乎……还来得及帮他一把啊?”
这时,卫青元似乎碰到了点麻烦,正无措间,刚好看到韩俊就在楼梯口,眼睛一亮,不知跟那位客人说了什么,径直朝着韩俊走来。
“小韩经理,我想跟您请示个事儿?”俏然一笑,卫青元说道。
韩俊正想着,见卫青元过来,问道:“怎么了?”
微微一撇头,向韩俊示意道:“那客人有点儿麻烦,不说买也不说不买,只说有些事情一定要叫老板来商量一下,这不,正巧看到您了。”
“好。”韩俊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应了一声,跟着卫青元走了过去。到了跟前,韩俊瞧见这位客人三十岁出头的样子,个子不高,相貌清秀俊雅,典型的南方人脸型,细长的眼睛透着一股精明劲儿,衣着考究,让整个儿人看起来相当儒雅。即便是韩俊这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也能一眼看出他绝对是个商人。
“苏先生,这是我们老板,韩俊”卫青元用流利的英语为那客人介绍到。语句不难,韩俊听的懂。只见那姓苏的客人面现惊讶之色。可是苏先生叽里咕噜语极快的一段回话,他就一点都听不懂了。韩俊心中汗颜,没好好的学英语。
看着微笑的卫青元,韩俊脸色微红,好在他皮肤黝黑,倒看不出什么不妥,悄声问道:“这厮说什么?”
卫青元的笑容一滞,只一瞬,又恢复了笑脸,说道:“苏先生说,没想到您这么年轻,说您年少有为,李嘉诚不到20岁就成了玩具厂的总经理,您也不遑多让。”
韩俊哈哈一笑,对卫青元说:“李嘉诚?这名字挺熟,谁呀?哦,你问他能吗?中国人说什么鸟语?”
卫青元脸色有些纠结,心道李嘉诚这个大能他都不认识,其实也不能怨韩俊,在他这个年龄,关心诚哥的人,还真是不多的,却不得不翻译,当然,她可不能照着韩俊的原话翻译,只说:“netese?”
苏先生先是一愣,转而面现难色,用夹生而蹩脚的普通话说道:“偶高语昏擦的啦,怕累清八同啦。”(我国语很差,怕你听不懂。)
“呃……卫姐,跟他说,还是说鸟语吧。你来翻译。”韩俊眼角有些抽搐,无奈道,这还真是听不懂啊。
卫青元轻轻一笑,便充当起了韩俊的翻译。旅游专业的学生,英语也是必备的技能之一,毕竟带国际团的利润要远远的高于国内团,改革开放以后,前来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卫青元在外语上,着实下过大功夫的,暂且按下不表。
经过简单的交流,韩俊知道了苏先生名叫苏维康,他先表示了对韩俊年纪轻轻便能经营这么大一家绿石博物馆感到惊讶和敬佩。当然,身材高大的韩俊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如果让他知道了韩俊仅有17岁,能不能跟他谈下去还是个问题。
转而,苏维康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本来是去北京做生意的(做什么生意没返回的途中路过滨海,信道教的他便到崂山的太清宫去拜了拜。无意间现了这家绿石博物馆的他,一见之下便被这些美丽的石头吸引住了。
据他说,在香港,有不少的有钱人喜欢收藏奇石,而通过卫青元的介绍,他认为这种刚刚成名绿石,透着硬朗、坚毅、磅礴大气,在他看来,那极高的升值空间让它极具收藏价值,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他想跟老板商谈一下,可不可以让他作为绿石在香港的代理。而价格上,则希望韩俊做出一定的让步。
听到这个消息,韩俊倒是颇感意外,本以为他是想买石头又嫌贵,找自己砍价来着,却没有想到,居然打着这种心思。不过,韩俊虽然年轻,却不傻,虽然有冲动的时候,却并不盲目,这个苏维康不知根不知底,上来就想做代理,让韩俊不得不小心应对。
简单的来说,苏维康是想从自己这里以低价获取绿石,转而到外地,(他说是香港,究竟是哪韩俊又怎么知道?)再高价卖出。皮包公司这个词,在当时已经是大火了!一个人注册个公司,空卖空卖做着相当于中介的勾当空手套白狼,着实让一部分人暴富起来。
韩俊听完他的讲述,只是微笑着,对于他的恭维,韩俊不以为意,最近他听到的恭维还少么?自己究竟如何得到的这一切,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心里可有数的很!
苏维康的描述很动人,可怎么能够证明他的实力呢?怎么证明他不是骗子抑或不是个皮包公司呢?甚至,怎么证明他是个香港人呢?广东人说的都是粤语,不管哪个地方的粤语,反正他一个北方人听起来都一样——都是听不懂的。
可是,万一这个苏维康真的是香港人呢?“要他真是香港人,写封信让他送过去。应该就没事了吧?”韩俊心里如是想到。
进入90年代,港台流行乐风靡大陆,广受有着时尚流行心态的年轻的人喜爱和追捧,也衍生出了一大批狂热的追星族。而9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丽蓉、郭达、蔡明合作演出的小品《追星族》,更是将当时年轻人追星的那种狂热从一个侧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韩俊也是喜欢听流行乐的,可严格来说,他却并不属于追星族,因为他没有追星族的那种狂热和专注于某一个明星,只要是好听的,不管旋律是优美还是激昂,只要是有意义的,不管是涉及爱情还是人生理想,他都会喜欢。比如Beyond的歌,那种对人生和理想不懈努力的追求就很不错。
而今天一听说是香港的客人,让韩俊忽然记起了笔记里的一个相关的记载。香港Beyond乐队的主唱黄家驹会在93年于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中失足缀台而意外身亡。
刚捡到笔记那会儿,韩俊对里面记载的东西并不相信,对于这个消息,韩俊只是一笑而过,毕竟太扯了嘛。就算后来慢慢验证了笔记的真实性,韩俊对于这条消息除了觉得有点可惜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毕竟在日本生的事情,他鞭长莫及,更何况,这条消息也不是原作者所注明的“改变历史”篇中作为必须改变的历史而出现的,这条信息更像是作者的一声叹息而已。
难道要韩俊大老远的跑去日本跟人家说“你别参加娱乐节目,会死人的。”不被当成傻子才怪呢。
韩俊记得笔记中有个很奇妙的“六人法则”,讲的就是“你想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便可以做到”,本来还不是很了解的韩俊在认识了市委的于书记,工行的刘泽亮、认识市教委的郑畅之后,便对这个“法则”深以为然了。
如果不是眼前的这个香港客人苏维康,韩俊还记不起这茬,不过既然他来了,那么不如顺道让他捎封信回去给家驹,想必在苏维康的圈子里,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太难。顺道做个好事儿,心情也是不错的,毕竟家驹的歌,还是蛮不错的。
ps:好友笔墨之中仙侠风气十足,《仙缈》
书号1479828
第二章合作(上)
想到这里,韩俊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转头对卫青元说到:“问问他,他住香港哪儿?”
虽然不知道韩俊问他住哪是何用意,但苏维康还是回答了他的这个问题
“他住九龙城区”卫青元说道。
韩俊对香港某区的分布一无所知,父亲母亲工作性质特殊,根本没有什么假期,长这么大,他都没有离开过滨海市。对于香港的印象,只有众多的流行乐歌星,当然,Beyond乐队,自然也是在其中的。至于其他的,他只知道,那个地方,很小,很资本主义,很纸醉金迷,很经济繁荣,很快就回归了。
“哦,那你问问他,认识Beyond吗?”韩俊故作一脸兴奋地问道。毕竟就算要求他捎信过去,自己起码要表现的像个狂热的歌迷吧。
听到这个问题,卫青元囧了,全程她都在为韩俊和苏维康翻译,对于苏维康的提议她都觉得很心动,怎么这个韩经理顾左右而言他不说,居然问起了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可老板的话又不能不问,讪讪一笑,照着韩俊的话翻译了过去。
苏维康同样也是不解,但韩俊那“高深莫测”的微笑,让他不明所以,一心想拿下这门生意的苏维康在短时间内,并没有考虑太多其他的东西,只是以为韩俊是个年轻人,喜欢现代一些东西还是很正常的,在香港,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或许是为了投其所好,他也作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他说没想到你也喜欢Beyond乐队,别看他年龄大了,也是非常喜欢的,Beyond在香港很有名气,只是争议也多,他当然知道,可如果你要是说朋友间的那种认识就不可能了,毕竟他们是公众人物。”卫青元翻译道。
“争议?什么争议?”韩俊颇有一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
纠结的卫青元只想把韩俊从二楼扔出去,翻了翻白眼儿,继续翻译。
“家驹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在娱乐圈,这样的人总会不被喜欢,连带着他们的歌迷也被媒体宣传是一群反叛、不守秩序、无心向学、喜欢说粗言秽语、时常偷东西和‘搞破坏’的年青人。”
“我没听说过。”
“是啊,我也觉得这个评价有失公允的。”
见他对娱乐圈的事情说的头头是道,韩俊放心了,或许,这个人还真能帮忙捎个信儿过去。
“我怎么能联系到家驹?”此时韩俊,看起来就是一副狂热的追星族的嘴脸,旁边的卫青元已经在开始为他默哀了,有这么谈生意的吗?有谈生意谈着谈着谈到追星上去的吗?天哪!
苏维康笑的已经有些牵强了,说道:“要是您想要他们的签名,或许我还有点办法。”心下同样纠结不已,不过经商多年的他,不会小看任何一个人。
不消说香港,就是世界各地,都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有着相当出色的能力,同样的,也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嗜好。对国内有所了解的他见到韩俊居然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掌管着家绿石馆,更是不敢小觑了他。只道他的嗜好,就是“追星”罢了,是以,苏维康搜肠刮肚地应付,以求拉近跟韩俊的关系。
不过,他的回答却让韩俊失望了。
当韩俊说的并不是要签名,而是想写封信让他捎给自己的“偶像”的时候,苏维康告诉他,Beyond乐队好像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跟华纳公司现在已经去日本展了,并不在香港,至于如何找到他们的地址,他也爱莫能助。其实这些消息在香港并不是什么秘密,媒体达的港地,只要看报纸的人多少都会有些了解,而且国内曾经也做过报导,只是韩俊在那个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关注报纸和新闻罢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韩俊略微有些失望,日本,太不可控了,可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韩俊不是没有想过,通过三姨夫在日本的同事来获得Beyond的联系方式,可当苏维康说到日本的时候,他忽然记起早就被抛到脑后的那套《名侦探柯南》的脚本来,三姨夫当时说他已经送了过去,可那边的同事寄没寄到漫画社去,漫画社有无回复?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根本就没有了下文。
这种效率,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而且他们也不是日本的当地人,更不是相关行业者,能否得到真实的信息也没有任何把握和保证,与其找他们,不如他亲自去趟日本来的方便!可抛下自己辛苦创立起来的产业跑到日本去追星?老妈不得打断他的腿?而且人家能不能见自己还两说呢,热脸贴冷**的事情,他可不想干。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茬,想到了这桩,韩俊也觉得如果不做点什么,未免有些过意不去,总不能知道人家必死,他还闭上眼睛装看不见吧?心里打定了主意,这事儿先记下,等到93年的时候,起码给人家提个醒。反正时间还有,大不了以后问清了地址再拉他一把,举手之劳而已,至于他能不能听自己的,就不知道了。要是到时候自己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他韩俊也问心无愧!
人家苏维康来跟他谈生意,韩俊却满脑子不相干的事情,想到这里韩俊自嘲地一笑,见事情已不可为,韩俊索性放弃了这个话题。失望是有的,但对于苏维康所提出的合作的建议,并非不可。
韩俊说道:“价钱好商量,但究竟如何的合作,价格几何,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细商榷的。”托辞今天过于仓促,俩人互留了联系方式,相约明天详谈。
待苏维康走后,满腹疑惑地卫青元问他:“你问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干嘛?”
韩俊撇了她一眼,说道:“我想看看他究竟是不是香港人呗,现在骗子太多了。”
“你!你不会直接看他的证件啊,护照、身份证,什么不行啊。”卫青元彻底被韩俊击败了。
韩俊耸耸肩:“哦,我忘了!嗳?我说,有你这么跟老板说话的么?”
一句话,把卫青元郁闷的哑口无言,气鼓鼓地走掉了。
韩俊望着卫青元离去的背影,想着她今天的表现,嘿嘿一笑,心道白猛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只是……貌似她比白猛还要大上一些吧?选好了一件绿石工艺品之后,韩俊找到了朱培江,关于绿石馆的展,苏维康的提议,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绿石博物馆开业一个多月以来,火爆的生意让有心人眼红不已,到了8月份,再也没有沿海的采石户愿意卖石头给博物馆了,这么火的生意,为何自己不做?如果不是韩建仁一如既往地给自己提供绿石,原料这块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而专门去请采石工人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而且,听韩建仁隐约的提起,石脉沿海公路一线,已经盖了不少的门头房,相比是要建绿石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走在所有人的前面,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是韩俊一直信奉的准则。而跟其他人合作拓展销路,韩俊认为,相当可行!
ps:一会儿就出去德州了=。=#
第三章这茶不错
虽然没有立刻让绿石馆披上“合资企业”的外衣,却是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苏维康那一万美金的注资到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让韩俊他们放心,他留下了五千港币的预付款,双方草签了合同,苏维康只身返回香港准备。說閱讀,盡在
待他走后,韩俊跟老朱相视大笑了起来,直笑的卫青元莫名其妙。
“朱叔,我先回家了,好久没回去了。”心情大好的韩俊,跟朱培江说道。
朱培江笑道:“你小子不怕被人纠缠啦?”韩俊考上大学,以及后来的麻烦,都没有瞒他,老朱除了替韩俊高兴之外,就是没事儿揶揄他。
韩俊摆摆手:“这么多天了,想来也差不多了,再说,跟让苏维康入股,合资公司能解决一部分成本问题,我还得回去想想怎么开拓新业务啊。只有不断前进,才能造就美好的未来呀,哈哈。”韩俊说的可是实话,博物馆的隐忧虽然看起来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单一的经营项目还是不保险的,笔记里有那么多赚钱的点子,趁着现在旅游旺季赚了不少钱,完全可以再开拓几个新的经营项目。
韩俊摆了个弓步曲臂身子前倾的姿势,逗得卫青元莞尔,老朱道:“在哪想不一样?还非得跑家去?”
“朱叔,你不懂的,只有回到了家,我才有灵感呀。走啦,走啦,拜拜。”说罢,韩俊头也不回地跑掉了。笔记被韩俊藏在了家里,不回家去仔细找找合适的项目,怎么行?他又不是记忆人,看过了最多有些印象,哪能记的那么全,毕竟都是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是吗?
“这臭小子。”朱培江笑着摇摇头,今天心情不错,转头跟卫青元道:“小卫,去吧张明刚他们几个叫过来。”
张明刚是绿石馆第一批招收的业务员之一,随着客流量的加大,原先雕刻的那些工艺品销售的极快,原本一块品质普通的绿石最多也就200元,但经过石匠的雕刻成造型各异的工艺品,卖块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给博物馆工作的石匠跟仓库里的“院墙绿石”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朱培江不得不安排业务员去山东的其他城市寻找手艺出色的石匠,毕竟现在生意极好,还用不太到业务员到处拉生意,此时闲着他们干嘛?
――――――――――――――――――――
傍晚,大院里已然飘着饭菜的香味,刚进大院,坐在门口乘凉的张大爷就看到了他,招呼了一声:“小俊,大学生啦,助人为乐是好事儿,怎么躲你奶奶家啦?我孙子还想来请教请教你呢。”
“啊哟,我的张爷爷,你就别挤兑我。”韩俊挠头的样子让老头乐的哈哈大笑。“闻着味儿回来的吧?赶紧回家吃饭去吧。”
“嗳!我走啦。”
韩俊回到了家,父亲已然已经开始做饭了,现在金芳工资比他高,单位有离家远,买菜做饭的重任便落到了可怜的韩世鹏身上。
“爸!我回来啦。”
“咦?你今天怎么敢回来了?”韩世鹏在厨房里笑了起来,儿子最近的表现让他觉得很可乐,不就是人家来取经吗?至于吓的跑奶奶家去吗?
“嘿,别提了,刚被张大爷挤兑完,你又来挤兑我。”刚进屋,韩俊就被放在桌子上的一个小木筒吸引了。造型倒是普通,圆柱体的一个小木头筒,上面一个盖子,揭开了盖子,里头还有纸包。“嗳?这是什么?”韩俊喃喃,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茶叶。
韩世鹏爱喝茶,他没事儿也跟着喝点儿,特别是以前快到考试的时候,熬夜总要喝点提神用的。不过这个茶桶以前没见过,自己老爹是绝对不会去买的,很显然,这是老爹**来了。
韩俊扬着茶桶,走到厨房门口问老爸:“爸,这茶是谁送来的啊?”先定的,如果是特别好的茶,没准儿老爸就又转手送给了别人。
韩世鹏专注于炒菜,儿子回来了,自然要多做上一点,撇了一眼,道:“一个老乡送的土茶。”
“哦,那我帮你消灭消灭**的罪证啦。”既然不是要送人的,那就无所谓了,尝尝再说。韩俊说着随手捏出一点茶叶,放到茶壶里,加开水,倒掉,这叫洗茶,再加水,盖上盖子闷一闷,一会儿便可以喝了。虽然不懂,这程序还是从老爸那学了过来,茶叶总要闷一闷才好喝的。
“,有这么说自己爸爸的吗?”听韩俊这么说,韩世鹏笑骂了一声。前两天教育局的一小伙儿来处里想给乡下的孩子办落户,方便到市区来上学,本来这事儿随便找个民警也就办了,可谁知辗转就找到了他这里来。想到儿子跟郑畅的关系,韩世鹏随手就给办了。没想到今天孩子的爷爷来到单位,送了一筒茶叶,说是自己种的。想着也不是什么扎眼的东西,正好沿在下班的时候,索性就带回了家。
只是他也没当东西,滨海市的茶叶市场当时还是被南方的茶叶所占据,什么花茶、乌龙、都有,他本人也极爱喝的,本地哪有什么好茶,听都没有听过。
片刻,一桌饭菜做好,韩俊不知道跑屋里干什么去了。刚准备招呼韩俊吃饭,忽然一股茶香飘然入鼻,韩世鹏嗅了嗅,瞧见了放在桌上的茶壶。
“好香啊”扭头跟朝韩俊屋喊了一嗓子:“小俊,你泡的哪壶茶?”
韩俊循声出来,答道:“不就你刚**回来的那桶?”
韩世鹏自己斟了一杯,茶汤碧绿,清香袭人。喝了一口,浓醇鲜爽,咂摸咂摸嘴,可谓颊齿留香。“这茶……不错啊。”又美美地品了一口,韩世鹏大乐,还以为什么不入流的土茶,这一尝之下,真是捡到宝了!
见老爹喝的这么美,韩俊也自己倒了一杯,虽然他不懂什么茶好,可一尝之下也觉得香气浓郁,喝完之后,舌尖还留有一阵甘甜。
忽然心中一动,这个,不就是……
ps:连着修改和上传,真是很辛苦,万望各位书友不要吝啬手中的推荐票和书架上的空位。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现在在外地,只能抽空到网吧上传。但每天的更新还是能保证的,请各位书友放心。另外,过年期间实在太忙,等下周回到家,在字数上一定会给大家有个交代的。
第二章合作
“小俊,你说的那事儿,能成吗?咱这个小买卖,还能成合资公司?”送走了苏维康,朱培江好奇地问道。說閱讀,盡在
韩俊哈哈一笑:“朱叔,这可是个机会,要不然,咱们还得找别人。”
90年代初期,国家领导们做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指示,招商引资的大潮一时间汹涌澎湃,特别是沿海一线的开放城市,合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当然,不论“真假”。
为何如此?全因为只要是合资企业,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待遇方面,在鼓励招商引资的大前提下,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不说其他,单单私营企业所得税这一项,就可以得到二年免征,三年减半的优惠政策!那一年节省下来的税费,可就变成了实打实的利润了。更不用说一个“合资企业”听起来也牛气的很。
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建立合资公司的程序会有些繁琐,可对于韩俊有着于书记这一面大旗,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苏维康以他香港商人的身份以外汇,不论港币还是美元注资绿石博物馆,韩俊都有办法说动于书记让他的绿石馆摇身一变,成为合资公司!
当初韩俊给老朱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受了笔记里的启,只是笔记里记载的更狠,直接去拉个毫不相干的外国人来,以他的名义假投资,从而获得优惠,“反正好多人都这么干”。不过韩俊毕竟年轻,当时的他没有切身体会,自然理解不到里头的含义。当慢慢现绿石馆暴利之下的隐忧,才让韩俊切实感受到,这个苏维康绝对是他的一个“机会”,而且,还是还是个合法的机会。
但如何把握住,俩人还是要好好的商讨一番的。
“小俊,万一那人是皮包公司怎么办啊?”朱培江不无担忧地说道。在当时,“皮包公司”这个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他们没有自己的实体,干着类似中介的活计,空卖空卖两头联系从中赚取差价,着实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如果这个苏维康是个皮包公司,难免让自己的绿石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点是不得不考虑的。
韩俊想了想,说道:“要是他真的只是想赚差价,那代理就只是他的借口,到时候肯定咬住价格不松口,咱们给他的价格可以适当的优惠,但绝对不能低于现在价格的七折。那三折,就算利用他身份的回报了。不过他要是真的想代理咱的绿石,那么……”
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俩人计定,转而叫来了卫青元,让她准备将相关的资料准备好。这个时候,老朱也感到没有助理的麻烦了,毕竟那些事情,总不能让他亲力亲为吧?心里也打着等这事儿一了,就提拔提拔她的意思。
――――――――――――――――――――
第二天,苏维康如约而来。昨天他仅仅是以游客的身份偶然到此,而这次,他显然做了十足的准备,护照、身份证等相关身份证明,还有几张关于他玉石加工厂的传真证明文件。并称,如果朱培江不放心,则可以有空到香港一看。
办公室里,三人分别坐落,卫青元则手持一摞文件静静地立在一旁。
看到那些证明,朱培江略微放心。不过想到昨天与韩俊的商定,朱培江决定先制人。
“苏先生,很高兴您能做我们绿石博物馆的代理。不过,在详细商讨合作事宜之前,有几件事,我想跟您陈明一下。”朱培江道。
“您请讲。”苏维康点点头,他今天来谈代理,没想到昨天那个年轻人也在,本来卫青元说他也是老板,他多少还有些不屑,不过这会儿看到说话的居然是朱培江,看起来这个年轻的韩经理要比朱培江的地位还高?这个想法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可多年经商练就的城府让他不会小瞧任何一个人,谁知道这个少年的背后又站着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并非韩俊比老朱的地位要高,只是韩俊觉得,谈判这样的事情,朱培江年龄大,也算长辈,由他出面会比较好一些,没想到人家苏维康却认为,一般领导是不随便讲话的,只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决定而已。
别人自然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听朱培江缓缓说道:“在滨海,做崂山绿石生意的,并不只是我们一家。而我们的价格也不是最便宜的,甚至,比其他人卖的还要稍微贵上一些。”
“您的意思是?”听到这里,苏维康有些疑惑,哪有这么谈判的?上来就说竞争对手很多,自己不是客户唯一的选择,自己的价格也毫无优势的?
还没等他问,却听朱培江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论规模,全国经营崂山绿石的公司,没有一家及得上我们,也没有一家比我们更正规,我们绿石博物馆是滨海市委的重点旅游工程之一,而且,我们拥有‘崂山绿石’的注册商标,也就是说,您在这里所见到的所有绿石,都是有认证,有品牌的。”
听朱培江这么说,苏维康恍然,好一个欲擒故纵,可他自己却无法反驳,因为朱培江每说一句,那个漂亮的姑娘就会将一份文件递到自己的跟前。滨海市政府的文件、崂山绿石的商标注册书、北京玉石展评委鉴定书、望着眼前的白纸黑字,无不显示着这家绿石馆雄厚的实力和深厚的背景。
而他的计划,却几乎落空了。
对于绿石的价值,身为石商的苏维康当然清楚,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玉石市场他都有所关注。昨天从这里走了之后,仅仅半天时间,他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的。通过简单的了解,他现,的确如朱培江所说,在滨海崂山沿海一线,并非只有博物馆一家做绿石生意。
但那里的绿石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更是差别的有些离谱,见他是外地人,漫天要价的也大有人在。
原本,苏维康打着合作的名义,先摸摸原石价格的底,如果合适,就在博物馆采购一部分绿石原石,返回香港进行加工。即便跟博物馆谈崩了,他大可以揣着那差不多的价格,去找别的小商家。
不过当他看到人家居然连“崂山绿石”的商标都注册好了,感到甚是无语,虽然他的加工厂在香港,但本身的实力并不出众,无法与那些大的珠宝商在港地竞争,他的客户只有少数面对香港,大部分是面向大陆的。如果到时候客人买了自己的绿石,又现人家滨海已经有了注册的商标,那他的这些算是什么?即便人家不告他侵权,客人也会觉得自己买了假货。到时候,砸的可就是他自己的招牌了。
可转念一想:“如果跟他们合作,这个商标就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了啊。他们有政府扶持,这可是个极大的优势啊,用来打开香港的市场,也不是不可能啊。”
“呵呵,没想到你们这么注重品牌。”苏维康已然有了决定,微笑一下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韩俊开口道:“当然,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让客人更容易的记住我们嘛。”
“对!”苏维康点点头:“我有个想法,不知?(:
)
( 重生记事簿 http://www.xshubao22.com/2/2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