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字体: 滚屏: 自动翻页 夜间看书

重生记事簿 第 1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苏维康点点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二位可否同意。”

    “您讲。”朱培江道。

    “能跟你们合作荣幸之至,只是我想以个人的身份注资一万美金到贵公司,当然,这个要求对于全资控股的你们来说,让一个外人参与进来是有些过分的,但是你们要知道,虽然我是外地人,但我对大陆的政策也有所了解,如果我们成为一个合资的企业,那么在税率上,政府应该会给贵公司一定的优惠吧?这样一来,你们,哦,不是,是我们也能减少一部分的成本不是吗?”苏维康一脸真诚地说道。

    听他说完,朱培江愣了,韩俊傻眼了,这跟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啊!原本计划着如何拐弯抹角地说服苏维康注资,变成了苏维康积极要求入股,还是以纯外汇入股,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俩人都呆住了。

    见韩俊和朱培江愣愣的表情,苏维康以为他俩没明白他的意思,他见过太多闷头做生意而对相关政策毫不关心的商人,也以为眼前的二位也是如此。入股,便意味着要分薄他们的利益,以为他俩不同意的苏维康顿时大急,赶忙又是一通解释。

    半晌,朱培江道:“那您说说,如果你入股让我们成了合资公司,你有什么条件?”

    “我?这个,入股以后,我想平价购入咱们这里原石,去香港加工,不过,我想入股以后,咱们就不要跟其他的人合作了,在国内以及香港地区,我想独家拥有咱们商标的使用权。我不日将返回香港,准备在那边举办一个玉石展览,那边的费用我来负责,只是希望咱们能免费出展品。”

    “我们加工好的不行吗?”韩俊问道。说实话,如果对方报销费用,他其实不介意自己的绿石去香港逛上一逛的。

    苏维康为难地说道:“我毕竟要考虑香港那边的市场嘛。”

    “这倒也是,我个人同意您入股,韩经理,您呢?”朱培江装模作样地问道。

    韩俊似是为难的想了一会儿,片刻,点点头道:“好吧!滨海绿石博物馆欢迎苏先生成为新的股东!”

    “太感谢了!”苏维康大喜之下起身紧紧地握住了韩俊的手,赞叹道:“李嘉诚不到20岁便成了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您这么年轻便也能成为这么大一家绿石博物馆的经理,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啊。”

    韩俊打了个哈哈,道:“客气、客气,那个,李嘉诚是谁?”

    “呃……”

    第四章新发现

    一种从来没有尝过的好茶,让爷俩饭都没吃就干掉了暖瓶的开水,而让俩人都惊奇的是,都泡了一暖瓶开水了,这茶汤却丝毫未见转淡,这么耐冲泡的茶叶,实属难得啊。

    韩俊问道:“爸,这种应该叫绿茶吧?”

    韩世鹏道:“废话,花茶也不是这个味儿,红茶也不是这个色啊。”

    “爸,托你个事儿。”韩俊点点头,说道。

    “怎么了?”

    “赶明儿你查查那个老乡住哪,我得上他家再买点去。”韩俊道。

    听到这话,韩世鹏道:“对啊,这事儿不难,我明天问问那个小伙儿去,是该多买点,这样的东西不管自己喝还是送人,都是不错哇,新鲜货色。”

    爷俩是商量好了,不过,韩俊想明天带一半去博物馆,请朱培江尝尝,想问问他知不知道这茶的来历,但韩世鹏却想送一部分给他姥爷和奶奶,再带去单位给一帮同事们尝尝,韩俊要是拿走了可就不够分了,韩俊应该等买到茶之后再拿去博物馆。爷俩争执不下,直到金芳回来了还没个结果。

    金芳瞧见这一老一小为了包茶叶争来争去,乐的前仰后合,她向来不喜饮茶,对此也不做评论,不过,最后还是金芳拍板,韩俊少拿点就行,等找到了种茶的那个老乡再多买些就是了。

    吃过了晚饭,韩俊回到了自己的屋里,下午的时候,他已然从笔记里找到了自己接下来的方向,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茶叶的事情他并未放在心上,可饭前跟老爹那一尝,却是动了心思,即便不做茶叶的生意,也完全可以当成另外一个吸引客人的噱头啊。

    而且,在得到笔记伊始,里头就有一段关于崂山产茶的记载,那是一种有着极大市场的崂山绿茶,后来被誉为与崂山矿泉水、耐冬花的“崂山三绝”之。

    可笔记里记载的玄乎,但韩俊并没听说过崂山产茶啊,毕竟北方的地理条件因素制约了茶树的生长,而且滨海的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本地的茶叶,大都是从南方适合种茶的地方运过来的,市民们最常喝的,也是各种花茶。韩俊甚至以为这条记载,个“鑫日”宾馆一样是个误会来着。可今天才知道,滨海还就真有人种茶,只是不知道那个老乡是不是在崂山而已。

    第二天,有心显摆的韩俊,一大早偷偷从老爹的茶筒里多拿了一些,仔细地包好,来到博物馆,准备请朱培江尝尝。没想到老朱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小俊,这么早就来啦!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一脸兴奋地朱培江,见到韩俊就赶忙说道。

    “啊?你也有好消息?你先说说。”韩俊的那包茶叶还在书包里呢。

    “跟我来!”不由分说,朱培江拉着韩俊来到了博物馆的后院,那里已经建成了仓库,原先那个废弃的化工厂仓库早就不用了。

    一进仓库,韩俊就被眼前的大块头吓了一跳,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简直可以当假山来摆了!可前两天来的时候,还没看到呀。

    见韩俊惊讶的表情,朱培江得意道:“怎么样?不错吧?”

    韩俊走上前去,摸索了一番,这段时间来一直跟着老朱相石头,眼前这个大家伙,有些像绿石,可眼前这块,棱角分明,线条刚硬,呈青灰色,跟以前见到的绿石大有不同啊。

    “这石头,有些像绿石啊。”韩俊不太确定地说道。

    朱培江笑道:“不是有些像,这就是!”

    “啊?昨天上午还没有呢,你怎么弄来的?”这让韩俊大为惊讶,昨天一上午都在跟苏维康谈合作的事情,老朱也没有跟他说起过,怎么今天一来就多了块石头了?

    “可不就是你走了之后我弄来的?”

    说着,朱培江将如何现这块石头的来龙去脉细细地说了一遍,原来,昨天韩俊走后,朱培江便召集了几个业务,将他们派到山东各地寻找手艺出色的石匠。

    安排完了活儿,心情大好的朱培江索性到乘车到海边转了一圈,只是那里的石头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于是,他便沿着石脉向上溜达,心道,海里有石头,那山上有没有呢?毕竟“沧海桑田”不是白说的。可这一转悠,还真叫他找到了!

    这绿石,不仅在海里有,临近石脉的山体上,一样都是绿石!只是跟海中的绿石稍有不同,海中的绿石经过千百年海水的冲刷,要圆润的多,而山体上的绿石,则经过风吹雨淋,外表要刚硬一些,若要剖开其中,也会显出水流的纹路!只是海中的石头可以称之为“海底玉”,而山上的这些,则真真切切地叫做“崂山”绿石了。

    韩俊眼前的这个大块头,是朱培江在山路旁边现的,底部已经松动了,他自己当然是对付不了的。他也不耽搁,一路找车、雇人,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多才把这块大家伙弄回了仓库,只要外表稍稍打磨,不管是分解加工,还是直接当原石售都是不错的选择。

    “山上那个地方,暂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咱们行动的只要快点,短时间内,货源不会成为问题,而且韩建仁现在依然给咱供货,少是少了点,加上这些就完全没问题了。”拍了拍这块巨大的绿石,朱培江得意地说道。“光把他弄回来,就花了我两千块,嘿,不卖他个三五万,还真对不起我的劳务费。”

    成本即将下降,货源不再紧缺,博物馆的隐忧几乎被消弭与无形了。韩俊自然开心,回到了办公室,韩俊取出了那包茶叶,冲好之后,递给满脸狐疑之色的朱培江。最近生意大好,好茶他喝了也不少,见韩俊神神秘秘的样子,很是奇怪,可当他喝完杯中茶汤,那表情,几乎跟韩世鹏无二了。

    “你哪弄来的?以前怎么没喝过?”

    韩俊乐了:“怎么样?你也觉得好?”

    “对啊!我只是奇怪,这味道,以前没尝过啊。”朱培江好奇道。

    韩俊便把这茶的来历跟老朱说了一番,朱培江讶然:“咱滨海本地的茶?”

    “呃?朱叔你也没听过?”本来想到朱培江这种文化人应该多少有所了解本地的茶文化,可完全没有想到居然连他都不知道?

    朱培江摇摇头:“很久以前听说过‘南茶北引’,那时候我还小呢也不太在意,没记得说成功了啊?”

    “南茶杯饮?什么意思?”韩俊有些懵,没明白啥意思。

    “顾名思义呗,就是南边的茶引进到北方来!你这大学咋考上的?”

    “呃……我以为什么茶杯呢,听错了听错了。”韩俊讪笑一下,不过见问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便道:“反正等我爸知道那个老乡住哪之后咱就去问问行了,总会知道的。嗳,我说朱叔,既然您也觉得这茶不错,到时候咱多弄点,来个‘观石品茗’的噱头怎么样?”

    “观石品茗?观的是崂山绿石,品的崂山绿茶,哈哈,这噱头不错不错!那你可得抓紧呀!”他这么一说,朱培江也觉得大善,俩人一拍即合。

    正说着,韩俊腰间的传呼机“B……B……B”欢快地叫了起来。

    第五章购茶

    “嘿,我爸效率还挺高。”看着传呼机上显示的消息,韩俊嘿嘿一笑拿起电话给老爹拨了过去。

    电话接通,韩世鹏告诉儿子,送给自己茶叶的老乡名叫杨一鹤,住在崂山附近一个叫林山村的地方。韩俊在这块儿混的久了,自然听说过那个地方,当时收购绿石院墙的时候,也随朱培江转遍了周边的村庄,这个林山村也是去过的,只是那个村子比较穷困一些,院墙基本都是土坯的,山石都很少,跟他所见的绿石是一点都不沾边的。

    挂了电话,韩俊冲朱培江问道:“朱叔,我要去买点茶叶,你去不去?”

    朱培江却摇摇头道:“我就不去了,博物馆这么忙,一会儿等老师傅们过来了,我还想跟他们一起研究研究怎么炮制那块旱石呢。我就在这等着你回来,饱饱口福喽。”

    韩俊知道他说的那些“老师傅”就是一直在为博物馆工作的石匠们,想来一件小事俩人同去也没有多大意义,索性自己揣上钱,出了博物馆。

    林山村的位置应该算是景区之内,有条小道可以直达太清宫,是个不大的小村庄。只是还没有直接通到那里的公交车,虽然看起来不远,靠两条腿走山路,可就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走在山林间的石板路上,韩俊还想着买多少合适,虽然不知道价钱,不过想来这种不太出名的绿茶也贵不到哪去。刚进了村口,韩俊就看到不少老人靠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他没有见过杨一鹤,不过鼻子底下又张嘴不是吗?

    “大娘,我跟您打听个人。咱村有没有个叫杨一鹤的?”韩俊走上前去,跟一个老大娘询问道。

    “杨一鹤?杨老头吧,估计他现在不在村里,你顺着西边那条道,上山,走上一里地那有片茶园子,他应该在那边。”热情的老人家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岔路说道。

    “谢谢了。”

    待韩俊走后,他打听的杨老头,却成了几个闲来无事的老人的话题:“你说杨老头那么大年纪了,不安生歇歇,又拾掇起茶园子来了。”

    “他也不种点菜,那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也卖不几个钱。何苦来?”另外一人应和道。

    “杨老头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人家又不指着那个过日子,跟咱不一样,人家就图个乐和。”

    “不过他拾掇的那些茶倒是挺好喝。”

    “就是就是……”

    韩俊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山,清风吹绿树,鸟语草木香,八月的滨海日头很毒,不过在山林间有树木遮蔽阳光,又闻着清新的空气,不由让人一阵神清气爽。

    路上,还能顺手捏一只潜伏在灌木枝条上的螳螂,或者逮上一只被惊起的“双目角”(通体绿色,头是尖尖的有两根长须的蚱蜢。)逗弄一番也实在有趣的很。

    一里山路听起来很近,不过韩俊一路走一路玩儿,也没少费时间,不过走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像村口老人家嘴里说的“茶园”,只见到路边三四亩地里种着一簇簇绿油油的植物,个头不高也就齐腰,看起来有点儿像市区路边种的冬青丛,一个瘦削的老头穿着海军蓝的大裤衩,一件蓝白条文背心,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手里拿着一把小耙子,好像是在锄着植物下的杂草。

    “老大爷,您好,我打听个人,您认不认识林山村的杨一鹤?”韩俊打了个招呼,客气地问道。

    老人家扭过头来见是个不认识的少年,站起身来,捧起毛巾擦了把脸,说道:“我就是,你认识我?”

    韩俊一怔,说道:“杨爷爷,您好,您这个……是茶园?”他以前没有见过茶树,下意识的认为茶树既然叫“树”,那么个头起码应该是两米开外的样子,可既然这个人是杨一鹤自然他拾掇的这个地方就是茶园了,实在没想到茶树居然长的和圆咕隆咚的冬青丛差不多。

    杨大爷笑道:“恩,小了点,小了点,小哥找我有什么事儿?”

    韩俊道:“杨爷爷,昨天喝了您给我爸送来的茶叶,我爸跟我爸都很喜欢,想从您这儿再买上些。”

    杨大爷先是一怔,一张苍老的脸上顿时现出惊喜之色:“哟!你是韩处长的公子?”

    韩俊一囧,讪笑一声:“杨爷爷,您就别公子母子的了,我叫韩俊。”

    “好!好!韩俊。别说买那么见外了,你爸爸帮了那么大忙,庄户人家的东西你爸能喜欢老头子也高兴,走,跟我回家,我再给你装上些捎回去。”老人家赶忙擦了擦手,拉着韩俊就向山下走去。

    韩俊自然不会白要人家的东西,只是见老人家那么热情,他暂时也没说非要买如何的话来扫他的兴致,却是问道了心里的疑问:“杨爷爷,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咱滨海有本地茶啊?我爸、家里几个长辈都不知道?”

    杨一鹤笑道,如此这般地跟韩俊解释了一番之后,才让韩俊明白了过来,本来滨海市的确不是茶的生产地,几乎整个儿北方都不太适合茶树的生长。

    但五几年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南茶北引”的概念,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园林管理处就开始试植,只不过失败了许多次,最后一批才在太清宫林区分分散散地种了四十多亩。不过由于信心不足,植上之后,便疏于了管理,后来被人渐渐淡忘了。

    杨一鹤早先在园林管理处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退休了,就在老家休养。十几年前,闲来无事,溜达到太清宫附近,偶然现几个道长在照料百十丛茶树,这才记起当年的事情来。

    既然这些茶树能活,自然说明崂山的气候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反正闲来无事,索性跟着几位道长学起来种茶,再得到他们的同意之后,自己在林山村附近的山坡上移植过来了几十从自己拾掇着玩。多年下来,不断的试验和跟太清宫的道士相互间的交流,让他积累了不少的制茶经验。

    只是毕竟产量太少,基本都是自己留着喝,要么就送送邻里朋友,在市场上根本难得一见,也毫无市场影响力一说,是以,即便在当时滨海的老人,也少有知道崂山还产绿茶。

    而说起送给韩世鹏茶,杨一鹤还是感谢连连,他四十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儿子结婚生子之后,他对孙子宝贝的不得了,从小养在自己的身边,当时考虑不周便把孩子的户口落在了家里,只是眼看孙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崂山这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对小小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个折磨。

    而迁户口,手续繁琐,办理起来时间上也久远的多,到时候耽误了入学,就要等下年了。儿子便托了教育局的同学辗转找到了韩世鹏,事情办妥之后,杨一鹤很是感激,只是家里也没有什么值得相送的,又不知道韩世鹏家在哪里,要是送扎眼的东西,在单位人家是一定不会收的,索性把自己五月刚刚炒制的新茶送上,还显得心诚。没想到韩世鹏果然喜欢。

    “原来是这样啊。”韩俊喃喃。到了杨一鹤的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烟火夹杂着茶香的怪异气味,一个不大的院子,三间瓦房看起来年纪不比韩俊小,整个房间或许是因为多年来炒茶烘焙,烟熏火燎之下显得有些脏兮兮的。

    毕竟产量有限,杨老汉家里的存货其实并不多,又给韩俊拿出六筒之后,杨老汉说道:“茶这东西,不太好放,放的旧了容易捂。要是嫌少,我再从种茶的朋友那求一些来。呵呵,不是吹牛,这炒崂山茶的功夫,全滨海估计也就我们几个知道。”

    韩俊当然嫌少,可毕竟不能说,只是有些疑惑:“杨爷爷,我是不懂,可我爸经常喝茶的人都说这茶好,为什么不多种一些?这样的茶在市场上价钱应该不低的吧?你这是守着一块大宝库啊。”

    杨老汉却不以为意地一笑:“什么宝库啊,人家都兴种粮食,哪有种茶的,我们也是闲来无事种着玩的。再说,也没有闲地让我们种,要是把耕地扒了种茶,人家也不同意啊?庄户人家的土茶,也没人买不是吗?”

    听到这话,韩俊若有所思,点点头道:“杨爷爷,你知道山下的绿石博物馆吧?”

    杨老汉点点头道:“听广播了,听说弄的不错。”

    “那就是我的买卖,我想你联系联系一同种茶的朋友,只要是你这种品质的绿茶,我全收了。价格嘛,你觉得怎么样合适?”

    “啊!这个……”杨老汉听说那是韩俊的买卖,大感惊讶之余又有些为难,本来是想送他,可很明显眼前这个青年要的这么多,就算自己全送了也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虽然对自己炒制的绿茶很有信心,可还是不明白这种庄户人家的东西他为何就这么喜欢,可要是联系其他友人炒制的茶叶,那自然不能让人家也免费了,思量了片刻,本就没指着这玩意儿能挣钱的杨老汉说道:“要不……一斤10块?”

    韩俊囧了,他爸爸的铁观音他可是喝过的,那一两就不止这个钱。摇摇头说道:“杨爷爷,您着也太看不起自己的手艺了。这么的吧,暂时一斤50块。你这茶桶是一斤装的吧,我先给你300块钱,您尽快帮我联系那些种茶的朋友,到时候直接送博物馆就行!”

    “哎呀!这怎么使得,怎么还能要你的钱啊。”杨老汉赶忙推辞。

    “一码归一码,您都送我爸一筒了,这次我可是来买的,当然,我还要买您朋友的那些呢,不过,这品质可一定要跟您这儿的一样啊!”

    “我一会儿就去!最晚明天,我就给你送去!我先代他们谢谢你了。”这茶叶还能卖出不错的价钱,杨老汉有些惊喜,虽然他不用为生计愁,平白多出来的钱财也不会有人嫌多的。

    “杨爷爷,以后没准儿咱产量上去了,我还得感谢你呢。到时候,你别给我加价就行了!”韩俊笑道。

    “瞧你说的,别人不敢说,对你,我保证不加价!”人家韩处长帮了那么大的忙,心存感激之下,杨老汉也想帮韩俊多弄一些来,这个价钱本就不低了,他怎么还会加价?

    原本只是想搞个噱头的韩俊,怎么也想不到,他今天来的这一遭,将会给这里带来一个怎么样的变化。而他同样也想不到,仅仅为了一个噱头,又会给他自己带来何等不可估量的利益。

    第六章红中一点黑

    临走之时,杨老汉又仔细地叮嘱了韩俊一番冲泡的技巧,比如“水温应控制在80c至90c。这从水沸腾的程度就能看出来。如果水冒鱼眼大小的泡,则水温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腾,则水温就过高了,冲泡的茶叶会显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冲泡崂山茶最好的水温”

    韩俊带着六斤绿茶返回了博物馆,当天下午朱培江就题了一副“观石品茗”的大字装裱好了挂在了二楼,本来茶就少,要是放在一楼,谁来没事儿都能喝上一壶,那六斤绿茶根本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被消灭掉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知道杨老汉费了多大的劲,居然送来了二百斤的绿茶,并且保证,这些绿茶的品质,比他自己炒制的只高不低!像这种品质的茶,几乎是当时崂山所有种茶户的全部存货。

    毕竟一年的产量也就一千斤不到的样子,还有很品质达不到他的要求的。而且这茶的采摘只能在五月前后,剩下的时候都出不了好茶。韩俊也不含糊,当场点出了一万块,让一旁的朱培江咋舌不已。

    原本还想责怪韩俊不知轻重的居然一下子收来这么多茶,二百斤,得喝道猴年马月啊?可下午的时候,朱培江就不说话了。

    当天,前来二楼参观的游客,惊喜地现,在观石之余,不管购买与否,漂亮的“绿石西施”都会奉上一杯碧绿的茶水。对奇石感兴趣的都是些什么人?几个不是附庸风雅的人?不好茶的能有几人?

    大夏天的,生津止渴只是其一,而这种清香宜人,回味悠久的好茶就不得不让他们感到惊喜了。虽然只一杯,却不难尝出这茶的独到之处。纷纷询问这是何茶,可当得知这是崂山的特产的绿茶的时候,客人们纷纷表示不解,为何到了崂山,却并没有见如果有此茶对外出售呢?

    当即有喜好此道的客人提出要购买,却被告知,这种茶一年的产量极低,暂时没有对外出售的意思。这种回答自然不会让人满意,而且一句“产量极低”,让绿茶登时在客人们的心目中打上了“稀罕物”的标签。在客人的一再要求下,“绿石西施”只好托辞要询问一下老板才能做出回复。

    其实,这根本就是韩俊的一个小伎俩,抓住了人们“物以稀为贵”的心理。见这么多人想买,韩俊自然不会不卖,可毕竟他开的是绿石馆,又不是茶馆,对于这个绿茶究竟应该作价几何他心里也没个数,索性装作不卖,让客人们自己出价了。

    “小韩经理,下面有个客人非要买,他出价80一两买半斤,您看……”韩俊原本只是想着只要不赔本就卖,毕竟他只是打着让绿石馆更吸引人的主意,可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价格居然会被抬到这么高!

    韩俊跟朱培江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说道:“卖给他!”趁着有市无价,不卖的才是傻子呢。这可是十几倍的利润啊!

    韩俊肚子里已经笑翻了,朱培江对此也甚是无语,待介绍员走后,看了韩俊一眼:“小俊,不如咱博物馆改茶馆儿吧。”

    “我也没想到居然能卖这么贵,不过咱存货太少了,一年也就二百来斤,这些要是卖完了,后面可就没有了。”韩俊挠挠头,这么火他也没有想到。

    “我看未必,小俊,咱现在可是旅游旺季,过了这个月,恐怕游客就少了,到时候估计就卖不出这个价,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买了。”朱培江不认为本地人会来买,毕竟此时的滨海人还是习惯于喝花茶的。

    当然,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即便这两个月绿石馆的生意如此之好,但俩人相对都比较清醒,现在是沾着旺季的光,等旺季一过,就不能光守在这里等买卖了。

    “恩,不过咱也不能人家买多少就给多少,限购吧,一人最多半斤。”刚才那客人说要买半斤,给了韩俊一点启,两百斤完全够四百个客人来买的。

    这段日子以来,韩俊完全没有想到绿茶竟然有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居然还拉动了绿石的销售,到了8月中旬,甚至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每天的营业额基本都在五万元以上。韩俊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想到不久就要开始的第二项“实验”,韩俊信心勃勃。

    不过,花无百日红,在生意如此红火的时候,却生了一件不太和谐的事情……

    十六号这天,韩俊找到母亲,悄悄问起现在账上还有多少钱,对韩俊跟老朱俩人的股份分配,金芳是知道的,韩俊这么问,她自然明白韩俊想了解他最近赚了多少钱。

    趁着两个老会计外出,便跟他说道:“你这小子,欠了银行一**债,也没见你关心过。”随手翻阅了一下账本,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一阵拨打,说道:“哟!不算不知道,你小子居然有二十多万了!”面对这个数字,金芳也是惊喜,在背负着银行一百多万的债务下,除却每月的本金利息的还款,居然还能有如此多的盈利。

    韩俊心下了然,二十多万,差不多足够启动了,可刚待离开,母亲却叫住了他。

    “小俊,有个事儿我得跟你说说。”金芳面带疑惑地问道。

    “怎么了?”

    金芳似是有些犹豫道:“这两天放在保险柜里的钱,我怎么感觉少了呢?”

    韩俊知道妈妈每天都有上下班之前盘点一下余款的习惯。如果数额很大,自然要存到银行的,但博物馆内每天还是要准备三万元左右的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所用,当时因为金芳的这个习惯还被韩俊笑话有“数钱癖”。但母亲说钱少了,韩俊却知道那一定是少了的。

    眉头一皱,问道:“少了多少?”

    金芳思索了片刻,说道:“连续三天了,少则几十,多则一两百!而且,这门也没有撬过的痕迹啊。”

    “妈,您的意思是?”韩俊心里先是放松,才这么点钱,可转念一想,又是恼怒,看那手法,定然是内贼了,这种事情,是他无法容忍的,而且,听妈妈的话,从现场也根本看不出什么痕迹,这样一来就算报警,警方也不见得会立案,毕竟只是他们自己说钱少了,可不是全被偷光了。

    金芳摇了摇头说道:“每天王师傅和孙大姐来的比我晚,走的都比我早,这俩月跟他俩相处的不错,我看不像是他俩干的。”韩俊刚才眼珠朝着会计室里空着的两个座位乱瞟,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会不会是你数错了?”既然妈妈说不是另外的两个会计所谓,想必也是如此,毕竟妈妈管钱不管帐,保险柜的钥匙只有她有。

    “不会啊,我每天都数好几遍的。”

    “这事儿我知道了,妈你先别跟别人说啊。”韩俊嘱咐道,心里打定了主意回家跟爸爸商量一下,问问他的意见,谁让老爸是专业人士来着?韩俊认为,老爸绝对有办法揪出这条蛀虫!“妈的,这才开业两个月就出这样的事儿。”心里恨恨地想着。

    金芳点头应道:“这事儿还用你教?”

    “恩,没事儿我先走了。”刚待离开,又被妈妈叫住“先等等。”

    “妈,又怎么了?”韩俊心道有事儿就不能一气儿说完嘛?

    “今天晚上你早点回家,你邱阿姨今天晚上过来,就是我以前的同事。”金芳一脸的笑容,可在韩俊看来,怎么都像意味深长的样子。

    警惕地问道:“她来干嘛?你的同事还用我去作陪?”

    “当然,没你可不行,你不是大学生了嘛……”

    “啊,朱叔叫我了,回头再说。”一听妈妈说起这个,吓的韩俊赶紧开溜,晚上是定然不能回去的,解释了一百遍的话,他真不想再说一百零一遍了。

    第七章捉贼

    八月天长,黑夜来的比较晚,不愿回家接受“采访”的韩俊自然又跑到了奶奶家,大孙子来蹭饭,奶奶是相当欢迎的。|/|吃过了晚饭,韩俊在海边儿溜达着,吹着沁凉的海风,如果乐意,还能去海里泡上一会儿,实在是难得的享受。

    望着满天的繁星,听着阵阵涛声,韩俊忽然一拍脑门儿,本来还想着提醒一下夜里值班的保安让他们在晚上注意一下博物馆的动静,可今天被老妈“同事来访”的事情那么一吓,居然给忘了。

    也顾不上去海里泡泡了,韩俊赶忙回到奶奶家,一个电话打到了门卫室,不过让韩俊不解的是,门卫室居然没有人接听。此时已经是夜里8点多了,保安也不可能睡着,更不可能去了厕所,门卫每天都会安排两个人的呀?韩俊韩俊一阵疑惑,但如果今天不去说上一声,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想到这里,韩俊跟奶奶招呼了一声,直接骑上自行车朝博物馆驶去。一路蹬的飞快,差不多9点的时候,才赶到了博物馆。这个点儿,即便是旅游旺季,景区门口的商铺也早已打烊休息了,四下没有路灯,仅有周围商铺窗子里透出或明或暗的些许灯光。

    博物馆院子大门紧闭,韩俊探头向里瞧去,门卫室居然没人?

    不过往楼上看,韩俊忽然现三楼走廊的窗户里有手电筒的光扫过,心下了然,原来他们去巡楼去了,只是他来的匆忙,并没有带钥匙,刚想喊喊让他们下来给自己开门,可转念一想:“不对!他们应该没钥匙的!如果是门卫,他们怎么进去的?如果不是门卫,那又会是谁?”登时,一个不太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博物馆的院墙虽说有两米多高,可对韩俊来说要翻过去并不太难,选了个僻静的角落,望望四下无人,韩俊一个助跑,轻轻松松地便翻过了院墙,稳稳地落在了院子里,“啪嗒”落地的声音不算很大,却在清冷的夜里传出老远,韩俊赶紧闪到院子里的花坛边上,抬头向三楼望去。

    果然,那声音似乎惊动了三楼的人,一个人影出现在三楼的窗口处,拿着手电在院子里四下照了照,或许没有现什么异常,那光,便继续停在了三楼。

    韩俊蹑手蹑脚地摸到了博物馆大门口,果然现大门虚掩,完全是打开了的!眉头紧蹙的韩俊悄悄侧身抹了进去,刚准备迈步向前,脚却停在了半空没有落下。

    收回脚步的韩俊弯下腰,脱下了穿在脚上的凉鞋,打着赤脚向前走去,毫无声息……

    鬼魅般地来到了三楼,刚到楼梯口,韩俊比在墙根儿,探头向那边瞧去,只见一个黑影嘴里咬着手电筒,蹲在一个门口不知道在忙活什么,他的身边,韩俊隐约看见一个类似工具盒的东西。而他所在的那扇门,正是财务室!

    隐藏在楼梯口的韩俊静静地看着那人的“表演”,心下冷笑一声,却并没有上前难,捉奸,是要捉双的,拿贼,是要拿脏的!

    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只听“咔嚓”一声轻响,锁被打开了!那人动作轻慢地把手中的工具放回工具箱,提着小箱子推门进屋,韩俊则悄悄地跟了上去,贴在门边,探头朝里继续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而此时的那人,已经从工具箱里挑选了几样东西,塞到了保险柜的锁眼儿里,又拿出一个应该是医生用的听诊器似的的东西戴在耳朵上,左手持着鼓膜放在了密码盘旁边,右手则缓缓地转动密码盘。

    正着拧,反着拧,韩俊甚至能听到密码盘转动时出的“哒哒”声。可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韩俊目瞪口呆了,这个保险箱有密码韩俊是知道的,而且这个密码妈妈经常换!这种保险箱的开启,光知道密码还不行,必须有两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开启它的门,可眼前这人,居然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就把拥有双层锁头加密码,厚达二十厘米的保险箱的门给打开了!

    打开了保险柜的门,他似乎是犹豫了一下,却果然如金芳叙述的那样,仅仅拿出了一点钱……就在这个时候,“吧嗒”一声,韩俊打开了财务室的灯!

    “啊!”

    骤然大亮的灯光让那人大吃一惊,慌忙转过头来,正看到韩俊一脸冷笑地站在门口,啪啪啪拍着手冷声道:“技术不错啊?”

    他瞧见了韩俊,韩俊也在盯着他,短,宽额头、厚嘴唇,相貌敦厚,正是博物馆的保安冯涛!此时他穿着背心短裤,脚上裹着布套,不会留下脚印,手上带着薄薄的白手套,自然也不会留下指纹!真是谨慎呀。

    “真没想到,居然是你。”韩俊面色冷峻,语气森然,心下已经气急了,博物馆开业之后,五名保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每天维持秩序的工作,韩俊当时嫌麻烦不想重新招聘,看到小六、马刚几个人干的也有模有样,韩俊便把找保安的事情交给了白猛,认为他的兄弟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而这个冯涛就是白猛的另外一个朋友,可韩俊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当时看起来如此忠厚老实,平素行为低调的一个人,居然干着吃里扒外的勾当!更让韩俊心寒的是,冯涛既然能这么干,那么……白猛呢?

    雪白的日光灯管的映照下,冯涛一张脸更是煞白,看到行迹败露顿时慌了神。韩俊高大的身躯把门口堵的严严实实的,心神大乱的冯涛,一眼瞥见了窗户,慌慌张张地就要跳窗逃跑,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绝对不能被抓到。

    “这是三楼,十二米,下面是水泥地,你想跳下去找死吗?”韩俊戏谑地说道,随口报出的博物馆建筑“参数”就如一道定身咒,将冯涛牢牢地定在了原地。

    冯涛听白猛说起过韩俊的伸手不凡,可如果被抓住,他就全完了!缓缓的转过身,冯涛把心一横,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拼,紧了紧握着那几张钞票的手,冯涛回过头来低吼一声,朝着韩俊扑了过去!

    ps:高6个小时的狂奔,终于回到家了,姥姥今天晚上生日的较晚,兄弟们多多包涵,明天开始更新加,过完年了,也是该正八景码字的时候了!求收藏推荐啊

    第八章审

    见他朝自己冲过来,韩俊心下哂笑,一对一放单,他有绝对的把握制服他嘴角微弯,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双手握拳,脚下不丁不八,却也凝神戒备着,虽然韩俊有过十种招数来制服他,他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却一样也要重视起来的。

    可……

    冯涛只是稍微向前一冲,离韩俊还有三步远的时候,却“噗通”一声跪倒在韩俊身前,以头抢地,把那几张钞票丢在身前,双手合十,绝望地祈求道:“韩经理,你……你放过我吧,我知道错了,我不能被抓啊,抓住我就全完了!”说道后来已经声泪俱下。

    “呃……”看到眼前的这一幕,韩俊有些傻眼了,见他冲过来还以为是要跟自己拼命呢。可见他求饶,韩俊心里更是不屑,啪的一声把财务室的门狠狠地带上并反锁,冷声道:“车撞墙上你知道拐了?屎踩鞋上你知道甩了?手铐带腕子上你知道悔改了?让我抓了现行知道说不敢了?是不是今天我没看到你,明天你还来偷啊?”一脚把他踹翻在地。

    冯涛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长的人高马大,可在韩俊的一番拳打脚踢之下,也不躲闪,更不还手,默默地承受着韩俊的踢打,只是拼命的护住了脸,身上,腿上,全是黑乎乎的脚印儿。口中一个劲儿的求饶不迭。

    见他毫无反抗的意思,大热天的,出了一身汗的韩俊也没了继续动手的心情,恨恨地呸了一口,拖过一张椅子,好整以暇地坐在门口:“***,敢偷到我头上来是我把你绳起来送公安局,还是你跟我去自?”

    “韩经理……”

    “少他妈跟我套近乎!我不是你经理!”

    “俊少,我求求你,不要送我去公安局。只要你放过我,我冯涛给你做牛做马啊。”冯涛哭着说道。

    韩俊根本不为所动,虽然气急,可出了一身汗,事情尽在掌握之后,韩俊冷静下来一想,虽然没有看到他有没有同伙,但他胆子居然这么大敢偷到财务室,而原本规定的是安排两个人值班的,那另外一个人去哪了?这么多天来,他们就没有现异样吗?

    如果换了其他人,或许立刻就打电话报警了,可韩俊的老爹本来就是刑警,听多了审讯的故事,韩俊心里却也想过过当审讯官的瘾,冷哼一声:“不送你去公安局?给我说个理由,要是你能说动了我,我就考虑考虑。要是说的我不满意,哼!”这种问法,基本上跟“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个意思了。

    冯涛此时哪想到韩俊只是想玩一下“猫捉老鼠”的游戏。不待韩俊详细的询问,就竹筒倒豆子般地说了起来。

    他以前因为打架斗殴被劳教了三年,前段时间刚放出来,因为以前跟白猛的关系很好,白猛见他落难,也没个正经工作,想他为人还算仗义,就介绍他来到了博物馆,这事儿瞒着韩俊,是怕他对?(:

    ) ( 重生记事簿 http://www.xshubao22.com/2/252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