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此时秀吉心中应早有胜算。因为明智光秀背负着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实上连光秀以为一定会来援助他的细川父子都剃掉头发,与他绝交。表面上看起来,明智光秀似乎太过盲动了,其实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的主要将都在远方与强敌作战,而织田信长最忠实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都大阪观光,几乎不带一兵一卒。
因此明智光秀举兵叛变得时机并没有错误,只是他的运气太差了,真可谓人算不如天算。现代日语中,有“天王山”一词,意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关键。这是指明智光秀听到秀吉率快军往京都来时,他立刻带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称的山崎(位于京都大山崎町),并欲控制山崎后方的天王山。没想到秀吉已经早他一步占了天王山。此时,秀吉的军队约四万人,光秀一万六千人,胜负早已揭晓。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杀死,他的军队也四分五裂。
山崎之战後,秀吉的声望扶摇直上。6月出日织田君的主要将聚集在尾张的清洲,讨论信长的后继人选,以及分配地的会议,这就是所谓的清洲会议。在会议中,大老柴田胜家推出信长的三男信孝当后继者,但是秀吉却决定由信长的年仅三岁的孙子三法师来继承。
柴田胜家的不满可想而知,织田军的内战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终于发生贱岳(位于滋贺县北部)之战。在贱岳之战中,秀吉的阵营中传来前线已经败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却对部下高喊:“我们打胜了!”秀吉判断敌军虽然战胜,但一定已经精疲力竭,当天晚上将会在大岩山附近过夜。
于是秀吉指挥军队,连赶十三里地道路,来到退守的前线阵营。到了晚上,当柴田军的佐久间势站在大岩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动时,他吓了一大跳,他做梦也没想到秀吉那么快就赶回来。贱岳之战,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动中获得大胜。
在山崎之战与贱岳之战获得大胜之后,秀吉于1584年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的联军大战于小牧、长久手。遇到骁勇善战的德川家康,士气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钉子,但是他非常聪明,立刻与家康和谈,并收家康的次子于义丸为养子。其余的战争,如1585年攻打纪州与四国,1587年征讨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军队都势如破竹,迈向统一日本之大道。
1583年,秀吉在大阪着手建筑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馈外观五层,内部八至十层,于1585年完成,其动员的人数,据史料记载:“超过六万人”:“如同蚂蚁进入蚁穴般。”秀吉为了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华壮丽,经常招待访客去参观,其中还包括外国的传教士。秀吉向传教士说:“现在你们看到的房间,到处都是金、怠、生丝、绸缎、高级茶器,另一间房间则都是长短刀,以及其他的武器。”
换言之,大阪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宝山。此外更令参观者惊讶的是,秀吉还制造了一间活动式的黄金茶室,墙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黄金制造的,甚至连纸门的骨架也是黄金打造。他的寝室也是极为华丽,棉被是鲜红色的高级布料,床头以黄金雕刻装饰。这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馈是在1931年11月以钢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传教士佛洛伊斯于丨昭年的报告书中介绍秀吉的夜生活如下:“关白(秀吉)极为好色而不知廉耻,经常沉迷于动物性的肉欲中,在他的宫廷内,拥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
这不幸的暴君年龄已经超过六十岁(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老),但是他还派人出外搜寻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儿,也不管是未婚或是寡妇,只要是容貌美丽,都被他召进城内。而且他都只留一二天,就让那些妇女回家,只有让他满意的,才长久留在城内。”他的侧室为数众多,比较有名的有:淀殿(也就是浅井长政的长女茶茶)、加贺局(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松丸殿(京极高吉长女龙子)、三条局(蒲生氏乡的妹妹阿虎)、三丸殿(织田信长的五女)、姬路殿(信长的弟弟信包的女儿)等。有人说,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欢搜集名门之秀当侧室。
第004卷
第330章 … 丰臣秀吉(三)
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岁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权势的“关白”一职。这“关白”一职,自古以来,都由藤原氏所独占,特别是藤原家的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称为“五摄家。”因此秀吉乃先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干爹(近卫亦为藤原一族),然后才晋升关白。
至于,为何秀吉不担任“征夷大将军”而去当朝廷的“关白”一职,虽然有种种说法,但其实当时的战国武将,一听到朝廷要赐给他们虚有其名的官位,都会感动得流泪。所以秀吉晋升“关白”,自然会感到无限的光荣。晋升关白后的翌(1586)年,就在後阳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晋升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
“关白”一职虽然代表最高权势,但从正统的律令制度来看,仍属“令外之官”,从此看来,秀吉拟依律令制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面,或许秀吉认为藤原这个姓太过老旧,无法显现出他是历史上最大的伟人,因此秀吉又获得天皇的许可改姓丰臣,象征日本统治者的丰臣秀吉于焉诞生。
战国时代,人民拥有大量的武器,动不动就以武力来抗争,因此连战国武将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达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火枪等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虽然在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将实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么彻底,而且是属于全国性的。
当时的农村究竟拥有多少武器,我们从加贺国江沼郡所没收的武器即可一窥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雾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长枪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国仙北郡则没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长枪三百三十六支、火枪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头盔五顶。农民的暴动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来解释,但反过来说,一个农村拥有这么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难。
在秀吉的“刀狩令”实施之后,农民的武力可以说遭到去势。在日本史上,有所谓的“太阁检地”这太阁当然是指丰臣秀吉,而所谓的“检地”就是重新测量土地的面积,并调查作物生产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辞去“关白”,由他的养子秀次继承“关白”,自己则成为“太阁。”“太阁”是“关白”禅让之后的称呼。就在秀吉成为“太阁”这一年,开始作全国性的检地,因此称为“太阁检地。”
其实,秀吉从1583年起就开始检地,在这之前,其他的战国武将为了想要重建业已崩溃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经做过检地的工作。“太阁检地”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那是代表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工作,同时,也表示他为了将来出兵朝鲜而预先作国力调查。此外,经过秀吉的严格检地之后,每块田地的收获量都统计得很清楚,农民具有耕作权,同时必须担负缴纳年贡的义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剥削阶级(豪农)从此消失。
基督教是于1549年随传教士沙必略传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后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经到达十五万人,可以说是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丰臣秀吉却发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诸侯)将领地捐献给教会,再度出现类似一向宗信徒暴动的局势。
在禁令中的第一条提到,日本是神国,这表示日本开始吸收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在印度、中国的***里。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脱亚论”就在长久的战乱接近尾声,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来临时,1592(文禄元年)正月,丰臣秀吉突然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于朝鲜,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印度、东南亚。虽然有人说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是由于他丧失了最心爱的三岁大的儿子鹤松(1591年),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向传教士说过要出兵朝鲜,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封建领主不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之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犒赏有功的将领。如果占领了中国,当然不愁没有领地可以分发。就在出兵朝鲜的前后,秀吉分别写信给琉球(1590年)、菲律宾(1591年)、高山国(台湾,1593年),要求服从朝贡。当时的台湾正是中国等海盗的根据地,是军事、贸易、交通的要冲。秀吉的军队在攻打朝鲜二十天后,已经攻陷汉城,可谓势如破竹,日军的制胜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欧式火枪。
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际,朝鲜的游击队开始在各地反击,名将李舜臣更率领朝鲜的水军,以龟甲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军队,控制了制海权。进入严寒的冬天之后,明朝的救援军队又赶到朝鲜,日军在饥寒交迫中牺牲惨重,厌战气氛弥漫。秀吉本来想要谈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国书,上面写着要封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将日本当作明朝的属国。秀吉看了之后暴跳如雷,当天晚上发布命令,再度出征朝鲜。
这次的出兵军队只有十四万,而且仅能占据朝鲜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后,日军对朝鲜民众的残害更加激烈,而且日军为了争取战功,将战死的朝鲜军队的鼻子、耳朵割下,用盐醋防腐寄回日本给丰臣秀吉,由于以数量记功,所以很多无辜的老弱妇孺都受到残害。这些鼻子与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广寺大佛的西侧,今日则称为“鼻冢。”
至今,韩国人一提到丰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齿。秀吉的军队除了杀害朝鲜军民之外,又强行押解五、六万朝鲜俘虏到日本耕作。除了农民之外,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陶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在征服朝鲜的军队陷入苦战之下,如同前面所述,丰臣秀吉将自己的“关白”一职让给外甥秀次,自己则引退,成为退休的“太阁。”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岁那年,爱妾淀殿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为‘拾’,亦即后来的“秀赖。”就在秀吉为如何替儿子的未来铺路而伤脑筋时,秀次为了讨好朝廷,献上大量的金银财宝。秀吉得知之后,即以谋反的罪名命他切腹,并将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余人斩首,据说当时鲜血染红了京都的鸭川。
1594年,秀吉五十九岁时,关白秀次的文书官在日记中记载,秀吉在晚上睡觉时尿床而不自觉。为了防止肉体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鲜的将士捕捉老虎给他进补。尽管吃了大量的虎肉与老虎的内脏,然而秀吉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好转。
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体情况稍好,乃于3月15日在山城的醍醐(位于京都市伏见区)举行盛大的赏花大会。其规模远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举行的茶道大会还盛大。然而与北野的茶道大会不同的是,当年的茶道大会,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参加,而这次的赏花大会却是戒备森严,仿佛暗示着世人对丰臣政权的不满。到了七月一日,秀吉梦到织田信长来对他说:“藤吉郎,你的时候差不多到了,我来迎接你。”
秀吉回答说:“藤吉郎替主君报仇,是为了报答主君的恩惠。请主君再稍等一段时间。”信长猛拉著秀吉说:“不!我的孩子被你害得很惨,一想到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点过来”秀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爬离床位了。自从作了这个梦之后,秀吉自己知道来日不多,他最担心的仍是爱子秀赖的未来。八月五日,秀吉将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叫到床边,不停地说:“拜托各位一定要照顾秀赖。”八月十八日,秀吉终于在伏见城内结束他那波涛汹涌的一生,享年六十三岁。他留下一首辞世歌:“随露珠调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第004卷
第331章 … 丰臣秀吉的显赫战争
丰臣秀吉以武力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遂于1592年4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
日军总兵力约十五万,陆军自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但其海军在闲山岛被李舜臣击败。
1592年底,明朝开始派军赴朝参战。次年,明将李如松收复平壤和开城,日军被迫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开始与明朝和谈。
1597年初,和谈破裂,丰臣秀吉陆续增兵十四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军朝鲜。10月,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大败日军,明军也再次进入朝鲜,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其退守蔚山、泅川、顺天等城。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面后撤。明、朝联军于后追击,最终在露梁海域歼灭日军万余人,其残部退回国内,战争结束。
闲山岛海战(公元1592年)
1592年,日军侵入朝鲜后,陆军长驱直入,而海军却在玉浦、永登浦、赤珍浦等地遭到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的袭击,补给物资损失无数。为了及时补充陆军给养,日本海军将领九鬼嘉隆派出三路舰队侵朝,同李舜臣舰队在闲山岛前展开决战。闲山岛水深,利于朝军的龟船行动,一开始朝军就利用小规模攻势诱使日军进入包围圈中,待日军全部进入后,隐藏在闲山岛北的主力立刻摆开了鹤翼阵,同时从正面和侧面击溃了日军。此战共击破日军59艘战舰、杀死数千人,史称闲山岛大捷。此后不久,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灭了敌残余部队。
1593年1月3日,明将李如松率四万三千大军进驻肃川,1月6日,包围平壤,次日发起总攻。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枪不停射击,而李如松则凭借数量优势强攻,同时以火攻对抗。双方均伤亡惨重,连李如松的坐骑都中弹而死。最后明军疲劳过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长同样筋疲力尽,无力再战,连夜率残兵跨过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派兵于后追杀,歼敌六百余人。此战共消灭日军1646人,生擒5人,明军伤亡为796人。
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最终战役。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退兵,日军士气低迷。9月20日,中朝联军水陆并进,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展开大规模进攻,并同时强攻晋州。11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提出和谈遭拒绝,遂向海军将领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义弘集结了近五百艘舰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地道路。在露梁海面,与明将陈遴和朝将李舜臣的水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水战。战斗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先后中弹战死,但岛津义弘的舰队也被歼灭了二百余艘。小西行长仓皇率残部逃回日本,朝鲜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对于信长给人有冷酷虚无的印象,秀吉则给人有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在加上他以一介贫农子弟,能够攀升至权力的顶点,自然散发出一股草莽英雄的魅力。因此,饱受身份制度桎梏之江户时代的一般庶民,对秀吉的成功物语充满憧憬,并多少抱有秀吉情结。江户时代也因而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秀吉一代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阁记》。
同样以《太阁记》为书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于作者不同,因此书名《太阁记》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濑甫庵的著作称为《甫庵太阁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的作品则称为《川角太阁记》。若只以《太阁记》为题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阁记》。另外,也有附上插画的《绘本太阁记》,由竹内却斋撰写,冈田玉山绘图,自然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版本的《太阁记》,其内容皆与史实有相当的距离,并且记载着各种有趣的轶事,不过那是史实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则不得而知。
在各种版本的《太阁记》中,以土屋知贞的著作《太阁素生记》中所记述少年时代的秀吉之信凭度较高。不过,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著作,不如说是口述访谈的汇编,来得更恰当,里面收集了秀吉少年时代的各种情报。
话说年少时代的秀吉沿着东海道东下卖针,结果走到引马(即今天的滨松市),受雇于今川义元的家臣松下加兵卫。三年后的一五五四年,秀吉以十八岁的年纪回到尾张,遇到昔日玩伴一若。这时的一若已经成为织田信长下面的一名小者头(下层武士)。于是在一若的引荐下,秀吉也成为信长下面的一名小者。其后,秀吉乃从小者、小者头、足轻、足轻组头、足轻大将,不断地升迁上去,并且于一五六一年与以后的北政所(祢祢)结婚。一五七三年信长灭亡近江的浅井氏之后,秀吉乃获得北近江三郡的恩赏。从此,秀吉也成为一国一城的领主,姓氏也从“木下”改成“羽柴。”
除了自我努力之外,秀吉的运势也很好。例如,一五八二年本能寺之变时,信长已遭暗杀的密信,由于送信的密使走错阵营,竟让秀吉因而抢得先机。另外,在秀吉完成统一天下的同时,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灰吹法、掘削法),秀吉的时代日本金银产量大增。于是,秀吉在雄厚财力的后盾下,不断地建构城池(大城、城伏见城、聚乐第),扩大内需,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秀吉能够成功的另一关键在于他的政治智慧。如前所述,促使秀吉最早成为“一国一城之主”的领地在近江。由于近江一带有琵琶湖以及京都联结地方之四通八达的干道,自古便具备了商业繁盛的环境。因此,提到近江自然会令人想起近江商人。当多数的大名领主还不懂得重视商业与礼遇商人的时候,秀吉便懂得“算盘优于武器”的道理。秀吉已经看出以一把枪便能闯天关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他在近江不断录用一些善于理财的家臣,相对于靠枪闯天下的武功派,这些人则被视为是吏僚派或是奉行派。秀吉身边近江出身的家臣为数不少,例如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片桐且元、宫部继润、大谷吉继等皆属之。在秀吉的领导团队中这些近江出身的家臣,自然也会进而带动充满近江商人性格的决策。
丰臣秀吉,日本征服亚洲运动的开创者,也是日本脱离中华文化第一人。
日本战国时代,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是个重新洗牌的年代,百姓的苦难自不必说,大批旧贵族也在战乱中纷纷丧生,新兴武士“国众”崛起,全日本分为六十六国大名。
其中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18岁即位,却顽劣不堪,终日胡作非为,眼见得祖上的江山就要毁在他的手里,有忠心家臣实在看不下去,竟自杀以谏,织田信长突然来了个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幡然悔悟,从新做人,一变而为励精图治的英主。
1567年,织田信长吞并美浓国,仿周文王岐山起兵故事,建造岐阜城,以示一统天下之雄心,就此开始了统一日本大业。
织田信长大军使用葡萄牙火枪,锐利无比,在统一战争中所向披靡。1568年,织田信长大军占领京都,从此挟天皇而令诸侯。1573年,织田信长废黜幕府将军足利义略,室町幕府亡。1575年,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武田胜赖父子作战,武田氏的骑兵骁勇,闻名全日本,但在织田信长的火枪之下溃不成军。
秀吉者,出身贫寒,八岁时丧父,随母改嫁,做了拖油瓶,连姓都没有。因少年时生活太过贫苦,身体瘦弱,被人送了个“猴”的称号。
秀吉不甘心如此贫苦一生,一无所有的他在二十岁时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兼并战争的洪流中,在织田信长的部下做一小卒,结果就此发达,失去的是枷锁,得到的是江山。
秀吉以其在苦难生活中磨炼出来的聪明能干很快崭露头角,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1569年,秀吉出任京都守护,1573年,更被织田信长封给大片领地,跻身于大名之列。此后,秀吉追随信长出生入死屡屡立下杰出战功。
1582年,秀吉出征被围,织田信长率部来救。途中在京都本能寺安营休息,平时受欺压太甚的家臣明智光秀突然叛变,将织田信长突然包围于寺中,变起突然,织田信长毫无防备,既无援兵,又不甘被家臣俘虏,最后干脆自焚了事。一代豪杰就此陨灭。
秀吉得知,迅速回军,讨伐叛军,很快击败明智军,将叛臣杀死。
此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刚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国,织田已得半壁江山,余下的未竟之业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杀死明智光秀后,便以信长继承人自居,引起信长部将反抗。秀吉接连镇压了信长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后继续统一日本的战争,终于丨匆年基本统一全国。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成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统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将军”之位,但天皇的大臣们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坚决反对,秀吉只好降格以求,求“关白”之位,又被群臣斥为非分之想,天皇却慑于秀吉之威,不顾群臣反对,封其为关白,又赐以丰臣之姓。秀吉一直为他的出身所困扰,后来还编造了其母服侍过天皇的传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后。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
可能是因为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没什么条条框框,不像日本社会中上层那样对中华文化奉若神明,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充当亚洲霸主的思想。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
丰臣秀吉决心抛弃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仰慕,而是要将中国征服。首先要征服朝鲜,最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这是此后数百年来日本征服亚洲思想的发端。
1592年,丰臣秀吉亲率十八万大军发动对明帝国附属国朝鲜王国的战争,迅速占领朝鲜大半,国王出逃,向宗主国明帝国求援。
此时的丰臣秀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他很快要到大明国的宁波府居住,因为那里离印度较近,便于他指挥征服印度的战争,还命其子丰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围一百县,迁都北京,让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将李如柏率四万明军进入朝鲜,与日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所率日军激战,收复汉城。丰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长等留驻朝鲜南端。日本与明和谈,但因立场差距太大,和谈破裂。
1597年,丰臣秀吉再派水陆军十四万进入朝鲜,决心与明帝国见个高低。
明军在大将邢,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大破日军。丰臣秀吉征服朝鲜的梦想破产。
对外战争的失败使得丰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国内骂声一片,那些本来就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们更是群情汹涌,丰臣秀吉病倒不起,终于1598年8月18日气病而死。日军也被迫完全撤离朝鲜。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族顿时衰落,织田信长另一部将德川家康趁势崛起,1600年,就是勇士米哈依统一罗马尼亚那一年,德川家康在关原大战中获胜,一举成为全国霸主,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开始了德川氏对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统治。
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第004卷
第332章 … 找寻古坟
山本十七郎将丰臣秀吉的全部资料都弄清楚之后,便开始秘密下令,找寻丰臣秀吉的古坟,要知道,丰臣秀吉在日本可算是一个很大的名人,如果山本十七郎公开找寻丰臣秀吉的古坟,恐怕在日本也会引起恐慌的,山本十七郎也不愿意这么做。
毕竟山本十七郎自己的偶像也是丰臣秀吉,只是关于丰臣秀吉的古坟,外界的传说实在是过多,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才是真的,山本十七郎派出去的人,找寻了一天,仍然没有任何结果,现在除了肯林着急之外,山本十七郎就算最着急的人了。
山本十七郎很清楚,东西在别人的手里,就算是答应自己的,那也不是自己的东西,只有将东西拿到自己的手里来,就算别人抢,那么也还是自己的东西,所以山本十七郎现在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将M国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拿到自己的手里。
而此刻山本十七郎也不再打算去找华夏的李强帮忙,因为山本十七郎也不希望李强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免得到时候自己也落得个山本五十一郎的结局,山本十七郎更加不会去找M国的肯林帮忙。
所以山本十七郎只好将自己的气发在这些自己的手下身上,今天山本十七郎派出去的人一共是二十个,现在这二十个人全部都安静的低着头站在下面,只见山本十七郎脸色愤怒地望着这些人,眼中全是怒火。
山本十七郎骂完这些人之后,气也消了不少,冷冷地说道:“我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三天时间之内,必须要给我找到丰臣秀吉大人的古坟,如果到时候你们找不到,我想你们也不用回来见我,懂了没有?”
听完山本十七郎的话,所有的人如获大赦一样赶紧冲出去,等这些人全部都离开这里之后,山本十七郎才安静的坐下来,想着后面会发生的事情,首先山本十七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事情给李强汇报一声。
山本十七郎打了一个电话给李强,接电话的人是李强的秘书黄莺,黄莺有了李强的吩咐,自然知道山本十七郎和李强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马上就将电话转接到李强那里,李强一听到山本十七郎的声音,马上就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山本十七郎点点头,恭敬地说道:“主人,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你,是想汇报一下我的情况,因为很多事情我还需要你来帮我定夺,毕竟这一次的事情不是什么小事情,希望你能够体会我的苦衷,我不是无辜来打扰你的。”
听完山本十七郎的话,李强笑了笑,直接说道:“我很欣赏你的这种做法,不像一般的高位者一样,自以为是,你做得很好,现在你说一说吧!我看看你想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是不是有用的好办法。”
山本十七郎听完李强的话,也开始高兴起来,马上就笑着说道:“主人,其实我的办法很简单,肯林要求我想一点可以吸引全人类眼球的东西出来,那么他们就会用这个机会来给我们日本送武器装备,所以我想借丰臣秀吉大人的名义,你看怎么样?”
李强想了想,皱着眉头问道:“山本十七郎,我现在想清楚地知道,你对你们日本的山本丰臣秀吉到底有多少的了解,我可不想你对丰臣秀吉一点也不了解的情况之下,就做出这样的事情,相信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其实李强是担心,山本十七郎本身只是一个经济上的人物,突然接触到政治,现在又是日本古代的一些名人。
这一次的是,李强很清楚,可不是会一点历史就可以的,毕竟要十分的精通,而且这些事情不能够交到别人的手里面,必须要山本十七郎自己亲自来做,首先如果是别人来做,恐怕肯林和山本十七郎自己都不会放心。
更何况,只有一个国家的首相亲自出面讲解,这样的轰动效果才够,山本十七郎点点头,笑道:“主人放心,这一次我用很多时间来研究丰臣秀吉大人的事情,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已经可以说,对丰臣秀吉大人的事情,不算是全部了解,也算是可以应付所有的人了。”
李强听完山本十七郎的话,点点头笑道:“说实话,你这个办法还算不上是一个好办法,虽然丰臣秀吉在你们日本算是一个名人,在全世界都算是一个风云人物,但是要做到能够吸引全球人类的眼睛,恐怕还会有些问题。”
山本十七郎听完李强的话,脸色立刻就变得苍白起来,最后才傻傻地问道:“主人,其实不是我不想,想一个好一点的办法出来,只是我们日本现在是什么都没有,我根本就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你看我这又要麻烦主人帮我想一个好的办法出来,真是过意不去啊!”
李强摇了摇头,叹道:“我也很清楚,你们日本如今什么都贫乏,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相信很快你们日本就能够发展起来,但是我可要事先告诉你,你们日本不管怎么发展,我都可以不干涉,但是如果超出了我们华夏的底线,那么事情就恐怕会变得很严重了。”
山本十七郎一听,心里马上就变得不是滋味起来,那种感觉他说不清楚,好像有难受,也有激动,马上就说道:“主人,你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日本都是你们华夏的手下国家,我们日本的发展永远都不会超出你们的底线的。”
山本十七郎见李强点头,才赶紧问道:“主人,现在你还没有告诉我,到底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这一次我们可千万不能够让M国小看,要知道,如果M国对我们失去信心的话,很多事情都不会好办了。”
李强听完山本十七郎的话,大笑起来,笑完才说道:“真是可笑,M国会不需要你们帮助,如果真的不需要你们帮助的话,就不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了,现在你可以放心,不管你们多么失败,M国都会帮助你们的,因为他们需要你们。”
山本十七郎听完李强的话,想也没有想就安心下来,因为山本十七郎无条件的选择相信李强,他相信,就算自己看到眼前是一个男人,如果是李强说,那个人是一个女人,山本十七郎想也不想就会认为,那个人一定是一个女人,因为他画可壮,是被李强看出来的,因为他早就已经拜倒在李强的实力之下。
李强见山本十七郎要挂上电话,马上就叫道:“山本十七郎等一下”,山本十七郎听见李强叫自己,马上就笑着说道:“现在你应该先给肯林一个电话,将这些事情全部都告诉他,看一看他有什么看法。”
山本十七郎点点头,笑道:“主人,你的办法可真的是好办法啊!如果肯林觉得这个办法不好,那么自然就会给我想一个好的办法出来,如果他都想不出好的办法,那么这些事情到时候就算失败,他也不能够怪我们日本的无能,但是如果他想出来办法,那么事情就变得更简单了,你说是不是,主人。”
李强点点头,笑道:“其实这些你看着办就可以,你放心吧!如果你们真的失败,那么接下来的办法,我自然会给你想到的,那你就先去处理这一件事情吧!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担心,知道吗?先发展你们日本的经济。”
山本十七郎听完李强的话,马上就激动地说道:“主人,你放心吧!我可以保证,我一定会将日本的经济发展起来的,到时候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就让我们日本和M国单独开战,到时候也不会影响到主人你们的。”
李强摇了摇头,笑道:“你放心吧!我是不会让你们日本单独作战的,因为就算我们华夏不出手,难道你不知道吗?F国也会出手的,只要到时候你们日本发展起来,我想M国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吧!”
山本十七郎听完李强的话,挂上电话之后,马上就打了一个电话给肯林,将日本的事情全部都告诉肯林,肯林听完山本十七郎的话之后,想了想才笑着说道:“山本十七郎先生,其实你说的丰臣秀吉,我也知道,他可是你们日本的名人啊!”
山本十七郎点点头,叹道:“肯林阁下,你说得没有错啊!丰臣秀吉大人的确是我们日本的风云人物,因为他,我们日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做第二个丰臣秀吉,可惜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永远也不能够和丰臣秀吉大人比的。”
肯林笑了笑,直接对着山本十七郎说道:“山本十七郎先生,你放心吧!如果这一次我们对付华夏的事情能够成功,那么你也会是日本历史上面的风云人物,因为是你将日本发展起来的,你们也可以报仇了。”
第004卷
第333章 … 日本的发展历史
山本十七郎听完肯林的话,马上就想到了日本的过去,如果要成为一个历史的风云人物,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个时代的历史成为一个台阶,只有等自己跳过这个台阶,让自己跳过去,那么自己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山本十七郎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日本的风云人物,山本十七郎很清楚,日本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台阶,特别是二战以后,山本十七郎很清楚,就好像二战时期的事情,就会让人们永远都记得,所以山本十七郎会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万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
)
( 现代奇人续 http://www.xshubao22.com/2/2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