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记忆重新复活;让我增学过但已遗忘的记忆复活;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能冷静地应对这一次大考。”
可是赵一丹越这样想,他的心理就越发慌乱。最后竞然感觉两眼干涩,朦胧不清,头脑里一片混乱的空白。
赵一丹迷迷糊糊地听监考老师在大声地念完考场规则时,他的神志开始不清楚了。试卷不知怎么地就发到赵一丹的手里了,赵一丹不知答了些什么匆匆忙忙地交了卷。
本来语文对赵一丹来说是他的强项了,本也是能出彩的一门课。但是考完之后赵一丹的心里灰灰的,出考场之后,他做了什么题竟然想不起来。在听见别的同学相互对考试答案时,赵一丹一道题都想不起来。
李宪和陈强说:“一丹语文对你来说这可是强项,你一定考得不错吧。”赵一丹只能含糊地说,好像还可以,但是心情糟透了。怎么就想不起一道题来,就是不会做,也总应该记着考题吧,可是考题是什么赵一丹一个也想不起来。
下午临考数学时,赵一丹和思维才清醒过来:“反正一门考不好,等于考大学也是叛了死刑,还怕什么?”数学赵一丹学的一般,但心理很坦然,上了考场心静如水。
数学卷子发到赵一丹的手里时,他扫了一眼信心倍增。想不到今年高考,数学卷出的这么简单,120分的卷子做100多分不成问题。自信倍增的赵一丹做每一道题如有神助。有好几道大题,竟然他复习时还遇到过类些题型,刷刷笔走龙蛇轻松交卷。
数学答题的理想,让赵一丹在心理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第二天考英语。由于数学的超常发挥,赵一丹又犯激动的毛病:“数学考得这么好,其它几门课再加把劲,说不定还能把分补上去,语文是犯糊涂了,但并不定太差,他自我安慰。每门课120分的卷子,每门平均考个90分的左右,450分也够上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了。最次也可以考上一个像西北龙州的综合类大学。”
这一想,让赵一丹的心神又一次大乱。正如考语文时一样,两眼迷蒙,神志不清,反应灵敏性下降,英语填词造句赵一丹没了谱,觉的这个也象,那个也像,不知为什么像,他自己都没有了判断标准。比如,名词动词还是虚词,或者关连词,或者那一种时态,都感到是是而非,用手摸了一下眼睛,不知什么时间,眼角屎涌出两大堆。
越是这样,赵一丹的心理越急,这越急心理则更加混乱,原先看一眼试卷本来会的题,可第二次看时,就死活想不起怎么做了。但赵一丹又坚持说,放松放松,实在不行那就考一个警校吧!何必这样呢?当他这样想时,交卷的铃声响了。
随后的两门课,赵一丹知道考大学已没有希望了。只好想着,那就只等来年复读了。这样的成绩复读肯定不会要复读费了。心理这样自我安慰了一下,才算结束了这场痛苦的考场竟赛。
那知考试刚结束,赵一丹往临时租住的房子走时,恰巧碰到了仇敌马哈哈五人。赵一丹这五人在这个时候出现,肯定是没有好事。考前安全无事的主要原因是,怕打了考生说不过去。但是现在考完了,打一顿就没啥麻烦了。赵一丹忙问李宪和陈强:“敢不敢打架?”
陈强说:“打什么架,刚考完试,神经!”
一听这话,赵一丹心想,这次玩了,妈的又得打一架了,这该怎么办,真是船漏又遇打头风,屋漏又遭连夜雨。“晕,我倒。这亏又吃定了。怎么办,孤掌难鸣,如果要打,必需下狠手了,不然这没完没了的闹事,真是烦死人了。还让人活不活,不如我活不成,他也别想活得舒心,拿刀劈了他?”
便是这样做太不划算了,还没有活好人呢?就这么与人去拼命,何必当时那样惹这些流氓?但让这些流氓这样欺负人,赵一丹心里着实不安。他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赵一丹又转头四下看了看。忙往学校门口走。远远地看到有一名巡逻警察。赵一丹急中生智:“哥,你等我一下。然后快步走上去与那个警察说话。”又悄悄地对着那个警察说:“警察哥哥对不起,有人要打我,你帮帮我。”用手指指点点,好象很熟,是亲人的样子。然后。那个警察腰肝子挺挺大声地说:“怎么了弟弟,谁想打你啊?”
李宪和陈强当场晕倒,县上那有赵一丹的哥,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马哈哈五个混混,正互相递个眼神,从怀中摸砖头时,却听见赵一丹叫了一声“哥”,向一位警察走去。随后他们几人看到,赵一丹与那个警察说的很亲热,好象是亲戚似的。随后就听到那个警察说:“谁要欺负你,弟弟,给我说一声。谁吃了犳子胆了,敢在大街上打人?”
然后看到赵一丹用手向这儿指了指,那五人一看不对,一溜烟不见了。马哈哈,给其它几个狗友下命令,去给我查查赵一丹在西中的同学,看他那个亲戚在县公安局。
赵一丹急中生智渡过这一劫。回到出租房后,赵一丹约了几个罢课组的同学说:“老友,帮哥一个忙,去除恶杨善。”“好这还用说,走。”
五人小组,准备齐当。找到张鹏程那小子,传话给马哈哈等人说,赵一丹要同他们讲和,请他们吃顿大餐,在某一地方会面。马哈哈等人两手装备安时赴约。
赵一丹早等在事前约好的地方,其它四人藏在暗处。马哈哈等人上来之后说:“赵一丹小子,你终于敢于正面对待大爷几个了。今天装多少钱?”赵一丹说:“大爷今天装了屁,你吃不?”
“好啊,我就知道,你没有诚心请我们吃饭。”于是转手给张鹏程两个耳光:“你混蛋走出,吃里爬外。叛徒!”赵一丹说:“马哈哈你不是有种,天天找着报复大爷我。今天大爷就给让你死了这个报复的心。也好为同学除害。”
“哈哈哈”马哈哈等人仰天长笑,“就凭你。上。”
“兄弟们给我上,除害的机会到了,冲。”赵一丹冲马哈哈冲去,其它四兄弟从四面冲出,各选一个单挑单。这从天而降的四位兄弟。马哈哈等人乱了阵角。赵一丹第一个冲上去,就给马哈哈一个贯心拳,一拳砸在左胸部。接着照着面门一个冲拳。再照着脸胸肚来了连环肘。那家伙喷出一口血气,迎面躺下了。
赵一丹回头,那四兄弟也先后解决其它四位混混。赵一丹走向如死猪一样的马哈哈,一脚踩在胸部说:“还想再追打你大爷不?”“赵爷,赵爷,爷爷有眼不识泰山。再不敢了,永远不敢了。”“哈哈哈哈”赵一丹狂笑一声。“就这么简单。兄弟拿刀来。今天大爷要砍了你的一根手指头做为回报。你要记住,你不单向我认输,还要向全县及各乡下的学子认输。”
“赵爷,我认。各位爷爷,我认。”赵一丹其它几个兄弟都站过来。把马哈哈之流都提到一块儿。那五人如羊一样,装孙子。有一个抬头不服地看了一眼。另一个兄弟冲上去就是照脸上一脚,看啥看,我大爷也是你看的。
马哈哈等人说:“不如兄弟以后跟你混?”“走开,就你这样还想跟我我们的大哥混。”跟上去就是一脚,把马哈哈踢了个狗吃屎。“明着给你说,你们几个立马给我消失,以后不准在西中这儿给大爷混,如果再欺负其它同学,大爷见一回打一回。”
“好好,赵爷,我们都听你的。”赵一丹五人说:“就这么简单?”那几个家伙,一看这阵势自保还是要紧。其它四人冲上去,对着马哈哈一阵拳脚。打得马哈哈鼻青面肿。“还不滚!快滚!”那五人起身要走。赵一丹喊一声,“叫你的是滚!听见了吗?”五个人立马爬下来在地上“滚几圈”然后四散狼狈而去。
赵一丹罢课五人小组,相互击了一拳,大喊“爽快”,然后互相拥抱一下,挥泪而别。相约十年后,兄弟再相见,一定要混出个人样儿来。
兄弟道别之后,各奔前程而去。赵一丹回到出租房后,和李宪陈强草草填写了自愿交了。随后试探性地问李宪和陈强,出不出门打工挣学费。李宪和陈强早有此打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名落孙山,只有把希望寄于下一次冲刺。
陈强说:“李宪、赵一丹,我们村有个人在灵武县离家新庄打工,那家建工队我去年干过活,认识,我们这就去那儿找活。”
几人说走便走,凑了些车费坐车便往离家新庄赶去。哪家建工队的老板姓阎名叫文学,很快地找到了,因为灵武二号井正在建设中,一问当地人,怎么走,好找极了。一听他们三个是挣学费的学生,阎老板爽快地答应了。说好好干小伙子,干完一个月不管工作忙与否他都会结算工资打发走人。
赵一丹等人虽然是农村孩子,但是自从上学之后,家里的重活很少干过,都是父母怕耽误学习,不让干太多的农活。
这次出外打工,真是一次煅练机会。李宪和陈强的个头一米八五,赵一丹个子还不足一米七。他们三人中,就数赵一丹个子小,但是赵一丹大他们一岁。几个看似身强力壮,实则缺少锻炼,但干起活儿来,不得章法。
最令赵一丹三人震惊的事是,第一天三人跟车去采石场拉石子。他们三人的任务是一上午装三东风汽车石子。三人想了想没问题。哪知用大铁楸装石子时,才知道这个牛吹大了。太难装了。铁锹在石子堆上挖石子,插不进去,一个小时过去,脚心都探肿了,痛得要命。三个人累得汗流颊背,气喘嘘嘘,叫苦不迭。
三人气冲牛斗的干劲没了。原来装石子这么辛苦。以前还真是没有想到,以为干活只不过是出把力的事,谁知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三人坐在石子堆上休息时,他们注意到在石子堆不远处,有一个瘦瘦小小的中年妇女。她头包纱巾,面纱罩在脸上,怕被太阳和山风吹的皮肤发黑起皱。手握一把大板锹。照着手心吐两口唾沫,“刷刷”顺两把铁锹,挨着土皮,“嚓——”的一声,就铲满满一大板锹石子,然后一甩手,“唰”地一声石子就滑进大卡车里了。
不到一小时,这位妇女装了满满的一车石子。真令赵一丹三人汗颜,三个壮实小伙子,怎么就顶不上一个瘦瘦小小的农村妇女?
再看看那位妇女,装满一车石子后,用手握着锹把,吐了一口气,气闲神定。脸上露出的皮肤能看到此许沁出的汗珠,并没有象他们一样汗珠如豆一样滚落。
赵一丹三人暗暗比较,他们自己装满一车石子,衣衫都被汗湿透了。脚心如在水一烫过一般,痛得难受。两只手上起了大大的血泡与水泡,握锹把的手酸软无力。
第056章 打工乐趣
第056章打工乐趣
李宪和陈强两人叹气,这活苦死人了。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再不能这样下苦力活了。他这细皮嫩肉的手那能经受住这般折腾。
三人开玩笑地说,“高八级”的上学精神真令人佩服,如果换作谁早都不念了。高八级为何许人也?他就是赵一丹中学的一位同学,光高中上上下下复读了8年,所以同学都叫他高八级。在高中复读第十年时,他改考体校就考走了。高中十年也该进研修班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全校的老师都认识他。一见面之后还开玩笑地称这位同学为老师,反正这家伙也是老油条老师咋叫,他就咋回答,从来不管。还和老师都成了朋友了,老师也都为他急,希望他快点儿考出去,别再让他们看到心里堵气。高中能读八年,笨也算一个方面,可是老师教得也可见水平一般。
赵一丹心里更堵的是他的前途茫茫然,能否去复读都是个问题。如果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像这样一年四季外出打工就是他最正常不过的生活了。由不住叹口气,琢磨那位妇女干活的姿势,动作,方法。经过几次的反复练习,终于懂得干活的技巧。
站在石子堆上挖石子,与站在石子堆傍边铲石子,有极大的差别。前者费时费力,后者省时省力。悟出这一条道理后,经过一阵子苦练,赵一丹就能做到准、稳、恨,“嚓”地一声,铲满一大锹石子,一甩手抛上东风车去。
李宪,陈强看一眼赵一丹的动作就明白了,诸如这般照作,一上午累个半死,总算免免强强地装满三车石子。干完活后,三人相视而笑,看来干活并不是如牛一样的只有蛮力才行,它有好多的干活技巧在里面。
你想想,人又不是机器,一天十多个小时,不住点地干活,那能行嘛?在外打工,黑心一点的老板就是配人紧盯着农民工干活,或者老板自己盯着。打工着为了表现和得到高工资,或者至少别让老板定的工资标给降底,就得买力干活,这样的话,干一天准晚上胳膊腿痛的要死。如果有良心一点的老板,盯上一阵子就让工人休一阵子,或者故意走开,或者给工人定包工活,干完这些活,也差不多下班,吃饭时,这样工人自己安排时间,抢工时,也好调配体力,显得并不那样累人。
如果没良心的老板才不管这些呢?臭苦力,你就是出力卖钱的,给老子好好地干。为了挣钱,工人当然得努力干,可是这样的干活,工人心里就如奴隶一样,特觉没人格。长此让打工者的心里都变态,怪不得华夏国的农民工一要不上钱,就跳楼,爬电线杆。可以想象,长年在外,出力干活,一要不上工钱,二亲热不上妻子儿女,三整天精神上压抑,活得没尊严,他能好受吗?如果人穷得啥都没有了,还要人格和尊严干什么。不暴动,不破毁就算华夏国的良民了。
不过,打工者中也有潜规则,许多卖力干活儿人,为了讨好老板,得到老板赏识,给个高工资,或者到发工资时能少克扣此。更需表现一番。
要想表现,那必需有好的劳动技巧,好的体能,好的经验,谓之有眼色。这样才能做到一张一驰,劳逸结合。不然,老板监督那一阵子,干活人拼命地干,没准会累出重病来。所以,凡是干苦力活儿着,并不是“臭体力劳动者”,而是一群靠出卖苦力,懂得惜力,用力,借力的聪明劳动者,经过他们的聪明才智,研究出一些代替人功的各类机器。
如卷扬机、吊塔、焊机、搅拌机,等等。如果没有一群为这类粗重、笨重的活儿进行观察思考,进行苦苦追索,寻求省力的精神,绝不会有机械发生。“臭体力”打工仔,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血肉的劳动者,并不是一文不值的机器人,他们也有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总之赵一丹、陈强、李宪认识到这一步时,劳动的积极性大受鼓舞,他们在心里不再把劳动看作是地狱般的受苦,而是一种钻研、拼博、苦战,向身边人学习,向有技术的人学习的一门技术劳动。只有学好这些劳动技能,多注意思索就会撑握一种长时间,重体力,特别耗体力的持久性强体力劳动。
在握锹把、拿铁锤、扛钻机、抱砖、递灰、等方面都能准确地预计到所需的工料,所需的时间,所需的体能,所需方法,达到“人”这部劳动机器的全付合运动,能保持好体力,把握好耐力,掌握好精力。华夏国打工仔的祖师爷鲁班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
干活最岂,一开始强干猛干,最岂透支体力地劳动,最岂玩了命地干活,这样即伤身体,又害了工友。一些会表现着靠这个爬上工长位子,一些苦干,巧干,勤干的优秀工人也成为工长。当然想整人的工长就不懂得心痛工友,不懂得尊重工友,一门心思为老板好的,黑心工长,他就深暗整工友的这一套。就恨恨地让工友猛干,这就是“二求工长”整人的手段,或者他见老板表现的一种造作。这样的工长,虽然对老板衷心,但是老板也发不了家。因为留不住工友,工地上老换人,所以老板的活儿老干的不稳定。
如果老板是苦力出身,他就会一眼能看出那位工人没有好好干活,那位工友干得好,那位工友是一把干活好手。多少活,多少人干,工友的态度和积极性,就能判断出工友干了还是没干。再通过观察干活人的方法技艺就会发现谁的确会干,谁有力气不会干,也就是发现熟练苦力,新手苦力。要对某人下结论,通过临时观察几天,就能发现他的优缺点,技艺的高底,就可以定一个工资标准。
总之,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第一天的经历,真可以说遭受了一场磨难,一不会劳动技艺,二不会惜力,三不会控力,一口气蛮干,结果是两手起了五六个大血泡和水泡,双臂、两腿都酸软无力,全身痛疼难忍,疲备不堪,晚上吃饭时,手颤抖的连吃饭碗都握不住。但是饥肠辘辘的三人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后就休息了。
他们三人出门时什么东西都没有准备,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要想睡一个舒服觉,只能免免强强地凑合。三人就着光板床合衣而卧,不一阵酣声四起。
一些工友看不过眼:“你们三个娃娃出门也不记着带铺盖,这是夏天,如果是冬天肯定会把身子糟践坏的。再着这样合衣而卧,时间一长会长满虱子的。不要为省那几个钱,搞得自己没有体力干活。”
第二天赵一丹、李宪、陈强三身从身上凑了几十场钱,顺遍让老板去城里时,给他们带买两床棉絮。因他他们三人身上的钱只够买两床棉絮。还余几块钱要留着此后在工地上各种小花销。三人两床棉絮已很不错了,一床棉絮当褥子,一床棉絮当被子。晚上三人挤一块儿,工友们说:“你们三个学生娃真会省钱,这那能休息好。”反正挤惯学校宿舍大板床的他们三人早都适应了这种生活。
赵一丹说,身上带的钱不多,先凑合着住,等过一段时间,向老板借一点再置东西。反正干一个月就得走,也只能凑合着过了。
天一亮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和工友一道吃完早点,开始干活儿了。这时东方微明,红霞满天,新的打工生活开始了。三人被分别分派到一个大工(技师)那儿干活,负责帮大工抱砖、递灰,拿工具。赵一丹跟的一个师父是姓王的大工。
与王师父合作的第一天,赵一丹什么都不懂,被老王师父呼来喊去的,心里憋气极了。三个干完活儿归来,几位师父聚一起说:“到底是学生娃,吃闲饭惯了,什么事都不会干。”
听了这话,赵一丹等人心里暗暗不服,自己年轻力壮的,比起这几个瘦老头,他们有什么日能的这么小看人。他们是学生娃娃,学生娃娃聪明,受过教育,这是优势,并不是劣势,为什么反而在工地上行不开呢?当然得从自身找原因。要想鹤立鸡群,不拿出点真本事那能行啊?
三人心知肚明,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连最基本的苦力活都干不好,那还能干什么。就这么点活,还让他们小看。为了改变这一劣势,这三个无用的学生娃,变成三个被人刮目相看的“了不起的学生娃”,三人留心向工友们偷学技巧。
俗话说活动老学到老,这话一点儿不假。有人接触某一行,只是学的快,悟的透,时间一长就干出成绩,成为某一行的专家。但是没有一个人不学习就能成为专家的人。
干农活也一样,农民并非是不懂技术的愚者,至少他对如何种庄稼,如何让庭稼收成好,根据什么地种什么粮食,所谓的“倒茬”,还要跟据二十四节气,做到什么时间翻地,什么时间沃地,等等有关农事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就是农业专业人员,不可能一到田间地头就成了专家,必需礼贤下士,或者善于观察总行。不管明着拜师,还是暗着模仿学习。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人千万不能狂目空一切。俗话说的:“驴狂屁出来,猪狂挨宰来。”
赵一丹从心里树立了学无至境的好学心态之后。处处溜心,事事学会配合,尽最大所能做到默切配合工作,达到工作的最高境界。
比如说配合大工彻一道墙,无非及时给大工供好两样东西,一砖,二沙灰。如果这两样东西供不齐,大工就会发牢骚。还有为了方便灵活,不能把砖一次性码到一道要起的墙的一边,最好是中间多一点,两头各放些,这样便于师父取砖,接省力气,保持体力。
赵一丹悟出这个道理后,照这样做了,反而他的时间就多余和轻松起来,还能抽空喘一口粗气,与师父聊聊天了。后来,赵一丹与大工之间的默契度达到大工一伸手,赵一丹就知道要啥,并且事先预知大工下一步要什么工具,赵一丹抽空都事前准备好了。尤其是两人配合码墙,赵一丹保持干活的节奏与大工接近,大工一伸手赵一丹就把砖递到手里了,随后抽空不断地移动沙灰斗,及时更满沙灰,灰铲一伸灰自然就掏上了。
赵一丹伺候的大工实在没问题可挑,便抽空借抽烟的机会,休息一下。如此一天下来,这位师父对学生娃赵一丹刮目相看。这个学生娃太灵了,干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达到这种程度,真是难得。如果是不回家读大学,以后就跟着他干了,将来带出个好徒弟,两人一块儿可以包工程了。
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短时间内,在工友之间的口碑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不懂事的学生娃,到现在这三个学生娃可生了得。实际上这一成绩的获得,他们三人可是暗中受了好多苦的。
白天三人装得很坚强,可是到晚上睡觉后,全身痛得都醒来好几次,三人实在睡不着,就悄悄地来到干活工地的沙滩里,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三人互相安慰,就一个月时间,一定要干个人样子出来,决不能让工友们看扁三个学生娃。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墙皮活着一锨泥。
赵一丹三人这么玩命的干活法赢得工友们的好感,也赢得老板的好评:“这三个学生娃娃干活可利害了,为了鼓励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老板特意把日工资各长5毛钱以示鼓励。
另外,赵一丹、李宪是陈强带来的人,为此老板给陈强的日工资定为18。5元,其它两人日工资均为18元。赵一丹和李宪为了能拿到18。5元的日工资,还暗暗向陈强看齐,暗中与陈强比人缘,比干活的吃苦精神,好让老板破例长成18。5元。
赵一丹、李宪、陈强之间的暗中较劲,更自觉的加重了体力劳动。三人手上都长满了血泡,最后血泡破了结成了蚕,才算磨出一双“干活儿人的手”。
自从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在工地上干活以来,真是随乡入俗,除了下班后换洗的衣服勤洗的干净外,工作服都是灰土满身,有时候吃饭时,和工友一道也顾不上身上脏不脏,或者手脏不脏,用手抓着馒头,就着炒菜狂吃起来。先解决肚子问题,然后躺在破棉絮被里睡觉。他们的那两床棉絮被早变成了灰黑色的了,与媒灰差不多了。
经过十多天的咬牙苦干,他们三人终于适应了这种强体力劳动。全身的痛疼小多了,手上起了一层老茧能耐得住各住磨擦了。他们的身子骨也强健多了,再不象以前一劳动就汗如雨下了。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之后,吃完饭后,他们的精神立马就来了。
早晨起来,全身感觉到精力饱满,有使不完的劲。顺手打一套拳也是没啥问题。等身体适应这种强体力劳动之后,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开始想着如何在工地上多挣钱,奇*。*书^网就找机会抢着干包工活。
有一晚上,工地上要垫一沙坑,需要四十车细沙土,老板放出话来,一东风车沙土20元。一辆车由四个人装,人员自由组合,单位配四辆东风汽车,连夜加班干,干完活就结账。
赵一丹三人和一些体力好的工友涌跃参加,四人一组,装一车沙子每人可得5元,如果装十车,人均挣回一天的工资,装沙比装石子好多了。十多号工友为了多装车数,真是疯狂地装车。
由于装车速度特别的快,一车30吨的沙土不足十五分钟就装满了。可想而知那个干活速度有多快。这种强体力劳动,在凉风嗖嗖的月夜里,所有的人都拔光上衣,光着膀子。只听见“呼-呼”的喘气声和大板锹“喳-喳-喳”入沙土的声音,但见汗水就如滚豆……
装完一车沙土后,司机把它拉走后,装车人才好好地休息一下,等待着下一轮的大奋战和大比拼。山风吹在流汗的身上,“哇——啊”爽极了。没有参加那场装车竞赛的工友说:“工友干活的热火朝天场面深深地吸引了他们。近二十号人光着膀子,月夜下从身上流出的汗水,闪闪发光。挥舞的大铁锹如机械手臂,快速地飞舞,划出优美的弧线。装车人气喘声如牛,让观者动容。一车沙土有三十吨,十多分钟装完,真让人很难相信。”
这近二十号人,连干4小时,就完成了任务。但是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几乎没有分出个胜负。最好的比最差,只是多装上了半车,多走四五分钟,也没有哪一组比另一组多装出一车。可见这场竞赛的激烈,可拼了命的精神,谁都不想当一个落后者,被工友说成“软面蛋”。
赵一丹、李宪、陈强等人这不要命的劳动就是为了多挣两个学费。手里钱多一点,在补习期间可以吃的好一点,学习最是劳神费力的事,如果营养跟不上去,对学习也有极大的影响。今天的吃苦就是为了后天的幸福,苦就苦吧,又不是年年苦,天天苦,只仅仅一个月,一转眼就过去的时间。
为了多挣钱,赵一丹等人又投入到新一轮加班大混战中去。十多个工友联合承包20公分厚,大2000平方米的二号矿井地面混凝土工程。这是阎老板为了提前完成工期搞的刺激活动。这一大会战的主角就是承包此活的老工友。为了抢回这一工期,承包此活的老工友开始挑兵挑将。
第057章 梦想前程(上)
第057章梦想前程(上)
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暗暗地较上劲,尤其是李宪、陈强两人之间也暗中较劲;两个子差不多,体能差不多,干活也不分上下,凭什么一个人18。5元,另一个就18元。更令人想不通,赵一丹这小子个子小,体能差一些,干活强在那儿,就也拿个18元。
更是不服的是,赵一丹那小子个子小,体能强不到那儿去,为什么偏偏得到工友的好评价?他们有着一米八五的个头,凭体能干力气活,这准是没有错的。搞别的事不说,单说干体力活,赵一丹这小子强在那儿了?
李宪和陈强也是暗下决心,决不能输给“酸人”(赵一丹的绰号),他酸不拉叽的能强到那儿去?不过陈强与李宪暗中较劲,一个比一个卖力。陈强心想他对得住那一点工资。而李宪认为他就是要挣取拿那个18。5元的日工资。赵一丹也想通过工友的好评,涝他个18。5元的工资,于是工作动机也很明显。
陈强就觉的有压力,这两个“亡命徒”干活就像是被“疯狗”咬了一样,抽风来着。不要命地干活,想涝得工友的好名声,冲上来,这不是明罢着逼迫他陈强吗?老板定工资就那么一点点,再也不会涨的,可是为什么老就盯着那5毛钱这样玩命呢?这5毛钱是给他陈强面子,如果到月末发工资时,老板给他拉平,这不是摸他陈强面子嘛!
陈强也暗暗地加把劲,干起活儿来就更上心了。心想看老板发工资时你们就明白了。他就不信干不过他的这两个死党。他们三人心中都是这么想着,又不好意思把话说开来。
李宪更是要强,他一米八五的个子,还要比陈强高一公分,高赵一丹都多半头了,怎么个也不能输给他们两个。虽然强体力干活,手指关节痛得要命。但是看到疯子一般赵一丹和陈强,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他也要给赵一丹、陈强干着看看,他李宪并非软蛋。
李宪把干活联想到学习上:“在学习上我也不能属给你们,在干活上我更不能输给你们。不然我们三个人中个子最大的我,这一米八五不是白长了。说不定到时候工友们的评价影响了老板的判断,到时候把他的工资给的还比赵一丹那小子底一点,这不是更没面子。在工作上,李宪定了一个目标,日工资至少要与陈强持平,不然这太不爽了。”
想着这些,李宪也是暗暗叫苦,怎么遇到这两个冤家。李宪、陈强在工友口中的评价也是日渐上升。他们几人之间的人气指数是,前一断时间是赵一丹高,中途一断时间是李宪高,最后一断时间是陈强高。三个人的人气指数如此巧妙变化。三人之间的较劲指数就不断地加大,无形中把干活当成竞技场,竞声场,表面三人和和气气,可是心里三人谁也不敢轻视谁,谁也不让着谁,都微妙地角逐。
这大到朝政,小到工作单位和一个家庭。历来是一帮亲戚朋友在那儿闹腾,这个闹腾团队,随着人口发展和时间发展,战线的拉长,就会有新人不断地加进这个圈子里闹腾。如果没有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永远就闹腾不上。就是没有相当关系,有人想加入这个圈子也太难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这么个理。
再后来,2号井台的地面混凝土工程也正式启动了。老板了为赶工时,把占地2000平方米,厚10公分的混凝土地面,承包给工地上的工友,由他们抢着干。在老工友选兵选将时,陈强第一个被选准,随后是李宪、赵一丹等人。
李宪、赵一丹与陈强后来也是较上劲,一定要抢抢这个风头,要不然陈强一个人出尽了,那他们两人怎么办,多没面子。再拼了命要干一把,再把失去的名声涝回来。李宪开始狂追陈强,赵一丹也是不甘落后,得把那个第一抢回来。可不是嘛,从原先的第一,现在排名最后了,那能就这么肯认输呢?
劳动是快乐的。人都想坐吃清闲饭,但是真要坐享清福时,除非家底殷实,坐吃百年吃不完,不然就得撑握一门吃饭的路子,要么懂技术,要么懂经营,要么学会以钱赚钱,如果这些都没有,只有下苦才是正常的营生。在边干边学中苦尽甘来,这样的人生活得也很充实满足。
如果说身强力壮,苦点倒也没啥,同是农民工只要你有体力,懂得干活的技巧,那你也是农民工中的人上人——老板器重,工友敬重。如果你的体力不行,脾气又不好,在打工行列同样会被工友欺负的。
如果一个人属于后者,要改变这一劣势,成为人上之人,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二要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学习,还要学会忍辱负重;三要选准自己的道路,学做好人,努力钻研学术或者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变劣势为优势,让人仕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也是做人的规律,一个人决不能因为自己名声不好,而不努力学习改变自己。任何人摸不掉人生中的污点,但是只要学做好人,好多的好事加起来,就可以把一个人的小污点挤的很小,甚至让人想不起来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做好事,突然做一件坏事,人有时候不容易察觉,但是这样的错误太没有意思了,细想想,历史上好多人,就因为晚节不保而身败名裂,实在可惜。人生,恰恰坏人学好,能得到好名声,而好人做一件坏事,却就大臭于天下。所以好人难做,更需要持之以恒。
赵一丹觉的自己想法太多了,想这些干什么,这与抱砖头打工有什么关系,自已又当哲学家、政治家,想这些能干什么?就是想的很深奥,很有哲理,自己著书立说去不成?可是眼下只是一个抱砖头的主儿,除非自己回校复读,一定考一个名牌大学,将来有可能会把自己对人生感悟写成书,教育后人。
赵一丹的这一段打工经历是,从一个刚去打工被工友小看的学生娃娃,什么事都不懂,不会干的人,到懂得干活技巧,学会调配自己体能,懂得察颜观色的确是一大进步。就赵一丹的这一段工作经历,也为他将来事业的成工有了很大的帮助。万事万物一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如果在社会上混,拿出买苦力的农民工来说,没有体力,不会干活,同样挣不到高工资,也得不到好人缘。尤其是和陌生的工友在一起,如果人缘不好,不会说话办事,他将会被孤立,将会被排挤。
学会了劳动,就学会了做人,就会感到劳动是一种快乐,一种光荣。这是赵一丹等人即将离开离家新庄时的感觉。
一天12小时的强体力劳动,如果不会调配体力,一般年轻力壮者都会感到累,更不要说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之间暗中较劲,相互玩命一般地拼杀。
一个多月时间,三人的手足都磨得起了老蚕,整个人的皮肤也晒得黝黑。白天穿不了一件好衣服,晚上睡不了一个舒服觉,心中的苦恼自然而然生出许多,三个人为此更加憋气。
大会战的后来,赵一丹的那个体弱寒散病又复发了,自我感觉精气神不足了。每天的重体力劳动,感到寒气下坠,痛疼难忍。但是这事如何向好友启齿呢?
赵一丹只好自觉减少与李宪和陈强之间的拼杀,把时间多用在调气上,以保证自己体能正常地运转,好参加重体力劳动。挣取与李宪、陈强打个平手,或者略弱一点没啥。反正自己前期的一些好声誉已给了自己好多好处。所以,这也是赵一丹第一个获得人气,又是最终落尾的主要原因。
在干活期间,赵一丹了解到,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工友也是把重体力劳动当做一次初入社会的练兵场。凡是有点文化技术的人,干一段时间存些钱干别的事去了,很少把这种重体力劳动当一项长期的打算干下去。
当然,也有喜欢这一行的工友,他们至少热爱受这一行,奉献这一行。为了能在这一行出人投地,经过一两年的社会历练,学会了待人接物和处事能力,得到某家老板的赏识,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如掌握一门好技能,理清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最基本的问题,结识一些开发商,与其达成良好关系,开始在建筑这一行,拼搏自己的事业,实现淘金计划。当然也有一部人,精通某一门技术,再熟悉其它技能,再学会运用人之术,得到某家公司或者包工头的赏识,给一个工长当当,整天指手划脚,管管人什么的。
或热衷于技术的人员,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达到高工资,底体能高级蓝领工人。但赵一丹三人给自己的定位是坚决不干这一行。尤其是李宪和陈强更是认为干这行纯属“受罪”,这更加坚定了回家复读考大学的强烈愿望。
不过对于打工人员来说,熬成一个大工,也是比较好的。干活时会有一两个小工跟着伺候,相对的苦得少,还拿高工资,至少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跳出农门至少不会这么苦,至少吃穿住不会这样差,至少还有自由时间由自己支配一下。那像在工地上,每天与砖、石、灰土打交道,还有一个工长天天跟着屁骨骂娘。一般来说工长也不会轻易地骂人的,必竞骂人没多大意思。当然在建工队上,被工长骂娘好像寻常事一样,被骂者只能忍受,如有顶嘴者不是被工长扣了工钱,就是降了日工资,或者少算了工分。
第058章 梦想前程(下)
第058章梦想前程(下)
也有特别窝心的事,有的黑心工长,真他娘的与老板穿一条裤子,时不时地找一些员工的麻烦,扣扣工分,扣扣工资也成了工友们之中不成文的规律,这种吃哑吧亏吃的多了,整个人都麻木了。于是都得出经验,工长是一般得罪不起的,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工长总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打工一族里面的斗争也很激列的,他们一天苦得灰头土脸,可是心里仍不安于现状地奋斗着。
赵一丹、李宪、陈强三人粗算了一下,陈强能挣580元,赵一丹和李宪挣到520元,这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够他们三人进重点中学复读的费用了。三人喘了一口气,放下心来,于是相约晚上喝喝酒,看看沙漠夜光,以示庆贺。
工地上的大活都干的差不多了,相对来说没有啥活了。有一天活 (精彩小说推荐:
)
( 岁月鞭心 http://www.xshubao22.com/2/2977/ )